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湘子桥多少年历史了

湘子桥多少年历史了

发布时间:2022-07-11 03:58:07

① 湘子桥有多少年历史了

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有839年的历史了。

② 求潮州湘子桥的资料~~

http://ke..com/view/75141.html?wtp=tt

http://ke..com/view/75143.html?wtp=tt

③ 潮州湘子桥的历史故事

湘子桥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潮州知军州事曾汪主持建西桥墩,于宝庆二年(1226)完成;绍兴元年(1194),知军州事沈崇禹主持东桥墩,到开禧二年(1206)完成。东西各九墩,前后费时五十六年。因“江心流急湍,深莫能测”,桥终未能合拢。当地官绅以摆渡图利,收取捐税。“虽济以舟,日不能三、四渡,咫尺之限若千里,潮民病涉,莫此为甚”。明宣德十年(1435),潮州知府王源采西湖山石用以修桥,西桥段增至十墩,东桥段增至十三墩,墩高五、六丈,墩面一百多至二百平方米,每墩上建望楼,改名为广济桥。正德八年(1513),复增建一墩一楼,共二十四墩,中间“设舟二十四为浮梁,周以栏盾铁缘,连亘以渡往来”(《广济桥记》)。每条铁链重4000斤,把梭形串连结成浮桥。浮桥可开开闭。打开时可通过大船。后来梭船改为十八只。潮谚有云: “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二十四洲。二十四楼台二十四样,二只锉牛一只溜。”所谓“洲”,即是水中陆地,也就是桥墩。“楼台”即墩上望台。各个楼台格式不同,故说“二十四样”。“锉牛”指雍正年间修桥时铸的铁牛,东西桥段各一只,牛头上铸有“镇桥御水”四字;道光年间一只只铁牛被洪水冲走,故云“一只溜”。

至于“广济桥”怎么又变成“湘子桥”呢?有两种说法,都和神仙传说有关。一说桥是湘灵(湘水之神)架起的,故名“湘桥”。杨凇的《湘桥春涨》诗云:“一桥横亘锁烟汀,急溜朝宗去不停;春水依然仙迹杳,行人犹自说湘灵.”一说桥是八仙之一的韩湘子所建,故名湘子桥。

关于韩湘子,也有两种说法。一说韩湘子就是韩愈的侄孙韩湘。《列仙全传》“韩湘子“条云:”字清夫,韩文公之犹子也,落魄不羁,遇纯阳先生,因从游,登桃树堕死而尸解。来见文公。文公勉之学。湘曰:“湘之所学与公异……”。《青琐高议》云:“字清夫,愈侄……,尝于愈前聚土覆盆,良久现碧云二朵,叶间有小字云: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愈不解诗意。湘曰:事久可验。后愈贬潮阳,中途遇雪,湘忽冒雪而来。曰,忆花上句乎?乃今日事也。”酉阳杂俎》亦载其事。另一说则认为这个字清夫的“神仙”韩湘子,不是韩愈的侄孙韩湘,而是另一个人。《随园随笔》云:“湘乃会昌三年进士,非好道者,其好道者别是一族子”。韩湘是韩愈之侄韩老成(即“十二郎”)的长子,字北渚,韩愈贬潮州时,韩湘与其弟滂皆侍行。韩愈集中存宿曾江口(广东增城)示侄孙湘诗二首。会昌三年(843)中了进士。他和那个字清夫的韩湘子是两个人。

从前,湘子桥东头有石刻 “洪水止此”四字,传说是韩湘写的。康熙二十四年修桥时除去此碑,雍正年间代理知府张云浦借“韩湘子”之名扶乩,重刻“洪水止此”碑,并建湘子庙于桥上。后人就习称这桥为湘子桥。“湘子桥”名字很美,有古味,有神仙味,慢慢被人们接受了,“广济桥”反而很少提及了。桥的建成,托名神仙之力,其实是古代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智慧与辛劳的结晶;亦见工程之艰巨,殆非人力所能为。至于帮助建桥的“神仙“,究是湘水之神,是八仙之一的韩湘子,还是韩愈的侄孙韩湘,就大可不必去深究了

