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史姓有什么历史故事百度网盘

史姓有什么历史故事百度网盘

发布时间:2022-07-07 12:49:26

❶ 史姓的来历是什么

史姓的远古祖先是高辛帝元妃姜嫄生后稷为周始祖,历至文王,文王生皇子伯邑考、伯邑考生佚。

来源有十一种(列举部分)如下:

1、源流一

源于妫姓,出自黄 帝时创造文字的史皇氏仓颉,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2、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周朝太史官尹佚,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史籍《新唐书》、《元和姓纂》等书的记载,史氏源于于西周太史尹佚。

3、源流三

源于外夷,出自隋、唐时期“昭武九姓”之史国,属于以国名汉化为氏。唐朝时期,有一西域康国支系(今祁连昭武城)史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为“昭武九姓”诸小国之一。

4、源流四

源于突厥族,出自唐朝时期突厥族阿史那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其时,阿史那部族人中即有改汉姓为史氏者。如后来唐朝 发动 安史之乱的着名的营州宁夷州刺史 史思明,原本就是宁夷州突厥族阿史那部后裔。

5、源流五

源于官位,出自辽国时期官吏史馆学士,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在史馆学士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汉化为姓氏者,称史氏。

(1)史姓有什么历史故事百度网盘扩展阅读:

名人

1、史佚-西周太史令佚(辛甲三子)。因官而得姓。

2、史鱼-春秋时卫国史官。

3、史恭-汉宣帝舅公,凉洲刺史,抚养、辅佐宣帝有功,赠杜陵侯。史崇高祖。

4、史崇-史姓家谱始祖。东汉溧阳侯。

5、史万岁-杜陵人(今陕西西安)。隋朝名将。长于骑射,好读兵书。

6、史大奈-突厥王族,阿史那氏。唐朝开国功臣。

7、史务兹-唐朝武后之宰相。溧阳侯21世孙。

❷ 姓氏 史.的来历

史(Shǐ)姓出自史皇氏,为黄帝时史官仓颉之后,以官名为氏。得姓始祖:仓颉。仓颉是黄帝时的史官,人称史皇氏。他善于观察,见人们用结绳记事相当繁琐,便发明了文字。因仓颉造字有功,其后代便以其官职为氏,称史姓。史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位的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五。史姓族人多功成名就,千古流芳。如汉有名臣史丹,宋有词人史达祖,明有民族英雄史可法,清有文学家史震林等,举不胜举。 建康郡高密郡丰田毓秀; 忠烈堂金朝堂泰业锡光。 ——全联典指鲍姓的郡望和堂号。 画家传世诗书画; 教谕动人竹石兰。 ——全联典指清代书画家史震林,字岵冈,江苏金坛人。干隆年间进士,官淮安教谕。能诗文、工书、善画竹、石、兰,精八分书,不落前人窠臼。着有《西青散记》、《华阳散稿》等。 共仰千秋梅岭畔; 难忘十日鹤楼头。 ——全联指南明大臣、抗清名将史可法。 定乱安邦怀大志; 出将入相荐名臣。 ——上联典指五代后周名将史弘肇。尝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毛锥子安足用哉!”。下联典指元代光禄大夫左丞相史天泽。为将相五十年,上不疑,下无怨,人以比郭子仪。谥忠武。 附: 太守世泽; 篆书家声。 ——佚名撰史姓宗祠联。上联典指周太史尹。下联典指周宣王时太守史籀,作大篆十五篇。 千里过师从席忱; 一身报国托文章。 ——此联为南明大臣、抗清明将史可法(1602-1645),自题联。 忠孝立身真富贵; 文章行世大神仙。 ——此联为南明大臣、抗清名将史可法撰书联。 阁部勋名常照世; 诗书事业足传家。 ——此联为节选邓敏怡挽民初参议院议员史泽咸(1882-?)的挽联。 骑鹤楼头,难忘十日; 梅花岭畔,共仰千秋。 ——郭沫若题扬州史可法联。 定乱安邦,常怀庙廊大志; 出将入相,允称社稷名臣。 ——佚名撰史姓宗祠联。上联典指五代后周名将史弘。下联典指元代光禄大夫左丞相史天泽。 良娣得产皇孙,故储有后; 翰林乞假归娶,嘉耦相攸。 ——佚名撰史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西汉史良娣,为武帝戾太子妃,生子进,从外祖家姓,号史皇孙,重孙即位后为宣帝,追良娣为戾夫人。下联典指清史贻直,十九岁举进士,入翰林,乞假归娶,朝野荣之,后居相位二十年。 伏蒲之忠,谏元帝而留太子; 知矢之直,进君子而退小人。 ——佚名撰史姓宗祠联。上联典指汉代都尉侍中史丹。下联典指春秋卫国大夫史鱿。 祖孙父子、兄弟叔侄,四世翰苑蝉联,犹有舅甥翁婿; 子午卯酉、辰戌丑未,八榜科名鼎盛,又逢己亥寅申。 ——此联为江苏省溧阳史氏祠堂联。全联典指史鹤龄事典。

