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上的中原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历史上的中原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发布时间:2022-07-12 09:19:57

‘壹’ 中原地区是现在的哪个地方

中原地区是现在的河南省。中原地区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地区,夏朝、商朝、西周、东周、玄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辽朝、北宋、南宋、金朝、民国等先后有20多个朝代。3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中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
地理范围:
中原北、西、南三面有太行、伏牛、熊耳、外方、桐柏、大别诸山环抱,中部和东部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被誉为中华民族摇篮的黄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的主流以及长江水系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此地。中原自古为咽喉要地,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

‘贰’ 古时候的中原是指现在的哪里

中原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当与外族对应时,中原又泛指中国。

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中原地区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逐渐向外蔓延,扩大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汉族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民族以别于四夷而称中华。


(2)历史上的中原是现在的什么地方扩展阅读:

历史沿革

8000年前左右的裴李岗文化的贾湖遗址,出土了新石器时代文物近5000件,说明中原已经有了发达农业、畜牧业和制陶等手工业。

50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发现了相当丰富的陶器动物浮雕及鼎、罐、壶等文化遗存,都充分表明中原在整个史前文明时期都处于领先地位,也足以说明中原大地是中华民族文明最早起步的地方之一。

到了4000多年前的二里头文化,中原进入了石、铜器并用时代,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的萌芽,进而出现了中国史书记载的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洛阳一带是夏后氏建邦立国的腹地。

西晋建立后继续建都洛阳。西晋末年,“中原陆沉”,大批中原人“衣冠南渡”,也把中原的先进的技术与文化传播了中国南方地区。

‘叁’ 中原是指哪里

中原,狭义上是指以河南地区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范围为今河南省及其毗邻地区,包括山西东南部、河北南部、山东中北部、山东西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等大片区域。

广义上说,长江以北,长城以南地区都是中原。当与外族对应时,华夏文化地区全都是中原。与之对应的有江南,江东,巴蜀等地域称呼。

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中原地区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逐渐向外蔓延,扩大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汉族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民族以别于四夷而称中华。

(3)历史上的中原是现在的什么地方扩展阅读:

在中华文明肇始时期,“天下之中”和“河洛”的地域称呼专指河洛一带,这里因夏商周三代奠基,河洛文化的繁盛而成为中原地区的心脏地带。先秦时期已有雒邑(今洛阳)为天下中心的说法。

中原北、西、南三面有太行、伏牛、熊耳、外方、桐柏、大别诸山环抱,中部和东部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被誉为中华民族摇篮的黄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的主流以及长江水系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此地。中原自古为咽喉要地,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

‘肆’ 中国古代所指的中原,是现在中国的什么地区

中原地区北界晋北、陕北、冀北一带,南至豫南、鄂北、徽北、苏北一带,东到鲁西,西至陇右,其核心是以秦、晋、豫三省的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这一被考古和历史文献所证明。
历史古籍上对于中原的界定范围:
北界————————北京、榆林、太原、张家口
《明实录·永乐十四年》:“伏维北京,南俯中原。”
明《名山藏》:“陕西三鎭,中原门户也。”(明三镇为今陕西榆林、固原等三边镇)
金《过晋阳故城书事》:“中原北门形势雄,想见城阙云烟中。”(晋阳即今太原)
元《岭北行》:“中原南北限西岭,野狐高出大庚顶”(西岭指大马群山,野狐即张北境内野狐岭)。
南界————————秦岭
《出师表》:“北定中原,还于旧都。”(蜀国位于秦岭之南)
东界————————淮安
《登楚州城》:”此去中原三里许,一条玉带界天横。“(楚州,今江苏淮安)
西界————————陇南、天水、固原
《三国演义》:“蜀兵已到祁山,前军临渭水之西……入寇中原,卿安忍坐视乎?“(祁山位于陇南、天水一带,兵临祁山,入寇中原)
明《名山藏》:“陕西三鎭,中原门户也。”(明三镇为今陕西榆林、固原等三边镇)

‘伍’ 历史中的中原是现在哪里

历史中的中原是现在的河南省。
中原,狭义上是指今天的河南省。广义上说,以河南省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均属于中原,包括河南省全部、山西省东南部、河北省南部、山东省西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西北部等大片区域。在我国古代,当与外族对应时,华夏文化地区全都是中原。
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中原也被称作中土、中夏。中原地域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蔓延至今,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民族以别于四夷而自称中华,一些夏商时期尚被称为夷的地区,随着中原文化的传播和汉民族的生存空间扩展也被纳入中原地区。
从夏朝到宋金时期的3000多年间,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辽朝、北宋、南宋、金朝、民国等先后有20多个朝代,3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中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中国有历史记载或考古证据表明较长时间的主要政权的八大古都中,中原地区占据四个,分别是洛阳、开封、安阳和郑州。

