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算命在中国有流传多久了
算命是民间的俗称,学术上的专业称谓叫预测,研究算命的学术叫易学、也叫术数。理论核心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及八卦易经,理论系统较为复杂深奥。狭义的算命即是对人生辰八字的预测,广义的算命则包含紫微斗数、面相手相、八卦六爻、奇门遁甲、地理风水等等。古代的占卜、筮法,均属于算命。
《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古人认为微小改变会对未来有很大影响。《吕氏春秋》记载:楚国有个边境城邑叫卑梁,那里的姑娘和吴国边境城 邑的姑娘同在边境上采桑叶,她们在做游戏时,吴国的姑娘不小心踩伤了卑梁的姑娘。卑梁的人带着受伤的姑娘去责备吴国人。吴国人出言不恭,卑梁人十分恼火,杀死吴人走了。吴国人去卑梁报复,把那个卑梁人全家都杀了。 卑梁的守邑大夫大怒,于是发兵反击吴人,把当地的吴人老幼全都杀死了。 吴王夷昧听到这件事后很生气,派人领兵入侵楚国的边境城邑,攻占夷以后才离去。吴国和楚国因此发生了大规模的冲突。 从做游戏踩伤脚,一直到两国爆发大规模的战争,直到吴军攻入郢都,中间一系列的演变过程,有一种无形的死亡力量把事件一步步无可挽回地推入不可收拾的境地。因此古人很认真的来对待封印厄运和旺福,因为微小的事情就可以改变未来命运,指迷算命大约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从出土的甲骨文大多是卜辞这一点可以得到印证。那时的先民们在举行祭祀、征伐、婚嫁等重大事情之前,必先烧龟甲或演蓍草对该事进行虔诚的卜筮,籍此判断吉凶,这大抵是早期算命术的萌芽。到了周朝,周文王、周公等人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整理成书,取名为《周易》,才把卜筮之术上升到理论层面。春秋战国期间,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易》一书中加进了注解性质的文章,称为十翼,从此《周易》又称为《易经》。几乎是与此同时,齐国大夫邹衍创立了五行学说,与《易经》的阴阳学说相结合,成为了阴阳五行学说。至汉代再由董仲舒、京房等人的发扬光大,逐渐形成了一套有理论、有方法的卜卦算命系统。但是那时的卜卦算命系统依然是比较粗浅,只限于占事层面,对于算命的准确率并不很高。
算命的历史相传始于战国时代的鬼谷子;另一相传源自唐代的李虚中,但化名为鬼谷子。想要算命的人,多会求助于某些对命理有钻研或是受人推崇者,以寻求替自己指点迷津,排忧解难。中国古代也称这类人物叫作“算命先生”。
算命的历史有据可查的是: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http://sn.people.com.cn/GB/n/2014/0107/c186331-20328061.html)算命或起于先秦,当古埃及人用纸草记事、古巴比伦人以泥版为书时,中国的古人劈竹成篾,削薄打磨、火烤编连,将最鲜活的史实书于竹简,传遗后世。
易经算命是中国五千年流传下来的魁宝文化,是任何人都无可置疑的。大家都应该以科学的眼光,站在科学的角度去看待易经算命,既不能因为某些没水平的预测师打着周易算命的旗号骗财骗色就一味的以为周易算命就是迷信,也不能因为某些精通五术,精通命理的预测师算的准就愚昧的相信算命就是神仙。毕竟算命也只是一门技术,预测师掌握的命理知识直影响到预测的准确性。
所谓命,就是一个人生下来,这一生要做什么,是当农民呢,还是做官,或是商人……这就像一个人生下来就是名牌汽车,或者是自行车一样,是注定的。而运呢,运就是人在世界上所经历过的各个时间段,运又分大运、小运,大运五年一更换,小运一年一换、流年则是我们所经历过的每一年。命运合在一起就像是一辆车行驶在路上一样,所经过的路就是大运,路是平坦的,就顺,崎岖不平的就曲折坎坷。
