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大学历史要记忆什么时候

大学历史要记忆什么时候

发布时间:2022-07-01 11:30:36

㈠ 如何快速记忆历史时间和事件

知名历史老师总结了11种快速记忆历史事件和事件的方法,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希望对你的记忆效果和学习成绩有所帮助!

1、公式记忆
1.事件=时间+地点+经过+后果+影响
2.人物=时代(国名)+职务+作为+评价
3.作品=时间+作者+内容+意义
4.会议=时间+地点+人员+内容+作用
5.条约=时间+地点+签订双方+内容+影响
6.改革=时间+改革人+内容+意义
7.战役=时间+作战双方+经过+后果
2、加减记忆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可记为:
经过=四次突然袭击(突然袭击波兰、丹麦和挪威、苏联和珍珠港)+六次主要战役(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攻克柏林、不列颠空战、中途岛海战)+四次重要会议(开罗、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三次登陆(北非、西西里、诺曼底)+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各国反法西斯斗争。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部历史事件。
3、尽量少记
例如:东汉的统治?
1.王莽改制a公元8年,改国号为新。b绿林、赤眉起义。昆阳之战。
2.光武中兴a公元25年,刘秀,定都洛阳。
3.外戚和宦官专权a外戚梁冀b宦官"五侯"
4.党锢之祸a太学生3万多人b名士范滂
5.黄巾起义a公元184年,张角,太平道。黄巾军。
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4、变远为近,变死为活,变假为真,变浅为深
5、浓缩代替记忆
春秋五霸?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还(桓)乡(襄)问(文)木(穆)桩(庄)
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再从安息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
长河新,安西大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青苗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
请方保募农
6、歌诀替代记忆
我国的《历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7、谐音记忆
三国建立?
曹丕--魏--洛阳--220年
曹丕喂洛羊一天二两饼
刘备--蜀--成都--221年
刘备数沉珠数了二天二夜
孙权--吴--建业--229年
孙权无建业喝了二两酒
李渊建唐哪一年?
李渊建唐618年。
李渊见糖留一把。
文成公主哪一年入藏?
文成公主641年入藏。
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婚时,为取个吉利,用了6个司仪(41)。
清军哪一年入关
清军在1644年入关。
清军入关,一溜(路)死尸!
8、编码和情境记忆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扛着排气扇(73)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蔡伦穿着毛衣领(10)、戴着手套(5)改进造纸方法。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张衡把医生(13)和兔子(2)放在地动仪里面。
葡萄牙在1553年侵占我国领土澳门。
-葡萄树上有只鹦鹉(15)戴着乌纱(53)帽来到澳门,不走了。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林则徐别着腰包(18),穿着三角裤(39)意气风发地在虎门销毁鸦片。
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

㈡ 记忆历史的好方法,是记忆·时间还是记忆课本的顺序呢我们必须听老师么。

我推荐你采用框架记忆法,因为试题是按照教材的顺序,主要考察历史阶段特征。
要形成知识框架,首先要背好课本的章节目录,这是最粗的线条,也是最基础的内容。比如本册书共包括七个单元,可归纳为三个大框架:古代的中国(第一单元)和世界(第二单元);近代的世界(第三单元)与中国 (第四单元——旧民主主义革命;第五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其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当代的中国(第六单元)和世界(第七单元)。有了基本的框架,再向其中填充相应的内容,逐渐细化,最后,书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在框架之中。走向考场的一刹那,虽然脑海中只有一个知识框架,但实际上它包含了若干子目录。

