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哪座古镇,拥有将近400年历史,至今还过着明清时期的生活
中国最神秘古镇:已将近400年,至今还过着明清时期的生活!
春节马上就要来了,趁着年假时间,除了陪伴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以外,还要筹划自驾游带家人出去玩一玩,在繁华都市生活一段时间,难免会让人产生厌烦。因此就想寻找一处能够拥有古朴气息的小镇子,这里能够让大家回忆起电视剧中的某个片段,如果有机会到这样的古镇,估计会让你瞬间有种穿越的快感。
街道正中是戏楼,仿佛随风扬起的风帆。街尾的灵官庙,好像是船舱,因此这里也被人们叫做船型街。这里拥有比较完整的古代建筑,带着全家人到这里游玩,一定会让你们在新年留下美好回忆的。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新街
交通路线:距乐山市60公里,从乐山联运汽车站搭乘班车前往罗城只需1.5小时左右;从成都石羊场客运站经成乐高速路直达罗城,只需2个半小时左右,也可从自贡客运站乘直达车到罗城
Ⅱ 中国历史悠久的古镇有哪些
中国历史悠久的四大古镇,分别是:广东的佛山镇,江西的景德镇,湖北的汉口镇,河南的朱仙镇。
一、广东佛山镇
唐贞观二年(628年),因在城内的塔坡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遂立石榜称“佛山”而得名。
二、湖北汉口镇
汉口作为地名在史籍上出现。今天的汉口其实只有500余年历史,始于明代成化年间的汉水改道。
三、江西景德镇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
四、河南朱仙镇
朱仙镇始建于战国初期,原名聚仙镇,后因战国名士朱亥的食邑和封地而得名。1958年,为公社。1984年,改朱仙镇。
Ⅲ 丰镇是哪个市的
丰镇所属的市:乌兰察布市
丰镇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三省区交界处,是自治区的南大门,素有“塞外古镇、商贸客栈”之称。是自治区对外开放、发展外向性经济的窗口和前沿,也是内地经济向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转移的过渡地带。
(3)丰镇古镇多少年历史扩展阅读
丰镇市旅游资源丰富,古文化遗址有长城、峰火台、古城堡、古墓藏等。古寺庙据史料记载的有牛王庙、河神庙、金龙王庙、文庙、武庙、火神庙、正觉寺、西阁等人文景观;
丰镇市古誉有八大自然胜景,即青山藏宝、碧海风涛、云门古洞、烟浦灵泉、牛心独秀、马脊双流、海楼夜月、山寺朝霞。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丰镇
Ⅳ 丰镇为什么叫丰川
薛刚山风景区,薛刚山据传是唐朝大将薛刚出关征西时在丰镇驻扎屯兵之地。至今还流传着薛刚一箭定阴山,饮马河畔收番 薛刚山据传是唐朝大将薛刚出关征西时在丰镇驻扎屯兵之地。至今还流传着薛刚一箭定阴山,饮马河畔收番邦的传说。现在的薛刚山上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眺望亭等建筑。闲暇时节,登山远眺,远山绵延,俯首近观,一水带城,春夏秋冬,四时不同,别有一番风景。
薛刚山,原名元石山,位于内蒙古丰镇市城东一里处。其山宛如圆石,四周平坦如砥,孤峰突起,如磐石悬于空中,被誉为平野独秀。山顶像刀削一样平整宽阔,正中有一古寨遗址,正屋、廊房、马厩依稀可辨。山巅四周用巨石垒砌,很像古代的防御工事,险要陡峭,历来为军事重地。 据《丰镇县志》载,五代周德威曾屯兵于此,义传说唐朝薛刚曾避难于此.但均无史料为证。古代往西北出塞的一些迁客骚人,来此见薛刚山雄伟壮观,争相作诗赋词,吟咏不绝。清人王士祯有诗:“峰头古寨旧遗痕.唐将名声今尚存”。其实,薛刚反唐的故事仅是民间传说,薛刚山因此而得名,当地人反而不知道元石山的真名了。 薛刚山秀丽奇特,登巅俯瞰,左侧飞来峰上是“金龙大王庙”,远远望去风翼双阙,碧树银召;近看庙宇雕粱画栋,流金溢彩。近年来在庙前植树造林,绿树掩映,使大王庙古刹愈增风采。 金龙大王庙脚下,有一股涓涓清泉,旧名日:“灵泉”,被誉为丰川第一泉。泉口处深不见底,水流清冽,旧时每逢大旱,附近农民便来祈雨。据说:“将瓶投人水中,有神物倾瓶,瓶亦水满,则必有雨下,每求必灵”。所以,在辽代,于飞来峰下建此“金龙大王庙”。 薛刚山下。田畴交错,翠绿如茵,新城河水,在重岩复蚰之中幽然而出,蜿蜒曲折若玉带飘摇,实为古镇胜景。 