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上韩琦是哪个朝代

历史上韩琦是哪个朝代

发布时间:2022-07-12 12:45:36

1. 北宋宰相韩琦简介生平 韩琦怎么死的

韩琦是北宋着名的政治家和有名将领,他也是着名的宰相,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于大中祥符元年七月初二(即公元1008年8月5日)出身世宦之家,据韩琦墓志记载他的祖籍在河北赞皇县。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形容的是人有容人之量,非常大度,身为宰相的韩琦是否也是很大度呢?
没错,韩琦作为宰相,是非常有政治智慧的,为人自然也很大度,古文《韩琦大度》就是讲的这个意思,那我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吧。《韩琦大度》原文如下:
韩魏公在大名曰,有人献玉盏二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乃开醇召漕使显官,特设一卓,覆以绣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公之量宽大重厚如此。

意思是:韩琦管理北都,他的表兄弟有中献给他一只玉杯,说是耕地的人进入在修的坟墓得到的,这个杯子从里到外都很美,没有瑕疵,是个非常好的东西。韩琦用百两金子答谢他那个表兄弟,也非常喜欢这个杯)。于是打开好酒召集负责水运粮食的官员和显要官员,特意准备了一桌饭菜,用绣着花纹的台布覆盖着,把玉杯放在上面,并准备用它来进饮酒,没想到意外发生了,一个武官不慎碰倒了桌子,玉杯摔得粉碎,在座的客人都很惊愕,那个武官趴在地上等着发落。韩琦却不慌不乱,笑着对那武官说:“东西也有它破损的时候。”又对那个武官说:“你是不小心触翻了桌子,不是故意的,你又有什么罪?”韩琦的度量宽大就是这样。
韩琦作为宰相,宽宏大量,不在小事上斤斤计较,一定程度上这样的性格也成就了他的政治抱负,也显示了他的政治智慧,因此也才能在宋代三个皇帝当政时仍然身居高位。
韩琦精识
可能大家都知道韩琦是北宋时期着名宰相,相州安阳人。出身世宦之家。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
当时,边疆传颂一首歌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韩琦一生,历经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亲身经历和参加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抵御西夏、庆历新政等。在仕途上,韩琦曾有为相十载、辅佐三朝的辉煌时期,也有被贬在外前后长达十几年的地方任职生涯。但无论在朝中贵为宰相,还是任职在外,韩琦始终替朝廷着想,忠心报国。可以说韩琦,都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那么我们可曾听说或者看到过韩琦精识这篇文章呢?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呢?
这篇文章讲的是:宋太宗和宋仁宗都曾经在大名府郊外打猎,并题过数十首诗.贾昌朝任大名知府时,把这些诗都刻在石碑上.韩琦到了大名后,则把这些石碑藏在了班瑞殿的衬壁内.有人劝韩琦拓片摹本呈献给皇帝.韩琦说:“保存起来就可以了,何必呈上去呢?”这个人不理解韩琦是什么意思.韩绛来到大名以后,就把诗临摹下来上呈给皇帝了.韩琦知道此事后,叹息道:“我从前难道不知道把诗呈献给皇上可以讨好卖乖吗?只是顾虑到皇上正血气方刚而锐意平定四夷,不应该愈加引导他这样做了.”
石介编撰《三朝圣政录》,准备呈献给皇帝.有一天他来请教韩琦的意见,韩琦指出其中有几件事不可上,其中一件是,太祖沉迷于一个宫女的美色,以致经常延误上朝时间.群臣有些非议,后来太祖觉悟了,便乘宫女熟睡时把她杀了.韩琦说:“这件事难道可以作为万世效法的典范吗?已经沉迷于她,却又因为悔恨自己的沉迷而杀害无辜之人.她有什么罪过?假使以后又有宠幸的人,那就要杀不胜杀了.”于是石介便删去了几件类似这样的事,同时他也十分佩服韩琦精到的见识~

