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爱国主义精神实质到底是什么.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这里的“祖国”可以是一个区域或者城市,但是爱国主义一般用于某个国家或者联邦.爱国主义包含了这样的态度: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强烈希望保留祖国的特色和文化基础;对祖国其他同胞的认同感.“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并通常被作为同义词使用.严格地说,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它经常宣扬爱国主义是一种有需要并且合适的态度.(民族主义的政治运动与爱国主义的表达都有可能会否定其他人的“祖国”,尽管这并不必要.)
爱国主义隐含了一层道德规范:就其本身而言,它暗示“祖国”(无论是何种定义)是道德的标准或价值.“我的国家不一定总是正确的”这句名言便是此种信仰的极端(这句名言可能来自于对美国海军军官斯蒂芬·迪凯特或内战将领卡尔·舒尔茨的误引).此外,爱国主义还暗示着个体应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和团体利益之上.在战争时期,这种牺牲会扩大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为祖国战死沙场便是一种极端爱国主义的原型.
爱国主义可分为三种流派:
1、个人爱国主义
个人爱国主义是一种感性、自愿的爱国主义.这种类型的爱国者有着某种确定的爱国观,如对国旗保持尊敬;不仅如此,他们经常坚持认为,所有的公民,都应该具有与其本人相同的爱国观,而不允许有例外.这种爱国主义在结构上与其它的价值观理念/运动相似,其政治上的表现为,力图让其本人的价值观得到更好的法律支持.
2、官方爱国主义
官方爱国主义具有高度象征性的正式内容的爱国主义,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所有政府总会促进之.它是国家自身的逻辑推论,其法理基础是“国家为政治社会的公共福利的表现”.国家纪念碑、
退伍军人节、伟人/历史事件纪念节等,都是官方爱国主义的典型例子.政府可能会出于各种原因,发动一些爱国主义运动,来提升公民对国家与国家标志物的认同.
3、符号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极度依赖于标志性的行为,如:升国旗、唱国歌、参加大型集会、在车驾上贴上爱国的标签等各种在公众场合宣告对国家的忠诚的行为.在战时,符号爱国主义常用于提升士气、增加战时的努力.而在和平时期,爱国主义并不能像战时那样方便的衡量对国家的贡献,但并不为爱国者所抛弃.例如,在平日的政府场所向国旗敬礼的行为,被视为是与在战场上向国旗敬礼同等爱国程度的行为.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爱自己的国家.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4,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贰’ 爱国主义本质就是坚持什么和什么什么的高度统一
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
新时代青年要理解把握当代爱国主义的本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伟大梦想的奋斗中,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它表现为对祖国壮丽山河、勤劳人民、灿烂文化深沉的爱,对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强烈愿望和责任担当。爱国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内在要求
把爱国情感上升为爱国认知,并转化为报国行动,这是爱国主义的内在要求。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情感,是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中华儿女对祖国这个社会共同体在这一时期繁荣、发展、开放的一种直接感受和情感体验。
这种自发朴素的主观感受,是人们爱国主义精神的最深厚心理基础。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国最大最根本的国家利益,也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根本目的和基本价值导向。
新时期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并确立了这样一种思想,凡是符合国家根本利益的言行,都是爱国的、兴国的;凡是损害国家根本利益的言行,都是误国的、害国的。是否有利于国家根本利益,已经成为人们作为判断和规范自己言行的最高价值标准。
‘叁’ 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什么高度统一
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
“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中国广大青年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征程中,要不断谱写无愧于前辈、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壮丽青春篇章。
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就是要求人们把对祖国的爱化为自己的行动,努力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工作;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反对民族自卑和盲目的民族优越感。在国际主义方面,他既是一个爱国者,又是一个坚定的国际主义者。
要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高尚美德。它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和道德基础。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团结、爱好和平、勤奋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情感纽带和精神支柱。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
‘肆’ 如何从历史,现实,理论和宪法的纬度,认识当代爱国主义的本质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内涵,在当代爱祖国,爱社会,拥护党的领导,就是爱国主义的本质。