薛刚山的后面,是隔河相望的二龙山,二龙山形似游龙.绵亘数里,重峦叠嶂,与薛刚山形成迭宕之势,更见其雄伟壮观。 薛刚山前,新城河对面是山寺,依北山之麓,九十九阶的盘山石径,古庙宇盘踞其间。相传这里曾有“山寺朝霞”的美景,“每当月落天晓,霞光满天,楼阁树石俱成赤色”。 而今,薛刚山上修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四周的山石之间植树栽花.葱茏苍翠。山脚下是苹果园和葡萄园。每当夏秋之际,金鸡破晓,纪念碑披霞掠金,十分壮观。 关于薛刚山的传说相传唐将薛刚,正月十五闹花灯,踢死太子,惊崩圣驾,逃避塞北。这一日,过长城即到丰川之地。抬眼望去,水天相连,汪洋一片,无路可寻,无船可渡。薛刚仰天长叹,“天亡我也!”。他仰面躺在沙滩上,因多日奔逃,疲惫不堪,不一会儿就鼾声大作。没曾想惊动了路过此地的八仙之一铁拐李。铁拐李看到薛刚,爱惜他是一位武艺高强、忠肝义胆、可担大任的英雄,不忍看到他被逼的走投无路,决定助他一臂之力。 此时,天色将亮,铁拐李急请日神将曙光暂压,于是夜幕重新四合,天空再度暗了下来,他趁夜色隐蔽悄然潜入天庭御膳房盗得一口铁锅,出了南天门,挥手将铁锅扔向凡间。铁锅咚的一声落在薛刚身边的水面上,薛刚被猛然惊醒,以为追兵到了,定睛一看,大喜过望,“此天助我也!”。双脚一用力,身子高高跃起,轻轻落在锅里,正要向前划水,哪知道铁锅却猛然间翻转过来,口下底上直沉水底,将薛刚翻入水中。薛刚大惊,连忙扑腾,呛了几口水,心想“我命休矣!”。 就在薛刚拼命挣扎之时,奇迹发生了。身边的水极快地退去,现出水底的山丘和平原,同时铁锅越变越大,顷刻变成一座突兀的山峰,而他自己就在半山腰。薛刚大喜,连着几个纵身,跃上峰顶。只见这山方圆二里,山高千寻,山边清泉流淌,真天赐仙山福地也。 之后,薛刚就在此山驻扎下来,取名石元山。他广纳四方豪杰,在当地招兵买马,积草屯粮,整日率军操练。随着兵马日多,他把帅帐和亲兵设在石元山,又分兵设9堡18洞,派重兵镇守丰镇门户官屯堡、二卜洞等要塞,薛刚的妻子红娘亲率重兵镇守张家堡。薛家军训练有素,军纪严明,深得当地百姓的拥戴。 经过十多年的苦心经营,薛刚已然是兵强马壮。他认真分析天下大势,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毅然挥兵南下。一路上,薛家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为推翻武则天,恢复李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丰镇人为纪念薛刚和他的夫人,就把石元山改称薛刚山;把位于山西城东那条昔薛刚饮马的东河(此河常年水量丰沛,直通永定河,最后注入今官厅水库)改称饮马河;把他夫人镇守的张家堡五严图西山改称红娘山…… 薛刚山古寨遗址在1937年被国民党驻军私挖破坏,当时出土了唐代贵妇棺椁和大量随葬品,校场前薛刚留下的脚印岩、马蹄岩、旗杆岩、试鞭岩等仍在。 清王士桢有七律赞云: 峰头古寨旧遗痕,唐将名声今尚存。 马道半留驰射迹,阵云无复战兵屯。 英雄堪壮山河色,姓宇空传父老言。 岭外夕阳回照处,寒流日夜听潺湲。 在薛刚夫妇和他们的兵将的影响下,习武之风遍及丰川大地。此后千百年来,薛刚及其军士所练的武艺也世代在丰镇民间流传。直到今天,巍巍薛刚山和薛刚的精神仍然激励和见证着丰镇人尚武好勇的性格。
Ⅳ 丰镇的介绍
丰镇市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下辖市,位于乌兰察布市中南部,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三省区交界处,是自治区的南大门,素有“塞外古镇、商贸客栈”之称。丰镇市总面积2722平方公里,辖3乡5镇、5个街道,2013年总人口335516人。2013年,丰镇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2亿元,财政收入完成9.8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1.5亿元。
Ⅵ 江苏丰镇的条件怎么样、
