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槟榔有多久的历史了

槟榔有多久的历史了

发布时间:2022-07-03 18:41:20

A. 吃槟榔的历史

吃槟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代,食用槟榔之风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那时候的槟榔可是名副其实的贵族食品,一般人是吃不起的。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汉武帝兵征南越时,北方的士兵受不了南方的瘴气,许多都生了疾病,有人看到挂满树梢的槟榔果煞是可爱,于是摘下来吃,食用了槟榔之后的患者竟然奇迹般地痊愈了。于是全军服食槟榔,以解瘴 疠。

后来汉武帝胜 利凯旋,回长 安的时候带回了许多南方的奇花异树,当然也包括救了全军性命的“有功神树”槟榔。但是槟榔属于热带树木,难以适应北方干燥、寒冷的天气,无法成活。只能种植在南越,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台 湾和两广地区。

因此,汉武帝指定南越以槟榔作为贡品进献,司马相如在他着名的《上林赋》里罗列珍奇花木时写道:“留落胥余,仁频并闾。”留落、胥余、并闾都是指棕榈或者类似棕榈的树木,仁频就是槟榔。

B. 谁知到槟榔的历史

嚼食槟榔块是一种相当古老的习惯,广泛地流行在东方世界--如孟加拉、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巴布几内亚、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台湾、中国、印度及泰国,这种习惯同时亦曾兴于斐济、肯亚、毛里裘斯、南非、乌干达及坦桑尼亚等地的东印度人社区中。

历史上槟榔块的首次记载于文献,可以回溯至公元前504年以梵文(Pali)所撰的斯里兰卡史籍“Mahawamsa”一书,曾提及斯兰卡公主以槟榔为礼物赠予照顾她的护士。另有一则故事溯及大约在公元56年,兰宰相的妻子,学习反制其丈夫赠送槟榔的阴谋等,由于咀嚼不含石灰的槟榔,为了寻找此丧失的成分,而可以逃过危险的命运。

大约在公元前600年的Benares时代,Sushruta Sambita所着梵文手稿,亦曾述及槟榔的嚼食;梵文中荖叶的名字即称之为“tam-bula”。公元916年,来自巴格达的旅游者游记中,描述阿拉伯海沿岸、甚至远及叶门、麦加均流行嚼食槟榔。欧洲人一直到马可波罗所着“东方见闻录”描述印度人将荖叶含于口中,才知道道亚洲人有嚼食槟榔的风俗。公元1664年荷兰文献记载由印度输入马来西亚麻六甲的槟榔曾课以税金,而于公元1703年颁布禁止槟榔进口,这种措施乃是要保护当地种植者,而非要杜绝深根蒂固的嚼食槟榔习惯。“嚼食槟榔可谓印度大陆特有的风俗”,常被欧洲的旅游者,成当地居民将此习性公开的表露出来。“红色的唾液毁土地及衣物染色”,引述自公元1860年Tennent之描述“斯里兰卡的人民,嚼食含红灰及荖叶的槟榔块与其它国家烟草有相似的习惯,三种成分混合在一起时,唾液呈现红色,并且唇部似牙齿看起来似血液所涵盖,虽然此种现象为大众所厌恶,不分男人与女人、老人与年经人,自早上至晚上皆沉迷于奢侈浮华之习俗” 。

我国对于槟榔记载据,李时珍本草钢目别录记载,“宾与郎皆贵客之称。稽含南方草木而状言,交广人凡贵胜族客必先呈此果若邂逅不设用相嫌恨,则槟榔名义甚取于此,北宋哲宗年苏东坡以岭南人嗜食槟榔,以此敬客,东坡先生亦曾嗜食而云:“中虚畏泄气、始嚼或半吐,吸津得微甘、着齿随亦苦,面目太严冷、滋味绝妩媚”。台湾各地,沿习至今的风俗,在迎娶婚嫁之时有谢篮盛装,此饕宾客之礼,流风不减,今日更盛;已由台湾地区南部及山地,逐渐北移。风行至今,嚼食者年龄层逐渐提早出现在青少年,市街到处林立的槟榔摊及槟榔一物难以为生的地步。海峡两岸在此不谋而合;对岸的海南岛,民众亦有嚼食槟榔的风俗。日来两岸交流更加频繁,“台湾槟榔”的兜售也出现在对岸的风景胜地,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嚼食槟榔与口腔癌发生的相关性,最早是在公元1860年Tennet的文献,在其注解中描述歌伦布发现许多发生于颊部之癌症为嚼食槟榔者所具共有特性,而命为“嚼槟榔者之癌”。

