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近代外国人强战的租借地
自1845年英国从《上海租界章程规定》中取得第一块租界,至1902年奥匈帝国设立天津租界。前后共有27块租界,其中有25块租借国单一的专管租界,2块公共租界。
⑵ 旧中国外国租界资料
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人居住地(土地国有化)。
在中国是指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多位于港口城市。
现在租界由于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及作用,被大部分历史学家认为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所特有的。
历史上19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日本、印度、伊朗等国家均有租界的存在。1845年11月15日,英国在中国上海设立了近代史上的第一块租界。
(2)历史上外国租借地有多少扩展阅读:
旧中国的租界介绍:
1、天津英租界
是英国设在天津的专管租界。它是近代中国七个在华英租界之一,同时也是天津的九国租界中设立最早、发展最繁荣的租界,因与法租界毗邻位于天津紫竹林附近,亦有“紫竹林租界”之称。
1923年6月,黎元洪曾宣布将民国政府迁往天津英租界,使这里一度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及政府所在地。
1930年代,英国与日本曾因天津英租界相关问题而爆发冲突和外交纠纷,并导致天津英租界危机。英国租界在天津自1860年起共存在了八十余年。
2、上海英租界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11月29日上海道宫慕久以告示形式,公布上海租地章程,划定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以北、李家厂(今北京东路、圆明园路一带)以南之地,准英国商人租地建屋,后称租界,次年定西界于界路(今河南中路)。
道光二十八年英国领事阿礼国与苏松太道麟桂商定将租界扩展为北至苏州河,西至周泾浜与苏州河畔苏宅之间的一条直线(今西藏中路)。
面积为2820亩。同治二年(1863年)9月20日,与上海美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of Shanghai),占地10685亩。至1930年,共扩展至15893亩。
3、上海公共租界
上海公共租界(Shanghai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又名英美租界)是近代中国出现的第一个租界,由原英租界与美租界于1863年9月合并而成。
1943年,美英等国分别与重庆政府签订条约,宣布将上海租界交还中国。实际上,直至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上海租界才真正由中国政府收回。
⑶ 清末明初的时候,有哪些国家在天津租界有租界地,或者说活动场所呢谢谢!
1、天津英租界始设于1860年,是外国在天津设立最早的租界。界址为:东临海河右岸(西岸),南至博目哩道(今彰德道),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北至宝士徒道(今营口道)。这就是所谓的“原订租界”。
2、法国租界地
天津法租界始设于1860年英租界设立之后。界址为:东、北临海河右岸(南、西岸),西南至海大道(今大沽路),东南与英租界毗邻。不过,天津初期的对外贸易并不兴盛,来到这里的少数外商主要居住在天津城东门外三岔河口的宫北大街,仅有天津英租界内建造了少数房屋。
3、美国租界地
天津美租界约设于1862年。界址为:东临海河右岸(西岸),南至开滦胡同(今开封道),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北至博目哩道(今彰德道)与英租界毗邻。共占地一百三十余亩。
4、天津德租界
在天津存在的时间是1895年-1917年。1895年,德国驻华公使绅柯向清廷总理衙门提出照会,借口德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迫日还辽”有“功”,向清政府索取租界,要求享受与英法等国同等特殊待遇。
5、日本租界地
天津日租界始设于1898年。最初,日本仅在法租界以北、天津城厢东南,划定了租界与预备租界的范围;另在德租界以南的小刘庄划出停船码头。
6、天津俄租界
始设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俄国军队占领了天津火车站及海河左岸(东、北岸)的大片土地。由于这一区域阻隔了自紫竹林法租界和英租界至火车站的通道,引起两国不满。经德国从中调停,俄国同意改划原订租界范围,将火车站地区交还中国,俄租界遂分为东、西两区。
7、意大利租界地
天津意租界始设于1902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意大利军队乘机占领了海河左岸(东北岸)、俄军占领区以西的地段,并宣布为意租界。
界址为:东北自意中交界路(今兴隆街)沿京山铁路至俄租界,南沿波格拉尼路(今五经路)与俄租界毗邻,西南临海河,西北沿意奥交界路(今北安道)至兴隆街,占地近八百亩。
