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河北南皮县南姓的来龙去脉
南姓起源较为复杂:1、相传夏禹的后代有以南(男)为姓者,见《史记.夏本纪》; 2、《姓源韵谱》:商王盘庚的妃子姜氏,夜梦赤龙入怀,怀孕十二月生一子,手握“南”字,长大后主管荆州,号“南赤龙”,其曾孙南仲(周宣王)在周初时为大夫,此为南姓主源; 3、《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春秋时姬姓卫灵公子郢,字子南,其后代有以南为姓;4、春秋时晋国高士隐于南乡,其后裔改姓南。
历史名人:春秋鲁有南蒯。战国卫国大夫南文子。汉代算学家南季。唐代洛阳令南卓、名将南霁云。 明代陕西渭南南氏出现了数支大族,且显于世,有绍兴知府南大吉,南大吉之孙南企仲明末任吏部尚书,企仲子南居业、居仁也在朝任职,有清白之名。南宪仲、南居益父子为明朝工部尚书。南仝为明南京四川道御史。清代,云南昆明南氏一枝独秀,出现了江南提督南天祥、湖广提督南天章等到名人。
近当代南姓名人: 南汉宸 首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山西洪洞人)。南振中 ,现新华社总编(河南人)。南运生,现河北画院院长(河北任丘人)。南云端,中国工人出版社总编。南慧云,教育家、表演艺术家.....。南平 文革时期一省部级干部。南勇 , 中国足协书记、副主席......。
(以上多出自南航先生文集 略修改)
而据山西侨联新发布:南氏起源于山西,为春秋晋隐士后裔,现该省20024人,排129位。(此人数恐怕不及 河北、山东或者浙江多)
在河北 、山东一带 世代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明孝宗张皇后 (河北沧县兴济人)奉圣旨顺民意,修兴济减河(天津称娘娘河)、建盘古庙。而两兄弟因占民田犯罪。1549年左右,子孙四处逃跑 ,为便于以后相认,由张姓分 东、南、西、北四个姓氏,另一流传为由姬姓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姓氏。明史含糊不祥。 为此 ,有东南西北本姓张之说。 在这里,南姓与东姓就论一家人。(此说在河北、山东、天津广为流传而且极为一致).
令我们费解的是, 一个偏僻、 少见的姓氏如若真的起源于夏禹、 春秋之远古, 今天就不可能这么荒凉了?不知何顾 ,望族人共同研讨
Ⅱ 沧州有哪些历史
沧州古为幽、兖二州地。西汉文帝置浮阳县,为勃海郡治。南北朝时,分属北魏瀛州、冀州,浮阳县为浮阳郡治。
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析瀛、冀二州设立沧州,取沧海之意,治饶安县(今盐山县西南),辖浮阳、安德、乐陵三郡。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置长芦县,治今市区西,属章武郡。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浮阳县更名清池县,属沧州。
唐开元十六年(728年)移沧州治至今城区。《元和郡县志》记曰:沧州“后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分瀛州、冀州置沧州,以沧海为名。”清池、长芦两县属之。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省长芦县入清池县,清池县为沧州治。金朝仍置沧州。元徙沧州及清池县治至长芦镇,属河间路。明洪武初省清池县入沧州,属京师河间府。清初沧州属河间府,雍正九年(1731年)改隶天津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制,改沧州为沧县,属直隶省渤海道,次年改为属津海道。1928年废道制。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沧县属河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7年6月,中国共产党军队发动青沧战役占领沧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8月,降沧州为沧镇,划沧县、青县、黄骅、建国(今沧县、河间交界)、任丘、河间、献县、肃宁、交河、泊头镇、沧镇为沧县专区。
1958年撤销沧县专区,并入天津专区。1961年复设沧州专区,并设沧州市,为专署驻地。1968年沧州专区改称沧州地区。
1983年,沧州市升为省辖市,并划入沧州地区的沧县。1986年将青县划归沧州市。1993年撤销沧州地区,所属县市划归沧州市。
沧州是中国的武术之乡,沧州在明清时期出过武进士、武举人1937名。源起或流传沧州的门类、拳械达52种之多,占全国129种门类 、拳械的40%,乃中国武术发源地之一。
(2)南皮有多久历史扩展阅读:
沧州武术,源于春秋,兴于明清,至民国及近代臻于鼎盛,历史悠久,门派众多,名家辈出,影响广泛。素有“武健泱泱乎有表海之雄风”和“镖不喊沧”之说。
沧州武乡的形成,与其沿河滨海、南北要冲、畿辅重镇的特殊地理位置,多民族聚居、科考推动等复杂历史因素,侠义豪放、古道热肠、率真刚毅的鲜明地域品格密切相关。
沧州武术拳种丰富,门派众多,豪侠云集,名家辈出。丁发祥、霍殿阁、张之江、王子平、佟忠义等名宿巨擘蜚声中外,吴连枝、王志海、刘连俊、苗晓兰、郭贵增等中青年武师实力雄强,王晓楠、崔文娟、李蒙蒙、阚文聪等新秀活跃现代武坛。
