❶ 圣经历史书分为几大部分
分为两部分:
旧约:
1) 律法书: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计、申命记,
2) 历史书:从约书亚记------以斯拉记,
3) 诗歌集:约伯记-------雅歌,
4) 先知书:以赛亚书------玛拉基,
新约:
1) 耶稣的教导:四福音书,
2) 历史书:使徒行传,
3) 书信:罗马书------犹太书,
4) 圣经的总结:启示录。
希望对你有用
❷ 《圣经》有多少卷,多少章,多少字
“上帝版”和合本新旧约合计1,189章。其中旧约有929章,23,179节,706,875字。回新约260章,8,040节,224,823字。
和合本“上帝版答”新旧约共1,189章,31,219节,931,698字。圣经中文和合本译本共约931,698字,或另一统计(和合本神版)共930,222字,约用3,186个不同的中文字。
“英文圣经钦定本kjv”计有3,566,480字母,810,697个字(较中文圣经少121,001个字),31,175节(比中文圣经少44节)。
《圣经》出于希伯来文kethubhim,意为“文章”,后衍意为“经”;希腊文作graphai,拉丁文作Scripturoe,汉译作“经”。
❸ 《圣经》一共多少章呢
《圣经》可分为旧约和新约,旧约有39卷,新约27卷,合共66卷。总共1189章,其中旧约929章,新约260章。总共31102节,其中旧约23145节,新约7957节。
旧约包括5卷律法书(称为摩西五经),12卷历史书,5卷讨歌书,5卷大先知书,12卷小先知书。
中文翻译
一般认为,有据可查者便达近百种。其中不仅有汉语文言文、白话文译本,还有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译本。最早的中译本可追溯到7世纪的“景教本”,由景教传教士阿罗本(Alopen)等人根据其叙利亚文《圣经》所译,现已失传。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圣经 (宗教经典)
❹ 旧约和新约之间是什么关系
旧约是圣经的根源,新约是圣经的发展。在《圣经》里,以耶稣的出生划分界限,耶稣出生前为旧约、出生后则为新约。
《旧约圣经》是从犹太教传承下来的,即犹太教的《圣经》。全书次序和卷数,基督教各派有略微的不同。
《新约圣经》是基督教之经典,一共有27卷,其中包括记载耶稣的生平、言行,叙述早期的教会情况,传为使徒们所写。《旧约圣经》里面有39卷,《新约圣经》里面有27卷。
(4)圣经上有多少卷书是历史书扩展阅读:
旧约简介
从摩西(梅瑟)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开始撰写,直到耶稣降生前大约500年完成,前后经历1000年左右;有学者认为是由巴比伦被囚时期开始直到公元前一世纪,在此段约240年的时间写成,后来被基督宗教全盘收纳为《圣经》的前一部分,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很多内容也相同。
不同的基督教派别所承认的《圣经》旧约部分略有不同,天主教版本承认46卷;东正教版本承认50卷;基督新教版本承认39卷。
《旧约圣经》通常被分类为摩西五经(梅瑟五经,又称律法书)、历史书、诗歌智慧书和先知书四部分。旧约圣经全在耶稣诞生之前已写成及被辑录成书,在基督教看来与耶稣诞生后成书的《圣经》新约部分相承。
它的内容主线是讲上帝(天主)与其子民希伯来人(犹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故事。后来从犹太教直接诞生了世界三大宗教的其中两个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随这两大宗教的传播,旧约全书被翻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对世界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新约简介
《圣经》新约部分的数量比较一致,天主教、东正教、新教都承认27卷。
《新约圣经》正典书目,于公元397年举行的迦太基会议正式确定。其原本已失传,现所发现的最早抄本残片约为公元2世纪时所抄。在4世纪新约文本大致固定后,有埃及、亚历山大、叙利亚等抄本流行。
目前保存的最早希腊文《圣经》抄本为4~5世纪的抄本,最着名的有西奈抄本、梵蒂冈抄本和亚历山大抄本。
❺ 背诵,记忆诀窍
第八章 记忆的方法与诀窍
期末考的前一天,学生满怀兴奋进入教室,今天是期末总复习,大家都有些迫不及待。
我也是,整个学期师生都很努力,我们都很了解。我请他们站起来,一起努力作一学期的圣经研究。然后我们坐下来,开始计时。直到今天,我都可以听见他们高兴地唱着:
圣经有六十六卷书分为两部分:旧约及新约
旧约有三十九卷书新约有二十七卷书
旧约分为三部分:
历史书有十七卷诗歌书有五卷先知书有十七卷
他们继续唱下去,当这些新鲜人快要总复习完时,他们开始欢呼、拍手、喊叫。他们毫无中断地背诵了廿七分钟,把我整个学期教他们的重要真理都—一道出!
