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素可泰旅游攻略,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素可泰(Sukhothai)位于曼谷以北440公里,不但是暹罗的第一个首都,也是文化根源的摇篮,有关泰国的文字、艺术、文化与法规,很多都是由素可泰时代开始创立的。素可泰是昔日泰族称强时期的首都,是泰国文明的精华区,由于当时流行信仰小乘佛教(THERAVADA),所以迄今城内仍然保有许多古寺,此地区在1991年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UNESCO)列入世界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当地政府并积极拟出恢复素可泰旧观的计划,大力修缮所有的断壁倾墙,将境内的古迹寺庙修刷一新,重新建成国家历史文物保护区。
素可泰分为老城和新城,老城是以素可泰国家历史公园为核心的城区,新城是府市居民主要的生活居住区,略显乏味。
更多全面及时信息,点击查看
⑵ 泰国有哪些景点
根据游客反映,泰国国家旅游局排出了泰国最受欢迎的十大文化古迹旅游景点顺序如下:
曼谷大皇宫玉佛寺 位于大皇宫里面的玉佛寺排在泰国各旅游景点的前列。玉佛寺不仅是安放玉佛的皇家重要场所,还因为它的精美装饰,以及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关于罗摩衍那的绝美壁画,从古至今都极具吸引力,并震撼人们的心灵,被誉为“绝美中的绝美”。
清迈府素贴山双龙寺 从公元1916年的兰那王朝开始建设,用于供奉佛祖舍利的双龙寺,采用优美的兰那艺术风格进行装饰,壮美大方,金色的墙壁,让人觉得炫目多彩。双龙寺座落在北方中部肥沃富饶的山峦中,结合凉爽的气候和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庄严神奇,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大城府的阿育他亚历史遗址 暹罗历史上最长朝代的皇宫,有417年的历史。公元1991年,被世界文化遗产组织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阿育他亚王朝历经几个世纪,它的建筑遗迹大都分散了,但人们仍能感受其美丽和繁荣。
曼谷的黎明寺 座落在曼谷湄南河旁边的黎明寺,建于曼谷王朝三世皇时期,共有33层,也被看作世界上最高的寺庙,采用了五颜六色的瓷器装饰,是外国人眼中最显着的泰国特征。黎明寺也成为泰国国家旅游局标志里一部分。
素可泰府的西萨查那莱历史遗迹 这里保留了从史前人类时期到有高度繁荣的艺术和文化价值的古城遗迹。1991年,西萨查那莱古迹也被收进世界遗产名录。古城的最大特点是使用了大面积的红土砖,由于古城掩映在山林之中,远离了现代社会的打扰,成为研究泰国历史方面最完整的地方。
素可泰府的素可泰历史遗迹 在1991年也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素可泰古迹及其周边的小城遗迹的建筑特点是都拥有柔美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泰国艺术和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不管是泰国文字还是系统的城市规划,特别是在艺术方面,素可泰的佛像是泰国艺术最美的证明。
那空帕农府的帕农寺 这个寺庙早在2300年前由普拉玛哈嘎萨巴和另外500名高僧一起建造的。1975年,由于连日的暴风雨,那空帕农寺坍塌,之后全泰国人积极捐献,重修这座寺庙,直到1979年才完成,使之重新耸然屹立。每年3月月圆之际,从四面八方来的佛教徒都会参加那空帕农府的盛大狂欢。
佛统府的佛统大佛塔 佛统大佛塔是国宝级古迹。“佛统塔”意思是第一座塔。在佛统塔的国家博物馆里,保留了先前柬埔寨时代的艺术特征。
呵叻府的历史遗迹 这里的建筑始建于素丽亚瓦拉曼王朝一世皇佛历16年,婆罗门教统治时期,融合了古代高棉的风格特点,宫殿用石头修葺而成,石块是泰国最大的,宫殿门框及长廊上刻有精美的高棉文字。
佛丕府的拷旺山国家历史公园 吉祥大佛寺又称为拷旺是泰国唯一的建在山上的王宫,泰国王曾来山上举行祈福活动,之后下令修葺并建起了拷旺国家历史公园。山的西部建有佛塔,山中部安放有佛祖舍利,东部的山上建有玉佛寺,最显着的特点就是精美的佛塔的尺寸与地形完美结合。(泰国旅游局昆明办事处供稿)
泰国民俗风土人情:
泰国位于亚州东南部,中南半岛的中部,东南临暹罗湾,西北与缅甸接壤,西南与马来西亚为邻,东北毗邻老挝,东南与柬埔寨交接,面积为513,115平方公 里,西南濒临安达曼海。海岸线长达2600多公里。人们将国家的疆域比做大象的头部,北部代表“象冠”,东北部代表“象耳”,暹罗湾代表“象口”,而南方 的长条地带就代表“象鼻”。地形以平原为主,分为六个部分:北部为山区,遍布热带雨林,是主要的农业区之一,盛产柚木,主要城市为古城清迈;中部为着名的 湄南河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是泰国的心脏地带,也是人口最密集地区,主要城市为首都——曼谷;东部为东南沿海,有许多风景优美的海滨沙滩;东北部为 高原地带,是着名的茉莉香米的主要产区;南部为山地丘陵地带,普吉——位于马来半岛北部,风景迷人,是旅游胜地,也是燕窝的主要产地。该地区蕴藏着丰富的 锡,铁,镁等矿,也是橡胶的主要产地,主要城市为合哎。
泰国是亚洲重要的旅游国家之一,其迷人的热带风情和晴朗的气侯以及独特的佛教文化和美食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它不仅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源远流长的佛教传统,也有现代生活的繁华和时尚。首都曼谷——是泰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东南亚重要的旅游中心。
泰国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佛教历史的文明古国,佛教是国教,90的国民信奉佛也有回教,基督教等各宗教。无论大小各种宗教,均受宪法保护,法律地位平等。泰 国是一个佛教国家,寺庙林立,佛像雕塑随处可见,故又被称为“千佛之国”和“黄袍佛国”,“泰丝”和手工艺品闻名于世,民间舞蹈和艺术丰富多彩,“人妖” 是泰国独有的人文景观,也是吸引外国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使泰国成为东南亚首屈一指的旅游大国。
泰国全国设有73个府,675个县。按地理特点,全国又可划分为泰北,泰中,泰东北和泰南四个区域。历史悠久,海岸线绵长,河山秀丽,森林茂密,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曼谷,巴提雅,清迈,合哎,普吉岛是全国五大旅游中心。
泰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30多个民族,以泰族人和老族人为主,约各占40和35,其他还有马来族,高棉族,苗族,桂族,瑶族等。华侨和泰籍华人约有400多万人,占总人口的8。华人掌管着泰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命脉。
泰国的仪式繁多,礼节也很复杂,各民族都有不同的仪式和礼节。泰族是泰国的主要民族,因此泰族的礼仪基本上也是泰国人的礼仪。
泰国人见面时要各自在胸前合十相互致意,其法是双掌连合,放在胸额之间,这是见面礼,相当于西方的握手,双掌举得越高,表示尊敬程度越深。平民百姓见国王 双手要举过头顶,小辈见长辈要双手举至前额,平辈相见举到鼻子以下。长辈对小辈还礼举到胸前,手部不应高过前胸。地位较低或年纪较轻者应先合十致意。
别人向你合十,你必须还礼,否则就是失礼。合十时要稍稍低头,口说"萨瓦迪!"(Sawattdee,即"您好")。双方合十致礼后就不必再握手,男女之间见面时不握手,俗人不能与僧侣握手。
与别人谈话时不得戴墨镜,手势要适度,不许用手指着对方说话。从别人面前走过时(不管别人是坐着或站着),不能昂首挺胸,大摇大摆,必须躬着身子,表示不得已而为之的歉意。妇女从他人面前走过时,更应如此。学生从老师面前走过时,必须合十躬身。
泰国是个王国,泰国人民对王室很尊敬,身为游客也应入乡随俗,对他们的国王、王后、太子、公主等表示敬意,在电影院内播放国歌或国王的肖像在银幕上出现 时,也应起立。凡遇盛大集会、宴会,乃至影剧院开始演出之前,都要先演奏或播放赞颂国王的"颂圣歌",这里全场肃立,不得走动和说话,路上行人须就地站 立,军人、警察还要立正行军礼,否则就会被认为对国王不敬。
相处之道
泰国素以包容和好客着称,他们对每个人都示以微笑和谦逊的态度。一般旅客都很容易适应本地的风俗习惯。不过以下是一些特别值得提示的:
君主体制
传统以来,泰国人对皇室成员怀有深厚的敬仰之情。到访游客应对泰皇,泰后及其儿女表示尊重。比如:每天上午08:00 和下午18:00,在公共场所,国歌奏响时,您应当站立。若参与皇室成员出席的公开场合,最佳的做法就是观察及仿效在场人士的礼仪。
宗教微观
泰国的法律有很多章节阐述对宗教违法的行径,当中包括信众最多的佛教和其他信仰。所有的佛像不论大小完好或残破,都奉为神圣之物。请别攀爬佛像!一般的要求是对佛像不做出“有欠尊重”的行为。参拜佛寺,衣着需整齐--- 不要裸露上身,或穿短裤,或无袖的衬衫。供奉佛像之寺堂内,不应穿着鞋子进入。请放心脱鞋吧,寺堂内的地板,一般是干净的。佛教的僧侣均被禁止与女士接触,如果希望把东西交给僧侣,则应先把东西交予一位男士由他代劳。 一件长袖的罩衫扣至脖颈,并且披上发巾。
