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上的永昌县是哪里

历史上的永昌县是哪里

发布时间:2022-07-05 08:08:17

⑴ 永昌县属于金昌市吗为什么这里的中国公民像欧洲人

提起甘肃,大家可能马上会想到闻名中外的敦煌莫高窟,还有大漠、黄河等等壮观的景色。除此之外,您可能一时也想不起来更多的旅游景点。但近几年,甘肃境内一个本不为人知的小村庄却令游人纷至沓来,同时也让众多学者接踵而至。一时间,考古发掘、学术研究在这个神秘的村庄展开。

置身其中犹如处于异国他乡

这个神秘的村庄位于甘肃省永昌县境内,当地人把它称作“者来寨”。这里常年干旱少雨,沙化现象十分严重,这使原本贫瘠的土地看上去显得更加荒凉。远远望去,“者来寨”紧紧依靠在绵延起伏的祁连山下,和其他中国西部的乡村一样,用黏土夯筑的土坯房构成了整个村庄的全貌,除此之外,丝毫看不出它有什么特别之处!那么,是什么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呢?

关亨,甘肃省骊靬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十几年前,当他步入者来寨时就被这里的奇特景象所吸引,他发现者来寨的村民大多都长着棕色或黄色的头发,眼睛也多是蓝色或灰色的,虽然看上去并不是十分明显,但仔细观察后便会发现,他们与当地有着黑头发、黑眼睛的汉族同胞却有着本质的区别!者来寨村民的长相仍让许多人认为,他们不像是中国人,而进入者来寨也会给人一种置身于异国他乡的感觉!然而,翻开村民的户口本时,却看到了祖籍甘肃、族系汉族的记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如果他们真的是汉族人,那为什么会和其他人不一样呢?

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陈正义也说:“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经常陪一些外宾去参观,他们觉得很好笑,他们说我们的老乡怎么跑到甘肃这个地方了?看起来他们就像西方人,但是一说话就是永昌话,外宾觉得很有意思。”

他们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呢?关亨百思不得其解,但他认为者来寨这些奇特村民的背后,一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为了揭开者来寨村民的相貌之谜,他们在者来寨展开了广泛的走访和调查。

村寨发现西汉时期古城

这些村民到底会是什么人呢?谜一样的疑问难住了关亨、陈正义,但就在他们的研究陷入困境之时,关亨、陈正义却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他们在者来寨发现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建筑遗址,经过专家鉴定这是西汉时期的一座古城。

古城遗址的发现令关亨、陈正义更加困惑了,小小的者来寨怎么会出现古城遗址呢?而这座城址又究竟是座什么城呢?又会不会和这些奇特村民有联系呢?由于无法做出解答,关亨、陈正义打算另辟蹊径,想从史籍资料中寻找有关这座古城的蛛丝马迹,果然史书中的一条记载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原来《汉书》中记录了一条有关外域军队的重要线索。公元前36年,西汉陈汤率军攻打匈奴,在致支城展开大战,战斗中西汉将士发现,匈奴人派出了一支长相非常奇特的军队,而且他们还摆出一种“夹门鱼鳞”阵,以抵抗西汉军队的进攻。

关亨、陈正义在认真查阅了大量有关古罗马军队的史籍资料后认为,《汉书》中提到的夹门鱼鳞阵正是古罗马军队所特有的一种作战方式。这时关亨、陈正义突然意识到,者来寨的村民喜欢做牛鼻子馒头、喜欢玩斗牛游戏。地中海地区的许多国家也都有着对牛的崇拜、喜欢玩斗牛一类的游戏,而古罗马人也有着同样的习俗。那么,者来寨的这些奇特村民会不会是陈汤所带回的古罗马军人的后裔呢?

古罗马军团怎会来到中国

关亨做出了大胆的推测,但是一个个疑问又像汹涌的波涛无情地冲击着他的设想,因为古罗马与中国路途遥远、相隔万里,古罗马军团怎么会来到中国呢?而他们又为何会出现在匈奴人的军阵中呢?陈正义、关亨认为,当年的古罗马第一军团从帕提亚军队的东部防线杀出重围,由于他们回国的路线被封锁,只能向东逃窜,这就很可能进入到匈奴人掌控的地域,无奈之下他们屈服于匈奴,并成为匈奴人的雇佣兵,而这便成为后来陈汤将其俘获并把他们带回西汉的可能!而据《汉书》记载,就在陈汤将这些战俘带回西汉后不久,一个叫“骊靬”的县突然出现在了西汉的版图上,而“骊靬”正是当时西汉对古罗马的称谓,难道陈汤所带回的战俘真的是古罗马人吗?