C. 关于"槟榔"

【原植物】 槟榔 Areca catechu L.
乔木,高10~18米,不分枝,叶脱落后形成明显的环纹。叶在顶端丛生;羽状复叶,长1.3~2米,光滑,叶轴3棱形,小叶披针状线形或线形,长30~70厘米,宽2.5~6厘米,基部较狭,先端小叶愈合,有不规则分裂。花序着生于最下一叶的叶基部,有佛焰苞状大苞片,长倒卵形,长达40厘米,光滑,花序多分枝;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小,多数,无柄,紧贴分枝上部,通常单生,很少对生,花萼3,厚而细小,花瓣3,卵状长圆形,长5~6毫米,雄蕊6,花丝短小,花药基着,退化雌蕊3,丝状;雌花较大而少,无柄,着生于花序轴或分枝基部,花萼3,长圆状卵形,长12~15毫米。坚果卵圆形或长圆形,长5~6厘米,花萼和花辩宿存,熟时红色。每年二次开花,花期3~8

月,冬花不结果。果期12月至翌年2月。
分布海南、广西、云南、福建、台湾、广东等地,以海南为多。
本植物的雄花蕾(槟榔花)、未成熟的果实(枣槟榔)、果皮(大腹皮)亦供药用。
【药理】①驱虫作用 槟榔碱是有效的驱虫成分。对猪肉绦虫有较强的瘫痪作用,使全虫各部都瘫痪,对牛肉绦虫则仅能使头部和未成熟节片完全瘫痪,而对中段和后段的孕卵节片则影响不大。体外试验对鼠蛲虫也有麻痹作用。槟榔碱对蛔虫也可使之中毒而对钩虫则无影响。槟榔与雄黄、肉桂、阿魏混合的煎济给小鼠灌服,对血吸虫的感染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但与萱草根、黄连及广木香一起用于治疗小鼠血吸虫病则无效。
②抗真菌、病毒作用 水浸液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煎剂和水浸剂对流感病毒甲型某些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抗病毒作用可能与其中所含鞣质有关。
③对胆碱受体的作用 槟榔碱的作用与毛果芸香碱相似,可兴奋M一胆碱受体引起腺体分泌增加,特别是唾液分泌增加,滴眼时可使瞳孔缩小,另外可增加肠蠕动、收缩支气管、减慢心率,并可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免应用后引起冠状动脉收缩。1%溶液用于青光眼可降低眼压,但作用持续较短,且对角膜有明显的刺激性。由于增加肠蠕动,促使被麻痹的绦虫排出。出能兴奋N一胆碱受体,表现为兴奋骨骼肌、神经节及颈动脉体等。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拟胆碱作用,猫静脉注射小量槟榔碱可引起皮层惊醒反应,阿托品可减少或阻断这一作用。
④其他作用 小鼠皮下注射槟榔碱可抑制其一般活动,对氯丙嗪引起活动减少及记忆力损害则可改善。平时嚼食槟榔者有食欲增进,腹泻少,咽痛者也少并可治腹痛,可能是由于其中含有大量鞣质之故。此外食槟榔者肠寄生虫少,口渴的感觉少,可能与槟榔碱的作用有关。
毒性 过量槟榔碱引起流涎、呕吐、利尿、昏睡及惊厥。如系内服引起者可用过锰酸钾溶液洗胃,并注射阿托品。
【功用主治】杀虫,破积,下气,行水。治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疟疾,水肿,脚气,痰癖,症结。
(1)《别录》:"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杀三虫,疗寸白。"
(2)《药性论》:"宣利五脏六腑雍滞,破坚满气,下水肿。治心痛,风血积聚。"
(3)《唐本草》:"主腹胀,生捣末服,利水谷。敷疮,生肌肉止痛。烧为灰,主口吻白疮。"
毒性 过量槟榔碱引起流涎、呕吐、利尿、昏睡及惊厥。如系内服引起者可用过锰酸钾溶液洗胃,并注射阿托品。
【功用主治】杀虫,破积,下气,行水。治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疟疾,水肿,脚气,痰癖,症结。
(1)《别录》:"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杀三虫,疗寸白。"
(2)《药性论》:"宣利五脏六腑雍滞,破坚满气,下水肿。治心痛,风血积聚。"
(3)《唐本草》:"主腹胀,生捣末服,利水谷。敷疮,生肌肉止痛。烧为灰,主口吻白疮。"
(4)《脚气论》:"治脚气壅毒,水气浮肿。"
(5)《海药本草》:"主奔豚诸气,五膈气,风冷气,宿食不消。"
(6)《日华子本草》:"除一切风,下一切气,通关节,利九窍,补五劳七伤,健脾调中,除烦,破症结,下五膈气。"
(7)《医学启源》:"治后重。"
(8)王好古:"治冲脉为病,气逆里急。"
(9)《纲目》:"治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争。疗诸疟,御瘴疠。"
(10)《本草通玄》:"止疟疗疝。"
(11)《随息居饮食谱》:"宣滞破坚,定痛和中,通肠逐水,制肥甘之毒。且能坚齿,解口气。"
(12)《现代实用中药》:"驱除姜片虫、绦虫,兼有健胃、收敛及泻下作用。"

