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砀山县的历史沿革
公元前286年前时属宋国。
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国,改属齐国。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燕国乐毅率燕、秦、赵、魏、韩五国联军攻齐,齐国战败原宋国领土归属魏国。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灭魏国,置砀郡(治砀县,今永城市芒山镇),为三十六郡之一,在县境设下邑县。
汉王元年(前206年)四月,今县境仍设下邑县(治今县城东毛李庄),属项羽西楚国(都彭城,今徐州市)砀郡(治砀县,今永城市芒山镇)。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正月,砀郡改属彭越的梁国(国都为定陶)。六年春,随砀郡归汉。十一年三月丙寅,随砀郡改属刘恢梁(都睢阳,今商丘南)。高后七年(前181年)二月,改属吕产的吕国。八年八月,改属梁国。后九月,砀郡归汉。汉文帝前元二年(前178年)二月乙卯,砀郡改属刘楫梁国。十二年,复为刘武梁国(都睢阳,今商丘南)。元封五年(前106年)四月,梁国改属豫州刺史部。
新莽时(9年),改梁国为陈定郡,砀县改为节砀县(今永城市芒山镇),改下邑县为下治县(今砀山县城东),仍属豫州刺史部。
东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复砀郡(仍治砀城,今永城市芒山镇),下邑县改名夏邑县(仍治下邑故城,今砀山县城东),属豫州(治谯,今亳州市)。建初四年(79年),梁国迁都下邑故城(今砀山县城东),夏邑县属之。三国(魏)革梁国,属徐州。
三国延康元年(220年)十月,曹魏代汉,今县境仍设夏邑县(治今砀山县城东),属豫州(初治谯,后多次移治)梁郡(治夏邑,今砀山县东1公里毛李庄)。青龙四年(236年),夏邑县(治砀山县东)兼梁国国都。
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复梁国,砀县并入下邑县(治今砀山县城东)。
南北朝宋时,复置砀县(治今永城市芒山镇),南齐(479年)废。
北魏孝昌元年(525年)夏邑县移治今河南夏邑;二年(526年),置砀郡、砀县。砀郡治所在原下邑城(今砀山县城东),砀县治所鲁城(今永城市芒山镇)。北齐(555年)废砀郡、砀县,置安阳县(治今永城市芒山镇)。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安阳县为砀山县(治今永城市芒山镇),隋大业六年(610年)割彭城、瞧阳二郡之地置永城县,原砀山县城(今芒山镇)划归永城,砀山县治所迁至今砀山县城东,芒砀山以北为砀山县辖区。
唐,砀山县(治今砀山县城东)属瞧阳郡。光化二年(899年),朱全忠以砀山、单父、虞城、曹州之成武,表置辉州。后唐砀山县属单州。
宋,砀山县(治今砀山县城)属单州。
金兴定元年(1217年),砀山县改属归德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兴定五年升永城县为永州,辖下邑、砀山、酂三县,芒砀山一带属砀山县(治今砀山县城)辖 ,宋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年)砀山县(治今砀山县城东)为洪水荡没,迁治所至芒砀山南麓保安镇(今芒山镇柿园村)。
元宪宗七年(1257年),复置砀山县(治今砀山县城东),还旧地属东平路。元至元二年(1265年),降永州为永城县,芒砀山一带再属永城县。是年,砀山县并入单父县,至元三年,复置砀山县(治今砀山县城东),属济州,八年,属济宁路。
明洪武四年(1371年),砀山县随徐州改属中书省。六年九月,改临濠府为中立府(治中立县,由钟离县改)。七年八月,中立府改为凤阳府(治临淮县,由中立县改)。八年十月,凤阳府徙治凤阳县(今府城镇)。十三年正月,凤阳府直隶六部。十四年十一月,砀山县改属直隶六部徐州直隶州。永乐元年(1403年),直隶徐州直隶南京(今南京市),后改为南直隶,又称直隶南京(仍治今南京市)。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水患,迁砀山县治于小神集(今砀山县城关镇东南陈寨北门外小神集)。四十四年,复旧治(今砀山县东毛李庄)。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改治旧城西1公里秦家堂(今城关镇),二十八年竣工,为夯土砖堞城垣。
清雍正八年(1730年)升徐州为府,砀山县属徐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砀山县属江苏省徐海道;民国22年属江苏行政督察铜山区;民国24年属江苏省行政督察第九区。