‘陆’ 古代“中原”是指现在的那些地方

中原,历史上指包括河南省中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及山东省各一部分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有学者认为,中原最初是指山西南部,因为史书记载: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今永济),禹都安邑(今夏县),都在山西南部。后来中原所指范围逐步扩大,广义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指整个黄河流域。 说中原,一定要说【清】 清朝 清朝(1644年—1911年殖民中国),统治者为满族爱新觉罗氏。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定都赫图阿拉(在今中国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后迁辽阳、沈阳。1636年(明崇祯九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称帝。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攻陷北京,明崇祯皇帝自杀,李自成在北京建立了大顺。清军说降吴三桂,在他的带领下入关打败李自成农民军,随后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迁都北京。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帝溥仪于1912年退位,清朝灭亡。清代自入关后,共历十帝,二百六十八年。 清朝的疆域 清朝干隆年间,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后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定,丧失大量国土.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及库页岛被沙俄侵占,台湾被日本侵占,巴而喀什湖以东的葱岭地区被沙俄侵占,等等. 清朝历史 后金政权的建立 女真族是满族的前身,一直居住今中国东北。明朝洪武时,明朝欲压制北元残余势力,于是明朝在女真聚居地设立辽东指挥使司,开始着手控制女真部的各个部落。 女真族建州部猛哥帖木儿(努尔哈赤六世祖)时为明朝建州卫左都督,北方的部族势力强大,南下压迫建州。猛哥帖木儿被杀,建州部被迫南迁,最终定居于赫图阿拉。 南迁后,建州部与中原地区来往密切,社会生产力显着提高,经济繁荣。努尔哈赤担任明朝建州部首领时,建立了八旗。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袭封为指挥使,以祖、父遗甲十三副,相继兼并海西四部,征服东海女真,统一了女真各部。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金(史称后金),改元天命。 1618年(天命三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公布名为“七大恨”的讨明檄文,开始公开起兵反明。 “客家之源在整个古中原地区,具体说长城以南、长江以北的辽阔地带。”这样说来,上面所说的中原,那就是个“小中原”了,客家先民在900多年的三次大迁徙,“他们途中经过除河洛地区”之外的其他辽阔地区。受到秦陇文化、燕赵文化、三晋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的多元影响。“可见“古中原”地区多么地广阔。 五帝时代是中原文明因素起源到中原文明社会形成的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仰韶文化中晚期、龙山文化时期。 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因素起源、积累,中原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发展水平相同,处于并行发展的时期。此时,中原占有地理上的中心地位,尚未取得政治和文化上的中心地位。 龙山文化时期,初级文明逐渐形成,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中原文明中心地位开始明朗。 从仰韶文化经龙山文化发展到二里头文化,中原地区的文明因素在这一时段有一种疾速增长的趋势,这与周边地区的同期文化形成明显的反差。曾经辉煌一时的马家浜--良渚文化,到马桥文化时已经是强驽之末。山东的大汶口文化经龙山文化,到岳石文化时也给人以衰落之感。 仰韶文化时期,山东的大汶口文化和江汉地区的屈家岭文化等,都曾扩展到中原的豫东和豫南。进入龙山文化时期之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河南商丘、周口、许昌、郑州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或退回山东,或融合于当地,完全被河南龙山文化所取代。豫西南的屈家岭和石家河文化也遭到同样的命运。这种现象所反映的正是中原文化强势扩张的历史真实。中原文化在不断汲取周边文明因素的基础上,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已经走在其它文化的前面,并以夏王朝的建立为标志,确立了中华文明王中王的地位。 以文明要素为例,可以做为一个新时代标志的青铜冶炼术,在龙山时代逐渐普及。中原地区发现多处青铜冶炼遗存,登封王城岗出土的青铜规残片,陶寺遗址(山西襄汾县东北部)的铜铃等,代表着当时青铜铸造工艺的最高水平。随后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大量青铜兵器、礼器的出土,显示了中原文明的风采。 中原仰韶文化时期仅发现一座郑州西山古城。而龙山时代的古城仅河南一地,已发现了安阳后岗、淮阳平粮台、登封王城岗、郾城郝家台、辉县孟庄、新密古城寨等6处。今后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同时代城址的发现。龙山时代大批城堡出现的背后,是整个社会的剧变,是战争、掠夺、权贵、财富集中。一个邦国林立的初级文明社会在中原大地已经出现。 从新郑县裴李岗(早期新石器文化)的龟甲刻符,仰韶(渑池县)文化的刻划符号,到山西陶寺、河南王城岗、陕西长安花楼子的陶文与骨刻文字,它们和后世的甲骨文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二里头遗址陶文的文字功能更是无可置疑的。 1975年,山西夏县东下冯村发现了年代相当于夏朝的城堡遗址,城堡规模宏大,布局合理,有居住遗址、人工沟、陶窑、水井、窖穴、墓葬等,并且出土了大量石器、骨器和陶器,同时还有一些铜器。类似东下冯城堡的建筑遗迹,在北起临汾、南至黄河、东出翼城、西抵河津的山西南部,竟有35处之多。这些发现,与《禹贡》记载的冀州、太原以及周人所说的“大夏”、“夏墟”正相契合。 根据古文献的记载,夏人的主要活动区域,包括晋南的汾、浍、涑水流域,豫西的伊、洛、颖水流域,乃至关中平原。近年来,襄汾陶寺遗址的发现与发掘,有助于早期夏文化的确认和突破。陶寺文化遗存百余处,包括了城址、居住遗址、墓葬以及成套的礼器乐器、青铜器。陶寺文化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出土了一批壶、瓶、盆、盘、豆等彩绘陶器,其中的彩绘蟠龙陶盘,被认为是集合中原诸部落图腾而成的华夏中心区域的徽标;二是出土成批的彩绘木器,有案、几、俎、匣、盘、斗、豆、鼓等多种器物,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一些社会状况;三是出土一批农具,几座水井,说明当时人已经掌握了打井技术,居住处所从此可以不受水源限制,活动范围更加扩大;四是遗存物中铜器与文字的发现。墓中出土一件含铜量近98%的铜铃形器,证明当时人已经掌握了冶金技术。居住址中出土的一件陶制扁壶,陶器的壁上有毛笔朱书文字,结构与甲骨文同形字十分相似,这是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中国最早的毛笔朱书文字;五是在陶寺千余处墓葬中,反映出明显的等级或阶级的差别,五座级别最高的大墓中,出土了鼋鼓、特磬类的礼乐器,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同类乐器珍品。陶寺文化向世界表明,此时中原大地的礼乐制度、阶级差别、国家形态已经萌生或正在形成,标志着山西晋南地区放射出华夏文明时代到来的灿烂光芒。 史上中原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一般都集中在现在的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区。古时候也有称华夏就是中原的,“中原人”“中原马”等。现在我们说的中原,一般指河南省。