关亨、陈正义在永昌县县志中找到了这样的记载,“在今凉州俯永昌县南,本以骊靬降人置县”,这说明骊靬县的设置与古罗马军团的战俘有着密切联系。据史书记载,骊靬县设置在了番禾县南面的照面山下,而照面山正是与者来寨紧紧相邻的祁连山,番禾县也正是今天的永昌县,这说明史书中记载的骊靬县就设在了者来寨。

寨民长相之谜得以揭开

骊靬古城的发现令专家们兴奋不已,因为这可以说明2000多年前者来寨确实驻扎过一批古罗马军人,而者来寨这些奇特的村民很可能就是那些古罗马军人的后裔。但是,时光荏苒,2000年的时光已随风逝去,令人遗憾的是,为古罗马人而设的骊靬县早已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不复存在,那些骊靬人也没有留下丝毫有关他们的记载,唯独留下的只有他们的后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向世人讲述着一个扑朔迷离的传奇故事!

现在关亨、陈正义已经得出了研究结论,者来寨的这些奇特村民很可能就是历史上消失的古罗马军团的后裔。

今天,者来寨的这些村民们终于可以不为自己的长相而烦恼了,千百年来留存在他们心中的疑问也终于有了答案,更为重要的是困扰中西方史学界多年的千古之谜也从此得以破解!

(据《科技日报》报道)

⑵ 永昌县有个古罗马十字军后裔,真的有这么回事吗

永昌县确实有古罗马军团的后裔,历史起源于中国汉朝时期,汉朝军队在西域击溃匈奴军队,俘获了一群古罗马士兵,并将他们安置在今天的永昌县一代,已经在中国繁衍两千余年,完全融入到了中国的体系中,不过从血统上来讲,当地确实还有不少人保留着一丝古罗马人血统。

也有人对于这件事存有疑问,认为古罗马帝国军队溃败到汉朝出征匈奴中间间隔17年,这群罗马人是如何保持战斗力的,其实这一点不难解释,溃逃的罗马军队只能依靠战争来获取资源,所以他们就是一群雇佣兵,一直活跃在战场之上,而且罗马军队溃逃的时候,这群士兵应该在20-30岁左右,17年后年龄37-47岁左右,对于雇佣兵来说还不到拿不起武器的年纪,完全是可能出现在战场上的。近代调查发展,永昌县居民确实有一些人有西方人种特征,结合历史即在分析,这群人真的可能是古罗马人后裔。

⑶ 甘肃省各市县名称的由来

1、兰州:据《元和郡县志》记载,是由皋兰山得名。由于古人约定俗成的省略方法,皋兰一词去“皋”留“兰”,得名兰州。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改州,金城郡改为兰州,置兰州总管府,府治子城,“兰州”之称即始于此,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1941年7月始设兰州市。现为甘肃省省会。兰州又称“金城”,古时沿用此称时间最久、流传地域最广。

2、嘉峪关: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因有万里长城西起点──天下雄关嘉峪关而得名。“嘉峪关”意为“美好的山谷”,市域南靠祁连山,北倚马鬃山,东接酒泉盆地,西为平坦的戈壁,地处走廊西段最窄处。

3、金昌:金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金昌一名,因金川河从境内流经,取金字,因金昌系从永昌县析置,取昌字,二字相合而得名。汉置番和县,明为永昌卫,清改永昌县。1981年由永昌县析置金昌市。金昌盛产镍,其储量之多,品位之高,在同类矿床中,居世界第二位,因有镍都之称。

4、榆中:县名。早在春秋战国时,秦“辟数千里,以河为境,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因县地处榆塞之中,故名榆中而得名。榆中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4年)。

5、白银:白银位于甘肃省中部,兰州市东北部。早在明朝洪武年间就在这里建厂采矿冶炼金、银。又因所采之矿多为白银,故也称“白银厂”,白银由此得名。

6、景泰:景泰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的过渡地带。据说以明代宗年号景泰命名。又曰建县之时,以县境由原靖远县北区、原红水县两地组成,用靖字代靖远区,用永泰的泰字代红水县地,先拟为靖泰,后取靖字谐音恰为景泰,含有永期景象繁荣、国泰民安之意,故名景泰。

7、武威:武威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石羊河上游。武威在西汉初为匈妈所占据,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征服河西,为了纪念这一胜利,后来把这块地方取名武威,并设武威郡,以显示西汉王朝的军威和武功到达河西而得名。

西汉时称姑臧,东汉时改称武威。明代改凉州卫,清代改武威县。1985年改为武威市。

8、天水:地处甘肃省东南部,渭河中游和嘉陵江上游,地当陕、甘、川三省之要冲。天水地名的由来,《秦州志》记载:郡前有湖,冬夏无增减,故有天水之名。

相传,汉武帝时期,在今天水市西南,有一日,突然地显红光,雷电交加,天摇地动,山崩地裂。地面裂开一道大缝,天水注入其间,遂成一湖。自此有湖水与天河相通之说,当地民众称为天水井。后来,汉武帝在湖帝建起城池,命名天水。天水县之名始于五代。