期末考卷有六页,但空白页只有一页。全班得高分的,比比皆是。但教务长一看分数,就立刻把我叫进他的办公室,他说:“布鲁斯,你班上不可能每个人都那么高分吧。”
我的心七上八下的,不过我早已期待有这一刻,答案也准备好了:“我可不可以拿期末考卷给你看,这样你就知道题目是否太简单了?”
他花了两分钟,静静地看那六张考题。然后他说:“你用这考卷考大一新生?这比我神学院期末考还难,他们真的都知道答案吗?”
“是的!你认为我该‘当掉’几个人吗?”他大笑,我终于松了口气。成绩维持不变。
最重要的是,这些学生都学到了东西,他们爱这门课,因为这堂课不是一个威胁,而是刺激地快速学习经验。
〖 记忆的方法 〗
梅罗拉(Lola May)说得好:“教会要牢记三件事:第一,要知道你的教材;第二,要知道你要教的人;第三,要好好地教他们”
“好好地教他们”就是木章的主旨。这是我第一次用文字把“走览圣经”的快速教学方法分享出来,这些都是很引人入胜的秘诀。这个革新方法在世界各国,从纽约到印度最偏僻的村子都用过。由于记忆方式和神启发我们思想的方式彼此合作,所以这些方式完全超文化且立竿见影的。
教 材 基要部分 改变思想 记 住 精 通
研 究 减 少 重 组 复 习 记 忆
调 查 挑 选 简 化 牢 记 有技巧
准 备 优先顺序 包 装 练 习 熟 练
记忆的方法有五个阶段,我发现它们能使人快速教学,而产生惊人的结果。只要你一了解它们,就可以用举世一致的七种方法,来吸收所有的资料,使学生能欢欢喜喜记下不可或缺的最基要部分。
〖 阶段一:教材 〗
老师收集教学的“教村”,必须花功夫“研究”“调查”整个主题,以便累积资料“预备”授课材料。
土壤愈好,花园里植物生长的情况也愈好。根基打得愈好,建筑物也会愈坚固、愈巍峨。把教材研究得愈好,上起课来就愈有强烈的影响。
我在写本章时,也在准备一场演讲,要解答“圣经上对主再来之前,中东会发生任何事有何报导?”我有太多的资料,但却只有40分钟的演说时间。我演说的对象有一半的人没有经常来聚会,大部分的人根本未听过耶稣在马太廿四章所提的末世景象。所以我在备课时,就采取三个步骤:
1.浏览主题
2.组织主题
3.摘要主题
浏览主题是尽快把内容鸟瞰一遍,把网络全书、教科书、目录翻阅一下,不必停下来精读,在这个阶段,你的脑海要开始把主要的资讯输入,也想想如何安排内容,以便上台讲清楚。
其次,是组织主题。把内容加以分类归纳,按部就班地看。要查一些最好的资料来源,看如何分割资料。列一张大项分类表,不必评估后才列上,只要脑力激荡,想到的就列上。等列完,再开始评估,把每一主题按下列方式作代码:
“A”部分是你认为缺一不可的。
“B”部分虽有帮助但并不是必要的。
“C〕部分对学生有点帮助,但可有可无。
“D”部分是你认为不太有帮助的。
“F”部分是根本没有帮助,甚至使学生困惑的。
标示了这部分后,把优先顺序列出,这时你就开始对一些更广泛的观念有点概念了。
最后一步是摘要主题。回顾类别,用逻辑方式按部就班地陈列,由于你日渐对教材有所了解,就可以把“A”“B”“C”部分里的内容加以更动。等主要的大项完成,你可以重复上述的三步骤,在每大类下面加小重点。
等你完成教材的阶段,你会有新的一份教材大纲。
〖 阶段二:基要部分 〗
现在要把内容加以浓缩,你研究过了,现在就要“精简减少”。调查过了,现在就要“挑选”合适的教材,积极的列出“优先顺序”。
