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柳江县一个有多少年历史

柳江县一个有多少年历史

发布时间:2022-07-01 02:08:11

⑴ 柳州的历史沿革

柳州是南中国古人类“柳江人”的发祥地。古人类文化遗址有白莲洞遗址(旧石器晚期──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约30000─7000年)、大龙潭鲤鱼嘴遗址(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约7000年)、蛮王城遗址(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约4000年)以及柳江两岸台地、蓝家村台地、九头山、甘前岩等古人类文化遗址。
先秦时期,柳州属百越之地,有西瓯、骆越等百越分支。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屠雎为统帅,发兵五十万,开始进行长期的秦攻百越之战,与译吁宋、桀骏率领的西瓯军遭遇第一次战争付出惨重代价,屠雎身亡。灵渠修通后,发动第二次战争,于公元前214年最终统一岭南,设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柳州地域属桂林郡,但秦政权对地方控制力并不强。
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4年,秦将领南海郡尉赵佗击并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国。柳州地域属南越国。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冬,汉朝将领路博德平定南越国,在岭南设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朱崖等9郡,柳州地域设置潭中县,属郁林郡,为柳州建城之始。县城址位处今柳州市鱼峰区驾鹤山附近。潭中以地处潭水(今融江、柳江、黔江)中游得名,辖及柳江、柳城、鹿寨、象州、融水、来宾等县地。地方主要由当地人管辖,土司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清“改土归流”时期,柳州九头山汉墓为这一时期代表。
新朝(公元9—23年),改郁林郡为郁平郡,潭中县为中潭县,县隶属关系不变。
东汉(公元25—220年),复郁林、潭中名称。
三国孙吴凤凰三年(274年) ,从郁林郡分出桂林郡(治所武安县即今象州县境),潭中县属桂林郡。
晋太康三年(282年)潭中县从县治所升为桂林郡治所。
南朝宋,潭中县隶属依旧。
南朝齐(479—502年),桂林郡治所迁武熙县(今象州县),潭中县仍属之。南朝齐建元二年(公元480年)从潭中县分置齐熙郡,隶广州,同时置辖齐熙县,郡、县均治今融水苗族自治县县城,辖及今融水等县地。
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年) 十二月,潭中县属始安郡(治今桂林市),后属马平郡,潭中县为马平郡治所。
南朝陈(557—589年)潭中县隶属依旧。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潭中县改名桂林县,属象州,州、县治均设于今象州县。同年又析桂林县置马平县,县治所设于今柳州市柳北区雀儿山附近“双山”。大业元年(605年),撤象州,马平县属桂州。大业三年(607年),桂州改称始安郡,马平县属之。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昆州,马平县为昆州治所,后昆州又改为南昆州,属岭南道。贞观八年(634年)以州境内柳江更名为柳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为龙城郡。乾元元年(758年),龙城郡复名为柳州,并沿用至今。柳州城址位于今柳州市城中区东南滨江一带。