沧州人民崇文尚武,武术爱好者遍布城乡。沧州市1992年被评为全国首批唯一的地级市武术之乡,沧州武术2006年被国务院和省政府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被北京奥组委确定为奥运精品旅游路线,2011年被评为“最中国武术之乡”,2019又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武术之乡段位制试点单位”。
沧州武术具有着鲜明的地域色彩和个性特征。
沧州武术渊源流长。滥觞于春秋时期的沧州武术,历经两千年陶冶嬗变,到清末民初,臻至鼎盛。沧州武风浩荡,最早见于正史记载的是《汉书·龚遂传》。古圣先贤因势利导,诚心可鉴,睿智而圆融地实现了官府意志与百姓福祉的良性互动。
沧州武术门派众多丰富。上世纪80年代,全国挖掘出来的“源流有序,拳理清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拳种129个,源起和盛传于沧州的拳种多达53个,占全国总量的41%,在“南有莆田、中有登封、北有沧州”的中华武术大格局中举足轻重。
沧州武术独树一帜。沧州武术的代表性拳种有八大门派:劈挂、燕青、六合、八极、八卦、功力、查滑、太祖;而疯魔棍、苗刀、戳脚、麒麟拳、阴手枪等拳械更为沧州所特有。
沧州武术兼收并蓄。在秉持传统技法的同时,沧州武术以气象恢弘的开放品格,陆续吸纳了跆拳道和规范武术套路等现代成分,不断扩张和丰裕着自身的拳种体系
沧州武术名家辈出,八极拳宗师丁发祥打败沙俄两名来华立“国擂”的大力士和技击高手战胜“中华第一擂”,被康熙皇帝赐封为“铁壮士武侠”。
霍殿阁被末代皇帝聘为武师,王正谊(大刀王五)襄助谭嗣同变法声震京师,王子平(千斤王)屡胜外国大力士为国争光,张之江出任中央国术馆首任馆长,都为武林美谈。
特色鲜明的沧州武术,在被称为“国术”的中华武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武术的重要发源地、拳种富集地和典范传承地,
是根植于民间的中华武术的典型缩影,是古老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遗存,堪称武林圣地和中华武术网络全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沧州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沧州武术
Ⅲ 谁知道南皮有哪些名胜,怎么个起源啊
南皮风貌
(一)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南皮县位于冀东南部边缘,县境位于北纬37050'一38011'、东径116032'一117002'之间。东西42公里,南北30公里,总面积789.9平方公里,东与盐山、孟村两县接壤,西与泊头交界,南毗东光,北接沧县。县城距首都北京234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市195公里,北距沧州市35公里、距天津147.5公里。京沪铁路津浦段并京福公路(104国道)纵贯境西,省道、县路通乡达镇。西靠南运河,南围漳卫新河,宣惠河流贯中南部,大浪淀横卧境北。
1995年底,南皮县辖6镇:南皮、王寺、鲍官屯、乌马营、寨子、冯家口;3乡:潞灌、刘八里、大浪淀。共312个行政村。
(二)地层
南皮新生界时代地层可分出老第三系和新第三系及之上的第四系。老第三系的古新统,地层组成物多为紫红色泥岩、棕红色砂岩、沙砾岩,厚度为200米左右。此地层是南皮县主要生成和储藏石油的岩系,也是南皮县唯一的含矿产的岩层。第四系主要为冲积、湖积和海陆交互分布,沉积厚度为450米左右,自下而上分为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四段。此系是直接影响南皮县成土母质、形成土壤及其地下含水质地的关键一层。
历史上南皮有过三次海侵,对南皮地层尤其是地表土壤影响很大。在距今4万年到2万年之间曾一度沦为大海,海水停留时间为2万年左右,此间沉积了一层厚20米左右的海相地层,南皮县地下水以40米到60米段最咸,正与这次海侵有关。这次“沧西海进”海浸西界达范县以西。在距今8500年到5500年之间,南皮县再次被海水淹没,海水停留时间3000年,海相沉积地层分布15一36米,其西界达献县、河间、任丘一线,称为“献县海进”。在距今5000年到3500年间,又发生了第三次海侵,海水停留1500年,海相地层分布厚度5一7米。这一海相层在运河以东表现明显,称为“沧东海进”。自此以后,海水退出南皮县,达今日之渤海岸。
(三)地貌
南皮县境属黄河和海河两大水系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坡降度为六千分之一到二万分之一,海拔高度多在6一13米之间。最高处为寨子镇黑龙村南,海拔15.5米,最低处为大浪淀乡年涝洼,海拔只有5.6米。历史上黄河在境内多次改道,形成东南部高上,中部低洼,西部高,坡、洼交错的地貌。土壤以潮土面积最大,占总土地面积的99.56%,表层多为轻壤质和中壤质,盐土类占总面积的0.44%。全县土地共118.48万亩。其中耕地71.31万亩。
(四)气侯
