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西方历史书怎么评价古中国

西方历史书怎么评价古中国

发布时间:2022-07-01 15:37:11

Ⅰ 国外教科书对中国历史的评价如何

美国历史教科书还关注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它称公元前500年左右编辑成册的《诗经》是当时最伟大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书上翻译了《诗经》的第100首(丈夫外出打仗)、122首、124首和127首(士兵思乡)。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鼎盛时代,书中翻译了唐朝诗人李白的诗歌《静夜思》和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中的一段。课本还十分注重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评论历史事件的同时也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来分析历史人物在历史潮流中的作用,以唐明皇的“开元盛世”为参照,让学生思考究竟是“英雄造时世”,还是“时世造英雄”的辩证问题。再比如说,书中讲孔子认为教育应该教人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同时又向学生提问 “你认为今天的老师应不应该教这些,为什么?”一位在美国高中读书的中国留学生说:在美国上历史课和中国不同的是,老师会把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讲给学生听,然后鼓励同学们讨论,通常不会主观对此事件定性。即使对于二战这样的重要历史事件,也由学生自己来评价历史责任。

Ⅱ 外国人是怎样评价中国历史的

1、外国人的普遍观点:
(1)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历史,最让其羡慕的是中国历史延绵五千历史,没有中断过;
(2)中国历史,特别是古代史辉煌灿烂。如汉唐的丝绸之路、明朝郑和下西洋、四大发明、中国的瓷器、丝绸在外国人眼中都是值得羡慕的财产;
(3)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礼仪之邦。特别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文化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提出三纲五常。因此中华文化礼义廉耻盛行。特别是宋朝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后礼仪思想进一步升华;
(4)羡慕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如:儒家思想,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学院,唐诗、宋词、元曲备受外国青睐,京剧、戏曲也受到外国人民欢迎。

Ⅲ 国外史学家是怎么看待中国古代史的与中国史学家有什么分歧求精彩回答!

国外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专家有一个单独的称谓:汉学家。

一般来说,欧美等汉学家对中国历史研究不深,主要代表人物是费正清,着有《剑桥中国史》,被西方史学界誉为经典着作,不过就我们看来,很多内容,尤其是古代史部门,几乎就是面向西方普通读者的科普着作,要说有什么深度,似乎并不怎么深,倒是观察中国历史的角度很独特。

日本汉学家,以及欧美等国的华裔、亚裔汉学家对中国历史研究很深,基本上和中国本国历史研究差不多了。

要说分歧嘛,其实并不算很多。比如:
1、西方主流史学界普遍认为人类全部是由非洲发源的,几百万年历史中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国史学家有些也认可这个观点,有些认为人类发源是多源,不见得全来自非洲。
2、西方史学家普遍不承认中国的夏朝,中国史学家多认为夏朝,或者至少是“先商”文明是存在的,主要的依据是二里头文化遗址。因此,西方史学界认为中国的文明史应该是3000年,而非我们说的5000年。
3、西方史学界有种观点,认为上古时期,中国和西亚交往频繁度大于我们的想象,比如中国的青铜器、陶器、雕塑都有可能深受中亚游牧民族影响,甚至认为周人可能和中亚的游牧民族有密切的血缘关系,但中国史学界基本不承认这一点。
4、对于元朝,即便在外国汉学家中也有争议,元朝到底是一个传统的中国王朝,还是外来的蒙古王朝。

Ⅳ 在美国历史教材中,又是如何记载中国历史的

对于历史,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先是大人们以口述的方式而进行的总括引导,其次就是从初中开始一直陪伴我们走过高中甚至大学的历史课。从中国的古代文明经过层层江山易主直至现代文明,我们在这个学习的道路上不知重复了多少个回合,其中的繁荣衰败,跌宕起伏,我们都已文字的方式把它看的明明白白。

而我们学到和看到的都是以我们自己的视角观察到的我们的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那么,在外国人看来,是如何写中国的历史的呢?那咱们就从美国和日本的历史课本中来瞅瞅他们是如何写中国历史的。

