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京夫子庙的历史
南京夫子庙是供奉和祭祀中国古代着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它作为古城南京秦淮名胜蜚声中外,是国内外游人向往的游览胜地。夫子庙建于景祐元年(1034年),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
六朝时代,南京夫子庙地区已相当繁华,乌衣巷、朱雀街、桃叶渡等处,都是当时高门大族所居。在明代,夫子庙作为国子监科举考场,考生云集,因此这里集中了许多服务行业,有各种酒楼、茶馆、小吃……与此同时,青楼妓院也应运而生,内秦淮河上“浆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画船萧鼓,昼夜不绝”。古典戏剧《桃花扇》里所描写的“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蝉娟”,十分真切地再现了当时秦淮河上的畸形繁华景象。夫子庙的建筑富有明清色彩。它以大成殿为中心,从照壁至卫山南北成一条中轴线,左右建筑对称配列,占地广约26300平方米。四周围以高墙,配以门坊、角楼。
这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迭经沧桑,几番兴废,清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后,又在日军侵入时遭破坏。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保护历史文物,将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市政府连年拨款,精心维修,使之成为秦淮河畔的标志性建筑。
夫子庙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远溯到六朝时期,明清两朝尤盛,各派菜系和小吃争奇壮举胜,风味独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散落民间的风味小吃发掘整理,在继承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了以“秦淮八绝”为代表的秦淮风味小吃。小吃供应干稀搭配,荤素相间,穿插民俗表演,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文化氛围,使餐饮过程同时成普文化欣赏的过程,体现了饮食和文化的精美结合,对中外游客产生着久远的吸引力。目前风味小吃已达200多个品种,经济效益显着,成为夫子庙旅游经济的重要支柱和这一地区的特色文化。近年来,相继引进了肯德基、麦当劳等西洋快餐,保留了一些夜市大排档,形成了中西餐合璧、高中低档共存的餐饮新格局。今日夫子庙已成为闻名遐迩的“美食中心”。 独领风韵的夫子庙美食街 夫子庙美食街建成于1997年,总投资1.5亿元,位于夫子庙南端,东起平江府路,西止来燕路。建筑造型各异,高低错落有致,青砖小瓦,粉墙坡屋,古朴典雅,与夫子庙古建筑群融为一体。内部设施一流,颇具现代气息。仿古花岗岩路面两侧镶嵌着彩色广场砖,菱形的花坛、回绕的长廊、花园式的广场、古典式的矮架路灯,营造出温馨而优雅的氛围。沿街座落着晚晴风味轩、晚晴茗轩、金陵春酒楼、夫子庙康乐城、秦淮人家、白鹭宾馆等一批知名餐饮娱乐企业,荟萃了海内外美食精品。结合美食街建设,建成了展示六朝文化的王谢古居,恢复了乌衣巷,形成了新的景观区,拓展了夫子庙景区范围。
学宫
学宫位于大成殿后街北,原有“东南第一学”门坊,包括明德堂、尊经阁、青云楼、崇圣祠等古建筑。明德堂是学宫的主体建筑,科举时代秀才每月逢朔望都到这里听训导宣讲。全国的学宫都称“明伦堂”,而夫子庙的学宫独称“明德堂”,据说是宋代文天祥题写的“明德堂”匾额之故。1986年明德堂维修时又修复了两旁的“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四斋。
乌衣巷
乌衣巷位于夫子庙西南数十米,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原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旧时王谢子弟善着乌衣,因而得名。为纪念王导、谢安,在乌衣巷东曾建有来燕堂,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仕子游人不断,成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地方。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是对此处的感叹。从此乌衣巷便名播中外,游人不绝。
江南贡院
江南贡院陈列馆,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座以反映中国科举制度为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起初占地不大,后经明、清两代不断扩建,鼎盛时期规模居全国各贡院之冠,与北京顺天贡院并称为“南围”和“北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集乡试、会试于此。永乐年间,京师迁往北京后, 明清两代仍作乡试考场。仅清一代,科考共举行了112科,其中在江南贡院 乡试中举, 后经殿试考中状元者江苏籍49名、安徽籍9名,共计58名,占全 国状元总数的51.78%。 明清两代名人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施耐庵、 翁同和、张骞、陈独秀等皆出自于此。