这个阶段乍看之下很不寻常,但对有效的教学却是不可或缺的。一开始你会觉得这步骤很具挑战性,因我们误以为教的内容多会比学得多要好。等你把焦点转到你希望学生学的东西上,你就会有不同的想法了。
二十多年前,在我开办“走览耶稣一生”研习会时,我把耶稣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查考了——包括他所到的每个地方,他所说的每句话,他所行的每一件神迹。几乎有三百多个这类事件。我提醒自己:我只有一个半小时可教耶稣生平,但许多人并不大认识他。要人们说出“我了解耶稣的生平”,到底都该知道些什么?我从我的优先顺序清单上挑出了最重要的三类。
第二阶段是要你删掉第一阶段教材中的一些事。要记住,所有的授课内容并非个个都同样重要。大部分是学生可以不必记下的,甚至有些不必讨论。顶多,只是供概略性的了解而已。
一般老师在这阶段不会节制自己,因此谈得多却教得少。好老师善于取舍内容,他会去芜存菁。
有人问一名雕刻大师,他如何化腐朽为神奇,从平淡无奇的石头中雕出这座壮观的作品。他回答说,他只是把不属于他要的石头都削掉罢了。若他在虽一尊马,就把不像马的部分全削掉。
你如何挑出最重要的成分呢?形成教材的三大关键:一是听众;二是可用的时间;三是上课的目的。
若以耶稣生平为主题,你要教的听众有三种:
1.六年级的女生
2.廿五岁已婚的年轻人
3.神学院博士班学生
若你一视同仁的教,行得通吗?你所挑选的教材要视你所教的学生而定。
其次,你挑选的内容也受教学的时间所限。若教学时间受以下三段时间的限制,你的教案中要安排什么教材呢?
1.二十分钟默想
2.五十分钟上课
3.一套为期十三周的课程
第三,老师要按教学目的挑选教材。你希望学生达到什么目标?若你教授同一卷圣经,但有三个不同的目的,你就会挑三种不同的内容:
1.查考耶稣生平。
2.证明耶稣基督是犹太人的弥赛亚。
3.用敬拜回应耶稣基督。
当你按听众的特性、时间的多少、教学的目的,列出教材的优先顺序后,你必须考虑学生需要了解教材到什么程度?
学生常问我们这个问题。教育家早就知道“认识(了解)一个主题”有很多阶段。为了便于应用,以下是三个最有益的阶段:
1.表面的认识:“我以前听过,我想我略知一二”
2.一般的认识:“我学过,大略知道是怎么样的情况。”
3.全盘的认识:“我了解得一清二楚,这里有十个重点。”
你希望学生认识到那个阶段,不但要用不同的方式教,也要用不同的方式测验。若只停留在表面阶段的认识,就须用多重选择考;若在中等阶段,就要用是非题或中论题考;若在全盘认识的阶段,就要叫学生列出完整的事实,讨论主要的成分及应用。
记忆的定律坚持老师要为下列活动负责:
1.挑出教学的内容。
2.决定学生要认识到哪个阶段。
3.不但告诉学生他们该知道的,也按程度告知。
4.授课方式要使学生渴望学习。
5.按师生所同意的教材考试,以老师先前宣布的正确理解力为准。
老师没有专注于合适的教材教,也没有按正确的阶段教,以致浪费学生许多时间。
千万别对你的学生那样!反之,你要清楚说明那些事实、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这种不可或缺的基要部分必须厘清,反复练习。务使每个学生都要学会,否则老师就不能算教了。记住,若学生不会,就是老师教学失败!