‘柒’ 中国古代所指的中原,是如今的什么地方

中国古代所指的中原,是如今的什么地方?

中原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当与外族对应时,中原又泛指中国。

到了4000多年前的二里头文化,中原进入了石、铜器并用时代,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的萌芽,进而出现了中国史书记载的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洛阳一带是夏后氏建邦立国的腹地。

西晋建立后继续建都洛阳。西晋末年,“中原陆沉”,大批中原人“衣冠南渡”,也把中原的先进的技术与文化传播了中国南方地区。

‘捌’ 古时的“中原”指的当今哪些地方

“中原”一词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一般指狭义的中原,即专指河南省。广义的“中原”是以河南为中心,向河南临近省份的部分地区渗透的一个广阔区域。《辞源》解释“中原”云:“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是河南省。”中原自古以来就是主导整个中华文明发展的核心地域,是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所在地。 中原一般专指河南省。河南又名“中原”和“中州”,在历史上还曾被称为“中国”、“中土”、“华夏”和“神州”,历 中原河南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原河南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发展起到最主要决定性作用。现在我们说的中原,一般指河南省。其实中原指河南也有一个简单的道理: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而河南也是自三皇五帝到北宋中国长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所在地。

‘玖’ 古代称中原 是指现在的哪些地区

历史上的中原地区主要指黄河中下游的河南省及其附近地区,是华夏文明主要发源地,在西晋以前都是中国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1、中原狭义指的是

河南省,河南又名“中原”“中州”“中土”“华夏”“神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原地区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发展起到最主要决定性作用。

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上下5000年来,河南为中国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简称“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称。

河南是华夏民族早期主要居住的地方,也是今天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祖居之地。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河南,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起,先后有夏、商、西周(成周洛邑),

东周、西汉(初期)、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含武周)、五代、北宋和金等20多个朝代在河南定都。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一省就占了四个,分别为夏商故都郑州、商都安阳、十三朝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

2、中原广义指的是

黄河中下游流域以河南为中心与重心向河南临近省份渗透形成的,自古以来主导整个中华文明发展的核心地域。是当前中国“中部崛起战略”的主导地域和未来中国发展的看好地带。

目前,河南省的中原城市群以河南郑州为中心,以河南洛阳为副中心,包括开封、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巩义、新密、禹州、新郑、偃师、荥阳、登封、舞钢、汝州、辉县、卫辉、沁阳、孟州、长葛等23个河南城市,34个县城,374个建制镇。

(9)历史上的中原是现在的什么地方扩展阅读

中原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化的母体和主干。中原文化以河南、陕西、山西、河北为核心,以广大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腹地,逐层向外辐射,影响延及海外。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

中原地区在古代不仅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定都于中原地区,中国八大古都的一半,包括西安、洛阳、开封、安阳和郑州。

中原地区以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地位和人文精神,使中原文化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长期居于正统主流地位,中原文化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

阅读全文

与历史上的中原是现在的什么地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