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研究什么比较好

历史研究什么比较好

发布时间:2022-07-04 03:41:41

㈠ 想要研究中国历史(正史),需要看哪些书籍,最好是一个一个朝代的啦

二十四史之类的,不过这写书大都是后一代修订的,所以有不实和和谐

㈡ 问一下历史类的研究生有哪些哪些学校比较好谢谢

历史类的研究生有:
1、历史教育学研究生;
2、历史文献学研究生;
3、历史考古学研究生:
4、历史地理学研究生:
5、历史经济学研究生:
6、中国古代史研究生:
7、中国近代史研究生:
8、中国现当代史研究生;
9、民俗史研究生;
10、西方古代史研究生;
10、西方现当代史研究生:
11、西方文明史研究生;
12、政治经济学研究生等等。
历史专业这些学校比较好:
1、北京师范大学。我国历史最强的学校。
2、南开大学。
3、北京大学,凭这快牌子,价值不菲。
4、兰州大学。
5、武汉大学,历史也很强。学校的地理位置也很好,在三江汇合处
6、中山大学
7、陕西师大。陕西,我国历史上很多朝代的都城。历史遗迹非常多,还有碑林,学习历史
,不可不到陕西。
8、广西师大。
9、浙江大学
10、贵州大学
你可以到网上查一下,查中国的历史名校。

㈢ 想学历史,可是不知道专学哪一朝的历史比较好

本人正准备整理有关历史方面的东西,但是知识有限,仅供参考。
想学那一朝的得看楼主的兴趣了,西汉之前的可以参考《史记》,史记挺枯燥的,东周之后到秦统一前可参照《东周列国志》,本人觉得这书不错,文言文不好的也可阅读,汉朝至民国时期可以看蔡东藩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虽说是演义,但作者还是按照史实来写的,西汉(刘邦建立汉朝,到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是达到鼎盛并开始下滑,虽然到宣帝时有过中兴,但也好像只是回光返照而已,到后面经过王莽一折腾,西汉殁了),东汉(没什么太大映象了,就记得个光武中兴,后就没什么特点了),两晋(因这时期比较乱,看了书总是看了后面忘前面),南北朝(也是乱世,历史总是记个大概,个中详情可以编写很多版本的小说了),唐(历史上较开放的一个时代,照就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执政的历史也是值得一读的。然后呢唐代的文学艺术发展也是很好的,文学上有唐诗,艺术上着名的彩陶从这里开始,好像从唐开始中国就从黑白电视过渡到了彩色电视,一切都有了色彩,感觉一切都明亮了,),五代十国(未涉及,不好评论),宋(本人比较喜欢宋朝,人人都说唐朝时期生活富庶,但是宋朝才是真正富裕且安平的时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可以让我们窥其一斑,据说当时茶楼酒肆中使用的碗筷都是银质的,虽说宋朝在当时极力开矿,但是就算现在银质物器也不如当时。宋时的文学造诣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元(不熟悉),明(听得很多,但是没看过书,在瓷器方面比较突出,明万历年间,万历皇帝爱好瓷器,很多有名的瓷器就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清(清朝好像每个人都比较熟悉一点,可能是受现在清穿剧的影响吧。皇太极入关,顺治是第一个入主紫禁城的清代皇帝,6岁登基。遍观清朝历史,清代皇帝年幼登基的不在少数,康熙8岁,同治6岁,光绪4岁。清代虽是一个马上得天下的国家,但其也很注重文化修养,尤其干隆,在三希堂中就有不少珍品。清代少有昏庸的君主,且不说康乾盛世,就算在清末光绪年间,其实光绪是一个很爱学且会是一个开明的君主,无奈大清懦弱,上有慈禧压着,下无良臣帮衬。),民国(虽是近代,但是涉及也不多)

㈣ 关于历史方面的研究课题.越详细越好..

是男生么。。。。一般来说研究二战什么的比较有趣味性吧。。。网上有很多二战迷。。。你可以便于和他们交流。。。这是一个很有趣很深奥的课题呢

我觉得你首先应该确立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比如战争各国的经济。。或者各国领导人的政治手腕。。。我曾经看见过有人研究各国民俗意识形态什么的对于战争角色的影响。。。挺有趣的。。。这方面研究者众多。。。你立意要新。。

