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八年级历史论下册材料题怎么做

八年级历史论下册材料题怎么做

发布时间:2022-07-09 06:24:25

① 八年级下册历史30道大题及答案!谢谢啊!

八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一附答案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那么,我国为什么还要以曾经激发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呢?为什么还要时时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呢?用一个成语来表达是( )
A学以致用 B知耻后勇 C居安思危 D警钟长鸣
⒉“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需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三大改造的胜利
⒊如果要了解有关建国后土地改革的历史资料,可以查阅下列哪部作品( )
A《暴风骤雨》 B《狂人日记》 C《雷雨》 D《班主任》
⒋如果你需要一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准确信息,那么下列资料中你将选用( )
A当时农民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B农民纷纷加入人民公社
C1954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D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生产合作社
⒌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仍为20%,60年代仅剩9%,森林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急剧增长 B盲目垦荒
C洪灾频繁,水土流失 D“大跃进”运动中大炼钢铁
⒍有人喜欢收藏“1969”“1971”年发行的毛主席像章,我们可以断定这些文物是( )
A抗美援朝时期的 B三大改造时期的
C文化大革命时期的 D改革开放以后的
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里的转折主要是指( )
A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党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D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⒏右表反映的粮食产量发生于( ) 风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A土地改革后 B三大改造时期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⒐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称谓是在(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⒑“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称谓是由于(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B建国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政策 D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历史的事实
⒒中国政府相继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根本原因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
⒓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空军战斗英雄是( )
A邱少云 B黄继光 C蒋道平 D雷锋
⒔1955年谁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⒕尼克松回忆与周恩来首次握手时感慨地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里指的是( )
A中美关系改善 B万隆会议召开
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日正式建交
⒖他,曾经荣获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是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 )
A邓稼先 B杨利伟 C王选 D袁隆平
⒗中国古代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今天这种说法已经通过下列哪项成果变成了现实。( )
A计算机网络 B电视 C报纸 D课本
⒘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_______的发展战略,把_______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
A科教兴国 高等教育 B科教兴国 九年义务教育
C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 D可持续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
⒙以旧北京的生活面貌,从侧面描写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正如作者所说:“一个的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部作品是( )
A《茶馆》 B《班主任》 C《屈原》 D《红岩》
⒚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① 人们上网浏览、发E-mail ② 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 ③ 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 ④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⒛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的几个步骤,按先后顺序是( )
① 土地改革 ② 农业合作化 ③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 人民公社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一. 非选择题(共6小题,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贯穿始终,即依托先进的科技寻求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追求“理性的繁荣”,“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也就是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的发展。
请回答:⑴请写出“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2分)

⑵列举“一五”期间取得的重大建设成就。(至少三项)(6分)

⑶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指出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制定有何新的特点。(3分)

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称,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请回答:⑴为什么说1979年“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什么?(4分)

⑵“有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指的是谁?(2分)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2分)

⑶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2分)

2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该法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而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法律。
材料二:2006年2月27日台湾领导人决定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适用,同时表示在条件许可时,会推动台湾公众制定新“宪法”。
材料三:2005年4、5月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访问大陆,这一系列访问为海峡两岸的进一步沟通送来了缕缕春风。
请回答: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历代中央政府曾采取措施加强对该地区的管辖。试以古代史上相关史实加以证明。(至少举两例)(4分)

⑵我国政府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2分)

⑶有人认为,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大人的事情,与青少年无关。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3分)

⑷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请分别针对台湾人民和“台独”分子写一句心理话。(2分)

我想对台湾人民说:

我想对“台独”分子说:
24.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请你用“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共同心愿、祖国统一、台湾同胞”五个术语补充完整下列这段话:(5分)

胡锦涛四点意见,充分表达了包括 在内的13亿 实现

反对“台独” 根本利益的 。

2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5年10月12-17日,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载着两名航天员顺利完成飞天使命,令海内外中华儿女感到振奋。
⑴你知道两位航天员的名字吗?请你写出两位航天员的名字。(2分)