柳州始置时领马平、新平、文安、贺水、阳德等5个县。同年,改阳德县为循德县,改文安县为乐沙县。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柳州析出贺水县改隶澄州。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柳州废省乐沙县(治所在今柳江县白沙)入新平县,并划辖原隶龙州之龙城县。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柳州废省新平县(旧治在今柳州市南)入马平县。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柳州增置辖洛封县,并将循德县析出划归严州。次年,柳州增辖原属桂州的象县。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柳州增划辖原隶严州之洛容县。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柳州洛封县更名洛曹县。故唐末柳州辖马平、龙城、象、洛曹、洛容等5个县。辖及今柳州、柳江、鹿寨、柳城、宜州等市县地。
五代时期,柳州先属楚,后周时属南汉,建制依旧。
宋朝时期,柳州属广南西路,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移治柳城,即今柳城县旧柳城。柳州初领马平、龙城、象、洛曹、洛容等5个县。淳化元年(公元990年),析出洛曹改隶宜州。嘉韦占四年(公元1059年),省象县入洛容县。宋末实辖柳城、马平、洛容等3个县。辖及今柳州市及其柳江、柳城、鹿寨等县地。
元朝时期,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柳州设安抚司,隶属广西道宣抚司。次年,广西道宣抚司改为广西道宣慰司,上隶同年置的潭州行中书省。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柳州改为柳州路,置总管府。治柳城。始终领辖柳城、马平、洛容等3个县,辖及今柳州市及其柳江、柳城和柳州地区的鹿寨等县地。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潭州行中书省改为湖广行中书省,广西道宣慰司随之改隶。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广西道宣慰司又改为广西两江道宣慰司。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广西两江道宣慰司又改为广西等处行中书省。
明朝时期,明洪武元年(1368年),柳州更名柳州府,府官署从柳城迁回马平县,马平县从宋代以前的州治所上升为府治所,柳州府直辖马平、洛容、柳城、怀远、来宾、融、罗城等县以及象、宾等州,其中,象州又领武宣县,宾州又领迁江、上林等县。柳州府隶属广西广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清朝时期,柳州府隶属广西省,初领马平、洛容、柳城、罗城、怀远、融、来宾、武宣、上林、迁江等10个县以及宾、象等2个州。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柳州府析出宾州直隶广西省,并析出武宣、来宾、上林、迁江等4个县改隶宾州。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柳州府复划辖原隶宾州之来宾县。故清末柳州府实辖马平、雒容、罗城、柳城、怀远、融县、来宾等7个县和象州。辖及今柳州市区、三江、融安、融水、鹿寨、象州、来宾和罗城等县(自治县)地。
民国2年(1913年)2月,国民政府公布《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各省一律裁府与州、厅,省下设道,改行省、道、县三级,由道领县。6月,设置柳江道,柳江道治马平,辖马平、怀远、宜山、安化、象、河池、雒容、罗城、柳城、来宾、迁江、天河、融、思恩等14个县,南丹1个土州,忻城1个土县,永顺正、永顺副、永定等3个长官司。民国16年,废道,各县由省直辖。
民国19年(1930年)9月,广西省政府公布《修正广西民团组织暂行条例》。鉴于是年省局混乱,广西独创民团制度,设置民团区,柳州民团区辖马平、柳城、融县、三江、中渡、榴江、雒容、象县、来宾等9个县。民国20年(1931年)1月1日,马平县改名为柳州县。
