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最大最老的樟树在哪
南昌。南昌天香园。该园始建于1976年,面积112亩,现有大小盆景3万余盆,培养花卉、亩木2.6万余株,是全省规模最大的赣派盆景基地和花卉基地。 南昌天香园内有名雕像[1] 多年来,该园广植林木,培育花草,保持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大批鸟禽,高峰期多达32个品种、5万多羽,被称为“鸟类的天堂”。园内还建有茶艺馆、金佛堂、云泉书画室等仿古建筑。树木掩映,绿草如茵,花香满园,不愧为南昌的“市”外桃源。 南昌天香园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② 直径2.5米的大樟树有多少年(家里头老人说建国时就这么大了)
直径2米左右都360年了
③ 最古老的樟树在哪里
樟脑球,又名卫生球,能驱虫防蛀,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品,它就是从樟树中提炼而来的。
樟树是南方最常见的树木之一,属于樟科樟属,在全世界共有250种,广布于亚洲(热带),澳大利亚至太平洋岛屿和美洲(热带)。我国约有40多种,主要生长在华南各省。北可达甘肃及陕西南部,其中种数最多的是云南,其次是广东、四川等地。
樟树是常绿的高大乔木,叶革质,有光泽,椭圆形。五月开黄白色小花,十月间结出大如黄豆的黑色果实。
樟树全身是宝。樟叶可饲养樟蚕,其蚕丝是织鱼网的好材料,同时又能提炼栲胶,用于农业上的防治水稻螟虫。樟树从根到叶,所有部位都可以提炼樟脑和樟油,是制造胶卷、胶片、赛潞珞的重要原料,广泛用于医药、防腐、防虫蛀以及制作香料,尤其是它的木材,呈黄褐色,纹理顺直,由它制成的樟木箱,可防虫蛀,所以非常受人们的欢迎。樟树的根材也很美,常用制成艺术品供人观赏。
樟树的栽培历史十分悠久。司马迁《史记》中就有“江南出枸、樟”的记载。因此,我国至今还生存着一些珍贵的千年古樟。
在杭州西湖,原张相寺后有一株香樟,树皮褐色呈不规则裂开,近地面的皮层全部剥落,由基部发生数枝,主干已空,有多数裂孔,姿态苍劲,古朴可观,已1000多年树龄。
我国的宝岛台湾是世界最有名的樟脑产地,其樟脑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海拔500~1800米的广大山区差不多全是樟树的天下,形成特有的“樟树带”。在那儿,据说还可以看见高达50米,胸径5.1米的“擎天巨树”。
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颗樟树,当推近年在广西越城岭下金州县大西江乡境内的钱塘山谷发现的那一株,其胸径达6.6米,高30多米,树枝如伞,荫地占十余亩。据当地的县志记载:这株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的发现,对进一步研究发展樟树生产有重要价值。
④ 江西省樟树市的历史以及风景
历史沿革
樟树市原名清江县,建县于五代南唐升元二年(938)八月,割高安的建安乡、修德乡 樟树市
,新淦的崇学乡建清江县,以萧滩镇(今临江镇)为县治,直属镇南军节度使。境内袁赣两水在萧滩镇合流后一段,波流澄澈,名为“清江”立县后即以水名县。南唐保大十年(952),将高安升为筠州,清江改隶筠州。北宋淳化三年(992),割清江、新淦、新喻三县置临江军,先后管辖“清江、新干、新余、峡江”四县近千年之久;清江为倚郭望县。北宋治平三年(1066),割新淦茂才乡,新喻思贤乡入清江县,县境由三乡增至五乡。元至元十四年(1277),临江军改临江路,清江为上县。明洪武二年(1369),改临江路为临江府,辖清江、新淦、新喻三县。清代府县隶属仍沿明制。历经“宋、元、明、清”四朝的临江府(今为樟树市临江镇)先后经历了军、路、府的行政变革,但一直是地级市级别,江西重要城镇,江西十三府之一。民国二年至民国十四年,属庐陵道;民国十五年至二十年,直属省;民国二十一年至民国三十八年,先后属第一、二行政督察区。1930年10月至11月,在临江镇建立过县苏维埃政府,属湘鄂赣边境特委领导。1949年6月19日,在樟树镇建立清江县人民政府(同年7月15日迁临江镇,1950年3月27日又迁回樟树镇),属南昌分区专员公署。1959年1月1日,改属宜春专员公署管理。(1978年改称宜春地区行政公署)。1988年10月26日,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撤消清江县设立樟树市,以原清江县的行政区域为樟树市的行政区域,同时划为江西省经济计划单列市。2000年,国务院国函[2000]50号文件,定樟树市为江西省直辖市。同年,江西省决定樟树市由宜春市行政代管。