⑵请问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为什么让海内外中华儿女感到振奋?(3分)

⑶我国航天事业为什么能取得巨大成就?(3分)

⑷请列出我国科技上巨大成就。(至少举两例)(4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1年7月13日,对炎黄子孙来说,是一个彻夜难民、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晚上,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宣布:“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是———北京。”
材料二: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在2004年、2005年相继发布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会徽、主题口号。
请回答:

⑴中国申奥成功说明了什么?(2分)

⑵请你写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是 、会徽是“ ”、主题口号“ , ”。(6分)

⑶作为一名中学生,为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你觉得自己应做什么?(3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D D C B D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B A D A B A B B
二、非选择题(60分)
21.⑴1953-1957年(2分) ⑵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一点2分 共6分) ⑶ 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追求“理性的繁荣”;“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3分)
22.⑴因为1978年底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所以说“是一个春天”。(2分) 这里的“春天”指改革开放。(2分) ⑵邓小平。(2分) 他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2分) ⑶是指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2分)
23.⑴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清朝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帝时,统一台湾,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答一点2分 共4分) ⑵“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分) ⑶不对。(1分)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和平统一的义务,我们青少年也不例外;我们中学生要积极维护祖国统一,同一切破坏国家统一、分裂国家的 行为作坚决的斗争。(2分) ⑷对台湾人民说:回来吧,祖国人民欢迎你;两岸兄弟一家亲等。对“台独”分子说:分裂不得人心;“台独”没有和平;悬崖勒马,回头是岸等。(2分)
24. 台湾同胞、中国人民、祖国统一、中华民族、共同心愿(答一点1分 共5分)
25⑴费俊龙、聂海胜。(2分) ⑵作为炎黄子孙,无论身在他乡或是异域,都会为中华民族的兴盛而自豪,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骄傲;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众多海外华人的共同心声。(3分) 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广大科技人员努力钻研、探索;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改善了发展科技条件。(3分) ⑷原子弹爆炸成功;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袁隆平育成杂交水稻。(答一点2分 共4分)
26⑴中国申奥成功说明了中国经济实力、国际地位的全面提高。(3分) ⑵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是福娃(2分)、会徽是“中国印”(2分)、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2分) ⑶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尤其是学好外语,以文明上进、热情的姿态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到来;学好一门外语,争取到奥运会当一名志愿者。(4分)

② 初中历史材料题怎么做

初中历史合集网络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初中历史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人教、万门)合集。适合各阶段学生日常辅导,中考冲刺,技能提升的学习。

③ 八年级历史答题技巧

首先,拥有足够历史知识,弄清楚历史时间的原因、结果、影响。
其次,选择题要学会找关键字
如: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广州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
拥有足够知识,我们知道1821~1850年发生了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关键词:土地。
简答题和材料解析题除拥有丰富历史知识外,答题注意史论结合。

如:我们为什么要肯定武则天?
史料: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4分)
结论:唐朝经济继续发展,国力强盛。(4分)

④ 怎样做历史材料题

读——是解答的前提.阅读理解材料是解题的必要前提,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x0d1.先读设问,后读材料.先读题目设问,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x0d2.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①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②读懂、读透材料.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第一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要防止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忙答题的毛病.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破解命题能力的考查方向

⑤ 八年级下册历史学习方法有哪些

• 一、读——是解答的前提
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1.先读问题,后读材料。
不少人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这样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甚至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方可。所以,先读题目设问,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
• 2.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
①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
②读懂、读透材料。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第一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要防止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忙答题的毛病。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破解命题能力的考查方向。
二、找——是解答的关键
“找”就是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它往往是与“读”交织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一致的,无需将两者截然分开。
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
在找取每段每句的含义时,要注意抓取关键词语,不论题目所给的材料文字多少,无效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干扰程度多强,材料的含义往往就在几个关键词语上,它们是信息的集中表现,是解题时所要用的重点。当然,也别忘了有时关键信息还可能出现在材料的首尾,即材料的介绍和出处上,它有时会给解题以一定的暗示和启发。
2.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
试题虽然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设问,但迄今为止,任何一道材料题的解答,都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不管材料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关联,“貌离神合”于课本知识。这里的关联一是指试题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二是指试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课本知识来回答或确定大方向。确定了材料与课本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这样材料便与课本联系在一起,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课本中“对号入座”。
3.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
材料解析题,顾名思义是要求把对问题的回答建立在对材料的分析应用上,突出运用材料论证,说明问题的特征和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以充分发挥材料本身在解题中的价值。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的行文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以纠正在答题时抛开材料或设问,随

