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山东气温低至-20°还不是最低气温,历史上最低气温是什么时候多少度
受寒潮影响,山东的气温降到了零下20度,作为山东人,出门不敢拿出手,戴着手套都能感受到冷风吹,这样的日子,怎么熬?
据说这个还不是山东最冷的时候,最冷的时候,是在1958年,是在德州,据说是零下27度。
留意好蓄电池的电量,尤其是电动车,据说比亚迪的汉在这个冬天被冻怕了,相信特斯拉最低配的也是。一定要及时充电哟,要是在路上趴下不动,就很尴尬!
在寒冷的天气里,关注好天气,注意保暖,才是对自己负责!下不下雪,下多大的雪,是不是可以出去打雪仗,这些是小孩子们关心的,你关心吗?
B. 山东冬天最冷气温会达到多少度
山东冬天最冷气温会达到—14℃。
山东的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1℃—14℃,山东省气温地区差异东西大于南北。全年无霜期由东北沿海向西南递增,鲁北和胶东一般为180天,鲁西南地区可达220天。
(2)聊城历史冬天最冷多少度扩展阅读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9/2020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为-2.25℃,较常年同期偏高1.09℃,是1961年有监测数据以来历史同期第五高,为暖冬年份。
山东、江苏、安徽、浙江、广东和上海6省(市)经历了历史最暖冬季;江西、福建和宁夏3省(区)冬季气温为历史次高;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和陕西5省为历史第三高。
除青藏高原大部气温偏低或接近常年同期外,我国其余大部地区冬季明显偏暖,其中华北地区西南部、黄淮和江淮的东部、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大部及内蒙古西部、新疆北部等地气温偏高2℃以上。
C. 山东聊城冷到几月最冷到多少度
年前就立春了,应该就不冷了,你还是不适应,毕竟才呆了一年,像我们从小在这长大,都习惯了,你多穿点,尽量呆在屋里少出门,也许会好一些,慢慢习惯吧,既来之,则安之……
D. 山东的冬天最冷可以到几度
山东济南冬天的最低温度是-3.2℃。
济南地处中纬度地带,由于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
年平均气温13.8℃,无霜期178天,气温最高42.5℃(1955年7月24日),最低气温零下19.7℃(1953年1月17日)。最高月均温27.2℃(7月),最低月均温-3.2℃(1月)。年平均降水量685毫米。年日照时数1870.9小时(2009年)。
(4)聊城历史冬天最冷多少度扩展阅读:
济南地处中纬度地带,由于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其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3.8℃,无霜期178天,气温最高42.5℃(1955年7月24日),最低气温零下19.7℃(1953年1月17日)。最高月均温27.2℃(7月),最低月均温-3.2℃(1月)。年平均降水量685毫米。
冬季亚洲大陆北部形成了蒙古高压,济南被极地大陆气团所控制,常受来自北方冷空气侵袭,寒冷晴朗,雨雪较少,多偏北风。夏季受热带、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天气炎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多偏南风。春季和秋季是冬季转夏季、夏季转冬季的过渡季节,风向多变。
一年之中,在不同季节,济南市处在不同大气环流控制之下,构成了春暖、夏热、秋爽、冬冷四季变化分明的气候。济南冬季长达136~157天,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夏季为105~120天,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春、秋季最短,都不足两个月。加之三面环山的地形,令水汽和热空气回流聚集不宜扩散,多于一般北方城市的夏季降水。
E. 在哪能查到聊城市以前的气候资料,比如以前得气温啦,降水啦,日照啦,
气候概述 聊城市地处山东省西部,北纬35°47'--37°03′,东经115°16′-116°30′,总面积为8590平方公里,全市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坡降约1/7500,海拔高度27.5-49.0米,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显着的季节变化和季风气候特征,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大陆地度为62.8-64.8,年干燥度为1.7-1.9。聊城春季干旱多风,回暖迅速,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季;秋季天高气爽,气温下降快,太阳辐射减弱。