在第一阶段“教材”的末了,授课内容要厘清、列出大纲,通常备课都是到此为止。
在第二阶段“基要部分”的末了,你对授课内容要重新评估、重新定出优先顺序。你已列出人人该了解的事实,也在大纲中列出最重要的大纲及次要部分。你承认并不是每项事实都一样有份量,但要有那种智慧必须在备课时定出优先顺序。
当你把教材的大纲和“基要部分”的新大纲作一比较,必会对其中的差异感到惊讶。你了解要立个好大纲,就必须把主要和次要的东西分别出来。
“基要部分”的大纲就是你要教的“精华”,但你尚未用最好的方式呈现出来,你只有最好的原料,但你必须包装它,才能使学生乐意学习。
〖 阶段三:要使脑子容易接受 〗
现在是把你的想法从教材转到学生的想法上。你挑出了教材,现在要挑出正确的方法授课,好让学生记得牢。
不幸,只有少数老师采行了这步骤。有太多老师认为教学就是杷事实教完就完了,却没有想到教学是要让学生记下来才算数!一旦我们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而非老师为主,就会立刻发觉现在的教法太不够了。
当“学习者七大定律”在你心中燃烧时(你想激发学生真正地学到教材),就要立刻找出更好的方法来使他们学到精华,而不要照往日一般地照本宣科。
这是很难达到的过程!我求学时,大部分的老师都不认为激发我学习的责任在他们身上,那是我的责任!
既然老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就必须用最有效的方式来教,使学生在上课时就能学会,而非课后才学会。
我找遍了字典都查不到可贴切说明这过程的字眼,所以我自创一个名词“mindeasy"(使脑子容易接受)来解释这过程。在这个阶段,你要重新整理教材,简化它、包装它,使学生一学就会,根本不费劲地就进入他的思想。要怎么做得到?以下便可分晓。
你还记得你在考前“猛记(K书)”的情形吗?只要你想那些资料会在期末考时考出来,你会想出各种方式,来把不相干的资料凑在一起,让自己看得懂,以便你在考试时能记得那部分。
既然那在你学生时代能行得通,何不在当老师时也让它行得通呢?在你教学时,何不帮助学生在你教学时猛记下来呢!想想学生在下课时,就已精通下次考试的内容,他们会有多高兴呀!
要达到那目标,你必须用创意来撷取精华,改装它,使学生容易记下。教学很有技巧的老师在这阶段中会使他们的授课内容符合两大要求:
1.容易了解(易懂)
2.容易记忆(易记)
我们先来想想了解的程度。最近我儿子抱怨他的数学课本太难,他说去年的课本较容易懂,今年的课本也许是用外国语文写的。
你是否读过一篇文章,令你对某学科比先前所知的更困惑呢?但后来你却由很难的文章中彻底了解了同一个内容?
这种衡量书籍、杂志、文章的难易尺度,早就存在好长一段时间了。好比“读者文摘”是国二程度读的,Harper's杂志是高二程度读的。people杂志是国一读的,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是高三程度读的。甚至圣经的版本也可分级来读:“儿童圣经”(the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Bible)是小学三年级程度读的,“新国际版圣经”(the New Interna-tinonal Version)是国一程度读的,“新钦定版圣经”(the New King James Version)是国三程度读的;“修正标准版圣经”(the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是高一读的;“新美国标准版圣经”(the New American Standard Bible )是高一程度读的;“钦定版圣经”(the King James Version)是高三程度读的。
老师若希望学生学到东西,就要尽量简化教材而不伤及其原貌。当为听众程度重新编排教材。好的老师会将最难懂的观念简化成连孩童都懂的东西!若你上过这种好老师的课,根本不会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茫然不解。教不好的老师才会失去学生,效果不彰的老师才会令学生困惑;深奥不见得要复杂,而是要简化。
不要相信别人所说:就是因为太难才不能简化的说法,那根本是错的!有的观念的确比较难懂,但那并不意味好的老师不能用有技巧的方式:使学生不但能了解,甚至不知道老师教的是一种复杂的观念!
