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中国社会的历史传统是什么潘维认为古代中国自商鞅变法始

中国社会的历史传统是什么潘维认为古代中国自商鞅变法始

发布时间:2022-07-11 13:04:27

Ⅰ 商鞅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进行变法的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案一:
商鞅变法是分两次进行的。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9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变法涉及内容很多,今归纳如下:
1. 政治方面枣商鞅对政治的改革是以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斩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重点。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远远超过李悝和吴起。主要内容有如下三点:
(1)制定二十级爵枣制定二十级爵的作法,意味着废除旧世卿世禄制,今后根据人们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二十级爵:一级曰公士,二级曰上造,第十九级曰关内侯,二十级曰彻侯。各级爵位均规定有占田宅、奴婢的数量标准和衣服等次。又制定了“奖励军功,严惩私斗”的办法。奖励军功的作法是:将卒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授爵一级,可为五十石之官:斩敌首二个,授爵二级,可为百石之官。宗室贵族无军功的,不得授爵位。有功劳的,可享受荣华富贵;无功劳的,虽家富,不得铺张。严惩私斗的作法是:为私斗的,各以情节轻重,处以刑罚。
(2)实行县制枣废除分封制,以县为地方政区单位。分全国为四十一县,县设今以主县政,设丞以副县令,设尉以掌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后来秦在新占地区设郡,郡的范围较大,又有边防军管性质,因之郡的长官称守。后来郡内形势稳定,转向以民政管理为主,于是郡下设若干县,形成秦的郡县 制度。
(3)实行什伍制度枣秦之都乡邑聚原来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点。至此时,均作为基层行政单位。居民登记于户籍,分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同于后代的保甲制度。为了加强管理和统治广大居民,规定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纠察,“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2.经济方面枣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主要内容有如下三点: (1)废井田,开阡陌枣在全国范围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度。废止“田里不粥(鬻)”的原则,准许民间卖买田地。此后秦政府虽仍拥有一些国有土地,如无主荒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等,但后来又陆续转向私有。
3. 废井田,开阡陌图
(2)重农抑商政策枣奖励耕织,凡努力耕织、生产多的,免除徭役。凡从事末业(工商)及因懒惰而贫穷的,全家没入官府,罚为官奴婢。
(3)统一度量衡枣统一斗、桶、权、衡、丈、尺,并颁行了标准度量衡器,全国都要严格执行,不得违犯。如今传世之“商鞅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十八年”“大良造鞅”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知此量为“升”。由这件量器及其铭文可知,当时统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严肃认真的。
4.社会方面枣主要推行小家庭政策,以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等。具体规定:凡一户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同室居住。

答案二:
商鞅到秦国后,宣传“强国之术”,决心协助秦孝公进行社会改革,因此得到秦孝
公的信任,任命他为左庶长。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在商鞅主持下秦国两次公布
了新法,其主要内容有:
(1)废除奴隶主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取消宗室的特权,按军功的大小重新规定
官爵的等级和待遇。下级士兵在战争中勇敢杀敌的,也可以得到官爵,临阵脱逃和投降
敌人的要受到严厉的处罚。凡是进行私斗的,按照情节轻重判处刑罚。
(2)废除奴隶制的井田制度,在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鼓励男耕女织,凡
是劳动好,生产粮食和织布多的免除徭役和赋税。
(3)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人,连同其家属罚作官奴
婢。
(4)加强中央集权,普遍推行郡县制。全国设31 个县,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同
时进行户口编制,实行连坐法,规定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什伍中互相纠察告发
“奸人”,有坏人不告发的,什伍连坐。
(5)由中央制定和颁发统一的度量衡。比如以“商鞅方升”做为当时的标准量器,
有利于税收和经济交往。
作用:
商鞅新法直接打击了奴隶制旧势力,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面貌焕然一新。在土地所有制方面,基本废除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封建领主所有制,确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在政治方面,基本废除了分封制,确立了郡县制。秦国从落后国家,一跃而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出现了“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

Ⅱ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请你说明其变法成功的主要原因。

成功的原因:
①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逐步崩溃和封建社会开始形成的时期。商鞅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商鞅变法成功的重要因素。
②商鞅本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提出合乎秦国国情,顺应民意(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措施。而执行起来又非常坚决,因此变法能够成功。
③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秦孝公信任、重用商鞅,也是商鞅变法成功的重要条件。由于以上原因,商鞅变法获得了成功。

