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经济什么是历史潮流

经济什么是历史潮流

发布时间:2022-07-08 10:51:23

① 历史潮流与时代潮流的区别和关系

逆历史潮流而动,逆时代潮流而动,就是反动。

  1. 在任何一个历史时代和艺术潮流中,丧失民族特性的艺术家和作品都会成为外来艺术的附庸和追随者。这不但使民族文化处于被改造的弱势地位,还会让艺术家丧失民族自信心,这样的创作无疑也是缺乏活力的。近些年,当代绘画的活跃和繁荣,不仅仅利益于艺术家日益扩大的视野和活跃的创作思想,更得益于中国艺术家对于本民族文化的尊重和挖掘。

  2. 历史潮流根据视角的不同,有不同的解释,总体而言,从新航路开辟以来,朝现代化、工业化发展。现在的主旋律是经济、政治等全球化。

  3. 经济发展全球化,金融贸易速度化,信息交流网络化化,文化交流自由化,平等,自由,博爱是人类一直追求的。时代的特点是经济和文化差异性的相互渗透与同化,如何保证自己的特色和吸收别人的优点是我们应该做的。

② 历史发展的总潮流是什么

中国历史发展具有连绵不断的特点,每次分裂后,就会出现一个新的统一的国家,历史就会向前迈进一步,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希望能够帮助你

③ 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让我们沿着世界经济发展的轨迹,完

1)哥伦布。(1分)
(2)史蒂芬孙。(1分)内燃机。(1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互联网将地球缩成一张小小的网,为人类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社会。(2分)
(3)科学技术的发展(或科技革命)。(1分)
(4)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1分)
(5)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任意答一点即给分;1分)

④ 从马原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不可逆转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历史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所以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说其是历史大势,就是其发展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4)经济什么是历史潮流扩展阅读: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

⑤ 历史的潮流是什么意思

历史的潮流即历史(或者说社会)的发展趋势,比如在封建帝制渐趋衰微,资本主义加速发展的时候,这便是历史的潮流,要顺应其发展,改革图新。如果倒行逆施,违背历史的潮流,会引起社会的混乱,可以以十八、九世纪的中国为例。同时在辛亥革命后,资本主义思想盛行,适合社会的发展,但是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逆流,张勋复辟也是逆流,违背了中国在进步思想指导下发展的趋势性。
总体来说,历史的潮流是进步的,中间会出现一些逆流,但是那都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产物。

⑥  经济全球化:无法回避的历史潮流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最根本的特征。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专家的定义,“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随着当代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的经济生活越来越国际化,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都被纳入到统一的全球经济体系之中。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做到自给自足,都必须与国际经济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如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鲁斯·里库佩罗向第九届贸发大会提交的报告所言:“生产者和投资者的行为日益国际化,世界经济似由一个单一市场和生产区组成,而不是由各国经济通过贸易和投资流动联结而成,区域或国家只是分支单位而已”。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基础的国际分工不断发展。从深度上看,国际分工日益细密,由过去单一的垂直型分工发展为垂直型、水平型和混合型多种分工形式并存的新格局;从广度上看,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和地区已经遍及全球。

第二,国际贸易发展迅猛,成为联系各国经济的重要纽带。据统计,按出口计算,1950年世界商品贸易额仅为610亿美元,1970年达到3150亿美元,1990年为34470亿美元,1996年高达53982亿美元。如果把服务贸易计算在内,1980年世界贸易额为24006亿美元,1996年达到了66890亿美元。随着贸易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的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贸易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1950年世界各国按商品出口计算的贸易依存度只有6%,1985年增加到9%,1992年提高到16%,1995年达到了18.5%。

第三,国际资本、技术、劳务等生产要素的流动速度加快,尤其是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进一步深化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和一体化程度。从国际直接投资来看,1960年只有680亿美元,1980年增加到5020亿美元,1996年达到32330亿美元。1986~1990年,国际直接投资年均增长率为19.8%,1991~1996年为17.1%。从国际间接投资来看,1990年国际融资净额为5150亿美元,1997年增加到8650亿美元,1997年底总额为75850亿美元;1990年银行国际借款额为7862亿美元,1997年增加到12519亿美元,1997年底总额为101637亿美元;1990年国际证券发行总额为1641亿美元,1997年增加到5959亿美元,1997年底总额为35422亿美元;1990年全球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额(包括交易所交易工具和场外交易工具)为57407亿美元,1997年增加到409407亿美元。近年来,国际投资递增速度既高于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也高于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成为联系世界各国经济的另一个重要纽带。

