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遵循哪些原则和方法
① 历史文化名城应保护城市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保护和延续古城的风貌特点,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传统文化,保护规划要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编制和落实。
② 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分析城市历史演变及性质、规模、现状特点,并根据历史文化遗存的性质、形态分布等特点,因地制宜地确定保护原则和工作重点。
③ 保护规划要从城市总体上采取规划措施,为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又要注意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需要,使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
④ 保护规划应当注意对城市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与继承,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⑤ 保护规划应当突出保护重点:保护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其环境;对于具有传统风貌的商业、手工业、居住以及其他性质的街区,需要保护整体环境的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建筑集中连片的地区,或在城市发展史上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近代建筑群等,要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予以重点保护;特别要注意对濒临破坏的历史实物遗存的抢救和保护,不使继续破坏;对已不存在的“文物古迹”一般不提倡重建。
② 距今6000年,古罗马最大城市如何做到遗址保存完整的
罗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国家。曾经也是有着辉煌的历史和文化!有一座距今6000年历史的城市,他曾经是古罗马最大的城市。这座城市保存的十分完好,至今还完整的保留着古代的遗址。这座城市就是以弗所,又被称为艾菲斯。
以弗所如今归属于土耳其管辖,地理位置在爱琴海的旁边。据历史学家研究,公元前十世纪左右,充满智慧的雅典人建造了这座城市。
这座古老的城市中心,是一座两层的大理石建筑,这是着名的古老图书馆,塞尔丘克图书馆。塞尔丘克图书馆是一个罗马人为纪念父亲而建造的。这座除书馆建造的雄伟壮丽,令人惊叹。难得的是保存得还比较完好。如今,以弗所古城仍然有许多的遗址没有被挖掘出来。最着名的戏院遗址。也只挖掘出了一半儿。
为什么以弗所古城的遗址都保存到这么完好?也许是因为当时的工匠们智慧勤劳,拥有着非凡的建筑工艺。也一定与建筑材料的结实有关。另外也许和很少有人为和自然灾害的破坏也是有一定关系的吧。
③ 历史古城如何保护与发展
文化遗产是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来说,文化遗产是基本标志和价值构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存在不同程度的文化遗产流失和破坏现象。作为国务院首批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省大同市近年来积极探索既保护文化遗产又实现城市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古城保护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大同市的做法概括起来就是“五个基本走向”。
从旧城改造走向遗迹保护,以先进理念指导古城保护。城市发展中的旧城改造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破坏相当严重。旧城改造需要大拆大建,而旧城区往往是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区域。为了保护大同古城,大同市政府发布通告,勒令古城保护范围内的旧城改造项目全部停工,同时全面启动古城保护工程,力求最大限度地留存文化遗产原貌。对淹没在废墟中的珍贵遗址华严寺、善化寺、清真寺、法华寺、文庙、关帝庙、纯阳宫、帝君庙、城墙等进行整体性保护,全部拆除了这些遗址群保护范围内的破坏性建筑。
从单体保护走向整体保护,努力保持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价值。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有机整体,如果只保护单个文化遗产,就会使一处处文化遗产成为“文化孤岛”,削弱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价值。大同市致力于从整体上保护文化名城,把北至操场城街、南至北都街、东至御河西路、西至魏都大道,面积约4.8平方公里的区域全部划定为保护区域,把该区域内对古城风貌造成严重破坏的多层建筑全部列入拆除范围。同时,把该区域内的所有历史文化遗产全部划定为保护对象,尽最大可能恢复古城的基本格局。