④ 湘子桥是哪个朝代

广济桥,即潮州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又称潮州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解放前残破不堪;1958年进行加固维修,并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为三孔钢架及两处高桩承台式桥梁;2003年10月开始进行全面维修,总体按明代风格为修复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2007年竣工。

⑤ 潮州湘子桥为什么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

因为湘子桥奇特别致的结构及其特殊的意义。

潮州湘子桥,又称广济桥,即潮州广济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广东省潮州古城的东门外,初建于宋代,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

湘子桥奇特别致的结构,集梁桥、拱桥、浮桥等形式于一体,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它是中国第一也是世界第一座启闭式桥梁,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河北赵州桥、泉州洛阳桥、北京卢沟桥(亦作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是潮汕地区着名文物旅游胜地,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湘子桥多少年历史了扩展阅读

湘子桥的传说:

据说,韩愈刺潮后,时常登东山门(即今笔架山)游玩。但深感过江之苦,便请他的侄孙韩湘子和广济和尚一起造桥。

韩湘子造东面一段桥,请八仙来帮忙。韩湘子亲自去凤凰山取石,把石头都变成黑猪,一路赶来,但最后一群猪刚赶到凤南时,给一个孕妇识破,怪叫起来:石头怎会走路!一句话泄破了天机,石头再也赶不动了,因此韩湘子负责的那东面最后几墩没有修起来。

广济和尚造西南一段桥,也请来十八罗汉帮忙。他亲自去桑浦山开取石头,把石头点化成群乌羊,一路赶来。但当最后一群乌羊赶到半路时,碰到当地一个恶霸地主,存心想夺取这些羊,便说:“你这和尚哪来的羊呀!分明是我家的。”

广济和尚被纠缠得不耐烦,便说:“既然是你家的羊,便赶到你田里去吧!"地主把羊一齐赶到他自己的田里去,却变成一座座乌石山,把地主的良田压掉了。相传这就是浮洋乌洋山的由来。

因此,最后一批黑猪,乌羊没有及时赶来,中间一段桥便没法修拢。怎么办?天又快亮了。八仙中何仙姑只好将手中的莲花瓣抛向江心化成十八条梭船;广济和尚一见,立即抛下禅杖,化成一根大藤,把十八只大船拴住,成为浮桥。