采纳哦

❸ 史姓的来源和历史是什么

史姓的来源和历史有下列五种:

1、出自黄帝时创造文字的史皇仓颉。仓颉之后,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仓颉为史官,人称史皇氏,其后有一支以官为氏,称史氏。

2、出自周太史佚之后。历代他姓史官,亦多以官为氏。见于历史最早的史姓人物,当属西周初年的太史史佚。西周初年有太史史佚,为人严正,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由于他终生在周朝任太史,他的子孙便以官名为氏。春秋时期,列国史官多以官为氏。

3、隋唐时代昭武九姓之一。古西域康国支系有史国,居史城,为昭武诸国之一,史国有人来中原居住,遂以国名为氏。

4、为突厥族阿史那氏所改。北魏阿史那部,有归附唐朝者,改姓史氏。

5、史氏还混化了他族血统。如唐有史思明,本宁夷州突厥种。

❹ 姓氏“史”的传说,由来以及发展

来源有五:
1、出自黄帝时创造文字的"史皇"仓颉。仓颉之后,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仓颉为史官,人称史皇氏,其后有一支以官为氏,称史氏。
2、出自周 太史佚之后。历代他姓史官,亦多以官为氏。见于历史最早的史姓人物,当属西周初年的太史史佚。西周初年有太史史佚,为人严正,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由于他终生在周朝任太史,他的子孙便以官名为氏。春秋时期,列国史官多以官为氏。
3、隋唐时代"昭武九姓"之一。古西域 康国支系有史国,居史城,为"昭武诸国"之一,史国有人来中原居住,遂以国名为氏。
4、为突厥族 阿史那氏所改。北魏 阿史那部,有归附唐朝者,改姓史氏。
5、史氏还混化了他族血统。如唐有史思明,本宁夷州 突厥种。
史姓分布
史氏以官为姓,先秦列国都有史官,因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史氏就相当广泛地分布于全国各地。
西汉时有鲁国人史恭,其孙史丹自鲁(今山东曲阜)徙居杜陵(今陕西长安县西北)。史丹曾孙史崇,东汉初举家迁至溧阳。史丹裔孙东汉史苞的后代,于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时迁至河西健康(今甘肃高台县)。史丹后代又有一支迁至高密(今属山东),还有一支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此外,西汉末有沛国人(今江苏 沛县)史岑,又有史立因罪迁合浦(今广西合浦县东北);东汉时,史通平迁居青神县(今属四川)。
今河南开封、洛阳、民权皆有史氏;唐五代时,今湖南、浙江、山西等省有史氏;宋代,今江西、河北有史氏;至明代,史氏还分布于今湖北、安徽、福建、广东、贵州、云南等省的一些地方,已遍布江南。清代以后,史氏有迁往海外者,侨居于新加坡等国家。
郡望堂号
堂号:
"忠烈堂":明朝末期,史可法以兵部尚书、大学士督师扬州抗清。当扬州城危的时候,史可法给老母个妻子写了遗书,因为自己没有儿子,命副将史德威做他的儿子。并且交待说:"我死后,有把我埋在明孝陵帝的旁边。"城破以后,可法自刎不死,他又命史德威杀他。德威哭着不肯杀,结果被清兵俘虏。被俘后,清人劝他投降,他坚决不屈,壮烈殉国。
郡望:
健康郡:十六国前凉置郡,治所在今甘肃高台西南。北朝魏废。
宣城郡: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置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
高密郡:西汉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改胶西郡置国,治所在高密。西晋复置国,南朝宋改为郡,治所在桑犊城(今山东潍坊市东)。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内右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
史姓家谱
全国:史氏谱录合编八卷
江苏:史氏吴中派族谱不分卷、吴中派史氏家乘不分卷、迁淮史宗谱不分卷、古丰史氏长房族谱三卷、常州史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浙江:余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谱九卷、余姚史氏宗谱十一卷首二卷末二卷、鄞东钱堰史氏宗谱八卷、澄江史氏支谱十卷、鄞东韩岭史氏宗谱二卷、鄞东上水横街史氏支谱十五卷首一卷
山东:史氏家谱不分卷、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史氏家乘不分卷
湖北:史氏宗谱六卷、史黄氏宗谱十卷
湖南:史氏宗谱九卷、史氏续修族谱十五卷首三卷
四川:里碑溪史氏族谱十卷
历史名人
史可法:抗清名将。在兵困扬州时,他拒降固守,奋战到底,不幸英勇就义。
史孟麟:明朝理学家。他主张以理学为"国本",以名节相砥砺,同时参与东林书院讲学。
史 鱼:春秋时卫国史官,以正直着称。临死时,还劝卫灵公进贤(蘧伯玉),去佞(弥子瑕)。后人称为"尸谏"。他秉笔直书,堪称史家楷模。
史 籀:周宣王时书法家,相传他造有籀文(即大篆)。他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唯物主义命题。
史姓系承史皇 源起宣城武昌
这个古老而又光彩的姓氏,据历来的考据,是具有两个主要的来源的,而且两者都跟古代的史官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支出自黄帝时创造文字的“史皇”仓颉,一支则出自周朝的太史佚。
据考,仓颉的后裔,主要是繁衍于宣城,太史佚的后代,则主要繁衍于武昌。换言之,后世各地源自今安徽省宣城县的史姓人家,其始祖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黄帝史官仓颉;从湖北武昌分支出来的史姓,则是3000年前太史佚的后裔。
关于史姓的姓源,是见诸《路史》和《姓纂》二书的记载。《路史》上指出:“仓颉后有史氏”。《姓纂》上则指出:“周太史佚之后,以官为氏,汉有史皇孙逊。”另外,《中华姓府》也指出:“太史佚及仓颉之后。”
这三段记载,同时采认仓颉与太史佚为后世史姓的始祖,则就现代人研究学问时所重视的“证据”来说,是相当充实的了。不过,史姓人士要想找到自己的真正出处,恐怕也因此而必须多费一点功夫,至少也得先追根究底找到若干年代以前的祖先是来自安徽,或是来自湖北,才能凭线索找到自己的来龙去脉。
在春秋战国时代,史姓的确是十分出人头地的,像鲁国的史晨,和魏国的史起,都是青史垂名的不朽人物。
史晨的得以名传千古,主要是由于现代仍耸立在山东曲阜孔庙的一座“史晨碑”。该碑是建于东汉灵帝的建宁二年,也就是公元169年的时候,距今已有1800多年之久。碑上所刻的文字,就是春秋时鲁相史晨祀孔子的文章,分为前后两碑,前碑载奏章,后碑叙飨礼之事,迄今全文完整可诵,隶书神碑超逸,历来为研习书法者所宗。当然,如此一来,写作碑文的那位史晨,也就因此而永垂不朽了。
明朝末年的史可法,更是青史垂名,人人敬仰的民族英雄,他死守扬州殉国的可歌可泣的伟大事迹,更为后人所熟悉,“史阁都”的大名在民间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❺ 百家姓史姓的由来

