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张挥公墓在哪里

历史张挥公墓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07-07 19:45:45

❶ 濮阳县有张氏始祖张挥公墓地吗

有,叫张挥公园。在濮阳老城南关,南环路南,解放路东,金堤北,马颊河东

❷ 张挥墓的简介

因弓箭的诞生对当时社会贡献很大,所以帝颛顼封挥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也称弓长(掌管弓箭的官职)。后又取弓长之意,赐挥姓张。挥公仙逝葬于帝丘(今濮阳)。
颛顼建都帝丘,挥公在帝丘长年辅佐颛顼,死后葬于帝丘,未回青阳。挥是黄帝的孙子(一说是黄帝的儿子),青阳氏封地尹城国的青阳,亦即清阳,清阳在清河(隋并入京杭大运河,现已不存在)以南而得名。

❸ 张挥的张氏文化在清河

姓氏不只是私人的事,也不只是家庭的事,姓氏是一种文化,它关系到对历史文化的传承——近日获悉,世界张氏恳亲会决定于2009年在河北省清河县举办第四届张氏恳亲大会。
这一盛事在清河举办,标志着清河作为张姓的发源地已得到世界张氏同族的一致认可,也标志着清河张氏文化的发展已步入了崭新的阶段。
张姓子孙从清河之水播迁神州大地,走向世界各国,而他们与祖先血脉相连,带着异地创出的辉煌业绩,踏上祖源地“寻根问祖”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始,清河县委、县政府站在清河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弘扬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战略位置,高度重视张氏文化的研究挖掘,大力开展对内对外交流,并结出了丰硕成果。
张姓祖居在清河,清河之水不知养育了多少代张氏子孙,他们秉承先祖血脉,扮演着推动历史、社会前进的角色
黄帝战蚩尤的故事,在华夏大地流传了已近5000年。
上古时代,轩辕部落与蚩尤部落争战,八战不胜,节节败退。黄帝之长子少昊帝的第五子挥,夜观天象,发现流星飞渡弧矢星,顿生灵感,于是制造了弓矢献给黄帝,并辅佐黄帝发起殊死决战,利用弓矢远射近攻,逼使蚩尤逃遁人海而诛之,从而平定天下。黄帝奠定君临天下的地位后,对挥公大加封赏,并赐姓为张,世居清阳,即今天的清河县。
历代古籍对张氏起源清河有明确记载。明嘉靖年间修订的《张氏统宗世谱》记载:“挥,观弧制矢,赐姓张氏,官封弓正,主祀弧星,居尹城国清阳,后改清河郡”。
沿用至今的清河县何以得此地名“清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战国时介于齐赵两国之间。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清河源起河南北部,流经今日河北威县以下开始称清河。”隋代以后,古老的清河因黄河无数次改道而被湮没,虽河流不复存在,但因这条河流而得名的清河县这一名称却沿用至今。所以,张氏谱书提姓郡望时,多是讲清河郡,谱书的版心,也往往标有“清河堂”字样,以示不忘先祖之地。
历史文化的核心是历史人物,在人类的发展史上,黄帝25位子嗣中得姓氏者14人,但惟独张氏历史渊源构成了迥异于其它姓氏的人文品位。张氏家族典型名人灿若星汉。
张挥发明弓矢,不但奠定了当时军事上的强盛基础,同时也成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其价值超越国界,传及世界。挥之十一世孙张单,在任“火正”之职时,发明了“造灶”,使人类生活有了用“灶”烹饪食物的飞跃,张单也成了至今人们供奉的“灶君公”。
大禹治水,世人尽知。大禹之父鲧所筑的防洪大堤——鲧堤,至今仍以2米高10余米宽数里之长横卧在清河与威县交界之处。鲧被杀后,禹继承父志继续冶水,他起用张挥之十二世孙张天杰为“水正”之官。张天杰吸取鲧的冶水教训,采取开渠排水疏通河道,先导入沟而汇成江河,再引流入‘海,终于有了今日的江淮河汉,成全了夏禹冶水的全功。
张氏族人自黄帝至禹帝540年间,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上均有促进社会进步的伟大建树。继而自商到周,张氏连续28世,文有宰相,武有将军。自秦统一之后,历朝辅冶天下的忠臣勇将以及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更是繁若星辰:如帮助刘邦完成灭秦兴汉大业的张良,研制出“候风地动仪”的张衡,“医圣”张仲景,绘出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等等。挥公的世孙们,成了推动历史、社会进步的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张姓子孙从清河之水播迁神州大地,走向世界各国,而他们与祖先血脉相连,带着异地创出的辉煌业绩,踏上祖源地“寻根问祖”
张姓源远兮清河流长
始祖挥公兮英武非常
清河之滨兮滋润成长
主祀弧星兮卫国安邦
用于战事兮拓土开疆
挥公功德兮万古流芳
这是新加坡张氏总会会长、亚美集团董事长张允伏带领寻根问祖团于2006年9月17日上午,在清河县中华张姓始祖挥公墓前宣读的祭文。
走出去的挥公子孙们前来清河“寻根问祖”,从1996年就开始了。他们有的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更多的则来自海外。
然而,他们又是从何时走出清河之水播迁海内外的呢?
张姓是一个极富开拓与进取精神的家族,先秦时期他们就从清河开始向各诸侯国迁徙;秦汉时代的兵祸天灾造成的流民大潮,又推动了张姓先民迁徙的脚步;而战后统一局面的形成,人丁兴旺的张姓家族,更需追寻新的生活空间。具体说来,张姓的迁徙有三次大的浪潮:
第一次始于西汉末年王莽当政建立新朝之时。此次迁徙,台湾屏东县《清河百忍族谱》记载:张氏祖脉在清河,后因生子众多迁入徐州,逐渐南下,一祖过扬子江,分住下塔衢州(在今浙江)、托州(在今江西)、福州、韶州、赣帅1等处;一祖迁入湖州(在今浙江);一祖人演州(在今越南)。
第二次是东晋至南北朝时期。公元4世纪初,永嘉暴乱之后,西晋政权灭亡。张氏先民活动的中心,处于战乱之中,为求生存,他们再一次背井离乡南迁至建业(今南京),之后又迁襄樊。
第三次迁徙潮起于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此次迁徙,使张氏族人向巴蜀、两淮、岭南流徙。至此,挥公子孙已遍布全国。日后,张氏子孙或因战乱,或因生活所迫,进一步外迁,历经数千年,遍布东南亚和五大洲的各个国家。