民国27年5月,日军陷徐州。5月25日,陷砀城,日伪以徐州为中心的苏皖边区的1个市21个县作为特区直接控制。7月,日伪砀山县维持会成立。次年,成立伪县政府。31年1月15日,改属汪伪苏淮特别行政区公署(驻今徐州市)。33年1月13日,改属淮海省(仍驻徐州市)第三专区(驻砀山县),辖砀山、萧县、丰县3个县。34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5日,国民党接管汪伪砀山县。
民国34年8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七纵五十八、五十九团在砀山县(砀北)大队配合下解放砀山县城。8月13日,离砀。8月16日,砀山县政府撤至砀北县陈集、贾庄一带;雪枫县(永城)政府北撤至单县、成武县。不久,雪枫县返回砀南地区。9月,砀山(砀北)、华山、单虞3个县撤至单县、成武、巨野县一带。11月,改设华砀县,并于年底返回至砀山县西北吴溜,蔡堂两区地带。36年7月,复建华山、砀山县,属豫皖苏解放区三专区。12月2日,恢复砀南县人民政府,属三专区。
民国45年11月,砀山县属豫皖苏三分区所辖;1949年元月,属中原行政区商丘专署所辖;1949年10月,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宿县专署。
1949年10月1日建国,砀山县仍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宿县专区。
1950年2月,砀山县民主政府改称砀山县人民政府。
1952年11月15日,砀山县划归江苏省。
1953年3月6日,砀山县改属江苏省徐州专区(驻徐州市)。
1955年2月21日,将砀山县划入安徽省宿县专区。
1956年1月12日,撤销宿县专区,砀山县改属蚌端口专区。1月,砀山县人民政府改称砀山县人民委员会。
1959年3月22日,撤销萧县、砀山县,组建萧砀县,属蚌端口专区。
1961年4月7日,萧砀县改属宿县专区。12月15日,撤销萧砀县,恢复砀山县,仍属宿县专区。
1968年8月,砀山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1981年12月30日,砀山县革命委员会改称砀山县人民政府。
❷ 砀山属于哪个省哪个县
砀山县隶属于安徽省宿州市。古称下邑,位于安徽省最北端,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七县交界处,东南连本省萧县,由南到西部分别与河南省永城市、夏邑县、虞城县毗邻;西北部与山东省单县相连,东北部与江苏省丰县接壤。总面积1193平方千米。砀山县下辖13个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砀山县常住人口为765564人。
地名由来:
《汉书·地理志》:“砀山出文石”。《水经注》:“获水又东迳砀县故城北,秦立砀郡,盖取山之名。”训诂学家颜师古注:“以有砀山故名砀郡,砀,文石也,其山出焉,故以县名。”《明史·地理志》:砀山县“东南有砀山,其北有芒山。”《寰宇通志》:“砀山,在砀山县东南七十里,县之名取此。”
地理位置:
砀山县东南连安徽省萧县,南部、西南部、西部分别与河南省永城市、夏邑县、虞城县接壤;西北部与山东省单县,东北部与江苏省丰县毗邻。介于北纬34°16′—34°39′,东经116°29′—116°38′之间,总面积119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砀山县地势平坦,系黄河冲积而成,境内中部略高,南北稍低。黄河故道以北海拔平均47.8米,以南海拔平均44米,县西北最高处达海拔54.8米,县东南最低处为40.4米,由于黄河屡次泛滥及改道,中小地势起伏,岗、坡、洼相间。这种微域地形的地貌变化,使水、盐重新分配,形成本县的五种地貌类型。
历史美誉:
砀山历史悠久、资源富集,自秦置下邑县,至今已有2200余年建城史。砀山素有“世界梨都”美誉,被称为“中国酥梨之乡”。2010年4月被吉尼斯纪录认定为世界最大的连片果园产区。是“中国武术之乡”、“中国唢呐之乡”,是后梁开国皇帝朱温故里。
❸ 安徽砀山历史
砀山县位于安徽省的最北端,苏、鲁、豫、皖4省7县交界处。县境处于北纬34°16'—34°39',东径116°09'—116°38'。县辖19个乡镇,386个行政村和11 个国营农林果场,县域总面积119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91万亩,总人口86.1万,其中农业人口77万。全县水果面积75万亩,因盛产闻名中外的砀山酥梨被誉为“中国梨都”。
砀山县具有优越的交通优势。东距徐州80公里,西接商丘70公里,西和西北距古都开封和水泊梁山仅有100 多公里,自古即为战略要道。陇海铁路、310 国道横贯县境中部,京九、京沪铁路擦肩而过。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捷,是徐淮地区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砀山有近三千年的文明史。战国属楚,置砀邑。秦设砀郡及砀县。汉属梁,改砀县为砀山县,一直至今。
砀山县以原境内有芒山、砀山而得名。这里是汉高祖刘邦斩蛇举义之地,五代梁王朱温故里,近代画坛宗师齐白石祖籍;这里有明代大将薛显墓,有留下李白足迹的宴嬉台,有远近闻名的清真寺,有碧波荡漾的黄河故道,砀山以独特的人文地理景观而闻名遐迩。