2. 北宋政治家韩琦生平简介 韩琦是怎么死的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12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
韩琦为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宋仁宗时,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当时,边疆传颂一首歌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1] 韩琦一生,历经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亲身经历和参加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抵御西夏、庆历新政等。在仕途上,韩琦曾有为相十载、辅佐三朝的辉煌时期,也有被贬在外前后长达十几年的地方任职生涯。但无论在朝中贵为宰相,还是任职在外,韩琦始终替朝廷着想,忠心报国。[2] 在他的仕途生涯中,无论在朝中为相,或在地方任职,都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是封建社会的官僚楷模。[3]
熙宁八年(1075)六月,韩琦去世,享年68岁。宋神宗为他御撰墓碑:“两朝顾命定策元勋”。追赠尚书令,谥号忠献,配享宋英宗庙庭。
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3. 北宋政治家韩琦的贡献 韩琦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仁宗天圣年间进士。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当时,边疆传颂一首歌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韩琦一生,历经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亲身经历和参加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抵御西夏、庆历新政等。
在仕途上,韩琦曾有为相十载、辅佐三朝的辉煌时期,也有被贬在外前后长达十几年的地方任职生涯。但无论在朝中贵为宰相,还是任职在外,韩琦始终替朝廷着想,忠心报国。在他的仕途生涯中,无论在朝中为相,或在地方任职,都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是封建社会的官僚楷模。

4. 北宋时期有个宰相叫韩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宋朝至宋太祖始,讲究的便是文官治国,政治比起其他的不少朝代而言,相对于民主不少,士大夫的地位空前的高,对于国家大事的发言权也更高,在这特殊的时间段里,就诞生了不少在后世闻名的文人,譬如苏轼,譬如范仲淹,又譬如韩琦。

可是青苗钱本身是有利息在的,这损害的就是老百姓的权益。而且让有一定资产的人为没有经济实力的人担保,贫民还不起钱的时候,这些有经济实力的人要代为偿还,这确实没有损害国家利益,但是,这些有资产的人难道就是活该为别人买单?

当然,除了这两点外,韩琦还反对了王安石变法的不少条例,但是仅仅从上文的两点就可以看出,韩琦并不是随意反对的,而是有凭据的反对,是真正的为国为民,在很多改革派的眼中,韩琦是落后是保守的,但是对于当时的国家,韩琦保证了他们的利益,总的来说是有利于社稷的。

结语

韩琦这一生,可以说是褒贬参半,喜欢他的人说他是“宋朝第一相”,在不喜欢他的眼里,他的主战让宋朝损失惨重,他就是个“无用之臣”,只适合在政坛之上,军事之上一窍不通。

但是,虽然说韩琦在军事之上确实有所失误,但是这些错误却并不能够抹杀掉他的功绩,而他对于宋朝的功绩,我们说他是“宋朝第一相”也不足为过。

5. 历史上的韩琦是怎样一个人

前段时间热播的古装电视剧《清平乐》让许多观众对北宋历史人物产生了浓厚兴趣,今天我们就借《清平乐》这个话题来聊聊剧中的一位重要人物——韩琦,看看历史上的韩琦是怎样一个人。

韩琦在历史上的评价相当正面,《宋史》中称他:“相三朝,立二帝,厥功大矣。”后世诸多名家对韩琦也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他功在社稷,是当之无愧的三朝贤相。那么韩琦是否真的名副其实呢?夜读史书对此有不同观点。

那么韩琦为什么要抵制变法呢?说白了还是利益作祟。“王安石变法”中有一条核心原则就是:济贫困、抑兼并。说得通俗点就是,牺牲权贵阶层的部分利益,让底层百姓能得到更多实惠。韩琦家族世代为官,到了他这一代达到顶峰,各种明里暗里的收入不计其数,他在家乡田庄更是大到看不见边际。“王安石变法”要从韩琦这类权贵阶层手中“虎口夺食”,因此作为权贵的代表人物,韩琦自然挺身而出为自己的利益代言。

最为可笑的是,当年二十多岁的韩琦曾在朝堂上公然斥责宰执大臣们擅弄权术。结果几十年过去后,韩琦却活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

参考文献:《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

6. 北宋政治家韩琦是怎样的人

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仁宗天圣年间进士。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当时,边疆传颂一首歌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韩琦一生,历经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亲身经历和参加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抵御西夏、庆历新政等。在仕途上,韩琦曾有为相十载、辅佐三朝的辉煌时期,也有被贬在外前后长达十几年的地方任职生涯。但无论在朝中贵为宰相,还是任职在外,韩琦始终替朝廷着想,忠心报国。在他的仕途生涯中,无论在朝中为相,或在地方任职,都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是封建社会的官僚楷模。

熙宁八年(1075)六月,韩琦在相州溘然长逝,享年68岁。宋神宗为他“素服哭苑中”御撰墓碑:“两朝顾命定策元勋”。谥忠献,赠尚书令,配享宋英宗庙庭,备极衰荣。

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历史如何评价韩琦

总评

韩琦为相十载,上定国策,下抚百姓,勤勤恳恳,尽职尽责,正如他本人所说:"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轰不为哉!"