近五千年的繁衍,使张姓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最重要成员之一,唐代列为“国柱”之姓,至20世纪80年代,张姓人口逾亿,其中国外张姓达2000万之多。
张姓族人走出清河之水,不忘祖根地,因为他们深知自己的肉体、心灵的根系在清河。“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是为“寻根”;“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河祖海”,是为“问祖”。“寻根问祖”不在祈福于祖先而在于表明自己与祖先血脉相连,难怪挥公147世孙、现居台湾、86岁高龄的张桂元先生在完成《张氏统宗世谱溯源》一书时,蒋纬国为该书题写了“光宗耀祖,薪火相传,传承先业,华夏一家”的题词,后任的国民党主席连战也为此书再次题字:“世泽绵长”。
挥公的子孙们没有忘记张姓祖源之地。迁徙国内外的挥公子孙们,从清河之水走出之后,大都创出了自己的辉煌业绩,并信心满怀地要对祖源地贡献自己的力量。新加坡张氏总会会长张允优在中国已投资40个亿建起了近40家企业。他来到祖源地之后,看到这片热土环境好、政策宽、人气旺,又有享誉国内外的羊绒加工、汽摩配件、硬质合金、耐火材料等产业,可谓商机无限,便积极联谊并与伊力橡塑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同时还向县领导表示,愿在祖源地开发千亩张氏创业园,给海外张氏子孙返回桑梓之地、再创辉煌业绩提供舞台。
世界张氏总会秘书长张文彪来清河寻根问祖时,提出了自己的热切希望:由海外张氏宗亲会赞助,在清河建一所培养内地和国外两用人才的外语高等学校。
近年来,清河张氏宗亲联谊会会长张一海先生不断带领宗亲团外出加强“血脉”间的联谊,先后奔赴深圳、广州、山西、河南“省亲”,数次飞往新、马、泰与海外的张氏后裔联谊,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张氏子孙熟知了清河:他们为祖源地发生的历史性巨变而骄傲;更为祖源地成为“中国羊绒之都”、“中国纺织名城”而自豪;他们更加关注、热爱祖源地这片热土,并不断的为祖源地的繁荣贡献着他们的一切力量。
挥公子孙们推动历史前进的发明刨造,是人类重要史诗之一。弘场张氏文化是对古人的纪念,更能启迪后人的传承
人类的文明繁荣与和谐自黄帝而始,而助黄帝创造这一升平盛世的挥公则当居首功。也就是从此时开始,挥公的后代子孙们秉承先人的血脉,拼搏不断,创新不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张氏文化:弓矢、衣冠、宫室、舟车、货币、耕稼、医药、狩猎、养蚕、抽丝、铜器、竹器、陶器。
作为张氏发源地的清河县,为了挖掘历史资源,弘扬张氏文化,用了很大气力。县委书记路洪昌说:“弘扬张氏历史文化,不仅有利于增进海内外联谊,丰富祖国文化;而且有利于扩大清河与海内外工商界的交流合作,有利于把清河置于更广阔的空间,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对历史文化高站位的诠释,使他们把张氏文化的挖掘研究放在了一个较高的位置。1998年8月18日,清河张氏研究会正式成立,从此,清河的一批有识之士,开始了不遗余力、呕心沥血的艰辛探索。拟定研究课题,提出分组名单,研究会成员马不停蹄,只争朝夕,踏上漫漫征途。河北、河南、江苏、湖南等九省市图书馆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无论是杏花春雨江南,还是雪花飞舞的塞北,都留下了他们埋首古籍、苦心孤诣的身影。深入地发掘研究使他们先后编撰了《张氏历史文化研究》、《张氏世系及其分迁》等着作。为了进一步扩大清河张氏文化研究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清河张氏研究会面向四海招贤纳才,邀请王大良、张海瀛、梁勇、张森霖等海内外知名的姓氏研究专家及海内外张氏宗亲代表为研究会顾问,并编辑出版《清河张氏研究》期刊。艰难的探索研究,使他们求证了一个个事实,否认了一个个对历史的歪曲。比如,有些地方为了扩大区域的影响,不顾史实,捕风捉影说是张姓发源地。为了澄清谬误,他们翻阅了大量的史料,终于澄清所谓的河南、山西张姓祖源地之说,只是张姓的分支宗祖。例如,张氏发源山西太原之说,其史实依据是:挥公之孙骀公在颛项帝时为“水正”,徙居山西太原,殁后被封为山川之神,世享其祀。徙迁外地生根的挥公之孙们,只能是分支宗祖,其所在地断然不能说成是张姓发源地。辛勤耕耘换来丰厚回报,一大批研究成果相继问世,清河作为张姓发源地在大量的史据面前,成为不可辩驳的事实。
清河县在深入研究张氏文化的同时,还针对国内外寻根祭祖的张氏族人络绎不绝的情况,开始筹划重建代表张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据考证,汉代时,清河张氏祠堂尚存,但几经沧桑,汉文化层早巳湮埋于地表10米之下。根据“立庙清河之南”的大致方位,清河县决定在城西15华里处的清河森林公园内复建祠堂。
2002年6月,清河张氏研究会专门研究祠堂修复工作,并由邢台建筑设计院设计。9月,该设计院拿出了立面效果图,清河张氏研究会向全球张姓宗亲组织发出了“中华清河堂”设计征求意见稿,并将祠堂名称、祠堂位置、祠堂设计、投入预算等逐一作了说明。征求意见稿一出,在全球张氏族人中产生了强烈反响,他们对祖源地的标志性建筑高度负责,各种建议如雪片飞至。世界张氏总会副会长张森霖先生专门致函清河张氏研究会,对祠堂的复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清河张氏研究会在充分征求海内外宗亲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对原设计进行了大的改动,重新交由设计院设计,与此同时,各项建设活动也随即展开。2004年3月,在张挥墓周围种植了20亩的松柏林,并修复挥公墓。海内外张氏族人也对兴建宗祠表达了高度的热情,纷纷解囊相助。
敦亲睦族百代事,传统文化放异彩。强有力的文化建设将助推清河再创新辉煌!
海内外的张氏宗亲也纷纷表示,在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在发展祖源地经济方面,一定不遗余力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为民族谋福祉。