9、张掖:张掖地名源自“伸张国掖,以通西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张掖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张掖本来是匈奴觻得王的地盘,故被称为觻得,汉朝改其名为张掖,意思是伸张中国的臂掖,“以威羌狄”。

10、平凉:平凉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公元358年,秦符坚欲讨前凉,于高平镇置平凉郡,取平定凉国之意,平凉由此得名 。

⑷ 永昌的地理气候

永昌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东部、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东经101°04′至102°43′,北纬37°47′21″至38°39′58″。县境东西最长距离约144公里(东起董家堡与蔡旗界,西至白石崖沟),南北最长距离为114.8公里(南起于脑儿墩沟脑,冯与陈家深井以北,与阿拉善右旗分界,金昌市成立后与金川区毗界)。总面积金昌市成立前为9600平方公里;金昌市成立后为7439.27平方公里。东面与民勤县毗连;东南面与武威县的双城、洪祥、青林乡接壤;南面与武威县金山乡、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界;西南面与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相邻;西面与民乐县、山丹县毗邻,北面与金川区、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疾苦相靠。境内地势以山地、平原为主,与戈壁沙漠东西展开,南北山岭夹峙,相间排列,山地平川交错,绿洲荒漠绵延。最低海拔1452米,最高海拔4442米,平均海拔2000米,耕地海拔1452?400米。
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4.8℃,平均降水量185.1毫米,无霜期134天。年平均日照2884.2小时,日照率65%。年蒸发量2000.6毫米。永昌自然矿藏丰富。全县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约60余种,矿产地90多处,其中大型矿床约20种,中小型矿床难以定数。除包括镍在内的铁、铜、锰、锌、铝、铅、钨、铀、锑等金属矿藏外,非金属矿产有花岗石、大理石、陶土、膨润土、石英砂、石灰石、白云石、硅石、水晶石、冰洲石、王髓玛瑙等。储量丰富,潜力无限,亟待投资开发。其中煤炭、花岗石储量尤为丰富,产量居甘肃省前列。
丰富的水电资源是永昌县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的有力支撑。境内地表水资源总量年均5.37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1.6万千瓦。辖区内建有火电厂一座,装机容量30万千瓦,年发电量18亿千瓦时以上;现已建成梯级小水电站五座,年发电量600万千瓦时以上,成为乡镇企业、合资企业和地方工业发展的能源保障。1996年国务院授予“农村水电电气化县称号”。永昌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国道312线和兰新铁路东西横贯全境;县、乡公路四通八达,交错成网,公路硬化率达100%。县城距中川机场280公里。程控电话装机容量12000门,县城电话普及率达74%,已与国际国内联网。同时开通了无线寻呼、移动电话和农村“一点多址”微波电话。西兰乌光缆东西穿越县境。永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勤劳敦厚的永昌人民早在四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就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汉、魏、隋、唐、宋、元、明、清共历鸾鸟、番和、骊靬、显美、焉支、嘉麟、天宝、永昌八县相沿至今。悠久辉煌的历史为留下了大量的名胜古迹、文物典籍,提供了历史沿革和自然风情相交织的旅游资源。

⑸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柴家庄馒头山的来历

1、柴家庄的历史:甘肃省永昌县柴氏家族慎言传说是山西省大柳树来的移民,我们最早来永昌的祖先名叫柴兴,是明朝学位,定居落户在牧羊川,马蹄山以北十里马莲滩,建庄创业。


2、地理位置概述:永昌县新城子镇柴家庄,位于祁连山南麓,胭脂山北坡,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西汉时期,它是扼控东西南北的重要要塞,至今当地还有赵家西番毛达达的说法,西番是古时西藏的称呼,而达达便是蒙古族的称谓,意思是新城子的赵氏和毛氏,分别是藏族和蒙古族的后裔,由此可见,馒头山这块地方在古代,是一个多民族杂居之地,也是各国必争的战略要地,在它以南的皇城草原,至今依稀可见蒙古王爷的避暑山庄和屯兵兵营遗迹。


3、“馒头山”的由来:金昌市永昌县柴家庄不仅有天境般美的七彩花谷,而且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念卷、节子舞就是唯新城子独有的文化表演形式,目前已是金昌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新城子人民在举止言淡中,话语中仍然带有古文言文辞。草原山凸起的形容“一块大馒头”,被古代柴家人称之为“馒头山”


