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江西最早是什么时候建省
历史渊源 江西开发的历史,从出土文物考证,可以上溯到距今一万年以前。而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
始于汉高帝初年(约于公元前202年)。时设豫章郡,郡治南昌,下辖18县,分别为南昌、庐陵、彭泽、鄱阳、馀汗、柴桑、赣、新淦、南城、宜春、雩都、艾、安平、海昏、历陵和建成等,分布地域为赣江、盱江、信江、修水、袁水沿岸,即与后来的江西省区大致相当。
汉武帝时划全国为13个监察区,称13部州,此时的江西属杨州部。
公元291年,即西晋元康元年,改设江州,其主体为江西地区原有郡县。
隋时曾作行政区划调整,州的级别降与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区设有7郡24县。
唐时增加到8州37县,分别为洪州、饶州、虔州、吉州、江州、袁州、抚州和信州。
贞观元年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监察区,玄宗时增为15道,洪、饶、虔、吉、江、袁、抚、信8州隶属于江南西道监察区。
五代时期,江西地区辖南唐(南唐前期称吴)。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相当于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区划6州、4军、55县。
交泰元年,南唐中主决定建南都于洪州,并因此升洪州为南昌府。
宋代在州之上改道为路,江西地区被置9州、4军、68县,其大部分隶属于江南西路,另有一部分隶属于江南东路。
元朝开始确立行中书省制度(简称行省或省)。江西行省辖区远远大于今天的江西省区。除包括了今江西绝大部分地区外(原江西东北地区隶属于江浙行省),还包括了今天广东省的大部分。元行省下设路、直隶州、州(同县级行政机构)和县。江西行省下辖龙兴、吉安、南康、赣州、建昌、江州、南安、瑞州、袁州、临江、抚州、饶州、信州等13路和南丰、铅山2直隶州以及48个县、16个县级州。
明朝虽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区建制,但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然称省),改路为府和改州为县。江西布政使司辖南昌、瑞州、饶州、南康、九江、广信、抚州、建昌、吉安、袁州、临江、赣州、南安13府,下辖78县,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区。其时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为江西布政使司的最高行政机关,三司分别由中央直接节制,分权而治,互不统属。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设莲花、南昌府增设铜鼓、赣州府增设虔南等3个县级厅,同时升宁都县为省辖直隶州。巡抚成为全省最高行政长官,下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财政与司法监察。
民国时期,清朝的府、州、厅一律改为县。江西省共辖81县。至1926年北伐军进驻南昌时正式设南昌市。1934年从安徽划婺源县入江西,1947年划回安徽,1949年再次划归江西。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其中着名的有赣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宁冈、永新、莲花3县和吉安、安福、遂川与湖南酃县的一部分)、湘赣革命根据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包括弋阳、横峰、贵溪、德兴、余江、万年、上饶、铅山等县,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以及包括铜鼓、修水、万载、宜丰等县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赣南和闽西地区的21县(包括江西的瑞金、安远、信丰、广昌、石城、黎川、宁都、兴国、于都、会昌、寻乌等11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故瑞金有红都之称。
② 江西省在古代叫什么名字,又属于那个朝代
汉高帝初年(约于公元前202年),时设豫章郡(赣江原称豫章江),郡治南昌,下辖18县,分别为南昌、庐陵、彭泽、鄱阳、馀汗、柴桑、赣、新淦、南城、宜春、雩都、艾、安平、海昏、历陵和建成等,分布地域为赣江、盱江、信江、修水、袁水沿岸,即与后来的江西省区大致相当。汉武帝时划全国为13个监察区,称13部州,此时的江西属杨州部。莽新的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将豫章郡易名九江郡。东汉、三国、晋、南北朝,以郡名则为豫章,以郡治所名则为南昌。 隋开皇九年(589)罢豫章郡置洪州,治南昌县。 唐至德元年(756),豫章郡名改称章郡。 唐朝贞观年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设置了江南道,公元733年唐玄宗又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历经演变,现在已是江苏安徽两省;江南西道则以江西之名延续了下来,进而也逐渐取代了“豫章”作为江西地区的行政名称。
③ 谁懂江西的历史