陈列馆尚存一批原江南贡院遗留的珍贵文物及宝贵史料,现有东西号舍 八排四十间,其中东部号舍是举办“模拟江南乡试”的场所,中外游人可以 着古装、入号舍、答考题,感受科举考试之苦涩、中举之喜悦。陈列馆还展 出科举文物、图片一百余件,录像室播放科举考试程序等电视片。 现在,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已经成为研究中国科举制度的场所,收藏科 举文物史料的机构,深受中外人士的赞许。
复建后的“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仍保留有“明远楼”、“贡院碑刻”等很重要历史古迹。“明远楼”共三层,该楼为江南贡院的中心,也是最高的一座建筑。“明远”二字取自“大学”中“慎络追远,明得归厚矣”之意,爱国主义者林则徐在担任江南贡院建临期间还发明了创造了信炮和号灯制度,有效的保证了考试秩序。 明远楼两侧是碑廊,陈列着省级文物,明清贡院碑刻二十余块,它们铭刻着江南贡院的历史,是贡院兴衰的历史见证。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我国伟大的讽刺文学家。雍正十一年(1733),三十三岁的吴敬梓离开故乡全椒,移家南京,寓居于秦淮水亭。随着接触面的广泛,进一步拓宽了他的视野,他看到:“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依仗功名富贵而骄人代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在历经世态炎凉、看透八股取士的腐朽性之后,吴敬梓以庄谐兼擅的妙笔,在南京创作了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积十年之余,终于成书。为了纪念这位伟大文人,秦淮区委、区政府在古桃叶渡遗址旁规划复建了秦淮水亭,成立了吴敬梓故居陈列馆。 陈列馆位于南京清溪河与秦淮交界处,毗邻古桃叶渡,名为秦淮水亭。该馆共占地800平方米,分南、北两部分。南半部分为古桃叶渡遗址, 因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曾在此迎接过爱妾桃叶而得名,千百年来,历代文人雅士多在此吟诗赋词、幽思怀古,留下许多优美诗句和生动民间传说;北半部分为吴敬梓故居,陈列着各种版本的《儒林外史》着作,反映了吴敬梓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片断,成为研究吴学的又一阵地。
白鹭洲
这是一个以桥为特色的园林,园内宛如襟带的小桥竟有15座之多,其中有典雅玲珑的独孔桥、三孔桥、七孔桥,还有四角重檐的亭桥等。
景色幽丽的白鹭洲公园,历史上称为徐太傅园,徐中山园、东园,是明初中山王徐达王府的东花园。解放前夕,已沦为一片废墟。1951年结合秦淮河整治,滩湖堆山,广植花木,整合适和新建了烟雨轩、话雨亭等园林建筑,园容初具规模,1976年建成开放。重建后的白鹭洲公园,以中国自然山水园为主格调,建筑采用明清江南园林的传统风格,与夫子庙地区明清风格的建筑群互为映衬,相得益彰。近来又建成集惊险、刺激、健身、消暑为一体的水上乐园,为游人提供了新的场所。白鹭洲公园紧邻夫子庙闹市区,是闹中取静的好去处,犹如镶嵌在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瞻园
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一座园林,已逾600高龄。 明初,朱元璋因念功臣徐达“未有宁居”,特给中山王徐达建成了这所府邸花园,清代干隆皇帝南巡时,题书“瞻园”二字。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里先后为东王杨秀清和夏官丞相赖汉英的王府花园。后毁于兵火。1960年修复后的瞻园分东部和西部两景区,园内还有两块宋代奇石-仙人峰、倚云峰,相传是宋代花石岗的遗物。
园内的主题建筑是静妙堂,它一面建在水上,宛如水榭。该堂把全园分成两部分,南小而北大,北寂而南喧,南北各建一假山和水池,以溪水相连,有聚有分,水居山前,隔水望山,相映成趣。瞻园又以石取胜,造景效果与实用功能巧妙结合,“妙境静观殊有味,良游重继又何年”。
瞻园是秦淮风光带上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在刘敦桢所着《中国园林》巨幅集锦画册中,将瞻园作为古金陵园林唯一的代表作,载入我国园林史册。 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园以石胜”,成为瞻园的主要特色,现今园中北假山即为明代遗物。1958年后,南京市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设在园中。 而今瞻园,旧院妩媚,新容俏丽,深厚的基础更添时代的活力。正是:瞻前顾后皆妙景,怀古赏新两相宜。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太平天国史专业博物馆,筹建于1951年。1956年10月1日,在堂子街原太平天国某王府建立太平天国纪念馆,1958年5月迁至瞻园路128号现址,1961年1月正式更名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馆址所在地瞻园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是一座馆园合璧的博物馆。东侧是展览区,由一组气势雄伟的古建筑群组成,西侧是被誉为“金陵第一园”的江南着名古典园林——瞻园。馆址在六百多年前是明代中山王徐达府邸的西花园,清代为江宁布政使衙署,屋宇曾多达391间,是南京地区仅次于两江总督署的建筑群。太平天国时曾先后作为东王杨秀清的住处、幼西王萧有和的王府、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的衙署,民国年间成为江苏省长公署国民政府内政部所在地。