⑹ 请问甘肃省各市古时候的称呼谢谢

兰州:兰州位于黄河上中游的西北黄土高原。兰州名称的缘起,据《元和郡县志》记载,是由皋兰山得名。由于古人约定俗成的省略方法,皋兰一词去“皋”留“兰”,得名兰州。又据《皋兰县志》记载:“皋兰即兰州,皋兰之名,以南山名皋兰而得名。李唐时浑部内向以为兰州都督府,而兰州之名始焉。”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改州,金城郡改为兰州,置兰州总管府,府治子城,“兰州”之称即始于此,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1941年7月始设兰州市。现为甘肃省省会。兰州又称“金城”,古时沿用此称时间最久、流传地域最广。
嘉峪关: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因有万里长城西起点—— 天下雄关嘉峪关而得名。“嘉峪关”意为“美好的山谷”,市域南靠祁连山,北倚马鬃山,东接酒泉盆地,西为平坦的戈壁,地处走廊西段最窄处。嘉峪关市总面积1298平方公里,有人口10万。嘉峪关旅游资源以嘉峪关关城、魏晋壁画墓、万里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长城博物馆、黑山岩画等最为着名。
金昌:金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金昌一名,因金川河从境内流经,取金字,因金昌系从永昌县析置,取昌字,二字相合而得名。汉置番和县,明为永昌卫,清改永昌县。1981年由永昌县析置金昌市。金昌盛产镍,其储量之多,品位之高,在同类矿床中,居世界第二位,因有镍都之称。
白银:白银位于甘肃省中部,兰州市东北部。早在明朝洪武年间就在这里建厂采矿冶炼金、银。又因所采之矿多为白银,故也称“白银厂”,白银由此得名。
景泰:景泰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的过渡地带。据说以明代宗年号景泰命名。又曰建县之时,以县境由原靖远县北区、原红水县两地组成,用靖字代靖远区,用永泰的泰字代红水县地,先拟为靖泰,后取靖字谐音恰为景泰,含有永期景象繁荣、国泰民安之意,故名景泰.
会宁:会宁位于甘肃省东部。该地原来先后称西宁县、会州。元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年),会宁附近发生一次毁灭性的地震,当时人们都在窑洞里熟睡(当地以窑洞为主要住房),躲避不及,伤亡很重。当地地方官把严重灾情报告给皇帝,皇帝除照例拨款拨粮予以救济外,还“诏改会州为会宁州”,取会州安宁之意。明洪武二年(1369年)始置今之会宁县。会宁名由此得名。
靖远:靖远位于甘肃省中东部。靖远地名取边远之地已安定之意。靖远历史悠久,自秦、汉至宋,先后有祖厉、鹑阴、会宁、乌兰、敷文、保川之称。明置靖虏卫,清改靖远县。沿用至今。

⑺ 永昌的历史沿革

宋代,有赵姓从河南巩县永昌迁此,以故土定名永昌赵,故名。永昌历史悠久,建制多变。民国初期为永昌里,1929年(民国18年)改永昌镇,1938(民国27年)称永昌乡。建国后仍称乡,1952年9月设永昌镇。1956年复为乡。1958年9月,建立政社合一的永昌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复为乡。1985年建永昌镇。1992年,原瑞溪、登胜、汪高乡并入永昌镇。

