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代安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安州
后魏置,治方城,今北京市密云县东,一说在河北省丰宁县境内。
宋顺安军,金升为安州,治高阳,在今河北省高阳县东,后徙治葛城,明清皆属河北省保定府,民国改为安新县。
辽置,今阙,当在辽宁省境。
元置,见安县条。
安县
汉置,后汉省,故城在今河北省吴桥县西北二十五里。
后汉置,今阙,当在浙江境。
汉涪县地,晋侨置晋兴、益昌、西充国三县,隋为金山、神泉二县,唐为龙安、西昌、神泉三县,宋省西昌县入龙安,以龙安、神泉二县属石泉军,后移石泉军治龙安,元升军为安州,以龙安、神泉二县省入,故治在今四川安县东北,明降州为县,移今治,清属四川绵州,今属四川道。
② 安县以前是不是叫安州府 还有安县以前的历史
安县元朝时叫安州。
元中统五年(南宋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升石泉军为安州,治地今四川安县永安乡向阳村。辖石泉县。属成都府路。
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降安州为安县,并迁治今安昌镇,属成都府。
安县历史:
安县境内设县始于东晋。此前县之大部为涪县境域(涪县治地今绵阳市涪城区),先后隶属广汉郡和梓潼郡。
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侨置晋兴、 益昌、西充国三县,属巴西郡。晋兴县治地今永安乡向阳村,益昌县治地今花荄镇联丰村观斗山,西充国县治地今沸水乡街场。
义熙九年(公元413年),设置西浦县,属梓潼郡,西浦县治地今塔水镇神泉村。历刘宋、南齐两朝,建置隶属均无变化。梁代撤销西浦县,设置益昌、晋兴二县。
武陵王天正元年(公元552年),撤销西充国侨县,新置平川县(又称平州县),益昌、晋兴、平川3县均属巴西梓潼郡。
西魏平属后(公元553-557年),平川县迁治西浦县故城址(塔水镇神泉村),改属万安郡;晋兴县撤销并入益昌县,改属巴西郡。北周天和六年(公元571年),撤销平川县;在晋兴县故城(永安乡向阳村)新置金山县,属安城郡;益昌县改属万安郡。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益昌县撤销并入金山县;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在平川县故城(塔水镇神泉村)新置神泉县。2县均属绵州(治地绵阳市)。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州为郡,绵州改称金山郡,金山县撤销并入神泉县,属金山郡。
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在金山山县故城(永安乡向阳村)新置龙安县;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在益昌县故城(花荄镇联丰村观斗山)新置西昌县;神泉县仍置。3县均属绵州(唐代绵州一度改称巴西郡)。
五代时建置隶属均无变化。
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西昌县撤销并入龙安县,神泉县仍置,2县均隶绵州巴西郡。北宋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割绵州辖之神泉、龙安(宣和元年曾改名安昌县)2县与茂州辖之石泉县设置石泉军,治地今北川县治城镇,石泉军隶属成都府路。
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因石泉军降为军使,神泉、龙安2县还隶绵州。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恢复石泉军,辖石泉、神泉、龙安3县。南宋宝祐三年(公元1255年),石泉军迁治龙安县城(今永安乡向阳村)。元中统五年(南宋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升石泉军为安州,治地今永安乡向阳村。龙安、神泉2县撤销,地域由州直辖,州仍辖石泉县。安州属成都府路。
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降安州为安县,并迁治今安昌镇,属成都府。清雍正五年(公元1272年)绵州升为直隶州,安县改属绵州。
民国二年(1913年)撤销绵州,安县属四川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区,直至民国三十八年十二月。1949年12月25日,安县和平解放。