南昌是江西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全国35个特大城市之一。南昌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南昌市内江河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市区错落着东湖、西湖、南湖、北湖四个人工湖,象四面明镜镶嵌在市中心,构成了美丽的城市风光。
南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现已发掘旧石器时代以来的古文化遗址近60处之多,最早有关南昌的文字记载见之于《禹贡》。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派颖侯灌婴率兵进驻南昌,并修筑南昌城,俗称灌婴城,取"唱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定名"南昌",并为豫章治郡,隋初为洪州治。唐、宋为江南西道及洪州治所,为东南有名的都会,故又称"洪都"。元、明、清历代皆为江西省治。历代冠盖云集,车马如流,人文荟萃,商贾络绎,楼台相望。“八一南昌起义”,使她成为“军旗升起的地方”,以“英雄城”驰名天下。一九八六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九九二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内地八大重点开放城市之一。
南昌古老的名胜交融于奇妙的自然风光之中,秀丽的山水装点着江南文化古城的独特风貌,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建设、城建、交通、科教发展迅速,处处旧貌换新颜。改革开放后,南昌旅游业发展迅猛,许多古迹文物修复一新,江南名楼滕王阁又重建屹立于赣江之滨,给古城增添了无穷魅力。近年来,梅岭、青山湖风景区等旅游场所相继开发,南昌成为中外旅游者参观、学习、游览的热点城市。
南昌城区现在非常繁华,位于市中心的八一广场绿草如茵,可容纳10万人。屹立在广场南端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高耸入云,成为南昌革命历史的丰碑。改革开放后,南昌的旅游事业发展迅速,许多的文物古迹修复一新,自然景观26处,人文景观已达78处,南昌临近周边地区有着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庐山风景名胜区,鄱阳湖候鸟保护区、龙虎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井冈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三清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形成了以南昌为中心,沿京九铁路风景带为重点,辐射江西全省的旅游、观光体系。
南昌这座具有两千多年灿烂历史文化的古城和举世闻名的“英雄城”,必将在新世纪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以繁荣、富裕、文明的崭新风貌,崛起于辉煌的二十一世纪。
交通方面:京九铁路贯通后,南昌已形成水、陆、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各方游客进出南昌提供了便利条件:南昌到庐山、九江、井冈山、吉安、鹰潭、上饶、景德镇主要景点每天都有往返班车。
南昌春季气候温润,秋季天高气爽,每年四月至11月为最佳旅游季节。
南昌是江西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全国35个特大城市之一。南昌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南昌市内江河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市区错落着东湖、西湖、南湖、北湖四个人工湖,象四面明镜镶嵌在市中心,构成了美丽的城市风光。
南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现已发掘旧石器时代以来的古文化遗址近60处之多,最早有关南昌的文字记载见之于《禹贡》。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派颖侯灌婴率兵进驻南昌,并修筑南昌城,俗称灌婴城,取"唱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定名"南昌",并为豫章治郡,隋初为洪州治。唐、宋为江南西道及洪州治所,为东南有名的都会,故又称"洪都"。元、明、清历代皆为江西省治。历代冠盖云集,车马如流,人文荟萃,商贾络绎,楼台相望。“八一南昌起义”,使她成为“军旗升起的地方”,以“英雄城”驰名天下。一九八六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九九二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内地八大重点开放城市之一。
南昌古老的名胜交融于奇妙的自然风光之中,秀丽的山水装点着江南文化古城的独特风貌,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建设、城建、交通、科教发展迅速,处处旧貌换新颜。改革开放后,南昌旅游业发展迅猛,许多古迹文物修复一新,江南名楼滕王阁又重建屹立于赣江之滨,给古城增添了无穷魅力。近年来,梅岭、青山湖风景区等旅游场所相继开发,南昌成为中外旅游者参观、学习、游览的热点城市。
