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历史问题,现在解答
可以起诉要求离婚,并要求分割夫妻共有的财产或者支付孩子的抚养费用,也能够告男方重婚罪。婚姻到这种时候已经继续不了了,还是离了的好,双方都好一点
‘贰’ 是“画上句号”还是“划上句号”
正确是划上句号,但是“画上句号”也不能说错,因为画上个圆圈也就成了句号,不过不是太规范。
划,多音字,读作huá,huà。左右结构会意;从刂、从戈。
用尖利物把东西割开。如:划上消息(闩上扣键);划玻璃;手上划了一个口子。拨水前进,桨拨水使船前进。如:划行(拨桨行船);划船运动水上运动之一。
多音字组词:
huà:规划、划拨、策划、划分、划价、计划、划一、擘划、划清、谋划
huá:划拉、划艇、划拳、划算、划子
(2)什么问题画上历史性的句号扩展阅读:
一、字形演变
二、词语解析
1、规划[guī huà]
意思就是个人或组织制定的比较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
2、划拨[huà bō]
是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或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后无偿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3、策划[cè huà]
策划是一种策略、筹划、谋划或者计划、打算,它是个人、企业、组织结构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充分调查市场环境及相关联的环境的基础之上,遵循一定的方法或者规则。
4、划拉[huá lā]
释义为动作,向某个方向进行滑动。
5、划算[huá suàn]
划得来;合适;上算的意思。
‘叁’ 《悠悠南北朝》 为这个世纪画上完美的句号 的事件指的是什么
第一、 南朝和北朝的统治阶级,都在日益的“本土化”
第二、 南朝和北朝的“当地人”,都或多或少的吸收了“外来户”
第三、 南北双方,由完全的对立,渐渐走向一体化
北双方是完全的对立的状态,北朝就是要南征,南朝也就是要北伐。而后,北朝开始表现出对南朝文化的景仰,南朝则也感慨北朝经济文化发展之先进。说明双方在已经在某些重大的社会准则上,形成了“共同的心理认知”。最后隋朝统一南北朝,可见,南北双方的百姓,已经在心里面承认了对岸统治者的统治合理与合法性,只要对方能够宽仁的对待自己,基本上人们还是可以接受其统治的。
‘肆’ 画上句号和划上句号,哪个对
画上句号和划上句号对的是画上句号。标点符号都是画上去的,没有划上去的,可能有人习惯上说划上句号,应该说是不规范的。因为无关紧要,怎么说都不会引起误解。标符号在中国喜欢叫句号,逗号,惊叹号。英语习惯叫句点,逗点。有时叫点上句。用画上句号有书写的感觉。划上句就缺乏书写感。
划上完美句号还是划下完美句号说明
根据题意可知。是划上完美句号,不是划下完美句号。我们说的完美句号,它实际上是一个借代,是指圆满地完成了一件事情的意思。也就可以写进书里了。我们在书上写句号,代表着一件事情或者是一句话说完了。我们是要把句号是写上字,才能算正确。所以只能是划上而不是划下。
‘伍’ 痔疮不能吃什么,谁能说一说啊,为什么要将这个问题画上一个句号这么难
~~心态要放好,这事情没你想的那么难。宜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银耳、海带等。主食不要过于精细,要适当吃些粗粮,每晚睡前,按摩腹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一种方法是用意念,有意识地向上收缩肛门,早晚各1次,每次做30次,这是一种内按摩的方法,有运化瘀血,保持大便通畅,进食易消化、少含渣滓的食物。饮食应粗细搭配,少饮浓茶、咖啡、酒类及少进辛辣食物由于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很多人都,开始习惯挑食,平时所吃的食物太过精细,无法补充身体所需的一些维生素;经常性地吃些辛辣、油腻等带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辣酱、胡椒等注意饮食调节:不喝酒,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榨菜、辣椒、辣酱、生姜、大葱、蒜头、茴香等等摄取足量的食物纤维 饮食中应含有足量的纤维素,维持成人正常排便的食物纤维摄取量为每日20g。纤维素有亲水性,能吸收水分,英国喏唵孰可以让你的问题慢慢好起来,用过的人都给好评,就是啊,还蛮贵的。
‘陆’ 近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完成了什么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