民国23年(1934年)3月10日,广西全省在原桂林、平乐、梧州、柳州、南宁、百色、天保、龙州等8个民团区,划设8个行政监督区。柳州行政监督区治宜山,辖柳州、柳城、融县、三江、中渡、榴江、雒容、来宾、象县、河池、南丹、天河、罗城、忻城、东兰、思恩、宜北、宜山等18个县。11月,柳州行政监督区析出来宾县、象县分别改属南宁行政监督区和梧州行政监督区管辖。民国25年11月,柳州行政监督区析出宜山、东兰、河池、南丹、思恩、忻城、宜北、天河等8个县,改属庆远行政监督区管辖。同时增辖原属桂林行政监督区之百寿县,并迁治柳州。次年9月,柳州行政监督区之柳州县易名为柳江县。至民国29年3月,柳州行政监督区计辖柳江、柳城、融县、三江、罗城、中渡、榴江、雒容、百寿等9个县。
民国29年(1940年)4月由柳州行政监督区改设的第四行政督察区,治柳江。初辖柳江、柳城、融县、三江、罗城、中渡、榴江、雒容、百寿等9个县。民国31年(1942年)3月,第四区改为第二区,合并增辖民国29年4月由庆远行政监督区改置的第七行政督察区及其忻城、宜山、河池、南丹、思恩、宜北、天河、天峨等8个县,还划辖第五区之象县、来宾、迁江等3个县,并析出原第四区的百寿县直隶广西省政府,析出原第七区的东兰县划归第五区管辖。同年7月,第二区又增设瑶山金秀设治局。民国36年,第二区裁撤瑶山金秀设治局。次年10月,第二区析出宜山、罗城、天河、思恩、宜北、河池、南丹、天峨等8个县改属第十区,同时,增辖原属第三区之武宣县。民国38年7月,第二区又析出武宣、来宾、象县等3个县改属第十三区,析出融县、三江等2个县改属第十五区。至是年9月止,第二区实辖柳江、柳城、中渡、榴江、雒容、迁江、忻城等7个县。
1949年12月19日,柳州市人民政府成立,为柳州专区辖市,柳州市、柳江县、柳城县、雒容县、榴江县、中渡县、融县、三江县属柳州专区。1950年升格为省辖市,设立第一区、第二区和第三区。1952年8月11日,融县更名融水县;撤销雒容、中渡、榴江等3个县,合并设立鹿寨县。1953年4月23日撤消柳州专区,撤销三江县,设立三江侗族自治区(县级),设立大苗山苗族自治区(县级),治融水镇;融水县更名融安县,并迁治今融安县长安镇。柳江县、柳城县、融安县、大苗山苗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区改属桂西壮族自治区宜山专区(1956年3月2日至1957年12月20日为宜山地区);鹿寨县改属桂林专区。1955年9月18日,大苗山苗族自治区更名为大苗山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区更名三江侗族自治县。1957年12月20日,柳江县、柳城县、融安县、大苗山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改属宜山专区,桂西壮族自治区撤消。
1958年7月19日,柳江县、柳城县、融安县、大苗山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改属柳州专区。同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备案,柳州市改属柳州专区行署统一领导,但市人民委员会的政权机构不变,仍为专署一级组织。
1958年7月25日,鹿寨县改属柳州专区。
1960年,柳州市撤区,设立城中、雀儿山、鱼峰、南站、柳南、红旗等公社。1961年11月25日,柳州市改由自治区直辖。
1966年4月8日,大苗山苗族自治县更名为融水苗族自治县。
1967年,柳州市设立郊区。1969年,柳州市建立鱼峰区和城中区。1971年,柳江县、柳城县、融安县、鹿寨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改属柳州地区。1972年,柳州市鱼峰区、城中区合并为城区。1974年,撤销柳州市城区。1979年3月5日,设立柳州市柳北、鱼峰、城中、柳南、鹅山等5个区。同时,撤销柳州市郊区。同年9月11日,撤销柳州市鹅山区,其行政区域并入柳南区。同年10月8日,柳州市划辖原属柳州地区的柳江县、柳城县。1984年6月23日,柳州市设立市郊区(县级)。
2002年9月,撤消柳州市郊区。
2002年12月28日,撤消柳州地区成立地级来宾市,原属柳州地区的鹿寨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划归柳州市管辖。
2016年3月,撤销柳江县,设立柳州市柳江区。

