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孩子今年高二了,想给他全面提高下历史成绩,买什么教辅书比较好呢
冠军就是:“当你的生命还剩下八年,你会做什么?”《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第二位:《高考必刷题》,刷刷刷,就是这个feel。这本书排在这个位置,说明了高考虽然是选拔性考试能力考试,但是还是可以通过不断地重复地做题得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分数。
这套书难度中等偏上,题量也足,最好是有充分的时间完全刷一遍,千万别半途而废,其实不管哪本书,你认真做完了的那本才是最好的。
第三位:《试题调研》,这个系列比较庞大,分为:MOOK系列、七彩梦想系列、随身速记系列。
第四位:《金考卷》,这个又是一个大系列:
《金考卷·特快专递》、
《金考卷·百校联盟》、
《金考卷·试卷汇编》、
《金考卷·高考命题新动向》、
《金考卷·活页题选》。
第五位:《天利38套》,前五位和后面的比,次数上差别还是巨大的,几乎差一倍了。这套书是老牌劲旅了,我读书的时候就有了,当时第一次见到把这么试卷合在一起的,还是挺震撼的,特别是里面又有很多知名中学的试题,自己有种跃跃欲试,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
第六位:《600分考点700分考法》,这个是外研社与理想树工作室合作推出的品牌,口碑不错,很多答主只推荐了这一本书籍。不同于其他的书,这个系列出现于2013年,还是很年轻的。
它分为A版和K版,A版是基础讲解版,K版是提高练习版。知乎上的大神很多都推荐的K版。
第七位:《高考数学你真的掌握了吗?》,这套书是前十里唯二两个指明了学科的书籍,其他的书都是指一个系列的,只有这套书和《更高更妙的高中数学思想与方法》是只讲数学的。
它一共有四本:
《高考数学你真的掌握了吗?圆锥曲线》、
《高考数学你真的掌握了吗?函数》、
《高考数学你真的掌握了吗?数列》、
《高考数学你真的掌握了吗?数学五章》。
其中被提到最多的是圆锥曲线,其次是函数;数学五章几乎没人提到,几乎都可以去掉,就是没人提到。
综合网上的评价,这本书的定位应该是:数学中等偏上,成绩能够过一本线,想冲击211、985的学生群体,通过这本书可以使数学成绩再提高一个档次。
还是那句话:有条件最好去书店翻一翻实体书,再做决定。
第八位:《考点同步解读》,这个系列不分教材版本,涵盖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等多版本教材知识。王后雄是这套书的丛书主编。说起王后雄,他和薛金星应该是属于见面了我们认不出,一说名字就恍然大悟的那种人吧。这二位在中学生的知名度应该是堪比明星的。
人一生中会遇到两个男子:一个惊艳时光,一个温柔岁月。他们一个叫薛金星,一个叫王后雄。
第九位:《知识清单》,是一套权威性系统性的学科工具书,图书详细解说高中、初中三年学科知识、重点难点和方法,四色印刷,重点内容标注,穿插漫画,活泼生动。高中(11册):语、数、英、物、化、生、政、史、地、古诗文全解、作文经典素材。
B. 孩子上高二了,历史不及格,要咋办呢
上高二,其实可以让他多看看历史书,我是刚刚高考完,我的历史老师说实话并没有讲什么,都靠自己看历史书和历史辅导书,还有平时的练习和考试当中错的题抄下来,平时也多看看,考试题其实就是重点,也可以看关于历史的纪录片和电视剧,也是对于学历史很有帮助的 ,上课注意听讲才是最重要的
C. 高二学生怎样学好历史
能答好题就是学好历史!
所以你们高中生就要花时间,“死”读书了!把每个知识点的相关题目都做一遍,并且记住它个大概,就很好了!
答历史题目并非没有一定规律,比如说:从三个方面回答问题,即经济,文化,政治。你找一个题目来看看,它是不是从这些方面回答的。
其次,历史不需要拿着书本一字不漏的背下来,只要在做题目的时候把答案整理整理,然后再回到书本上理顺一下就好了!
