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宋仁宗赵祯简介是什么
宋仁宗是宋真宗的第六个儿子,母亲是李宸妃,被刘太后收为养子。宋仁宗的城府很深,历史上说他是喜愠不形于色。
关于他的母亲,《清平乐》中描绘的与历史在这里有些差别,《清平乐》中说他在母亲活着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刘太后不是生母。《宋史》中记载是母亲死后才知道。
追尊宸妃李氏为皇太后, 至是帝始知为宸妃所生。——《宋史本纪·卷十》
所谓民间的狸猫换太子自然也是后人编撰的了。
宋仁宗从12岁开始到54岁为止,一共当了42年皇帝,在位时间在古代也属于比较长的。
3、心底不信任群臣
虽然宋仁宗可以从谏,但是他们打心底防着群臣,只是谁权力过大,朋党过多,他就会进行打压。
吕夷简权大之时,他就利用王曾与其矛盾一起将这两位罢相,吕夷简贬出京城。
“庆历亲政”是他亲自发动,却也是他亲自结束。因为他发现这帮人结为朋党,可能会对皇权产生威胁。所以他先从晏殊下手,然后将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一一罢免。
当然也是利用反对派。
4、对人宽仁
总的来说宋仁宗对手下还是比较宽仁的,不怎么杀人,只要他们交出权力,过一段时间觉得没有威胁又会重新启用。这一点《清平乐》中有很多描述。
比如晏殊被贬出京,他说想回京治病,宋仁宗就留他在京而且5天让他来讲一次课,以宰相的待遇相待。
结语:
总得来说宋仁宗还是一位好皇帝,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相对安定,虽然有宋夏战争、侬智高起义等等。宋仁宗个人修养也挺高的,书法不错,音乐修养也不错。不过创新能力不足,只能说维持局面不错,是一个守成之主。如果满分100,他可以得75分这样的水准。
这是我对宋仁宗的看法,仅供参考。
Ⅱ 宋仁宗在历史上存在吗
当然存在的。身为宋仁宗的赵祯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初名叫做赵受益,是宋真宗的第六个儿子,赵祯的母亲是为李宸妃。在大中祥符七年,也就是1014年的时候被封为庆国公,第二年被封为寿春郡王。到了天禧元年,也就是1017年的时候晋升为中书令,次年被进封升王。
当年九月被立为太子,赐名为赵祯,在乾兴元年,也就是1022年的时候,宋真宗驾崩后继位,只有13岁的赵祯上位,也就是后来的宋仁宗,在1023年的时候改元为天圣。直到1063年在汴梁的皇宫里面去世,终年54岁,赵祯一共在位42年,是宋朝时期在位最长时间的皇帝。
在公元1063年的三月二十九日,宋仁宗在皇宫里面驾崩,终年54岁,宋朝天下都一片哀哭不断。就连民间的儿童乞丐都哭嚎烧纸以表哀思。宋仁宗去世的消息传到邻居辽国之后,辽国的君王也甚至宋仁宗是一个宽德的人,于是也让全朝为他举行哀思,并且还为宋仁宗立了一个衣冠琢,以表示对其的哀悼。这足以看出来,宋仁宗在位期间为百姓和全天下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在去世后才能得到如此的待遇!
Ⅲ 宋朝四帝仁宗活了多大
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12日-1063年4月30日),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母亲是李宸妃,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封庆国公,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封寿春郡王,天禧元年(1017年)进中书令,二年(1018年)进封升王。 九月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驾崩,仁宗即帝位,时年13岁,1023年改元天圣。1063年驾崩于汴梁皇宫,享年54岁。在位四十二年。其陵墓为永昭陵。谥号: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史家把仁宗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概括为“仁宗盛治”。
Ⅳ 宋仁宗简介 宋仁宗是怎么死的
宋仁宗是病死的。
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初名赵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宋真宗赵恒第六子,母为李宸妃。早年历封庆国公、寿春郡王、升王,官中书令。天禧二年(1018年),被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
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4月30日),赵祯于汴梁皇宫驾崩,享年五十四岁。据《宋史》记载,赵祯驾崩的消息传出后,“京师(汴梁)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
(4)历史上的宋仁宗活到多少岁扩展阅读:
个人经历
天禧二年(1018年),赵受益进封升王。同年九月丁卯日(1018年10月19日),赵受益被册封为皇太子,赐名赵祯。
乾兴元年二月十九日(1022年3月23日),赵恒逝世。年仅十三岁的赵祯即皇帝位,由皇太后刘氏(章献明肃皇后)代行处理军国事务,直至明道二年(1033年)刘太后去世,才开始亲政。
谏臣包拯屡屡犯颜直谏,甚至唾沫都飞溅到赵祯脸上。但赵祯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竟未予以怪罪。
赵祯一朝还出现了“求之千百年间,盖示一二见”,在《岳阳楼记》中唱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以及倡导文章应明道、致用,领导北宋古文运动的欧阳修。
Ⅳ 中国历史上活过60岁的皇帝有哪几位多少岁