⑵ 柳江县有哪些历史名人

计宗道(1461—1519年)? 字惟中,壮族。马平县五都都亳(今柳江县福塘乡寨上)人。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举人第一,是马平县历史上第一位解元。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任常熟知县,衡州知府等职。英果有为,阔达持大体,为民请命,力争减免赋税。在常熟知县任上时,与诗文名流酬唱于虞山尚湖,筑雅集亭,建览翠楼。正德元年(1506年),主持重刻天文图、地理图碑。今存的《天文图碑》被称为“在我国古代天文历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他还收藏“铜铸字”(铜活字),并亲自设计自动吸水机械桌,又校订宋人着作《诸史偶论》。
王拯(1815—1876年)? 初名锡振,字少鹤,一字定甫,清马平县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充军机章京。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王拯随大学士赛尚阿到广西督师,条奏《团练十则》。咸丰年间,升任大理寺少卿。同治三年(1864年)迁太常寺卿,署左副都御史,擢通政使。曾多次上疏议政,以直言见忌被降职,告老还乡,主讲于桂林榕湖经舍、秀峰讲舍。王拯为桐城派古文广西五家之一。着有《龙壁山诗集》、《茂陵秋雨词》、《归方评点史记合笔》等。
刘古香(1869—1913年)? 名起今,清马平县人。广西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革命烈士。清举人,肄业于广州广雅书院和广东将弁学堂。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初加入中国同盟会。受该会香港分会派遣,回广西发动革命。参与创办柳郡中学堂、柳郡师范学堂、马邑两等小学堂,发展革命分子,建立柳州同盟会组织。宣统元年(1909年)举行柳城太平起义,事泄失败,刘出走香港。1911年参加“三·二九”广州起义,失败后再走香港,在同盟会南方支部工作,辛亥革命广东独立,任军政府秘书长,后应柳州革命党人要求,回柳州任军政分府府长。1912年,撤销军政分府之后改任第五军统领。1913年“二次革命”,柳州革命党人酝酿起兵讨袁,王狮灵向省方告密,内部兵变,陆荣廷军临城下,刘古香被沈鸿英诱擒,10月14日遇害。
覃连芳(1894—1958年) 字武德,壮族,马平县四都金陵村(今柳江县百朋镇琴屯村金陵屯)人。1910年,考入桂林陆军小学,参加武昌起义,后入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骑科学习。毕业后曾任南宁讲武堂见习教官、广西省防军连长、营长、纵队司令。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留学法国,1931年任第十五军二十四师师长。1935年任广西全边对汛督办,1937年任三十一军中将副军长,1938年任八十四军军长,先后率部参加“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作战勇猛,重创日军。1940年因指挥作战失误,被撤职。1941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区军风纪第五巡察团主任委员,后因打击蒋介石嫡系将领被群起攻击,蒋介石以“滥用权力罪”将其撤职,并通报全国,永不录用。1949年5月,覃连芳经广州去香港。1958年,覃连芳老死在香港。
刘震寰(1890—1972年),原名瑞廷,字显臣,民国柳江县一都基隆村(今柳江县进德镇基隆村)人。在广州读书时由刘古香绍入同盟会。宣统二年(1910年)被派回柳州工作。柳州独立后任民军第一支队司令。1913年3月刘古香任广西第五军统领时,任帮统。9月13日宣布柳州独立,任护国讨袁司令,兵败后逃往香港。1917年被陈炳焜收用,率巡防营驻平乐,升为团长。1921年粤、桂两军在梧州交战时反戈,粤军得以直入广西驱逐陆荣延。事后任广西陆军第一师师长兼广西绥靖督办。1923年受孙中山密约,任西路讨贼军桂军总司令,与滇军总司令杨希闵挥军东下,驱逐陈炯明出广州,孙中山因此得以返回广州重建大元帅府。1925年受云南军阀唐继尧策动,5月与杨希闵在广州兴兵叛变,失败后移居香港。
陈汉英(1930—1950年)革命烈士,女,原籍融县游华区双善村人,后迁柳城县沙塘街(今属柳州市柳北区)居住。1947年由沙塘小学考入柳城县中学。1年半后因家庭困难休学。1949年入昌潍中学读书。1949年12月陈汉英在柳江县干部训练班学习结束后,分配到柳江县第二区工作。1950年7月27日在剿匪斗争中被土匪杀害,牺牲时年仅20岁。
熊秀明(1898—1927年) 革命烈士,原名朝栋,又名占忠,中共党员。柳江县成团镇六偶屯人。1917年考入柳州省立第四中学。1922年,他到马平县百朋小学任教。1925年12月,第一次国共合作时,进入国民党梧州宣传员养成班学习。后被派回柳州四中任教。在校寒暑假期间,回到家乡,与村民好友讲述孙中山先生的平均地权主张,启发民众的革命觉悟。“四 ·一二”反革命事变发生后,国民党进行清党,搜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这时,熊秀明遵照党的指示,回到家乡(六偶村)隐蔽。在民众中积极宣传革命主张。1927年8月受党的派遣,到宜山县进行革命活动,建立农民讲习所,培养革命骨干,组织妇女上街宣传、唤醒民众起来斗争。同年10月,不幸被国民党柳州清党委员会逮捕,在狱中,坚贞不屈,英勇就义,年仅26岁。

⑶ 广西柳州市柳江县汉族有哪些风俗文化它们的发展历史怎样有怎样的发展前景

风俗: 柳江县各民族饮食一般一日三餐,汉族以干饭为主,壮族则粥饭结合。主食以大米为主,传统节日食品有粽粑、发糕、芭蕉叶糍粑等。在婚嫁、乔迁新居、小孩满月酒摆筵席,赴宴者均备封包或礼物恭贺。 语言 : 柳江县通用语言有壮话、柳州话、客家话、福建话、白话五种。群众在交际中主要以壮话为主。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师生一般讲柳州话。80年代后,提倡讲普通话。但在壮族聚居的广大农村仍主要使用壮话。 姓氏: 柳江县的大姓是韦覃二姓,次大姓有梁、蓝、刘、熊、叶、邓、张、李、曾、罗、谭、周、陈、姚、杨、钟、龙、潘等30多个姓,另外还有150多个散姓居住在全县各地,其中以居住地圩镇为多。本地潜在主要商品
石灰石、方解石、大理石、锰矿、铁矿。