今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用近30年时间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党团结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础上用40多年时间进行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如期打赢,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柒’ 句号的具体用法
很难吗? 句号的用法 一、用于陈述句的末尾 陈述句占句子的大多数,用来判断、叙述、描写事实。 (1)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吴晗《谈骨气》) (2)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森林越来越密。(小学语文《夜莺之歌》) 例(l)表示判断,(2)表示叙述,(3)表示描写。以上三句子都是主谓句。句号也可以用于非主谓句的陈述句。例如: (4)传来了狗的尖叫声。(契诃夫《变色龙》) (5)1946 年的中秋。(茹志鹃《百合花》) 例(4)是动词性非主谓句,(5)是名词性非主谓句。 陈述句通常不带语气词,靠语调表示陈述语气。需要语气词时用“的”“了”“呢”“啊”“么”“嘛”“啦”“罢了”等。例如: (6)所以思想性不是硬借来的,不是可以套用的,不是可以假装的,也不是忽然就有了的。(朱自清《论朗诵诗》) (7)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杨朔《荔枝蜜》) (8)这套主设备任何一条船也装不了,汉江号尽可以运别的货嘛。(柯岩《汉堡港的变奏》) 例(6)一连用了四个语气词“的”,以加重语气。例(7)(8)分别用语气词“呢”“嘛”。 语气词和语气不是一一相配的,有的语气词在不同的语气词来表达不同的语气,同一语气又可用几个不同的语气词来表达。重要的是判断全句表达什么语气,以便确定用句号还是别的句末点号。 (9)身体比以前好多了。 (10)这本书真的太好了! 以上两句都以语气词“了”结尾。例(9)表示确定语气,说明有了变化,是陈述句,用句号。例(10)表示感叹语气,用叹号。 (11)他大概已经走了吧。 (12)他大概不来了吧? 例(11)对所陈述的事情不很肯定,但句子的性质是陈述句,用句号。例(12)表示疑问,带有揣测的意味,用问号。 (13)这篇文章大概是他写的吧? (14)这篇文章大概是他写的吧。 上述两句的文字包括句末的语气词都一样,不同的是标点。例(13)是作为疑问提出的,用问号表示疑问语气。例(14)是回答问题,用句号表示陈述语气。 二、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的末尾 (1)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2)你辛苦了,休息休息吧。(陈广生、崔家骏《雷锋的故事》) 三、用于间接问句的末尾 间接问句是包含在陈述句、祈使句中的问句,是大句的一部分,通常充当宾语。例如: (1)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坐在教室里。(都德《最后一课》) (2)他问你小黄还来不来。(《现代汉语八百词》) (3)问问明天走得了走不了。(王砚农等编《汉语常用动词搭配词典》) 例(l)是包含特指问的陈述句,(2)是包含反复问的陈述句,(3)是包含反复问的祈使句,所以都在句末用句号。看到包含疑问代词或疑问格式的句子要注意分析是直接问句还是间接问句。下面是从语文书和刊物上看到在间接问句误用问号的例子: *(4)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6)我曾向泰勒公司请教,用户是什么人 ? *(7)我们写东西,要严肃、认真,不能让印刷厂工人去猜这是中文,还是德文? 例(4)(6)(7)的问号、例(5)的第二个问号用于间接问句,要改为句号。例(5)“明月几时有?”是直接问句,独立成句,用问号是对的。 问句形式除作宾语外,有时也可作主语,例如: (8)“精密”和“周密”有何不同。“精密”该用在何处,“周密”该用在何处,都要仔细想一想。(叶圣陶《认真学习语文》) 句中三个带疑问代词“何”的问句形式作大句的主语,不独立成句,后面都用逗号。如果把逗号改成问号,即把句子改成: (9)“精密”和“周密”有何不同?“精密”该用在何处?“周密”该用在何处?都要仔细想一想。 全句便由一个句子变成由三个独立疑问句加一个陈述句组成的句群。 四、用于语气舒缓的反问句末尾 (1)10 年的时间,2 700 多课时,用来教本国语文,却又大多数过不了关,岂非咄咄怪事。(《光明日报》1999.1.22) (2)你看,谁管过你啦。(曹禺《雷雨》) 五、用于语气舒缓的感叹句的末尾 (1)他们还使我懂得,用那些多付的钱可以买到多少好东西啊。(富兰克林《哨子》) (2)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逗号的用法 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使用逗号的时候较多,相对来说,逗号的用法也比较复杂。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 1. 