社会习俗
当泰国人打招呼时,是以双手合十,状似祷告。泰国人称“Wai”。一般来说,年有的先向年长的打招呼,而年长的随后回礼合十。
泰国人认为头是身体的最高的部分,他们是不容许拍任何人的头部,纵使是友善的表现。如果你偶然摸某人的头,您要很快地向他道歉。
同样脚被认为身体的最低的部分。别使用你的脚指向人或对象。别与你的脚摸任何人。别把你的交放在桌子或椅子上休息。别跨过人的身体,请从附近绕过或礼貌地要求他们移动。当在地板上坐时,也应使您的脚不指向任何人。
公开表示爱的行为是难以接受的。你可能看过一些十分西化的年轻夫妇手牵手的情景,但是,这样子只在开明的社群中常见。 在泰国的社会,发脾气是下下之策。泰国人认为这样代表卑劣的仪态。
泰国人非常尊重国王和王室成员。不要随便谈论或议论王室。遇有王室成员出席的场合,态度要恭敬。
佛教是泰国的国教,因此佛像无论大小都要尊重,切勿攀爬。对僧侣应礼让,但不要直接给钱。女性不能碰触僧侣,如需奉送物品,应请男士代劳,或直接放在桌上。到寺庙参观着装应整齐,不要穿短裤、短裙和无袖上装,进入主殿要脱鞋。
泰国人视头部为神圣之地,因此不要随便触摸别人的头部。不要用脚指人或物,特别是脚底不要直冲着佛像。 也不要用脚开门关门。递东西时用右手,不宜用左手。
公共场合男女不应过分亲热。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泰国男女在公共场合边手牵手的都很少。
泰国人大多彬彬有礼,很难看到有人大声喧哗或者吵架,因此说话时应压低嗓门,无论发生了什么,不要当众发脾气。
泰国禁赌,即使在酒店房间里也不要打牌或打麻将。
泰国人非常爱清洁,随地吐痰、扔东西被认为是非常缺乏教养的行为。泰国人还非常注重卫生间的整洁,因此无论外出还是在酒店,都 应注意保持清洁。
泰国是微笑的国度,人民热情善良,乐于助人。因此到泰国后,尽管放心大胆与泰国人交谈,这也是了解泰国文化的一种方式。遇有困难,也不必迟疑,尽管求助。
⑶ 泰国历史的历史时期
泰国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和文化,原名暹逻。公元1238年建立了素可泰王朝,开始形成较为统一的国家。先后经历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4]泰国北部的素可泰,是泰国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王朝———素可泰王朝(公元1238年到1356年)的都城,素可泰在泰语中意为“幸福的黎明”,原来只是柬埔寨吴哥王朝下辖的一个城市;后来当地泰族人起义,夺城掠地,在这里创建起泰国的开国王朝。历史记载,素可泰王朝时期的泰国繁荣昌盛,疆域远远超过现版图,尤其是兰甘杏大帝在位时首创泰国文字和暹罗最早的宋加洛陶瓷业,开创了泰国历史的新纪元。[5] 南宋末年,宰相陈宜中兵败走占城,以后又转避暹逻,终老暹地。 泰国的南部曾发现五十万年至一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文物。泰国北部有南邦人化石出土,而壹万年前的岩画在泰国也有发现
五千年前,泰国已有青铜器文明。有学者认为是从中国传入,也有学者认为是东南亚独立发展的。 居住势力
秦汉时代,滇国己将泰国划入势力范围。
隋唐时代(6世纪末到10世纪末),泰国大概已有泰人居住。他们生活在云南至阿萨姆一带。
罗涡国
罗涡国(Lavo)的历史是在泰王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段。该城邦国大致建立在以今天的华富里为中心的地域。其历史可回溯到三千五百多年前的冶炼青铜时代。
在她的许多年代中均深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后来她在被称为陀罗钵地的年代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自从该时代,罗涡为吉蔑人(高棉人)所统治,所以大量文化遗址都是高棉式的,一般将十五世纪称作泰国历史上的华富里时代,可见其重要意义。
最终大城王国建立,罗涡不再占主导地位,直到纳奈王(King Narai)登基。他建造新的宫殿并在此统率全国。
在纳奈王后,罗涡城邦再度逐渐荒废,直到十九世纪的孟固王(King Mongkut)才将她重新作为王城规建。
20世纪中叶,泰国首相銮披汶·颂堪元帅(Phibul Songkhram)将华富里作为军事要地,他对该城市作出的贡献有很多保存至今。
素可泰王国