总的看,聊城市农业气候资源较为丰富,适合种植多种农作物。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3.1℃,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2.5℃;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6.7℃。全年≥0℃积温4884--5001℃,全年≥10℃积温4404--4524℃,全市范围内热量差异较小,热量分布东南部东阿县偏多,西北部临清市偏少。无霜期平均为193-201天,初霜日平均出现在10月24-28日,最早出现在10月6-11日,最晚出现在11月10-22日;终霜日平均出现在4月9-14日,最早出现在3月23日,最晚出现在5月5日。年平均降水量578.4mm,最多年降水量为1004.7mm(茌平,1961),最少年降水量为 187.2mm(临清,1992年),全市降水分布东南部多于西北部。全年降水近70%集中在夏季,夏季易出现局部内涝。秋季雨量多于春季,春季干旱发生频繁,有“十年九春旱”之说,冬季降水最少,只占全年的3%左右。全年降水多集中于农作物生长期内,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全市光资源比较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67小时,年太阳总辐射为120.1-127.1千卡/cm2,有效辐射为58.9-62.3千卡/cm2。 全市气候资源比较丰富,且可由黄河水灌溉弥补,所以本市气候对多种农作物有较好的适应性,因此,种植业历史悠久,成为华北主要作物棉花、小麦、玉米、林果、蔬菜的集中种植区。同时,自然灾害出现频繁,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冰雹、大风、干热风、低温连阴雨、霜冻等,每年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气温 聊城市年平均气温为13.1℃,临清市最低,为12.9℃,东阿最高,为13.4℃。在地理位置的变化上,气温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高。气温的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气温最低,1月份平均气温为-2.5℃,是全年中最冷月份;夏季气温最高,7月份平均气温为26.7℃,为全年中最热的月份。气温年变化特点:春季气温回升快,秋季气温下降快,夏季易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春季3-4月份的月平均增温与秋季10-11月份的月平均降温幅度分别达7.5和 8.0℃。全市极端最高气温平均值为41.1℃,观测到的最大值为41.6℃(阳谷、莘县);全市极端最低气温平均为-21.4℃,观测到的最低值为-22.7℃(莘县,1971)。(常年资料见附表) 降水 聊城市年平均降水为578.4mm,时空分布不均。其中,冬季降水量最少,为17.9mm,占全年降水量的3.1%;夏季降水最多,为371.8mm,占全年降水量的64.3%;春、秋两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32.6%。从降水量与气温变化的搭配上看,属雨热同季型。各县市区之间,降水差异不太大,年平均降水量东阿最多,为614.3mm,临清最少,为557.1mm。全市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丰水年,年降水量最大值高达1004.7mm(茌平,1961),枯水年降水量最小值为187.2mm(临清,1992)。一日内最大降水量为328.7mm(东昌府区,1985.7.24)。(常年资料见附表) 太阳辐射与日照 全市光资源充足,年太阳总辐射为120.1-127.1千卡/cm2,有效辐射为58.9-62.3千卡/cm2,在全省属中高值区。太阳辐射以夏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季明显减弱,冬季最小。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67小时,全年中,日照以5月份最多为274小时,1月份最少为170小时。各县市区之间略有差别,东北部茌平、高唐较多,西南部莘县、阳谷较少。(常年资料见附表) 湿度与蒸发 聊城市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7%,其中,7-8月份相对湿度最大,为80-82%,春季3-5月份 最小,为58-60%,其余各月为60-80%。全市各地相对湿度的差异较小。年平均相对湿度的年际变化范围在65-69%,是年际变化比较稳定的气象因子。年蒸发量全市平均为1882mm,最大为1994mm(茌平),最小为1688mm(阳谷)。每年中,6月份月蒸发量最大,平均为344mm,1月份最小,为50mm。