D. 湖南槟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呢

关于湖南槟榔的传说众说纷纭,也不知道那一个为真。但是所有的说法都和槟榔抵御瘴气、瘟疫有关,槟榔才在湖南湘潭流行起来,后来才在其他地区传开。据说湖南人把槟榔当做食品,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祖辈的儿歌里就提及了“六老倌,上南溪......南溪街上唱大戏,纸烟槟榔算我的。”可见湖南人嚼槟榔已有不短的历史了。

E. 吃槟榔最早起源于哪一时期

1、中国湖南槟榔的起源与印度、东南亚地区及中国台湾、海南的食用槟榔起源完全不同,因此其加工制作,吃用习惯与其它地方也完全不同,具有独特的湖南湘潭特色。据湘潭县志记载,湘潭食用槟榔的起源与发展,在湘潭的历史中可追溯到三百多年前,据《湘潭市志》介绍:一六五0年(顺治六年)正月,清兵在湘潭屠城九天,县城人口数万,所剩户不上二、三十,人不满百口。有一位姓程的安徽商人,得一老和尚嚼槟榔避疫之法收尸净域,从此嚼槟榔习惯也就陆续延续下来。1779年(干隆四十四年)湘潭大疫,湘潭城内居民患臌胀病,县令白景将药用槟榔分患者嚼之,臌胀病消失,尔后原患者常嚼之,以致使未患者也随嚼之,久而成习。由此,湘潭槟榔逐步得到发展。但应特别注意的一点是:湘潭槟榔从开始至现在一直都是食用槟榔外壳为主的,从来不吃核,也不添加蒌叶或烟草。或许是由于湘潭槟榔的起源与其它地方的不同而形成了独竖一帜的食用方法

2、湖南咀嚼槟榔习惯不同于世界其它地区,只是用传统的食品工业加工方法对带壳的槟榔干果进行加工,并包装成产品,不会咀嚼槟榔核,不吞食槟榔且不含烟草、蒌叶的成份。有关的毒理学实验证明槟榔干果无毒,槟榔加工过程所使用的食品调料(饴糖、明胶、香精、香料等)圴符合国家标准《GB-2760》所允许的范围。国内一些学者提出“湖南槟榔咀嚼块中含生物碱,这些生物碱通过亚硝基化作用变成亚硝酸胺,进而使湖南槟榔也致癌”的观点

F. 湖南槟榔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湖南槟榔至少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在我太爷爷那辈槟榔就很受欢迎了,还有不少历史文献中记载着槟榔的传奇故事和价值,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下哦。