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导下,砀山县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新一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上下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全面实施“高效农业、民营突破、商贸搞活、 水果富县”的发展战略, 大力弘扬“团结奋进、务实创新、负重拼搏、振兴砀山”的砀山精神,使各项工作步步登台阶,年年有进展。199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7.1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2.03亿元,第二产业8.74亿元,第三产业6.34亿元。
以酥梨等水果生产为支柱产业的梨都大地正发生沧桑巨变。春来砀山是花的海洋,红白紫黄,色彩斑斓,花团锦簇,争奇斗妍,蔚为壮观;秋来砀山是硕果满园,叶绿枝垂,芳香遍地,人欢车鸣,绿洲果海,叹为观止。每年春天的“梨花节”,秋季的“金秋梨都行”活动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来宾前来旅游、观光、考察、投资。砀山正以昂扬的新姿焕发出无可限量的勃勃生机。
❹ 关于砀山的历史,越多越好
砀山县名,由芒砀山而来,汉高祖刘邦即起家于芒砀山,杯具的是,芒砀山却在现在的行政区划上划给了永城,但是相关历史还是可考的。
炎黄时期,河南芒砀山的砀汤氏家族就已经进驻安徽境内的砀山地区,并以开凿纹石而闻名于世,因而砀山成为上古时期着名的采石场,黄帝曾到砀山巡视。有穷氏寒浞时期,砀汤氏家族岁商族酋领汤相土迁居到安徽淮北县,因而在淮北县保留有春秋时期的“砀田伯”、“砀张石”古墓。
晋代,砀山地区汤氏家族以制瓦名闻于世,在此地区出土的晋代汤氏瓦已成为文物。砀山县汤氏因制瓦而富冠一方,成为当地名族,并在安徽砀山县建起一座汤寨。
明嘉靖年朝廷国公爷经常途经此处,受到汤寨主的热情款待,因而与汤寨主结为好友。国公爷带汤寨主之子进京朝觐天子,称汤寨主之子是自己的盟弟,于是嘉靖皇帝赐汤寨主之子为“二国公”。汤寨主出资为儿子建造了一座“汤二国公府”,今已成为当地名胜古迹,并从汤二国公府遗址挖掘出上马石及一些古物。
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陈国株林。
战国时属宋国,,改砀邑。后楚来宋改属楚。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灭魏国,置砀郡(治砀县,今永城县城芒山西麓),为三十六郡之一,在县境设下邑县。
汉王元年(前206年)四月,今县境仍设下邑县(治今砀山县城东毛李庄),属项羽西楚国(都彭城,今徐州市)砀郡(仍治故砀城)。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正月,砀郡改属彭越的梁国(治今砀山县城东毛李庄)。六年春,砀郡归汉。十一年三月丙寅,砀郡改属刘恢梁国(都睢阳,今商丘南)。高后七年(前181年)二月,改属吕产的吕国.。八年八月,改属梁国。后九月,砀郡归汉。文帝前元二年(前178年)二月乙卯,砀郡改属刘楫梁国。十二年,复为刘武梁国。元封五年(前106年)四月,梁国改属豫州刺史部之。
新莽时(9年),改梁国为陈定郡,治所砀县改为"节砀县",改下邑县为"下治县",仍属豫州刺史部。
东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复砀郡(仍治砀故城),下邑县改名夏邑县(仍治下邑故城),仍属豫州(治谯,今亳州市区)。建初四年(79年),梁国迁都下邑故城,夏邑县属之.。三国(魏)革梁国,砀县属徐州。
三国延康元年(220年)十月,曹魏代汉,今县境仍设夏邑县(治今砀山县东毛李庄),属豫州(初治谯,后多次移治)梁郡(治夏邑,今砀山县东1公里毛李庄)。青龙四年(236年),夏邑县(仍治砀山县东毛李庄)兼梁国国都。
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复梁国,砀县并入下邑县。
南北朝宋时,复置砀县,南齐(479年)废。
北魏孝昌元年(525年)下邑县移治今河南夏邑;二年(526年),置砀郡、砀县。砀郡治年在原下邑城(今毛李庄处),砀县治所鲁城(其址查无考)。北齐(555年)废砀郡、砀县,置安阳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安阳县为砀山县,隋大业六年(610年)割彭城、瞧阳二郡之地置永城县,芒砀山以北为砀山县辖区。
唐,砀山县属瞧阳郡。光化二年(899年)朱全忠以砀山、单父、虞城、曹州这域表置辉州。后唐砀山县属单州。
宋,属单州。