第四,奉行全球战略的跨国公司迅猛发展,通过其日益跨国界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把世界各国经济联结为一个整体。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D)公布的1998年《世界投资报告》,在全球100个最大的经济体中,有49个为跨国公司。1997年末,跨国公司的产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20%,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的60%,投资额占全球对外投资的23%,掌握了世界上70%的高技术,技术转让额占全球的80%。

第五,世界贸易和经济活动的协调机制日益健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银行等作为协调和监督世界经济运行的国际性组织,其权威性和作用越来越明显。特别是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世界贸易和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的到来,对于世界贸易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当然,目前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仍然是不完善的,尤其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面临着更新和变革的繁重任务。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充分暴露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缺陷,目前该组织正在酝酿着重大改革,以不断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从根本上来看,经济的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次产业调整,不但反应到一些产业的整体转移,更重要的是同一产业的一部分生产环节的转移。过去,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多是在一个国家内部进行的,在一国内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代价比起通过经济全球化进程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更高,经历的时间更长。所以,西方国家,特别是在投资和贸易比较开放的国家,比如美国和英国,由于在全球范围内实行了产业结构调整,正在经历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从而给经济带来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这次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大体上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发达国家之间,通过跨国公司之间的相互交叉投资,企业兼并,在更大的经济规模基础上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更新技术,从而实现了发达国家间的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升级。这一过程主要始于80年代,那时所有的外国投资的95%都是从发达国家流出,然后又由它们吸收整个75%的投资。交叉投资的兼并的结果,形成了许多诸如电讯、汽车等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产业,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第二种形式是发达国家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把这些产业,包括高技术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一转移始于80年代,90年代愈演愈烈,促使了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吸收外资总量的比例从80年代的25%逐步上升,1992年达到32%,1996年就已经达到37%。

认识全球化的这一实质极为重要,只有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来考虑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总体战略,才能使我国对外开放工作与国内经济工作紧密联系,从而使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以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为主要特点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争取最大利益,防范和减轻经济全球化可能产生的风险和弊端。

⑦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这一重要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①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发展和紧密联系的世界 
②经济全球化有助于各国利用自身优势选择性参与生产过程 
③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更加合理有效地配置、利用全球资源

⑧ 什么是历史潮流(学术上的探究)

历史潮流是非人力所能改变·
所谓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比分。这就是潮流·
三国时期就是这样的,魏蜀吴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比较着名的一段时期,自赤壁之战(公元211年)起,至西晋统一中国(公元280年)止。期间,曹氏的魏国,刘氏的蜀国和孙氏的吴国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董卓专权,天下各路诸侯联军讨伐。其中,作为八校尉之一的曹操也参与了讨伐。从此之后,曹操势力日益强大,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奉汉献帝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消灭北方的袁术、吕布、张绣、袁绍等人,统一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公元208 年,曹操率八十余万大军,准备一举击溃东吴孙权的势力;此时,刘备的谋士的诸葛亮力劝东吴与其联手,合力抗曹。孙权接受了诸葛亮的建议,并在赤壁一战中以火攻击溃了兵力占优的曹军,而刘备则趁机夺取了汉中与蜀地,三国鼎力的局面正式形成。
公元222年,刘备为给关羽报仇,发兵大举进攻东吴,但被东吴大将陆逊击败。刘备兵败逃至白帝城,次年病死于白帝城的永安宫。刘备死后,其子刘禅继位,是为蜀后主,由诸葛亮等人的辅助。为了实现刘备的遗愿,诸葛亮自蜀建兴五年至十二年(公元227—234年)六次出兵伐魏,但均告失利,本人也于公元 234 年卒于两军阵前。 此间,魏帝曹丕已于魏黄初七薨(公元226年)。其子曹睿继位,以司马懿为辅政大臣。此后,魏国大权逐渐落入司马氏手中。司马懿是我国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多次出兵汉中,与诸葛亮、姜维等蜀将交战,遏制了蜀国的北扩。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司马懿之子司马昭遣钟会、邓艾等数路人马伐蜀,并于当年攻占成都,后主刘禅降魏,蜀汉灭亡。

魏灭蜀之后,蜀吴联盟不攻自破,吴国完全处于魏的包围之中。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帝曹奂,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这就是历史上的西晋王朝,司马炎是为晋武帝。此时,东吴的皇位已传于孙皓。吴主孙皓沉于逸乐,不问国事,致使司马炎大举发兵伐吴。晋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公元280年,晋军攻克建业,孙皓面缚请降,至此西晋统一全国。

与经济什么是历史潮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0
© Arrange www.upscalepup.com 2012-2022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