丰镇的经济发展 近年来,区、市两级的正确领导下,市委、政府一班人立足市情、果敢决策,带领全市各族群众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充分挖掘自身优势,紧紧围绕建设工业大市、畜牧业强市两大目标,全力推进“三化”进程,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迈出了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步。截止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亿元,比1998年翻了一番;财政收入达到了3.0588亿元,比1998 年增加1.84亿元,增32.5倍;工业增加值达6亿元,增速17.4% ;固定资产投资达13.5亿元;粮食总产达2.89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006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15 元。
按照工业立市的指导思想,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电力、高载能、石材、煤炭加工运销四大主导产业。2003年10月总投44.8亿元,规划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丰镇电厂三期扩建工程正式开工,各项扩建工作进展顺利,预计2006年第一台机组实施并网发电,建成后可新增工业增加值3.9亿元,实现利税2.16亿元。规划装机容量l20万千瓦,总投资27亿元的工业园区自备热电厂于2004年4月开工建设,正在紧张施工,明年第一台机组可实现并网发电,届时将为高载能工业园区提供强有力的电力供应,还可解决城区集中供热问题。2003年,市委、政府充分审视市情,提出了“依靠丰电,建设丰镇;围绕丰电,发展丰镇”的高载能工业发展思路。短短一年时间,一座占地面积2.7平方公里,名为“长城”的高载能工业园区在市区东南部拔地而起。通过积极改善环境,优化服务,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四方客商纷纷在园区投资建厂。目前,已有36家企业落户园区,其中16家企业投入生产,其余大部分可在年内投产。今年1—5月份,共生产电石、硅锰3万吨,完成增加值6930万元,实现税金1163万元;生产焦炭5800多吨,完成工业总产值174万元,实现供电增值税151.96万元。在大力加快生产的同时,与入园企业签订了环保责任状,要求企业全部上除尘设备,实现清洁生产目标。预计到2005年底园区内所有企业可全部投产,综合生产能力达到l30万吨,可新增工业增加值12.5亿元,产值可达60亿元。实现税收3.6亿元,新增就业岗位6000个。石材业一直是丰镇的优势产业,被冠以“丰镇黑”美誉的墨玉(辉绿岩)驰名国内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全市已有板材加工厂200多家,具备加工150万平方米板材,1000立方米碑石的生产能力。2003 年度总产值达1.2亿元,销售收入7000万元。石材开发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大发展,运输业、流通业、服务业、房地产业、建材行业从中受益匪浅。石材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石材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达7000 多人,有效安置了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为了有效合理利用资源,使其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发展轨道,2002 年成立了石材工业协会,并规划建设了石材工业园区,可望2004 年底全部企业搬迁入园,实现规范经营,进一步提高行业竞争力。丰镇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是晋煤和准煤外运的交汇点,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发展煤炭运销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巨大的商机吸引着众多的客商纷纷落户丰镇。市委、政府抓住这一契机,把这项产业作为兴市富民的支柱产业,因势利导逐年发展。全市现有大小煤场130多家其中规模较大的20家,年吞吐量达1000多万吨,实现利税4000多万元,解决就业岗位3000多个。2004年1—5月份实现税收4000多万元,预计全年可实现税收6000万元,力争突破1亿元。