你可以在图书馆法收集和很多书籍网上还有很多影片资料。。。。。。资源丰富。。。。

各国战争之间有很多趣事。。。。在论文里适当引用可显得风趣幽默。。。

这个弄好了很棒。。。。弄不好很糟。。。

PS。。。最好不要研究亚洲这边的。。。。研究二战美欧洲史比较好。。。
亚洲这边的比较敏感。。。不好弄

你辩证的接受吧。。。。我不是学历史的。。。

㈤ 比较好的研究历史的书籍

不知道你现在的水平如何。不过这些书是学史的人必看的
宋兆麟等:《中国原始社会史》 林耀华:《原始社会史》
余继林:《原始社会简史》

郭沫若:《奴隶制时代》 金景芳:《中国奴隶社会史》 孙 淼:《夏商史稿》 童书业:《春秋史》
夏 鼐:《中国文明的起源》 丁 山:《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 田昌五:《古代社会断代新论》
杨宽:《战国史》 林剑鸣:《秦史稿》、《秦汉史》 张维华:《试汉武帝》 钱剑夫:《秦汉赋役制度考略》
林干:《匈奴史》 陈竺同:《西汉和西域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韩养民、张来斌:《秦汉风俗》
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秦汉卷) 金春峰:《汉代思想史》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韩国磐:《魏晋南北朝史纲》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 韩国磐:《南朝经济初探》 韩国磐:《北朝经济初探》
高 敏:《魏晋南北朝经济史》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岑仲勉:《隋唐史》 汪 篯:《隋唐史论稿》 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 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金宝祥:《唐史新探》 胡如雷:《李世民传》 赵克尧、许道勋:《唐太宗传》。
唐长孺:《隋唐制度三论》 周宝珠、陈振:《简明宋史》 王瑞明:《宋代政治史概要》 朱瑞熙:《宋代社会研究》 关履权:《两宋史论》 邓广铭等主编:《宋史研究论文集》
张正明:《契丹史略》 杨树森:《辽史简编》 吴天墀:《西夏史稿》 张博泉:《金史简编》
邓广铭:《王安石》 漆 侠:《王安石变法》 侯外庐等主编:《宋明理学史》(上)
韩儒林主编:《元朝史》 翁独健:《蒙古族简史》 南京大学历史系元史研究室编:《元史论集》
元史研究会编:《元史论丛》 李 斡:《元代社会经济史稿》
李洵主编:《明清史》李光璧:《明朝史略》。汤纲、南炳文:《明史》(上)孟森:《明清史讲义》(上)
吴晗:《朱元璋传》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编辑:《明史研究论丛》、《明史资料丛刊》
戴逸主编《简明清史》 辽宁合编《清史简编》 萧一山:《清代通史》 李洵主编《明清史》
孟森:《明清史讲义》(下) 各单位编辑的《清史论丛》、《清史研究集》、《清史资料》等。
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37章
马克思:《资本主义以前生产诸形态》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列 宁:《论国家》
列 宁:《国家与革命》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共8册) 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共8册)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范文澜:《中国通史》郭沫若:《中国史稿》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白寿彝总编:《中国通史》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
邹贤俊等:《中国古代史自学辅导》
《中国近代史》参考文献目录 一、《中国近代史》基本参考文献目录
1、龚书铎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中华书局1980年重版本。
2、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3、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4、[美]费正清编,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5、苑书义等编:《中国近代史新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修订本。
6、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7、戴逸:《中国近代史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刘大年:《中国近代史诸问题》,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9、丁名楠:《帝国主义侵华史》,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㈥ 怎样研究历史

学习历史是为了牢记过去,研究历史是为了珍惜现在和展望未来。
唐太宗李世民说的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泱泱浩大的五千年文明史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传承,中华民族的永续,祖先用丹青墨笔记载下了宝贵的信史资源,这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深刻体会中华民族是如何从黄河岸边的一个部落历经沧桑,饱经磨难,坚韧不拔,风雨兼程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不易。
会增强自己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一份情感。
学习历史会在心底记录下曾经发生在中国大地的重要往事,因为历史会带我们走进战争与和平的交替,体会发展与进步的艰难,感受文明与野蛮的抗争,回味辉煌与落后的反差,见证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结出的文明硕果。
学习历史会让我们懂得辨别人的忠与奸,正与邪,善与恶,善政与恶政,轻轻触摸古人的精神世界,与古人进行对话,遥想远去的风烟往事。
学习历史会让我们从沉痛中得到坚强,让中华民族懂得如何更好的保卫自己,在历史的‘凤凰涅槃’后得到发展,在灿烂的辉煌中增强民族自豪,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
翻阅历史的演进过程会让目光变得深邃,远大,思维变得跳跃而丰富,个人的品味和修养得到提升,这都是学习历史带给个人的好处。

仅仅学习历史不是最终目的,如果能够通过学习的基础再去思考和研究历史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作为非历史专业人士我们该如何研究历史呢?