这阶段的第二部分是记忆的程度。老师要将易于了解的教材,还要使学生易于记忆。老师要设计教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能不费吹灰之力就牢记于心。
我们下意识的思想通常是比有意识的记忆知道得更快。为了说明,只要看移居外国的一个家庭如何学语文便知。小孩子跟村子里的其他孩子打成一片,而他们的父母却每天花八小时上密集课程,同样一段时间后,孩子的表现都会比父母好。父母是专心记忆那国语文,而他们的孩子却在漫不经心中就学会了。
记忆的程度可按难易度来分别。愈难记的教材,愈记不下来;愈好记的东西,学得愈好!
当你有容易记忆的授课内容时,要记住学生只会接受他程度所及的东西。学生的脑袋弄不懂用不熟悉的言语所教出来的东西,你不能期望脑子接受没有逻辑、没有关系的事实;也不能期望它接受超乎它理解程度的事实——好比努力教小学二年级学生微积分。
你只能期望学生会记下那些经过特别处理、能迅速、永久记在脑海中的事实。你记不记得些离合诗体的歌曲?Every Good Boy Does Fine?你多久以前就记住了?要是你记住字母的次序E、G、B、D、F,情况又如何?所以老师作些设计安排,会使事实更容易被学生所记住。
也许你现在思如泉涌,你梦想这种革命性的方式会对你的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你的创意大发,思考着要如何以最有效的方法来安排内容,使学生的脑子容易记忆。放心,我们经过小心的研究及测试,已找出七个记忆的诀窍,在本章后面会提到。这七个诀窍能使老师的授课内容轻易地被学生记下来。但在此之前,请先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快速教学的第四个步骤上。
〖 阶段四:记住 〗
第一至第三阶段都是在课前发生,那是老师私下做的备课工作。以前你重视的是处理内容信息,现在则要重视把真理传给学生。
记忆定律的目标是要使学生“记住”你认为重要的东西。你要学生记住,就必须“复习”,使教材能“牢记”在学生心里,你要一再“练习”,直到学生记住为止。
这阶段的目标是要改变思想,从短暂的记亿变为长久的记忆。要不断地推进资料,使学生未经思考就记起来。
许多老师误以为他们一生都要教新东西,才不会浪费学生的时间,但也许那样做才是错的。用新的角度来看,耶稣在福音书中教了许多新东西。你会发现他一再重复教主要的内容,用不同方式教同一个观念,他直接说出一个原则,又用神迹或比喻加以强调。他一直反复说同一个观念。
现代的教育却很少这么做。若老师要负起激发学生学习的责任,就要自动地委身。这种委身往往附着高价位的牌子。但那牌子却会买到一种满足,使你知道你会影响你学生的后半生。不仅他们的表现会因此种委身而提升,他们的外观及态度也会因此而提升。
委身的老师要主动相信学生若肯合作,必能学到不可或缺的基要部分。老师这种的委身是不寻常的,但却会得到学生普遍的赞赏及合作。
若老师只为学生记住考试会考的东西,考完后,分数却证明他们并未了解那教材?这是谁的错?你是不是要把考试当作是反映你的表现佳不佳呢?只要你了解老师的主要角色是激发学生学习,你就会用不同的角度去看事情。若成绩不好有什么用呢?重点不在于学生第二次及第五次考得如何,而在于他们学到了东西。
分数并不代表某学生比别人学得快,而是你教懂了他们没有?