南皮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侯,其特征为春旱多风,夏热集雨,秋爽常晴,冬寒干燥。冬夏长而春秋短,温度适中,日照充足,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2.3℃,1月最冷,7月最热,平均气温各为一4.3℃和26.6℃,年日照总时数2938.6小时,总辐射133.6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无霜期184天左右,每年终霜最早4月2日,最晚4月26日,初霜最早10月9日,最晚10月30日。降水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年平均降水量568.O毫米,夏季降水占年降水总量的75.3%,春季占10.2%,秋季占12%,冬季占2.5%,冬春多属干旱。
(五)水系
三河入境,沟渠相连,是南皮水系主要特点。三河是南运河、漳卫新河、宣惠河。沟渠主要有:大浪淀排水渠、凤翔干沟、寨子干沟、董村干沟、一至五号干沟、四港新河、肖圈干渠及新凤翔干沟等。
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为历代槽运要道。位于县境西部,呈南北走向,为南皮、泊头界河,是南皮主要行洪河道之一。流经县内的河段是:从刘八里乡十二里口村入境,至后七里口村入泊头市境;向北复在常庄乡后满庄入境,至店子镇北口村入沧县境。境内堤长21.8公里,河床宽55一60米,堤顶高程15.5一18.58米,堤顶宽5一10米,设计流量300立方米/秒。
漳卫新河,原称昂津河,又称四女寺减河。西起山东武城县卫河东岸四女寺村,于山东无律县二道沟以下入渤海。南皮段位于县境东南部,是南皮县与山东乐陵、宁津两县的界河。自寨子镇肖桥村西入境,经寨子、凤翔南部边境,在金庄东入盐山境。境内全程13.4公里,堤顶高程17.25一19.85米,堤顶宽8米,平均河宽129米,河底高程7.0一5.3米。设计流量3500立方米/秒,最大排水量5000立方米/秒。
宣惠河,古名覆釜河,上游起于吴桥县王指挥庄,今河道于干隆十一年(1746年)开挖,横贯县境中部,由刘八里乡小吴家村入境,于潞灌乡张宅村入盐山境。境内全程26。6公里,堤顶高程9.64一11.06米,堤顶宽15一25米,河宽59米,深4米左右。河底高程5.3一2.5米。设计流量332立方米/秒,最大排水量336立方米/秒。排洪五年一遇。
大浪淀,是河北省25大淀泊之一,原名蔡家洼。分东西两淀,形似葫芦,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南皮占西淀大部,面积26平方公里。大浪淀位于县境北部,马四拨村东为距县城最近点,距离7公里。大浪淀地势低洼,历史上汛期洪水倾入,积水滔滔,白浪翻滚,遂名大浪淀。大浪淀历代治理不当,纷争不止。解放后,对大浪淀治理引向深入,现已修建成为风景优美的大浪淀水库。
(六)人口与民族
数量:1949年,全县46668户,总人口21443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58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54134户,总人口226678人,非农业人口4622人,与1949年比,15年总人口增长5.71%,非农业人口增长178%。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66584户,总人口298806人,与第二次人口普查相比,18年人口增长31.8%。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77755户,总人口315724人,与第三次人口普查比,8年总人口增长了10.01%。
分布:全县总人口分布不均。南皮镇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商业相对发达,人口集中。其次是县境东南部,宜农垦,自古迁居此地脊居多,人口稠密。中部、北部低洼盐碱,人口则显稀疏。1986年,城关镇每平方公里600人,凤翔乡每平方公里482人,乌马营乡每平方公里203人。 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人口的地区分布情况如下:南皮镇25793人,店子镇20584人,王寺镇19198人,鲍官屯镇15351人,寨子镇25239人,双庙乡14724人,刘八里乡8837人,汤庄乡12900人,常庄乡18165人,叶三拨乡15664人,乌马营乡12173人,莲花池乡11570人,段六拨乡13221人,小集乡14826人,刘夫青乡17442人,凤翔乡20858人,董村乡22862人,潞灌乡26317人。
民族:县内居民,多为汉族,占总人口99%以上。1964年,全县总人口中,汉族225546人,占总人数的99.5%,回族1120人,满族10人,其它民族之人,合计占总人口的0.5%。 1982年全县总人口中的汉族297322人,回族1455人,满族23人,苗族5人,朝鲜族:人,藏族之人,汉族占总人口的99.5%,回族占0.48%,其它少数民族占0.02%。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居民中除汉族外,还有回族、满族、藏族、苗族、朝鲜族、蒙古族、壮族、哈尼族、彝族、布依族、瑶族、白族、傣族、僳僳族、纳西族、土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等,共20个民族。其中,汉族313799人,占99.39%,回族占0.25%,满族占0.06%,其它民族合计占全县总人口的0.19%。
