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理在宋朝时期指的是哪里当时的大理国首都在哪大理国建立于何时一共存在了多少年
公元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进军大理(国都,今大理古城),建立了大理国。大理国基本继承了南诏的疆界。大理国统治云南达三百多年,期间曾受宋王朝的“云南八国都王”等封号。
至公元1253年段智兴被蒙古俘,亡国,共计316年。
2. 大理的历史有多久
大理地区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广泛分布在以洱海为中心的高原湖泊群周围。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种植水稻,驯养家畜,从事采集、渔猎,创造了大理地区的远古文明。汉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5年),汉王朝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云南、邪龙、比苏4县,属益州郡管辖,从此大理地区正式纳入了汉王朝版图。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属永昌郡,蜀汉时期分属永昌、云南2郡;晋朝时分属宁州的永昌、云南2郡,刘宋王朝时分属宁州的云南郡、东河阳郡、西河阳郡,南齐时期分属宁州的云南郡、东河阳郡、西河阳郡、永昌郡;隋代属昆州;唐武德四年(621年),洱海地区置有“八州十七县”,麟德元年(664年),改属姚州都督府。8世纪30年代,洱海地区“六诏”中的南诏,在唐朝的支持下,合六诏为一,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了南诏国。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南诏权臣郑买嗣发动宫廷政变,建立了大长和国,南诏亡。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又先后建立了大天兴国和大义宁国。后晋天福二年(937年),通海节度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进军大理,推翻了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南宋宝元年(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大军灭大理国,建立云南行省。南诏、大理国历唐、宋两朝,达500余年,使云南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政治统一体,奠定了祖国的西南边疆,推动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元代,云南政治中心东移昆明,元朝在大理地区设立了上下二万户府。元至元十一年(1274),改设路、府、州、县,大理地区分属大理路、鹤庆路、威楚路和云龙甸军民府。明代,大理地区分属大理府、鹤庆府、蒙化府、永昌府、楚雄府。清代,大理地区分属大理府、丽江府、永昌府、蒙化直隶厅。1913年,大理地区属滇西道。1929年,国民政府实行省、县两级制,大理地区设祥云、弥渡、宾川、凤仪、蒙化、大理、永平、云龙、漾濞、邓川、洱源、剑川、鹤庆13县。40年代后期,云南省政府在大理、蒙化、鹤庆设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2月1日,大理专员公署建立,辖下关、大理、凤仪、邓川、宾川、祥云、弥渡、蒙化、云县、缅宁、顺宁(凤庆)、永平、漾濞、云龙、洱源15县市。1956年,云县、缅宁、顺宁3县划归临沧专区,丽江专区的鹤庆、剑川2县划归大理专区。1956年11月22日,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定为自治州首府。2000年止,大理白族自治州辖1市11县,即: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县、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大理地区设叶榆县,直至南北朝叶榆县的建制一直未变。唐初,洱海地区“六诏”中的蒙舍诏势力渐强,在唐朝支持下,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统一“六诏”,建立南诏国。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南诏国都城由巍山迁至太和城(今大理苍山太和村附近),此后又迁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城西一带)。南诏与以后建立的三个王朝及大理国都城均定都于羊苴咩城。从公元8至13世纪的唐宋五百多年间(即从公元738年南诏国建立至公元1253年大理国覆灭),大理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诏、大理国的都城所在地。
元代大理国灭亡后,仍然将云南政治中心设于大理。元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建立云南行省,行政中心始由大理迁至昆明
3. 大理古城的三塔寺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三塔寺有1380年以上历史。
三塔的具体始建年代,历来记载不一,大体上有:①唐贞观(627至649年)尉迟敬德造;②唐开元元年(713)恭韬、徽义造;③南诏王劝丰祐保和十年至天启元年(唐太和七年至开成五年,833至840)圣僧李贤者等造;④保和十年至天启九年(唐太和七年至大中二年,833至848)博士徐正等造。根据内地同类古塔的建筑年代,云南应稍晚,再与原崇圣寺和中塔内的有关文物及记载相参证,中塔似应建于南诏王劝丰祐时(824至859年在位)最为可能,而两小塔则较中塔为晚,至迟。建于大理国初期,即先建中塔,尔后再增建两小塔。
4. 大理古城必去景点,去大理旅游可以逛哪里
无论何时,大理都是美的。作为文青最爱的国内旅游目的地,大理都有哪些不可不说的美景呢?
