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写一篇《佛山,我为你骄傲》的演讲稿应怎么写
佛山得名
【佛山得名】相传在东晋安帝司马德宗隆安二年(398),克什米尔有位名叫达毗耶舍的僧人,渡海来到佛山搭棚寮讲佛经,还在塔坡岗上草建塔坡寺。达毗耶舍回国以后,寺因日久失修而倒塌。唐贞观二年(628),乡人在基建中掘出3尊小铜佛像,可能就是寺内原祀的佛像,遂认为这里是佛家之山,唐代尊崇佛教,于是取地名叫"佛山",并刻石为记,佛山于是得名。此后在塔坡岗一带陆续聚居了许多人,平土冈,建集市,拓街道,塔坡街与相邻的京果街、祥安街成为塔坡墟(明代以后改称普君墟)的闹市。
陶业初兴
【陶业初兴】佛山陶艺始于先秦,唐代有较大发展,出现了美术陶瓷。宋代陶业开始兴盛,产品大量出口,远销东南亚。陶业发展促进了商贸繁荣,佛山逐渐成为有名的市镇。
黄肖养起义
【黄肖养起义】黄肖养(?~1450),南海县人,明正统十三年(1448)在冲鹤堡举行起义,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聚集了1万多人,攻打广州府。此时,佛山一带贫苦农民亦纷纷响应,加入起义队伍,其势相当迅猛。佛山豪绅组织地方武装分段防守,起义军把佛山团团围住,屡屡发起进攻,战斗十分激烈,双方伤亡惨重。景泰元年(1450),明朝政府一方面派右佥都御史杨信民巡抚广东,对农民起义军进行诱降招抚;一方面又派都督同知董兴率江西、两广军前往镇压。大洲(今珠江白鹅潭)一战,董兴所率官兵屠杀了1万多起义军,黄肖养也中箭身亡。
佛山镇抗英
【佛山镇抗英】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入侵广州。1841年5月29日,广东民众自发起来组织"平英团",在广州附近的三元里开展抗英斗争。同日,怀清社学领导人何玉成向南海、佛山镇各村发出"飞柬",要求集合丁壮,准备战斗。5月30日,盘踞在龟岗炮台的英军,先后几次拦劫广州与佛山之间的渡船,更激起佛山民众的愤怒。5月31日,佛山崇正社学首领吴壁光率领训练有素的民勇前往龟岗炮台,与当地民众及来自番禺、花县、从化的民众一起,汇合三元里群众,将炮台重重围困。英军开炮还击,毙伤民众多人。吴壁光率佛山乡勇,抢占有利地形,顺风向英军施放烟雾,致英军不能睁目,民众乘机冲上炮台,吴壁光首先杀死英军头目一名,民众均呐喊英勇杀敌,围歼夺路逃窜的英兵。英军前来救援的舢板洋舟也被民众所阻击。是役,佛山民众杀敌数十人,缴获枪炮、刀剑、火药、盔甲、旗帜一批和舢板多只,重创英国侵略者,显示了中国人民绝不屈服、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为鸦片战争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陈开、李文茂起义
【陈开、李文茂起义】李文茂,又名云茂,广东鹤山县人,出身粤剧世家,在佛山戏班演花脸,精通技击。初闻太平天国起义已跃跃欲动,不久即组织戏班中志同道合者为反清军会,与佛山天地会首领陈开会合起兵响应太平天国。李文茂英勇善战,领梨园子弟为前锋,攻城杀敌,所至有功。他发挥戏剧中跟斗跳跃功夫,翻登城垣,清兵还以为飞将军从天而降。陈开、李文茂领导的起义军头裹红巾,人称"红巾军"。清咸丰五年(1855),起义军由广东攻入广西,围浔州(今桂平县)90余日而破城,八月,陈开据浔州称镇南王。九月,李文茂继续攻入桂州称平靖王,设官封职,建置政制,俨然与清廷分廷抗礼,是"戏子封王第一人"(田汉语)。咸丰八年(1858)四月,李文茂在与湘军战斗中受伤,退守贵州,十月,回柳城融县意图再举兵而未成功,饮恨病逝于怀远山中,余部往投陈开。1861年,浔州失守,陈开被杀。
辛亥民军光复佛山
【辛亥民军光复佛山】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后,11月10日,佛山革命党人李苏等率民军百余人,分两路由南海石?、村尾进攻佛山,分别攻打千总衙门和大湾都司衙门,与清军展开激战,歼灭清兵,是日光复佛山镇。
南海县迁治佛山
【南海县迁治佛山】1921年,广州设市,原设治于广州的南海县迁治佛山,佛山升格为县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
佛山石湾陶瓷工人罢工
【佛山石湾陶瓷工人罢工】1935年7月至1936年11月,佛山石湾陶瓷工人为反对资方剥削,先后举行7次罢工。资方以开除工人相威胁,并勾结军警逮捕19名工人。各行业陶工坚持罢工,其中花盘业罢工43天,迫使资方答应增加工资30%,并释放被捕工人,取得胜利。
佛山设市
【佛山设市】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南海县政府,1950年3月成立南海县人民政府。1951年1月1日以佛山镇建立佛山市,成立佛山市人民政府。
飞驶在高速公路上,穿行在高楼大厦间,漫步在葱翠的绿茵中,你会以为这是座年轻的城市。是的,蓬勃的青春与苍老的年轮构成今日佛山的鲜明特色,散发出她独特的魅力。历史是文明的积淀,拥有千年历史的佛山是值得自傲的。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佛山先民早在5000年前,就在这里以渔耕和制陶开创原始文明。唐贞观2年(628年),当地人掘得铜佛三尊,佛山由此得名。由此,佛山就成为了我国南方的商贸重镇,至明清更是鼎盛一时,与北京、汉口、苏洲为我国的“四大聚”,又湖北汉口、江西景德、河南朱仙齐名,并称我国的“四大名镇”。自古以来,佛山就有“广纱中心”、“南国陶都”、“岭南药材发祥地”的美誉,名声显赫。
在石湾“南风古灶”遗址上,你能发掘出“石湾瓦,甲天下”美誉的来由;在距今900多年的祖庙屋檐瓦脊中,你能顿悟“东方民间艺术之宫”的华彩;梁园茶亭袅绕的粤曲里,你能重温粤剧故乡“万家灯火万家弦’的遗风......
