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豆瓣可以看历史记录吗
豆瓣可以看历史记录,可以在历史记录模块去查看浏览的历史记录。
② 请问豆瓣酱 历史和由来
酱是怎么来的呢?
民间传说:它是范蠡在无意中创制而成。相传,范蠡十七岁时在财主家管理厨房。由于没有经验,饭菜常常做得不称心而剩下许多,时间一久,便成了酸馊食物。为防主人发现,范蠡将这些食物放在储藏室里。然而,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最终被财主发现,财主骂了他一顿,还限定他十天之内把酸馊食物变成有用之物。聪明的范蠡先将长了绿毛白毛的食物用物处理,然后晒干再用锅炒熟,去异味杀细菌,加点温水搅拌成糊喂猪。财主看猪吃得欢也挺高兴。后来,有个小长工与范蠡开玩笑,将这食物放在面条里给范蠡吃,没想到,面条特别有味。此时,小长工才道出原委,得此启发,范蠡用这种酸馊发毛食物创制出了美味可口的酱。
然而,这仅仅是传说。其实,酱的酿造最早是在西汉。西汉元帝时代的史游在《急就篇》中就记载有:“芜荑盐豉酰酢酱”。唐·颜氏注:“酱,以豆合面而为之也,以肉曰醢,以骨为肉,酱之为言将也,食之有酱”。从古人的记载和注解中可以看出,豆酱是以大豆和面粉为原料酿造而成。为何汉代人只用大豆混配面粉作豆酱,而不用其它植物作原料呢?这是因为,大豆含蛋白质为主,面粉含淀粉较多。蛋白和淀粉同时存在,更适宜多种有益霉菌的繁殖,菌体大量产生各种酶,使原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充分分解而生成了风味独特的豆酱。因此说,汉代人以大豆和面粉作豆酱之原料是有科学道理的。现原酱分豆瓣酱和甜面酱两大类,以小麦粉做成的称甜面酱;以黄豆、蚕豆等制成的称豆瓣酱。
酱,又何以名“将”呢?据说,在古代各种调味品如盐、梅、酰、醢中,酱总是居于主导地位。如食脍,就得用芥酱,吃煮熊掌,就得有芍药酱……这就是《论语》中所记载的“不是其酱不食”的“酱”。古人还说:“酱者,百味之将帅。帅百味而行”。又据说:“酱,就像将军平暴除恶那样可制各种食物之毒”。“酱”大概就是由此而得名。
③ 郫县豆瓣酱
读pi二声!!!!详见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966页
郫县豆瓣适用于做川菜。郫县豆瓣的生产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特色是:味辣、香酥、色红,用以炒菜,分外提色增香,被誉为“川菜的灵魂”。特别是用郫县豆瓣烹制的“回锅肉”、“豆瓣鱼”、”麻婆豆腐”等,具有浓郁的四川风味,被公认为是川菜家常味中的代表作。
现在的歪货太多了....
主要是郫县豆瓣出名,造假厂家趋之若鹜....
正宗的郫县豆瓣是“鹃城牌”!!产地为郫县郫筒镇南大街(好多号不记得了)
现在郫县政府正在整顿豆瓣产业,准备成立联合会统一监督,供料等...
相信会有效果的
④ 豆瓣是怎样发展到现在的样子
⑤ 豆瓣网是干什么的
豆瓣(douban)是一个社区网站。
一、豆瓣思路:该网站以书影音起家,提供关于书籍、电影、音乐等作品的信息,无论描述还是评论都由用户提供(User-generated content,UGC),是Web 2.0网站中具有特色的一个网站。网站还提供书影音推荐、线下同城活动、小组话题交流等多种服务功能,它更像一个集品味系统(读书、电影、音乐)、表达系统(我读、我看、我听)和交流系统(同城、小组、友邻)于一体的创新网络服务,一直致力于帮助都市人群发现生活中有用的事物。
二、适用人群:豆瓣的核心用户群是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都市青年,包括白领及大学生。他们热爱生活,除了阅读、看电影、听音乐,更活跃于豆瓣小组、小站,对吃、穿、住、用、行等进行热烈的讨论。他们热衷参与各种有趣的线上、线下活动,拥有各种鬼马创意,是互联网上流行风尚的发起者和推动者。
三、豆瓣产品:
豆瓣FM- 豆瓣FM是你专属的个性化音乐收听工具。
豆瓣读书- 豆瓣读书自2005年上线,已成为国内信息最全、用户数量最大且最为活跃的读书网站。
豆瓣阅读- 豆瓣阅读是豆瓣读书2012年推出的数字阅读服务,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Kindle等桌面和移动设备。豆瓣阅读的现有内容涵盖了小说、历史、科技、艺术与设计、生活等多种门类,定位为短篇作品和图书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豆瓣电影- 豆瓣电影是中国最大与最权威的电影分享与评论社区,收录了百万条影片和影人的资料,
豆瓣音乐 - 豆瓣音乐是中国最大的音乐分享、评论、音乐人推广社区,拥有最完整的全球音乐信息库、最权威的用户音乐评论,和最具创造力的独立音乐人资源。