到13世纪时吴哥开始没落,西方的缅甸蒲甘王朝又被蒙古人入侵,傣族势力趁机崛起,建立了北方的兰纳王国与南方的素可泰王国。兰纳于13世纪中由傣族的满哥瑞(Mangrai,又译孟莱王)建立,以清迈为中心。清迈地区后来一直与暹罗其他地区有别。南方的素可泰王国于1240年代开始扩张,被视为泰国史上第一。素可泰驱逐吴哥,融合吴哥的孟族与高棉族,并且创造泰文。
阿瑜陀耶王国
14世纪中叶,泰国华人拉玛铁菩提王在更南方的阿瑜陀耶(又译阿育陀耶、大城)建立阿瑜陀耶王国(大城王国),结合了傣族的军力,孟族与高棉族的行政,以及华人的商业。15世纪时阿瑜陀耶王国取代北方的素可泰王国,与兰纳王国相邻,灭吴哥王国,并且在国内建立完整的制度,发展稻米耕作,与中国通商,国势繁荣。阿瑜陀耶王国在14世纪下半到15世纪初被缅甸东固王朝并吞,但在16世纪末恢复独立,在17至18世纪时是东南亚强国,与欧洲国家通商。1767年阿瑜陀耶王国被缅甸贡榜王朝所灭。泰文化受到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响很大。
吞武里王朝
吞武里王朝(1769年 - 1782年)是泰国历史上的一个王朝。由一位年轻的将军达信所建立。定都吞武里,史称吞武里王朝。该王朝以郑氏为国姓,达信是中国与泰国的混血儿,中国历史上称为郑信。他在东南沿海一带组织了一支抵抗缅甸的军队,趁着清缅战争爆发而缅甸大城驻军大部被迫回国抵抗清军之机收复了大城,随后消灭各地割据势力并收复了清迈等地。
1782年,达信被义子却克里|郑华所弑,一说是达信在政变中被杀,却克里援救不及。却克里即位后,成立却克里王朝,改称拉玛一世,迁都曼谷,史称曼谷王朝,吞武里王朝亦因此结束其短短十三年的统治。
于1770年统一暹罗达到今日泰国版图,并且并吞东方的柬埔寨,北方清迈,东方的永珍(今老挝境内)。
却克里王朝
后来郑信的部下却克里杀郑信,自立为拉玛一世,建都曼谷,史称却克里王朝(曼谷王朝)。
曼谷王朝,是从1782年起延续至今的泰国王室。王朝的名字源于开国君主昭丕耶却克里的名字。此外 ,因却克里王朝的建立者拉玛一世曾被吞武里王朝的郑信大帝封为王子(义子)故曼谷王朝的王室成员的都以郑氏为王族中文姓氏,该王朝的君主在1932年前是拥有专制权力的统治者。1932年,泰国变成了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此后历代国王
昭丕耶却克里(却克里王朝的创建者)本是吞武里王朝国王郑昭(泰语名丕耶·达信,中国后裔)的重要将领。1782年,他利用反对国王的叛乱发动政变推翻郑昭,后者被宣布为疯癫并被杀害。昭丕耶却克里自立为暹罗国王。关于这一段历史有其它不同的解释。
昭丕耶却克里用拉玛一世的名号进行统治。他延续了郑信的一些政策,以使暹罗在遭受缅甸长期侵略和占领之后的凋敝中恢复国力。在他统治时重组了政府机构和军队。拉玛一世是现代曼谷的缔造者,他将暹罗的都城从吞武里迁至曼谷,此后历代国王都在那里统治国家。他的继承人拉玛二世允许欧洲商人与暹罗通商。在第三代国王拉玛三世在位时,暹罗在与越南和柬埔寨的战争中获胜。拉玛三世与英国人签订了第一个条约。
在拉玛四世(蒙固王)统治时代,暹罗开始受到欧洲列强的压迫。1855年,英国迫使拉玛四世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深感西方技术文化先进的拉玛四世开始在国内推行现代化,力图使暹罗向欧洲的国家模式靠拢。他的继承人拉玛五世(朱拉隆功大帝)大刀阔斧地对国家进行改革。拉玛五世鼓吹某种民族主义君主制。在他的鼓励下,暹罗的封建制度几乎被扫除,开始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拉玛五世被迫向英国和法国割让领土,但也因此让暹罗免于变成列强的殖民地。
都只是国家的象征性元首。
⑷ 泰国历史简介
简介:泰国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和文化,原名暹罗。公元1238年建立了素可泰王朝,开始形成较为统一的国家。先后经历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
泰国北部的素可泰,是泰国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王朝——素可泰王朝(公元1238年到1356年)的都城,素可泰在泰语中意为“幸福的黎明”,原来只是柬埔寨吴哥王朝下辖的一个城市;后来当地泰族人起义,夺城掠地,在这里创建起泰国的开国王朝。
泰国是亚洲重要的旅游国家之一,迷人的热带风情以及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泰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佛教国家,这个被称为“白象王国”的美丽国度,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如丰富多彩的各种节日,水上人家的清新生话,闻名于世的古典舞和民族舞。