说实话,高考就是考老师,有一个资历高深的老师,你就成功了一半了!如果你的历史老师没水平,就找你们学校较好的历史老师,如果你们学校没有,就去找一中的老师,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不要怕麻烦,找到一个好老师,打通你历史的“任督二脉”,你就会豁然开朗的!
祝你好运!
D. 孩子高二了,历史成绩很差,想给他补习下,求推荐呀
你好,孩子高二了,历史成绩很差,可以在你们当地附近找下辅导机构,现在辅导机构较多,要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机构,建议你提前进行一下升学规划比较好,还是有很多的低分生升入理想本科院校的方案的,提前规划,这样升学时才会事半功倍的。
E. 高中如何学好历史
很多的学生在学习初中历史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使得很多的人都会感到非常的烦恼,那么学习初中历史有什么技巧吗?
历史思维图
首先学习初中历史的时候需要做好预习、听课、复习,这三点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很多的人群都知道,但是想要完成并不是很轻松,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对新课程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在预习当中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让上课的时候认真的听老师讲课,这是了解知识的关键,在听课的时候需要记录一些比较重要的内容,将其记录在笔记本上。
初中历史学习的方式与记忆是分不开的,记住历史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想要把知识全部都记住重要的就是理解与使用,可以先将课本上的历史事件大概了解,然后再去被整个过程以及时间等等,在记忆的时候可以整理出一条比较明显的思路,将其各个时间的关系都弄清楚,这样可以更好的记忆。
初中历史的范围是非常广的,并且考试的内容也是比较多,我们需要反复的记忆,记忆是由一定的周期性的,所以忘记是非常正常的,为了预防出现忘记的情况,我们需要进行思考性的记忆,然后进行比较、分析,加强对重点的理解,最后将其与课本完全连接起来,这样可以更好的去记忆。
知识要点
当然想要学好初中历史,需要多多的进行练习,多做一些练习题,在练习当中提升自己,一般历史考试都是选择、判断、分析、问答,这几个题目,所以我们需药了解各种题目的解答方式以及要求,选择,在考试当中一般都是单选的题目,所以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就可以,一般可以使用排除的方法,将答案一个一个筛选出来。
判断,我们在做这种题型的时候需要找出题目当中的知识点,然后进行判断,分析题,我们需要大胆去进行,首先要认真阅读,然后仔细查看问题,然后使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回答,问答题,这种问题是比较麻烦的,需要将题目完全的看清楚,然后弄清楚需要回答的答案,最好分要点进行回答,通过多次的练习,答题的准确度会大大提高。
以上就是初中历史的学习技巧,在学习当中需要多多练习以及复习,这样才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
F. 怎样学习高二历史
对于历史,我想说的是:关键在平时,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尤其对考小综合或大综合的同学来说,平时的基础是决定胜败的关键。
高中历史的学习与初中完全不同,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的。高中历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最好是能每星期复习一次,每个月再总复习一次。复习时关键是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书才是最根本的。离开书本谈能力是不现实的。�
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例如,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说明了什么。分析异同点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从背景、性质、影响等几个固定的版块去想。有的书上说,要把历史学成“立体”的。我想,所谓的“立体”,大概也就是这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吧。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我们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其次,做题当然也很重要。做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再回顾再思考的过程。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再如“直接”与“间接”这样的问题,在我看来,其实也很简单。答“直接”时,你就让头脑变简单些,一开始想到什么就是什么,完全不必拐什么弯。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归入“间接”那部分去了。�
至于问答题,则更需要你的思考与分析能力。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题目是你曾经见过的,更不必费心去背某道题,只要掌握了方法,问答题也是很好解决的。首先是分析。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不要担心想太多,只要你觉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确的。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一再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你就要尽可能地多想一些。�
其次是表达。最好是分条阐述,一点写一两行,不必太嗦,关键是把要点写出,因为评卷时也是按点给分的,写得太多,一个要点绕了好几个弯才讲完,不仅会喧宾夺主,使老师因找不到要点而扣分,还会浪费许多时间,以致来不及做完考卷。在分条时也有一个技巧,即根据所给的分数决定要分几条。一般一个要点是两到三分,如果一道题是八分,那么很可能它的要点就有四个。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漏答的可能,即使你实在想不出还要答些什么,也要尽可能写满那个推算出的条数。同时,还要注意序列号的安排。大点小点用不同的序列号标出,就会显得层次分明,逻辑性强,这样也就不容易丢分。最后,字迹一定要工整。想想看,一个老师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改完那么多的试卷,如果字迹潦草,有哪个阅卷老师会有好心情给你高分呢?�
最后,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对学习历史也很有帮助。一个人无论怎样细心都会有疏忽的地方,通过与同学交流笔记、与老师探讨习题,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可读一读像《历史学习》这样的杂志,了解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提高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解题很有帮助。到高三下学期的时候,要争取每天都花一至两个小时在历史上。因为历史有一个特点,容易忘。今天记得滚瓜烂熟的东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复习历史更要注意计划性。除了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外,自己还应有自己的计划,给自己定一个时间表,哪段时间复习哪段内容,注意科学合理,确保能够按时完成。可以双条线同时进行。一条是老师的,一条是你自己的。例如老师在复习世界史,你掌握好世界史的同时,还可再看看中国史。不仅记住了更多的内容,还有利于进行中外比较,使自己对高中三年的历史知识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效果要比单独复习世界史好上几倍。另外,专题复习也很重要。可以帮助你掌握好历史线索,可以深入地研究一些历史规律之类的东西,增加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其实,历史是一门很有意思的科目,不用担心学不好它,只要肯用心,掌握方法之后,历史会变得很简单了。
G. 高二要怎么学历史
我自己曾学历史专业的,有一套方法,不知适合你否。历史嘛,多背是应该的,但要有技巧,平时要将知识点归纳起来,列成树状图,先背好主干知识,熟透了才背分支,一定要每天背,一有时间就要看书,看多了就自然有感情。晚睡之前回忆起当天所背过的内容,回忆不起的第二天就马上看书。不过一定不要死记硬背,否则你就一定会讨厌历史的。
H. 如何学好高中的历史
学好高中历史的三大法则
第一,兴趣至上——对历史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觉得历史很难,学习很苦,从而把学习历史看作一件苦役,那么他只会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学习。其实,历史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东西,试想漫漫历史长河中的灿烂文明、古今中外的英雄传说、轰轰烈烈的历史事件······这本身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第二,方法为主
1.读历史教材。“读历史教材”需要“读”目录、引言、课文、插图、材料、地图、引文、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第一,在理解章节目录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此章节讲了什么问题,以及围绕此问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第二,根据教材,分析、归纳每个方面讲了几点,每点都包括哪些基础知识,并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第三,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加强记忆。
2.上课要专心听,下课后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学到某个历史事件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然后弄清它的意义、作用、影响等,做到理解记忆。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识外,还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3.“温故知新”和善于思考。历史的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所以不断地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和对新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闲暇之余,突然想到一个历史名词或者某个故事中涉及历史,应该马上回忆教材上的知识,如果有可能的话追本溯源,思考通过其他渠道得到的历史知识和教材所述知识的联系,把知识弄清楚,这样也算是时间的充分利用。
4.整理、整合历史知识。针对历史知识比较琐碎的问题,我们就需要自己动手去整理和整合所学知识,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整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以建立主干知识的结构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当然,在整合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试题调研,把上面的精彩总结内容摘抄或剪下来,反复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
5.解题的思考。进入高三,考试会相应增多,所以合理安排考试策略并锻炼一定的解题能力是我们最大的目的。策略需要结合自己的需要相应作出调整,而解题则需要注意:一是“解”,即想尽一切办法解答问题;二是“思”,即解题后的回顾和反思,总结出解题方法并纠正思维误区;三是“归”,即将获得的知识经验与教材相印证,回归课本。如果大家还不知道如何进行解后反思,可以参考一下《360°全解密》的形式,剖析题目的命题意图、难点、关键点以及在教材中的原形和变形关键要素,这种能力需要慢慢培养。
第三,心态为辅——保持一颗平常心