这样,人们为纪念仙佛合力造桥的功绩,便把此桥既称为“湘子桥”,又叫“广济桥”。

⑥ 潮州广济桥全部资料

湘子桥,横跨韩江,位于潮州城东门楼前至东面的笔架山下韩山师院前。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现桥长566米(一说517.95米),分20孔,桥宽11米。桥东西两头自古至今由石墩架设石梁而成,中间水深流急,昔时限于条件,加上航运需要,采用木船铺上木板架设而成,作为启闭式浮桥,故有“十八梭船廿四洲”之称。湘子桥因此成为中国四大古桥之一,也是我国第一座启闭式石桥。1988年1月,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湘子桥已历时832年,自古及今倾注了不少地方官员和潮州人民的心血,数次修建扩建维护,得以保存且不断完善,由此也使其出现若干名称,现简介如下:
康济桥:据《永乐大典》5343卷桥道载:“《三阳志》:由东以入广者,至潮有一江之阻,沙平水落,一苇可航,雨积江涨,则波急而岸远……来往者两病之……乾道七年(1171),太守曾公汪乃造舟为梁,八十有六只,以接江之东西两岸,且峙石洲于中,以绳其势,根其址,凡三越月而就,名曰‘康济桥’”。
丁侯桥:据《永乐大典》5343卷桥道载:“……已酉(即南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丁公允元修浮梁,自西岸增四洲为八,亘以坚木,覆以华屋,曰‘丁侯桥’”。
丁公桥:据饶宗颐《广济桥志》载:“……知军州事常州丁允元又增置西岸石洲四架,梁而屋之,民号‘丁公桥’”。
济川桥:据《古今图书集成、潮州府部汇考》载:“广济桥在城东跨韩江上,广二丈,长一百八十丈,旧名‘济川’”。又《永乐大典》5343卷桥道载:“南宋庆元二年(1196),知州陈宏规,益东岸洲二,结架如丁侯桥,而增广之,曰‘济川桥’”。
广济桥:据明郭春震《潮州府志》载:“广济桥在城东跨韩江上……大明宣德间,知府王源累石为墩,二十有三架,亭屋百二十有六,中不可为墩,造舟二十有四,为浮梁,更今名”。据姚友直《广济桥记》曰“更名其桥曰‘广济’,取济百粤之民,其功甚大也”。又据饶宗颐《广济桥志》载“俗又传言……西洲创自广济和尚,故名‘广济’。然广济实取义于利渡,且广济和尚并无其人,乡民多图像之,神祀之,其诬妄尤不足辨。”
湘子桥:据饶宗颐《广济桥志》载:“俗传造桥始自韩湘子,因建庙祀于东洲(即桥东)之首,而称桥曰‘湘子桥’,或简称‘湘桥’。流俗相传,迄今无以易矣”。意即传说以讹传讹,民间信以为真,名称既成,难以更改。
湘桥:据饶宗颐《广济桥志》载:“……桥曰‘湘子桥’,或简称‘湘桥’”。潮州八景之一的“湘桥春涨”即因此而来。
浮桥:据饶宗颐《广济桥志》载:“是桥建于江中石上,言地理者曰,韩山余脉,自桥东村横江西来,至桥之中段,石根紧缩如线,桥墩莫得而坚,因中断浮舟以渡,故又名‘浮桥’”。
跃进桥:据廖来保主编的《潮州市志》载:“1958年,出于交通需要,广东省公路局拨款90万元,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改变古桥的原来格局,把原来的浮桥部分改成3孔钢筋桁架和两个高桩承台式桥墩。改建后的广济桥(湘子桥),曾称‘跃进桥’”,因1958年全国开展“大跃进”故名。

⑦ 湘子桥的传说

湘子桥,最初名叫济川桥,雄跨韩江两岸,正对潮州东门楼。“湘桥春涨”,为潮州八景之一。
湘子桥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潮州知军州事曾汪主持建西桥墩,于宝庆二年(1226)完成;绍兴元年(1194),知军州事沈崇禹主持东桥墩,到开禧二年(1206)完成。东西各九墩,前后费时五十六年。因“江心流急湍,深莫能测”,桥终未能合拢。当地官绅以摆渡图利,收取捐税。“虽济以舟,日不能三、四渡,咫尺之限若千里,潮民病涉,莫此为甚”。明宣德十年(1435),潮州知府王源采西湖山石用以修桥,西桥段增至十墩,东桥段增至十三墩,墩高五、六丈,墩面一百多至二百平方米,每墩上建望楼,改名为广济桥。正德八年(1513),复增建一墩一楼,共二十四墩,中间“设舟二十四为浮梁,周以栏盾铁缘,连亘以渡往来”(《广济桥记》)。每条铁链重4000斤,把梭形串连结成浮桥。浮桥可开开闭。打开时可通过大船。后来梭船改为十八只。潮谚有云:“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二十四洲。二十四楼台二十四样,二只锉牛一只溜。”所谓“洲”,即是水中陆地,也就是桥墩。“楼台”即墩上望台。各个楼台格式不同,故说“二十四样”。“锉牛”指雍正年间修桥时铸的铁牛,东西桥段各一只,牛头上铸有“镇桥御水”四字;道光年间一只只铁牛被洪水冲走,故云“一只溜”。