望采纳

Ⅲ 中国历史,商鞅变法

旧社会,也就是奴隶社会时期的矛盾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而在商鞅废除了奴隶制之后,取而代之的是农民成为劳动生产的主力军。同时,奴隶主也变成了地主,这样一来,社会生产的主角就是地主与农民,这样来结算的话,农民的需求是获得更多的劳动成果的同时减少劳作的量,而地主的需求则是更多的农民为其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劳作以创造价值,两者之间便会由于劳作的成本之间的协调而产生矛盾。而且,因为封建社会的主要统治阶级是地主,而主要被统治阶级是农民,因此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便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了。

Ⅳ 商鞅变法改变的是中国历史对吗

秦孝公元年(前361)卫鞅入秦,三年与甘龙、杜挚论争,徒木立信后颁布新令,开始变法修刑。第一批新法内容主要为:①建什伍,行连坐、告奸;②民有二男者分异;③战斩一首晋爵一级,惩私斗;④奖励耕织;⑤宗室论军功。第一次变法的成果,《商君传》有专门描述: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但进入战国,秦国很凄惨。秦孝公在《求贤令》中写道:

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六国卑秦,丑莫大焉。

将秦之衰也归结为秦厉共公,而孝公高祖怀公、祖父灵公最无作为,却只字不提,既不确,也为亲者讳。事实是,秦之不幸,在于战国初期第一霸主魏文侯、魏武侯崛起,在河西大肆扩张,秦频繁“立弟”“立季父”等立长者,杀怀公、杀出子等弑庸君,无不是秦公族无法抵御强魏焦灼的体现,直到他们于魏迎回流亡磨砥、胸怀大志、老成持重、已届不惑的前灵公废太子嬴连(依《吕览》而非《索隐》)。但献公经过十八年的改革积累(止从死,徙栎阳,县蒲、蓝田、善明氏,作畦畤),方在生命的最后五年对魏发起强力反击,洛阴、石门、少梁三战全胜。尤其石门之战,斩首六万,天子贺以黼黻。纵如此,献公所面对的已是穷兵黩武的魏惠王而非魏文、武,且处于本土作战,还未恢复到秦厉共公时的强盛(蜀、楚、晋来赂,越人迎女,绵诸乞援,城南郑,伐义渠虏其王)。

Ⅳ 商鞅变法是什么

商鞅变法指公元前356年和前350年秦国实行的变法运动。

变法过程:

一、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打算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但又惧怕国人议论纷纷,所以犹豫不决。于是,秦孝公召开朝会,命臣工商议此事。开始酝酿变法运动。

二、秦孝公于公元前359年令商鞅在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垦草令》在秦国成功颁布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

三、秦孝公于公元前350年命商鞅征调士卒,按照鲁国、卫国的国都规模营造新都,并于公元前349年将国都从栎阳迁至咸阳,同时命商鞅在秦国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

(5)中国社会的历史传统是什么潘维认为古代中国自商鞅变法始扩展阅读:

商鞅变法的影响: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成功的变革记为新法,他让秦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确定了法治的思想,并且为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秦国在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在政治上,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国家机制变得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在军事上,进一步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Ⅵ 商鞅变法的过程 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内容:首先,这一次变法在秦献公推行的“为户籍相伍”的做法基础上增加了“连坐法”,也就是将全国百姓都控制在国法的法网之下,不许私藏犯法之人,隐藏犯人也要受重罚,以重刑酷法来维护封建政权。
第二,推行以小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以加收租赋的办法惩罚那些家有较多的劳力而不分家的贵族。这样就加速了土地私有,便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第三,奖励军功,惩罚私斗。第四,奖励农业生产,勤于农业生产的百姓可以免除徭役;弃农经商而不能为国谋利的,要收为奴隶。
第五,废除奴隶主贵族和宗室的世袭特权,规定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孙就不能世袭宗室的特权。在废除奴隶主贵族等级特权的同时,又整理了秦国的官爵制度。
意义:历史影响: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
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
要的作用.
性质:富国强兵 意义: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因由二:
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Ⅶ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

(1)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孝文帝改革:采取均田制。(2分)
原因:商鞍变法:井田制崩溃;孝文帝改革:土地兼并严重。(2分)
(2)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2分)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4分)

Ⅷ 商鞅变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什么

历史背景: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为农民。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着。
时间和主要内容: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史治理。
历史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与中国社会的历史传统是什么潘维认为古代中国自商鞅变法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0
© Arrange www.upscalepup.com 2012-2022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