唐宋时期,佛山手工业、商业已鼎盛南国。明未清初,陶瓷、丝织、铸造、成药、工艺品已享誉南洋。重农抑商的小农经济时代,佛山已商贾云集;闭关自守的专制时代,佛山已放眼南洋......这正是明清两代。佛山跃居“四大名镇”之首的奥秘。这也是改革开放时期,佛山勇作先锋的历史渊源。
历史已经定格,而现实正在发展。
灿烂的东方文明曾经营造了名镇佛山,抹去岁月的积尘,新佛山将在历史的地基上托起新世纪的太阳。
㈡ 一篇描写佛山西樵山的游览作文
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粘贴于佛山政府网政务公开专栏)
摘要: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佛山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基地,陶瓷产业的发展对佛山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国内外陶瓷行业竞争的加剧和形势的发展,佛山陶瓷产业面临着一系列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受内外因素影响,佛山陶瓷产业发展面临不进则退、小进也退的严峻局面。
本文首先详细阐述了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其次,分析佛山陶瓷产业的现状,包括其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最后,展望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前景,指出其发展的方向是:走可持续道路、做强区域品牌、增强自主创新、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等。
关键词:佛山;陶瓷产业;发展历程;展望
中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谈及陶瓷,就不得不令人想到佛山。佛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佛山的历史文化多种多样,而陶瓷文化无疑是其中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传播最广的。石湾陶瓷则更是佛山的一张亮丽“名片”,它使佛山获得“南国陶都”的桂冠,并延伸发展了“大佛山陶瓷”地域经济的概念。
一、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
佛山是镶嵌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佛山陶瓷历史源远流长,南风古灶,五百年窑火不断,石湾公仔,享誉中外。佛山陶瓷生产始于唐,奠于宋,鼎盛于明清,今天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陶瓷产地之一,其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建国以前的辉煌与没落
佛山石湾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贝丘遗址中已揭开其烧陶的历史序篇。秦汉时期,石湾制陶技术已有较高的水平,本地出土的大批陶俑、动物、器皿等,证明此时已形成了初具地方特色的陶瓷艺术。六朝时期,石湾人已掌握了陶釉技术。唐代,石湾已出现陶瓷商品性的生产。宋代,石湾陶瓷产品已由圆型窑生产向龙窑生产过渡,逐渐形成了陶瓷商品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体系。明代,石湾陶瓷业进入繁荣时期,这时的石湾,作为民间陶瓷商品生产的集中地(即所谓民窑),已经形成显着的行业生产特色,兼融中原各大名窑生产技术和高温釉彩的普遍使用,使石湾陶瓷制造技术日趋完善,美术陶瓷以一种极具地方民俗特色的艺术开始出现,又极大地提升了石湾陶瓷的艺术品位。《明诗综》有载:“石湾瓦,甲天下”,概括反映了当时石湾陶瓷生产的地位。清代,石湾陶瓷业进入鼎盛时期,大量各式日用陶瓷品的生产和风格独特的陶塑瓦脊、建筑装饰构件、陶塑神仙佛像、园林用品、外陈设品、文房用具、艺术人物以及花鸟虫鱼等美术陶瓷的生产,不仅经营着中国华南多个省、区的广阔市场,而且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各国市场,成为当时生产技术和商品经济都相当发达的陶瓷生产营销基地,为当时佛山形成与湖北汉口、江西景德、河南朱仙并称全国四大名镇,列为全国商品集散中心“四大聚”之一,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清代中叶以后,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佛山的陶瓷业由停滞而趋向衰弱。国民党统治时期,佛山陶瓷业不但不能发展,而且日渐萧条、衰退,洋瓷输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至解放前夕,佛山的陶瓷业已奄奄一息。尽管如此,它仍然顽强地生存下来。
(二)建国之后的重新崛起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个体手工业,我国陶瓷业获得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建立了社会主义的陶瓷工业体系。在这一时期,佛山陶瓷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以石湾为中心,生产美术、化工和建筑陶瓷产品,在国内及出口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出口量在70年代占全国的20%。