有人说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也有人说命运是注定的,是改变不了的,这两种观点只能说是各对一半,如果命运真的是能靠自己把握的,试问天下间除了傻瓜跟精神病患者以外,有谁不想好好把握自己的命运出将入相,光宗耀祖,光耀门楣。有人会说,既然是命中注定,那如果不去工作,不去赚钱,钱能从天上掉来吗,事实上,每个人都不是孙悟空,都在五行之中,每个人出生后,八字已定,其一生的大运也就注定,八字的金木水火土与一生的大运也都将受到地球磁场的支配,很多人应该有过这样的感受,当行到好运的时候,由于受到地球磁场的影响,自然也就会有很大的动力去拼搏,去努力,遇到的都是自己的贵人,都是对自己帮助很大的人,由于运气行的好,跟命里阴阳五行平衡了,睡觉都能睡得特别香,当大运行得不好,整个人也就会变得很颓废,缺少努力赚钱的动力,遇到的都是小人,处处跟自己作对,要婚姻没婚姻,要事业没事业,经常失眠。北宋宰相吕蒙正所着时运赋更能说明这一切,万般皆是命,算来不由人,蛟龙未遇,潜身于鱼虾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长,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命运到底是注定还是能改变,来打个比方,比如一只鸡,从蛋壳出生后可以通过后天的精心饲养,使它成长得更好,更大,更强壮,但是鸡始终是鸡,再怎么努力饲养也不可能养成鸭或变成牛,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和改变去实现属于自己命中注定的最大的成功,但不是每个人去努力都可以做将军,不是每个人去努力都可以当皇帝,命运合在一起就可以看到很多的现实故事,有的人命理格局高的,虽说做了官,但运气行的不好,所以官做的很不顺,处处有人给他穿小鞋,官越做越小。而有些人命理格局低,则是农民,可是运气行的好,所以生活很幸福,种地风调雨顺,打工年年有余。易经是中国流传了五千多年的魁宝文化,是任何人都无可置疑的,周易算命不是为了简单的了解自身的命运,而是在知道命运的基础上还要知道去做到如何趋吉避凶,破祸成福。比如某人八字金旺木衰,最宜行东方木运,事业方位上也最适合在自己出生地为准的东方城市发展,所谓财在东方人往西,走错方向失良机,如果这个人不懂周易的,又往出生地的西方发展,加上大运不好的那不是破财就是疾病,就算大运很好的,本来应该一年赚1千万的,可能只赚了5百万,方位差一线,富贵不相见,可见算命的境界不在于算得准,而是应该在算得准的基础上如何做到改变命运,趋吉避凶,少走弯路,以尽快求得属于自己命中的最大富贵,快速走向属于自己的成功彼岸。
2. 为什么人类的历史都伴随着迷信的存在,即使当下
没办法,总有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也总有科学还解决不了的问题。
例如一个原本就不相信神鬼的人,在亲人遇到了重大疾病的时候,也可能会祈祷,甚至会去朝神拜佛。这主要是精神上需要一根支柱,当现代医疗也对这种疾病没有十足的把握的时候,人总希望能有奇迹诞生。
跟你说,搞科研的,在实验即将开始的时候和实验快要出结果的时候,很多人也会默默地祈祷。或者提交论文,或者中间有一些重要步骤要实施的时候,也很多人会祈祷。这和迷信没太大关系,主要是心理安慰。
而迷信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心理安慰。所以你可以把这些行为视作迷信,也可以看做普通的心理安慰。
连科学家都这么玩,就别说普罗大众了。
我们人不可能任何时候都理性,任何时候都坚强。人需要支柱,当科学可靠的时候,科学当我们的精神支柱,无比的强大。可是当科学也无法解释或者无法解决的时候,精神上的需要就会促使我们寻求未知的力量来支撑我们的信念。
举个例子,以前发生日食,人们对这种天象不了解,看到太阳消失了,会很恐惧。所以制造大的声音,一方面是为自己壮胆,一方面是希冀巨大的声音能将黑暗驱散。结果没多久日食过程结束了,于是就认为是真的赶走了黑暗。于是每次日食发生,都用这种办法来“解决”。很迷信对吧?可是现在我们知道了日食的成因,科学成了我们的支柱,我们不再害怕日食了。这就是科学上位,取代了迷信。但是科学的发展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尽管我们已经解释了许多现象,可是依然有无穷无尽的目前还解释不清的东西,这些东西一部分是知识的原因导致我们认知上出现了错误,一部分是科学的确还不能给出合理正确的答案。这个时候,迷信就填补了科学的缺位。人总是需要一个解释的,要么用科学来解释,要么用迷信来解释。只是理性的人,更多的是宁可保留这个空缺,也不轻易让迷信填补进去。而不理性的人,或者知识贫乏的人,就更轻易的让迷信占据了这个空缺。
