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有哪些
凤凰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着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的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处,透视后的沉重感也许正是其吸引八方游人的魅力之精髓。这座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作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时,这颗“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实的“小”,小到城内仅有一条像样的东西大街,可它却是一条绿色长廊。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
榆次老城,是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在汉城旧址上修筑起来的,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榆次老城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旅游资源独具特色,集古民居、古城墙、古县衙、古寺院、古街道、古商铺等人文景观和山、水、林、泉、瀑等自然景色为一体,融晋商文化、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三晋文化、都市文化于一炉。同时,晋中古朴的民俗和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赋予老城灵气与生机,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乔家大院》、《走西口》等影视剧均在此拍摄。
王府井大街,南起东长安街,北至中国美术馆,全长约1600米,是北京最有名的商业区。 王府井的日用百货、五金电料、服装鞋帽、珠宝钻石、金银首饰等, 琳琅满目,商品进销量极大,是号称“日进斗金”的寸金之地。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市最繁盛、最有规划的一条商业步行街,北起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广场,南接新阳广场,长1400米,仍保持原光滑的方块花岗石铺砌的路面,其角色就有如香港的弥敦道。整条街区分为多个不同的段落,两旁耸立的不是大型的百货公司,便是有名的时装店及特色食肆。由于街上禁止车辆行使,因此不论是不平日或假期,街上的人潮同样是川流不息。这条长街始建于1900年,街道建筑包罗了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多种风格的建筑71栋。涵盖了欧洲最具魅力的近300年文化发展史.现在的中央大街已经成为了集休闲、游览、购物为一体的步行街。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全国着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干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并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2006年2月13日以乔致庸人物为背景,由胡玫导演,朱秀海编剧,陈建斌和蒋勤勤主演的45集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档开播。拥有独家出版权的上海辞书出版社也推出了《乔家大院》同名长篇历史小说。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 12公里处的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介休绵山4公里、十八罗汉头像海外回归故里资寿寺2公里,是山西省近年来以“名城、名山、名院、名寺”为优势,推出的一条精品旅游线路。同蒲铁路、108国道纵贯县境,新开通的大运高速公路灵石出口距王家大院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山西榆次常家引,以财取天下之抱负,逐利四海之气概,制茗于武夷山,扎庄于恰克图,拓开万里茶路,经销蒙俄北欧,绵延二百余年,遂成富甲海内之晋商巨贾,中国对俄贸易之第一世家。常家事业长盛不衰之原委,就在于该族深谋远虑,居富思危、课子苦读、家学渊源,代代恪守“学而优则贾”的家训,源源将优秀的文化人才输送到商界,经商集团保证了持久精英,纵横捭阖,将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完美地体现在经济意识与经营活动中,实现了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合一,遂成清代驰名中外之儒商望族。
‘贰’ 历史文化街区怎样认定
历史为认识对象所形成的一门学问,叫史学或历史学。也可以用“历史”一词代表。历史学的本质其实是把实际发生的事件转换成以意念和文字形式存在的历史的过程和方法。关于历史学的目的和方法的研究探讨,在西方属于历史哲学的范畴,历史哲学的出现和发展,意味着历史学从单纯的历史纪录发展成为对历史的解释和对历史规律的探求阶段。一开始,历史哲学仅仅关心如何改进历史性,对客观的历史事件的认识是有限的,主观的认识不能完全符合客观的历史,因此只有不断改进逐渐逼近,这一过程同自然科学的过程一致。这种历史学称为“历史科学”。[1]
‘叁’ 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区简介
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位于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城区西北部,北濒长江,南临云台山,西起玉山,中心轴线1800米,规划面积约52公顷,街区内有2个国家级文保单位,14个省市级文保单位,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平均气温为13℃-16℃,年降水量724-1210毫米。
西津渡历史街区分为:老码头文化园、小码头民俗历史文化街区、环云台山商业步行街、云台山景区、伯先公园、镇江博物馆。老码头文化园东起迎江路,西至西津渡街,南靠云台山,北临长江路,面积约3.4公顷。其内现存原亚细亚火油公司、税务司公馆、工部局巡捕房等租界建筑以及约20000平米的近现代工业建筑。现入住商家有镇江菜馆、镇江锅盖面品鉴馆、八分饱、西津会馆、风尚西餐厅、西班牙餐厅、雅狮酒店、清水湾温泉会所、老码头菜馆、渡客客栈、小山楼国际青年旅舍、滤清器厂1966、子阅楼、三友堂等知名餐饮娱乐商家。
‘肆’ 什么是历史文化街区什么又是构成其主体的历史建筑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文物保护法》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界定是:法定保护的区域,学术上叫“历史地段”。
其构成包括所有要素:
历史风貌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道路、街巷、院墙、小桥、溪流、驳岸乃至古树等。
意义
历史文化街区重在保护外观的整体风貌。不但要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还要保存构成整体风貌的所有要素,如道路、街巷、院墙、小桥、溪流、驳岸乃至古树等。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成片的地区,有大量居民在其间生活,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有其特有的社区文化,不能只保护那些历史建筑的躯壳,还应该保存它承载的文化,保护非物质形态的内容,保存文化多样性。这就要维护社区传统,改善生活环境,促进地区经济活力。
历史