樟树市地处赣中,交通方便,可进入性强,处在南昌-井冈山-赣州金牌旅游线路的必经之道上,又是赣西旅游网络开发与全省金牌旅游线路的结合部。樟树市旅游发展是发掘和彰显樟树药文化、道教文化、古文化底蕴,重点开发建设樟树市药都旅游区、阁皂山药道养生旅游区、吴城商邑文化旅游区、临江赣文化旅游区、筑卫城远古文化旅游区等五大旅游区。可以概括为“一山、一江、两镇、两城”。一山为閤皂山(含玉华山),一江指赣江,两城分指吴城和筑卫城,两镇各为樟树镇(即樟树市区)和临江镇。从而形成以閤皂山(含玉华山)为龙头,以市区为核心,以“吴城”和“筑卫城”为两翼的旅游开发框架和格局。江西省推出了三条金牌线路,其中“南昌——井冈山——赣州”是一条红绿古文化生态兼俱的金牌旅游线,樟树正处在必经之道上,特别经公路的旅游者可将樟树作为一个中间站。 ●吴城遗址 位于樟树市吴城乡吴城村。1973年樟树市博物馆调查发现,遗址总面积有4平方公里,遗址中心是一座61.3万平方米的商代中晚期都邑古城。自1973年起共进行过十次考古发掘,揭露面积6000多平方米,清理出房基、灰坑、窖穴、制陶、铸铜、祭祀场所等文化遗迹和墓葬,出土有青铜戈、矛、刀、器盖;陶器及原始瓷器鼎、罐、盆、大口尊、鬲、缸、碗、盂、豆、爵、尊;陶质和石质生产工具有马鞍形刀、纺轮、网坠、拍、垫、斧、锛、刀、镰、铲、镞、矛、玉刀,以及铸造青铜器的石范,还发现200多个刻划在陶器和石范上的文字符号,这些文字有的与甲骨文相似,有的更为原始。特别是在西段城墙城壕近4米深的不到4平方米的范围内,出土了20多个商代人头颅骨和部分肢骨。吴城遗址是长江以南首次发现的大规模商代人类居住遗址,否认了“商文化不过长江”的历史。199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荣获“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2001年,国家文物局将该遗址列入“十五”期间大遗址保护50处重点之一,定性为商代中晚期的都邑遗址。 ●樊城堆遗址 位于樟树市西南24公里的刘公庙乡庙下村东侧,200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系高出稻田1—3米的台地遗址,南北长124米,东西宽101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距今约4500年的原始村落,是赣江中下游最具有代表性的遗址。 ●阁皂山 道教名山——阁皂山,又名阁山,海拔802.7米,(附近设有大型军事基地)位于市境东南隅,雄峙赣江东岸,蟠衍200公里,成为樟树碧嶂。山名肇见于东汉。宋代以来,即有“天下名山,道教福地,神仙之馆”的誉称。东汉建安七年(202)着名道家葛玄在此悟道修真,在此山建“卧云庵”,筑坛立灶,修炼“九转金丹”,尊称樟树药业之祖。唐仪凤年间(676-678)朝廷赐阁皂山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到宋代进入鼎盛时期,与金陵(今南京)茅山、广信(今贵溪)龙虎山并称为天下三大名山。 ●九龙泉 位于福地景区太极峰西麓。传为崇真宫前放生池内十条锦鲤,受葛仙翁洗药池水灵气而化成龙,有九条飞入宫东深壑中深修,故壑称九龙洞,泉为九龙泉。经现代科学检测,九龙泉水中含锌、钙、铁、镁等十二种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是四特酒酿造水的源头,也是福地景区群众唯一的生活饮用水。 ●永镇塔 又名永泰塔。位于樟树市城南偏西17公里的永泰镇。赣水河畔。据清同治九年《清江县志》永泰团图载:“市前小港,明成化末,赣水暴涨冲决,遂成大江,因水势直下,建永镇塔以控下游”。当时村民建塔九层,为镇水患命名为“永镇塔”。系砖石结构。六边形,共7层,从下而上逐层递缩,高24米。清光绪十七年(1981)“辛卯风灾”,刮去塔顶,注入江口。