意发挥、答非所问的错误倾向。
• 三、答——是解答的落点
材料解析题的读、找只是为最后的解答作准备,答才是最终的落点。这个落点是否准确、恰当、完美,是否能够充分体现命题的意图,还要做到“六个注意”:
1.注意答好第一问。除了材料小论文外,每道材料解析题基本上有多个设问,设问间往往是相互紧密联系着的,而第一个设问的定位作答是否准确、完整,直接影响着下一问的作答。因此,第一问作答一定要细心推敲,力求全面准确。对起点设问的错认,将会误及后面的答案。
• 2.注意审准设问。在好多设问中,都有一些引导性、限制性词语对问题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如“依据材料概括提炼”,“不得照抄材料原句”,“根据材料……谈谈认识”,“综合材料……得出结论”,“比较材料……”,“如何评价材料的观点”等。这些限制词语大体上代表了设问内容的本质含义和考查的能力要求,要给予充分注意,以防“南辕北辙”,造成“劲没使到点子上去”的局面。
3.注意设问分值。每个设问后的括号里都有一定的分值,分值大,回答要详尽一点;分值小,回答要简省一点;不能置分值于不顾,自己熟悉的问题虽分值小也大肆铺张,不熟悉的问题虽分值大却片言只语。
• 4.注意解析的完整性、层次性。
• 材料题解答的完整性和层次性如何,直接决定着得分差别。
• 5.注意史学观点的运用。
运用基本的史学理论观点分析材料的本质和规律,这是历史阐释能力的最高要求,在高考题中的考查呈上升趋势。要从具体材料中得出这一基本观点,那就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思考问题。同时,运用史学观点进行材料分析,还可以有效辨别观点错误的材料,增强对历史事物的主观判断能力,全面理解作者的立场、意图、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利于对材料进行辩证、历史的分析、解决。
• 6.注意答案的简明扼要。对于材料解析题的文字表达能力,历年高考试题的要求都是很高的,通过每年的参考答案的评分说明是不难看出这一点的。材料解析题的答案要求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逻辑严谨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另外,答案用语要规范,准确使用“应试语言”,不能滥用文学性的修饰语,历史卷不能当成语文卷。

⑥ 求求大家帮我做道八年级下的历史题目

1.闭关锁国政策
2.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统治者害怕沿海居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威胁自己的统治【意思对即可】
3.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意思对即可】
4.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意思对即可】
认识的思路大致是:①从“闭关锁国”政策中汲取教训;②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⑦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请回答:(1)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
(2)谁在什么时候掳去了“MACAU”?她又在什么时候根据什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3)“母亲”是按什么方针接她回来的?这一方针是由谁提出来的?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来的?(4)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哪一个孩子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5)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一方针,她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吗?

阅读材料:材料一1953—1966年我国重点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材料二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是我国最大的老工业基地,“一五”时期,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有1/3在这里,催生了像一汽、鞍钢等大批“共和国长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东北共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500多家。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东北三省在改革开放初期和90年代两次全国性的结构调整中一再丧失机遇,致使东北工业经济没有突破50年代确立的总体格局,并患上了严重的“市场不适应症”,工业和生产经营步履维艰,效益严重下滑,被称为“东北现象”。请回答:(1)材料一图示反映了我国1953—1966年间重点建设的特点有哪些?为什么会呈现出这些特点?有何意义?
(2)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形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该工业基地的形成符合我国工业布局的哪些原则?