保持平常心,这是试题调研的老师对咨询求助的高三同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平常学习历史时,不要太刻意追求每次得高分,千万不可急功近利忘了根本——基础知识的学习。历史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所以保持一颗平常心,慢慢根据自己的规律去学习,到最后让我们厚积薄发,这样才能使我们取得最后的胜利。
I. 高二历史怎么学
高中真正开始实在高二啊。2年的时间绝对能考上2本啊。我们班一个女同学,高一时在50多人的班里排在倒数七八名上,高二学文,非常努力排在班里十几名,高三稳定在前五名,高考考了班级第一,达到了厦大的分数。两年的时间上一本都够了。只看努力程度和方法。努力在于量的积累,法方决定效率的高低。
对文科的六学科来说,文综是最好提高成绩的。你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文科的特点在文综,我的经验是这样的:历史这个学科的最大难点还是需要记忆的量太大
如果你记不住、背不下来,很难说怎么才能学好,还有是对历史没有兴趣的人,想考好成绩,更是难上加难。没兴趣,也就记不住,你连记都没记住,怎么理解,做题的时候,怎么对应作答。
所以,学好历史的关键在于1、有兴趣2、记忆力强3、才是理解。前两点都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而你解决了前两点,第三点自然就解决了。建议:
1、放长线钓大鱼,不要紧盯眼前进度和考试,你的唯一考试就是高考或中考,把几本历史书做个规划,每天背熟两节内容即可,内容少或学有余力可适量增加,学习好历史就是一个慢慢积累记忆量的过程。一轮背完再被第二轮、第三轮。
2、不要注重做题,说实话历史作业写都不用写,没记住,照着答案抄没一点用。把时间放在背上。考试成绩不取决于你做了多少题,而在于你脑子存了多少货。
3、学校一定给你们发很多复习资料,就一个好处,肯定有分好类归纳好的知识点,看看,争取记住。
政治学科相对简单 需要背诵的少 记住不难 此外 多看看材料分析题 掌握答题技巧就行
地理学科很活 但首先还是得背 只不过地理更注重归纳和实用。建议:1、按章节进行知识归纳整理并记忆,可参考历史建议1;2、充分利用地图册,对应章节进行区域地理经纬位置、地形、气候、城市交通、资源等等要素的观察和记忆;3、多做区域分析题。
对于数学,我的方法是坚持每天做一张卷子,半张也行,以基础题为主,特别有难度的可以放过,做一个类型就保证一个类型,高考基础题很多,个别几个难度大的不会也能120左右。
语文和英语怎么说呢 同样需要背 语文的基础知识点 英语的词组固定搭配等。
J. 怎样辅导学生学习历史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积极的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质。历史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青少年学生都喜欢听生动的故事,这是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教学中可运用生动形象的讲述方法,或者在讲课中适当穿插一些历史故事,不失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2.指导阅读
现在学生大多不善于读书,分析、概括能力较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读书,选择典型内容说明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行思维活动。例如,在讲授世界史,当讲到原始社会解体时,考虑到它对以后讲授亚非奴隶制国家形成具有普遍意义,必须让学生清楚而又牢固地掌握原始社会解体时经历的变化,从而形成明确的概念。教师先让学生阅读这一部分教材,要求学生结合阅读的内容分析:由于生产力提高的影响,氏族公社末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经过哪几项大的变化最后走向解体的?学生在启发诱导下,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认识了经历过的四次大变化,由此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3.巧设疑难
“思源于疑”,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窦时,才能点燃思维的火花。如在讲授西安事变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张学良、杨虎城拘捕蒋介石以后,该如何处置?是杀、是关、还是放?”这样的提问可以有效的激发初中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展开热烈的讨论,最终不仅帮助学生认清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4.纵横联系
为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打开思路,学会全面地观察问题,抓住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问题,进而把握其本质,教学中需注意纵横联系。这有两种办法,一是以一国历史为线索、以时间为纲的纵向联系,如讲抗日战争时期“八·一三”事变时,可联系“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把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的四次事变构成一个整体来讲述。二是以问题为线索,将同类问题或同一时间不同国家间相类似的问题进行比较的横向联系。如世界史讲到公元前594年雅典梭伦改革时,可联系同年中国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又如将中外历史上使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的四次重要改革联系起来比较分析,说明进步的政治改革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与日本的大化改新,使两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沙俄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使两国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类似的纵横联系,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训练了其思维的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