3. 中国有多长时间的历史
中华文明始于三皇五帝,距今大概6000年。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东汉,三国(魏蜀吴)东西晋,五代十国,隋,唐,南北朝,北南宋,元,明,清,民国,共和国。这就是中国的进程。
中国历史是指中国从中华文明产生到现在的历史。中国历史悠久,自黄帝王朝的姬轩辕(也称公孙轩辕)时期算起约有5000年;从三皇五帝算起约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约有近4100年;从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算起约有2240年。
中国历经多次政权演变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文化、科技世界瞩目。
中国史前时期炎黄二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公元前21世纪,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东周推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帝国-秦朝,西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中国陷入分裂割据局面,五胡乱华期间,异族融于中国趋势加强,诸多民族在分立政权的冲突中逐渐汇聚。隋唐时期,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更为密切,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高度发展。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经济、科技发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明末在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确立了共和政体。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混乱时期。后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终于在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978年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4. 封建迷信和宗教在历史中的兴起和衰落
这个一般不会有准确的答案。因为最顶级的专家、教授、不会看这些网络知道的问题。
封建迷信在人们还居住在洞穴的时候就有了。因为饥饿,希望明天打到猎物。所以在石头上雕刻出动物的样子。希望明天能有收获。
之后人们害怕死亡、疾病。用各种办法来对抗。在最无助的时候,或许应为经常能看见月亮、太阳、海洋等等事物。因为那些事物再人们眼中,永远不会有任何变化。又因为自己有智慧。将心比心后,认为它们也拥有着智慧。
人们因为疾病或者重伤。趴在地上对着它们许愿、祈求。后来跪拜。
真的因为无知吗?我不这么认为。假如当今人们,因为疾病面临死亡。恐惧,会让人试验各种办法。万一其中一个办法成功了呢。
按照科学的解释,抵抗力够强。比如。瘟疫,很多人都死。其中一个人在重灾区。他抵抗力非常强,他很害怕死亡,没有选择科学治疗。而是选择拜神。别人死了,他没死。在不懂得自身抵抗力问题的前提,认为拜神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他把他的方法告诉其他人。因为他真的在瘟疫中活了下来。有绝对的说服力。其他人都愿意相信。迷信就开始几何倍的传播。
5. 从迷信社会到科学社会经历了多久
生活中常见的伪科学形式有:把神学、玄学当科学,如神创论;把迷信当科学,如卜卦、算命、阴阳、星相、血型学、特异功能、心灵感应等;把幻想当科学,如违背物理学原理和生物学原理的惊人主张。凡是神汉、巫婆、算命先生、风水先生等以封建迷信