⑻ 永昌的文化旅游

永昌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发展和变迁中,保存和遗留了丰富的文物古迹。据统计,全县已发现的文物点178处。其中,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在上述43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石窟2处,古遗址9处,古建筑15处,古墓葬9处,石刻4处,革命遗址4处。
鸳鸯池遗址
位于县境河西堡镇鸳鸯池村以南、金川河西岸的二层台地,是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文化遗存,属甘肃仰韶文化马厂类型,距今约4150多年。1973年和1974年,甘肃省博物馆和地县文物普查队对该遗址先后两次进行了挖掘和考查,共清理墓葬151座,出土石器、骨器、陶器以及装饰和艺术品3500多件,为中国文物宝库增添了新的珍品。特别是彩陶的器形纹饰和墓葬的葬式、葬法,与过去的同类墓葬大有不同,有些文物是首次发现,为研究新石器时代即原始社会末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也为探讨“马厂类型”与“半山”的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鸳鸯池出土文物曾于1974年与武威出土的铜奔马同在北京故宫展出,轰动国内外。
骊靬古城遗址
据现有史料考查,骊靳县建于西汉,是今永昌县最早的古县之一。其故址就在今永昌县者来寨。由于它同古罗马人有关,因此备受国内外学者瞩目。对骊靬县故址的进一步考证、挖掘和研究,将会成为古丝绸之路又一令人神往的考察热点,也会成为永昌县发展文化交流和旅游的重要资源。 长城
横贯于永昌县境内的长城,汉代始建,明代补修,东与民勤县大口子以南长城相接,西与山丹县交界的绣花庙长城相连,全长约120公里。现存部分大体可分为3段:青山堡至民勤县界为东段,长40多公里。因地处戈壁荒漠,长期风化剥蚀,大部分城垣呈2米高的沙土脊梁。但峰墩基本完好,均为约20米见方的墩堡,外筑长约30米的围墙。中段为金川西至月牙湖,长20多公里。因地处两山夹峙的峡谷地带,风沙侵蚀较轻,保存完好。特别是金川西至毛卜喇约7公里城段,烽燧突起,筑内外双城,原貌尚存,气势磅礴,甚为壮观,是极好的旅游观光地段。西段为I信堡村羊庄子至绣花庙,长约20多公里。因地处大黄山北麓,自然风化严重,城垣残缺不全。永昌县境内的古汉、明长城,1981年被甘肃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钟鼓楼
位于县城中心,又名声教楼。清嘉庆二十一年本《永昌县志》称:“晨夕考钟伐鼓,以振文教,故为声教。”始筑于明万历初年,十四年(1586)建成。楼规制仿西安钟楼呈方形,分台基与楼体两部分。台基边宽22米,周—围87.2米,高7.2米,盘外表以明式青砖护壁,中呈拱洞,通达四街。楼体2层3檐,塔式顶,通高24.5米。下层南北正中置隔扇门,左右为槛窗,斗拱为单翘单昂,造型浑厚壮丽。上层屋檐及檐柱向内收缩,檐下置望台,四向连通。楼体东南西北四面各悬巨匾3块,上书:“丽日摩云”、“民淳俗美”、“金阙迎恩”;“文运天开”、“奎壁联辉”、“云锦天香”;“中天一柱”、“怀柔西域”、“玉关通道”;“声闻四达”、“保障金川”、“威宣沙漠”。整体建筑结构严谨,造艺精湛,是河西走廊乃至全省现存最宏伟的中鼓楼建筑。永昌钟鼓楼曾在明崇祯年间毁于战火,清干隆年间重修。1927年大地震,城楼、角楼俱毁,唯其独存。1984年,又依原样整修,使其更加绚丽壮观。1981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军西路军烈士陵园
1936年11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进驻永昌,先后43天,与敌人作战数十次,歼敌4000多人,并建立了县苏维埃政权。红军总指挥徐向前及李先念等高级将领在县城亲自指挥战斗,写下了可歌可泣的革命篇章。为缅怀西路军将士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功勋,1984年开始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园。园内建有烈士纪念堂,陈列有李先念主席的题词,正中高耸着革命烈士纪念碑,上刻徐向前元帅的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陵园与北海子风景区毗邻,构成了永昌县最优美的风景名胜建筑群体。除此之外,永昌县还有众多的石窟、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等历史文物,正期待着人们的发掘和利用。

⑼ 永昌县的名胜古迹

骊靬城
骊靬城位于永昌县城南10公里的折兰寨(今骊靬干村),现存故骊靬城遗址、驻军营盘、风燧、古战场、炒铁台、骊靬亭以及拟建的具有神秘传奇色彩的骊靬风情娱乐等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已成为河西走廊具有魅力的经典旅游线。
长城
横贯永昌县境内的长城,汉代始建,明代补修,全长约120公里。永昌县境内的古汉、明长城,1981年被甘肃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钟鼓楼
钟鼓楼位于永昌县城中心。明朝万年十四年(公元1586年)建成。楼体三檐二层,塔式宝顶,通高24 5米。楼体四周悬有名家书写匾额12块,楼上置大鼓巨钟,以晨钟楼鼓激励永昌人民。钟鼓楼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属省级文保单位。
金川峡水库
金川峡水库位于永昌县县城北12公里的金川河峡谷中,库容面积6500万立方米。
圣容寺塔
圣容寺塔座落于金川西村的一山岗上,塔因寺而名,建于唐代。其形与西安小雁塔相仿,是河西现存的最早的古塔建筑。高16.2米,为七级方形,空心砖结构,内有壁画及文字题记,隔御山峡河谷对面山崖上有一方形七级砖塔,高4.9米,外形与大塔相似,均属唐代建筑。其次,御山峡谷还有西夏六体文石刻,花大门石刻,北山岩画,高昌王墓等旅游景点。1981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海子公园
北海子公园位于永昌县县城北1里许,始建于唐代,以后历代都有增建,现存古建筑20多个,主体有明、清建筑金川寺塔、五佛寺、洁音殿、湖心亭、雷台、药王洞、火神宫等,以及现代建筑腾飞塔、一宇观、人工湖、游泳池、旱冰场、儿童游乐园、鹿鸣园、骊 亭、马踏泉亭等。