文物古迹
<一>古迹
1.钓鱼台
我国有十大钓鱼台,第一处就是位于南皮城西10公里的姜大公钓鱼台。
商朝未年,纣王荒淫无道,要修建豪华的鹿台,工程浩大,劳民伤财。身为下大夫的姜太公吕尚直言谏阻,纣王大怒,下令缉拿太公。姜太公含愤逃离,隐居此地。这里河水漏瀑,芦苇丛生,飞鸟栖息,姜太公在此钓鱼度日。后来被周文王招贤,辅佐武王灭商,封为齐侯。此地即被称作钓鱼台。
2、古皮城遗址
古皮城,在今县城东北5公里处。春秋时期,齐桓公北伐山戎至此,为给军马修制皮革盔甲,筑建凉皮亭,遂称古皮城。秦朝时设县郡于此,汉、魏时为渤海郡府。因屡遭战乱,城毁人散,东魏时移县城至现址,原城即废。原址呈方形,东西长465米,南北宽426米,面积19.8万平方米。城北残墙高3至5米,厚20米,东北角有高8.5米的“望海楼”遗址。四面有原城门残口,宽27至38米。城内遍布各种花纹瓦片,并发现有锅内托、铜箭游、唐三彩等。遗址南500米处有高大土丘数个,传为假粮台,曹操攻袁谭所筑。遗址西土丘为石崇宅,有绿珠楼遗址。再西为范丹居等。有很多美丽的传说。
3.尹吉甫墓
位于南皮县城西北5公里黄家洼村西南处,俗称将军坟。封土高1.9米,东西长5米,南北宽2.5米。曾有西周晚期青铜器“分伯吉父”盘出土,盘上有铭文133字,记述了尹吉甫征北严犹和征收南淮夷贡赋情况。清干隆皇帝甫巡,曾命官员到坟前祭奠,并刻石立碑(现碑已毁)。今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古河残堤
在县境东南部有古河残堤一道,西南由东光县抵桥婉蜒东北,经董村、芦庄子、龙堂,过盐山县的漳壁,盂村县的罗瞳,述迹东北,直至河滨。此堤高丈余不等,宽窄各异,象一条巨龙,弯曲回环,巍然壮观,堪称一胜景。农民称之为城堤、大堤崖、防水堤。旧沧县、盐山县志称为齐堤(齐国挡水筑的堤),盐山县列为八景之一。旧《南皮县志》则谓之古黄河堤。近年有人考证为浮河堤。
5.明朝古槐
南皮城内西街菜市场南,有一明代古槐,高约6米,腰围1.7米,树干中空。近年加强管理,围台支架,剪掉枯枝。枯树新生,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二)文物
1.石金刚
在县城东北角有两尊威武雄壮的石金刚,每尊皆由一块青石雕成,连座高2.96米。东西相向而立,身披铠甲,怒目而视。东者双手合十,胸前托铜;西者两手扶钢,铜尖触地。石雕为唐代作品,雕工精致,造型雄伟,为古石雕艺术之珍品,是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
2.慈禧书匾额
樟木质料,长2.46米,宽0.95米,厚0.07米,四周浮雕皤龙纹饰,正中阴刻“枢衡介祉”四个銮金大字。正中上方镌有“慈德皇太后御笔之宝”朱印。此匾系慈禧题赠张之万匾额,赞扬他集权力福气于一身,曾悬状元府正堂。现存县文保所。
3.张隐韬烈士日记
县档案馆保存有张隐韬烈士日记两册,均系竖订线装,毛笔竖写,保存完好。一册记载烈士1923年8月至1924年3月的革命活动及人黄埔军校的经过。另一册记载1924年6月到9月在黄埔军校的学习经过。两本日记共约5万余字,记录了烈士为了革命事业奔走于北京、天津、张家口、沧州、南皮等地的情况;写了北洋军阀政府的腐败及国共两党的斗争;记载了他与我党早期革命家毛泽东、邓中夏、罗章龙、王尽美、何盂雄等人的革命活动与交往;也记载了他与孙中山、张继、蒋介石、汪精卫、戴季陶、胡汉民等人的交往及他们的一些活动。
革命纪念地
烈士陵园
南皮烈士陵园位于县城东,建于1956年秋,座北向南。陵园分东西两院。西院为烈士莹墓,设有正厅,园正中矗立早期革命家、“一大”时期的共产党员张隐韬烈士的雕像,雕像北为烈士伺堂,堂内安放着烈士的牌位、遗物、遗像。词堂北为烈士墓地。张隐韬烈士的衣冠就在这里。墓前有烈士生前战友刘格平为其立的墓碑。东院为干部骨灰堂。
陵园前为公路,西为沟渠,四周绿树环绕,院内鲜花点缀,环境幽静,庄严肃穆。
南皮之最
1、南皮最早的城邑是春秋时期建筑的皮城(俗称旧北城),它也是沧州见于史籍最早的城邑。
2、甫皮最早设县是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3、第一名状元是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及第的张之万。
4、南皮境内最早出现的铁路是宣统二年(1910年)修的津浦铁路。
5、最早的师范学校是在宣统二年(1910年)创办的师范传习所,校址在县城清风书院。
6、第一名中共党员是张隐韬,1922年初在天津入党。
7、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是1927年3月由刘格平在马村县立第三高级小学建立的。
8、第一任中共南皮县委书记是1938年6月任职的张白水。
9、最早的中共党校是1947年12月建立的“县学”,它是从党员积极分子中培养干部的一所学校,为南皮党校之始。
10、中共南皮县第一次党代会是在1952年12月召开的。首次按民主程序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南皮县委员会。
11、第一个农业社是1952年冬凤翔乡后康村农民张杰新办起的农业社。