㈢ 历史的年份怎么记忆

一、编歌谣、顺口溜、——歌诀记忆法
此法记忆时生动轻松、朗朗上口,久久难忘.特别适用于初一学生,因为初一学生理解记忆能力还比较欠缺,侧重于机械记忆,如果把一些枯燥的知识编成顺口溜、歌诀,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可以把每一课的内容总结为几句顺口溜,老师编,学生也可以编,编得好不好没关系,只要把握教材重点,又便于记忆就行.如“商鞅变法”,可这样编:“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有力.承认私人有土地,奖励耕战免徭役,废除贵族的权力,建立县制搞治理.经济得到大发展,军队有了战斗力,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这种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机械记忆效果大有好处,但它也不是万能的,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更为重要.
二、抓关键词,速记知识要点——简化记忆法.
此法适用于记忆量较大的历史知识,如某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内容、意义等.比如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可将其简化为“割三岛、赔两亿、开四口、设工厂”,然后再引导学生将其还原为完整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法,既便于记忆,又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如:“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可抓住“市场、劳动力、资本、技术和科学”这些中心词,然后再去分析、理解,形成完整的概念.记历史意义时可抓住一些动词,如“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可抓住“结束了……确立了……挽救了……”这些词语.
三、把握历史线索,浓缩知识精华——画知识树记忆法.
此法适用于课后复习、单元复习、专题复习、系统复习等各种各样的复习.复习时教学生学画知识树,一边回忆一边画,包括大标题、小标题、每一个小标题下的各项具体内容,就像画一棵树:树干、树枝和树叶,记的时候先抓住枝干,再添枝加叶.我常对学生说:“知识点是零散的,就像满地的珠子,如果我们用线把它们串起来,带走就方便了.”
四、结合地图,形象直观记地名——地图助记法.
历史上涉及到许许多多的地名,中国古代史上历朝历代的都城,世界历史上众多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历史上许许多多的战争等等,就需要利用地图来帮助记忆.如:“战国七雄”的名称及位置,我教学生这样记:“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原.”又如: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可这样记:从南到北“广厦福宁上”.这就既记住了名称,又记准了地理位置.
五、归纳比较,寻找规律——规律记忆法
此法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记忆法,它是在找出共性的前提下,再找出个性,这样常常能起到触类旁通,一石三鸟的作用,还可能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如: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历次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通过归纳比较,得出这样的结论:都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客观方面都是由于外国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联合镇压;主观原因都是由于自身内部存在的问题.又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各国的背景有着共同之处,都是本国资本主义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封建势力或殖民势力严重地阻碍了其发展.
六、年代记忆
(1)编大事年表.在学习过程中按先后顺序编出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大事年表,编出整个章节的大事年表,以及编出整册书乃至整个古代史或近代史、现代史的大事年表.
(2)比较记忆法.如:世界近代历史开始(1640年)和中国近代历史开始(1840年)刚好相隔200年;中国奴隶社会结束(公元前476年)和西欧奴隶社会结束(公元476年),一个在公元前,一个在公元后;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和中国戊戌变法(1898年).
(3)归纳同一个年代发生的大事.如1861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总理衙门设立,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开始.又如1927年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大事:国民党右派发动三次反革命政变,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共产党人领导了三次武装起义,召开八七会议等.
(4)有趣的单年记忆法.如:孙中山为捍卫辛亥革命果实,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三次斗争时间分别是1913、1915、1917年,再加上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919年的五四运动,正好是1、3、5、7、9.又如:1781、1783、1785、1787、1789年这组时间,巧妙地把美国独立战争、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连结起来.
此外,记忆年代的方法还很多,如联想记忆、谐音记忆、历史上的今天等等
七、限时记忆,提高效率

㈣ 历史年代怎么记忆

一、 等差数列记忆法即根据历史年代排列所呈现的数学规律来记忆。
例如,《辛丑条约》签订、辛亥革命爆发、中共诞生、九一八事变发生,这四个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1901年、1911年、1921年、1931年,这四个数字恰好组成了一个以10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二、数字表示法即把某一历史知识通过一个或几个数字概括出来,形成要点。
如: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可概括为一奠,二每,三利。一奠:奠定中国20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二每指把全国每户人家、每个地方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三利指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三、提取字眼法即提取某一历史知识每一句的一个或几个字为要点,组成另一个词或一句话。如: 《南京条约》内容可记作“五亿(议)港元”。“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亿(议)”指英商进出口货物所应缴纳的税款,由中英双方议定;“港”指将香港岛割给英国;“元”指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
四、谐音趣味记忆法即把某一历史知识的几个关键知识用谐音或组成有趣味的几个字帮助记忆。
如:我们记忆英国光荣革命的时间(1688)可用谐音:一路发发;记忆克利期提尼这个名字,可设想克里是你姨,这样趣味性强,记得快而牢。
五、关键字词法即抓住某一历史知识的关键字词归纳成要点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如:我们记忆必修I《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可用几个关键字掌握:即①背景;②发展③灭亡。①背景:经济(工商业发展);政治(氏族制度瓦解);地理(小国、海洋)②发展:三次改革(奠基:梭伦,确立:克利期提尼,繁荣:伯利克里③灭亡:雅典民主的局限;政治经济发展。
六、概括记忆法就是将某一历史知识加以概括,使之简单化。
如:将必修I《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可概括为:①前提:光荣革命,②确立:《权利法案》;③发展: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这样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知识就容易掌握了。
七、图表记忆法的特点是借助图表,调动视觉功能,去启发想象力,它能化繁为简,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历史的演变轨迹,可以把历史知识凝聚成点,化点为面,达到增强记忆的目的。
八、归类记忆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单元或总复习。历史课本的内容十分繁复,孤立地去死记硬背历史基础知识,必然弄得头晕脑胀,结果还是糊里糊涂“一锅粥”。
如果采取归类记忆法,把历史基础知识分门别类地、按问题的性质依次归纳到一起,捋出一条条线索,就便于记忆了。这叫归类记忆法。比如,要记忆新课程必修I第一单元的相关知识,我们知道古代的政治制度包括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包括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然后回忆秦朝是如何首创?汉至元是如何加强?明清如何强化?这样,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就一目了然了。九、比较记忆法。
这种方法适宜记忆那些历史上经常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像战争、政治改革、不平等条约等等。这类历史上经常发生的事件,彼此之间,或因其性质相同,或因其表现形式相似,记忆中往往容易互相混淆。比较记忆法最能克服混淆。比较,可以明显地揭示出历史事件彼此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突出它们各自的特征,这就便于对它们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如我们将甲午中日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的比较——同:蓄谋已久、为摆脱国内危机、制造大屠杀等;异:结果不同、抗战的规模不同、抗战的方式不同——然后记忆,既能牢固记忆,又能加深理解,—举两得。
十、网络记忆法。
这种方法适宜记忆一个或一些复杂的历史事件,靠机械识记的方法去死记硬背,留在脑海里的印象是杂乱无章,模糊不清的,回忆起来也必然是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如果我们经过认真分析,首先找出这个或这些历史事件有几个要点,再进一步弄清这几个要点之间的联系,这样形成一个网络,就便于记住了。当需要回忆的时候,只要把这个网络撒开,储存在脑里的有关这个历史事件的印象,就会完整、准确、清晰、迅速地重现。这就是网络记忆法。比如:要记忆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可先编织知识网络为:1.时间范围:1840-1949。2.一个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两个社会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4.两个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5.两个革命任务:反封建反侵略。6.三个统治政权: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思考:每个政权统治时期可以分为哪几个小时期)。