建国后,1950年安县属川西行署绵阳专区。1952年撤销行署区设置四川省,安县属四川省绵阳专区。1968年改专区为地区,安县属四川省绵阳地区。1985年2月撤销绵阳地区,安县属四川省绵阳市辖。
③ 谁知道安州在哪儿
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华北明珠白洋淀畔)安州镇
安州古葛城也,地处燕南赵北,战国 安州归赵,时称葛乡、葛城 东汉末年建有依政县,唐置唐兴县,宋建顺安军,金建安州,元始置新安县,明清二代沿称隶归保定府。安州镇,解放前一直是县府所在地。在这里,早就流传着四句顺口溜:“十字街头往南看,房家牌楼功夫山。有桥无水圣人殿,荷花盛开桥下边。 房家牌楼还有个动人的故事呢;在南方出了个戏班子,自称保定府濡阳(安州明代称濡阳)戏班子。他们唱戏是真杀真砍,前台砍下脑袋,轱碌到后台就又安上了,这一下,戏可轰动了,竟有不少人到濡阳来“写戏”,写戏的还说戏班子唱的《狸猫换太子》最拿手。濡阳人们听了心里直纳闷儿:没有哇!濡阳压根没有什么戏班子啊!噢!对了,房家牌楼上不是有《狸猫换太子》的戏出吗?是不是牌楼上的戏子成了精了?人们多心了,有人在夜间就偷偷地瞧着那家牌楼,果然,隐隐约约听到那牌楼吹打拉唱。人们相邀着张着胆子跟前细看,牌楼上又豪无声息了。稍一离开,便又闹了起来。哎呀,人们这才知道,牌楼上的戏子们果真成了精。一传十,十传百,城里城外家 家户户都知道了。房家怕闹出事来,就找人搭上梯子,把牌楼上戏子们的脑袋全敲掉了。那砸开的地方还直冒血津儿呢。打这儿以后,那个戏班子就销声匿迹了,不过,这都是迷信传说。说戏班子成精不过是形容这些浮雕造工之精巧。牌楼上戏子们确实被敲掉了脑袋,这可能是房礼部家被抄时留下的痕迹。 濡阳八景
濡阳,即今安州镇政府所在地。战国时赵国在此筑城,始称葛城。因在濡水之阳,后称濡阳。
金代在此设州立县。“濡阳八景”之说由来已久,据考证为元代安州太守完颜安选所定,清代道光年间俞湘在编纂《安州志》时曾依名核实,经寻其旧迹,觅其轶闻,且有历代文人吟诵。
云锦春游 州城郊外有小堤一带,当年水环四周,经岁不涸。自东南迤东北,莲花蒲草鲜妍可爱,望之如云似锦。每逢三、四月间,士大夫公假,适来游目骋怀,吟咏唱和,可谓赏心乐事,完颜郡公建亭于堤上,额曰:云锦亭。
齐云晚眺
太阳入西海,而非落西山,特西海远西山近,山遮人眼,一似落西山耳。故回光返照,时不得见太阳。此楼建于城西北隅。登斯楼者。却与日入时犹朱轮明 ,童时颇疑之,询之前辈父老云:此楼时逢山之断崖绝谷处,尚有一隙可窥,完颜太守建楼于此,名曰“齐云”极力形容其高也。
石臼停舟
遗址在城北三官庙以北,近陈家庄。古有石臼,不知始自何年何代,彼时濡阳居然泽国,唯此处有淤滩,往来利涉者,多从此泊舟,后北淀渐渐淤高,石臼亦拆裂崩坏,迄于今,地仍以石臼闻。
白洋垂钓
城界东有白洋淀,周围六十里,即文献通考九十九淀之一。安州九河皆汇于此。汪洋浩瀚,巨浸稽天,幽人逸客,可以垂纶而乐。
柳滩飞絮
城南三柳滩(今属高阳),即其地,当年林林相接,有数千章遮天映日,每逢春和风宕,柳絮纷飞,一作“晴空舞雪,阡陌迷离’。
蒲口落花
即今之南、北蒲口,昔年一片烟波,每值蒲水泛溢,风花零落,水面俱是文章,不减武陵向津处。
板桥晓月
城西南四十里许,板桥村桥上空蟾光四照,一望无涯,爽人心目。晓起经过其间者,颇有“人迹鸡声”情景。
易水秋风
明清《安州志》中记载:“三官庙前,旧有秋风台,在城北易水旁,即燕丹送荆轲之处。”从而使荆轲壮别白洋淀,有了更确切的证明。荆轲和太子丹的诀别燕丹,就在安州以北,南易水河畔的白洋淀边。 安州城镇系宋杨延昭驻军御辽所筑,初为土城,明万历中期以三合土为基,以40×79×8cm大砖修筑。清干隆十三年(1747年),兵部尚书陈德华离职回籍重修安州城,干隆四十六年(1781年)重修。城周3119米城围面积0.77平方公里,南北975米,东西798米,高8.4米,上宽3.4米,四门分别有瓮城,城门宽4米,门楼高13米 1925年安新乡绅陈起和曲堤村潘希福等人,经人介绍,赴天津育奉军第一师师长、直隶督军李景林秘密商定,强行向安新人民征收席苇税。陈起、潘希福回到安新后,即在安州横征暴敛。席民愤怒异常,依持潘龄皋,痛打了陈起。潘希福闻之惶惶然如丧家之犬,畏惧潜逃。经民众斗争,强收苇席税之谋遂告破产。为此安州席民自愿捐款在安州北门瓮城建亭立碑,以示纪念。潘龄皋亲书一联并刻木嵌于亭北侧东西两立柱上。联为“赐福不闻宽大令,缔苛犹存好生心。”此联足见其痛恨苟政,爱惜百姓之心意。此亭至今犹存。
④ 安州的历史沿革
建制沿革
钦州,古称安州,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朝统一岭南,置南海、桂林、象郡。钦州市属象郡辖地。
据民国《钦州县志》:“开皇十八年,改安州为钦州,取钦江为名。”。唐武德五年(622)改宁越郡为钦州总管府,元改为钦州路,明初改为钦州府。民国年间改为钦县,属广东省钦廉专署所辖。解放后,广东省设钦廉行政专员公署,1951年改隶广西省,1955年复隶广东省。1965年7月再隶广西壮族自治区,改为钦州地区行政专员公署,下辖上思、防城、钦州、灵山、浦北、合浦、北海七个县市。