较长的主语后面,或虽不长但有必要强调的主语后面,或带着语气词的主语后面,常用逗号表示停顿。例如:“因亏损严重,无力清偿到期债务的柳州铁路工程建筑公司,日前被柳州铁路法院宣告破产。”“升学,是几乎所有的教师和家长都不敢小视的问题。”“她呀,已经毕业好几年了。” 2. 如果宾语较长,特别是当宾语是主谓短语时,动词和宾语之间常用逗号。例如:“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检查发现的问题全部出在联营柜台上。” 3. 全句开头的状语后面,一般要用逗号表示停顿;主语后谓语前的状语,如果较长,需要停顿,后面也用逗号。例如:“八五期间,我市增加了对能源工业的投入,推动了能源工业的技术进步。”“大型电视系列剧《东周列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加深了观众对这段历史的了解。” 4. 称呼语、插入语等特殊成分同句子中一般成分之间,常用逗号表示停顿。例如:“没事,老王,您就别说这些见外的话了。”“对这种人,毫无疑问,我们只能诉诸法律。”“童年的往事,无论是苦涩的,还是充满欢乐的,都是永远值得回忆的。” “老王”是称呼语,“毫无疑问”“无论是苦涩的,还是充满欢乐的”都是插入成分,后面都用了逗号。 5. 句子成分不在通常位置上的时候,这个成分后面一般要用逗号。例如:“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挺好看的,他画得。”谓语动词“起来”因放在主语之前,补语“挺好看的”因放在主语和动词之前,所以后面都用了逗号,表示两部分之间有一个停顿。 6. 并列的短语如果较长或者有两层的并列关系,第二层已经用了顿号,第一层就要用逗号,以体现出层次性。例如:“影片散文式的结构,如诗如画的景色,简洁、纯朴的对白,以及那深长的、带着淡淡忧伤的笛声,都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 7. 表示序次的词语如“首先、第一、其次、最后”等之后,可以用逗号表示停顿。例如:“首先,要加快开发、引进适合本地生产的蔬菜新品种,搞好加工。第二,要搞好产销衔接工作。第三,……” 8. 复句内各分句之间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例如:“恒星有各种各样,但全都是发光发热的气球体。”“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如果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9. 关联词语如“所以、可是、然而、否则、那么”等后面所引领的分句如果较长,这些关联词语后面可以用逗号表示停顿。例如:“民族文化素质中的‘文化’,当然包括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为书本知识的多少,但是,从实践角度看,这仅仅是问题的一方面,而且不能说是根本的方面。”“化石为人们认识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重要的证据。然而,化石在证明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是相对的,它为人们认识地球上生物不断进化发展所起的作用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捌’ 画上句号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告一段落,结束了。
‘玖’ 千年敦煌莫高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是因为什么兴起
因为佛教在中原的流行,画上句号则表示佛教地位的下降。
在中国古代,许多人信神信佛,包括敦煌历代的统治者。莫高窟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大寺院,在隋唐佛教鼎盛时期曾经聚集了上千的修行者和信众。
由于皇家没有直接开凿石窟, 所以敦煌石窟在正史中记载很少,莫高窟藏经洞的文献中,保留下来的历史资料也很不完整,致使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敦煌石窟艺术充满神秘色彩,给后人留下无数的传奇和无数的谜。
(9)什么问题画上历史性的句号扩展阅读:
自古以来,信仰与文化是分不开的。信仰影响着文化的产生、发展和衰落。辉煌的石窟艺术展现给人的真实,是那些开窟者和供养人从心底流露出的对神佛的无限崇敬,是真正佛性的体现,及由此而产生的有着深邃内涵的信仰文化。由此,佛像和佛像画才成为莫高窟永恒的主题。
敦煌的塑匠把佛、菩萨、护法神的神态刻划得如此逼真,每一个细节又是如此绝妙,感染力极强。这种描绘生命真实的表现手法,绝非凭空想象。而简练精致、线条流畅的壁画,敦煌画工的艺术灵感和创造力也令人惊异。
‘拾’ 数学史上数系的扩充过程