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现藏有太平天国历史文物2140件,一级藏品33件套,以及大量的原始档案资料、图书,是全国收藏太平天国文物最多、史料最丰富的研究机构。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功能,配合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本馆积极探索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搞好基地建设的新方法、新路子,取得了良好成效。先后被列为南京军区青年官兵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并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省公安专科学校等十余家单位建立了共建关系。我们立足本馆,辐射社会,开展了广泛的社会宣传教育工作,学生参观人数也逐年递增。
2. 夫子庙的简介
南京夫子庙
即南京孔庙、南京文庙,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北岸贡院街,江南贡院以西,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国四大文庙,为中国古代江南文化枢纽之地、金陵历史人文荟萃之地,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现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重要组成部分。
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占地极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阁、棂星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夫子庙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和北京天桥为中国四大闹市。
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337年),宋景祐元年(1034年)改建为孔庙,在六朝至明清时期,世家大族多聚于附近,故有“六朝金粉”之说。范蠡、周瑜、王导、谢安、李白、杜牧、吴敬梓等数百位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有这里创造了不朽的业绩,写下了千古传诵的篇章。
南京夫子庙四毁五建,最后一次破坏于1937年侵华日寇的炮火中。1985年修葺夫子庙后已接待游客一亿多人,平日接待游客在10万人次以上,节假日均达30余万人次上,是中国着名的开放式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
3. 谁知道夫子庙历史
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历经沧桑,几番兴废,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中国四大文庙之一,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也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夫子庙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夫子庙始建于宋,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庙前的秦淮河为泮池,南岸的石砖墙为照壁,全长110米,高20米,是全国照壁之最。北岸庙前有聚星亭、思乐亭;中轴线上建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另外庙东还有魁星阁。
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历经沧桑,几番兴废,清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
1937年遭侵华日军焚烧而严重损毁。1984年,市、区人民政府为保护古都文化遗产,经有关专家科学论证和规划,几度拨专款,历数年的精心维修和复建。如今的夫子庙已焕然一新,再展辉煌。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城南京的特色景观区,也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一带秦淮河洗尽前朝污泥浊水,千年夫子庙辉兼历代古貌新姿。” 这里南京夫子庙重建的思乐亭石柱上镌刻的一幅楹联,它把秦淮河的清姿丽质和夫 子庙的建设新貌含蓄而充分地展示出来,给游人以无穷的回味和遐思。 夫子庙是供奉和祭祀孔夫子的庙宇,又称文宣王庙,简称文庙。它已作为古城金陵的秦淮名胜而蜚声中外,成为名闻遐迩的游览胜地。夫子庙始建于宋景祐元年(1034年),迭经沧桑,几番兴废,经现政府连年拨款兴修重建,使夫子庙以大成殿为主体的既有明清风格,又有庙市街景合一特色的古建筑群拔地而地。