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华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材料二 毛泽东和斯大林(图)请回答:(1)材料一中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原则是什么?(2)材料二中再现了中国和哪个国家的外交场景?材料二和材料一之间有何联系?(3)根据材料一、二能否说明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的外交事业将一帆风顺?请用史实证明你的观点。
(4)面对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势,新中国的领导人采取了什么政策?取得了什么成果?你认为应该怎样面对困难?
4、阅读下列材料:“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史起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决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独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主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1)亚非会议是何时召开的?这次会议有何特点?
(2)周恩来在讲话中提出“应该求同存异”。你认为亚非国家和人民有何共同之处?
(3)“存异”的含义是什么?
(4)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对本次亚非会议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5)这次会议形成了一种什么精神?请简单说一说这种精神的含义。
(6)建国初期,周恩来为我国外交事业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
(7)你能说出周恩来受到我们乃至世界人民爱戴和尊敬的主要原因吗?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人?
(8)你认为以伟人为榜样,学习做人的道理应分为哪些步骤?
5、材料一 1986年4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给中共中央写信,指出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应该不甘落后。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在民用高技术领域共资助项目5200多个,共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1)“863计划”项目最初使选择七个领域作为发展高技术的重点,后来又增加了一项技术作为第八个领域,请问这项技术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说一说“863计划”实施的意义?
(3)面对现代化社会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谈谈你有什么打算?
6、材料一 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使,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二 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发的战略决策。(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是中国共产党哪次会议所作出的重大决策?
(2)这两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哪一问题的高度重视?
7、材料一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材料二 没有翅膀要飞天,不坐飞机坐火箭,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能摘几片。(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前广大群众的什么情绪?
(2)这种情绪的存在暴露了当时党和人民群众思想中的什么错误倾向,并导致了什么后果?
(3)材料二中提到的“总路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你认为应该怎么评价“总路线”?总路线暴露出当时党和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
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深圳原属于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荒滩野岭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城市。人民生活也较早地达到小康水平。外国人称深圳为“一座崛起之城”。材料二、深圳于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全市总面积2020平方千米,海岸线总长230千米。其中经济特区面积为327。5平方千米。十几年来,深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请回答:(1)深圳的迅速崛起是中央什么政策的成功范例?
(2)和深圳具有同等性质的特区还有哪四个?
(3)特区发展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样的?
(4)现在,我国从沿海到内地形成的开放格局是什么样的?
(5)综合两则材料,你对设立特区及中央的相关政策有什么体会?
(6)我国在对外开放中,要引进国外的哪些东西?
9、阅读下列材料据1984年的统计,检察机关恢复重建后的6年时间里,全国共平反和纠正冤假错案40多万件,其中大部分是检察机关协同有关部门平反纠正,一部分是检察机关直接平反纠正的。 ——《检察日报》请回答:(1)大规模地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开始于什么时候?(2)文革中最大的冤案是什么?是什么得到平反的?(3)你认为中央领导开展的拨乱反正工作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积极意义?(4)为了避免再次发生这样的事件,党和政府在“文革”应加强哪些方面的建设,请你举两个例子说明。(5)试分析在“文革”中出现这么多冤假错案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10、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材料二 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材料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请回答:(1)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农村生产状况?(2)材料一中,农民积极性高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3)阅读材料二,如果农民不组织起来,有哪些弊端?(4)材料三反映了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态度怎么样?为什么?(5)综合三则材料,你会发现同样在农村,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制度,却取得了相同的效果,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11、《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请回答:(1)为什么说1979年“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什么? (2)“有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指的是谁?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 (3)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4)歌词中的“老人”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些内容吗?它有何影响? (5)歌曲歌颂了“老人”的丰功伟绩,你能说一说这位“老人”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作了哪些贡献吗?
答案

