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怎么理解

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怎么理解

发布时间:2022-07-06 16:33:33

❶ 为什么讲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是活生生的人去实践的,而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处在社会的关系网络之中,而人的实践是有因有果的是在时间的历程中去开展的,在这里历史性突出的是人类在时间的长河里去实践去做事儿。

❷ 什么是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社会历史性即社会制约性:实践是主体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的活动,受着社会条件的制约,并随社会的变化发展而历史的变化发展。这说明,实践活动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

❸ 实践的特点: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怎么理解

1.假定你想开办一家公司。这里面你要遵守经济规律的约束,比如说价值规律。而你的主观能动性就在于在遵守价值规律的前提下更加注重你的管理,你的效率,你的产品质量,你的服务水平。这些都需要能动性的发挥。需要注意的是人是可以通过能动性的发挥来反抗物即规律的束缚。但这仅仅是反抗而已,是不能真正突破的。事实上只有充分认识规律,尊重规律才能更好的发挥能动性。如果随意发挥则要么碰壁,要么受到规律的惩罚。这就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再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笨鸟先飞。笨鸟可以主观能动的先飞,达到成功。但本质上讲,(客观规律的决定)笨鸟是不容易成功的。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必须认识和处理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❹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是如何体现的

社会历史性即社会制约性:实践是主体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的活动,受着社会条件的制约,并随社会的变化发展而历史的变化发展。这说明,实践活动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

❺ 实践活动的社会历史性是指什么

1、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得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2、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得实践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❻ 政治里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怎么理解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观点。所谓社会性和历史性,分别从横向角度与纵向角度阐明了实践的特性。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必然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中进行。所谓实践的社会性,就是人类以社会的形式进行着社会实践;所谓实践的历史性,就是人类的社会实践贯穿于历史的发展始终。
比如,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具有社会性与历史性的实践活动。因为有无数不同时代的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历史性),因为有同一时代不同领域的人的共同协作,才有了今天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而中国航天事业将继续在全国人民的共同支持下,在科学家们的共同努力中继续向前发展。

❼ 怎样理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高中政治)

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人们能动地该改造、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的动态系统。它有三个要素:实践主体、实践手段、实践客体。这三个要素相互联系和作用,构成实践的整体。实践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 实践具有客观性。
第二, 实践具有能动性。
第三,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生产实践、社会实践活动、科学实验是人类三项基本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只能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认识就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客体是认识的对象和内容,单是客体本身不能形成的认识。主体的自觉能够性,是导致认识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仅有主体的能动性也不会产生认识。只有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实践中,认识才会产生。因为只有通过实践,人的感官才能同客体接触,使客观事物及现象反映到人的头脑来;也只有通过实践,主体同客体反复相互作用,才能使客体的各种本质特征逐渐暴露出来,为主体所把握。所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科学知识,都是人们实践经验的总结,都是从实践得到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认识来源于实践,这并不排除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事实上对于一个人来说,由于实践范围的有限性,由于客观世界的无限多样和永恒发展,因此就不能事事直接实践。人类认识的发展,有着内在的连续性和继承性,一个人没有必要事事实践。一个人的多数是通过学习间接经验获得的。但对我为间接经验,对他人或前人来讲仍是直接经验。就认识总体来讲,一切知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之源,间接经验是认识之流。所以,我们既要认真读书,努力学习间接经验,又要积极参加实践。

❽ 举例说明实践的社会历史性,举例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社会历史性:俄国十月革命夺取城市政策于中国行不通,需自行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真理来源于实践: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建立于实验推翻亚里士多得理论的基础之上。

实践的社会历史性:任何人实践都不可能脱离社会历史。比如老师授课是实践,老师授课他所需要的知识,来源于他的老师教授。这就是历史性。再如农民伯伯耕地,耕地的技巧是其他人告诉他,由社会上的人告诉,这就是社会性。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比如螃蟹一开始人们都不敢吃,但第一个人实践了“吃螃蟹”,人们“认识”到螃蟹是可以被吃的。所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8)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怎么理解扩展阅读:

实践观: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对实践本质的这一理解和规定,包含了两层相互联系的含义。

实践的第一层含义,指实践是只为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这里,首先肯定了实践活动的对象性质,即它是以人为主体,以世界上任何事物为对象(客体)的现实活动。与动物消极地适应自然的活动不同,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主性。

实践的第二层含义,是指实践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的性质和形式,这一含义把实践作为人以“感性”的方式把握客体的活动,用以区别人以精神的、观念的方式把握客体的活动,如认识、理论活动等等。在这种区别中,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征。



❾ 什么是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是实践的特点之一。
实践的社会性:人同自然界的斗争是人们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以社会形式共同进行的。单个人无法同强大的大自然相对抗,个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结合为统一整体,形成超出个体力量的社会力量,才能战胜大自然。
实践的历史性:人的实践力量是历史地形成和发展的,每一时代的人都只能在继承前人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开始自己的活动,每代人把前代人的实践力量纳入自己的活动之中,壮大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所以实践尽管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个体活动,人却总是凭借人类整体的力量去同自然发生关系,从事实践活动的。这就是实践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阅读全文

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怎么理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3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