6. 我问几个关于历史与迷信问题,望得答案
实在是佩服楼主,能够想出这么多问题来,我试着一个一个解答一下。
1. 关于人类思想历史的问题,实在是找不出一个标准的答案来。怎样算是思想发达呢?是从开始制造工具算起,还是创造文字算起,或者形成文明算起(一般认为,文明3要素:文字、青铜器、城市),还是按楼主说的从有正式的史书记载算起?不好意思,实在没有统一的答案。如果是第一种,那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了,考证到具体哪一年都是不可能的。如果是第二种和第三种,那至少也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如果是第四种,就算是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成书于战国时期,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且这些事都太早,现在都没有清楚的记载,不要说具体到哪一天,到哪一年也是不可能的。
2. 关于神话的具体时间,这个也不可考证了。因为神话故事开始流传的时候,人类还没有纪年的概念,或者即是有,也没有文字去记载。久而久之,只能靠口头讲述的方式流传,往往开头就是“在很久以前”。至于到底多久,实在搞不清了。
至于楼主所说的不满意公元纪年法,只能说之所以大多数国家采用这套纪年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延续性好和计算简单。比如我国古代的纪年方式,按每个皇帝的年号来纪年。如果需要算某2年之间差多少年,那就必须搞清楚,中间有多少皇帝,每个皇帝有多少年号,每个年号有多少年,估计算下来能把人累死,特别是牵涉到改朝换代的。而如果采用公元纪年,那很简单,之间把两个数字减一下就可以了。
3. 关于传说,这个和神话一样,也是一代一代口头流传下来的。如果现在的考古工作者发掘出的文物古迹,可以证明确有此事,那么这个传说就是真的,否则只能质疑。
还有楼主说的跨国语言翻译的事,一般来说文明有两种,一种是延续下来的,比如中华文明,那么其文字的书写方法再怎么变,因为每次变动不太大,后来人还是基本可以识别的。还有一种是中断或灭绝的文明,这个就麻烦了。那些古语言专家常常为了猜测某一块石头上的文字是什么意思,需要研究几年,甚至几十年,可能毫无成果。
4. 关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代的风气问题,应该说当时还是很开放的。大致说来,中国古代的风气是从开放走向保守,越到后来越是保守。汉唐时候的中国人,是非常大气、开放的,而到了宋以后,风气为之一变,开始保守起来,到了明清,特别是清朝,到了顶峰。一方面与程朱理学的形成、发展,知道占据统治地位有关,另一方面也和统治者可以保持高压统治,以维护其统治地位有关。
所以,三国中的那些人物,再后人(指明清人)看来,是好色,但是在当时,确实不是好色。吕布和董卓争夺女人,也可以看作是他在追求人格自由(不知道他是不是这个意思),因为当时奴化思想并没有这么严重。而如果放到几千年后的清朝,这种和老大争风吃醋的事情,肯定是看不到的。
以上都是我的个人见解,楼主如果有异议,可以再提出来进行讨论。
7. 风水是否属于迷信是从何时开始的
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都具有各种各样的天性,其中包括对生存环境的选择。就像候鸟南飞一样,人作为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也不例外。
从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对聚落位置的选择,到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选址,乃至每一栋建筑的选址,无不体现着我们的祖先们对居住实践的经验总结。古代产生的风水学就是对生存环境的选择的经验的结晶,它来源于生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至今仍能对我们的建设起着指导性的作用,于是它被认为是“专家们正在谋求发展的前途无量的学问”(《都市意象》)。
1 什么是风水?