南昌城区现在非常繁华,位于市中心的八一广场绿草如茵,可容纳10万人。屹立在广场南端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高耸入云,成为南昌革命历史的丰碑。改革开放后,南昌的旅游事业发展迅速,许多的文物古迹修复一新,自然景观26处,人文景观已达78处,南昌临近周边地区有着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庐山风景名胜区,鄱阳湖候鸟保护区、龙虎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井冈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三清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形成了以南昌为中心,沿京九铁路风景带为重点,辐射江西全省的旅游、观光体系。
南昌这座具有两千多年灿烂历史文化的古城和举世闻名的“英雄城”,必将在新世纪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以繁荣、富裕、文明的崭新风貌,崛起于辉煌的二十一世纪。
交通方面:京九铁路贯通后,南昌已形成水、陆、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各方游客进出南昌提供了便利条件:南昌到庐山、九江、井冈山、吉安、鹰潭、上饶、景德镇主要景点每天都有往返班车。
南昌春季气候温润,秋季天高气爽,每年四月至11月为最佳旅游季节。
南昌是江西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全国35个特大城市之一。南昌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南昌市内江河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市区错落着东湖、西湖、南湖、北湖四个人工湖,象四面明镜镶嵌在市中心,构成了美丽的城市风光。
南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现已发掘旧石器时代以来的古文化遗址近60处之多,最早有关南昌的文字记载见之于《禹贡》。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派颖侯灌婴率兵进驻南昌,并修筑南昌城,俗称灌婴城,取"唱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定名"南昌",并为豫章治郡,隋初为洪州治。唐、宋为江南西道及洪州治所,为东南有名的都会,故又称"洪都"。元、明、清历代皆为江西省治。历代冠盖云集,车马如流,人文荟萃,商贾络绎,楼台相望。“八一南昌起义”,使她成为“军旗升起的地方”,以“英雄城”驰名天下。一九八六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九九二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内地八大重点开放城市之一。
南昌古老的名胜交融于奇妙的自然风光之中,秀丽的山水装点着江南文化古城的独特风貌,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建设、城建、交通、科教发展迅速,处处旧貌换新颜。改革开放后,南昌旅游业发展迅猛,许多古迹文物修复一新,江南名楼滕王阁又重建屹立于赣江之滨,给古城增添了无穷魅力。近年来,梅岭、青山湖风景区等旅游场所相继开发,南昌成为中外旅游者参观、学习、游览的热点城市。
南昌城区现在非常繁华,位于市中心的八一广场绿草如茵,可容纳10万人。屹立在广场南端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高耸入云,成为南昌革命历史的丰碑。改革开放后,南昌的旅游事业发展迅速,许多的文物古迹修复一新,自然景观26处,人文景观已达78处,南昌临近周边地区有着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庐山风景名胜区,鄱阳湖候鸟保护区、龙虎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井冈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三清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形成了以南昌为中心,沿京九铁路风景带为重点,辐射江西全省的旅游、观光体系。
南昌这座具有两千多年灿烂历史文化的古城和举世闻名的“英雄城”,必将在新世纪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以繁荣、富裕、文明的崭新风貌,崛起于辉煌的二十一世纪。
交通方面:京九铁路贯通后,南昌已形成水、陆、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各方游客进出南昌提供了便利条件:南昌到庐山、九江、井冈山、吉安、鹰潭、上饶、景德镇主要景点每天都有往返班车。
南昌春季气候温润,秋季天高气爽,每年四月至11月为最佳旅游季节。
南昌新八一大桥于1997年9月29日正式建成通车,该桥是江西省第一座斜拉桥。
新八一大桥不仅是一项宏伟的现代化交通设施,也是南昌一大景观。大桥外型雄伟壮观,巍巍高塔与两岸高楼对应。纵横设计采用竖曲线,像长虹卧波,具有曲线美。南引桥三层,全互通立交,喇叭型,四个圆圈像蝴蝶飞舞,圈内矗立着体现江西历史文化的当阳楼、郁孤台、牡丹亭、龙珠阁四个楼台亭阁。大桥南岸桥头石雕黑白双猫,寓意深刻。北岸铸铜双狮,威武雄壮。整座大桥宛如巨龙横卧在赣江之上,形成南昌一道新的旅游风景线。