围绕建设畜牧业强市和农民增收的目标,大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农村经济实现了新跨越。畜牧业以奶牛和寒羊养殖为重点,走上了“数质并举、双增双提”的路子。牲畜饲养量由1998年的68万头(只)发展到现在的102万头(只),其中奶牛达到1.68万头,基础母寒羊达到23.2万只,分别比1998年增长2.7倍和7.2 倍。畜牧业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占到45%以上,达到902元,比1998年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马铃薯、玉米和杂粮杂豆占到总播面积的94%。大力实施“种子工程”,重点推广了牛羊胚胎移植、冷配和人工授精技术。以鲜草和马铃薯精淀粉加工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生态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累计完成治理面积91.4万亩,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优质牧草紫花苜蓿种植面积达到36万亩,成为乌兰察布最大的紫花苜蓿草籽生产基地。2004年,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多方筹措资金1850元,组织外调寒羊4.21万只。通过购、繁、育引相结合的办法,扩大奶牛饲养规模,年内奶牛饲养量可达2.6万头,其中,从国外引进3000头。全市共建成奶牛专业村28个寒羊专业村106个。
Ⅶ 乐丰镇的人文历史
乐丰古镇历史上并不叫乐丰镇,1954年围圩建场时取名“乐丰”,寓于丰收快乐之意。那么,古镇在历史上叫什么名字呢?在乐丰地区历史上有一个“鱼龙古镇”的传说。虽然无确切文献可考,但它却是因山而得名,这个山就叫做鱼龙山。乐丰地处滨湖平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最高点即南部鱼龙山,海拔35米,最低点是西北的背风湖,海拔14米。建圩前,这里是茫茫的鄱阳湖水,这个位置又处江南多丘陵地区,其中有一脉略有起伏的山峦在鄱阳湖畔突然止住,如一条巨大的鱼龙在此痛饮湖水,故此得名。又据传说,烧制的一种细纹匣钵就叫做“鱼龙匣钵”,细纹画的是鄱阳湖中的畅游的鱼龙形状,这是古代乐丰人民在追求陶器实用的前提下,制作者将自己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注入到超型和纹饰之中,使其具备了可欣赏的特质。可见,一千年前就有了“鱼龙”和“鱼龙山”的说法,而且还一直流传着,乐丰有一个酒楼就起名为“鱼龙山酒店”,这都是因“鱼龙山”之名而取名的。显然,乐丰镇在历史上就是因其座落于鱼龙山故而称之为鱼龙古镇。鱼龙镇有一条街,叫儒堂街。儒堂街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据说北宋时鱼龙山,又叫“南边山里,这里有一座府学舍,就是后来取名的“曾子书院”,因宋朝大文学家曾巩曾在此讲过学,曾巩应学子们的恳切请求,又将南边山里赐名为儒堂山。据清同治《鄱阳县志》记载,包家山原名就叫“儒堂山”。儒堂山是鄱阳的东南驿站。过往船只、木牌停泊的港湾,历代兵家的避风港,这个住户密集的地方因此也就成了儒堂街。当然,鱼龙古镇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起初,古镇规模并不大,街道也不宽。据说儒堂街得到拓宽和改造得益于明朝的淮王,历史上,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有一次朱元璋败退儒堂山驻扎在鸣山庙休整,并筹措到粮草,使朱元璋最终打败陈友谅。淮王有感于儒堂街有功于大明王朝,故此在参加万年县设县庆典率马队经过儒堂街时,郑重承诺拿钱将儒堂街加宽改造,之后并真的送来几沓新版“大明宝钞”,自此儒堂街至廉家这条官人路就得到彻底的平整、拓宽。 这说明乐丰这座古镇在一千多年前产生,它的历史并得到延续,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江南千年古镇。二为什么乐丰这个地方,从北宋开始能够形成一个江南古镇呢?在没有火车和汽车的古代,大凡能够形成城镇的地方,都是水路交通发达的地方。解放前的鱼龙山,亦即儒堂山,也就是现在的包家山头,山脚下就是茫茫的鄱阳湖,三面环水,信江、昌江、乐安江在此不远处交汇,注入鄱阳湖。水路交通四通八达,可以吐纳四方船只,地理位置优越。