许多人认为,风水就是“藏风得水”,这是很片面的。风水学是我国古代先民为选择理想的生活环境而形成的一门学问,是我国古代先民居住实践的经验总结。
1.1 风水是一种世界观
我们先来看看这样一句话:“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这句话把“气”与“形”解释为“内气”与“外气”,二者“相乘”形成风水。“气”指的就是比较抽象的物质,而“形”所指的就是比较具象的物质(在下文将有详细论述)。而风水中的“气”,原本应该写做“炁”。上述一句话就可以解释为“炁=内气+外气”,或“炁=气+形”。可见,“气”与“形”是风水学中的基本要素——“炁”的两个方面,即抽象物质和具象物质。而“炁”的这两个方面通过它们之间的内在普遍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构成世界万物。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风水学实际上是一种世界观,是一元论的朴素唯物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产”。具有一般哲学所具有的科学性。
我国古代先民们在生产力不高、科学技术还不是很发达的封建社会里,仅能对他们所看到,所感受到的事物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而无法进一步去研究探讨风水学更深一层次或者本质上的东西,进而达到准确的理性认识,或者说他们的理性认识不彻底。这就不可避免的使风水学存在着主观臆测的部分。而我们在当今科学技术发达的条件下应当认识到,风水学在去除这些主观臆测的部分之后,剩下的很大一部分能够被当今的科学技术所解释,这就决定了风水学具有科学性的一面。同时,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吉凶观也使文化方面的一部分内容渗透到风水学中来。由于人们盲目的、过分的、错误的依赖风水,导致它在具有科学性的同时还具有迷信性,即风水学具有科学和迷信二重性。如何批判地继承风水学,发扬其科学性,正确认识其迷信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我们研究和学习风水学的首要任务。
1.2 风水的本质
风水学来源于古代先民们生活的实践,其目的在于“趋吉避凶”。我们古代先民们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在生活中逐渐总结出了一系列的方法与手段。这些方法与手段经过人们的系统化之后便形成了是风水学。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它“集天文学、地理学、环境学、建筑学、园林学、论理学、美学于一体”(《风水与城市》)。可见,风水学的科学性是综合了多种现代科学的综合科学性,这与现代科学发展所要求的综合学科、交叉学科相一致。但从其自身来说, 它的本质还是对“炁”的科学认识和利用。
“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中国风水学的核心。1987年美国罗丝巴哈小姐着《风水—中国的方位艺术》说道:“气是风水学中最重要的因素”、“认识气,便懂得风水中的全部。”这里的“气”其实指的是“炁”。由于“形”为我们感官直接感受到的事物,相对来说更容易了解,所以对“气”的认识和把握就成为风水学的关键。同时“气”字将“炁”字的替换也导致人们将对风水学研究的重点放到了“气”上。
人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就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气”的影响。从矛盾的观点来看,“气”本身是有吉凶之分的,同时,“气”对人的影响也是有吉凶之分的。“趋吉避凶”就是使人们受到“气”的影响导致的最终结果是“吉”而不是“凶”。那么,怎样才能利用“气”,甚至改变它,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呢?
中国的风水流派分为“形势派”与“理气派”两派。“形势法”又叫“峦头法”,注重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等辨证方位;而“理气法”则注重阴阳、五行、干支、八卦九宫等相生相克理论,又分出许多子法,如“福元法”、“大游年法”、“穿宫九星法”、“截路分房法”、“二十四山法”、“九宫飞星法”等。“形法”主要为择址选型之用;“理法”则偏重于确定室内外的方位格局。“形法”相对于“理法”来说,更为宏观一些,因为它服务的单元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个人,而是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城市;“理法”则更为具体到某个人或者某个家庭。但无论是哪种方法,其目的不变,那就是“趋吉避凶”,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就是通过对风水学中的具有科学性方面加以利用。
1.3 “风”、“水”本对立