12、第一个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是后康村张杰新,1957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13、南皮县最早使用电话的时间是1930年秋,当时只限城内。
14、第一个工厂是1930年在县城北街开设的织布厂。
15、南皮最早用电时间是在1949年,寨子利华油棉厂利用直流发电机组发电。
16、第一台收音机是1950年山东省文教厅配发给南皮县文教科的直流电子管式收音机。
17、第一眼铁管井是1968年8月在城关东街打成的337. 32米深的深机井。
18、南皮最早有运输汽车是在1968年,由县马车运输队购进的两辆汽车。
19、第一条柏油路是1969年改建的海(海兴片臼(泊头)路;最长的地方柏油路是小(小集)寨(寨子)路,全长33公里。
20、第一台电视机是1971年县文化馆购置的北京牌825一1型14寸黑白电视机。
21、最大的石油产区是原段六拨乡。
22、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是冀港彩色胶袋有限公司。
23、第一个省级先进基层党校是原常庄乡党校。
24、第一个省级文明单位是交通局。
轶事掌故
1.石金刚传奇
传说,远古时代洪水泛滥,在水中有两尊石金刚和一尊铁菩萨不知从何而来,顺流而下,石金刚口呼“南皮!南皮”,铁菩萨口呼“东光,东光”。石金刚到南皮境内,铁菩萨到东光境内,果然隐没不见。
不知过了多少年,要兴建兴化寺,在寺前坑中取土时,挖出两个石雕金刚。众人想把它们放在山门外用来镇寺,但是用什么方法也不能搬动。在这时,来了一个脚穿草鞋、腰系麻绳的小和尚,嘴里念着“心诚则灵,天地感动,不用金银,只用包子两蒸笼”。人们都觉得奇怪,小和尚又说:“阿弥陀佛,佛祖慈悲,法力无边,等我吃完两笼包子,把它俩背上来吧!”大家半信半疑,拿来两笼包子。小和尚吃完,解下腰中麻绳,套住石金刚,把它们背起来放在山门两旁,众人大吃一惊,小和尚却不知去向。
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其实“小和尚”就是南皮人民智慧的化身。
2.大浪淀的传说
在南皮东北方,有两片大洼地。很多年以前,它夏秋水汪汪,春冬白茫茫,四季为害,给当地人民带来数不尽的灾难。这就是大浪淀。提起它的来历,还有一段神话般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东海龙王的两个太子经常到沧州一带陆地上玩耍。他们一来,总要呼风唤雨,搅得海水咆啸,淹没庄稼,冲毁农田。他俩玩过之后,蛮好的庄稼地变成了一片汪洋,使人民流离失所。这哥俩更爱在南皮东北方瘪戏,搅得泥沙翻滚,浊浪滔天,遮没日月。久之便搅出了两个大淀,后人称之为大浪淀。
玉皇大帝知道这哥俩的劣迹后,便派镇海吼来降服他们。镇海吼与两个龙太子大战于大浪淀,经过七七四十九天,大败龙太子。龙太子带伤向东海逃窜,因伤势严重,双双毙命于东海岸边。其尸化为两座山,这就是漳卫河畔的大山和小山。
从此后,沧州一带再无海患,庄稼丰收,人民殷富,地方太平。人们为铭记镇海吼的功劳,特用精铁铸其身于大浪淀北岸,以示永镇邪恶。因其形如狮,人们俗称之为铁狮子。
传说总归是传说。多少年来,方圆几十里的大浪淀的确给周围人民带来无数灾难。欣喜的是,现在沧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要让大浪淀为民兴利,把它修成一座大型水库,成为沧州人民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洁净水源。再在堤围上栽树,库区植荷种苇,库内养鱼。现在的大浪淀,已成为鱼跃水面,荷花飘香,绿树成行的华北小江南。
3.假粮台
从前,古皮城周围有许多高大土丘,约有32座,现在还有残迹十几座,相传是曹操攻打袁谭所筑的假粮台。
205年,袁谭从山东败走南皮,曹操率兵围攻。袁谭依仗城内粮草充足,固守不战,企图等曹军粮尽不战自退。曹军久攻不下,军中粮草见绝,曹操心如火焚,偶然间发现了齐桓公当年建筑的“射雉台”遗址,形状酷似粮台,深受启发,于是命令军士连夜挖土筑台,并用苇席盖好。袁谭以为曹操真的兵精粮足,心惊胆怯,斗志全无。曹军趁机攻城,大败袁军,袁谭被杀,
葬于李保民村东。
4.浮瓜沉李
浮瓜沉李,语出魏武帝曹操长子曹丕《与朝哥令吴质书》,“五月十八日丕曰:……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妙思六经,逍遥百氏;……驰骛北场,旅舍南馆,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最后两句被后人引缩为“浮瓜沉李。”
吴质,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曾寓居南皮。曹丕倾慕其文才,曾率其文学集团如建安七子等与吴质闲游。一次乘船沿当时的大清河到南皮,弹笳设棋,吟诗作歌。他们常到南皮城北“射雉台”,游赏射猎,后人称为“燕友台”。那时,南皮古城西南百步有一古井,相传为黄帝穿凿,伯益所修,井水清澈甘冽,故名寒冰井。曹丕等人休息时,将甘瓜、朱李掷井中,取出后食之,倍加清凉可口,法暑解热,不亦乐乎。曹丕难忘这段生活,表诸文字,为后人留下这段佳话。
Ⅳ 南皮县志风土志下歌谣是什么朝代