在韩琦为相的十年中,既没有其前庆历新政那样急风暴雨改新,又没有其后王安石变法那样轰轰烈烈的变革。在宋英宗想有所振作改新的氛围下,韩琦的思想显得有些保守,未实行大的改革举措,也未能彻底扭转北宋的境况,他守成多于创业。但这些与北宋当时的具体环境有关,稳定政局是韩琦面临的主要问题。在韩琦的主持下,北宋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这为后来王安石变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基础。所以,当时就有人说:"公自为相,即与当时诸公同力一德,谋议制作全补天下事。也正如《韩魏公集》序言中所说:"公历事三朝,辅策二朝,功存社稷,天下后世,儿童走卒,感慕其名。" 这是后人对他的评价,也是对韩琦本人的真实写照。

历代评价

宋神宗:“维公奉仁宗诏,立皇考为皇子,被顾命立英宗为皇帝,被英宗顾立朕以承祖宗之绪,可谓定策元勋之臣矣。或以公安社稷,方周勃,致治比姚崇。”“韩琦敢当事,贤于富弼,但木强耳。”

欧阳修:“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

司马光:“琦实有忠于国家之心,但好遂非,此其所短也。”

苏轼:“韩 、范 、富、 欧阳 ,此四人者,人杰也。”

王十朋:“我太祖太宗,肇造我宋之家法者也。真宗仁宗至于列圣,守我宋之家法者也。先正大臣,若范质、赵普之徒,相与造我宋之家法者也。在真宗时,有若李沆、王旦、寇凖。在仁宗时,有若王曾、李迪、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之徒,相与守我宋之家法者也。”

叶逋:“①故李沆、王旦在真宗时谨守资格,王曾、吕夷简、富弼、韩绮在仁宗、英宗时谨守资格······以谨守资格为贤,名重当世,······而李沆十数人者,以守资格得名,而其时亦以治称。”“②守资格以用人,无若李沆、王旦、王曾、吕夷简、富弼、韩琦、司马光、吕公着之为相,然考其功效,验其人才,本朝以资格为用人之利也决矣。”

吕中:“当国家危疑之日,大臣以能任事者,一曰德望,二曰才智。有才智而无德望以镇之,则未足以服天下之心。有德望而无才智以充之,则未足以办天下之事。故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君子人也。韩魏公不动声色,垂绅搢笏而措天下于太山之安者,盖自庆历、嘉祐之时,可属大事,重厚如勃,其德望服人心久矣。”

罗大经:“韩公当国时,最被司马温公激恼,然韩公包容听受,无几微见于颜面。常朝一不押班,王陶至便指为跋扈,而公亦无愠色。盖己为侍从台谏,则能攻宰相之失;己为宰相,则能受侍从台谏之攻。此正无意无我、人己一视之道,实贤人君子之盛德,亦国家之美事也。”

狄青:“韩枢密功业官职与我一般,我少一进士及第耳”

脱脱:“琦天资朴忠,折节下士,无贱贵,礼之如一。尤以奖拔人才为急,傥公论所与,虽意所不悦,亦收用之,故得人为多。选饬群司,皆使奉法循理。其所建请,第顾义所在,无适莫心。”“琦相三朝,立二帝,厥功大矣。当治平危疑之际,两宫几成嫌隙,琦处之裕如,卒安社稷,人服其量。”

谢肇淛:“宋之人物,若王沂公、李文正、司马温公之相业,寇莱公、赵忠定之应变,韩魏公之德量,李纲、宗泽之拨乱,狄青、曹玮、岳飞、韩世忠之将略,程明道、朱晦庵之真儒,欧阳永叔、苏子瞻之文章,洪忠宣、文信国之忠义,皆灼无可议,而且有用于时者,其它瑕瑜不掩,盖难言之矣。”