在水运主宰交通的年代,这就造就了它的千年繁华。交通发达的地方,如古端口港口就是商品买卖发达的地方。古代所谓城市的“市”,就是商品贸易的地方。交通发达的地方买卖的人也就多了起来,房子、店铺也就多了起来,也就热闹了,再把四周用围墙围起来,就形成了城市。集镇的规模比城市小,所谓“集”,就是集中买卖,赶集就是赶去买卖,对于水远主宰交通的年代且又地处多水系交通交汇的鱼龙山来说,这里确实商贾云集,货畅其流,真可以说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据史书记载,宋代各地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已经出现了大量集市,逐渐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城镇。应该说,鱼龙山古镇就是在北宋时期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据说,北宋时,鱼龙山地区手工业生产十分发达。据史书记载,我们的祖先在开始使用磨光石器并在长期用火的实践中,发明了黏土制成容器泥胎,经火烧烤能盛放液体的又能耐火烧的陶器。北宋时期鱼龙古镇 陶器烧制技术已十分先进了。据说包家山头当时就有十八座窑,依仗丰富的优质重黏土生产缸钵砖瓦,生意十分跑火。这些缸钵砖瓦主要销往鄱阳、余干、乐平三县,其中多形状的有盖的无盖的细纹鱼龙匣钵销路更广,有烧火用的、有熬汤用的、还有盛菜装茶的,商贩常用船只运往饶洲、乐平、安仁以及鄱阳湖沿岸各地销售。当时与窑业并驾齐驱的产业有以人名为品牌的黄柏葱药材生产的收购与加工,其地址就是现在的乐丰小学,乐丰水库头里当年打铁铸犁的地方,园艺场是榨垅粮油与生猪交易的场所。发达的水运交通,兴旺的手工业生产与加工,货畅其流的商业贸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渐渐地这里就形成了一个住户较为密集的集镇。在我国历史上,北宋时期临街设店已经是蔚然成风了,城市的各个区域都可以设店,街道两旁、沿河地带到处设店,鱼龙古镇由于到处设店,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繁华的商业街,这就是儒堂街。街上行人熙熙攘攘很是热闹,据乐丰塘头李家宗谱记载,宋代在此开馆讲学的一代宗师胡教授的后人胡席儒曾赋诗盛赞鱼龙古镇儒堂街说:“鳞鳞大厦竞园宅,崇门斗室阁生风”。意思是说,鳞次栉比的砖瓦结构房屋,瓦盖得像鱼鳞般漂亮,高门大屋的顶层上,风像从它们中间兴起,可见当年儒常街的繁荣和繁华。可惜,这个南边山里的千年古镇在太平天国期间,被一场大火焚为废墟,据当地人说,当时一大批乐安河上游来的胳膊上扎条黄巾的“黄毛子”,他们发乱时财,攻击对象是富庶的小姓村,他们进村后,见人就杀,见财就抢,抢光就烧。儒堂街上人来自四面八方,杂姓多,故难逃此劫。就能见到成堆的瓦砾,釉面锃亮的瓷碗、盘和陶罐碎片,曾子书院的残恒,儒堂街的房屋还留下石碾的遗物,甚至当年曾巩洗刷毛笔的洗笔池还在山脚下,这足以说明繁华的鱼龙古镇在宋元明清的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三新中国建立后,鱼龙山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1954年人民政府在乐安江和信江交汇处的三角洲草坪上建圩围成了一天然盆地,建成了国家定点的机械农场,属江西省农业厅领导。1958年正式命名为江西省良种繁殖场,“文化大**”时又成了江西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团,农建师撤销后,这里成了上饶地区管辖下的一个农场。在乐丰成为地区领导下的一个农场时,正赶上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包家山头上,也就是鱼龙古镇的旧址上一下子建了许多工厂,产生了以鄱阳湖啤酒厂和金属容器厂为龙头的一系列企业,鄱阳湖啤酒省优部优,南下北上,走上全国,二十多年常销不衰;金属容器钢桶曾经销往十几个省,还打进了欧洲市场,工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市场的繁荣,市场繁荣,加速了城镇建设的发展。在工业生产和商品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当时乐丰农场党委带领人民开辟了从乳胶厂到农机厂的一条人民大道,大道修成之后,道两旁就陆续建房开店,店面也开始装璜起来了,不久路灯也亮起来了。于是鱼龙古镇儒堂街被焚毁150多年后,在其旧址上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形成了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具有了乡村集镇的基本特征。