但佛山陶瓷产业的高速发展还是在改革开放后三十年。改革开放后,以石湾为龙头的佛山陶瓷业抓住千年未遇的发展良机,迅速调整生产布局,引进先进设备,改革生产技术,开发建筑装饰陶瓷,创造了千年陶都的再度辉煌。在只有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历程中,佛
㈢ 我身边的历史佛山梁园一千字以上怎样写
①先去定方向,注意方向一定不能大,尽量找到着重点,一千字写不了多么深奥的东西。
②其次,明确题目和中心,以研究者的角度去探讨,需要注意的是,每项论点都必须有理有据,或引用当代名家观点和证据,或者自己在史书中找到答案
③再来就是推理思路要清晰,最好有提示性标语(1、2、3、4点之类的逐步细分),注意不要偏离主题。
④最重要的一点,历史文章要讲究真实和严谨,切勿浮躁。
拓展资料:
梁园是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与余荫山房、清晖园、可园并成为“岭南四大园林”。
梁园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芦”、“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组成,主体位于松风路先锋古道。
梁园由当地诗书名家梁蔼如、梁九华、梁九章及梁九图叔侄四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陆续建成,历时五十余年。
梁园是清代岭南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宅第、祠堂与园林浑然一体,岭南式“庭园”空间变化迭出,造园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园内果木成荫,富有岭南水乡特色。
2021年5月16日起,梁园新园七大景观正式对公众开放,开放的新景观包括汾江草庐群体(榕阁、笠亭、种纸处、汾江草庐、汾江吟馆)、无怠懈斋、富荣里等建筑及其周边园林。
其中,榕阁为水边两层楼阁建筑,为整个梁园的制高点;无怠懈斋是梁园园主人之一、岭南知名诗书画家梁蔼如营造的读书觞咏之地,取名无怠懈意为告诫自己不要懈怠,表达勤奋治学的志向;富荣里有三间保留建筑,为清代沙洛铺富荣街的民居大屋,是研究佛山古建筑的样本。
梁园新园与老园相通,市民游客可通过老园区的韵桥走进新园区,近距离欣赏新园雅致秀美景观。
㈣ 佛山的古今历史
楼主您好!
大家好!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公元628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唐宋年间,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已鼎盛南国。明清时,更是发展成商贸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镇,是中国历史上四大名镇和“四大聚”之一。被称之为中国的“伯明翰”。
佛山市现辖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高明区,佛山是广东省经济发展快、经济总量大、综合实力强的地区之一。
今日,佛山魅力无穷,正站在新的起点。今日的佛山已成为历史底蕴和现代气息共同交融、经济与文化竞相辉映的现代化城市,世界制造业基地之一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佛山独具魅力的岭南传统文化:佛山是粤剧的发祥地;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是着名的武术之乡;是中国功夫杰出代表黄飞鸿的故乡和李小龙的宗祖地。
佛山市自90年代以来,是全国24个小康城市;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前10名;是全国投资环境40优之一;是十大“明星”城市;是国家卫生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洁净城市;是国家园林城市;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是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是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是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还被联合国评为全球98个“人类居住区最佳范例城市”之一;2001年又被定为广东省“信息化试点城市”。
佛山还是中国粤剧的发源地,着名的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陶瓷之乡、美食之乡,名胜古迹颇多,有佛山祖庙、广东四大名园之中的梁园和清晖园、黄飞鸿纪念馆、南风古灶,还有顺德花卉世界、中央电视台南海影视城、三水荷花世界、高明杨梅生态园等分布在各区的人文、生态旅游新景区。
明日,佛山商机无限,将以产业强市、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大城市的全新姿态屹立于珠江三角洲,走出中国,迈向世界。
让我们联手创造一个繁荣的佛山;强大的佛山;魅力的佛山;自强的佛山;辉煌的佛山!