历史地段保护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经济恢复发展,城市中开始了大规模的住宅建设,当时普遍的做法是拆掉老城区,盖起新楼房。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改善了建筑,却破坏了历史环境。城镇历史联系被割断,特色在消失。人们开始意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割断历史,而文物古迹、历史地段等正是这些历史文化发展的实物例证。所以,除了保护文物建筑之外,还应保存一些成片的历史街区,保有历史的记忆,保存城镇历史的连续性。
中国正式提出历史街区的保护是在1986年,国务院在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件中指出:“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也应予以保护,可根据它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公布为当地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这是保护历史遗产的重要举措,从此形成了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分层次的保护体系。2008年开始实施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保护
保护外貌、整修内部,历史街区的历史建筑不必像文物那样一切维持原状,可以进行室内的更新改造,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对历史性建筑要按原样维修整饰,对那些改动不合理的地方,维修时可恢复其原貌或原来的风格,对有悖于历史风貌的新建建筑可以适当改造,恢复历史原来的风格。积极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这个问题不解决,居民就很难在这里继续生活,保护就成了一句空话。要逐步整治,反对大拆大建。之所以提倡逐步整治的方法,是为了精心设计与施工,保存更多的真实历史遗存,也是为从容筹集资金,减轻政府压力,更是为保存和延续社区文化,保护其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它的保护不是简单的规划问题,而是一个综合的社会实践。要特别关注保护实施中的方法和政策问题,总结前一阶段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实施。可以认为,凡是需要保护的地区,就不可能就地平衡资金,所以也不应该按房地产开发的方式进行运作。一些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中制定了好的保护规划,但由开发商来主导建设,为了平衡资金、追求利润,只能是不断修改规划,其结果是达不到保护的目的。正确的做法是由政府主导,按着规划的要求制定相关政策,保证按规划实施。同时,要注意采取逐步整治的方式,尊重居民的意愿,保护居民利益,调动居民的积极性,政府出资为主,居民出资为辅,要“政府主导,居民参与,逐步整治,渐进改善”,这样才可以做好保护区的保护、整治工作。
有的地方全部迁出原住民,把房子重修再高价卖出,或变成有钱人居住的新社区、或变成高档娱乐休闲地、或变成专供旅游参观的布景道具,这些都不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方向。国外一些城市旧区的成片更新,往往针对的是已衰落的商业区、仓库、码头等,很少有大量迁出原住人口的。从避免社会分隔出发,他们也不赞成“绅士化”的改造。
‘伍’ 如何打造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利用一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领导和管理者思考的问题。本文借鉴国际上对历史街区保护的经验,提出了中国也应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街区,并提出了苏州平江历史街区完全有条件率先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依据,并对平江历史街区的保护,尤其是利用,即可持续利用的保护提出了建议,即把平江历史街区,保护和利用成为苏州文化遗产(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的集中展示街区。
‘陆’ 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怎么走
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三江口梁厝村,目前除自驾外,还可乘坐67路公交车(往海峡文化艺术中心方向)到达厚峰公交站下车,步行约9分钟后即可到达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福州三江口片区,占地34.24公顷,紧邻海峡文化艺术中心,村内现存唐、元、清等古建筑30多处,街区环靠燕山、水绕聚落、江山掩映、田园秀美,自古文风鼎盛、名人辈出、历史悠久,是福州文化新地标之一。
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
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福州仓山区城门镇的东南部,和海峡文化艺术中心这座地标建筑相邻,背靠燕山,面朝闽江,和鼓山、马尾港隔江相望。据梁厝老一辈人回忆,在隋唐以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目前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有37处古厝,已经完成了主体结构的修缮,其中19处是文保点。此外,还有4处历史建筑、14处风貌建筑也完成了外立面的修缮。在这些修缮的古厝中,包括永盛梁氏宗祠、桃园左东境、文昌宫、发财厝、歪门落、蓝灰等。
‘柒’ 如何把当地历史文化融入城镇建设
首先,形成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良好机制。近年来,介休市按照“慈孝之都、琉璃之城、寒食之乡、三贤故里”的文化发展定位,坚持“抢救、保护、利用”三位一体,让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总体规划、周边环境整治、民生改善相结合,掀开了历史文化名城复兴的帷幕。聘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王树声教授制定了《介休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复兴规划》,所有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严格按照规划方案实施。
其次,老城区规划保护一切以最大限度享受文化遗产为准。从2010年后半年起,我们先后展开了一批全国、省、市重点文物的保护修缮和文物周边环境整治,在老城区内文物本体的维修费用投入近亿元;加快2.37平方公里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步伐,探索出一条“碎片重构、新旧共融”的介休文化遗产保护模式,老城范围内不再审批任何新建筑;在实施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程中,注重文化遗产空间公共化。开工建设顺城关历史文化街区“一街”,介休博物馆“一馆”,明代古城墙,后土庙、祆神楼、城隍庙“三大广场”和祆神楼、城隍庙、龙泉观等文物维修11项重点工程。
最后,构建“新旧两城、协调发展”的城市格局。“新城”是一座城市创造新文化的产物,是承载新的公共服务和城市功能的载体,是城市新生命力的孕育腹地。“新城”必须突出以空间区域为重点,适度扩大规模、扩张空间。目前,北部新城网络基础设施陆续完成,文化中心等地标性项目顺利推进。义安、张兰镇成为全省重点镇,张兰古玩市场再现昔日辉煌;张壁古堡新村崛起;城乡公路星罗棋布。
‘捌’ 历史文化街区的介绍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文物保护法》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界定是:法定保护的区域,学术上叫“历史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