‘伍’ 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什么高度统一
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是新时代弘扬五四精神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必须大力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坚信中华民族有能力走出一条成功的复兴之路。
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
因而,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社会主义是承载和托举爱国主义的必然选择
五四运动爆发的特定政治历史环境,塑造了五四精神中爱国主义的特定内涵,使之不同于资本主义意义上的爱国主义。这是因为:由于五四运动是对资本主义列强互相厮杀且欺压中国的激愤和反抗,因而它必然包含着对资本主义意义上的爱国主义的反思和警惕。
又由于五四运动是深受了俄国“十月革命”影响的,因而它必然包含了对社会主义这种在当时已经成为实践的这种光明前景的向往。一言以蔽之,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是五四运动所追求愿景的必然历史归宿。
实际上,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沉重、饱受列强压迫、人口众多且情况复杂的落后国家来说,社会主义无论作为一种革命手段,还是作为未来目标、制度形态和运行原则来说,都是爱国救国的最优之选。
‘陆’ 爱国主义本质是什么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是个人所应该具有的公民道德之一,是历史地形成的忠诚和热爱自己祖国的思想和感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集中表现为 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为保卫 祖国和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而献身的奋斗精神。不仅体现在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等各种意识形态和整个上层建筑之中,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成为影响民族和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生活条件的发展和变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剥削阶级的爱国主义,是狭隘的爱国主义,有阶级的局限性。
爱国主义(patriotism)是指个人或集体对“ 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这里的“祖国”可以是一个区域或者城市,但是爱国主义一般用于某个国家或者联邦。 爱国即热爱祖国,而祖国的直接体现是同胞,国家的直接体现是政权,祖国与国家不是一回事。公民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国家应该效忠自己的公民。这就是孙中山、何子渊等革命先驱推翻满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但依然被尊为爱国者的根本原因。易姓改号,谓之亡国;文化灭绝,谓之亡天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文化不灭,则中华不灭。爱国,即爱文化,也就是守护中华传统文化
‘柒’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深切缅怀五四先驱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高度评价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发扬五四精神的重要要求,深情寄语当代青年。
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要“热爱伟大祖国”的重要要求,“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广大青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有力保证。
(7)从历史看爱国主义的本质是什么扩展阅读
爱国主义它要求人们把对祖国的热爱变成自己的行动,努力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工作;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自卑感和盲目的民族优越感;同国际主义相联系,既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又是一个坚定的国际主义者。
要求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美德,也是中国各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基础和道德基础。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是我们民族赖以存在、发展的情感纽带与精神支柱。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
‘捌’ 如何从历史现实理论和宪法的维度认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
思路:从五四爱国运动引申出爱国主义的本质。
正文: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是坚持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8)从历史看爱国主义的本质是什么扩展阅读:
100年来,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中,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深入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去。当今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要高度统一。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的根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玖’ 怎样阐述爱国主义的本质