简要谈点个人心得;
一;首先必须尊重历史;
这是研究历史最最基本的要求;中国历史是国家圣器,是中华民族的人生历程,是中国的国家尊严,是民族的体面,以崇敬的心情看待中国历史,像安抚和关心亲人一般地爱护她是对喜爱中国历史者的最基本要求。
但网络现实却很遗憾,总有那么一些人夹带着浓厚的偏见,情绪和性格化来’咒骂研究’历史,并且‘振振有‘义正词严’,只要他们一开口侮辱,谩骂,抨击,羞辱,诋毁中国历史,王朝,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言语就源源不绝而来,比如有人辱骂宋朝是‘怂朝’,清朝是‘螨清’,汉族是’绵羊,软蛋,怂汉‘,更甚者辱骂‘靖康之耻’时期宋朝受害的皇室女性是‘鸡’,听到这样残忍无情的言语,血都要喷出来。在中国古代皇权和皇族就是国家的象征,就是华夏民族的象征。我们的祖先都曾经无怨无悔地为王朝,为国家流尽自己最后一滴血,抛下一颗头颅,祖先用生命捍卫国家尊严,守护民族自尊。这些辱骂中国王朝,侮辱皇室的人,民族情感何在?国家情感何在?对得起那些流血牺牲的祖先吗?
中国王朝政权在后人眼里永远是一个静态存在,因为他们所有的一切功过是非,大恶大善都融化进了中国历史,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份,成为中华民族人生的一部份。
没有尊重的心态就不要说研究什么历史,最好的选择是连历史都不要去看,徒留下不健康的心理,反而得不偿失。

二;客观,公正的立场研究历史;在用心尊重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是研究历史问题的最佳利器,因为历史是过往,曾经的事件,人物,政策,作为等一切都是过往,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功过善恶都成过去,所以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研究重点必须放置在历史的天平,重点考察对历史的影响,其次是把研究对象放置在他们对当时的时代影响,以历史影响高于当时影响为决定标准。
而研究对象往往又具有复杂的两面性,一正一反,一荣一辱,一功一过,一善一恶,因此不能用简单,粗暴的’一刀切’不是好,就是歹来判定,而是结合历史行为综合比较,权衡之后,最后得出结论,是功大于过,或是过大于功。
比如对秦始皇的历史评价,应该是功在千秋,罪在当代。
功在千秋;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基中国本部版图,统一文字,度量衡,建立中央集权,完善郡县制,为中国的大一统做出巨大贡献。
罪在当代;‘焚书坑儒’毁灭先秦时期留下的大量文化典籍[同时也是罪在千秋],严刑酷法,耗尽国力民力修建阿房宫和秦始皇陵,不重视休养生息,恢复生产,安定民心,给当时的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
站在后人角度和立场一比较,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秦始皇功大于过。

三;用串联的思维研究历史;
研究历史非常忌讳那种仅以一点,一事,一言,一行确定历史某人,某事不是好就是歹的‘一根筋思维’。应该把某人,某事用历史串联起来进行比较,区分和判断。
比如网友攻击汉武帝的‘罢黩百家独尊儒术’是错误的决策,而应该延续‘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国策,这就是典型的孤立看待历史问题,缺乏对历史的综合考量。
思考视角要放置到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和各家核心理念的比较。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大战乱时代的独特历史产物,是百家各展所长,激烈角逐政治统治思想的产物,从百家争鸣到汉武帝时代已经相距300-200多年,假若百家争鸣的状态依然继续延续,历史上就不会出现秦始皇统一了,也不会有汉朝的诞生了,汉族也不会出现了。自秦孝公公元前356年任用‘商鞅变法’开始,法家成为秦国的绝对主导
政治思想,随着商鞅变法的成功,秦国率先走上封建社会制度的国家体制,实现富国强兵,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国家大一统后,社会本应由大乱走向大治,与民修养,爱惜民力,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建立社会秩序,建立人文伦理观念的最好时机,但法家却反其道而行,逆社会需要安定的潮流而动。