我们必须带领学生从完全不知道一个主题,进而熟练其基要部分,甚至更上一层楼。在成为那样之前,我们必须使学生经过一连串了解及记忆的阶段。
要学生记住教材的开键是复习。复习能否成为“一切学习之母”或“一切沉闷之父”,完全看老师的技巧而定。以下是有效复习的七个主要原则:
1.复习是每个人记住每件事的主要方式。
2.复习唯有在老师充分了解教材时,才会有果效。
3.复习要按部就班地来,说同一句话直到学生完全记下不可减少的基要部分为止。
4.复习要比首次教的内容紧凑、流畅。
5.复习要经常为之,但随着时间的逝去,记得的也愈来愈少。
6.复习要持续下去,直到所有学生都能完全精通那不可缺少的基要部分为止。
7.复习要用不同的方式进行。
你怎么知道你的复习够了呢?等全班都记住基要部分为止。记忆方式的最后一个阶段,是要使学生完全精通这个主题——由记忆成为精通此道的高手。
〖 阶段五:精通(熟练) 〗
在这最后的步骤,你要带领你的班级从取得知识进而应用它。这过程是藉着讨论开始,使学生记下资料,现在你要用创意的方式带领他们到达学习过程的高潮:自行胜任。
完成这阶段,学生便是精通此教材的高手。他们会记下你所教给他们的东西,而且能有技巧、熟练地学以致用。
要精通必须考虑四方面,这四方面多半与教学的过程相关:
1.不可磨灭的记忆
2.深入的了解
3.直觉的整合
4.独立的应用
当学生很了解授课内容,也牢牢记下,那资料便会成为他们不可磨减的记忆。老师必须经常复习授课内容,学生才能长志不忘。到最后,那些事实便会成为他们随时记得起来的记忆。
5乘以5是多少?1773年美国市民把什么投下波士顿港口?由于经常复习第一个问题的缘故,也由于第二个问题很不寻常,所以你知道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事实上,你已牢记在心。当你在教基要部分时,你希望学生永志不忘,所以你必须经常复习,使人人都能随时随地脱口说出答案。
深入了解是超越肤浅层面,使学生了解那些事实的真义及重要性。为了使学生都了解事实的言外之意,课堂的讨论及论文报告都是有助益的。
若你了解投在波士顿港口的东西是茶,却不知为何投下的原因及这事件的肇因,那么即使资料再重要,也对你毫无价值。毕竟,有多少工作的应用会问及波士顿茶叶团体呢?
直觉的整合是让全班都知道如何把事实应用在书本以外的东西时产生的。你必须带领学生思考原则性的事实,使他们熟悉到能用直觉反应。
我最近在一次基督教教育会议上的演讲,就是针对这个步骤而谈。我希望教导听的人明白父神是如何教人的。我并不强调在神所说的内容上,而强调他传达的方式。当我举出神教导方式的十个例子时,就能使听的人多作观摩,知道神所用方式的原则。
当我要他们整合同一原则在下一堂的教课时,却没有人动,也没人说话。每个人都看到这方面的价值,却不能立即整合他们所学的。因此,我必须回到前一个步骤,使他们深入了解、列举整合的例子。终于曙光乍现,听的人全都懂得诀窍了,但有段时间那却是对我们每个人的挑战!
我对我的听众说,我知道他们很难思考,这反映出他们生活中“默想”的习惯不好。上完课时,有个人来见我说了一段令我永生难忘的话:“你说我们不会思考,一点也没错。我们几年前就不再默想了。现在我们都是由书本找答案,而不会思考了。”
圣经说这阶段是从“知识”进到“智慧”,若学生只是知而不用,那么学那些东西全是枉然。也许你不以为然,但我却深信学一堆知识而不用,是毫无价值的,既耗时又耗力。
独立的应用是教育的真正目标。若你不在场,学生没有外在压力了,还会应用你教的东西吗?学生是否已真的学会了,所以在生活中不得不用出来呢?