、区别政府和国家 首先要区别政府和国家,过去国家的意义包含有政府,但现在看来,还是把两者分离更为恰当。举个例子,中国朝代更替很频繁,各族人都统治过中国,但中国是不是灭亡了许多次?实质上这些是政府的灭亡,而非国家的灭亡,为什么?领土并无变化,国家也并不变化。 我们通常接受这样的观念:国家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事实上,这里的国家还不如说是政府更为恰当。而且根据这个定义可以得出,在阶级产生之初,阶级斗争应当还是调和并不激烈的,那么此时国家是不是不存在呢?事实上,这是非常荒谬的。因为国家和阶级(或利益集团)产生,并没有绝对的先后之分。 马克思的这个观点,实际上是把国家生套在政府之上,使人误以为国家是一个实体,引起了人们思路的混乱。现实中人们常把国家作为政府的代名词,详细情况可以看历史上反元活动,几个起义头子均宣称自己是正统,是国家的代表。实际上这些起义者的本意,不过是宣称自己政权合法,而用国家加以包装而已。 2、国家是一个拟制概念,且常与政府相混淆。 国家的概念起源于领土的占有,它是占有者的一种声明,当占有者为一群时,因为这个群体能从领土上获得好处,国家这个概念有助于声明群体的利益,起到排除其他群体的作用。这就说明,国家是拟制的概念,而并非实体的存在。更清楚的情况是群体利益分裂时,如分为甲和乙,甲为强势,乙为弱势,乙被甲驱使奴隶,而这里强势的甲就能主动宣称自己是国家代表,同样,当乙代表国家时,甲就无法代表,这就说明,国家实际是个拟制的概念,因为若是实体存在,国家是不可能被代表的。 3、国家与领土相区别,进一步说明国家是拟制的。 国家不等于领土,虽然国家起源于领土的占有,但并不以实际占有为条件,只要声明占有。如巴勒斯坦国,刚建立时并无领土,但也被承认为是一个国家。这是国家概念的进一步发展。 简而言之,国家实际上是一个群体对领土的占有的一种声明,本质上是拟制的,虚构的。 4、国家和爱国主义 明确国家是个拟制的概念,有助于剖析爱国主义的实质。 由于一个国家内部存在多个利益群体,故国家的实际意义,在于这些群体的利益能通过国家这个概念得以表达。但由于上文所说,国家是极有可能被强势者代表的,故有一部分群体的利益往往是不可能借由国家表达的。这时候,国家对这些弱势群体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好比穷人和富人住在一间房子里,但富人声明房子归其所有,穷人必须在外面住。那么对于这间屋子,穷人爱不爱惜其实和穷人无关。 历史上就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如明朝灭亡后,反清复明者很多,其劲头不下于现在的愤青,认为满人是外人,占领了自己的国家,使中国灭亡。但实际上,国家属于拟制,加之领土又不会变,那里来的灭亡?中国就是中国,这并不会变,变得是统治者而已。 清朝统治只要比明朝好,何必那么反对呢?所以明朝复社那帮人就是争权夺利,希望自己做开国元勋享受荣华富贵,而想把老百姓推落于战火之中,同时又把自己打扮成维护汉族传统的先进分子。复社宣称的爱国,实际上就是把国家这个拟制概念包装在建立自己的统治之上,意图取得支持。不过中国老百姓比较实际,觉得温和的外人(清朝虽有扬州屠城,但比起明朝的严酷刑罚,草菅人命要好多了)比残酷的“自己人”要好,于是复社便没有成功。 5、国家并不重要,制度是关键。 要区别制度和国家,很多时候,人们会把国家等同于制度。用爱国代替爱制度,把爱国的位置放在爱制度上,是导致看不清事物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家是拟制的,真正有意义的是要看好的社会制度。好的社会制度,如民主,是一个利益平衡的社会,有劳就有得。而集权导致的是社会财富向不劳而获的集权者集中,下层人终日劳作生活却非常困苦,利益极不平衡。集权的统治者特别喜欢用爱国代替爱制度。因为制度实在太差了,就用一个拟制的国家来糊弄下层,同时又把自己打扮成国家的代表(这就是拟制国家概念的好处,可以随便代表,因为根本没有实体)。让下层感觉自己生活在天堂里,同时又保证他们对集权者效忠。 6、集权国家爱国主义的实质 有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意思是国家兴亡与个人有关。但请看岳飞、袁崇焕这些人,在爱国的名义下为皇帝效忠,打仗占领领土,最后还被皇帝处死。实质上在集权社会下,谈爱国是无意义的,因为集权者是国家的唯一代表,爱国本质就是爱集权者,下层不可能从爱国中得到多少好处。集权国家在宣传中是把国家和政权合二为一,主要采用以下过程:第一步,统治者自己和下层在名义合为一体。好比富人对穷人说,我们毕竟还是一家人,利益是一致的,可以从多个角度论证。历史的经济的伦理的人种的,不由你不信。这种名义上的合为一体,在集权实际情况下当然不可能合为一体。但其宣传效果是相当不错的。第二步,拟制国家概念,将自己作为国家的代表。由于第一步的铺垫,那么下层自然在逻辑上也是国家代表,不过代表权由上层行使,这样下层感觉就很好。第三步,上层组成政府,又代表国家,故顺理成章的,国家等于政府。只要宣传爱国,就能起到爱上层的同样效果,而且由于加了一层国家的色彩,效果更好。 爱国主义在这种情况下就变成了目的,而不是手段,手段有好有坏之分。但爱国成为价值判断标准后,就是绝对的对,至于爱国背后是什么,就没人管,也不许人去管。所以就有人说:爱国主义是恶棍最后的避难所,就是这样来的。在中国历史上某些宣扬爱国的人,往往比“汉奸”更无耻,更卑鄙,后者是真小人,前者却是不折不扣的伪君子。 7、中国爱国思想源远流长 中国人多而且穷,长期接受愚民教育,从儒家学说开始发展出的多种理论,均把爱国放在重要地位。这些理论动听无比,但本质都是粉饰集权政权的工具。 8、利用爱国思想的方法 由于长期教育,中国人特别爱国,再加上集权的结构,于是那些把爱国表面当目的,背后当手段的人就高兴的在人群里面用爱国主义大砍大杀,手法有二: 一、引诱你把爱国当目的,请献出你的金钱,鲜血或生命。喂饱那些除了说爱国其它什么也不会的专家学者。还有那些上层,因为他们是国家的代表。 二、用爱国名义诛除异己。这个就是天天把爱国当作判断标准的人的惯用手法了。具体问题如何是都不懂,但用爱国打掉异己是最重要的。 9、对策:爱国对自己是手段,对别人是目的。 对于上面这样的爱国人,你又有什么好说呢?省点力气就别理他们,如果非要纠缠,也简单。只要把不爱国的帽子原封不动的扣回去就行了,不用说任何理由。因为爱国不是目的吗? 国家本身就是拟制,爱国不爱国,都是台面上的仗,但这场仗,中国人却打了两千多年。
‘拾’ 如何理解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
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现实的。在当代中国,弘扬爱国主义就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我们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守护好、建设好我们伟大的国家。
(10)从历史看爱国主义的本质是什么扩展阅读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它表现为对祖国壮丽山河、勤劳人民、灿烂文化深沉的爱。
对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强烈愿望和责任担当。爱国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习近平同志强调,“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