法家首开中国历史文字狱,‘焚书坑儒’,毁灭先秦以来大量中华文化典籍,一味以‘性恶论’和‘法,权,术,势’作为治国理念,而严刑酷法,徭役深重给百姓和国家带来巨大灾难,导致农民起义,秦国经历30年就灭亡。
法家岂能赢得当时民心?
岂能在当时社会潮流前站稳统治脚跟?
法家自此成为辅助儒家,区居第二的统治理念,也就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其次;在考察道家
汉初70多年一直执行‘黄老之学’的观念治理国家,道家清静无为,讲究无为而治,重视休养生息,爱惜民离,恢复生产,增加人口,这是道家治国思想的优点。

但道家的短板也是根深蒂固,[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是老子描述的理想国境界。
道家之长在哲学,而不在政治观念,‘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超脱境界是和‘大一统’理念背道而驰的。汉初政治面临重大问题,国家统一和行政管理面对破坏,郡县制面临严峻挑战,国家面临再次分裂的危险。
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和武帝时期的淮南国之乱就是明证,刘嚊和刘安就是‘黄老之学’的忠实信徒。再次;墨家
后人看来,最吸引人的是科技,的确如此。但墨家的核心理念却问题多多,兼爱,非攻,选君,选贤。什么意思?兼爱,就是无条件的爱,非攻,就是不打战,反对战争,这和不拘手段的统一主张也是背道而弛的,墨家的‘鬼神观’,假如墨家成为治国理念,中国可能就成为‘政教合一’的国家了,墨家主张‘天选君’,即天子通过天选举确立,这种主张是直接和皇权对立的。所以墨家是四大家里最早消亡的。

最后研究儒家,汉武帝时代董仲舒向武帝建言推行‘罢黩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纲领,而儒家的核心政治观念‘天人合一’‘仁政’‘仁德‘人本思想’,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的修身观,教育人的最高目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契合了当时社会需要安定和统治者治国的实际需要,由春秋战国经秦,汉初延续几百年大乱的彻底结束,大乱走向大治儒家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政治思想的确立给完成文化,疆域,社会,民族等大一统创造了条件,在大一统理念的指导下汉族诞生了。汉族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
从学习历史到研究历史的过程可以看出,历史带来的最大作用;
一;中国历史具有不可割裂的延续性,任何历史事件,政策或人物都不能用孤立,静态的眼光去看待,认为是想当然的结果,事实并非如此,而是经过漫长的不断演变,运动,角逐和转化最后才成为必然的结果。
二;中国历史发展的结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文,影响一直延续至现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国情’,即使在西方价值观念不断充斥下的今天,任何外来事物,无论是先进或落后,首先都必须面临是否符合‘中国国情’的考验。
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展望未来。

㈦ 研究明朝历史看哪些书比较全面

第一,通史专着不谈,关于明史的断代史专着推荐以下几种:

《明史》(2册)汤纲,南炳文 着(上海人民出版社)

《明史新编》傅衣凌 主编 杨国桢、陈支平着(人民出版社);现在新版改名为《中国历史 明史》

《晚明史》(2册)樊树志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二,关于南明史的资料与论着,有以下几种:

《南明史》(14册) 钱海岳 (中华书局)

《南明史略》 谢国桢 (上海人民), 此书未见新印。

《南明史:1644-1662》 (美)司徒琳 (上海书店)

《南明史》 顾诚 (中国青年出版社)

第三,关于清朝前期的史料暂不谈,说一下有关论着:

最着名的是孟森先生的《满洲开国史讲义》。

比较早的专着有周远廉的《清朝开国史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和《清朝兴起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两部着作。

最近看到一本《清代前史》,没有阅读过。

第四,关于明代的古籍史料,重要的几种介绍如下:

1、《明实录》是明代史料的最重要的源头,台湾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据抄本校勘,共计正文133册,校勘记29册,附录21册,共183册,经过校勘之后的这套书依然是影印本的,没有标点。市面上也买不到的。最近线装书局出了一套《抄本明实录》,定价过万元。

2、《明史》,二十四史之一,有中华书局点校本,清朝编撰的官方明代正史,共28册。常见,也容易阅读。

3、《国榷》,有中华书局断句本,六册,私修的纪传体明史,未曾刊刻,也未曾被清廷删改,故保留了不少满洲人早期与明朝关系的史料;

4、《明史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明史,成书在《明史》之前,有中华书局的点校本,史料价值较高,也因册数少(4册),最便阅读。