史姓,中国姓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
史姓源出主要有两支:第一支源出仓颉之后。仓颉,也称苍颉,又称史皇氏,其后有史氏。第二支源出周太史史佚之后,以官为氏。 [1]
先秦时,史姓活动已经遍布黄河南北和长江流域。西汉时,山东的史姓得到了王室的重视,称为汉代累世公卿的名门望族,子孙繁衍长生,以山东为基地向江苏、陕西、甘肃、四川等地发展。到唐宋时,外族的史姓在河南、陕西、四川等地定居,改变了西北和西部史姓的结构和比重。之后,史姓在各地都有分布。宋朝时期,史姓大约有3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5%,为宋朝第48位姓氏。明朝时期,史姓大约有23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24%,为明朝第83位姓氏,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山西、山东四省,大约占史姓总人口的65%。

❻ 史姓历史故事 300字

1、出自黄帝时创造文字的"史皇"仓颉。仓颉之后,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 夷门氏、仓颉氏。仓颉为史官,人称史皇氏,其后有一支以官为氏,称史氏。 2、出自周太史佚之后。历代他姓史官,亦多以官为氏。见于历史最早的史姓人物,当 属西周初年的太史史佚。 西周初年有太史史佚,为人严正,与太公、 周公、 召公并称为四圣。 由于他终生在周朝任太史,他的子孙便以官名为氏。春秋时期,列国史官多以官为氏。 3、隋唐时代"昭武九姓"之一。古西域康国支系有史国,居史城,为"昭武诸国"之一, 史国有人来中原居住,遂以国名为氏。 4、为突厥族阿史那氏所改。北魏阿史那部,有归附唐朝者,改姓史氏。 5、史氏还混化了他族血统。如唐有史思明,本宁夷州突厥种。

❼ 请问史姓排第几有什么典故么

史姓排名85位。百家姓排名63位! 史佚的远古祖先是高辛帝元妃姜嫄生后稷为周始祖,历至文王,文王生皇子伯邑考、伯邑考生佚。西周初年佚任太史令一职,辅佐武王克商,与周、召、太公共辅成王。一生为人严正, 《桐叶封臣》里“天子无戏言”的千古名言就出自他口。后人把他作为史官的楷模,并将他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史佚子孙以官职“太史令”的史字为氏,称史氏。
忠烈堂:明朝末期,史可法以兵部尚书,大学士督师扬州抗清。当扬州城危的时候,史可法给老母个妻子写了遗书,因为自己没有儿子,命副将史德威做他的儿子。并且交待说:“我逝世后,有把我埋在明孝陵帝的旁边。”城破以后,可法自刎不死,他又命史德威杀他。德威哭着不肯杀,结果被清兵俘虏。被俘后,清人劝他投降,他坚决不屈,壮烈殉国。
怀溧堂:江苏溧阳是史氏起源处,因以为堂。

阅读全文

与史姓有什么历史故事百度网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