⑽ 永昌县骊靬古城居民不是罗马军团后裔吧

公元前55年,古罗马执政官、叙利亚总督克拉苏率领四万大军远征帕尔提亚(中文名安息,即今伊朗)。公元前53年夏,克拉苏军被帕尔提亚骑兵诱入美索不达米亚沙漠深处,先头部队六千人在卡尔莱城一带被帕尔提亚主力全歼,其指挥官、克拉苏的小儿子普布利乌斯自杀。残馀的罗马军队向阿尔明尼亚方向撤退,被帕尔提亚人包围,克拉苏被俘杀害,万馀罗马军人被俘,一个骑兵队突围。公元前52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其兄郅支单于向西域发展,在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修筑郅支城,与汉朝为敌。公元前36年(汉元帝建昭三年),汉朝西域都护骑都尉甘延寿与副校尉陈汤征发西域十五国兵以及汉朝西域屯田吏士总计四万馀人,长途跋涉进攻郅支城。郅支率军坚守,百馀骑兵在城下奔驰,百馀步兵夹门摆开鱼鳞阵。汉军箭弩齐发,敌骑、步兵退回城内。夜晚,汉军火烧郅支重木城,进攻土城。天明,汉军攻入城中,郅支受伤而死,汉军斩杀阏氏、太子、名王以下1518名,活捉145人,收降一千多人。汉朝与呼韩邪单于和亲。《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张掖郡下设有骊靬县。以上三个孤立的历史事件,近二十年来,成为媒体反复炒作的素材。1989年9月29 日《参考消息》刊登法新社消息,说澳大利亚人戴维·哈里斯,在甘肃永昌发现了公元前36年由古罗马帝国溃败军队定居的一个名为“利坚”的城市。同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郗永年、孙雷钧的报道,称“中国、澳大利亚、苏联的史学家联合研究,西汉元帝时代设置的骊靬城是用作安置罗马战俘的,这座城市在今甘肃永昌县境内。这一发现不仅解开了公元前53年,一支六千多人的罗马军队在波斯战败突围溃逃、不知下落的历史之谜,而且对研究中外关系史有重大意义”。此事引起当地领导的高度重视,立碑、建亭、雕像、圈围残存城墙,将其作为地方旅游资源而大加宣传。十几年来各地报纸发表了百篇以上的通讯报导,拍摄了多部电视专题片,出版了小说和电影剧本,宣扬骊靬城的“传奇历史”。在媒体的反复轰炸下,一般读者都信以为真,相信二千多年前确实有古罗马军团东归今甘肃永昌县。
其实,哈里斯等人的说法,不过是拾牛津大学教授德效骞(Homer H.Dubs)的牙慧而已。1957年,德效骞发表《古代中国一座罗马人的城市》( A Roman City In Aneient China )的文章。( 屈直敏译本,刊于《敦煌学辑刊》2001年第2期 ),推测公元前53年古罗马克拉苏兵团在卡尔莱失败后,被俘的一万余军人被迫在安息东境守边,有些人东逃成为匈奴人的雇佣军,参与公元前36年的郅支单于城保卫战,战败后被汉军俘虏,汉朝将他们安置在今甘肃永昌县南,命名为骊靬城。
报道中提到的三国四位史学家至今没有发表过任何关于相关研究论文或专着。其中陈正义《骊靬绝唱——最后的古罗马人之谜》(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2 ),虽宣称“以可靠的史料写成”,却在关键之处率意敷衍联缀、想象编造,根本不是严肃的历史学论着。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台湾余英时、杨希枚、邢义田,兰州大学刘光华、汪受宽,湖南师大莫任南,复旦大学葛剑雄,北京师大杨共乐,甘肃省考古所张德芳,《青年参考》黄章晋,清华大学张绪山等学者,都发表过文章,对古罗马军团东归骊靬城的说法提出质疑。