从两相对立走向两全其美,妥善处理古城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应该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从实践经验看,把保护与发展放在同一个城市空间是很难实现的。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大同市于2008年初提出了“一轴双城,分开发展;古今兼顾,新旧两利;传承文脉,创造特色”的古城保护基本思路,立足古城搞保护,跳出古城求发展,把保护与发展分开。具体来说就是,以御河为轴线,在御西保护完整的古城,在御东建设现代新区,把传统文化保护放在古城,使两个不同的空间相得益彰、互利共赢。事实证明,这一做法克服了古城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较好地实现了当时的设想。
从随意修复走向修旧如旧,自觉按照传统方法延续古城生命。在大规模的古城保护和修复中,大同市始终遵循修旧如旧的基本原则,坚持四个基本方法。一是充分考证。在大量考古发掘、信息收集、调查研究、专家论证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保护方法。二是保持原貌。文化遗产属于哪个朝代,就按哪个朝代的营造方式进行修缮、重修、复建,不是按现代人的理解随意修复。三是“四原”保存。在修缮、重修、复建中,保存原来的建筑形制、原来的建筑结构、原来的建筑材料、原来的工艺技术。四是修旧如旧。基于我国传统建筑的独特价值和审美要求,坚持修旧如旧、原汁原味。
从甩掉包袱走向产业创新,深刻认识古城保护的价值。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问题上,一些人存在一个认识误区,就是认为低矮破旧、功能缺失的遗迹是城市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包袱,保护的成本昂贵,得不偿失。在这种认识影响下,有的城市将文化遗产当作包袱甩掉。这实际上是把珍珠当垃圾。大同市在实践中认识到,文化遗产不仅具有历史价值、美学价值、教育价值、科学价值,而且具有巨大商业价值;一座拥有完整历史风貌的古城不仅是昨天的辉煌,而且是今天的财富;在名城古都的保护中,只有坚持把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才能实现文化资源的永续利用
④ 如何有效地挖掘及发展城市文化
城市的魅力来源于历史文化的积淀,作为一座古城,应该更加注重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比如说,要注重保护古建筑、古文化,将这些宝贵的资源移建到博物馆或历史文化保护区内,进行合理布局、集中保护;发现、挖掘历史名人,发挥名人效应,提高城市知名度。
⑤ 应该如何挖掘好延续好城市文脉
谭跃委员:城市以人为中心,而人离不开精神文化生活。出版业应该承担起生产优秀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传播优质文化的责任。一方面,生产更多的精品力作,提供好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传播好优秀文化。如今随着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如何利用好数字传播模式,提供更有效的知识服务,是出版业努力的方向。
李掖平委员: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外在表现。我们在挖掘、保护、延续城市文脉时,务必要以正确的文化传承和先进的发展理念为指导,对城市的文化建设和文脉传承进行统筹规划、顶层设计。政府部门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和文脉传承之于城市的重要性,真正了解、尊重并遵循文化建设的规律,整合各方力量、聚众智汇众力,搞好城市文化建设和文脉传承,发挥好文化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作用。此外,要找准并发扬特色。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历史传统和生活方式,其他地方难以复制这种独特性。所以,必须先掌握一手“特色牌”,然后想方设法打好“特色牌”,让每一个城市都展现出自己的文化风貌,让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各种地方文化,得以传承、发展、闪光。
⑥ 如何对城市的历史文化进行保护与开发
一个没有人文精神的城市肯定也没有自己的灵魂。走向现代大都市,城市需要繁荣的工商业,也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尊重传统,并耐心解读那些承载着传统与城市记忆的历史街区及建筑,是我们探寻人文精神的重要路径。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旅游城市,历史遗留下来的古文化,可以作为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支撑,也是塑造一座具有高质量生活水平和高品味文化内涵的城市宝贵遗产。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历史文化遗存文化可以提高我们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内涵,为将来城区古文化街区旅游提供广阔空间,最终形成以旅游收入与反哺保护良好互动的态势。若不对现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加以保护,若干年后,人们将无从了解聊城城区到底是什么样子,与其他城市相比有哪些不同的特质和个性,有哪些值得骄傲的文化遗产。只有尽力保护好历史文化遗存,旧城的历史生命才能得以延续和升华,而现代的城市开发水平,也可以得到极大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