柳江县是举世闻名的“柳江人”遗址所在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柳江邮编545100,面积2504平方
公里,辖八镇五乡,总人口50多万,少数民族占77.6%。柳江县,以不废万古的柳江河而闻名,不仅因为有滨江而居的地置缘由,还在她像柳江那样源远流长,具有贯以千古的文明承传。 以“柳江人”为肇始的史前文化、以柳宗元为代表的主流文化、以“刘三姐”为灵魂的民间文化,积淀了柳江这座名城丰富的人文蕴涵,凝聚成这方地域独特的文化品格。 县城于1950年3月迁至拉堡镇, 1983年柳江县划为柳州市辖县,是柳州市的“菜篮子工程”基地,广西主要商品粮和蔗糖生产基地,全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之一。是广西唯一获得外贸出口权的县,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现已初具卫星城的规模。 柳江县2009年再次荣登中国西部百强县(市),且从第88位跃升至第84位。这是该县第五次,2006年以来连续三年跻身西部百强。
民国20年(1931年)1月1日,马平县改名柳州县。23年柳州县属柳州行政监督区。为柳州区治所。 26年4月7日,柳州县改名柳江县。29年,柳江县属第四行政督察区,为第四区治所。31年,第四区改称第二区,柳江仍为区治所。 1949年11月25日,柳江县城(今柳州市市区)解放。12月10日,柳 柳江县城夜景
江县人民政府正式公布成立,柳江县和柳州市从行政区划上正式分开。原柳江县城区及部分郊区划归柳州市。城区外18个乡划为柳江县, 属柳州专区。1950年3月19日,柳江县人民政府从柳州市迁县属拉堡圩。 1983年开始属于柳州市至今。 ?年,柳江县辖5个镇、8个乡:拉堡镇、成团镇、里高镇、进德镇、洛满镇、三都乡、土博乡、白沙乡、百朋乡、里雍乡、穿山乡、流山乡、福塘乡。 2000年,柳江县辖11个镇、2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52330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拉堡镇 44770 、里雍镇 27710、 百朋镇 56967 、成团镇 48733 、洛满镇 19981 、流山镇 19183 、三都镇 29087 、里高镇 22241 、进德镇 87280 、穿山镇 54970 、土博镇 37973 、白沙乡 15850 、福塘乡 12975 、开发总公司虚拟镇 11862 、柳州露塘农场虚拟镇 10624、 柳江开发区虚拟镇 23094。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柳江县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水能资源丰富,全县水能蕴藏量 王拯所书对联
达19.14万千瓦,可开发利用18.34万千瓦。矿产资源有石灰石、方解石、大理石、锰矿、铁矿等近20多种矿藏,尤其是“马平石灰石”品味高素负盛名,其储量大、分布广、质地纯洁,是生产水泥的上乘原料,天然彩花石和墨黑大理石储量在1亿立方米以上,是石材工艺的优质材料。 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石灰石遍布全县,优质石灰石储量可达25000万吨,拥有“方解石之乡”的美称。县境内的古人类“柳江人”头骨化石遗址、甘前岩古人类遗址、“成团会议”旧址、围拢“九厅十八井”古建筑群和酒壶山、卧龙岗、北弓水库等人文古迹和自然景观引人入胜,旅游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柳江县“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林茂、草丰”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中国南方古人类“柳江人”文化遗址通天岩,位于新兴农场东侧距柳州市南面12公里处,由于在洞内发现“柳江人”头骨化石,故又名“柳江人”洞。自发现“柳江人”之后,国内考古学家和 科技下乡
日、美、澳大利亚等国学者相继前来考察,该洞和新安古墓群一起,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清水秀、幽雅宜人的龙怀风景区——位于福塘乡境内,离乡政府3.5公里,有柏油路直达,是柳江县最大的水库,也是柳江县的主要景点。黄金周期开设钓鱼、烧烤等旅游项目……已列入自治区级旅游区开发项目,水域面积达204公顷,四周青山环绕,奇峰迭起,一派山光水色、景致清幽、是休闲垂钓、娱乐度假、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另外还有景致迷人,风格迥异的乐迷岩、卧龙岩、黔王洞等景点,可供游客尽情赏玩。 里滩瀑布奇观——位于福塘乡高兴村境内,瀑布泉洞深莫测,常年流水不断,泉洞在半山腰,离地面高度约十余米。每年夏季至秋初为泉水量充足季节,泉水日日夜夜向山下倾泻,形成大面积的水帘,人们称之为里滩瀑布。 龙栖洞,又称乾王洞,位于福塘乡境内,是传说中中古时代,计氏豢龙公养的真龙曾栖息的地方。此洞高大宽敞,洞长数里,可容纳上千人观光。有一条小河流经此洞,常年流水潺潺,需泛舟而入。洞顶有天窗照亮洞中,可供观景游乐。洞内冬暖夏凉,水陆杂存,钟乳石、石笋、石幔、石柱、石花等千姿百态,引人入胜……