综合德效骞等人古罗马军团东归骊靬说的理由,以下归纳为八条予以评说:
一,卡尔莱战役后,卡拉苏的大儿子普布利乌斯率领的突围逃亡大军流徙中亚,投奔郅支单于 。从罗马史可知,克拉苏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马古斯(Crassus,Marcus Licinius)公元前53年随凯撒在高卢作战,带兵焚烧门奈比人的村庄、房舍,掳掠其牲畜和人口,迫使其前来求和( 凯撒《高卢战记》,商务印书馆 ,1982)。随克拉苏作战的其幼子普布利乌斯(Crassus,Publius Licinius),在卡尔莱战役一开始就兵败自杀。逃出的那支骑兵队是由财务官盖乌斯·卡西乌斯·龙吉努斯统率的。公元前51年,他们还镇压了耶路撒冷犹太人的起义,并渡过幼发拉底河击败安息人的进攻( 卡瓦略夫《古代罗马史》,商务印书馆 ,1957)。三人都不可能率队逃归郅支单于。 二,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人不会筑城,郅支单于的重木城只能是得到了罗马人的技术援助。 《汉书·甘延寿陈汤传》记载郅支筑城过程:“发民作城,日作五百人,二岁乃已。”没有古罗马军人参与。匈奴人虽然是游牧民族,却很早就会筑城。《汉书·匈奴传》称,公元前123年,汉军将领(匈奴人)赵信投降,匈奴筑赵信城居之。后来卫律投降匈奴后,也建议“穿井筑城,治楼以藏谷,与秦人守之”。上世纪40-50年代,前苏联考古工作者在外蒙古和贝加尔湖地区发现了十多座匈奴人城址。匈奴人有几十年的筑城经验,郅支单于筑城根本不需要请罗马军人指导。《汉书·匈奴传》载郎中侯应说:“至孝武世……起塞以来百有余年,非皆以土垣也,或因山岩石,木柴僵落,溪谷水门,稍稍平之,卒徒筑治,功费久远,不可胜计。”显然,汉时的城墙既有泥土夯筑,也有石城、木城、水城。汉字边塞的塞、城寨的寨,意符为土、为木,也说明古人筑城或以土、或以木。凡重要的城池或边塞要地,都是城外有郭的所谓重城。重木城并非仅罗马人有。
三,郅支城战役中,一支百余人的步兵夹门摆成鱼鳞阵,就是古罗马的龟甲针,他们肯定是罗马军人。“排列鱼鳞形这样的战阵需要高度的训练和纪律,这不是任何游牧部落如匈奴所能做到的。” 郅支单于城外的鱼鳞阵,犹如《左传》中的鱼丽阵,是指步兵摆成了前后交错有序、便于运动的阵法。世界军事史称,龟甲阵是古罗马军用盾牌密集护卫战斗队伍的阵法,“能有效的挡住箭矢”。而《汉书·甘延寿陈汤传》载,摆鱼鳞阵的步兵,一遇汉军射箭便逃进城里,哪里是龟甲阵呢?即使鱼鳞阵真的是龟甲阵,也并非仅罗马人可为,中国古代也有类似阵法。如《吕氏春秋·贵直》言,“赵简子攻卫附郭,自将兵。及战,且远立,又居于犀蔽屏橹之下。”所谓犀蔽屏橹,就是密集排列于军队之前以屏蔽箭矢的牛皮盾牌。所以,不能以鱼鳞阵作为这些步兵是古罗马军人的证据。
匈奴人与秦汉长期作战,其军队组织严密,战法高超。例如《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公元前200年白登山之役道:“高帝(刘邦)自将兵往击之……于是冒顿佯败走,诱汉兵。汉悉兵,多步兵,三十二万北逐之。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于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匈奴骑,其西方尽白马,东方尽青駹马,北方尽乌骊马,南方尽骍马。”试问,匈奴军队在冒顿单于时就训练有素,怎么到郅支单于时反而缺乏训练和纪律呢?
四,汉军“生掳”的 145 人,与“在郅支单于城外夹门鱼鳞阵的百余人相比,我们可以肯定这是同一支军队”,“这些罗马人可能是自愿选择了跟随甘、陈到中国”。 将汉军活捉的145人说成是开战时在成为摆鱼鳞阵的百余步兵,没有史实根据。即使这145人真是罗马军人,也没有将他们带回内地。甘延寿、陈汤战后就将“生虏百四十五人,降虏千余人,赋予城郭诸国所发十五王”( 《汉书·甘延寿陈汤传》 )。甘延寿、陈汤得胜回朝途中,有人告发陈汤贪占缴获的财物,司隶校尉命令沿途官员“系吏士按验之”,陈汤上疏抗议道:“臣与吏士共诛郅支单于……今司隶反逆收系按验,是为郅支报仇也!”( 《汉书·甘延寿陈汤传》 )清楚的说明随行入塞的是在西域作战立功的吏士,哪里有什么自愿跟随到中国的罗马军人?
