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们为了能“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MN X1-32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①劳动人民的直接创造。
②杰出人物的群体效应。
开普勒——牛顿——爱因斯坦
李嘉图——马克思——列宁
屈原——杜甫——毛'泽东
《沁园春·雪》“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社会变革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斗争的结果,而不是少数英雄豪杰的个人行为。古罗马奴隶制帝国的灭亡,不是斯巴达克一个人的功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不是克伦维尔一个人的业绩,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的革命,更不能依靠少数人包打天下。
② 如何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把自然资源改造成为社会财富,劳动者必须掌握适当的工具,进行艰苦的劳动。劳动群众不断地积累经验,改进工具,提高生产力水平,从而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
在社会财富的创造中,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一切物质财富归根到底都是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共同产物。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脑力劳动在创造物质成果中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从而使知识分子的作用越来越大。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劳动群众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事一切精神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任何人要从事科学、文化、艺术等精神活动,都要有一定的物质生活资料和一定的物质手段,这些都是劳动人民通过生产实践创造的;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人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构成了人类精神财富的原料或半成品,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对其进行概括和总结、整理和加工或由此产生灵感并形成精神财富;
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劳动群众创造的物质成果总会凝结着人们的某种智慧,因此这种物质成果也是一种精神财富,劳动群众在实践中还创造了许多雕刻、绘画作品,它们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
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而一切社会矛盾都是人与人的矛盾,社会矛盾只能通过人的活动去解决。历史上一切社会矛盾的地解决,实质上都是人民群众起来推翻旧的社会制度的斗争。
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突出地表现 在社会变革时期。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以后,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它们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改革、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来实现的。
(2)如何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性作用扩展阅读:
工人阶级是中国最先进的现代化生产力的主力军和最先进的生产关系的代表。在旧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所受的剥削和压迫比中国其他任何阶级都要沉重,并且同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保持着天然的联系。
这种阶级地位决定了中国工人阶级必须将自己的解放同其他劳动群众的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必须把解放一切受剥削、受压迫的阶级作为解放自己的前提条件。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理所当然地要反映和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每一个党员和干部也理所当然地要把实现和维护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其次,这是由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大力支持,
党就不可能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可能完成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项任务,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③ 简答题“为什么说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并改造着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替,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但却不会随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实现和完成,而必须借助人民群众的力量。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要求改进生产关系。
④ 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决定作用
历史主要是生产方式的演变和发展史,同时也包括由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精神演变史。因而 讲谁创造历史,就是谁创造了生产方式,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发展。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创造历史就是创造生产力和生产,创造精神财富。说人民群众对创造历史起决定作用,主要指对创造生产方式起决定作用,同时对创造精神财富起创造作用。
1、人民群体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首先,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要素——劳动者。劳动者是最活跃、最主要的生产力,他们 是 生产资料的发动者、使用者、控制者、推动者。其次,人民群众能不断地创造和改进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变了,整个生产力会变、生产力变了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这里说的人民群众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应当也包括管理者。再次,由于作为劳动者的人民群众使用工具,从而生产出供人们吃、喝、住、穿、用的物质生活资料,有了这些物质生活资料人们才能从事政治、科学和其他精神活动。总之,人民群众既是生产力中的要素,又是劳动工具和物质生活资料的创造者。生产工具是历史的基因,创造了工具也就是创造了历史。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说物质财富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这大家比较容易接受,说精神财富也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有些人可能会摇头。他们说精神财富不是知识分子,思想家、科学家们创造的吗,怎么成了人民群众?我们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其含义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理解:首先,人民群众的生产经验和生活是精神产品的源泉。精神财富中的科学是在总结生产经验基础上产生的。科学家是科学知识理论的直接发现者 ,但其源泉仍在群众的生产经验中。中国古代的《本草纲目》、《民齐要术》、《农政全书》等都是在总结生产、生活经验中形成 的。精神财富中的文学艺术也是以群众的生活为源泉的,所以,文学家、艺术家要经常到群众中去采风、充电。其次,知识分子、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本身也属于人民群众范畴。说人民群众创造精神财富包含他们在内。再次,普通劳动群众直接创造精神财富。毕升、李时珍、瓦特(发明蒸气机)、法拉弟(电磁学家)、狄慈根、罗蒙诺索夫、高尔基等,都来自社会下层,有的就是体力劳动者。基于以上三点我们说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法学界近年来对民间法开始关注,民间法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就是人民群众在自己的生产和交往中自生自发的产生的。哈耶克关于法律是自生自发地产生的理论证明了人民群众创造精神的原理。大家都知道哈耶克的理论是最为人关注的理论,却不知此理论是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原理的引伸而已。
3、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
社会发展可分为量变时期和质变时期。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主要表现的是人民群众在社 会量变时期的作用,在社会质变时期,人民群众的作用表现在能使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使社会发生质变。因为统治阶级虽然可以搞一些具体社会体制的变革,但要让统治阶级自己去推翻社会的根本制度那是不可能的,因此,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必须依赖人民群众。作为新生产力主体和代表者的人民群众有愿望、有力量推翻旧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人民群众这一改变社会制度的作用根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因而带有必然性。
⑤ 怎样理解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
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⑵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的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⑥ 如何理解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供给全世界以衣食等等社会物质生活资料,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不仅以其实践活动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以其千
百万创造者的伟大的力量和智慧,为人类社会提供不可胜计的精神财富的成品。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经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
都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自觉的革命斗争,劳动人民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军。
总之,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⑦ 怎样理解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供给全世界以衣食等等社会物质生活资料,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以其实践活动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以其千百万创造者的伟大的力量和智慧,为人类社会提供不可胜计的精神财富的成品。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经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都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自觉的革命斗争,劳动人民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军。总之,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青年学生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措施:
第一,既要认真读书,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今的社会活动空间更加广泛,社会生活的内容日益丰富,一个人要生存和发展,要对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身价值,就必须把读书和实践密切结合起来。
第二,要虚心向工农群众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工农群众作为实践的主体,长期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我们只有虚心向群众学习,吸取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才能不断拓展、深化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才能运用自己所学书本知识在工农群众的实践中发挥聪明才智,造福人民,推动社会进步。
第三,要自觉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做贡献,使自己更快地成长和成熟起来。
第四,要在“情、理、行”三方面来一个彻底的转变。即对人民群众要有思想感情,对人民群众的事业有热爱感,对工农群众有亲近感,对群众疾苦有同情感;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最高标准;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做工农的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为工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