归有光:“君德赖以培养,生民赖以滋息,社稷赖以镇定,此忠厚之臣也。其在于古,若偿金、脱骖、翻羹、唾面之类,皆可以言忠厚也。其大者,则如曹参、周勃、丙吉、狄仁杰、郭子仪、裴度、吕端、王旦、韩琦之徒是也。”“韩、富二公,与范希文、欧阳永叔,一时并用,世谓之韩、范、富、欧。魏公嘉佑、治平间,再决大策、以安社稷。当朝廷多故,处危疑之际,知无不为,而与范、欧同心辅政,百官奉法循理,朝廷称治。富郑公为相,守典故,行故事,傅以公议,无心于其间,而百官称职,天下无事。史臣称魏公相三朝,立二帝,垂绅正笏,不动声气,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又称国家当隆盛之时,其大臣必有耆艾之福,推其有余,足芘当世。富公再盟契丹,能使南北之民数十年不见兵革,与文潞公皆享高寿于承平之秋;至和以来,共定大计,功成退去,朝野倚重。由此言之,二公之功名,盖相当矣。呜呼!士之幸而遭际太平,福德俱全者,则韩、富二公是也。”

陈子龙:“自汉以后,文武渐分,然犹有虞诩、诸葛亮、周瑜、陆逊、司马懿、羊祜、杜预、温峤、谢玄、韦睿、崔浩、李靖、裴行俭、郭元振、裴度、李德裕、韩琦、李纲、虞允文之徒奋策儒素建功阃外,为时宗臣。彼岂必有抟虎之力,射雕之技哉?不过深明古今之事,能决机宜之便耳。”

王夫之:“韩公之才,磊落而英多,任人之所不能任,为人之所不敢为,故秉正以临险阻危疑之地,恢乎其无所疑,确乎其不可拔也。而于纤悉之条理,无曲体求详之密用。是故其立朝之节,直以伊、周自任,而无所让。至于人官物曲之利病,吉凶变动之机宜,则有疏焉者矣。乃以其长用之于短,其经理陕西也,亟谋会师进讨,而不知固守以待时;多刺陕西义勇,而不恤无实而有害;皆用其长而诎焉者也。若法度、典礼、铨除、田赋,皆其所短者。而唯其短也,是以无所兴革,而不启更张之扰。”“三代以还,能此者,唯韩魏公而已。”

杨昌济:“宋韩、范并称,清曾、左并称,然韩、左办事之人,范、曾办事兼传教之人也。”

7. 韩琦在北宋是三朝贤相,那么韩琦是否真的名副其实

执政十年,韩琦围绕帷幄,“朝夕清明,天下乐业”。

韩琦是安阳人,出身官家。 但是他的父亲英年早逝,他被几个哥哥抚养大。 宋仁宗时期他考上进士,当官。

他担任谏官三年,不仅敢于直言,还推荐了当时的名臣杜衍、范仲淹等人。

狄青卑屈对韩琦说:“焦用是个好男人。 大人请轻点。 ”。 韩琦冷冷地笑着说。 “东华门外以冠军之名唱歌的人才是好男人。

“你们这些武夫是什么样的,敢在我面前自称好男人吗? 最终,韩琦不顾狄青的恳求,聚焦于斩首上映。

韩琦在历史上评价相当肯定,《清平乐》称他为“相三朝、立二帝、失神功大矣”。 后世许多名家对韩琦也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他功在社稷,是正确的三朝贤相。

8. 韩琦、韩康、韩非、韩信、韩愈分别出自哪个朝代有什么典故

韩琦:(1008—1075),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政治家、名将。 韩康:东汉民间医生。字伯休,一名恬休。亦兆霸陵(今陕西长安)人。常采药名山,销售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因而有“韩康卖药,言不二价”之典故。 韩非:也称韩非子(约公元前280一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禹州市],韩王室诸公子之一,《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着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 养非所用 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着书,写出了《孤愤》 《五蠹》 《内外储》 《说林》 《说难》等着作,洋洋十万余言。 韩信:韩信(?—前196年),汉族,字重言,淮阴(时称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楚州市区留有与胯下之辱相关的“胯下桥”遗址,并在镇淮楼东侧建有韩侯祠纪念。西汉开国功臣,初属项羽,后归刘邦。中国历史上伟大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 韩愈;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阱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的人物。

阅读全文

与历史上韩琦是哪个朝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