大清名臣张之洞的家乡南皮县志。带版图数幅,版本宏阔,16开,尺寸28CM*18.5CM*14CM。 民国)南皮县志十四卷卷首一卷 王德干等修 刘树鑫总纂,民国22年(1933年)铅印本 王德乾,字慎九。肥乡人。燕京大学毕业,民国19年(1930年)3月任南皮县长。 刘树鑫,字贡三。沧县人。孝廉。 南皮前志修于清光绪十四年(1 888年)。民国2 0年(1 93 1年),河北省政府“令各县以志料上”,于是,南皮有续修县志之举,“五月开馆\\\\\\\\\\\\\\\",第二年9月修成,“越一年而事竣”。(本志(刘序)及(单跋)) 目录,依次为:舆地志(晷度、沿革、疆域、山川、关隘、城池、署廨,坛庙,区乡、户口,集会、交通、土壤)、风土志(风俗、气候、民生状况、物产、万言、歌谣、宗教)、政治志(党务、自治、组织、教育、实业、治安、财务、典礼、田赋、杂税,仓储..恤政、盐政、金融)、文献志(职官、名宦、荐辟、科目、学历、仕进、封萌、仕绩、儒林、文苑、孝友、忠义、善行,隐逸、寿耆、列女、艺术、国术、流寓、文编、着述)、故实志(金石、古迹、大事记、祥异,志余),叙录、跋o 《舆地志》中列有民国l 7年(1 92 8年)全县户口统计表21张,以区为经,详列户数、人口总数、现住数、他往数、学童数、壮丁数、国民党员数、有职业、无职业、宗教户口(佛、道、回,耶稣、天主、其他)、废疾、曾受刑事处分、素行不正者非家属杂居者等项,“物产”记本县特产动、植物、制品3 2 5种,分为1 9类,动、植物两门,详志其名称、考证其产状、来源.形态习性、与人生关系及用途。“制品”一门则记载其出品处所,需用原料、制法顺序、品质优劣,销售区域。 “叙录”收载旧志序、跋、凡例、修撰人姓氏。南皮之名起于春秋。据《太平寰字记》记载,北方少数民族山戌攻打燕国,燕向齐国求救,齐桓公救燕北伐山戎至此,筑城制皮革,称为皮城(在今县城东北5公里处),由于在它北面的章武有一座“北皮亭”,所以称此城为“南皮”。它是沧州境内载入史籍最早的城邑。 南皮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了人类活动。唐虞夏商时期,天下分为十二州,南皮属兖州地。商朝时,姜太公曾隐居此地垂钓。西周时,“文以附众,武以威敌”的内史大臣尹吉甫就是南皮人,且死后葬于南皮。可见当时南皮与商、周王朝的关系。东周初。南皮境属于齐国。周惠王十三年(公元前664年),齐侯割地给燕国,南皮为燕齐交界之地。春秋时期,山戎攻燕,齐乘援燕之机,又将南皮收回。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设南皮县,属巨鹿郡,为全国首批设县之一。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设勃海郡,辖南皮。东汉延光元年(122年),勃海郡府迁到南皮。三国时,南皮属魏国。晋代南皮先属冀州勃海国治辖,西晋咸宁三年(227年)改勃海国为郡。太康十年(289 年)勃海郡并入清河国。太安元年(302年)又设勃海郡.郡府在南皮。二I匕魏登国元年改勃海郡为渤海郡。太安四年(458年),郡址由南皮迁到东光。东魏时.南皮县城迁于现址。隋唐时约三百多年内.南皮曾几次反复02归冀州、景州管辖。五代时期,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南皮县隶属沧州。北宋时期,南皮县属河北东路沧州。熙宁六年(1073年),临津(今山东宁津)县并入,县域扩大。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临津镇由南皮县划出。元朝时,南皮县归属中书省河问府沧州管辖。明朝时南皮属京师河问府沧州,下设九里。每髓辖十甲。清初,南皮设肓四路,二十个地方。管辖范围:达368个村庄,面积有所扩大。宣统二年(1908年),县以下设乡,南皮辖6个乡。中华民国2年(1913年),废州府制,南皮县隶属直隶省渤海道,次年改称津海道。民国17年(1928年)。陵道府制,南皮县隶属河北省民国25年(1936年)替,划归河北省第七督察区。l937年10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南皮,建立伪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深入敌后,收复失地。l938年5月,建立南皮县抗日民主政府,仍沿旧制,辖6仑区。县政府初建时,褥中共冀鲁边区党组织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游击支队”行营领导。7月,改属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领导。9月,改属冀南区第六督察专员公署领导。1940年6月,建立鬲津县,原赢皮县二、三、四区划归鬲津县。7月,南皮县北半部一、五、六区与沧县捷地碱河以南,于桥至狼口公路以西区域合并,另建南皮县,属冀南第六专署,1941年3月改弱冀鲁边区一·二争署。1943年1月,撤销鬲津县,扩建南皮县。1914年4月,南皮县与东光(含吴桥)县合并,建立东南县。9月,东光南部与吴桥地区划出,南妻与东光北部地区重新组建东南县.属山东省渤海一专区。1945年1.2月,东南县撤销恢复南皮县,属山东省渤海一专署。1949年8月山东省渤海一专署改称沧南专区。南皮县历史悠久,自西周以来,历代多有南皮人见于记载。今收立传者,西周至清末人物:尹吉甫、隽不疑、石苞、石崇、欧阳建、刁协、刁雍、贾耽、贾黄中、汤宾、张淮、王公弼、刘庆藻、吴维哲、柴廷望、李岩野、叶治、张恪、季崇文,张庆恩、张之万、张之洞、张佩训、田克明、张立,张春、周祥荫、王钟泉、张曾敫、叶圭绶,凡30人。 民国时期,张占福、刘炯文、张隐韬、刘香候、姜贵、刘之洁、曾宝箕、张炬、左振涛、隋恩湛、连振明、张坤浩、孙传文、霍殿阁、刘树鑫、肖树云、尹乃庚、牟致祥、彭铁城、白英、赵云凤、泊振明、张继,凡23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双福、单青选、刘全德、刘喜奎、张宝琴、刘世海、耿金昌、商云坦、刘振江、王树林、王金山、左连仲、张衡芬、翟桂馨、周树堂、赵志华、刘滋培、迟超、王子健、黄国士、孙楷第、霍庆云、刘泽溥、赵连城、明一法师、郭华棣、南蕴民、于一川、赵景山、王锡九,凡29人。今以卒年为序,列传于后。