泰王国(泰语: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英语:Kingdom of Thailand),简称“泰国”(Thailand)。是一个位于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部,其西部与北部和缅甸、安达曼海接壤,东北边是老挝,东南是柬埔寨,南边狭长的半岛与马来西亚相连。
泰国位于亚洲中南半岛中南部,与柬埔寨、老挝、缅甸、马来西亚接壤,东南临泰国湾(太平洋),西南濒安达曼海(印度洋),西和西北与缅甸接壤,东北与老挝交界,东南与柬埔寨为邻,疆域沿克拉地峡向南延伸至马来半岛,与马来西亚相接,其狭窄部分居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
泰国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分为热、雨、旱三季。年均气温24~30℃。常年温度不下18℃,平均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
⑸ 泰国王朝先后经历了哪几个王朝
泰国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和文化,原名暹逻。公元1238年建立了素可泰王朝,开始形成较为统一的国家。先后经历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
素可泰时期
泰国北部的素可泰, 是泰国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王朝——素可泰王朝(公元1238年到1356年)的都城,素可泰在泰语中意为“幸福的黎明”。
大城时期
元代国势强盛,锐意向外发展,东南亚各国纷纷向元廷朝贡,泰国也不例外。
1347 年,素可泰时代衰落后,乌通王迁至该大城府建立新都,大城时代历417年,共有33位君主,自1350年兴起,至1767年沦亡。
吞武里时期
阿瑜陀耶王国灭亡后郑信重建王国,将首都南迁至吞武里。郑信将军决定将都城从大城迁移到靠近海的地点,这样有利于对外贸易,保证武器的采购,并且万一缅甸重新进犯,便于防守和撤退。他在湄南河西岸的吞武里建立了新都城。郑信的统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大城沦陷后缺少中央权威导致王朝迅速瓦解,郑信统一各府的统治覆灭了。
曼谷时期
郑信死后,查库里将军成为查库里王朝的第一世国王,即拉玛一世。至今
⑹ 素可泰的地区详细
又译“宋加洛”,亦名“他呢”。泰国北部城镇,素可泰府首府。在永河左岸。人口2.07万(1982)。1238年为素可泰王朝古都,旧城离新城8公里,多文物古迹,有博物馆。新城为工商业中心。有制糖、酿酒、锯木等厂。公路通达府、彭世洛等地;丰水期永河可驶汽船。
本地是泰国文明的精华区,由于当时流行信仰小乘佛教(THERAVADA),所以迄今城内仍然保有许多古寺,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UNESCO),为维护以及研究此地的丰富文化与遗迹,还提供专款,鼓励专业人员进行致力保存遗产的工作。近年来,当地政府并积极拟出恢复素可泰旧观的计划,大力修缮所有的断壁倾墙,将境内的古迹寺庙修刷一新,重新建成国家历史文物保护区。
素可泰历史文物保护区范围相当广阔,包括南北城垣各长2千公尺,东西各长1600公尺,也就是古都城垣的总面积。保护区内重现出古代的历史君王宫殿和许多名刹,游客到此可以看到6、7百年前泰民族伟大的遗迹。由于此地是一个极富有文化内涵的古都,所以观光景点也以古迹为主,尤其泰人在此时期的政治制度、建筑与艺术表现,都显现于寺庙与佛像的造型与线条上,颇具原创力。
素可泰是13世纪和14世纪暹罗第一王国的首府,这里矗立着许多引人注目的纪念性建筑物,它们反映了泰国建筑初期的艺术风格。 泰国的素可泰及邻近历史文化城市遗址位于曼谷北部300公里处,是世界上最为引人注目的建筑遗址之一。
在果园和谷地的中间,是茂盛的大草原,草原延伸过一个山谷,与山谷平行的是一条发源于中国边境的山上的河流,湄公河即由此流过。在一片芒果和椰子棕榈的风景之后,有一个耸立的高塔,带着尖塔的圆屋顶连同巨大的雕像一起矗立在下层丛林中,几乎覆盖了一群更小的建筑遗迹,即一个古城所留下的历史遗迹。矗立在城墙和护城河旁边的建筑物便是神殿、寺庙和修道院,仿佛最初建造这个城市并且利用泥土和树木做房屋的人们只想把他们的精神传给子孙后代似的。