⑷ 柳江撤县设区5年过渡期从哪年算起

柳江县明清时期叫做“马平县”。柳江县县名历史变革:(1)秦,今柳江县属桂林郡,尚未建县。(2)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今县地划入潭中县(柳江古名潭水,...

⑸ 柳州名称的由来,以及柳州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在明、清两代时,柳州管辖今天广西的那些地方呀

一、柳州名称的由来:李吉甫(与柳宗元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官居宰相)所编撰的志书《元和郡县志》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地理总志,是比较权威的最早解答柳州得名的着称。《元和郡县志》记录:“贞观八年,改南昆州为柳州,以柳江为名”;“潭水东去县(按指马平县,即今柳州市)二百步”。当时的柳江,指的是从现在的柳州市起向东去的一段河流,柳州的得名,从此而来。
补充:柳江又因何得名:汉代柳江称溜水。“溜”是水急的意思。溜水雅称为柳水,这就是柳江得名的原因。
二、秦始皇统一六国前,柳州尚未有地方行政建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桂林郡管辖柳州、桂林等地,柳州开始纳入封建制的轨道。作为柳江流域中心位置的柳州,在不断扩大的南北交流活动中,逐步具备了建立城市的客观条件。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岭南宣告统一,秦王朝的郡县制得以实施,建立了桂林、象和南海三个郡。桂林郡包括了柳州市在内的今广西大部分地区,郡城设在今天的贵港市。
一至到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王朝在原来秦代三郡基础上重新划分为九个郡,九个郡当中的郁林郡下辖三个县,其中就有潭中县(柳州以驾鹤山为治所建立了潭中县)。
当然,柳州还有马平县、南昆州、龙城一些的得名,你没提,我在这也不多说了,需要的话再发信息来问我吧~~
三、这个问题很难解释清楚,柳州只有在汉代时才有确切的记载他所管辖的范围。到了明代时对土城作了很大的修城,由土城改为砖砌。明代柳州城墙的修建,标志着以封闭式坊市制度作为特征的古代城市模式消失,近代城市开放式模式得到进一步完善。当时设五门,分别为东门、镇南门、靖南门、西门和北门。具体的你还是参照楼上那位仁兄给的网址资料吧~~

⑹ 柳江县明清时期旧称呼

柳江县明清时期叫做“马平县”。
柳江县县名历史变革:
(1)秦,今柳江县属桂林郡,尚未建县。
(2)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今县地划入潭中县(柳江古名潭水,以县地居潭水之中,故名),属郁林郡,为柳江县建县之始。
(3)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改潭中县为桂林县;旋又析桂林县置马平县。以后历经唐、宋、元、明、清到民国前期,一直沿用此县名,县境大体即今柳州市区、柳江县地。
(4)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撤销马平县,由柳州府的行政长官直接处理县政;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撤销柳州府,复置马平县,直属广西省;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马平县改为柳州县,县治在柳州;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柳州县改为柳江县,属柳州行政监督区,县治在柳州。
(5)民国20年(1931年)1月1日,马平县改名柳州县。23年柳州县属柳州行政监督区。为柳州区治所。26年4月7日,柳州县改名柳江县。29年,柳江县属第四行政督察区,为第四区治所。31年,第四区改称第二区,柳江仍为区治所。
(6)1949年11月25日,柳江县城(今柳州市市区)解放。12月10日,柳江县人民政府正式公布成立,柳江县和柳州市从行政区划上正式分开。原柳江县城区及部分郊区划归柳州市。城区外18个乡划为柳江县,属柳州专区。1950年3月19日,柳江县人民政府从柳州市迁县属拉堡圩。
(7)1984年至2016年3月30日,1984年10月4日至14日,撤销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乡镇,全县设1镇9乡;1987年9月,新建白沙、流山、里雍3个乡,1996年始,自治区民政厅批准撤乡建镇,柳江县先后有10个乡镇撤乡建镇。2005年9月,撤销福圹乡,至2006年底,全县辖11个镇1乡。
(8)2016年3月30日撤销柳江县,设立柳州市柳江区,以原柳江县的行政区域为柳江区的行政区域,柳江区人民政府驻拉堡镇柳北路45号。