满意请采纳
Ⅳ 三国中的南皮是哪啊
南皮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北依京津,南望齐鲁,东临渤海,西靠运河,历史悠久,物华
天宝,人杰地灵,是中国五金机电制造基地、中国玻璃制品生产出口基地
Ⅵ 河北沧州南皮
我是南皮县城的,带什么我觉得还是你们那边的特产吧,这边好玩的地方好像没有...只有信和商厦还算可以,东西全一些,吃饭我觉得这边肥牛比较好吃,服务比较好的就是福润肥牛,如果吃菜可以在南五路,都是新开的店环境好一些,南皮宾馆也不错,而且服务也很好,当然还有其他的饭店~~欢迎回家~~~~
Ⅶ 河北省南皮县共有多少个乡镇,多少个村庄,乡镇分别是什么乡镇,村庄分别是什么村
河北省南皮县是河北省沧州市的下辖县,位于沧州市中南部,地处北纬37°50′~38°11′、东经116°32′~117°02′。西邻泊头市,北接沧县,东连孟村回族自治县和盐山县,东南隔漳卫新河为山东省宁津县,南及西南与东光县相交。
截至2019年,南皮县总面积800平方公里,辖6镇3乡、312个行政村,耕地面积71万亩, 总人口约39.9万人。
一、南皮县乡镇为:
南皮镇、冯家口镇、寨子镇、鲍官屯镇、王寺镇、乌马营镇、大浪淀乡、刘八里乡、潞灌乡。
二、南皮县各乡镇下辖行政村分别为:
1、南皮镇:辖东街、西街、南街、北街、西王庄、小魏庄、黄家洼、北李庄、北王庄、北徐庄、张家口、翟官屯、贾辛庄、安家洼、张让家、西三里、王古头、西辛庄、西老庄、黄庄、
四角楼、崔称砣、小崔庄、北花园、南关、东小庄、李保民、十王店、南花园、汤庄、刘官屯、大赵庄、张三拨、穆三拨、尹庄、康官屯、曹八拨、姚九拨、朱八拨、相九拨、季九拨、万九拨、白九拨、小赵庄45个行政村。
2、冯家口镇:辖店南、店北、冯家口、北口、小张庄、博古刘、博古于、洪辛、柴庄子、刘文一、刘文二、刘文三、小昝庄、西辛店、姚庄、东林子、西林子、店子辛、车官屯、
季辛屯、大道邢、石佛昝、常庄、堡子、薛家窝、大王庄、陈辛、七间房、李皇亲、后满庄、前满庄、小满庄、早立王、崔家洼、贾屯子、北杨庄、六户刘、谷庄、小王庄、齐屯子、周辛、前上桥、中上桥、后上桥、张汉家、大树金、张拨贡、木桥48个行政村
3、寨子镇:辖寨子东街、西街、北街、南街和石庄、大庄子、后印、王公良、大马家、许家桁、王贡寺、周庄、邱庄、西陈、东陈、前印、小安家、方庄、王佑全、小杨家、小马家、
王国针、占庄、辛庄、肖桥、董西、董东、董南、董北、王厂、姜庄、单庄、梁庄、大安家、门堂、堤口张、小丈二桥、大丈二桥、张建庄、侯建庄、徐建庄、庞建庄、黑龙村、新村44个行政村。
4、鲍官屯镇:鲍官屯镇下辖鲍官屯村、孙清屯村、小迟庄村、西康村、东康村、张旗屯村、永兴庄村、小集村、倪官屯村、张古风村、大迟庄村、董丁庄村、小张官村13个行政村,政府驻地在孙清屯村南郊
5、王寺镇:王寺村、 罗四拔村 、小三拔村、许庄子村、高庄子村、温五拔村、集北头村、陈官屯村、郝五拔村、李六拔村、鄢四拔村、大三拔村、刘夫青村、邢八拔村、
李八拔村、詹八拔村、代九拔村、邢九拔村、 柴庄村、西郭村、东葛村、唐孙村、西古村村、 梁场村24个行政村
6、乌马营镇:辖乌马营、穆庄、观音寺、西门、东门、李杲家、东李庄、吴家坊、塔马寺、白坊子、郭围、高桥、大坊子、范家、泊家、生刘家、莲花池、徐和场、徐郎中、冯庄、
王庄、罗张、杜子张、冷辛、刘家坊、徐道口、刘旺全、万庄、王速连、丛庄、东五拨、前五拨、西五拨33个行政村
7、大浪淀乡:辖叶三拨、沙家坟、朝阳村、旁立庄、白塔寺、祁家洼、贾九拨、五拨台、陈六拨、三合村、于十拨、白小庄、白吉屯、马四拨、段六拨、叶辛庄、杨庄子、
王环五拨、后辛庄、肖九拨、何七拨、年涝洼、肖十拨、刘八拨、玉皇村、丁庄子村、大七拨、后屯28个行政村。
8、刘八里乡:辖刘八里、杨庄、前七里、后七里、付庄、李八里、高八里、张盘古、义和庄、毕剪子、南邢庄、周八里、赵监生、双庙、十二里、吕家、刘秀才、赵庄、代庄、
东三里、尹官屯、李家庵、王三家、许庄、林庄、张庄、刘显吾、侯庄、八里台、南王庄、西邱庄、汤老家、王桥、向阳、小吴家、刘和睦36个行政村。
9、潞灌乡:辖潞灌、刘硕盘、焦山寺、龙堂、小郭立山、大郭立山、芦庄子、大薛、北庄、旁堤刘、小薛、刘奇、潞灌张庄、全红、龙门寺、李庄、曲庄、王少泉、辛庄、南场、
风翔、西唐务、东唐务、孙龙、郝庄、王古川、马西、马中、马东、三教庵、前康、后康、后王、万牛张、刁南、刁北、前王、前罗寨、后罗寨、金庄40个行政村。
Ⅷ 泊头有多少年的历史
泊头市-简介