乡民又捐资整修,由9级改为7级。至今塔身保存尚好。塔基系用灰绿色花岗石砌成。青砖作平台,砖上压印铭文,有“洪永昌修”、“洪永昌会公修”、“永镇塔砖”等。每层高3米,设6门,三虚三实,塔身眠砖垒砌,塔壁白灰粉饰,腰檐皆以青砖叠涩铺挑出,上盖青石吻鳌斜出联角,雕作翘式,下部吊挂铜铃,顶层以青石覆盖,顶部铜帽呈圆锥形。塔内中心竖一参天杉木柱,柱直径80公分,直通塔顶。各层设有井字木架四根,夹嵌木柱,使木柱与塔身紧密地连结在一起。原塔内设有楼板、木梯,现已废。1984年公布为樟树市文物保护单位。 ●望津楼 位于樟树市西面赣江边大码头石级坪台上。又名望津亭。与对岸的“知津亭”(毁)遥遥相望。该楼创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咸丰七年(1857)毁于兵燹,光绪元年(1875)重修。1957年秋,1982年又两次维修。因处重要渡口,居码头之上,登楼可远望赣水;清代曾设卡课税。为商贾税收之要津,故名为望津楼。大码头系赣水交通必经之地,过往船停泊之点,为之标记,当时码头旁设有义渡,过往行人可在望津楼内歇息避风雨。该楼系木石结构,方形擎檐石柱四根,置于方础石之上。木质圆形通住四根。下垫鼓础,楼为两层。底层为敞间,呈方形。铺砌花岗岩为基台,两侧砌有台阶,上下层之间设楼板腰檐,天花板素底,四面棂条明窗,歇山顶泥瓦覆盖,勾头,滴水檐头,彩瓷葫芦刹,饯脊鳌尖,四翼悬挂铎,楼体髹漆枣红。楼上层原悬挂“望津楼”匾颜体字,下层悬挂“利涉大川”横匾、隶书体。两匾均系黑地金字,笔力雄劲,惜毁
⑤ 中国唯一的树抱佛奇观,千年古樟树内还藏有一座佛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中国福建有一颗神奇的古樟树,这棵古老的樟树已经有上千年的年龄。在樟树的主树干中放着一尊60厘米高的佛像,所以人们都觉得这是一颗很有灵性的古树。冲着这个树中佛像而来的人不计其数。而这尊佛像也有一个形象的名字“将军爷”。
在这个树洞里佛像和我们平时所看到的的佛像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因为不论你从哪里看只能看到佛像的面庞,看不到佛像完整的样子。甚至连佛像的耳朵你都看不到。樟树随着时间越来越粗壮而佛像却不会长大,所以樟树遮住了佛像的大部分样子。。
⑥ 佛堂古建筑都在哪,详细说下
义乌佛堂古镇集建筑、绘画、雕刻三大特点于一体的古建筑民居群。
佛堂历史文化村镇范围内现存重要历史建筑与传统民居百余幢,大多是清朝时期与民国初期所建,与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比较,虽同为粉墙黛瓦,佛堂的古建筑却不同于一般的江南建筑,其外观传承了徽州民居的马头山墙,而细部装饰以及建筑结构、构造方面又融入了独特的地方木雕、砖雕、石雕工艺,并且雕刻的花饰、图案内涵丰实,技艺精美。
佛堂古镇历史悠久,古迹处处。目前,在古镇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留耕堂、节孝石牌坊、毛家大院、吴棋记民居、留轩小学、友龙公祠;市级文物保护点有王泽华民居、十八间、张三茂厅、新南山民居、植槐堂等。
从北至南依镇而行,有蒲川溪自东向西穿镇而过,还有远处隐约可见的群山、近前分端矗立的古香樟以及当地温润的自然气候等,所有这一切都是构成佛堂古镇自然风光迷人的重要因素。
从江的西边经过“万善桥”走近古镇,到了老街边上的新市基,有一棵胸径约1.8公尺左右、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大樟树,高耸的枝干显得有几分古朴和神秘。与这棵樟树遥相呼应的另一棵老樟树矗立在新市基。而在渡船头有一株老枸树,树龄约在300年。
佛堂古镇地灵人杰,千百年来人才云集,与佛堂兴盛紧密相关的重要人物有:在中国佛教界享有盛誉的傅大士,抗倭名将戚继光、陈大成等,北宋年间重要文官王彦超,名儒徐侨,医圣徐行、王毓秀等。玩的地方好多,可以参考下边的:骆宾王公园、圣寿寺、“不忘国耻”纪念碑、稠州公园、齐庐山风景区、松瀑山、古月桥、滴水岩景区、丹溪陵园、双林寺、义乌宾王市场、黄山八面厅、戚家军纪念馆、陈望道故居、义乌篁园市场、吴晗故居
、巧溪度假村、德胜岩等等
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