⑺ 河套人,大荔人,柳江人,资阳人,麒麟人距今多少年

河套人(14万年前——7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

1922年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乌审旗萨拉乌苏河(又名无定河或者红柳河)河岸砂层中发现。地质年代属更新世晚期。所发现的化石有左上侧门齿一枚。齿的大小与现代人相似,齿冠结构具有原始特征。1956年在该区域又发现顶骨化石一块和股骨一段。“河套人”的体质特征接近于现代人,在人类的进化阶段属晚期智人。到目前为止,“河套人”文化遗址共发现人类化石、石器380多件,还有大量的更新世晚期的哺乳动物化石及鸟类化石。

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博物馆发布一条惊人消息:内蒙古鄂尔多斯“河套人”的生存年代距今约7万年至14万年间,比过去认为的年代至少提前了万年左右,原本在人类进化史上并不显赫的“河套人”,成为破解中国现代人起源之谜的关键,这个结论又一次引燃了2007年考古学界对现代人起源的争论。而在现代人起源的问题上,多地起源说和非洲单一起源说的争论由来已久。
资阳人(3点93万+/-2500年前--2170+/-70年前)四川资阳市

中国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属晚期智人。1951年在四川省资阳县城西黄鳝溪修建铁路桥时,在桥墩基坑中发现。同年由裴文中主持发掘,又出土1件骨锥。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

1972年,发表了资阳人出土地点一件树木化石的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数据,为距今7500±130年,有人据此认为资阳人属于新石器时代。1980年以来,有关单位对资阳人地层多次进行考察,采集了不同层位的动、植物化石,进行了放射性碳素断代和铀系法断代的测定,结果表明该地点附近地层堆积比较复杂,从顶部的距今2170±70年到底部的39300±2500年,早晚都有。尽管资阳人化石出土层位不十分确切,但根据头骨形态及测量数据所表现出的若干原始性质,许多学者仍肯定它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

麒麟山人(3点6万年前)广西来宾市

麒麟山人,古人类名,中国新人化石。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县麒麟山洞穴内发现,故得名麒麟山人。“ 1956年1月14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工作队在来宾县桥巩圩附近的麒麟山盖头洞发观,人的遗骸仅保存有颅底部分,包括大部分上颌骨和腭骨,右侧的颧骨和大部分枕骨,三者已不连续,是属于一个男性老人的个体。”(引自黄现璠着《壮族通史》)后被确定为属距今3点6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为壮族的先祖。

大荔人(20万年前——15万年前) 陕西大荔县

大荔人是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的早期智人。1978年大荔人化石发现于陕西省大荔县段家乡解放村甜水沟附近的洛河第三阶地砂砾层中,故名。大荔人化石为一不足三十岁的男性头骨。头顶低矮,前额扁平,眉脊粗壮。吻部不甚突出,颧弓细弱,颅骨最宽处不接近颅底而在颞骨鳞部后上部。颞骨鳞部不呈三角形而呈圆鳞状,面部扁平。脑容量估计为1120毫升。与大荔人化石同时出土的有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期,距今年代大约为15~20余万年。

