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啥是地缘政治
地缘政治是政治行为体通过地理环境的控制和利用来实现以权力、利益、安全为核心的特定权利,并借助地理环境展开相互竞争与协调的过程及其形成的空间关系。地缘政治首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行为体之间基于地理环境的竞争—协调过程。同时,它是行为体之间以地理空间形式展现的以竞争为核心的复合关系。
地缘政治学又称“地理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中的重要流派。基本观点是全球或地区政治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受地理条件的影响甚至制约。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势,分析、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地缘政治学”源于19世纪后期。20世纪以来,由于全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地缘政治理论。美国历史学家马汉提出“海权论”,认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而控制海洋的关键在于对世界重要海道和海峡的控制。麦金德则提出“陆权论”,认为随着陆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地区。“陆权论”对世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0年代,美国国际关系学者斯皮克曼强调“边缘地带”的重要性,提出“陆缘说”,被称为“陆权论”的另一派理论。50年代,美国战略学家塞维尔斯基提出北极地区对美国争夺制空权十分重要的理论,即“空权论”。1973年,美国地理学家科恩提出地缘政治战略区模式,将世界分为海洋贸易区和欧亚大陆区两个地缘战略区。两区之间夹有南亚、中东和东南亚3个区,其中南亚是潜在的地缘战略区,中东和东南亚被称为破碎带。1982年,科恩对模式提出修改,指出西欧国家、日本、中国已发展为世界大国,印度、巴西、尼日尔爾利亚的作用和地位上升,撒哈拉以南到南非地区则转变为第三个破碎带。 地缘政治学是各国制定国防和外交等政策的一项重要依据。随着科技的发展、非传统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凸显,地缘政治学在国家决策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是,作为政治地理学中的重要流派,其影响仍非常深远
❷ 地缘政治通俗解释是什么
地缘政治是政治地理学中的一项理论。它主要是根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又被称为“地理政治学”。
“地缘政治”这一词,是源自于瑞典学者鲁道夫·契伦。契伦进一步发展拉采尔的理论,用地理来解释政治现象。
历史发展
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在1897年发表的《政治地理学》一书中,提出“国家有机体学说”,以后又发表有关“生存空间论”的论文,把C.R.达尔文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生物概念应用到国家的成长和发展上,认为国家像有机体一样有兴盛、衰亡的过程,国家的兴盛需要广阔的空间。
瑞典学者R.谢伦接受了拉采尔的思想,于1917年发表的《作为生命形态的国家》一书中提出地缘政治学这一名词。他认为一个国家成为世界强国的条件是:广阔的空间、对全体国民的控制和自由的活动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