素可泰是这个城市的名字,它在13世纪和15世纪时期是国家的首都,它的全部历史便是泰国历史的开端。公元13世纪中叶,随着王国的建立,新的朝代开始了,泰国人逐渐壮大,泰国的领土扩展到整个地区,从缅甸(东南亚国家)一直到柬埔寨,向南部一直扩展到马来西亚半岛那么远。在200年的时间里,素可泰一直是这种扩展力量背后的精神支柱。公元15世纪的上半叶,这个城市开始走向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南部的大城得以建立,逐渐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
第一个泰国的王子毫无置疑地引入蒙古的社会等级制度,将社会分为3种人:勇士、平民和农奴。当时,佛教已经传入泰国,不久,又吸收了高棉文化,不过,这种文化已经受到印度人及其风俗文化的很大影响。国王拉姆坎亨成功地把王位传给了素可泰。他创造了泰国人的书法手迹,并且吸收了赫梅尔书法的风格,这一点可以从1283年的一个石头碑铭中看出来。拉姆坎亨还重建了这个城市,并且赋予其显着的宗教特征。
佛教是官方的宗教,官方对佛教非常支持,以至于有一段时间国王的继承人成为了一个和尚。佛教不仅与印度教和平共处,而且它还与传统的祖先崇拜和精神崇拜相协调。在首都和周围地区的发展中,佛教的教义和实践一直都起着主导作用。 素可泰的一个石碑铭描述了王国的鼎盛时期:权力达到顶峰,人口达到了300,000。这个石碑铭还命名了城墙、湖泊和池塘,划定了果园和田地的范围,当时的政策是“谁耕作它们,谁就拥有它们”。尤其是,该石碑铭还列举了他们的国王为表示他们的宗教热诚而建立起来的建筑物。圣堂建设在中心地区,佛像通体都是用黄金、青铜和灰泥铸成。在西部,还有一个修道院包含有一个大的圣堂,里面有一个盘腿打坐的佛像,大概有18英尺高。东部有更多的圣堂。北部象塔一样耸立在房屋之上的是椰子、棕榈和稻谷田地大小的佛像。南部修道院和寺庙更多。尽管它们由繁荣开始走向衰弱,但是在位的最后一位王子依旧遵循其祖先的戒律,建造了很多建筑,表现出对宗教信仰的极大热忱。
在一个非常完美的矩形区域内,大概其长、宽各为2,000米和1,600米,按照这个仔细规划过的城市城墙所圈出的轮廓。今天,已经建设有76个这样的纪念建筑物,并且在城墙外还有50个。这些宗教建筑的大量存在从一个方面表现出统治阶级对佛教的忠诚。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时国家的稳定。这个宗教强调人民全身心的不求任何回报的投入,强调没有等级差别,没有性别歧视,公正和谐统治着这个王国,并且其统治已经不分国界,统治者号召国民用爱心和相互尊敬的方式来体会这些《启迪和同情教规》。
这种由于西兰坎的灵感而产生的小技巧,对当地的文化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对未来许多世纪里的文化都留下了自己的烙印。这种影响是第一个也是最多的体现在建筑艺术上,这可以在那些复杂的建筑综合体中看出来,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都有同样的建筑构成,只不过安排的方式千变万化。
石工技术不是砖与石灰泥,就是红土石块。主要的建筑特征是耸立的高塔顶上有一个庄严的莲花蓓蕾似的圆屋顶,在印度被称作佛塔,而在泰国被称作圣骨塔,它的原意是圣骨匣的意思。也有一些其它的塔,要么是周围有圣区的中心纪念物,要么是用一些建筑结构来环绕圣骨塔。总之,建筑物风格奇特,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往返。
⑺ 泰国有座“隐世古城”,曾是暹罗最早的首都,古迹遍地却鲜有人去
但尽管素可泰的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比不上曼谷、普吉、清迈等旅游热点地区,甚至不太被外界游客所知道。但素可泰古城的重生,还是吸引了源源不断的泰国人来此“寻根”,人们出于对素可泰文化和历史怀有特殊的感情,都希望来此看看泰国最初始的模样。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⑻ 泰国着名的旅游景区有哪些
素可泰
素可泰意为"幸福的开端",是泰族人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真正独立的王国。从13世纪中叶至14世纪末,素可泰王朝曾盛极一时,是泰国文明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宗教艺术和建筑被认为代表着最经典的泰国风格,其最大特色是莲花座的装饰和钟形佛塔。
素可泰地区有两座历史公园:素可泰历史公园和西萨差那莱历史公园。
素可泰历史公园:
素可泰古越是素可泰王朝都城遗址,距曼谷约420公里,在14世纪末被大城王朝吞并后成为一座弃城,逐渐淹没于丛林之间。近些年来,经过大规模的修缮,这座占地45平方公里的古城已被辟为历史公园,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址。近100座历史遗址和4个大型池塘散落于修剪整齐的绿茵之间。游览素可泰古城的最佳时间是每年水灯节,即泰国阴历12月的满月之日(一般为西历11月)。用芭蕉叶和鲜花作成的水灯漂浮在池塘中,水波中闪映着古刹、佛像的倒影,充满了诗情画意。
蓝干亨国家博物馆:
蓝干亨大帝是素可泰王朝功绩最显赫的君主,他统一的国家,扩大了疆域,崇尚小乘佛教,创制了现代泰国文字。他还积极与中国发展关系,曾派人到中国访问过两次,学习陶器制作工艺。这家博物馆将为你探索素可泰古城的秘密提供一些感性知识。馆内收藏有素可泰王朝最优秀的佛像创作,其中那尊行走佛像,被认为是泰国佛像中的极品。馆内展示的一块蓝干亨大帝碑文记载:"素可泰日益繁荣。水中有鱼,田中有稻……自由买卖,无需纳税。"这块碑文是泰国文字的最早纪录,也是泰国古典文学中的着名片段。
玛哈塔寺:
建于13世纪,是古城中规模最大的寺庙,四周围有砖墙和护城河,是素可泰古城的精神和行政中心。院内有198座佛塔,在佛殿残存的砖柱中间还坐着一些幸存下来的佛像。
洒溪寺:
坐落在一个大池塘中间的小岛上,环境十分幽雅。佛殿建筑为典型的素可泰时代风格,佛塔则是典型的锡兰卡式钟形佛塔。
西川寺:
位于玛哈塔寺西北1.5公里。这里被紧紧围在据说有3米厚的高墙内的坐佛今天依然受到泰国人的尊崇,因此绝对不要动爬到佛像身上留影的念头。佛像高15米,宽11米。
西萨差那莱历史公园
位于素可泰历史公园以北约50公里的雍河旁,占地45平方公里,是素可泰古城姐妹城市遗址,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址。这个历史公园掩映在青山绿草之间,游人不多,很适合骑自行车游览,也可以骑大象在公园里绕一圈。
考盘家蓬寺:
这个寺本身没有特别之处,但从落在一座小山上,是远眺公园全景的上佳地点。
章隆寺:
意为"大象寺",是西萨差那莱古城的中心,由蓝干亨大帝建于13世纪末期。钟形的锡兰式佛塔底座是39头大象,当年曾经很宏伟的台阶象征着登上天堂之路。在这座寺庙前,你往往可以发现真的大象。
差达尤塔寺:
在章隆寺对面,意为"七排塔寺",因为这里的33座小佛塔排成七排。寺内所有的佛塔都有莲花顶,是典型的素可泰风格。据传,这里的佛塔下埋着素可泰王朝王室成员的骨灰。
南帕亚寺:
建于15世纪或16世纪,比古城内的所有其他寺庙都晚。主塔是典型的锡兰式钟形佛塔,底座也曾雕刻有大象。主殿外墙上刻有大城王朝早期的装饰图案。
普拉西拉塔那玛哈塔寺:
位于古城以南3公里。据认为这座寺庙建成素可泰王朝以前,因此有比较浓重的古高棉风格。入口的门楣上雕有古高棉风格的佛头,主殿里供奉着一座大型素可泰风格的坐佛,旁边是一尊行走佛像,充分展示了素可泰佛像雕刻流畅圆润的艺术风格。寺庙旁有一座木头吊桥横跨雍河,当地人骑着摩托车晃晃悠悠地过桥也可算作一景。
大城
大城意为"和平之城",位于曼谷以北86公里,从1350年至1767年是暹罗国的首都,大城王朝可谓泰国历史上的全盛时代:统治范围包括今天的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历经417年,33个国王,到17世纪大城的人口达到100万,欧洲、中国和日本的商人不远万里来到这里经商。当时,所有到过此地的人都为它的繁华所折服。
虽然这座和平之城最终于1767年被入侵的缅甸军队烧毁并劫掠一空,但从数量众多的宫殿庙宇遗迹中仍可以依稀看到大城王朝当年曾有过的辉煌。
到大城游玩的是佳方式是从曼谷乘船溯湄南河北上,沿途欣赏两崖的怡人风光,遥想当年郑和下西洋率船队前往大城时的壮观场面。到邦巴茵王宫下船游玩后,搭乘巴士前往大城历史遗迹公园,租辆自行车徜徉于散落在萋萋芳草间的残垣断壁,感怀历史的无常。傍晚时分搭巴士回曼谷。
菩拉司山碧寺:
在所有古迹中最有名的要数菩拉司山碧寺。这座建于14世纪的寺庙是当年大城规模最大的寺庙,也曾做过几代国王宫殿和皇家寺庙。这里曾经供奉着一座16米高的大佛像,像身表面贴的金重达250公斤。缅甸军队占领大城后为了熔解出金子,烧毁了整座寺庙和佛像。该寺的标志性建筑是屹立在废墟中的3座具有典型大城时代风格的大佛塔。
大城历史遗迹公园:
大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址。这座用护城河围起来的古城内外共有375座寺庙。
菩拉玛哈塔寺:
这座寺庙也建于14世纪。尽管经过缅甸军队的大肆烧掠该寺的原貌早已荡然无存,但那座高棉风格的佛塔依稀保存着几分风韵。据传,这是大城年代最久远的佛塔之一。寺庙里那尊裹在树根里的佛像头也是一外奇特的景观。
帮巴茵王宫:
位于大城以南约20公里,在大城王朝时代曾是国王的夏宫。重建于19世纪末拉玛五世朱拉隆功大帝时代。这里集合了东西方多种风格的建筑,其中最着名的要数建于湖中央的埃萨旺帖帕耶阿殿(Aisawan Thiphaat Hall)。这是一座木结构的尖顶宫殿,仿造曼谷大王宫内的一座宫殿建成。据说当年朱拉隆功大帝经常于日落时分在此吟诗。
王宫内唯一开放的宫殿威哈甲隆殿(Wehat Chamrun Hall)是一座纯中国式建筑,中文名叫"天明殿"。该殿是由一批华人出资修建献给朱拉隆功大帝的。这座木结构宫殿的造型类似广东潮汕一带的殿堂建筑,屋内外装饰品及家具大多来自中国,格局布置也是完全中国式的。
游人还可以登上天明殿旁边的斜塔,一览这座掩映在绿茵与波光中的宫殿建筑群。
北碧府
北碧府是泰国第三大府,位于曼谷以西约130公里,西临缅甸,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修筑的桂河桥而闻名于世。 北碧城内:
桂河桥:
桂河桥是一座铁路桥,是连接泰国和缅甸的一条长约415公里的铁路和一部分。当时,日军为征服缅甸和缅甸以西的亚洲国家,急需一条给养供应线,便于1942年9月16日起,先后役使6.1万名盟军战孚和20万名亚洲劳工,用16个月便修完了原计划需要6年时间才能完工的铁路。
由于当时铁路沿线气候和生活条件恶劣,加之日军的残酷役使,先后有1.6万名战俘和近10万名劳工死于劳累、疾病和营养不良。因此这条铁路也被称为"死亡铁路"。
战争接近尾声时,大桥被盟军炸毁。战后,泰国政府重新修建。现在的桂河大桥共有11节钢梁,全长300米,并仍在使用之中。
游客可以在大桥上行走,领略桂河的秀美。也可在北碧府境内的任何一个火车站搭乘开往桂河桥方向的列车。沿途山清水秀,泰国中部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并有机会接触到普通泰国人,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战俘宫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建在一座寺庙旁,紧临北碧府的另一条主要河流麦公河。整个建筑仿造当年盟军战俘居住的竹屋顶的长条窝棚。馆内展示的照片显示,战俘们瘦骨嶙峋,浑身上下只有胯间一块粗布遮体。馆内还陈设有二战期间的地图、武器、和其他战争纪念品,并收集了大量有关桂河桥和死亡铁路的新闻报道。 这座博物馆的名字JEAATH是用当年与桂河桥有关联的六个国家英文名字的缩写组成的。这六个国家是: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美国,泰国和荷兰。
北碧府盟军公墓:
这座公墓在火车站对面,共有6982个来自英国、荷兰、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度、新西兰、加拿大和缅甸等盟军战俘的墓碑,他们多在修建"死亡铁路"时去世。公墓内绿草萋萋,鲜花盛开,几千个16K纸大小的大理石墓碑整齐排列。算算战俘们去世时的年纪,很多都年轻的令人心碎。
公墓环境优美恬适,间或看到泰国年轻人在次温习功课或会友。
北碧城外:
很多游客到北碧府只为看桂河桥,实际上北碧府外有茂密的从林,秀丽的河流,品种繁多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和飞珠泻玉的大瀑布。很有罗曼蒂克思想的商人在深山里的河上建造了竹船房,也不通电,晚上用煤油灯照明。在黑 ``的夜晚,蓦然发现久居都市的你早已忘却原来天上还有这么多星星。
地狱之火通道:
位于北碧城西北80公里处。为纪念在修建"死亡铁路"最艰难地段而死亡的盟军战俘和亚洲劳工而建。在这一地段战俘们用最简单的工具在一座山中凿出了一条1000米长的通道。由于当时日军役使战俘日以继夜地工作,晚上点着火把,铁凿撞在山体上溅起簇簇火花,远看好象地狱之火。通道完成时,大约70%的战俘因过度劳累和饥饿疾病而死亡。
这座纪念性项目建有一座博物馆,馆内陈列有战俘的照片,配有较详细的英文说明,讲述当年修建"死亡铁路"时的情形,并连播放一个短记录片。
从博物馆旁边的小路下去,就是地狱之火通道。当年战俘们用最简单的工具开凿了7处山体,全长3.5公里。如果时间有限,只需爬过一座小山,就可以到达一个通道。看看通道两旁山体上依然清晰的凿痕,以及依然插在山石中的敲断了的凿子,不难想象战俘们的艰辛。
爱侣湾瀑布:
爱侣湾瀑布位于同名的国家公园内,是泰国最大的瀑布之一。瀑布有7层,要爬到最高了一层,需要跋山涉水,因此一双适合走路的鞋子是必不可少的。瀑布下的水潭也是游泳的好地方,所以也别忘了带游泳衣。
塞要瀑布:
有大小两个瀑布,都很美丽。其中小瀑布比较近,距北碧城西北约60公里,大瀑布离城约100公里。小瀑布附近有火车站,可以从那搭车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