广济桥上有望楼,为我国桥梁史上所仅见。明代李龄撰有《广济桥赋》,描绘了当时桥上的景象:“五丈一楼,十丈一阁,华棁彤尞,雕榜金角,曲栏斜槛,丹漆涂垩,鳞瓦参差,檐牙高啄”;楼角的铁马迎风叮当;楼台上有妙联:“茶有滋味原无味,亭不画梅却有梅”;还有韩愈、鲁班和十八罗汉的塑像,列坐亭中……。亭边有树,有摆卖的摊档,后来更有店户。从明清至抗日战争前夕,桥上仿似一条水上长街,人来货往,商店栉比;人们上亭台可赏江景,可品名,入店铺可购物,可小吃。桥上市场一片热闹,叫卖唱评之声,盖过流水之声。人在桥上,仿如陆地,故当时有“到了湘桥问湘桥”的民谚。

1939年,日本侵略飞机炸断了湘子桥。

1958年和1967年,两次重修湘子桥。古老的石桥、浮桥不见了,改为钢筋混凝土大桥。桥是现代化了,但失去了有特色的古迹古物,诚为可惜之事。

至于“广济桥”怎么又变成“湘子桥”呢?有两种说法,都和神仙传说有关。一说桥是湘灵(湘水之神)架起的,故名“湘桥”。杨凇的《湘桥春涨》诗云:“一桥横亘锁烟汀,急溜朝宗去不停;春水依然仙迹杳,行人犹自说湘灵.”一说桥是八仙之一的韩湘子所建,故名湘子桥。

关于韩湘子,也有两种说法。一说韩湘子就是韩愈的侄孙韩湘。《列仙全传》“韩湘子“条云:”字清夫,韩文公之犹子也,落魄不羁,遇纯阳先生,因从游,登桃树堕死而尸解。来见文公。文公勉之学。湘曰:“湘之所学与公异……”。《青琐高议》云:“字清夫,愈侄……,尝于愈前聚土覆盆,良久现碧云二朵,叶间有小字云: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愈不解诗意。湘曰:事久可验。后愈贬潮阳,中途遇雪,湘忽冒雪而来。曰,忆花上句乎?乃今日事也。”酉阳杂俎》亦载其事。另一说则认为这个字清夫的“神仙”韩湘子,不是韩愈的侄孙韩湘,而是另一个人。《随园随笔》云:“湘乃会昌三年进士,非好道者,其好道者别是一族子”。韩湘是韩愈之侄韩老成(即“十二郎”)的长子,字北渚,韩愈贬潮州时,韩湘与其弟滂皆侍行。韩愈集中存宿曾江口(广东增城)示侄孙湘诗二首。会昌三年(843)中了进士。他和那个字清夫的韩湘子是两个人。

从前,湘子桥东头有石刻 “洪水止此”四字,传说是韩湘写的。康熙二十四年修桥时除去此碑,雍正年间代理知府张云浦借“韩湘子”之名扶乩,重刻“洪水止此”碑,并建湘子庙于桥上。后人就习称这桥为湘子桥。“湘子桥”名字很美,有古味,有神仙味,慢慢被人们接受了,“广济桥”反而很少提及了。桥的建成,托名神仙之力,其实是古代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智慧与辛劳的结晶;亦见工程之艰巨,殆非人力所能为。至于帮助建桥的“神仙“,究是湘水之神,是八仙之一的韩湘子,还是韩愈的侄孙韩湘,就大可不必去深究了。