这本书在介绍中国的历史方面虽然相对较少,但是其发生的基本重要事件也在本书中以比较客观且公正的态度都进行了描述了。

Ⅳ 盘点各国都是怎样评价中国历史的:日本还算诚恳,韩国

美国最大特点就是全部采用叙述方式,古籍怎么记载就怎么写,很少加入主观解读。而且关注点侧重于发明创造对今天的影响。
比如讲到针灸时说:这种古老的医术越来越受到当今美国民众的认可;讲到汉朝时说:强大的中央政权是中国人生活中永恒不变的部分;讲到唐宋两朝时,着重讲了印刷术、火药、瓷器等,还顺便提了一句中国是美国马桶的最大进口国,注重让学生把历史和实际相联系。
2、日本历史教科书:崇拜古代中国,鄙视近代中国
日本教科书也分很多的版本,但几乎所有的版本都对古代中国历史无限推崇,详细讲了中国的万里长城、汉朝唐朝的强盛、京杭大运河,还有印刷术、造纸术等很多重要发明。而且在讲到古代中国的成就时,非常客观。
比如:讲到孔子时,谈到儒学对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讲到与我国的贸易给日本带来很多实惠;讲到派遣遣唐使学习唐朝各项制度文化时,说“倭曾向唐派遣使者”,对唐朝称呼他们为倭丝毫不避讳。
讲到印刷术、棉花栽培这些科技创造时,也很客观的承认这就是中国发明的,日本和高丽都是从中国进行了引进学习。
但在讲到近代的清朝和民国时,画风就变了。常常用“混乱、腐败、软弱”这些贬义词来描述。在谈到二战时,日本的教科书常常把自己描述成受害者之一,并且对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件轻描淡写,比如他们把“杀害大量无辜中国人”这一史实写成“杀害许多中国人”。
3、韩国历史教科书:极度高估自己,部分进行歪曲
韩国历史教科书也把中国古代史作为重点内容,但与美日不同的是,韩国课本总是把中国古代史纳入整个亚洲范畴来讲,而不是单纯讲中国。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他们需要在讲中国的同时,突出韩国的贡献。
比如,日本课本说从唐朝学习了先进文化,而韩国则表述成韩国和中国共同创造了先进的东亚文化,并顺便说了句:文化传播到日本,对日本古代文化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讲到宋朝的活字印刷术时,承认这是中国的发明。但话锋一转,说宋朝以后活字印刷命脉就断绝了,韩国将其进行了普及,并在世界上首次造出金属活字。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教科书都对部分史实进行了主观歪曲解读。比如把我国的东北地区算成是古朝鲜的固有领土;在讲到隋炀帝和唐太宗征伐高句丽时,说“隋朝数次入侵高句丽均以失败告终。高句丽抵抗隋唐的入侵取得的胜利在我国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

Ⅵ 美国历史教科书是如何评价中国的里面都写了什么

随着国际化的发展,国际之间的建交也在发展,不过建交都是以贸易为主,想要看各国之间的一个态度,从历史教科书的一些角度就可以知道这个国家的基本立场,日本、美国、俄罗斯之间的教科书对中国的描写都是不一样的。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俄罗斯将他们看得这么透彻,我们却难以了解自身。

Ⅶ 世界各国历史课本如何论述中国历史

美国

世界历史与当今世界的关联》这么一描述我国古代发明的历史:

唐宋的机械钟表与今天的石英表;古人用硫磺、硝酸钠和木炭混合制成火药至今被用于制造武器和烟花;天花疫苗引发免疫学的产生,活版印刷发展到今天的电脑印刷。

这本书还注重国家间的横向对比,通过一些表格和图形,让学生对同一时期各国经济文化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先进、落后一目了然。

书中提到中国的孔子和印度的释迦牟尼、希腊的苏格拉底几乎是同一时代的。通过这一横向对比,学生可以直观了解到当时的世界思想家辈出,在不同文明中闪光。这或许是历史的巧合,或许是不同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对于中西文化和贸易的交流,教科书也大书特书。从“丝绸之路”的产生到葡萄、无花果、黄瓜、核桃从西亚传入中国,从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1271年来到中国再到郑和下西洋从非洲带回长颈鹿,书中颇下笔墨。书中摘录了《马可波罗游记》中关于忽必烈皇宫的描写:“宫殿屋顶很高,大厅都由金银镶嵌,墙壁上雕刻着龙、鸟、牧马人和各种野兽以及战斗的场面。天花板上也是如此,满眼都是黄金和图画。厅很宽很长,可以容纳6000人的宴席。”

书中还格外重视妇女在各个时期的社会地位,几乎各个章节都有特别提到。其中说,考古发现证明商朝时期的贵族妇女社会地位很高,有土地,还领导自己的军队;汉代贵族妇女穿着漂亮的丝绸长袍;唐代,中国出现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她召贤纳才,对诗人骆宾王不计前嫌;在唐宋初期,妇女地位较高,她们主持家务,负责理财和管理佣人;在“五四运动”中,妇女参加了示威游行,她们反对包办婚姻、裹脚,呼吁提高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不过,书中也有中国女婴被遗弃的描述。

与此同时,美国历史教科书还关注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它称公元前500年左右。编辑成册的《诗经》是当时最伟大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书上翻译了《诗经》的第100首(丈夫外出打仗)、122首、124首和127首(士兵思乡)。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鼎盛时代,书中翻译了唐朝诗人李白的诗歌《静夜思》和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中的一段。

课本还十分注重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评论历史事件的同时也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来分析历史人物在历史潮流中的作用,以唐明皇的“开元盛世”为参照,让学生思考究竟是“英雄造时世”,还是“时世造英雄”的辩证问题。再比如说,书中讲孔子认为教育应该教人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同时又向学生提问 “你认为今天的老师应不应该教这些,为什么?”

Ⅷ 在历史中,古代西方眼里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呢

如今,不少西方媒体颠倒黑白,搬弄是非,及其所能污蔑中国。但鲜为人知的是,在马嘎尔尼访华之前,西方眼里的中国一切充满魅力、令人羡慕,尤其公元7世纪—13世纪期间,古希腊、古罗马眼里的中国,更是犹如“神族”一般,让中国人读来都要汗颜脸红!

中国与西方究竟何时交往,如今已经无法揭开真相,但《荷马史诗》中记载的一段话,“

从门阈直到内室,椅子上放着柔软的绮罗

(丝绸)”,说明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古希腊人可能就知道了盛产丝绸的中国存在,那么此后西方世界如何描述中国和中国人的呢?

可以说,一直到13世纪末,《马可波罗游记》的出世,才粗略的为西方社会揭开中国的神秘面纱,让西方看到一个“人间”的中国。而在此之前的2000余年之中,西方眼里的中国一直美不胜收,一直处于被神化的状态。

其实,即便《马可波罗游记》揭开了一些真相,但马可波罗笔下的中国,依然是流淌着黄金的美好国度,令人神往不已!

阅读全文

与西方历史书怎么评价古中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0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