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党历史上两个重要转折点是什么
党历史上两个重要转折点是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1)政治建设的历史性转折是指什么事件扩展阅读: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这个伟大转折,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
⑵ 中国伟大的历史转折是哪一事件
1935年的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一个转折点,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中共在政治上由幼年走向成熟。
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挥,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遭到失败,中央红军被迫踏上了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初期,错误的军事路线一直没有得到纠正,红军的力量遭受严重损失,部队由8万多人锐减为3万余人,几乎濒于绝境,革命处于极其危急的关头。
1935年1 月,中央红军抵达遵义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 月15 日至17 日在老城红军总司令部驻地召开了扩大会议(历史上着名的遵义会议)。
会议对博古、李德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军事上的单纯防御错误进行了严肃而尖锐的批评。毛泽东作了长篇发言,着重分析和批评了犯有“左”倾错误的领导人在军事上的一系列错误,得到了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朱德、刘少奇等人的坚决支持。
(2)政治建设的历史性转折是指什么事件扩展阅读:
其他重大转折:
1、1927年的八七会议,是一次决定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会议,毛泽东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这次会议“反对了政治上的右倾机会主义,使党大进了一步”。
2、1945年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揭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⑶ 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的更本事件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是什么
三大改造的完成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一共有三次。
八七会议: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中国共产党召开的转折性的会议有三次
⑷ 党的两次历史性转折指什么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班子。
十一大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这个伟大转折,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
⑸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有哪些
1、1935年的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初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政治建设的历史性转折是指什么事件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能够在长征途中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在于伟大的长征精神,既包括甘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也包括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自我革新精神,以及顾全大局、团结统一的集体主义精神。
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停用“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提出改革开放的新政策,才能使中国的前进道路出现又一次伟大转折。
⑹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个转折点各是什么
1、遵义会议
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地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西柏坡会议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委员34人。七届二中全会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会,会议做出的各项政策规定,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有重大作用。
3、十一届三中全会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6)政治建设的历史性转折是指什么事件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带领处于水深火热的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在实践上从“文化大革命”灾难中走出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已走过了90多年的历史,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1、它标志着中国革命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
2、使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联系起来,进而把中国的解放事业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联结起来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目标、革命前途和走向胜利的道路,使其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⑺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四个转折点是哪四次会议分别对以后的中国有什么影响
分别是中共一大、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1、中共一大
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2、八七会议
它在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后,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定了党在农村领导武装暴动、开展土地革命的斗争方针。这次会议对于挽救大革命失败所造成的危局,实现党的战略转变起了重要作用。
3、遵义会议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并以此为起点,坚定地依靠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集体智慧,从各个方面深入总结了历史经验,通过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勇敢地走自己的路,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开创了党的事业新局面。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和改善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使党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7)政治建设的历史性转折是指什么事件扩展阅读:
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陈独秀任书记。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实际上成为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重要作用。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会议被迫休会。
7月底,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等,由李达夫人王会悟做向导,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再从狮子汇渡口登上渡船到湖心岛,最后转登王会悟预订的游船,并在游船中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船上,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庄严诞生。
⑻ 20世纪以来中国的三次历史性转折分别是哪三个事件时间和意义是什么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经过北伐、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并且从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取得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这是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也是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大胜利。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在建国以来革命和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为全世界所瞩目。
⑼ 党的历史上经历了哪两次转折 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第一次转折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核心。
第二次转折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的领导核心。
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有着重大历史意义,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遵义会议“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确定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9)政治建设的历史性转折是指什么事件扩展阅读:
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历史作用和影响,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载入了史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意义会愈加凸显。
我们要传承和弘扬好这两次会议的伟大精神,善于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