1、(1)澳门,中华人民共和国(2)葡萄牙,1553年,1999年12月20日,《中葡联合声明》。(3)“一国两制”,邓小平,解决台湾问题;(4)香港,1997年7月1日;(5)没有“一国两制”的方针,澳门最终也会回到祖国怀抱,只不过步伐可能要慢一点。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必将增强,国际地位也将明显提高;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加强,澳门问题乃至台湾问题最终将得到圆满解决。2、(1)优先发展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注重发展与国防和边疆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边疆地区的交通运输;原因:当时我国重工业十分薄弱,又受帝国主义包围、封锁、威胁,必须尽快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增强国防实力,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意义: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实现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巩固了海防,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2)条件: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有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原则:充分利用、合理发展原有工业基地;接近原料产地、燃料产地和产品消费地区。3、(1)独立自主、和平友好、反对侵略战争。(2)中国和苏联。因果关系,在独立自主、和平友好原则指导下,中苏建立了外交关系。(3)不能,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封锁中国沿海,并在国际上孤立中国。(4)实行积极外交,努力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与苏联等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等;正视困难,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困难。4、(1)亚非会议于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这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下自行召开的国际会议。(2)亚非国家有着共同的经历,即受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此外还有共同的愿望,即解除殖民主义的奴役和灾难。(3)“存异”是指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4)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呼吁各国拉开分歧,加强团结,促进了大会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5)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友谊。(6)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了同周边国家的联系;促进万隆会议的圆满结束,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7)为我国的外交事业作了重林贡献;用高超的外交智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等。以周恩来为榜样,努力学习,用自己的智慧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8)归纳伟人的重要事迹;从伟人的事迹中发现成为伟人的配制内涵;从自已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成长目标等。5、(1)海洋高技术。(2)“863计划”的实施,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极大地带动了我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为传统产业的改造提供了高技术支撑,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认真学习,培养创新意识。6、(1)材料一:中共八大,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2)发展生产力或进行经济建设。7、(1)迫切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2)使广大干部群众充满了高涨的工作热情,出现了“左”倾的错误倾向。导致在它的指导下我国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出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3)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4)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8、(1)对外开放。(2)厦门、珠海、汕头和海南经济特区(3)它们以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4)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地区——内地(5)事实证明党中央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它的建立带动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6)资金、先进科学技术、企业管理经验等。9、(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2)刘少奇被诬陷并被迫害致死,1980年。(3)使广大干部、知识分子以及受株连的人,都心情愉快地重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改革开放环境。有利于进行经济建设。(4)更加认识到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后来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5)“文革”期间,民主和法制被严重破坏和践踏,是造成大量冤假错案发生的主要原因。10、(1)土地改革时期、三大改造期间和改革开放后。(2)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影响:略(3)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农具。(4)热烈拥护。因为实行这种制度,责任明确,农民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生活也得到了改善。(5)启发: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劳动者积极性是否高涨对生产的影响。11、略。见复习题16页

⑧ 初中历史材料论述题怎么提炼观点

看懂题目,注意关键词

(1)看清有几问,谨防粗心漏答。
(2)答题有何要求

▲如“依据材料”,则是在材料中找答案即使与所学知识不符也要按照材料回答; ▲如“结合所学知识”,则是以材料做引子用教材中的语言作答;
▲如“不得引用原文”,请自己组织概括答案;

▲如“有何变化”,即从什么变成什么或“不同”,则要前后对比;
▲如有“反映什么”或“含义”,那就是就材料表面意思回答;

▲如问“启示”,就要注意联系现实,并且一定要围绕主题来回答。
如:看到“实事求是”,就想到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看到“仁”就想到“和谐社会”。

▲还有时间、空间的限制等等,如某一时间段、某一国家……(在问中划出来)
▲如对某种观点的认识,就要先肯定(或否定)再说出自己的论据。 如“评价”(或影响),要注意一分为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分析。既要分析其积极作用,也要分析其消极影响。既要分析其内部情况,也要分析其外部环境。

⑨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有哪些

很多同学在答历史材料题的时候,总是没有头绪,不知从哪下手,或者总是答非所问,拿不到完整的分数。

其实除了考查对知识点的掌握以外,材料题更注重你的答题技巧。

以下,方法君为大家分享做材料题的思路和方法:

阅读全文

与八年级历史论下册材料题怎么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