夫子庙夜景(20张)
自1984年复建以来,夫子庙已接待游客八千多万人,每天基本上都会有上万人来观光、购物,旅游旺季可达三十万人。人们摩肩接踵,流连忘返,尽情领略迷人的秦淮风光。
现在的夫子庙,已成为富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十里秦淮风光带上的一个重要景点。它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成一轴线,左右建筑对称,占地约26 300平方米。现已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4. 南京夫子庙的来历与在历史上的发展情况
位于秦淮河畔的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337年),根据王导提议“治国以培育人材为重”,立太学于秦淮河南岸。当年只有学宫,并未建孔庙。孔庙是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的。因为祭奉的是孔夫子,故又称夫子庙。在学宫的前面建孔庙,目的是在于希望士子遵循先圣先贤之道,接受封建教化。南宋建炎年间遭兵火焚毁;绍兴九年(1139年)又重建,称建康府学。元朝改为集庆路学。明初为国子学,将上元、江宁两县学并入,其后再毁再建。清初府学迁原国子监,便将夫子庙原府学故地改为上元、江宁两县的县学。咸丰年间再次毁于兵火;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 http://ke..com/view/53816.html?wtp=tt
5. 关于夫子庙得详细介绍
夫子庙
夫子庙是孔庙的俗称,原来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始建于1034年,位于秦淮河北岸贡院街。它利用秦淮河作它的泮池南岸有照壁,北岸庙前有聚星亭、思乐亭;中轴线上建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另外庙东还有魁星阁。由于时代要求,孔庙现已成为群众文化活动场所。1985年修复夫子庙古建筑群,周围茶肆、酒楼、店铺等建筑也都改建成明清风格,这里供应的传统食品和风味小吃不下200种。临河的贡院街一带则为古色古香的旅游文化商业街。同时按历史上形成的庙会的格局,复建了东市场、西市场。
虎丘
虎丘在苏州城西北3千米处,风景优美,古迹众多,有“吴中第一名胜”之誉。虎丘正门是断梁殿,入内经试剑石、真娘墓就可到达“千人石”。千人石后“别有洞天”内有剑池,其四周还有白莲池、点头石、云岩寺、冷香阁、第三泉、孙武子亭及虎丘塔等古迹。虎丘自古就为游览胜地,山上一石一木都有美丽的传说。
始建于宋,位于市中心偏南 ,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是由文教中心演变而成的繁华闹市,人们通常所说的夫子庙,实际包括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三大建筑群。南临秦淮北岸,从文德桥到利涉桥,东起姚家巷,西至四福巷,北邻建康路东段。今天我们所见的夫子庙建筑,一部分为清末重建,一部分为近年重建。东西坊门所刻|德配天地|和|道贯古今|为曾国藩手迹。正门叫棂星门,后为大成门。过大成门到大成殿,是专门祭祝孔子之处,东西有配殿和长廊。往后为崇圣殿,结构高大,过去是历代先贤祠。崇圣殿后为治山。山上有顾亭林饲。山顶上有敬一亭,可远眺钟山雄姿,近俯夫子庙全景。清末所建 江宁府学在夫子庙之东,现大部分建筑已毁。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八,这里举行夫子庙灯会,年,南京市政府修复了夫子庙古建筑群。还改建了夫子庙一带的市容,许多商店、餐馆、小吃店门面都改建成明清风格,并将临河的贡院街一带建成古色古香的旅游文化商业街。
大成殿后街北为学宫,门楣上原有朱红墨字“学宫”匾额,门外原有柏木牌坊,上书“东南第一学”。其后原有四书斋,为学子的自修室。再后为明德堂,建于南宋(1139年),现堂名为文天祥书写。明德堂东四原有一些建筑,有的已不复存在,有的已改作他用。学宫后有一土山名卫山,山上有敬一亭,亭畔种有梅花和翠竹。东吴后主孙皓结为颂扬自家四代之丰功伟绩,于天玺元年(276年)八月立天玺记功碑于此,碑上刻有《天发神文》,所以又叫《天发种规碑》。晋时,碑折为三段,后人称之为三段碑。据传此碑仍在卫山下,是江苏省见于古代史册的第一个着名书法家皇象所书,字体将篆书、隶书结合起来,写得气势雄伟,浑厚有力,开张舒展,别开生面。清康有为推崇此碑说:“笔力雄健冠古今。”
秦淮风光:
在众多的南京人和外地人心目中,秦淮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她是古城金陵的起源,又是南京文化的摇蓝。这里素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
游客云集之处。“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因其得天独厚的地域人文优势,古往今来,星移斗转,在这“江南锦绣之邦,金陵风雅之薮”,美称“十里珠帘”的秦淮风光带上,点缀着数不尽的名胜佳景,汇集着说不完的轶闻掌故;曾涌现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人物,又留下了多少可纪可述的史迹!她既有历史
上的繁华盛况,更有现代再创的灿烂美景,历代名人为她击节吟咏,当代志士为她慷慨放歌!