⑧ 湘子桥是如何建成的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江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桥”。 淳熙元年间(1174年)浮桥被洪水冲垮,太守常炜重修之,并创杰阁于西岸,开始了西岸桥墩的建筑,至绍熙元年(1194年)历五十四年间,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孙叔谨等太守相继增筑,完成了十个桥墩的建造。其中又以淳熙十六年(1189年)太守丁允元建造的规模最大、功绩最着而改称西桥为“丁公桥”。 卢沟桥
绍熙五年 (1194年),太守沈宗禹“皤石东岸”,筑“盖秀亭”,并称东桥为‘济川桥’,接着,太守陈宏规、林骠、林会相继增筑,至开禧二年(1206年)历时十二年,建成桥墩十三座。东西桥建起来后,中间仍以浮舟连结之,形成了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基本格局。 宋末至元代,广济桥又有诸多兴废,明宣德十年(1435年),知府王源主持了规模空前的“迭石重修”,竣工后“西岸为十墩九洞,计长四十九丈五尺;东岸为十三墩十二洞,计长八十六文;中空二十七丈三尺,造舟二十有四为浮桥”,并于桥上“立亭屋百二十六间”,更名为“广济桥”。 正德八年(1513年),知府谭纶又增一墩,减浮船六只,遂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 清雍正二年(1724年),知府张自谦修广济桥,并铸造牲牛二只,分置西桥第八嫩和东桥第十二墩,意在“镇桥御水”。道光二十二年门(1842年)洪水,东墩铁牛坠入江中。 故有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二十四洲,二十四楼台二十四样,二只牲牛一只溜”。
公元1171年 南宋乾道七年,知州曾汪,造舟为梁,舟八十有六只,以接江之东西岸,且峙石于中,以绳其势,根其址,名曰“康济桥”。 公元1174年 南宋淳熙元年,甲午夏,韩江水涨,康济桥桥舟漂没者半,知州常祎修之,增桥舟为一百零六只,以其余资,创杰阁于岸右,名之曰“仰韩阁”,以为临之观所。 公元1179年 南宋淳熙六年,知州朱江建“登瀛门”,左掖曰“三己亥堂”,右掖曰“南州奇观”。增石洲二,与旧为三,筑亭其上,东曰“冰壶”,西曰“玉鉴”,中曰“小蓬莱”。 公元1180年 南宋淳熙七年,通判王正公,复增一洲,距西岸数步,上跨巨木,下通船筏,至是始无冲突浮梁之虞。 公元1189年 南宋绍熙十六年,知州丁允元修浮梁,自西岸增四洲为八,亘以坚木,覆以华屋,曰“丁侯桥”。 公元1196年 南宋庆元二年,知州事漳州陈宏规,益东岸洲二,结架如丁侯桥,而增广之,曰“济川桥”。更挹秀曰“济川亭”,以止过客。亭之后曰“见思庵”。 公元1198年 南宋庆元四年,知州林漂,衍济川桥而袤之,增以四洲,雄丽过于西桥。又漳潮界上,道路硗确。捐金砌石,以便往来。 公元1203年 南宋嘉泰三年冬,济川桥火,为亭若庵,一夕俱尽。知州赵师会,亟与通判马承规,增崇石洲故址,屋覆其上,砖瓮其下,面桥为亭,名悉仍旧。大书题扁,侍郎陈谠笔也。 公元1206年 南宋开禧二年,知州福州林会,接济川桥之西,增筑石洲五,修其旧者一,亦屋覆而砖瓮之。扁曰“小蓬莱”,因朱侯命名之旧。 公元1228年 南宋绍定元年,知州龙溪孙叔谨,复接丁侯桥之东,增筑二石洲。 公元1234年 南宋端平初,知州叶观,以桥屡经溪洪风飓之余,亭屋俱弊,命判官赵汝禹督工,悉整而新之,中扁“玉鉴”,与“小蓬莱”对。仍辟二亭,面北曰“飞跃”,为祝圣放生之所;面南曰“盍簪”,为礼贤实践之所。 公元1233年 浮桥旧以铁缆,绍定六年,梅寇冲突,仓卒销缆为兵置,而易之籐,随成辄坏。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知州林光世,造新舟二十四,铁缆七十丈,从旁翼而贯之,遂可永久。 公元1262年 南宋景定三年飓风之厄,舟与亭屋,俄顷而尽。知州游义肃重建,址之欹者改筑,材之蠹者更新,桥成极其壮观。邦人即济川桥建游侯生祠。 公元1298年 元大德二年,总管大中怡里(蒙古人),修造桥亭,寻复为洪流所坏。 公元1306年 元大德十年,总管常元德,复碑石,洲高三丈余,重修梁亭。 公元1326年 元泰定三年,判官买住(蒙古人),易以石版,仅成四间,创新补旧,亭屋俱备,忽一夜第一间石版自折。 公元1332年 元至顺三年,又折一石版,溺死者三人。本路(元制称潮州为潮州路)同知喑都剌哈蛮(蒙古人),恻然捐俸,鸠合众力,重跨木梁,添创亭屋,往来者遂无战兢之恐。 公元1344年 元至正四年,府判乔贤修桥,筑亭桥上者,为楹二十有四,为阁于桥之西,名之曰“仰韩阁”。 公元1435年 明宣德十年,龙岩王源为潮州知府,主持了广济桥规模空前的重修。“凡墩之颓毁者,用坚