金兴定元年(1217年),砀山县改属归德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兴定五年升永城县为永州,辖下邑、砀山、郏三县,芒砀山一带又属砀山县辖 ,宋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年)砀山县为洪水荡没,迁治年至保安镇。
元宪宗七年(1257年),复置县,还旧地属东平路。元至元二年(1265年),降永州为永城县,芒砀山一带再属永城县。是年,砀山县并入单父县,至元三年,复置砀山县,属济州,八年,属济宁路。
明洪武四年(1371年),砀山县随徐州改属中书省。六年九月,改临濠府为中立府(治中立县,由钟离县改)。七年八月,中立府改为凤阳府(治临淮县,由中立县改)。八年十月,凤阳府改凤阳县(今府城镇)。十三年正月,凤阳府直隶六部。十四年十一月,砀山县改属直隶六部徐州直隶州。永乐元年(1403年),直隶徐州直隶南京(今南京市),后改为南直隶,又称直隶南京(仍治今南京市)。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水患,迁砀山县治于小神集(今砀山县城关镇东南陈寨北门外小神集)。四十四年,复旧治(今砀山县东毛李庄)。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改治旧城西1公里秦家堂(今城关镇),二十八年竣工,为夯土砖堞城垣)。
清雍正八年(1730年)升徐州为府,砀山县属徐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砀山县属江苏省徐海道;民国22年属江苏行政督察铜山区;民国24年属江苏省行政督察第九区。
民国27年5月,日军陷徐州。5月25日,陷砀城,日伪以徐州为中心的苏皖边区的1个市21个县作为特区直接控制。7月,日伪"砀山县维持会"成立。次年,成立伪"县政府"。31年1月15日,改属汪伪"苏淮特别行政区公署"(驻今徐州市)。33年1月13日,改属"淮海省"(仍驻徐州市)"第三专区"(驻砀山县),辖砀山,萧县,丰县3个县。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5日,国民党接管汪伪砀山县。
民国45年8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七纵五十八,五十九团在砀山县(砀北)大队配合下解放砀山县城。8月13日,离砀。8月16日,砀山县政府撤至砀北县陈集,贾庄一带;雪枫县(砀南)政府北撤至单县,成武县。不久,雪枫县返回砀南地区。9月,砀山(砀北),华山,单虞3个县撤至单县,成武,巨野县一带。11月,改设华砀县,并于年底返回至砀山县西北吴溜,蔡堂两区地带。36年7月,复建华山,砀山县,属豫皖苏解放区三专区。12月2日,恢复砀南县人民政府,属三专区。
民国45年11月,砀山县属豫皖苏三分区所辖;1949年元月,属中原行政区商丘专署所辖;1949年10月,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宿县专署。
1949年10月1日建国,砀山县仍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宿县专区。
1950年2月,砀山县民主政府改称砀山县人民政府。
1952年11月15日,砀山县划归江苏省。
1953年3月6日,砀山县改属江苏省徐州专区(驻徐州市)。
1955年2月21日,将砀山县划入安徽省宿县专区。
1956年1月12日,撤销宿县专区,砀山县改属蚌端口专区。1月,砀山县人民政府改称砀山县人民委员会。
1959年3月22日,撤销萧县,砀山县,组建萧砀县,属蚌端口专区。
1961年4月7日,萧砀县改属宿县专区。12月15日,撤销萧砀县,恢复砀山县,仍属宿县专区。
1968年8月,砀山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1981年12月30日,砀山县革命委员会改称砀山县人民政府,至今未变。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斯坦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❺ 砀山县的文化
安徽有三黄:黄山、黄梅戏、黄河道。历史上的黄河多次泛滥改造,在砀山北部留下了一条长达62公里的故河道。故黄两岸百姓喜爱习武,这里的鸡、羊也爱争斗。从周代开始,古砀郡就盛行斗牛、斗鸡、斗蛐蛐、斗马、斗鸭、斗鹅、斗鹌鹑、斗狗、斗画眉。到了西汉斗羊赛脱颖而出,并风靡三国时代,历经三千年不衰,比着名的突尼斯边太基古城斗羊比赛还早二千年。
黄河故道地区的羊种小尾寒羊,生性好斗,达官贵人和平民百姓都喜斗羊而乐此不疲。久而久之,已成为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人丁无灾的一种民俗活动。在《唐书·艺文志》一书中,唐代丝织工艺家、画家窦师纶就在内库画本《斗羊》中画出黄河故道斗羊时那章彩奇丽的壮观场景。