“风水”作为一个专门的术语,最早见于《葬书》(晋·郭璞)。书中说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又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可见,“风”是“散气”的,“水”是“聚气”的。这就是“气”与“形”的基本辨证关系。所以,“风”与“水”在风水学中的作用是相互对立的。只要聚住了“气”,使之不散,那么“气”就会更多的作用于人体,产生所谓的“吉”、“凶”效果。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藏风”与“得水”是风水学的两个一般原则。正确与错误认识“气”与“形”的辨证关系是导致风水具有科学性和迷信性的根本原因之一。
1.4 “吉”与“凶”
我们知道,世间万物总是对立存在的,没有“吉”也无所谓“凶”。对人们的影响有利于人们的生存为“吉”,反之,为“凶”。“吉”与“凶”来源于人的心理判断,人的心理判断依据又来源于人在生活中与外界的物质接触总结的经验,来源于人类朴素的生活实践。首先是人们要满足防御心理,其次人们要满足吉祥的心理,再次是对人类追求“满意的生态环境”心理的满足。当一条笔直的大道直接通向一所住宅的房门时,我们则说这个房子受到了煞气的冲撞,是不吉的。可是凡尔塞宫前笔直的大道难道也受到了煞气的冲撞吗?不是。可见,“吉”与“凶”的定义还受到不同地区文化差异的影响,取决于人们的思想上的侧重方面。但如果过分依赖风水,错误的认识风水,就会导致我们忽视其科学性,而就使风水学偏重于迷信的一面。这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封建社会里不可避免的,我们应当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确区分科学性与迷信性。
在风水学中,“气”是分吉凶的,能聚住“吉气”、散去“凶气”为吉,聚住“凶气”、散去“吉气”为凶。比如说,当我们居住的房子里面不通风时,可以说聚住了 “气”,但是,当人长时间居住在这种不通风的房子里面,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容易导致人的身体虚弱,抵抗力差,是对人的健康有害的。这种情况下的“气”当然是“凶”的,需要有风来不断的把新鲜空气吹入房子里面,才能够获得“吉”的效果。再比如说我国西北重镇兰州,地形状况很好,在风水学上看既藏了风又得了水,可是由于市内石油业、化工业、冶金业的污染,空气质量相当差,在国际上排名倒数第二。这是因为市内的风速为0~1米/秒,属于静流风,空气中的污染物排不出去(见图2)。对市内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干扰。这时的“气”仍然是“凶”的,需要有风把这种“凶气”散掉,
图2 兰州市静流风分析 才能够达到“吉”的效果。
可见,风水学就是通过对“气”与“形”的辨证关系的利用,从而使人类能够更长久的生存繁衍下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只有探索自然,通过利用科学手段来了解自然,进而与自然达到和谐共存,才是风水学的根本理念,也就是说,风水学之所以能够存在并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其具有科学性的一面,至于它迷信性的一面则是立足于科学性之上,对其科学性的错误理解而造成的。
2 “气”的概念
“气”既然是对风水学研究的重点,那么,什么是“气”?“气”又具有什么特性呢?下面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气”的科学性做一番探讨。
2.1 什么是“气”?
“气”是中华传统文化里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历代哲人的理论思维中,其内涵与外延不断被发展而变得非常宽泛,凡所有学术,也无不引申应用并各有不同的取义。而在风水学中讲的“气”,几乎包含了它的所有含义并有所发挥。
“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发而生乎万物。”(《葬书》)
“夫山者宣也,其气刚;川者流也,其气柔;刚柔相荡而地道立矣。”(《葬经翼》)
“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 (《青乌先生葬经》)
“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素问·五常政大论》)
图3 中国三大干龙总揽之图 ……
2.1.1 “气”是大自然的本质
古语有云:“气之所聚,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周易阴阳宅》)我国古代解释世间万物的形成是一个“化始——化机——化成”的过程。我们的祖先认为世界本是一团混沌之气,慢慢的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清气成为风、雨、雷、电等等自然现象,浊气形成了山、川、江、河等等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物质。所以我们至今还有“天气”、“地气”、
图4 地下岩层出现褶皱 “天象”、“地形”等说法。
2.1.2 “气”是大自然中的能量
我们都知道,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大陆板块漂移的结果,在现代科学来看,我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的,重要的造山带是西北的昆仑山东部一带。[在古代风水学中,就认为昆仑山是世界山脉的祖脉,一切山脉都是由昆仑山发脉,中国被分为三条干龙(长江以南、长江黄河中间、黄河以
图5 地下岩层出现断裂 北)。见图3]。