豆瓣同城- 豆瓣同城是国内最大的线下活动信息发布平台,包括音乐/演出、话剧、展览、电影、讲座/沙龙、戏剧/曲艺、生活/聚会、体育、旅行、公益。
豆瓣小组- 豆瓣小组于2005年上线,定位于“对同一个话题感兴趣的人的聚集地”,内容包括娱乐、美容、时尚、旅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户在这里发布内容,同时也通过互动或浏览,发现更多感兴趣的内容。
⑥ 豆瓣怎么查看自己的浏览历史
豆瓣软件当中查询自己的浏览历史非常简单,点击自己的个人账户里面就可以看到历史记录
⑦ 豆瓣的来历
豆瓣网站由杨勃创立于2005年3月6日。该网站以书影音起家,提供关于书籍、电影、音乐等作品的信息。
豆瓣没有编辑写手,没有特约文章,没有六百行的首页和跳动的最新专题。豆瓣的藏书甚至没有强加给你的“标准分类”。这里所有的内容,分类,筛选,排序都由成员产生和决定。
(7)豆瓣历史是什么扩展阅读:
豆瓣呈现给每个注册用户的主页都是各不相同的,而同一个用户在不同时间上豆瓣,也会看到不同的首页。动态、个性。
豆瓣坚持简洁干净的UI设计,跟其他网站相比,用户会发现豆瓣的广告很少,甚至大部分的页面是没有广告的。这也是豆瓣建立以来一直秉承的一个理念——用户体验至上。每一屏只能显示一个展示类广告,且不能出现强制类广告和动态广告。
弹窗,全屏,富媒体,甚至Flash这样的广告形式豆瓣都还没有做过。另一方面,对品牌的筛选也是非常严格的。
⑧ 谁能简单说说郫县豆瓣酱的历史与文化
是川味食谱中常用的调味佳品,有“川菜之魂”之称。其制作技艺列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么这个产自哪里呢?下面就来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蚂蚁庄园最新答案。文化背景与文化积淀郫县豆瓣是有着300余年历史的地方名特产品,享有“川菜之魂”的美誉。
便涉及到丝绸之路和新航路开辟两起历史大事件,由此我们可知川菜好吃郫县豆瓣的生产已成相当规模,并籍以郫县所产之大烟远销各地,东经成渝沿江而下至湘鄂,,南转宜宾行销云贵,西由雅安销至康藏,北取道广元销往陕……郫县豆瓣自诞生之日起,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三百多年来,郫县豆瓣已深深地融入川菜文化体验馆布展“以川菜为题,以豆瓣为魂”,浓缩了川菜3000年的文化历史,再它在选材与工艺上独树一帜,与众不同。
⑨ 豆瓣网的发展历程
豆瓣表面上看是一个评论(书评、影评、乐评)网站,但实际上它却提供了书目推荐和以共同兴趣交友等多种服务功能,它更像一个集BLOG、交友、小组、收藏于一体的新型社区网络。
在杨勃的眼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说门户类网站还是以“物”为第一要素,一些社会类网站则把“人”提到了第一要素,那么,豆瓣,则是第一个把“人”和“物”放在同等重要地位的网站。
随着豆瓣英文版的推出,豆瓣有望成为中国第一家向外输出模式的网站,而实际上,豆瓣自身就是集众家所长的结果。至于豆瓣究竟借鉴了哪些网站哪些元素呢?据杨勃介绍一共有三个方面。一是简约素雅的界面风格,来自于flickr,包括它的分享概念;二是电子商务方面,借鉴了亚马逊(Amazon),比如用户评论和推荐;三是社会网络(SNS)的一些元素,把人和人的社会关系真实地搬到网上,不过一般的社会网络是没有媒介的,而豆瓣用相同兴趣作为媒介。
杨勃将豆瓣的核心思想总结为,“可以发现不同的东西,并且适合自己”,他解释说,朋友的推荐往往对购买某种产品非常关键,豆瓣扩大了推荐的群体,你会相信特定陌生人的推荐,这“可以理解为一种以书等具体物体为媒介的人脉关系网”。 你经常对着书店里的绵绵不绝的封面发呆吗?或者头晕脑涨地从音像店的琳琅满目中逃出?宽带下载和网上购物降临之后,即使在最小的城镇,你的选择也在每天成百上千地增加。这其中一定有你喜爱的东西,但十有八九它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和你擦肩而过。媒体让老少咸宜的大片无处不在,对只适合一群人的东西却显得力不从心。而且,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管电视的娱乐编辑和报纸的书评作家多么公正和勤勉,他们的帮助都不可能对所有人同样有效。
豆瓣的发起者发现,对多数人做选择最有效的帮助其实来自亲友和同事。随意的一两句推荐,不但传递了他们自己真实的感受,也包含了对你口味的判断和随之而行的筛选。他们不会向单身汉推荐育儿大全,也不会给老妈带回赤裸特工。遗憾的是,你我所有的亲友加起来,听过看过的仍然有限。而且,口味最类似的人却往往是陌路。