④ 江西有多少年的历史
翻开历史,明清以前,江西从来都是全国最繁华的地方。首先,南昌之名就是“南方昌盛之地的意思”。
江西最昌盛的时候应该是唐宋: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写到“豫章(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住。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可见当时南昌确实昌盛。
唐宋八大家中有三人是江西人: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宋朝时江西出了两位着名的宰相:一是变法的王安石,二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
明朝时江西人在科举考试中更是了得:以吉安来说,吉安历史上共出了18个科举状元。建文二年,吉安府包揽了那一届的状元,榜眼,探花。他们分别是胡广、王艮和李贯。科举前三名同出一地,这在中国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此时候,吉安府天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永乐二年科举,又一次破天荒,吉安府包揽全国前七名!从此,天下读书人闻吉安府色变,当真个是威震天下!明朝可以说是吉安的教育界,思想界成就最高的朝代。那时“隔河两帝相,十里五状元”,甚至“一门五进士”都并不少见。明朝的吉安,共出过12名状元、11名榜眼、10探花,并且有10位帝辅、22位尚书。明成祖朱棣创设的内阁中,七个内阁成员(和现在的中央常委一样),解缙、胡广、杨士奇、金幼孜四人同属吉安。其中解缙是《永乐大典》主编。杨士奇更是为四朝帝辅,称他为仁宣盛世的第一功臣一点都不为过。而正德年间的的江西吉安府庐陵县知县,正是大名鼎鼎的心学创始人王阳明!
所以江西自古便很繁华的。(自己是吉安人,所以拿吉安说了点)
另外说点题外的,江西既然自古繁华,为什么现在不见得怎么样了?
江西一省为全国贡献了多少文人,为中国的社会科学作出的贡献恐怕连山东都要退避的,没有江西就没有古典文学,哲学的高度繁荣,长征路上三个亡灵中就有一个兴国人,而兴国只是江西的一个县。
“ 京广线的一次选择就让湖南湖北繁荣了上百年,直到最近十年,南昌才找回了南方昌盛之地的浮华旧梦。这不仅仅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包容。江西没有错,但是江西却当作后娘的孩子养了将近50年。翻开历史,明清以前,江西从来都是全国最繁华的地方,说明江西人缺乏的不是人和,而是一种环境。 ”
⑤ 江西有多少年的历史
江西省,简称赣。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为省名,又因为江西省最大河流为赣江而得简称,“自江北视江南,江东在左,江西在右。”,别称江右。自古以来江西人文荟萃、物产富饶,有“文章节义之邦,白鹤鱼米之国”的美誉
⑥ 江西以前在古代叫什么
江西以前在古代叫:江右、江南西道。江西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古为干越之地和省内最大河流为赣江而简称赣。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设莲花、南昌府增设铜鼓、赣州府增设虔南等3个县级厅,同时升宁都县为省辖直隶州。
江西省的地形以江南丘陵、山地为主;盆地、谷地广布,略带鄱阳湖平原。地质与地貌地质构造上,以锦江—信江一线为界,北部属扬子准地台江南台隆,南部属华南褶皱系,志留纪末晚加里东运动使二者合并在一起。
后又经受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多次改造,形成了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的构造带,南部地区有大量花岗岩侵入,盆地中沉积了白垩系至老第三系的红色碎屑岩层,并夹有石膏和岩盐沉积;北部地区形成了以鄱阳湖为中心的断陷盆地,盆地边缘的山前地带有第四纪红土堆积。这是造成全省地势向北倾斜的地质基础。
⑦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400多位皇帝,为何没有一个人出身江西
从秦朝到清朝,两千多年来,中国一共出过400多位正统皇帝,如此以来,几乎中国每个省份都出过皇帝。但是,依然还是有例外,在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的”江西却从来没有出过皇帝。
单从地理位置上看,江西作为被6个大省所包围的内陆省,其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不仅如此,坐落在长江中下游的江西水土宜人、古来富足。既然如此,为什么古代的江西从来没有出过皇帝?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所致。
婺源美景
第四:江西封闭的地理环境,让这里成为了一个闭关修炼的鱼米之乡,百姓缺乏揭竿而起的机会。汉朝末年,由于北方战乱不断,导致大量百姓开始向南迁徙,土地广袤、环境闭塞的江西,成为了大量百姓南迁的目的地之一。此后,江西开始崛起,但是由于古代战争大多都发生在北方,所以,江西长期以来都是一个富足安逸的鱼米之乡。