我称这个过程是“改变生命的教学”你教学的目的不是学生学会了没有,在考前复习了没有,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要教导学生、训练学生,使他们的言行举止都有所改变。
在你思想“精通熟练”阶段的四步时,要了解你可以用上课时间及家庭作业来使学生完全熟练。记住事实及了解事实应该是上课的功能,整合及应用则是家庭作业的重点。
这对你可能是一大激进的作法,但却与你以前的教学观念有难以置信的不同,这才是教学的真正价值。我们上课时经常要学生记住教案的内容,以为学生在考试时能只字不漏地再写一遍,我们就成功了。
很少老师想到教学的目的是使人生命有持久的改变,而非暂时的知识累积。
最近我帮助一个年轻人作代数问题。他悻悻然地说,他很高兴上完这学期就不必再上代数课了。我问他这种方程式的问题可否用在现实生活中?他大笑起来——这想法对他简直太荒谬了。他认为这科目只不过是学校硬逼学生学的东西之一。
我告诉他现实人生如何可用均等的方式解决问题。好一会儿他才融会贯通,顿悟代数的价值,直觉它对现实人生的重要性。
但可惜太迟了,那学期快结束了,他还是不及格。
原因何在?
也许他的老师只教了代数,却从没激发他学代数,也许他的老师根本不了解代数的目的是要帮助这个年轻人更能过好生活。
依我之见,比这学生更失败的人就是他的老师!
〖 记忆的诀窍—— 教得怏,学得才会快。 〗
无论学生多想在课堂上把教材学得又快又透澈,掌握这段过程的关键乃是老师。
要学得怏,就看老师能多快激发学生学习而定。学生学了多少,就看老师备课及带领学生学会的技巧有多高而定。学习的价值则是看老师使学生融会贯通以及实际应用的成效如何而定。
在记忆定律的这部分,主要是在讲老师用什么诀窍来激发学生学到事实。这部分所列出的七种方法,能使你把两倍、三倍。甚至四信的教材,从你的笔记本上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也会使你平日授课时间精简一半,使你有加倍的时间用在应用课程上。
这七种方法,是老师使学生更容易记住课程内容的主要方式,这些方式不是我们发明的,早在有人类以来,这些原则就存在了,它们放诸四海皆准,只因为它们和神造人的方式一致。神所造的人有一致的思想模式和感官。
能听见及认出声音乃是产生音乐的基础,因此,只要人一存在,就会以音乐来沟通。若老师用音乐来授课,就是在沟通的过程中与神同工了。
音乐是任何世代及文化用来快速教学的典型方式之一。你知道太空及科技先进的美国,教儿童ABC字母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吗?对,就是ABC字母歌。这方式没有其他方式可比拟,因为它是依照造物主所定的学习模式而来的。
在看完这部分之前,你会知道神早已根植在人心中的六种学习模式。当你一读,它们就会立刻呈现出来。事实上,虽然你是不自觉地知道它们,但其实你早已知道了。
神不只设计了人类的思想模式,还使我们有感官来接收各式各样的资讯。若新的资讯没有经常添加纳入思想中,那么思想模式就几乎一无用处。若我们没法接收新的资讯,就必须靠想象力而活。
这些感官常被称为我们的“知觉”,它们是身体的一部分,透过它们,新的资讯才能进到我们目前的思想模式中。若我们没有听觉,音乐就无法辅助我们的学习,若我们没有视觉,图片就无法辅助我们的学习。
因此,想要使学生更快学会的老师,就必须善用视觉、味觉、听觉、嗅觉及触觉的诀窍。我们人生的经历都是与这些感官交集互动的结果。举个例子,这些感官的汇集,会使你看到音乐家或余兴演奏家的类别。
我们很少用感官来描述经验,反而是用感官的结果来描述经验。好比视觉的享受,说成好美,好吸引人;令听觉不舒服说成可怕的噪音;令嗅觉不舒服说成恶臭。