1983年10月8日,撤销钦州县,设立钦州市,以原钦州县的行政区域为钦州市的行政区域。
1983年10月划出北海县和防城港,1987年7月划出合浦县归北海市管辖,1993年5月防城港市成立,划出防城县和上思县归防城港市管辖。
1994年6月28日,撤销钦州地区、钦州市,设立地级钦州市,新设钦北区、钦南区,市人民政府驻新兴路。
⑤ 钦州的历史
钦州,古称安州,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朝统一岭南,置南海、桂林、象郡。钦州市属象郡辖地。
南北朝宋代时期置宋寿郡,梁代设安州。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安州为钦州。据民国《钦州县志》:“开皇十八年,改安州为钦州,取钦江为名。”。唐武德五年(622)改宁越郡为钦州总管府,元改为钦州路,明初改为钦州府。
民国年间改为钦县,属广东省钦廉专署所辖。解放后,广东省设钦廉行政专员公署,1951年改隶广西省,1955年复隶广东省。1965年7月再隶广西壮族自治区,改为钦州地区行政专员公署,下辖上思、防城、钦州、灵山、浦北、合浦、北海七个县市。
1983年10月8日,撤销钦州县,设立钦州市,以原钦州县的行政区域为钦州市的行政区域。
1983年10月划出北海县和防城港,1987年7月划出合浦县归北海市管辖,1993年5月防城港市成立,划出防城县和上思县归防城港市管辖。
1994年6月28日,撤销钦州地区、钦州市,设立地级钦州市,新设钦北区、钦南区,市人民政府驻新兴路。 在先秦时期,钦州属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钦州属秦设象郡所辖;从汉朝、三国一直至晋时期,钦州属交州合浦郡所管,于南朝末元嘉第一次建制,称为末寿郡,隋开皇十八年(598)易名为钦州,取“钦顺之义”,此为钦州的最早得名。之后一直沿用此名。
1949年12月7日解放后,钦州先后属广东省钦廉专区,广西省钦州专区,广东省钦州专区,广东省合浦专区,湛江专区,广西省钦州专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专区,1994年6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钦州地区,设立地级钦州市,钦州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⑥ 安州在哪个省
北魏置
一,晋隆安元年(397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攻取中山,取希望安宁之意,在中山设安州。治卢奴(河北定州市),管辖中山、常山、钜鹿、博陵、北平五郡。隆安四年,又取“平定天下”之意,将安州改为定州。 二,北魏设置,治所在今河北省隆化县境。东魏内徙,治燕乐,故城在今北京密云县燕落村。领密云、广阳、安乐3郡。北齐时治所徙安市。故城在今密云县石匣村一带,领安乐、广阳2郡。 北周废。
编辑本段南朝梁置
梁末,武陵王据蜀称帝,改南梁州名安州,治南安县(四川剑阁县普安镇),辖南安郡,辅剑郡(扶风郡),南新巴郡。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攻克安州,改安州为始州。 安州位置(红点标注)
编辑本段唐置
概述
唐先后置有两个安州。武德三年(620)在今浙江省武康县置安州,另于武德四年(621)改原安陆郡为安州(今湖北安陆),置总管府。唐朝两个安州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一朝。 唐朝安州所在位置
[1]唐武德三年(620),李子通置安州,州府设武康县(今浙江德清城区),武德四年(621)废安州,改武康县为武州。 唐武德四年(621)改安陆郡为安州,置总管府;624年改置大都督府。天宝元年(742年)改安州为安陆郡,置都督府。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安州都督府。唐朝安州(今湖北安陆)行政级别较高,变换亦比较频繁,较为复杂。
编辑本段元置
元中统五年(南宋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升石泉军为安州,治地今四川安县永安乡向阳村。辖石泉县。属成都府路。 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降安州为安县,并迁治今安昌镇,属成都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