潮州广济桥(10张)磐以补之,石梁中断者,用梗楠樟梓之固巨者以更之,中流狂澜触啮,不能为梁者,仍设以浮舫,絷以铁缆,无陷溺之忧。桥之上乃立亭屋百二十六间,屋之下,梁之上,镘以厚板,板上侧卧二层甓,用灰弥缝之,以蔽风雨寒暑,以防回禄之虞。”(明姚友直《广济桥记》)桥上亭屋间还建起12座高搂,以壮游观。江心一段,仍用24艘船联成浮桥。桥成之后,极为富丽堂皇,其规模之宏伟,形制之代表性,都达到了广济桥历史上的高峰。桥成,更名“广济桥”。 公元1470年 明成化六年,知府谢光,重修广济桥亭屋,卖蒙山、宝定二废庵田产,入宁波寺为修桥费。 公元1497年 明弘治十年,同知车份,重修石洲三而梁之,建亭屋二十间。 公元1510年 明正德五年,知府郑良佐,去亭屋,易梁以石,工未就,以忧去,知府谈伦,续修如制。 公元1530年 明嘉靖九年,知府邱其仁,立桥东西二亭,以息过客,而桥南北,皆瓮以灰石栏。杀浮梁四之一,岁佥桥夫四十四名,渡夫十名司守,每名纳银五钱,储于帑,为补置费。“十八梭船廿四洲”之格局从此形成。自创设以来,共历时359年。 公元1546年 明嘉靖二十五年,浮梁坏,知府郭春震重修。又明万历间,广东巡按蔡梦悦,造广济桥石梁,民德之,立蔡公祠之左。 公元1650年 清顺治七年,郑成功围潮州城,久攻不下,广济桥毁于兵火。总兵蔡元修复。 公元年 清顺治十年,潮镇郝尚久,反清归明,清将耿继茂率满汉兵十万围潮州城,广济桥复遭兵毁,蔡元又修复之。 公元1671年 清康熙十年,提学道迟煊,知府宋徵璧修桥。康熙十二年,八月,飓雨毁屋,广济桥圮。康熙十六年,八月廿四夜,西岸桥下吼声如牛,石墩忽倒其一,知府林杭学修桥。 公元1685年 清康熙二十四年,总督吴兴祚,捐万金,重修广济桥。 公元1724年 清雍正二年,知府张自谦,倡缙绅士庶,修石墩一。铸鉎牛二,列东西岸,以镇水患。 公元1728年 清雍正六年,知府胡恂,修桥墩一。 公元1842年 清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大水,东岸石墩圮者六,损者二,坏者一。西岸石墩圮者三。木石桥梁,损失殆尽。鉎牛失其一。 公元1843年 清道光二十三年,知府觉罗谕官绅捐款修桥,成西岸三墩,复造浮梁船四十二,合原设浮梁十八,直接东岸。 公元1847年 清道光二十七年,嘉应盐商邱慎猷捐千金,募闽人,成东岸墩一。于是知府吴均捐廉,续修石墩三。其余五墩:布商朱莆瑞等捐修一墩。米商林资福等捐修一墩。嘉应、平远、镇平诸盐商捐修一墩。潮桥海运盐户共修一墩。郡绅设局劝捐共修一墩。并与饶平杨锺等,次第捐办木梁,统归邱慎猷经理。吴均去任,知府刘浔捐金足之。以二十九年五月桥成。 公元1871年 清同治十年,大水,东岸桥墩复圮其一,总兵方耀率绅耆捐修。墩成,欲易木以石,以墩高水深而止。 公元1929年 民国十八年,曾取消浮桥,改用悬索吊桥,但通车一次即废。 随着历史变迁,至解放初,广济桥的桥墩已减少为二十座,十九孔,全桥长:517.95米,计东岸桥墩十二座加桥台一座,十二孔,长283.4米,西岸桥墩八座七孔,长173.3米,桥宽5米,中间97.3米,仍以十八木船连接。 1958年 人民政府大修广济桥,原有梭船撤去,建成双柱式(高椿承台)桥墩二座,架以钢梁,铺设路面,接通东西二桥。原有旧石墩,全部整治后留用,在旧石梁上,加铺钢筋路面。路面原为宽五公尺,扩阔而为七公尺,两旁加设行人道,道外有花格栏杆及灯柱。至是全东西桥为一,汽车由桥上通过,直达闽浙各地,行旅称便。 1977年 又一次进行扩建,原7米的桥面作为行车道,桥两侧各加宽2米作人行道。 1988年3月 鉴于广济桥具有极大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因而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11月 潮州市政府在广济桥下游一公里处建成现代化的韩江大桥,从而结束了广济桥作为交通纽带的历史使命,并为其全面修复提供了先决条件 1990年 国家文物局在潮州主持召开了“潮州广济桥修复论证会”,揭开了修复古桥之序幕。 2001年7月 潮州市政府向省文化厅和国家文物局上报《潮州广济桥维修方案》。同年12月,获文物局正式批复。 饶宗颐
[2]2002年4月 潮州市政府决定成立“潮州市维修广济桥委员会”,以统筹修桥事宜,并聘请全国文物古建专家和海内外德高望重的潮籍乡亲为顾问。罗哲文、杨玉柱、吴庆洲以及李嘉诚、饶宗颐、陈伟南诸先生欣然接受聘请。 2003年10月 广济桥维修工程正式动工。工程以修旧如旧为准则,以重现明代风貌为设计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共分二期实施:一期为加固桥墩、修复桥面及十八梭船;二期修复桥上之亭台楼阁。经数年努力,工程于2007年6月告成。 2007年9月20日 全面维修后的广济桥正式对游客开放。