由于板块的挤压,地下岩层就会形成褶皱、断裂带(见图4、5),等地质状况,同时释放一定的能量。我们知道能量守恒,所释放的能量就转化为温度、电能、生物能等其他的形式,从而引起气候的变化、地震等多种自然现象,进而作用于人体,通过微妙的能量变化而影响到人的情绪,身体状况等的变化。人们就始终在这种能量的变化影响之下寻求一种动态的、与自然变化相一致的和谐,以期达到长久的生存繁衍。
2.1.3 “气”是人类生存的本质需要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也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风水学经典《阳宅十书》的开篇第一句就讲到:“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为什么?因为水是生命之源,大地山川能够提供给人们食物,建房子的木头等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我们从历史上分析,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尼罗河流域、爱琴海等凡是先进文明的地区,都是靠近水源的。这就是所谓的气“界水则止”,有水的地方就“聚”住了气,这是人 们对生存环境的选择的结果,是人类对生存的本质需求。现在,我国的长江三角洲流域、珠江三角洲流域都是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而我国东北的松花江三角洲流域原本经济、工业也非常发达,但是由于人们没有很好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破坏比较严重,松花江流域部分地区还曾经出现了断流,这与该三角洲经济状况的逐渐落后难道仅仅是巧合吗?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有的学者对国外一些城市如莫斯科、华盛顿等也作了相应的风水评价,发现这些大城市的格局也都符合风水的基本要求。可见,无论古今中外,文化异同, 人类对生存的本质需要是相同的,在风水学里,这就是“气”。
2.1.4 “气”是人精神方面的表现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里,“精气神”是一个生命是否有活力的体现。人们在生活中经常提到“喜气洋洋”、“秀气”、“气质”、“才气”、“晦气”等词,这里的“气”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在人们达到了物质需求的满足之后,就会有更高的需求——精神需求,就是指人的心理需求。它来源于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时的经历和在这个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当然也不能够排除人们凭空臆测的唯心的部分。于是,先民们就把地理江河的外形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且命名,如笔架山,华盖山、文笔山、玉几山等,以此达到他们内心对于“吉”的渴望。安徽的马鞍山就是典型的例子。
2.2 “气”的性质
2.1.5 “气”是一种微波
美国的两位射电天文学家发现,在宇宙中存在着一种微波,它是不受任何外界条件影响而减弱的,同时,它又影响着自然界中其他的事物。科学家们还发现,动物的脚掌、手掌、脸等部位和植物的叶片等弧形部位就像电视天线一样,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这种波,从而影响着自身。在特定条件下,这种波反映为肉眼一般看不到的各种不同的颜色的光。这种微波被称为“宇宙背景辐射”,它的发现被称作“开启了探讨宇宙整体物性演化的大门”。有的科学家就认为,这个波就是风水学中的“气”。
2.2.2 一切物体均有“气”
世间一切事物都有一定的联系,在物理学上则表现为万有引力定律。当一个物质自身周围的“气”以一定的关系组织起来之后,就构成了“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到“气场”这个词,人们利用红外线及自然界中其他的物质所散发的微波发明了遥感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手段,这也是对“气”的利用。练气功的人有一门功夫叫“采气”,认为气功大师周围的“气场”很强,而其他人或事物的“气场”很弱,则说明人也象自然界中其他物质一样,自身向外发散微波与能量,红外线测温仪就是利用这一特性工作的,当人体的微波与自然界中的微波近似一致时,人与自然就产生了共鸣,达到了和谐,达到了“天人合一”、“人地和谐”的境界。
8. 封建迷信为何会存留至今
封建迷信要不得,可以说封建迷信是一现在非常落后的一种文明形态,但是他却依然存留至今,主要是因为现在的老年人文化程度并不高,而且一些地区教育落后,就形成了封建迷信的残留。再加上现在的一些文学读物和影视作品中,其实还是时常会运用到一些封建迷信元素,所以就更加加重了人们对于怪力乱神的,相信他们就会认为这种东西并不是迷信的,而是真实存在的。其实封建迷信如果融入艺术的话,也是能够有可取之处的,然而他却并不适合生活,所以说每个人应该擦亮眼睛,不要过于迷信,一定要相信科学的力量,相信现代文明科学。
9. 迷信从何而来
从无知和不懂中来 何为迷信 首先应知迷信和信仰是两回事 而信仰中的迷和信又是两回事...
人死后有六道轮回<已有科学鉴证证明>,不是说你一定是再投胎做人,而是看你一生的善恶业力来发配往哪道。有来世即是有前世,具体在哪道呢,得靠我们自身修行去参透...