㈤ 大学生应该怎么学历史

大学生学好历史的方法:
1.要想学好历史,首先要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学历史有什么好处,或者说有什么用,学史鉴古知今,学史可以明智,学史可以明理,学史可以为大学生带来太多好处。
2.学好历史,必须在知道有用的基础上提醒自己要爱好上历史,爱好的东西学习动力才最足,也不觉得累。
3.多读历史书籍,把历史中的人、事、情,都当成故事学好记好,学历史尤其注意年代和人物,不要搞混了。
4.拿学到的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历史典故与自己的学习、生活对接,加以思考和应用,学以致用,有收获了更能激发兴趣。
5.回顾、复习。学习后,要经常回顾,看自己是否记得脉络清晰,如果有模糊的,及时复习,巩固。不断循环,螺旋式前进。

㈥ 学历史如何准确记住各个历史事件的时间

学历史最难的是什么,90%的答案是时间的记忆。其实,记忆有法,就着你不会使用了。下面介绍一些方法,以抛砖引玉。
历史分期记忆法。那些重要的社会转折时期、历史分期的年代需牢记。
对比记忆法。如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221年蜀建立。
特征记忆法。利用年代数字的不同特征可以帮助记忆。
等距记忆法。按照历史年代的等距特征,将有关内容进行排列,只要记住其中一两个,便可推算其它的历史年代和事件。如:(1)隔一年。(2)隔两年。(3)隔十年。(4)隔百年。(5)隔二百年。
谐音记忆法。清军1644年入关,杀了许多人,所以是“一路死尸”。
联系现实记忆法。将历史年代与自己或亲朋好友的生日、电话号码等联系在一起记忆,也不容易忘记。
另外,还可以自己动手设计中外历史事件时轴表。即以时间为轴,将同一年发生的历史事件分别记录在中国史和世界史的栏目内。这种表格有利于中外历史的横向联系与比。
当然,还有许多方法巧记年代,相信有心,总有发现。

㈦ 如何快速记忆历史事件时间

答:
以中国近代史为例,也就是从鸦片战争(1840)开始,鸦片战争大家都知道目的,英帝开拓市场的结果,但是就开放了沿海4个城市,所以很容易推理出为了进一步开拓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肯定要打!在这里给大家一个小心得,近代史事件一般来说有一个20年左右一次跨度的有趣现象(看吧理科生才会总结20年现象这种东西)。根据20年现象,于是乎推理出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大约20年后,然后沿着20年现象再推理1880年左右,中法战争(1883~1885),好的大家再推20年,八国联军入侵(1900),再推20年五四运动(1919)和共党成立(1921),再推20年抗日战争(1937)那么近代史第一条线出来了,第二条线是以洋务运动(1861)为开端,但是这里注意洋务运动是发展所以有个所谓的争论期大约10年,那么开始20年现象推理(这里以1871开始推),中日甲午战争(1894).再推20年辛亥革命(1911),再推20年日本侵占东三省(1931),再来20年新中国成立(1949)至此中国近代史串联完毕!

㈧ 如何更好地记忆历史上某个事件发生的时间或时段

要记忆第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我们只需要运用上面的方法,把这4个事物非常形象的组合在一起。注意的是地点实物一定要是第一个映入你的脑海中的事物。这样才可以牵出之后的3个。还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和相关的历史人物联结在一起。才会记忆更加深刻。

㈨ 高考需要记忆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时间

第一个方法 把历史的时间 结合你身边的人的生日、喜好等
举个例子,你的生日是1997年7月1日,你会想到什么?
当然,你可以想到是香港回归,中国共产党建立~~~周年。。。。
第二个方法 利用谈话、聊天等手段来记忆事件
第三个方法 培养兴趣

阅读全文

与大学历史要记忆什么时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0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