砀山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着名的中国梨都。由于历史悠久,民俗文化运动繁富。几千年的历史孕育出多彩的梨乡民俗文化:异彩纷呈的绘画、刻字、剪纸等民间艺术,精美绝伦的印花布、柳条、蒲苇制品等民间工艺,曲调悠扬的四平调、琴书、唢呐等民间曲艺,赏心悦目的高跷、竹马旱船、舞龙灯等民俗表演,热闹非凡的斗鸡、斗羊、斗鹌鹑等民间竞技,矫健刚劲的拳术、器械等武术表演,洋溢着浓郁的砀山韵味、梨都风情,成为开展生态旅游良好的资源补充。 砀山梨花节(中国·砀山梨花旅游暨民俗文化节)自1989年开始举办,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二十五届。随着综合实力的增强以及旅游资源的提升,砀山梨花节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内知名并且兼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盛宴,享誉海内外。2011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节庆创新论坛暨2011中国品牌节会颁奖盛典上,砀山县梨花旅游暨民俗文化节被评为“全国十大人文节庆活动”、“中国最佳绿色人文旅游节”。
风车呀,转呀转呀转,这首耳熟能详的旋律你还记得吗?这个陪伴众多观众度过童年的曲子就是中央电视台着名的少儿节目《大风车》的主题曲。董浩则是这档知名栏目的支持人,也被小朋友们亲切的称为董浩叔叔。这次,董浩大驾光临砀山一年一度的重大节日——梨花节。
董浩先生受安徽锦天投资集团的诚挚邀请,出席锦天情·梨花海2014年砀山梨花节的开幕式,在4月4日的开幕式现场董浩先生将卸下主持的角色,担当表演嘉宾。此次,董浩先生将为我们一展歌喉,演唱一首苏联风情的《三套车》,这首歌曲被众多歌唱家翻唱过,董浩的歌声亦是不输名家。
❻ 砀县的历史沿革
商为砀邑。
周属宋国,前286年,齐、楚、魏联手灭宋,三国瓜分宋国领土,砀属楚 。
秦代设砀县,为砀郡治。
汉代属梁国之沛郡,三国魏仍隶属梁国。
西晋,砀县并人豫州梁国下邑县(治所在今砀山县东)。
南北朝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复置砀县、砀郡,郡治所在下邑。下邑县治迁至栗(今夏邑县)。
北齐时(555年)废砀郡、砀县,新设安阳县(治所在今芒山镇保安山南)属彭城郡。
隋更名山城集,属砀山(治至今砀山县东)。
唐朝将山城集命名为保安镇,又称凤凰城。
宋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年)砀山县为洪水荡没,迁治所至芒砀山南麓保安镇。
元至元二年(1265年)属永城县。
明朝易名兴隆集,后改名为山城集。
清初改为清努镇,但当地群众拒不易名仍称山城集。
1940年4月,为纪念鲁雨亭烈士为国捐躯更名为雨亭集。
抗日战争时期曾一度划属夏永砀县,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11月始,先后划属砀南县和砀山县,1952年初重新划回永城县,雨亭集又恢复原名,以山城集称之。
1958年改建芒山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芒山乡,1985年提升为芒山镇。
❼ 砀山县历史上归属过哪个省
砀山,今宿州市辖县。〔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22年〕1934年,砀山县属江苏省徐海道;1934年〔民国22年〕至1936年〔民国24年〕属江苏行政督察铜山区;1936年至1937年11月属江苏省行政督察第九区。1939年5月日军陷徐州,5月25日陷砀城,日伪以徐州为中心直接控制。
❽ 砀山县怎么样
砀山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皖苏鲁豫四省七县(市)交界处,素有“世界梨都”“水果之乡”的美誉。全县辖13个镇、3个园区,面积1193平方公里,总人口100.5万,是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第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试点单位、第七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2018年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安徽省文明县城、安徽省森林城市、首批扩权试点县、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农业产业化先进县、首批“平安县”、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信访工作先进县、双拥模范县。
砀山历史悠久。秦设三十六郡,砀郡居其一。这里是五代梁王朱温故里,又是近代画坛宗师齐白石祖籍;这里有明代大将薛显墓,有留下唐代诗仙李白足迹的宴嬉台,有远近闻名的清真寺。
砀山区位优越。东临历史名城徐州,西接华夏古都商丘,陇海铁路、310国道贯穿全境。大京九、京沪铁路、连霍高速等擦肩而过。郑徐高铁、德上高速砀山段建成通车,距徐州观音机场1小时车程,距最近的出海口—连云港2个小时车程。