⑨ 湘子桥的来历

来历:
淳熙元年间(1174年)浮桥被洪水冲垮,太守常炜重修之,并创亭阁于西岸,开始了西岸桥墩的建筑,至绍定元年(1194年),历五十四年间,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孙叔谨等太守相继增筑,完成了十个桥墩的建造。其中又以淳熙十六年(1189年)太守丁允元建造的规模最大、功绩最着而改称西桥为“丁公桥”。
绍熙五年 1194年),太守沈宗禹“皤石东岸”,筑“盖秀亭”,并称东桥为‘济川桥’,接着,太守陈宏规、林骠、林会相继增筑,至开禧二年(1206年)历时十二年,建成桥墩十三座。东西桥建起来后,中间仍以浮舟连结之,形成了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基本格局。
宋末至元代,广济桥又有诸多兴废,明宣德十年(1435年),知府王源主持了规模空前的“迭石重修”,竣工后“西岸为十墩九洞,计长四十九丈五尺;东岸为十三墩十二洞,计长八十六文;中空二十七丈三尺,造舟二十有四为浮桥”,并于桥上“立亭屋百二十六间”,更名为“广济桥”。
正德八年(1513年),知府谭纶又增一墩,减浮船六只,遂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
清雍正二年(1724年),知府张自谦修广济桥,并铸鉎牛二只,分置西桥第八墩和东桥第十二墩,意在“镇桥御水”。道光二十二年门(1842年)洪水,东墩铁牛坠入江中。故 有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
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两只鉎牛一只溜”。

阅读全文

与湘子桥多少年历史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