泊头是随永济渠通航而发展起来的集镇。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新桥水驿,二十五年(1392)更名泊头驿。1946年设市,1948年改为泊镇,又称泊头镇。1954年改为省辖市,1958年撤销。1982年析交河县复置。原为内河码头,商业繁盛;工业除铸造加工外,1910年随津浦铁路天津到黄河北岸泺口站通车,始建有火柴厂等。现拥有机械、铸造、食品等部门。产品如工业阀门、油泵、木工机械等在华北占一定地位。蒸汽流量计、金属性洗剂为全国优秀新产品。有20多种产品远销国际市场。铸造业历史悠久,产品销售全国,有“铸造之乡”之誉。火柴厂为中国火柴工业建厂较早、规模较大的企业之一。特产鸭梨和金丝小枣,大宗出口。城区工业主要分布在铁路以东,运河以西为居民区,运河和铁路间为工业区,间有商业服务机构分布。古迹有初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的清真寺,主殿为一古棚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是华北较大的清真寺之一。
Ⅸ 南皮县的历史文化
南皮落子已有150余年的历史了,而杨八庄子的梅派落子则早在清雍正八年(1730)左右就开展了活动,落子的兴盛期是在清末民初。起初,落子的表演形式,演员的增减,服装头饰的更换,要完全依据人物、内容的需要而定。随着时代的发展,落子已成为同等数量的男女青年表演的集体舞。
南皮落子从内容上看,大都表现男女爱情和人民生活,并多在春节期间排练演出,表达人们辞旧迎新、庆祝丰收的喜悦心情。
南皮落子由于吸收了民间武术和古典戏剧的一些表演特色,所以表演时热烈健壮、欢快豪爽。
Ⅹ 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什么时候建县
南皮之名起于春秋。据《太平寰字记》记载,北方少数民族山戌攻打燕国,燕向齐国求救,齐桓公救燕北伐山戎至此,筑城制皮革,称为皮城(在今县城东北5公里处),由于在它北面的章武有一座“北皮亭”,所以称此城为“南皮”。它是沧州境内载入史籍最早的城邑。
南皮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了人类活动。唐虞夏商时期,天下分为十二州,南皮属兖州地。商朝时,姜太公曾隐居此地垂钓。西周时,“文以附众,武以威敌”的内史大臣尹吉甫就是南皮人,且死后葬于南皮。可见当时南皮与商、周王朝的关系。东周初。南皮境属于齐国。周惠王十三年(公元前664年),齐侯割地给燕国,南皮为燕齐交界之地。春秋时期,山戎攻燕,齐乘援燕之机,又将南皮收回。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设南皮县,属巨鹿郡,为全国首批设县之一。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设勃海郡,辖南皮。东汉延光元年(122年),勃海郡府迁到南皮。三国时,南皮属魏国。晋代南皮先属冀州勃海国治辖,西晋咸宁三年(227年)改勃海国为郡。太康十年(289 年)勃海郡并入清河国。太安元年(302年)又设勃海郡.郡府在南皮。二I匕魏登国元年改勃海郡为渤海郡。太安四年(458年),郡址由南皮迁到东光。东魏时.南皮县城迁于现址。隋唐时约三百多年内.南皮曾几次反复02归冀州、景州管辖。五代时期,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南皮县隶属沧州。北宋时期,南皮县属河北东路沧州。熙宁六年(1073年),临津(今山东宁津)县并入,县域扩大。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临津镇由南皮县划出。元朝时,南皮县归属中书省河问府沧州管辖。明朝时南皮属京师河问府沧州,下设九里。每髓辖十甲。清初,南皮设肓四路,二十个地方。管辖范围:达368个村庄,面积有所扩大。宣统二年(1908年),县以下设乡,南皮辖6个乡。中华民国2年(1913年),废州府制,南皮县隶属直隶省渤海道,次年改称津海道。民国17年(1928年)。陵道府制,南皮县隶属河北省民国25年(1936年)替,划归河北省第七督察区。1940年6月,建立鬲津县,原赢皮县二、三、四区划归鬲津县。7月,南皮县北半部一、五、六区与沧县捷地碱河以南,于桥至狼口公路以西区域合并,另建南皮县,属冀南第六专署,1941年3月改弱冀鲁边区一·二争署。1943年1月,撤销鬲津县,扩建南皮县。1914年4月,南皮县与东光(含吴桥)县合并,建立东南县。9月,东光南部与吴桥地区划出,南妻与东光北部地区重新组建东南县.属山东省渤海一专区。1945年1.2月,东南县撤销恢复南皮县,属山东省渤海一专署。1949年8月山东省渤海一专署改称沧南专区。l950年5月,撤销沧南专区,南皮县划归德州专区。l952年10月.划归河北省沧县专区。1958年6月,撤销沧县专区,改瞩天津专区,12月,撤销天津专区,改归天津市辖,南皮县域分别划归交河县和宁津县(宣惠河以南地区划归宁津县)。1961年6月,设沧州专区,同时恢复南皮县建制,县人民政府驻泊镇。1962年5月,泊镇划归交河县,再次调整南皮县区划,县政府迁回南皮城。1970年,沧州专区改称沧州地区,继辖南皮县。l984年2月,撤销“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全县改建为5镇13乡,即南皮镇、王寺镇、鲍官屯镇、寨子镇、店子镇、双庙乡、刘八里乡、汤庄乡、莲花池乡、段六拨乡、小集乡、刘夫青乡、常庄乡、叶三拨乡、乌马营乡、风翔乡、董村乡、潞灌乡,辖312个行政村。1993年地市合并,南皮县属沧州市直辖。1995年,南皮县在原辖5镇13乡的基础上,并乡扩镇,全县改建为6镇3乡,即南皮镇、王寺镇、鲍官屯镇、寨子镇、店子镇、刘八里乡、乌马营乡、潞灌乡,大浪淀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