柳江人(22点7万年前——6点7万年前) 广西柳江县

古人类名,中国新人化石。1958年9月24日,在距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东南十六公里的柳江县新兴农场犯人在通天岩挖岩泥时发现人类颅骨一具、脊椎骨、肋骨、骨盆和大腿骨化石多块。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室吴汝康教授鉴定,定名“柳江人”。另有还发掘出许多动物骨化石,其中有一具完整的熊猫骨架。“柳江人化石”随后被运到北京存放。经专家鉴定,“柳江人”距今已有四到五万年历史,认为“柳江人”是蒙古人种一个南方属种的典型代表,是距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现代人活化石。“柳江人遗址”现被定为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⑻ 柳州的发展史

柳州从解放以来的发展史如下:

1949年12月19日,柳州市人民政府成立,为柳州专区辖市,柳州市、柳江县、柳城县、雒容县、榴江县、中渡县、融县、三江县属柳州专区。1950年升格为省辖市,设立第一区、第二区和第三区。1952年8月11日,融县更名融水县;撤销雒容、中渡、榴江等3个县,合并设立鹿寨县。

1953年4月23日撤消柳州专区,撤销三江县,设立三江侗族自治区(县级),设立大苗山苗族自治区(县级),治融水镇;融水县更名融安县,并迁治今融安县长安镇。柳江县、柳城县、融安县、大苗山苗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区改属桂西壮族自治区宜山专区(1956年3月2日至1957年12月20日为宜山地区);

鹿寨县改属桂林专区。1955年9月18日,大苗山苗族自治区更名为大苗山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区更名三江侗族自治县。1957年12月20日,柳江县、柳城县、融安县、大苗山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改属宜山专区,桂西壮族自治区撤消。

1958年7月19日,柳江县、柳城县、融安县、大苗山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改属柳州专区。同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备案,柳州市改属柳州专区行署统一领导,但市人民委员会的政权机构不变,仍为专署一级组织。1958年7月25日,鹿寨县改属柳州专区。

1960年,柳州市撤区,设立城中、雀儿山、鱼峰、南站、柳南、红旗等公社。1961年11月25日,柳州市改由自治区直辖。1966年4月8日,大苗山苗族自治县更名为融水苗族自治县。1967年,柳州市设立郊区。1969年,柳州市建立鱼峰区和城中区。

1971年,柳江县、柳城县、融安县、鹿寨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改属柳州地区。1972年,柳州市鱼峰区、城中区合并为城区。1974年,撤销柳州市城区。1979年3月5日,设立柳州市柳北、鱼峰、城中、柳南、鹅山等5个区。同时,撤销柳州市郊区。

同年9月11日,撤销柳州市鹅山区,其行政区域并入柳南区。同年10月8日,柳州市划辖原属柳州地区的柳江县、柳城县。1984年6月23日,柳州市设立市郊区(县级)。2002年9月,撤消柳州市郊区。

2002年12月28日,撤消柳州地区成立地级来宾市,原属柳州地区的鹿寨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划归柳州市管辖。2016年3月,撤销柳江县,设立柳州市柳江区。

(8)柳江县一个有多少年历史扩展阅读:

柳州的经济文化及重要性介绍:

柳州是广西第一大工业城市,国家Ⅱ型大城市,中国五大汽车城之一,西南地区工业重镇、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是全国唯一拥有一汽、东风、上汽和重汽等四大汽车集团整车生产企业的城市,中国内陆通向东盟的重要通道,

与东盟双向往来产品加工贸易基地和物流中转基地城市,西南出海大通道集散枢纽城市,“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门户的重要节点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和核心城市。柳州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基地;

同时素有“桂中商端口”之称,是沟通西南与中南、华东、华南地区的铁路中枢及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已形成集水陆空于一体的现代化交通网络。以柳州为圆心的250公里半径范围内,集中了广西80%以上的4A级旅游风景区,与毗邻的桂林市共同构成享誉世界的大桂林旅游风景区。

柳州拥有2100多年建置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柳州奇石甲天下”,被誉为“中华石都”。柳州是壮族歌仙刘三姐传歌圣地,传说刘三姐在鱼峰山唱歌感动上天而得道成仙,山歌世代在鱼峰山脚下缭绕。壮族的歌、侗族的楼、苗族的舞、瑶族的节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在2016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排行榜中,柳州位列第七,2016中国最干净城市排行榜中位列第五。2016年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在柳州举办。

阅读全文

与柳江县一个有多少年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3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