五,“到达汉朝的罗马人被安置在一个专门为他们在边境建立的城镇,该城即被冠以罗马之汉名——骊靬”。“《后汉书·大秦国传》开头写到‘大秦国一名犁鞬’,可见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张掖郡10县共24532户88731人,每县平均8000-9000人。即使真的有这145名罗马战俘,汉朝怎么可能为他们专门设县筑城呢?最近又有报道称,来骊靬的罗马军人为“数千人”,历史难道是可以没有根据随意乱说的么?20世纪出土汉简多次提到骊靬县,如“骊靬万岁里公乘儿仓,年卅,长七尺二寸,黑色,剑一,已入,牛车一两”( 《居延汉简甲乙编》 334·33)。“■和宜便里,年卅三岁,姓吴氏,故骊靬苑斗食啬夫,乃神爵二年三月庚寅,以功次迁为■”( 金关 73EJT4.98)。纪年简牍说明,公元前60年(神爵二年)以前就有骊靬县,该县决不是为被俘罗马人建立的。《后汉书·西域传》说:“安息西界极矣。自此南乘海,乃通大秦。”说大秦国在安息的西南方。而《史记·大宛列传》张骞说:“安息……北有奄蔡、黎轩。”黎轩(“骊靬”异译)在安息北方,与大秦不在一处,本非一国。清朝学者郭嵩焘在《史记札记》卷5下指出:《后汉书》称“大秦国一名犁鞬”是错误的。学者研究,张骞所说的黎轩,是亚历山大里亚(Alexandria)的对音,具体指玛尔吉亚那的亚历山大里亚城。当时汉朝与罗马没有使节往来,对其情况一无所知,怎么可能以其作为新置县的名称呢? 六,在永昌县者来寨城址曾出土有古代的铜钱、铁锅、铁鼎、铁砸、瓷壶等文物,说明该城与古罗马军人有关。临近的杏花村挖出一根一丈多长的圆木,可能就是古罗马军人筑重木城用的。“临近的河滩村则出土了写有‘招安’二字的椭圆形器物,专家认为,这可能是罗马降人军帽上的顶盖”。武威市出土隋朝骊靬县令成蒙的墓志铭,“对于进一步揭秘古罗马军队定居甘肃河西走廊也有其重要作用。” 出土的铜钱全都不知去向,无法说明问题。出土的铁锅等文物,《人民日报》海外版报导指出“均出自元代”。杏花村的圆木,肯定不是郅支单于重木城的木料。一则,郅支单于城距永昌近万里,人们有什么必要将其长途运来河西?二则,古代城墙一般高达15米以上,其外的木城不可能只高5-6米(一丈多长)。“招安”一词五代开始出现,宋、元时大量使用,有什么根据说有“招安”二字的器物是汉代归降罗马军人用的?至于隋朝骊靬县令的墓志铭,只能作为古代确实有过骊靬县的实物佐证,与古罗马军团问题有什么关系?
七、 “在骊靬城周围的几个村落,至今还有一二十户人具有典型的地中海人的外貌特征:高鼻梁、深眼窝、蓝眼珠,头发自然卷曲,胡须、头发、汗毛均呈金黄色,身体魁伟粗壮,皮肤白皙”。“他们是失踪的古罗马军团的后裔” 。
研究表明,我国西部早期的居民,有高鼻深目的塞种人( Sakā ),河西古居民月氏人和乌孙人也是“青眼、赤须、状类弥猴”( 《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 ),汉朝在河西设置的供归附民族居住的属国,其中也不乏欧洲种人。张骞通西域后,河西走廊成为陆上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自汉至清无数西方使节、商人、僧侣、学子、游客通过走廊到中原皇朝朝贡、贸易、布教、求学、游历。元朝在永昌一带曾有色目人驻军,其中有些人因事滞留定居,娶妻生子,成为当地居民。此地某些人群,具有欧洲人种特征不足为怪。
而且,亚平宁半岛的居民是黑头发黑眼睛的南欧人,而黄头发蓝眼睛是北欧人的体征,假使当地居民真是金黄头发,反而证明他们不是古罗马人后裔。
近年,有学者对永昌所谓古罗马人后裔进行DNA技术测量。媒体透露,“鉴定结果显示,罗马军团后裔聚居的折来寨村民提交的91份全血血样,全部为中亚和西亚血统”。古罗马在欧洲亚平宁半岛,与中亚、西亚有什么关系?况且,即使这些人的DNA与今天意大利人的完全相同,能测定他们是二千零四十年前来华的古罗马人后裔么?为什么不能说是唐代、元代或是其他什么时候来的呢?
八,当地人有蒸牛头形馒头祭祀的习俗,“可能是古罗马降人代代传下来的”,当地还有“古罗马人斗牛的遗风”。
祭牛、斗牛,是农耕民族普遍的风俗。春秋初年,秦文公就建怒特祠,以祀牛神。宋代有牛王庙( 宋何蘧《春渚纪闻》卷 3)。晚近南北各地,颇有祭祀牛的节日。至今浙江金华以及苗、彝、黎、侗、布依、回族等,都有斗牛活动,多数是以牛与牛相斗。国外,古代近东地区有始于公元160年的牛祭;有源于爱琴海东部,扩展至印度河流域到欧洲多瑙河地区的公牛崇拜(bull cult);有被成为西班牙“国术”的骑士斗牛(bullfighting);唯独古罗马既没有牛崇拜,也没有斗牛之俗,有的只是人斗兽和人斗人。专家们如果不是疏忽,就是有意蒙骗舆论。
又有报道说,当地人爱吃的葱油饼,就是罗马比萨饼。比萨饼通常是在发酵的圆面饼上覆盖番茄酱、奶酪和其他配料由烤炉烤制而成,葱油饼是死面夹层涂抹葱、盐,在锅中油煎而成,二者毫无共同之处。
总之,罗马军团东归骊靬说充满矛盾,毫无历史根据,是彻头彻尾的伪造历史。

阅读全文

与历史上的永昌县是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3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