❹ 张氏始祖的坟墓是怎样的

张氏始祖 字玉爵,号天禄,挥为弓正,赐姓张,封豫州牧 生四子:长文钦 次文选 三文盛 四文光 张,是中华民族中一个具有光荣历史与辉煌记录的大姓。据中国数年前的统计,单单在中国大陆,姓张的就有一亿人之多,几乎是每12个中国人当中,就有一个姓张的。 张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上古时代最伟大的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他的一个儿子(也有说是孙子)叫挥,负责监造弓箭,黄帝时代他就担任“弓正”官,后来就以“张”为姓,姓名就叫张挥。因此,这位张挥就是天下张姓的始祖。 史书上也有记载,黄帝时赐了“张、王、李、赵”等姓。由此可知,张姓实为黄帝的直系后裔,其历史也跟黄帝一样,至少有五千年。 由于张姓的始祖是监造(一说发明)箭的人,姓旁从“弓”,所以,当后来的人问“您贵姓”时,姓张的人总是回答“张,弓长张。”这是很有道理的,由此也可看到中文的奥妙,回答“弓长张”,这就避免跟“立早章”的姓氏混淆。 这支最早的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张姓,最初的发源是今山西省太原一带。 到了大约三千前的周代,黄帝的另外两支姬姓的后代,又有以张为姓的。其一,根据元代《张 宗普序》上的记载,“张氏出于姬姓”。“姬”是周文王、周武王的本姓,追溯上去,也是黄帝所赐的姓只 。这一系的张姓,繁衍的根据地有十二处,海外张姓宗亲最多者是出于“清河”,所以,有不少各地的张姓宗亲组织,前面冠以“清河”二字,以示其源。另一支系是出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据《通志氏族略》一书所载,“晋有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始有张氏。”不论是出自哪一个系的“张”,溯本究源,都是出自轩辕黄帝,都是黄帝子孙

❺ 张挥公园是历史文化遗产吗

张挥公园不是历史文化遗产。
张挥公园坐落在濮阳县东关老虎台地,金堤以北,南环路以南。张挥公园以张挥墓和碑为中心向东、向西200米,规划占地面积600亩。其中一期工程占地4.5亩,于1998年3月开工建设。

阅读全文

与历史张挥公墓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