8、奥地利租界地
天津奥租界始设于1902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奥匈帝国军队乘机占领了与天津城厢隔河相望的海河左岸(东岸)地区,遂据为租界。界址为:东临京山铁路,南临意奥交界路(今北安道),西临海河,北至金钟河(今狮子林大街),占地一千余亩。
9、比租界
天津比租界始设于1902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比利时并未出兵,但也乘机在俄军占领区以南的海河左岸(东岸)强划了比租界。界址为:东穿大直沽村,南迄小孙庄,西临海河,北临科斯特罗马路(今十五经路)与俄租界毗邻,占地七百余亩。
⑷ 中国近代有几个外国租借地为何很多租期是99年
租借地,一般指根据条约,一国在一定期限内为条约所规定的目的租借给另一国的领土。近代亚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的租借地﹐都是帝国主义国家强迫这些国家订立不平等条约取得的。
如香港的“新界”,就是英国于1898年强行从清政府手中租借去的,租期从1898年至1997年,一共99年。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之一
另外,中国近代还有其他外国租借地。
1898年7月1日,中英两国签订《订租威海卫专条》,将威海卫租给英国,为期25年。1923年5月31日签订《接收威海卫协商意见书》。1930年10月1日归还中国。
1899年8月16日,根据《旅大租地条约》旅顺及大连被迫租予俄国,为期25年。1905年《朴次茅斯和约》转让给日本。1945年被中国收回。
⑸ 租界地有哪些
租界地是指依据条约,一国将某部分领土租借给另一国,供其在租期内用于条约所规定的目的。指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他国强行取得的供其在一定时期使用和管理的地区,在租借期内主权仍属于出租国。如:九龙租界地、天津租界地、上海租界地等。
1843年10月底,上海正式宣布开端口通商。不久,英国驻上海第一任领事巴富尔到任。他一到上海,就察看地段,想设立租界,向清政府提出土地卖绝的要求。这为当时中国法律所不允许,开始遭到拒绝。巴富尔大耍赖皮,死缠着上海地方政府不放,直到1845年,苏松太道宫慕久,被迫以其名义,用告示形式,公布了他同巴富尔签订的《上海租地章程》。其中规定:“洋泾浜以北,李家庄以南之地,准租与英国商人,为建筑房舍及居住之用。”这样,英国开创了帝国主义在中国境内划定租界的权利,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租界。
随后,美、法、俄、日、意、比、奥匈等帝国主义国家,竞相效尤。到1904年,近60年间,帝国主义列强在我国上海、广州、厦门、福州、天津、镇江、汉口、九江、烟台、芜湖、重庆、杭州、苏州、沙市、长沙、鼓浪屿等16个市区强占有“租界地”。
⑹ 近代史上外国在中国建立的第一块租借地在哪里
在上海。
1845年11月29日,清政府苏松太兵备道宫慕久与英国领事巴富尔(George Balfour)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也有称《上海租地章程》)(The Shanghai Land Regulations),设立了近代史上的第一块租界。
上海英租界从1845年11月设立开始,至1943年8月结束,历时近百年。在近代中国史上,上海的外国租界开辟最早,存在时间最长,面积最大。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历史上外国租借地有多少扩展阅读:
上海是中国最早植入西方城市管理理念和制度的城市。1854年7月17日工部局的设立,拉开了租界制度化管理的序幕。
工部局作为租界真正意义上带有地方自治色彩的市政管理机构,凭借《上海土地章程》及其《附则》所赋予的权利,全面统辖整个租界内的公共事宜。
其最初确立的行政管理制度在上海租界百年间不断发展完善并始终保持着统一性和连贯性。上海租界也是中国最早移植现代法治的地方。
租界作为实际上的“国中之国”,拥有自己的立法主体和立法权。体现现代法制的法规体系、法规结构、审判制度、律师制度和监狱制度等都最早出现在上海租界。
上海租界作为被欧风美雨吹打的前沿地域,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殖民性、混合性、近代性的租界文化。
租界里的外国人把不乏先进的西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带入租界,形成了西方文化在上海被逐渐理解、接受、模仿、采用的过程。
1853年小刀会起义前后,大批华人涌入租界避难,打破了“华洋分居”的格局,形成了“华洋杂处”、“五方杂处”的局面。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聚集租界,为培育新型文化提供了土壤。
租界文化就是租界历史上逐渐发展出的移民之间彼此认同的共同文化。以开放、宽容、求新、进取为主流特征的近代移民文化,100多年来深刻影响着上海的城市精神风貌。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老上海的租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上海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