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又名叶榆城、紫禁城、中和镇。古城外有条护城河,城内街道为典型的棋盘式布局,古城的建筑为清一色的青瓦屋面,显得十分古朴。
文献楼、五华楼、南城楼、北城楼、西云书院、大理府考试院等都是大理城不可不逛的景点。
苍山
苍山位于洱海之西,又称点苍山,古时称为熊苍山、玷苍山,是云岭山脉南端的主峰,向来以云、雪、泉、石着称。苍山共有19座山峰,自北而南依次为云弄、沧浪、五台、莲花、白云、鹤云、三阳、兰峰、雪人、应乐、观音、中和、龙泉、玉局、马龙、圣应、佛顶、马耳、斜阳。最高马龙峰海拔4122米,每两峰之间,都有一条溪水,下泻东流,注入洱海,为着名的苍山十八溪。位于下关一带的苍山部分已被开辟为旅游景区,供游人参观游览,但其他区域仍未被规划,是很多徒步者较喜欢的徒步路线。
开放时间:旺季(4-10月):8:30-16:10,淡季(11-3月):8:30-15:40
如何去:
古城内有很多出租车可到苍山脚下,然后从山脚有缆车上山。如果不愿意乘坐缆车,也可以选择租马上山,费用大概在100元。
洱海
古称“叶榆水”也叫“西洱河”、“昆弥川”,是由西洱河塌陷形成的高原湖泊,外形如同耳朵,空中俯瞰,洱海宛如一轮新月,静静的依卧在苍山和大理坝子之间。洱海共有3岛、4洲、5湖、9曲,湖水清澈见底,自古以来一直被称作“群山间的无暇美玉”。在下关镇的洱海公园可以乘船游览洱海风光。
如何去:
大理古城到洱海公园,步行即可到达,也可乘坐2路公交车到达才村码头(终点站是洱海的游船码头),还可以打的或者乘坐马车(事先与马夫谈好价格,私人巴士1元/人,马车可坐10人左右,约4元/人)下关到洱海码头,可乘6路车或的士。
喜洲古镇
“小小的大理,大大的喜洲”,喜洲东临洱海,西枕苍山,保存着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族群,是重要的白族聚居城镇,本地人之间通常“唰白”(讲白族话),历史上的喜洲是南诏的军事重镇,也是云南的商贸中心之一。喜洲商帮在民国时期很有势力,所以现如今存留下来的百余座大宅中,皆为:“三坊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庭院格局以及混入了当时摩登的西洋元素,保留了白族建筑雕梁画栋、斗拱重叠,门楼、照壁、山墙的彩画装饰艺术绚丽多姿的手法,比较着名的有杨品相宅、严家大院、侯家大院等。
如何去:
从古城或下关乘坐开往喜洲的中巴,大丽路(214国道)招手就停,票价5-8元,从下关至喜洲需1小时
崇圣寺
崇圣寺初建于南诏丰佑年间(公元824-859年),大塔先建,南北小塔后建,寺中立塔,故塔以寺名。现寺的壮观庙宇在咸同年间已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崇圣寺东对洱海,西靠苍山,是大理历史的象征,佛教盛行大理的见证。
如何去:
1、在大理古城北门乘19路公交车在三塔公园站下车可达。2、在下关乘班车至崇圣寺三塔,票价3元。3、从大理古城步行前往,只需半小时。4、乘小马车至三塔,费用4元。
?
?
?