善用一种或多种的知觉来吸收资讯内容,就会记得更多。若老师懂得善加利用,就会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你随时都可以将它们结合在一起运用,它们是催化剂,能使你加速教学的速度。
由于这些知觉的结合要与思想模式及五官一起运作,所以它们并不受文化、时间、空间或教材内容的限制。我在世界各国都用这些诀窍,我发现它们使我的教学速度加快了,无论是在玻利维亚的森林,在巴西的海岸,在阿拉斯加的村落或在纽约的公寓皆然。
记忆的七大诀窍是跨文化、跨资讯、跨世代的,而且是可以变通使用的。它们是想加速教学的老师所必备的工具。
〖 诀窍一:用图片说明真理或事实 〗
图片会对学生的记亿产生很大的果效,这就是人们拍照放入相簿的原因。一张图片往往会令人想起许多相关的事实,不但会立即想起,即使在经过廿五年后也会想起。
我们从何领悟到这个秘诀呢?从伟大的教师主耶稣那里,你记得神立彩虹在天上吗?这就是使人人记起他的应许,不再用洪水毁灭世界。
用图片教学的效果很大,因为图片是看得见、超文化、非口头的,它产生的联贯是立即的,把许多景观、声音、嗅觉、感受衔接起来。最近我看了一张甘通迪总统被剌杀的照片,我马上记起那消息公诸于世时,我是在那里,日期是几号,我心情沉痛的情况。一张照片却勾起我无数回忆。
若你希望学生记得你的授课内容,就要设计一图片把内容衔接起来。你可挑选图片或手绘图片来激起学生的记忆。
许多老师帮助学生用图片记下经文。讲员用不同图片强调演说重点,也易使人回忆起演说内容。作丈夫的,用假想图把要在杂货店买的五、六样东西堆放起来,就会记得买了。
在“走览圣经”的机构,我们刚开始是以卡通来帮助人立刻记起圣经每卷书的内容。举个例子,以下这张图代表了圣
❻ 《新约》和《旧约》
旧约和新约,总称圣经,不过对于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圣经。
前者是犹太民族的集体创作,后者据说是耶稣的弟子和一些圣徒写成。
前者和犹太教相关,后者和基督教相关。犹太教只、信旧约,基督教只信新约。(是不?)因为新约的开始是讲述耶稣和耶稣之死等,而旧约则是犹太民族的结晶了,从创世纪开始、人类的发展。。。
旧约是新约妈妈拉,最大的不同是——旧约认为会有一个救世主出现来拯救犹太民族(耶稣出现时人们就议论他是不是弥赛亚的问题,即上帝派遣来做他们国王的,拯救他们苦难的人),而新约则把耶稣当作上帝之子,后来在中世纪教会开会发展为三位一体(很玄了,我问一下信徒什么是三位一体结果感觉就是上帝在天上就是上帝,在人间获得肉身是耶稣,圣灵就更不明白了……),因此耶稣就是上帝,耶稣的地位相当相当高啊,被“神化”了。
关于第三个问题,本人知识范围狭窄。旁观的看,神学和哲学的确纠缠不清,但总的来说神学是哲学的分支,哲学从希腊发展到基督教统治的时代就逐渐为宗教服务了(就如同政治学一般,555555),因此那个时候的神学和哲学是不分家的(除了其他哲学拉,比如说伊斯兰世界和中国自己的哲学)。教父哲学是中世纪的教父的创造物,属于基督教神学。
我都要晕了,答错了别打我。
❼ 新约与旧约的区别是什么
1、记录内容不同:
旧约是讲希伯来人的历史,和三体一体中圣父的作为;新约是记载圣子耶稣基督的事迹、公元初期教会的发展,基督教的教义和关于末后的启示。
2、语言使用不同:
旧约基本是用希伯来文写成(和极少量亚兰文);新约是用古希腊文(从专业角度讲,叫新约希腊文,其中很受闪族语影响)。
3、时间跨度不同:
旧约讲了上下四千年左右的历史;新约跨度只有一百多年。
4、写作群体不同:
旧约共有2、30位作者,新约作者只有10位。一般认为前者写成用了1000多年,后者则是5、60年左右。
❽ 旧约共几卷
旧约39卷,新约27卷。
整本圣经共6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