5、《明通鉴》,编年体正史,有考异。岳麓书社的点校简体字本,册数仅3册,便于阅读。上海古籍出版的一册本为影印本。

6、《明会典》,官修之政书,若需研究明代的典章制度,此书为必读。但建国后未有整理本面世。

7、《南疆逸史》、《小腆纪年附考》、《小腆纪传》则为南明史料中最为详备者,中华书局版本因出版较早,又无重印,故不易得。

8、《国朝典汇》为崇祯年间编订,明代人研究本朝历史(太祖直至穆宗)的着作,在清代为禁书,有较多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资料。目前,市面上有书目文献出版社的影印本出售。

9、《弇州史料》前、后集,私家修撰之史书,是《明史》的史料来源之一。

㈧ 历史考研选择历史哪个专业比较好些

首先,你为什么要考历史。工商管理的任何一个方向都要比历史好就业。我本科就是工商管理的,恰巧现在也在读历史的研究生。如果你考上历史的研究生,不论哪个专业,你都会问自己很多遍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跨专业考历史。
其次,如果你的选的学校历史专业比较好,那么复试的竞争一定激烈。就算历史是冷门,只要学校的这个专业比较强,竞争都是很惨烈的。
然后,如果你想好了,确定要考历史。那么世界史方面,北师,天师,东北师大的中世纪史很强大,南大的英国史,吉大的美国史。中国近现代的工作现在相对好一点,因为大学都要开近现代的课了,就像高数一样。历史地理首推陕师大。考古一般不要跨专业的。除非你是学化学的。不管哪个专业,考历史,北大和人大几乎都是最好的选择了。
还有,不仅要选学校,更重要的是选导师。你的导师若是牛人,那是相当有优势的。但同样,也是比较难考的。
最后,再劝你一句,如果你的数学不是很差,你考金融、经济和管理类的研究生要比考历史前途光明很多,真的,就算你真的很喜欢历史,但是做研究生和你平常读历史书绝对不一样。
总之,想清楚你为什么这样选择,要不然你一定会后悔的,我身边有很多人都是有你这样的经历的,没有一个不后悔的。我不骗你。
如果还是想考,或还有不明白的,留言就好。
慎重。

㈨ 研究明朝历史看哪些书比较全面

第一,通史专着不谈,关于明史的断代史专着推荐以下几种:
《明史》(2册)汤纲,南炳文
着(上海人民出版社)
《明史新编》傅衣凌
主编
杨国桢、陈支平着(人民出版社);现在新版改名为《中国历史
明史》
《晚明史》(2册)樊树志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二,关于南明史的资料与论着,有以下几种:
《南明史》(14册)
钱海岳
(中华书局)
《南明史略》
谢国桢
(上海人民),
此书未见新印。
《南明史:1644-1662》
(美)司徒琳
(上海书店)
《南明史》
顾诚
(中国青年出版社)
第三,关于清朝前期的史料暂不谈,说一下有关论着:
最着名的是孟森先生的《满洲开国史讲义》。
比较早的专着有周远廉的《清朝开国史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和《清朝兴起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两部着作。
最近看到一本《清代前史》,没有阅读过。
第四,关于明代的古籍史料,重要的几种介绍如下:
1、《明实录》是明代史料的最重要的源头,台湾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据抄本校勘,共计正文133册,校勘记29册,附录21册,共183册,经过校勘之后的这套书依然是影印本的,没有标点。市面上也买不到的。最近线装书局出了一套《抄本明实录》,定价过万元。
2、《明史》,二十四史之一,有中华书局点校本,清朝编撰的官方明代正史,共28册。常见,也容易阅读。
3、《国榷》,有中华书局断句本,六册,私修的纪传体明史,未曾刊刻,也未曾被清廷删改,故保留了不少满洲人早期与明朝关系的史料;
4、《明史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明史,成书在《明史》之前,有中华书局的点校本,史料价值较高,也因册数少(4册),最便阅读。
5、《明通鉴》,编年体正史,有考异。岳麓书社的点校简体字本,册数仅3册,便于阅读。上海古籍出版的一册本为影印本。
6、《明会典》,官修之政书,若需研究明代的典章制度,此书为必读。但建国后未有整理本面世。
7、《南疆逸史》、《小腆纪年附考》、《小腆纪传》则为南明史料中最为详备者,中华书局版本因出版较早,又无重印,故不易得。
8、《国朝典汇》为崇祯年间编订,明代人研究本朝历史(太祖直至穆宗)的着作,在清代为禁书,有较多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资料。目前,市面上有书目文献出版社的影印本出售。
9、《弇州史料》前、后集,私家修撰之史书,是《明史》的史料来源之一。

㈩ 研究中国古代史看什么书好

二十四史是最好的资料,其次是一些野史。

阅读全文

与历史研究什么比较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3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