百姓既然能够在这里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自然不会揭竿而起去推翻一国之君,反倒是因为这种先天优越的地理环境,为朝廷输送了不少优秀的文人才子,宋明时期,江西籍的进士甚至占据了朝堂的半壁江山,从中也可见江西的文风之盛。综合以上四点,江西不具备出皇帝的优越战争环境和经济支持,这里的人们也缺乏称霸天下的先决条件,这些都是江西没有出过皇帝的原因所在。
⑧ 江西省在古代(三国时期,战国时期)分别属于哪个国家
江西省在三国时期属于吴国,战国时期属于楚国。
吴国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孙吴领有汉末扬州与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全境,后分交州东北部为广州。孙吴大力发展经济,对江南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楚国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楚宣王、楚威王时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楚国至此进入了最鼎盛时期。
(8)历史上什么时候有江西的扩展阅读:
江西省历史沿革:
江西境内有邗越、百濮。进入青铜器时代,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一致。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楚三国分争江西。秦设三十六郡,江西属九江郡,置庐陵县、新淦县、南壄县。而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则始于汉高帝初年。时设豫章郡,郡治南昌县,下辖18县。
汉武帝时划全国为13个监察区,称13部州,江西属扬州刺史部。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时,孙策分庐陵、雩都等县置庐陵郡。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厘置彭泽郡(旋废)、鄱阳郡。嘉禾五年(236年),孙权庐陵南部都尉,隶扬州。
隋时曾作行政区划调整,州的级别降与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区设有7郡24县。至唐时增加到8州37县。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划全国为10道监察区,江西属于江南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时增为15道,属江南西道,其监察区下辖8州,治洪州(南昌市)。
宋代在州之上改道为路,初设江南路,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江西地区被置9州、4军、68县,其大部分隶属于江南西路,仍治洪州,另有一部分隶属于江南东路。
元朝开始确立行中书省制度(简称行省)。江西行省辖区大于今江西省区。除包括了今江西绝大部分地区外(原江西东北地区隶属于江浙行省)和今广东省的大部分。江西行省下辖13路、2直隶州以及48个县、16个县级州。
明朝虽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区建制,但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改路为府和改州为县。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辖13府78县,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区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
⑨ 古代有没有哪个朝代是在江西哪个城市做过首都的
江西。。一个历史很悠久的地方。。从出土文物里有1万年以上的东西。真正有历史记载成为行政地区是从汉高帝初年(约于公元前202年)。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成首都的!呵呵。
西安。。不得不说的古都!
在中国历史上,有20个政权被认为在西安建都。但是其中哪些应该称为王朝,其中哪些王朝的首都应该算是西安,是一 个众说纷纭的问题。这是人们对于什么是“王朝”、“首都”和“建都”等概念理解存在的差异,导致对有哪些王朝在某地建都产生了分歧。目前被官方采用的说法是13个王朝。此外主要还有10朝、11朝、12朝、14朝和17朝4种数量上不同的说法;其中14朝和17朝的具体朝代又各有两种说法。
·10朝说
10朝——依照时间次序为: 西周(前363年)、秦(统一后15年)、西汉(前202年)、前赵(11年)、前秦(33年)、后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
·11朝说
11朝——在10朝的基础上加上王莽建立的新朝(前15年)。
·12朝说
12朝——在11朝的基础上加上西晋(愍帝4年)。
·13朝说
13朝——在12朝的基础上加上东汉(献帝6年)。
·14朝说
14朝——有两种情形:(1) 在13朝的基础上加上大夏王朝;(2)在13朝基础上加上武则天建立的武周(15年)。
·16朝说
16朝——在13朝的基础上加上西汉末年由刘玄建立的更始政权、由樊崇刘盆子建立的赤眉政权和黄巢建立的大齐。
·17朝说
17朝——分两种情形:(1) 在14朝第1种情形的基础上加上武周,大齐和李自成建立的大顺;(2) 在13朝的基础上加上更始政权、赤眉政权、大齐和的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