风 聊城市全年平均风速为3.4米/秒,月平均风速随季节的变化规律是:春季风速较大,4月份月平均风速最大,为4.5米/秒;夏季风速较小,8月份月平均风速为2.5米/秒,但在局地出现强对流天气时,也能出现短时大风。平均风速的地理变化是北部偏大、南部偏小。全年最多风向为南风、偏南风,出现频率为44%,又以春季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为北风、偏北风,出现频率为30%,冬季出现次数较多;东、西风在全年出现次数较少。 农作物气候分析 聊城市主要农作物冬小麦、玉米和棉花,所需的主要气象条件如下:冬小麦 我市小麦品种为普通冬小麦,东阿等部分县市也种植高筋小麦。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18-16℃时播种最为适宜,我市冬小麦播种大流一般在10月上旬至中旬。当气温降到0℃时停止生长,一般在12月上旬,我市小麦进入越冬停长期,冬前积温650℃左右,能够满足冬前形成壮苗的需要。大部分年份冬小麦能够安全越冬。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0℃以上,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一般在2月下旬,我市冬小麦陆续进入返青生长阶段。气温达到6-8℃时小麦开始起身,达10℃以上时开始拔节,这时期是冬小麦的需水临界期,土壤湿度在65-70%最为适宜。冬小麦拔节至抽穗期是小麦需水最为旺盛的时期,一般每亩小麦日耗水量在4吨左右,此期内应及时根据天气情况搞好灌溉,补充水源。抽穗开花期适宜气温为20℃左右,天气晴朗、光温充足、日较差大对冬小麦开花期生长最为有利。灌浆期适宜气温为24℃左右,该时期若遇连阴雨天气,则会影响小麦灌浆,从而影响冬小麦产量的形成。我市冬小麦在灌浆期至成熟期间易受小麦干热风危害,大风也极易引起小麦倒伏。我市冬小麦适宜收获期一般集中在6月上旬。 玉米 玉米是我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广泛用于饲料加工、淀粉生产等行业。我市春玉米较少,以麦田套种夏玉米为主。15-17℃是春玉米适宜播种温度,夏玉米播种的适宜温度为20-25℃。一般为减少套种玉米与冬小麦的共生期,也为防止玉米芽涝,我市通常在小麦收割前15-20天进行套种。玉米是喜温作物,需要较高的温度条件,特别是拔节后的生长旺盛期,需大量的积温。我市热量条件比较充足,能够满足不同品种玉米对热量条件的需求。玉米也是需水较多的作物,我市夏季降水较为集中,雨热同季,丰水年无需灌溉,干旱年需灌溉1-2次。我市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有芽涝、拔节前期初夏旱、开花授粉期的低温连阴雨天气、大风等,特别是开花、灌浆期间遇低温连阴雨天气易造成授粉不全、缺粒、千粒重下降等。但大部分年份,我市气候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比较有利。 棉花 棉花是我市主要传统经济作物之一,据历史考证,在明清时期就种植普遍,20世纪的八十年代是我市棉花生产的鼎盛时期。1992年的严重干旱及大面积暴发棉铃虫灾害,使我市棉花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加上其他社会因素,使我市植棉面积大幅度减少。棉花为喜温、喜光、耗水量大又比较耐旱的作物,我市的气候条件比较适宜棉花生产。当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即可进行棉花播种,最佳适宜土壤湿度为55-65%,一般我市棉花集中播种期在4月上旬至中旬,但在多数年份播种前土壤墒情不足,需提前灌溉造墒才能达到最佳适播条件。我市棉花生育期间(4月16日至10月25日)≥10℃活动积温为4220-4282℃,80%的保证率为4132-4210℃;日照时数为1444-1603小时;降水量为497-564mm,光温水条件比较丰富,能够满足棉花生产的需要。但因这些气象条件时空分布不均以及年际间的变化较大,也易在部分年份某些发育期造成一定影响。如苗期的低温和高湿,易造成棉苗病害发生;裂铃、吐絮期的低温连阴雨天气易造成棉铃霉烂、脱落、棉絮变质等,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但从总体上看,我市棉花生长期间,光、温、水搭配合理,除降水略显不足外,光、温条件均较适宜。气象灾害 聊城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但同时又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多年来各种自然灾害一直是制约我市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是进入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各种气象灾害有加重发生的趋势,本市经常出现的气象灾害有:旱涝、冰雹、大风、干热风、低温连阴雨、霜冻等。 ① 旱涝灾害:旱涝灾害对我市农业生产危害最为严重,是聊城市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其中旱灾危害面积最大,发生最频繁。椐聊城县志记载,近两千年来,出现较大旱灾370余次,涝灾330次,长期以来,我市处于旱涝交患之中。近三十年来,我市干旱有加重发生的趋势,由于本地区受季风环流影响,季风气候十分明显,各季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冬、春雨雪稀少,夏季雨量充沛,易于形成春旱夏涝,又因高空西风带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南北活动位置及进退时间的变化,造成年际降水变率大,极端性强,故旱涝得以发生。我市自有气象记录以来,大旱和偏旱年3—5年一遇,大涝和偏涝年4—5年一遇,根据旱涝在一年中出现的季节不同,可分为春旱、初夏旱、盛夏旱、秋旱和春涝、夏涝、秋涝等主要类型。暴雨是造成局部内涝的主要原因,年平均出现日数为1.9-2.6日,有85-96%的年份会出现暴雨,集中出现在7-8月份,以临清市出现最多。通过资料分析,聊城市旱灾多于涝灾,所以抗旱防涝的重点应放在抗旱上。 ② 冰雹:我市每年有不同程度的冰雹灾害发生,冰雹是一种偶发性和局地很强的灾害性天气,影响我市的冰雹大多是自西北而来,向东南或东北而去。临清市、冠县、高唐、阳谷及东昌府降雹次数最多,灾情最严重,全市平均每年冰雹发生次数0.6—1.6次,冰雹主要发生在5—10月份,集中出现在5—7月份,6月份最多,占降雹总数的40%。在一日之内,冰雹多发生在午后至前半夜,发生在15—22小时的占60%以上,降雹持续时间比较短促,一般5—15分钟。全市雹灾面积平均每年达64万亩,成灾面积达43万亩,每年都造成程度不同的损失。冰雹发生时,常常伴有大风和暴雨出现。 ③ 大风:大风通常是指瞬时风速≥17米/秒的风。大风天气在我市一年四季都能发生。全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6-25天,最多年大风日数为38-95天。其中,春季大风日数最多,约占全年大风日数的二分之一,形成我市春季多大风天气的特点。此外,初夏(6月份)大风日数也较多。大风风向多为北风或偏北风,大风多出现于5-6月份,天气转型期。在农作物生长季节,大风常常造成农作物倒伏,严重时会引起减产。 ④ 干热风:也称干旱风,是影响我市冬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它是在冬小麦生育后期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天气现象,它容易导致冬小麦灌浆期内水分平衡失调,造成植株脱水,导致小麦千粒重下降。我市每年都有干热风发生,只是出现的时间、范围、轻重不同,年平均重干热风日1.5—2.4天,轻干热风日3.9-5.3天,集中出现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干热风持续时间越长,对冬小麦造成的危害越重。我市范围内,以莘县平均出现干热风的日数最多,年率较高。 ⑤ 低温连阴雨:我市作物生长季节,常出现低温寡照及连阴雨天气,对农业生产十分不利。根据发生的时间分为棉花春播期、麦收期及秋季低温连阴雨。4月中、下旬棉花、花生等春作物播种期,如遇上低温连阴雨天气,会给春作物播种带来困难,使播种的作物造成烂种、烂芽、弱苗。麦收期间,在遇雨季开始较早的年份,往往会出现连阴雨天气,影响小麦的打轧、晒场,使小麦霉烂发芽。秋季的低温连阴雨,则往往造成棉花大量的蕾铃脱落,僵烂铃增多,降低棉花品质,对于大秋作物的灌浆成熟影响较大,同时也会影响夏粮作物的播种出苗。以上三种类型的低温连阴雨天气在我市出现次数并不太多,但是往往造成极严重的损失。 ⑥ 霜冻:我市在春秋季节里,也常出现霜冻。地面最低温度达到0℃以下,给农作物生长造成一定危害,通常称为霜冻。首次出现在秋季称为初霜冻,我市初霜冻日期一般在10月24日—10月28日,最早在10月6日,最晚在11月21日;最晚出现在春季的称终霜冻,平均出现日期在4月9日—14日,最早出现在3月23日,最晚出现在5月5日。全市无霜期平均为193-201天,最长的年份为227天,最短为167天。聊城物候 物候是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或非生物受气候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现象。动植物随季节变化开始出现生命活动现象的日期称为物候期。聊城市主要农作物、林木、动物的物候期见附表
F. 山东聊城冬季最低气温能达到多少度,就近10年来说
山东聊城属于季风区,所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最低温度在0℃以下。
G. 聊城北方冬天冷不冷
聊城北方很冷的 北方的冬天都很冷越往北越冷 而且聊城近海 海风吹来还会更冷 还有台风
H. 冬天聊城最冷天气是多少度啊
文县记载历史极端最低气温—23度,出现在80年代以前,2000年以来大概是—13度左右。
I. 聊城市历史最低气温是多少度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