G. 湖南人吃槟榔历史

湖南人吃槟榔应该源于湘潭
湘潭槟榔,久负盛名。湘潭人嚼槟榔已有三百余年历史了。有关湘潭人嚼槟榔的嗜好,说法不一,到底以哪一种说法为准呢?近年来,随着槟榔行业的向前发展,湘潭涌现了一批撰写槟榔文稿的文化人和食品专家,他们在撰写嚼槟榔的历史时,主要以《湘潭县志》上所记载为准。
据《湘上痴脱难杂录》记载:明末清初,湖广总督何腾蛟与李闯王夫人及其部将联合抗清。由于督师的将帅不团结,削弱了抗清力量,何腾蛟为了解决矛盾,带领人马从衡阳来到湘潭,与清军相遇。时值,顺治六年(公元了1650年)初,清握金亲王因湘潭人民助何抗清,下令屠城九日,杀得湘潭尸横遍地,不下十万,所剩户不上三四十,人不满百口。其时有安徽商人,程某来潭,得知老僧收白骨,以嚼槟榔避秽,才得以解除瘟疫之害,重整家园。嚼食槟榔的习惯由此延续并发展而来。从此,湘潭人与槟榔结下了不解之缘。嚼槟榔的习俗也逐渐传入湘中、湘北一带。
又有一说法:清干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湘潭大疫,百姓多患鼓胀病。县令白景(广东人)谙医理,明药性,便将药用槟榔分给患者嚼食之,病疫居然消失。自此,湘潭人嚼槟榔逐渐成为习惯。
还有一种说法,在很早的时候,湘潭的药材房有许多,主要是外地的江西邦,做药材生意人很多药材商在收购药材时,便发现槟榔壳嚼起来味道蛮好,于是,久而久之就嚼成一种习惯,并且发展沿袭至今。

H. 湖南槟榔在湖南有多久的历史了

槟榔,作为一种食品,已在湖南生根发展达三百余年的历史,据《湘潭市志》介绍:一六五0年(顺治六年)正月,清兵在湘潭屠城九天,县城人口数万,所剩户不上二、三十,人不满百口。有一位姓程的安徽商人,得一老和尚嚼槟榔避疫之法收尸净域,从此嚼槟榔习惯也就陆续延续下来。1779年(干隆四十四年)湘潭大疫,湘潭城内居民患臌胀病,县令白景将药用槟榔分患者嚼之,臌胀病消失,尔后原患者常嚼之,以致使未患者也随嚼之,久而成习。

I. 什么时候有的槟榔又是谁发明的

槟榔是自然植物,不是人文科学技术,所以不能用“发明”,可以用“发现”表述。槟榔最早由印度传入。从几百年前的封建王朝即开始流行,鼎盛于太公王朝时代,当时上至皇帝,下到平民,都热衷此道。在宫廷里,吃槟榔是一项高雅的活动,有专门的各种精致器皿和“侍槟榔官”一职,服侍王公后妃吃槟榔。

槟榔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原产马来西亚,中国主产区为海南省东南部、中部。目前,槟榔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亚洲热带地区、东非及欧洲部分区域,太平洋地区主要分布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斐济、瓦努阿图以及密克罗尼西亚,零星分布在皮纳佩岛、美属马里亚纳群岛和马绍尔群岛,夏威夷群岛槟榔种植仅用作观赏。

槟榔树的种植方法:

一、选地

槟榔树对于土壤要求并不高,种植时应该用疏松肥沃的土壤,备地要先将杂草清除干净,给它更适宜的生长环境。

二、定植

1、选苗:选择高度约为60-100厘米左右的健壮苗进行定植。

2、时间:定植时间在3-4月或8-9月进行最佳。

3、方法:在种植之前要先挖种植穴,不用挖太深,大概12厘米左右即可,在种植后回土时要将回表土,再将肥料混合埋土,种植后要浇透水。

三、养护

每年都要进行除草,一般要除草2-3次,并每年培土3-4次,促进根部更好的生长,为了让它更好生长,要适当施肥,每年大概施肥3次左右,在生长阶段,多施氮肥,成熟后应该施磷钾肥,氮肥要少施。

阅读全文

与槟榔有多久的历史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3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