六道就是 <天道 人道 修罗道 地狱 饿鬼 畜生>
生命总共有10种形式,从低到高分别是:地狱、鬼、畜牲、人、阿修罗、天人;罗汉、缘觉、菩萨、佛。其中前六种属于“三界”中,是轮回的。也就是说,三界内的灵魂要在六道中不停地轮回投胎转生,俗称“六道轮回”。在六道中,前三道被称为“三恶道”,一旦落入三恶道,将痛苦无边,很难超脱。
有智慧的聪明人应该有更高的志向,跳出三界,成为圣人,摆脱六道轮回。不生不死,生命永存。出家人修行的目的在于跳出六道轮回,当然,在家人通过修行,也能跳出六道轮回。 在这个痛苦无常的生命里面 我们一定要付予我生命的意义 这个意义就是什么 我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 这个就是生命最高的意义 生命的目的是出离心 消灭轮回的苦 各位 生命的本质就是就是轮回 轮回的本质就是苦哦 生命的最高最完美的形式是就学佛,成佛。
你想想几千年前的科学能解释现在的飞机手机和现在的卫星航空吗
何为科学 就是指实践 可重复性验证的结果
很多科学还无法解释的东西不等于不存在 以后更发达的科学会逐渐解答的 现在的科学家也都在研究宇宙人生的真相 过分执着于科学也是种迷信...
而轮回因果也确实为科学所验证了 详情可看<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一书 里面讲了很多全是经多次反复验证的事例 而美国也有伊恩.史蒂芬森心理学教授四十多年研究的三千多个案例一一证实 确有生死轮回
自从有了生死 人类就一直在探索 到底生死是怎么来的 能不能了解超越生死的方法 这些问题 在人类的历史上 已经探索了几千年 在印度有释迦牟尼佛 曾经在三千年前 已经对生命轮回的真相解释得很圆满...
全世界最有名的数学家约翰.冯.纽蔓博士,曾经发明精密的数学定理,为新兴的"量子学"奠定下了基础.他也提出了惊人的新理论:人体可能具有一种非物质的"识我"来控制肉体的大脑和遥控物质...
着名的理学家菲列兹.伦敦说:约翰.冯.纽蔓博士的精微量子学说显示出物质的实物只不过是人类意念所造成的而已,真正的实体是思想意念.这与佛经所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及"相由心生"等不谋而合.这正接近了佛经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及"有相皆妄"的境界,也证明了佛经对宇宙奥秘早有精微细入的认识!对照佛经来看这些大科学家的论着,越来越感觉佛经是超越太空时代的科学文献...
1963年诺贝尔物理发明奖得主尤金.威格纳博士,这位上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大力支持约翰.冯.纽蔓博士的量子学说内涵的哲学部分:"人类具有一个非物质的意识力能够影响物质的变化!"
很多世界闻名的物理学家被佛教的真理及禅定所释放的潜能所折服.因在"超级导性"上的先进发现而荣获197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白赖恩.约毖芬博士,就是一位认真研习佛教经论和坐禅的科学家,他每天都坐禅以求进一步进入客观内明的状态.这位剑桥大学的名教授,得过很多着名的科学奖,包刮着名的"菲列兹伦敦科学发明奖",那是奖励他初次引起科学界注意的量子物理学的内涵精神,即"心力"与"识我灵魂"...
美国维吉尼亚大学神经学系及心理系主任史谛文逊博士.根据科学家的灵魂不灭理论,用了20多年的时间对灵魂不灭和转世轮回<再生>进行了大量的实际调查和研究论证,并出版着作进行论述.他说:"有确凿的科学实验和现实事例的证据,证实东方古老的灵魂转世轮回的理论是真实的."
将佛学与科学同参互证的科学家为数不少,西方着名物理学家F.卡普拉菱说:"古老的佛教典籍<华严经>中所叙,与现代物理学理论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从事统一场论等尖端科学项目的日本科学家松下真一,发现佛学中的许多精义与现代一些科学实验所证实的结果极为一致,为此他着有<华严经与核子物理学>一书,其论述令人惊叹!正是因为佛法的科学性和现实性,才使西方各国开始重视佛法,重新认识来自东方的智慧和真理..
正如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所说:
"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共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