历史上的长寿皇帝 活过八十岁的: 1.南朝梁武帝萧衍(464-549)八十五岁.在位四十八年(502-549) 2.大周国皇帝武则天(624-705)八十一岁.在位十五年(690-705) 3.五代十国吴越国王钱镠(852-932)八十岁.在位二十五年(907-932). 4.宋高宗赵构(1107-1187)八十岁.在位三十六年(1127-1162),又二十五年太上皇(1162-1187).合计六十年. 5.清高宗干隆帝弘历(1711-1799)八十九岁.在位六十年(1736-1796),又四年零三天太上皇(1796-1799).合计六十四年. 活过七十岁的皇帝: 1.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七十岁.在位共五十四年(前141-前87)十六岁登基. 2.十六国南燕慕容德(326-405)七十九岁.在位七年(398-405). 3.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七十岁.在位三十一年(1368-1398). 4.元世祖忽必烈(1125-1194)六十九岁.在位三十四年(1160-1194). 5.清康熙帝玄烨(1654-1722)六十九岁在位共六十一年(1662-1722).八岁登基. 6.十六国后燕慕容垂(326-396)七十岁.在位十三年(384-396). 7.唐高祖李渊(566-635)六十九岁.在位九年(618-626). 8.前蜀高祖王建(847-918)七十一岁.在位十一年(907-918). 9.五代十国南平武信王高季兴(858-929)七十一岁.在位五年(924-929).907年朱温封季兴为节度使,914年朱温封季兴为渤海王.924年后唐封季兴为南平王. 活过六十岁的皇帝: 1.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1162-1227)六十五岁,在位二十一年(1206-1227). 2.明成祖朱棣(1360-1424)六十四岁.在位二十二年(1402-1424 ). 3.十六国后秦姚苌(330-393)六十三岁.在位十年. 4.十六国后凉吕光(338-399)六十一岁.在位十三年(386-399). 5.十六国北凉沮渠蒙逊(368-433)六十五岁.在位十二年(401-433). 6.十六国西凉李暠(351-417)六十六岁.在位十七年(400-417). 7.隋文帝杨坚(541-604)六十三岁.在位二十三年(581-604). 8.唐德宗李适(742-805)六十三岁.在位二十六年(779-805). 9.五代后梁太祖朱晃(温)(852-912)六十岁.在位五年(907-912). 10.后蜀孟知祥(874-934)六十岁.在位一年(934). 11.五代十国闽国王审之(862-925)六十三岁.在位十六年(909-925).898年,王潮卒,审之继立.909年,朱温封审之为闽王. 12.北汉世祖刘崇(895-954)六十岁.在位三年(951-954). 13.宋孝宗赵昚(1127-1194)六十七岁.在位二十七年(1162-1189).又五年太上皇(1189-1194).合计三十二年. 14.宋理宗赵昀(1205-1264)五十九岁,在位四十年(1224-1264). 15.清太祖努尔哈赤(1559-1626)六十七岁.在位十年(1616-1626).1616年在赫图阿拉称大汗,建立后金. 16.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61岁,在位十二年. 当皇帝过六十年的 1.宋高宗赵构(1107-1187)八十岁.在位三十六年(1127-1162),又二十五年太上皇(1162-1187).相加共六十一年. 2.清康熙帝玄烨(1654-1722)六十九岁在位共六十一年(1662-1722).八岁登基. 3.清干隆帝弘历(1711-1799)八十九岁在位共六十年(1736-1796),又四年太上皇共执政六十四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执政最长的皇帝.二十六岁登基. 当皇帝过五十年的 1.商朝王武丁在位五十九年. 2.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七十岁.在位共五十四年(前141-前87)十六岁登基. 3.三国吴大帝孙权(182-252)七十岁.在位五十二年(200-252).200年继孙策为江东之主,221年被封为吴王,229年称帝. 4.西夏崇宗李乾顺(1083-1139)五十六岁.在位五十三年(1086-1039) 5.西夏仁宗李仁孝(1124-1193)六十九岁,在位五十三年(1140-1193). 6.唐玄宗李隆基(685-762)七十七岁.在位四十三年(712-755).又太上皇七年(755-762).合起来共五十年. 当四十年皇帝的: 1.周宣王在位四十六年(前827-前782). 2.辽圣宗耶律隆绪(971-1031)六十一岁,在位四十九年(982-1031). 3.宋仁宗赵祯(1010-1063)五十三岁.在位四十一年(1022-1063). 4.宋理宗赵昀(1205-1264)五十九岁,在位四十年(1224-1264). 5.明世宗朱厚熜(1507-1566)五十九岁.在位四十五年(1520-1566) 5.明神宗朱翊钧(1563-1620)五十七岁.在位四十八年(1572-1620). 在位三十年的皇帝: 1.元顺帝(1320-1370)五十岁.在位三十七年(1333-1370). 2.清光绪帝德宗载湉(1871-1908)三十七岁.在位三十三年(1875-1908). 3.秦始皇赢政(前259-前210)四十九岁.在位三十六年(前246-前210).十三岁登基为王.前221年灭六国,称皇帝. 4.汉献帝刘协在位三十一年(189-220). 5.南朝宋文帝刘义隆(407-453)四十六岁.在位三十年(423-453). 6.唐高宗李治(628-683)五十五岁.在位三十四年(649-683). 7.后蜀孟昶(919-965)四十六岁.在位三十一年(934-965). 8.五代十国南汉高祖刘岩(911-942)在位三十一年. 9.宋孝宗赵昚(1127-1194)六十七岁.在位二十七年(1162-1189).又五年太上皇(1189-1194).合计三十二年. 10.清道光帝宣宗渂宁(1821-1850)在位三十年. 希望对你有帮助
Ⅵ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皇帝,活的岁数最大的是那个
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代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 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有408位。
众所周知活的最久的是皇帝干隆帝,享年89岁。
(6)历史上的宋仁宗活到多少岁扩展阅读:
1、超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位,有最长寿的干隆皇帝88岁、梁武帝萧衍85岁、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81岁、宋高宗赵构80岁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80岁。
超过七十岁的有十位,
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岁、唐玄宗李隆基77岁、明太祖朱元璋70岁和三国吴大帝孙权70岁等。
超过六十岁的有38位,
包括:汉武帝刘彻69岁、康熙皇帝68岁、元太祖成吉思汗65岁、隋文帝杨坚63岁和汉高祖刘邦61岁等。
超过五十岁的有60位,
包括:雍正皇帝57岁、唐太宗李世民50岁等。
40岁到49岁的有55位,
包括:秦始皇赢政49岁、宋太祖赵匡胤49岁、南唐后主李煜(41岁)、清太宗皇太极41岁等。
30岁到39岁的有62位,
包括:魏文帝曹丕39岁、光绪皇帝37岁、咸丰皇帝30岁等。
20岁到29岁的有50位,
包括:秦二世赢胡亥23岁、顺治皇帝23岁等。
10岁到19岁的有28位。
2、在位时长:
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岁的汉质帝刘缵,六岁的元宁宗、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满周岁就死去的汉殇帝刘隆。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干隆60年。
汉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
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过40年的有11位,
包括辽圣宗49年、明神宗万历帝48年、梁武帝47年、辽道宗46年、元顺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刘备的儿子阿斗、蜀后主刘禅40年。
在位超过30年的有19位,
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绪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过20年的有31位,
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
包括辽太宗20年、顺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祯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则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后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丰皇帝10年等。
在位不满十年的皇帝超过240位 活的岁数最大的是干隆帝,享年89岁。
Ⅶ 历代皇帝都活了多少岁啊!
赵佗活了103岁
Ⅷ 宋仁宗生了16个孩子,却只养大4个女儿,儿子都活不过3岁,这是为什么
子皆寿短储落旁,女亦娇拗终惶惶。
公元1063年,一向以仁爱着称的宋仁宗撒手人寰,他膝下原本有16个儿女,但是,这些儿女们的寿数却都不长。甚至3个儿子全都活不过3岁,女儿们也只被养大了四个。
看到这里,不免有些疑惑,难道宫里的孩子真的这么难以将养吗?为什么宋仁宗能够养大的孩子很少呢?
主要原因我分析有如下三点:
电视剧《清平乐》最后的片尾曲中唱到:“来生可做双飞燕,衔泥护雏羽翼下。”宋仁宗是幸运的,能够成为天子掌管天下子民。宋仁宗也是不幸的,身为皇帝,却难逃丧子之痛。
在那个年代,一场瘟疫,一场小病,都有可能会夺走皇子公主们的年轻生命,这也不得不让人感叹,虽然生在帝王家,但怎么也躲不过生命的平等相待了。
Ⅸ 宋仁宗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说到宋朝的皇帝,先谈谈宋朝,宋朝是一个温和的朝代,一个繁华的朝代,同时也是一个懦弱的朝代,说他温和是因为宋朝终其始末没有杀过一个士大夫,不像后面明清时期,不是文字狱的大兴,就是构陷文官的下狱。
公元1063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54岁的宋仁宗去世了,大宋朝野上下莫不哭号,举国哀痛。《宋史》记载“仁宗驾崩的消息传出后,当他的死讯传到洛阳时,市民们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
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更为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出差,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驾崩,宋仁宗赵祯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出现了“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的景象。
史书记载时为辽国君主的辽道宗耶律洪基得知死讯大为惊讶,冲上来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此后,辽国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宋仁宗,终其一生,为国为民。在位期间,使得北宋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国家太平,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本来这样一个盛世,足以支撑一位帝王奢侈的生活,但是宋仁宗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仅没有耽于享乐,反而倡导节俭。
他将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国家,尽心尽力,真正得做到了一个“为人君,止于仁”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