“十里秦淮千年流淌,六朝胜地今更辉煌”。秦淮风光带自从八十年代中期复建以来,至今已是十载有余。
由于各级政府和旅游部门的关心,“十里秦淮”经过十年努力,如今以内秦淮河为轴线,以夫子庙为中心的具有明清风格、庙市街景合一的文化、旅游、商业、服务等多功能相结合的秦淮风光景区,以崭新的风姿出现在南京城,日益显示出她迷人的魅力。1991年5月,夫子庙和秦淮风光带被国家旅游局作为“中国旅游最好景点”推向国际旅游市场。
作为江苏旅游的“龙头”和南京对外的“窗口”,秦淮成为人们摩肩接踵、流连忘返的游览胜地。
6. 南京夫子庙的历史沿革
秦淮河是古老的南京文化渊源之地,而内秦淮河从东水头至西水关全长4.2公里的沿河两岸,从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素有“六朝金粉”之誉。
位于南京秦淮河畔的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337年),根据王导提议“治国以培育人材为重”,立太学于秦淮河南岸。当年只有学宫,并未建孔庙。
孔庙是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的。因为祭奉的是孔夫子,故又称夫子庙。在学宫的前面建孔庙,目的是在于希望士子遵循先圣先贤之道,接受封建教化。
自六朝至明清,十里秦淮的繁华景象和特有的风貌,曾被历代文人所讴歌。 夫子庙位于秦淮河北岸,原是祀奉孔子的地方,始建于宋代景祐元年(1034年),是就东晋学宫旧址扩建而成。
南宋建炎年间遭兵火焚毁。
绍兴九年(1139年)又重建,称建康府学。
元朝改为集庆路学。
明初为国子学,将上元、江宁两县学并入,后为应天府学。
清代将府学迁至城北明国子监旧址,这里便成为江宁、上元两县县学。
清初府学迁原国子监,便将夫子庙原府学故地改为上元、江宁两县的县学。
咸丰年间再次毁于兵火,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
1937年,抗日战争时被日军焚毁而严重损毁。
1984年,市、区人民政府为保护古都文化遗产,经有关专家科学论证和规划,几度拨专款,历数年的精心维修和复建。在东起桃叶渡,西抵中华门1.8公里的秦淮河两侧,一批文物古迹和旅游景点得到了恢复和建设,还兴建了高低错落、富有地方传统特色的河厅河房、歌楼舞榭,以及商业街众多的书肆、小吃店、茶馆与酒楼,并在河上恢复了绝迹多年的“秦淮画舫”。
1985年修复夫子庙古建筑群,周围茶肆、酒楼、店铺等建筑也都改建成明清风格,夫子庙建筑群由孔庙、学宫、江南贡院荟萃而成,是秦淮风光的精华。临河的贡院街一带则为古色古香的旅游文化商业街。同时按历史上形成的庙会的格局, 复建了东市场、西市场。 这里供应的传统食品和风味小吃。.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八,举行夫子庙灯会。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先后投资10多个亿,恢复建设了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江南贡院、乌衣巷、王谢古居、吴敬梓故居等20多处、30多万平方米古建筑,亭、台、楼、阁、殿错落有致,再现了明清江南街市风貌和古秦淮河厅、河房景观,六朝、明清文化得到进一步挖掘和展示。形成了小商品、古玩字画、花鸟鱼虫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市场群,成为南京商业中心之一。
1991年被评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旅游胜地、文化长廊、美食中心、购物乐园。
7. 关于夫子庙的历史.和故事.