如果能不一一结交,却知道成千上万人的口味,能从中间迅速找到最臭味相投的,口口相传的魔力一定能放大百倍,对其中每一个人都多少会有帮助。豆瓣随着这一个愿望产生。豆瓣不针对任何特定的人群,力图包纳百味。无论高矮胖瘦,白雪巴人,豆瓣帮助你通过你喜爱的东西找到志同道合者,然后通过他们找到更多的好东西。
2004年12月,北京朝阳门外豆瓣胡同附近的星巴克。几乎每天下午,阿北(杨勃)都会拎着一台已经掉漆的PowerBook来到这里,埋头编程几个小时。豆瓣最初的程序大半完成于此。这是“豆瓣”的来历。
然后,2005年3月6日,豆瓣正式上线了。 2004年9月,杨勃为自己的旅行网站制作了商业计划书,并且将这个网站命名为“驴宗”。
从2004年10月开始开发,经历了5个月,2005年3月6日,杨勃的豆瓣网开张了,并且第一天就有用户注册。
2005年4月9日,小组藏书功能开通。
2005年4月12日,增加小组发言修改功能;增加针对某本书的评论,分离了对某本书的评论和讨论;对关键词的搜索结果确定以站内收藏人数排序。
2005年4月14日,豆瓣的界面特别是收藏部分做了大的更新,对URL也有简化。
2005年4月19日,增加 “和你口味最像的人”,还在部分书的介绍页里开通了“豆瓣成员认为类似的书”。
2005年4月20日,针对用户和小组推出个性化域名服务。
2005年4月22日,推出针对站内评论的rss feed。
2005年4月25日,第一个公益性质的小组出现于豆瓣。
2005年4月27日,用户上传书目功能开通(试验性运行)。
2005年5月2日,因为小组“爱看电影”的迅猛发展,豆瓣电影单列开通。
2005年5月23日,开通“WISHLIST”,开始测试对个人的推测清单。
2005年6月6日,“标签”从豆瓣的主菜单里消失了,标签列表成为豆瓣读书和豆瓣电影页面的一部分。
2005年6月14日,增加了代码生成器,用户看过、在看、想看的书或者电影都可以自动显示在自己的BLOG上。
2005年7月6日,因香港用户快速增长及活跃,开通繁体字版本,网站针对港台用户增加个性化服务;相关的更新,豆瓣增加数万种港台出版的图书名目,还有在台湾第二、三大网上书店——金石堂和诚品的购买链接和售价;增加了旌旗书市的购买链接和价格。
2005年7月18日,豆瓣音乐单列开通。
到2005年7月底,豆瓣网注册用户已接近万名,日访问量近20万。
2005年8月23日,豆瓣推出同城。
到2005年9月底,豆瓣网注册用户已达3万多名,日访问量超过20万。
2005年10月7日,开通二手书碟交换功能。
2005年11月,网站从上海搬到北京运营。
2005年12月,豆瓣网英文版上线。
2005年12月,由1个人开发、4个人运营的书评、影评、乐评网站豆瓣网,已经有5万多名注册用户。
2006年2月,豆瓣网注册用户过10万。
2006年3月,豆瓣网开通一周年,注册用户过11万。4000个小组,50人以下小组占90%。
2007年 11月13日,豆瓣成员满100万。
2008年8月15日,豆瓣广场上线。
2008年11月7日,豆瓣推出音乐人页面。
2008年9月22日,站务论坛下线,新的帮助中心正式使用。
2009年1月14日,新版9点推出。
2009年6月3日约1:00至5:00,豆瓣关闭发布和回复功能。
2009年6月19日,豆瓣电台Beta版正式开始小规模公测。
2009年7月8日18:00,关闭小组回复、日记回复、签名修改、小组设置修改、我说、留言板等功能。部分小组被私密化。
2010年6月3日,关闭“我说”及图片上传功能,于两日后恢复。
2010年12月27日,豆瓣专有货币小豆上线。
2011年1月26日,读书笔记功能上线。
2012年1月10日,新版豆瓣首页启用,新豆瓣猜重登首页。
2012年5月7日,豆瓣阅读的作品商店上线,正式发售作品。
2012年5月17日,豆瓣电影开启在线购票和选座位功能。
2012年8月,月度覆盖独立用户数(UV)已超过1亿,日均PV为1.6亿。
⑩ 《历史是什么》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历史是什么?》([英] 爱德华·霍列特·卡尔)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460HjwTS8NJQAHf6f4o17w
书名:历史是什么?
作者:[英] 爱德华·霍列特·卡尔
译者:陈恒
豆瓣评分:8.5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份:2007-6
页数:280
内容简介:
该书是英国着名史学家卡尔的一部享誉世界的历史理论名着,作者在书中对“历史”从各个侧面进行了剖析,广征博引,提纲挈领,提出了“历史就是与现实不断的对话”的着名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