Ⅷ 丰镇历史人口都是哪里.. 山西 、河南、河北、那个地方迁徙过来。
丰镇市(县级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的中南部,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三省区交界处,是自治区的南大门,素有“塞外古镇、商贸客栈”之称。全市总面积2,704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59平方公里,辖2个乡、5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31万,其中城内人口34.566万。中文名称: 丰镇市 外文名称: Fengzhen City 别名: 丰镇 行政区类别: 县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北 下辖地区: 隆盛庄镇、红沙坝镇等 政府驻地: 迎宾大道 电话区号: 0474 邮政区码: 012100 地理位置: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南部 面积: 2,704平方公里 人口: 31万(2004年) 方言: 晋语 气候条件: 中温带大陆季风气候 着名景点: 明长城遗址、薛刚山风景区 火车站: 丰镇站 车牌代码: 蒙J 行政区划代码: 150981 望采纳,谢谢。
Ⅸ 丰镇市德圣堡是那个朝代
丰镇市(Feng Chin)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三省区交界处,是自治区的南大门,素有“塞外古镇、商贸客栈”之称。
Ⅹ 丰镇薛冈山的由来
薛刚山据传是唐朝大将薛刚出关征西时在丰镇驻扎屯兵之地。至今还流传着薛刚一箭定阴山、饮马河畔收番邦的传说。现在的薛刚山上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眺望亭等建筑。闲暇时节,登山远眺,远山绵延,俯首近观,一水带城,春夏秋冬,四时不同,别有一番风景。
据《丰镇县志》载,五代周德威曾屯兵于此,义传说唐朝薛刚曾避难于此.但均无史料为证。古代往西北出塞的一些迁客骚人,来此见薛刚山雄伟壮观,争相作诗赋词,吟咏不绝。清人王士祯有诗:“峰头古寨旧遗痕.唐将名声今尚存”。其实,薛刚反唐的故事仅是民间传说,薛刚山因此而得名,当地人反而不知道元石山的真名了。[2]
秀丽奇特,登巅俯瞰,左侧飞来峰上是“金龙大王庙”,远远望去风翼双阙,碧树银召;近看庙宇雕粱画栋,流金溢彩。后人在庙前植树造林,绿树掩映,使大王庙古刹愈增风采。
金龙大王庙脚下,有一股涓涓清泉,旧名日:“灵泉”,被誉为丰川第一泉。泉口处深不见底,水流清冽,旧时每逢大旱,附近农民便来祈雨。据说:“将瓶投人水中,有神物倾瓶,瓶亦水满,则必有雨下,每求必灵”。所以,在辽代,于飞来峰下建此“金龙大王庙”。
薛刚山下。田畴交错,翠绿如茵,新城河水,在重岩复蚰之中幽然而出,蜿蜒曲折若玉带飘摇,实为古镇胜景。
薛刚山的后面,是隔河相望的二龙山,二龙山形似游龙.绵亘数里,重峦叠嶂,与薛刚山形成迭宕之势,更见其雄伟壮观。
薛刚山前,新城河对面是山寺,依北山之麓,九十九阶的盘山石径,古庙宇盘踞其间。相传这里曾有“山寺朝霞”的美景,“每当月落天晓,霞光满天,楼阁树石俱成赤色”。
而今,薛刚山上修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四周的山石之间植树栽花.葱茏苍翠。山脚下是苹果园和葡萄园。每当夏秋之际,金鸡破晓,纪念碑披霞掠金,十分壮观。
丰镇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南部,晋、冀、蒙三省交界处,是自治区的南大门,素有“塞外古镇、商贸客栈”之称。全市总面积2704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59平方公里,辖2乡5镇,5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67万,其中城内人口34.56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