1、历史:夫子庙始建于宋,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庙前的秦淮河为泮池,南岸的石砖墙为照壁,全长110米,高10米,是全国照壁之最。北岸庙前有聚星亭、思乐亭;中轴线上建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另外庙东还有魁星阁。
2、故事:位于南京秦淮河畔的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337年),根据王导提议“治国以培育人材为重”,立太学于秦淮河南岸。当年只有学宫,并未建孔庙。
孔庙是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的。因为祭奉的是孔夫子,故又称夫子庙。在学宫的前面建孔庙,目的是在于希望士子遵循先圣先贤之道,接受封建教化。
自六朝至明清,十里秦淮的繁华景象和特有的风貌,曾被历代文人所讴歌。 夫子庙位于秦淮河北岸,原是祀奉孔子的地方,始建于宋代景祐元年(1034年),是就东晋学宫旧址扩建而成。
夫子庙已成为富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十里秦淮风光带上的一个重要景点。它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成一轴线,左右建筑对称,占地约26300平方米。现已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夫子庙位于市中心偏南,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
是由文教中心演变而成的繁华闹市,人们通常所说的夫子庙,实际包括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主大建筑群。
夫子庙供应的传统食品和风味小吃不下200种。夫子庙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远溯到六朝时期,明清两朝尤盛,各派菜系和小吃争奇壮举胜,风味独具。改革开放以来,市政府对散落民间的风味小吃发掘整理,在继承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了以“秦淮八绝”为代表的秦淮风味小吃。
夫子庙小吃供应干稀搭配,荤素相间,穿插民俗表演,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文化氛围,使餐饮过程同时成普文化欣赏的过程,体现了饮食和文化的精美结合,对中外游客产生着久远的吸引力,成为夫子庙旅游经济的重要支柱和这一地区的特色文化。
8. 南京夫子庙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你上网络一查不就查出来了,而且还很详细。夫子庙建1984年复建于景佑元年(1034年),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到现在也该有1千多年了。
9. 南京夫子庙历史
夫子庙是供奉和祭祀我国古代着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它作为古城南京秦淮名胜蜚声中外,是国内外游人向往的游览胜地。
夫子庙建于景佑元年(1034年),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
这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迭经沧桑,几番兴废,清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后,又在日军侵入时遭破坏。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保护历史文物,将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市政府连年拨款,精心维修,使之成为秦淮河畔的标志性建筑。 夫子庙的建筑富有明清色彩。它以大成殿为中心,从照壁至卫山南北成一条中轴线,左右建筑对称配列,占地广约26300平方米。四周围以高墙,配以门坊、角楼。
10. 南京夫子庙的由来
南京夫子庙是孔圣人的祭殿,始建于宋景佑元年(1034年),始称文宣王庙。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重建,名叫建康府学。元朝时改为集庆路学。 明朝初年作为国子学,继之为应天府学。清朝时这里成为江宁、上元二县学,并进行了重修。
庙内有奎星阁、 明德堂、梨香阁等建筑。夫子庙声名远扬,不在于它是孔庙、府学,而是 因地处六朝金粉佳丽之中。秦淮河古称淮水。据说秦始皇时 凿通钟山即今紫金山,引通淮水,横贯城中,故名秦淮河。秦淮河分为内 河和外河,内河是十里秦淮最繁华的 地带。
当年河水清如碧玉,有文德、 利涉、淮清等桥横卧其上,而沿岸歌 楼画馆林立,历代风流名士涉足其间。特别是到了明代,科举贡院沿河而建, 考生云集,青楼妓院也应运而生。明 末清初,秦淮河畔还真出现了几个忧 时愤世、深知亡国之恨的风尘女子, 诸如顾横波、董小宛、李香君、柳如是等等,成为文人墨客题咏编撰的素材。
(10)夫子庙有多久的历史扩展阅读:
南京夫子庙始建于宋,位于市中心偏南,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是由文教中心演变而成的繁华闹市,人们通常所说的夫子庙,实际包括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主大建筑群。
夫子庙是中国四大文庙,为中国古代江南文化枢纽之地、金陵历史人文荟萃之地,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
六朝时代,南京夫子庙地区已相当繁华。乌衣巷、朱雀街、桃叶渡等处,都是当时高门大族所居。在明代,夫子庙作为国子监科举考场,考生云集,因此这里集中了许多服务行业,有酒楼、茶馆、小吃,青楼妓院等等。内秦淮河上“浆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画船萧鼓,昼夜不绝”,描写的就是当时秦淮河上的畸形繁华景象。
1984年以来国家旅游局和南京市人民政府对重点开发秦淮风光带进行了修缮、整修和复建,恢复了明末清初江南街市商肆风貌,秦淮河又再度成为我国着名的游览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