? 大理古城必去景点,去大理旅游可以逛哪里
5. 大理古城有多少年的历史呢
大理古城到如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
6. 大理古城的历史
大理古城位于大理市下关镇北13km的点苍山中,原为河蛮所建的羊苴咩城。
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南诏王异牟寻把都城迁到这里。羊苴咩城方圆十五里,城内主要建筑是南诏王的宫室和高级官吏的住宅。公元937年段思平建大理国时,仍以羊苴咩城为都城,并以大理为国号。光绪年间重建城门时,将古城的东门叫洱海,西门叫苍山,南门叫双鹤,北门叫三塔。
大理城墙高7.5m,厚6m,周长6km,东、西、南、北各有一座城门,上有城楼,现仅存南北城楼、部分城墙和杜文秀帅府。
大理的街道多为青石板铺筑,城内的古屋多用石头砌墙,是典型的“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式建筑。城内从南至北有五条街、从东到西有八条巷,作坊、寺庙、书院等古建筑点缀其间,幽静典雅、古色古香。
崇圣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2km的苍山应乐峰下,为南诏时期遗物。主塔名千寻塔。是方形空心16级密檐砖塔,底宽9.9m,高69.13m,塔顶有铜制覆钵。
7. 云南大理古城是什么时候建的
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从779年南诏王异牟寻迁都阳苴咩城,已有1200年的建造历史。现存的大理古城是以明朝初年在阳苴咩城的基础上恢复的,城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砌的;城内由南到北横贯着五条大街,自西向东纵穿了八条街巷,整个城市呈棋盘式布局。
中文名称:大理古城
别名:紫城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中国云南
着名景点:苍山,洱海,大理三塔
建造时间:1382年
海拔:2090米
称号: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8. 大理历史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刺激汉武帝探索从西南方前往印度的“蜀身毒道”,经营西南边疆。前109年(汉武帝元封二年)在大理地区遥置叶榆县,是中原王朝最早在云南设县的地区。东汉时隶属于南中地区的永昌郡。
大理地区三国时臣服于诸葛亮的南征军,设立了蜀汉云南郡。南北朝时先后属河阳郡、西河郡。当时,白族已大致形成,并在洱海边建筑了多座城邑。
唐朝初年,洱海周边有6个部落,称为六诏。唐高宗时,蒙舍诏以外的五诏均被吐蕃征服。737年(唐开元二十六年),蒙舍诏首领皮逻阁兼并五诏,建立起南诏国,并将都城从蒙舍(今巍山)搬迁到了太和城(今太和村),并以此为基地,继续征服周边地区,控制今天云南大部。
902年(唐昭宗天复二年),南诏权臣郑买嗣夺权,建立“大长和国”。927年,杨干贞扶持赵善政建立“大天兴国”,随后又自立为王,建“大义宁国”。
937年(后晋天福二年),段思平也于羊苴咩城定都建国,国号大理。段氏自称是汉人后裔,立国后,大力推行汉文化,并与南宋遣使通商。
大理国历经了316年后,在1253年,为忽必烈亲征所灭。1274年,元朝为便于统治,在押赤城(又名中庆路,今昆明市)设置了云南行省,同时设立大理路及太和县,隶属于云南行省。从此云南的中心城市便由大理转移到了昆明。
1382年,明军攻占大理,大理路改为大理府,仍治太和县,并筑新的府城,即今大理古城。1659年,清军攻入云南。清代沿袭明制。1856年(清咸丰六年)爆发云南回变,建立杜文秀回族政权,控制云南大部分地区。
中华民国建立后,裁撤大理府,太和县则改名为大理县。1950年析置下关市,1983年,下关市与大理县合并设立了县级大理市。目前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州府,全市人口中约三分之二是白族人。
(8)大理古城历史有多少年扩展阅读:
大理地势西高东低,全市年平均气温15℃,降水量1056毫米。农业主产稻谷、小麦、玉米、猪、牛、禽蛋等,特产有云南山茶花、苍山杜鹃花、大理雪梨、下关沱茶等。目前工业主要集中于洱海南岸的下关镇附近,有烟草、茶叶、食品、纺织等门类,盛产大理石。
位于大理古城和下关之间的"太和村"是古南诏国早期的都城,有太和城遗址,规模较大,是国家级文物。位于洱海西北岸的喜洲镇则是白族居民的聚居地,当地的民族风情浓郁,民居颇具特色。
位于洱海北岸的上关镇古代为大理古城的军事屏障,境内遍植朝珠花,以“上关花”而闻名。此外,附近还有鸡足山和巍山等景区。
9. 大理国一共存在了多少年
大理国一共存在了316年。
1、元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进军大理(国都,今大理古城),建立了大理国。大理国基本继承了南诏的疆界。
2、大理国统治云南达三百多年,期间曾受宋王朝的“云南八国都王”等封号。
3、公元1253年段智兴被蒙古俘虏亡国,大理国共计3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