砀山是水果之乡。拥有近百万亩连片生态果园,是吉尼斯纪录认定的世界最大连片果园产业区,是“砀山酥梨”原产地。年产各类水果30亿斤,砀山酥梨15亿斤左右,是全国水果生产十强县、酥梨生产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100个无公害农产品(水果)生产示范基地达标县、国家级出口果蔬质量安全示范区。境内坐落了汇源集团、科技食品、海升集团等全国水果加工十强知名企业,初步形成了以水果加工产业链为纽带的“企业簇群”和“块状经济”,全县水果加工能力达到120万吨,罐头加工29.1万吨,饮料5.4万吨,年出口创汇超过1亿美元,奠定了全国水果加工第一大县的坚实基础。
砀山是生态名县。百里黄河故道横卧其间,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是全国首批3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省林业发展十强县,创造了黄淮海地区的生态奇迹。春天是花的海洋,秋天是果的世界,境内有“梨树王”、“百年老梨树群”、黄河故道生态旅游观光带和万亩精品酥梨生态旅游观光园等自然景观。尤其是近年来,我县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全域旅游改革创新,探索形成“生态旅游+休闲运动”发展模式,依托一年一度的梨花节和采梨节,成功举办了春秋两季梨园国际马拉松、五届国际马联一星级二星级耐力赛、“健康安徽”环江淮万人骑行、中国砀山国际龙舟邀请赛等体育赛事,生态红利持续释放。2017年旅游综合收入达15.7亿元。
砀山是电商大县。拥有电商平台22家、电商企业1211家,带动10万多人就业创业,激活了双创动能,带动了快递物流、彩印包装、创意设计等产业的协同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物流快递集聚中心。2018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6.7亿元,其中农产品上行40.6亿元。2018“中国电商扶贫行动”中,砀山县网络零售额和砀山黄桃销售额排名双第一,砀山县电子商务集聚区通过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园区认定,荣获安徽省“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工作先进县”、省级电商进农村全覆盖先进县。
砀山是宜居之城。城市框架逐步拉开,主城区面积达3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35万人,城镇化率达43.12%。尤其是近年以来,我县围绕中心城区外圆内方古城改造,用好用活国家棚户区改造政策,强势推进征迁拆违,重点实施城建“八大工程”,科学编制三年棚改规划,通过全方位规划设计,大片区征迁改造,成规模开发建设,加速建成一批新地标、新商圈、新街区、新社区,利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彻底改造老城区,再造一个新砀城,征迁总量突破230万平方米,拆违20.5万平方米,征迁经验成为学习典范。特色小镇建设成绩斐然,良梨“酥梨小镇”入选全市唯一的首批省级特色小镇,“梨都马术运动小镇”入选全省体育特色小镇。
❾ 砀山县的介绍
砀山,古称下邑,别名梨都,宿州市辖县,位于安徽省最北端,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七县交界处,东连本省萧县,由南到西部分别与河南省永城市、夏邑县、虞城县毗邻;西北部与山东省单县相连,东北部与江苏省丰县接壤。砀山东距徐州市84公里,1西接古都商丘市72公里,芒砀山雄峙于前,黄河襟带于后,古为汴京齿唇,徐淮门户,素有九州通衢、天下要冲之称。今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经济区、徐州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砀山历史悠久、资源富集,自秦置砀郡,至今已有2227年建城史。是“中国武术之乡”、“中国唢呐之乡”、“中国长寿之乡”,是后梁开国皇帝朱温故里,有齐白石、傅友德、申屠、刘墉等历史名人。砀山素有“世界梨都”美誉,被称为“中国酥梨之乡”、中国西甜瓜之乡,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绿化工作先进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1,是国务院公布的对外开放县,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命名的“首批平安县”。2010年4月被吉尼斯纪录认定为世界最大的连片果园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