大小和多少是人类认识外界的一个基本需求,如土地大小,家畜多少等。这种基本需求从计数开始,各民族都发明了各自的计数方法,通过交流和比较,阿拉伯数字的十进制最简便(如果再考虑计算机的使用,8进制才是最方便的,不过已经无法更改了),在十进制的基础上,自然就会想出加减乘除的运算方法,大大方便计数。发现使用数的好处后,人们就把各种概念转化为大小和多少的描述,从而实现量化描述,先定义单位,然后用单位的数量描述大小,这样就可以用数量精确描述某个属性。随着数的使用越来越多,必然发现新种类的数,同时为了统一的计算法则,就不断地定义了这些新种类的数,这样整个数系就逐渐建立起来。下面分别简述:
自然数:通过最简单的计数需求就能想到,无论是用手指对应,还是用石头对应,1,2,3..这种最基本的数都能自然发明出来,这种基本数也是人脑天生就有的功能。
负数:引入负数的概念一是为了计算的统一和方便,二是负数也有实际的物理意义。举例说明:某公司1月份赚了100万,2月份亏了10万,那1,2月总共赚了多少?我们可以计数为: 1月份赚了+100万,二月份赚了-10万,两个月总共赚了 +100 + (-10) = +90 。这样财务做账就统一计数为赚多少钱,亏的就计为赚 –x,总共赚的都用加法。这就是使得计数和计算都统一起来。
负数还有实际的物理意义。例如物体高度的计量,人们必须首先定义某参考物为0高度,上面的就为正的高度多少,下面的就为负的高度多少。再例如温度计数,人们首先把冰点定义为0度,那高于冰点就是正多少度,低的就是负多少度。这样才能把这些物理属性统一量化。
整数:人们把自然数,零和负整数定义成整数,这个没什么特别意义,仅仅是定义。
分数和小数:计数稍微进一步就会涉及到不是整数的问题,1头羊两个人分,2个苹果3个人分,测量土地不是整步数,这些问题就自然使人们发展出分数和小数的概念。分数是将一份或几份的物体平分成若干份,即两数相除,标记为 n/m。小数是把某数平分成10份,100份,1000份等,即1/10, 1/100, 1/1000,12/100,标记为0.1, 0.01,0.001,0.12,所以1/10 =0.1, 1/100 = 0.01。根据分数和小数的定义,自然就能推理出它们间的转化方法。
有理数:希腊文或英文都是指比例数,能用整数和整数比表示的数即为有理数,整数相除,要么为有限小数,要么为循环小数(可理解为两个固定整数相除余数一定是有规律的,所以会循环)。是不是所有的自然界中的数量都能用有理数表示?似乎是可以的,因为任何无限接近的两有理数之间都可以找到个 (x + y)/2的有理数与两数更接近。但自然界中的量为什么一定可以用整数比表示呢?为什么一定用有限或无限循环数表示呢?这个没任何理由。恰好相反更多的数应该是无限不循环的数。
无理数:通过勾股定理算三角形斜边长度时就发现现实中的有些量无法用有理数表示,这就引出了无理数。无理数是指无限不循环数,绝不是仅仅某数的平方根。只有极少部分无理数可以表示为某数的某次根,更多的无限不循环数是无法用根表示的。
实数:有限数,无限循环数,无限不循环数一起构成实数,他们一个比一个更多,共同反应现实中的所有量,现实中所有量也都可以用实数表示。所以就取名为实数。它们,要么是整数,要么是比例数,要么是无限不循环数,没有其他可能,所以实数是连续的,这个结论可以用反证法证明。实数连续的属性决定了可微和可积,从而为微积分奠定了基础。
数轴:为形象地表示实数,引入数轴概念,,规定一个原点为0,经过该点画直线,0的一方为正实数,另一方为负实数,取适当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每个点代表一个实数,所有实数也是直线上的某点,一一对应。
实数的运算:加减乘除的法则,按实际的物理意义去理解,很容易想到,唯一有点绕弯的是两负数相乘,两个负数相乘为什么变成了正数呢?可以用具有物理意义的例子去理解,例如衰变物质,每年的的质量增加为负值,求解1万年前的质量增加了多少,就可以把1万年前也记为负值,这样就可统一为物质负1万年后,质量增加了多少,两个负值相乘即变成了正。交换律,分配率,结合律也要按现实中的物理意义去理解。指数,幂,根,对数等就是一些特定的数字运算,记住他们的定义和标注方法自然就知道怎么运算。
虚数和复数:虚数的发明来源于解方程,没有实际物理意义,仅仅是为了计算统一和方便,有些方程运算过程中出现负数根的问题,但最终可以互相抵消或相乘而得出实数解,于是就引入了定义:-1的平分根i。 进而引入复数的概念 a + bi,实数是复数的子集,复数运算也使用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结果也一定是 a + bi的形式。后来高斯又用直角坐标系来形象表示复数,而物理学中的矢量也可用坐标系表示,进而很容易发现矢量运算时用复数来表示矢量,然后按四则规则运算符合物理结果。从而确定了复数的价值。但在量子力学中,复数超出了工具的属性,似乎具有了物理意义,用复数定义,运算和描述量子现象,复数把量子力学变成了纯粹的数学世界,客观世界和心智世界在量子世界已经分不清楚区别。
综合上面各种数的发明历史可以看出,数首先是人们针对现实事物抽象出的数量概念,接着十进制的发明大大简化计数和运算,然后是发明自然数,之后为了运算的统一又发明0,负数,实际的应用中进一步发现小数和无理数。虚数的定义是为了方程的求解发明出来的。这样整个数系就完整建立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