谢谢大家!
㈤ 佛山,我为你骄傲 演讲稿(历史.美食.名人.景点.艺术)
佛山,我为你骄傲
佛山,我为你骄傲!
佛山是广东四大名镇之一,有着许多令外国人都喜欢的特色文化。其中有精彩的舞狮表演,在元宵晚会上,舞狮和舞龙精神抖擞地面对着成百上千的观众,尽心尽力地表演着,观众们都兴奋不已!还有小巧玲珑、巧妙多姿的剪纸,科技越来越发达,现在,地铁也开通到了佛山,许多人都认为,应该在地铁出入口多挂上几幅具有佛山特色的剪纸,让更多人也知道我们佛山的特色,佛山的文件特色怎能不出名呢?
除了这些,我们佛山最厉害的还是武术!
李小龙、黄飞鸿的武术已取得了外国人的赞美和佩服。李小龙的武术已传承到了美国,在美国,许多武术馆都是因为有李小龙的武艺才开的。佛山保存着很多关于武术方面的经典电影,最近,也出了几部新电影——《叶问》、《叶问2》、《叶问前传》,电影中的叶问有着出色的咏春拳,他以出色的咏春拳打败了嚣张的外国人,令所有中国人都为之热血沸腾!为之骄傲!
佛山的武术如此声名远播,闻名中外。我很庆幸能成为佛山人,作为一名佛山人,我怎能不为之骄傲,不为之自豪呢?
我想,身为佛山人,我们应该努力地宣扬佛山特色,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们的家乡!
㈥ 写介绍佛山的一篇小作文,不少于六句,谢谢
说起佛山,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吧,因为我们就居住在佛山。可是,大家对佛山又了解多少呢?对于佛山的变化又了解多少呢?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改革以前,佛山还是一个小镇,道路坎坎坷坷,下雨时,道路又泥泞不堪,且人们生活艰苦,连衣食问题都难以解决。而现在,佛山立了市,开放了,很多企业都来佛山投资,建起了一栋栋高楼大厦,原来的土砖路变成了由水泥做成的路,交通也方便了许多。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只是物质上的需求了,人们更注重精神上的文化了。如,电脑和电视的普及等。去年,佛山又新添了新八景,为游客们提供了很方便的服务。外语也变成了一科必不可少的学习项目;各种技能,才艺本领也向人们推广着……佛山将来还要搞一环,二环,三环路,使交通更方便,吸引更多的人来佛山创业,投资。现在,大家了解佛山以及它的变化了吗?
㈦ 怎样写一篇关于中国四大名佛山的作文
佛山祖庙座落在繁华的祖庙路上,它历史悠久,是一座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物。
来到祖庙,第一眼就看见了一座红色的牌坊,牌坊上用木雕刻着两个大字——祖庙,这个两大字涂上了金漆,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牌坊下有三扇门,听爸爸说,大官走中间那扇大门,百姓走两旁的小门。走过大门,就会看到双龙壁,双龙壁上刻着两条龙在戏珠,雕刻家把它们雕得栩栩如生。
㈧ 佛山历史文化
佛山是“南国红豆”粤剧的发源地。诞生了粤剧艺人的代称——“红船子弟”和粤剧最早的戏行组织——琼花会馆。民间自发组织的粤剧演唱“私伙局”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至今长盛不衰。每年一度举办的琼花粤剧艺术节,使佛山呈现“红船泊晚纱,万人看琼花”的盛况。
佛山木版年画源远流长。在汉代时的广州、佛山一带已流行贴门神的习俗。佛-山木版年画生产以清干隆、嘉庆至抗日战争前为盛,属于地方民俗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品。
佛山是“南国陶都”、“中国陶瓷名都”,制陶工艺源远流长,有700多年历史,自古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南风古灶,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柴烧龙窑,薪火相传至今500多年,被誉为“陶瓷活化石”。
佛山是“岭南成药之乡”。古方正药的历史有400余年,涌现出了“黄祥华”如意油、“冯了性”药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号名药。
佛山的铸造业始于2000多年前。宋代时佛山所铸鼎、锅、钟、塔等闻名全国。到明代佛山的铸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成为南中国冶炼中心。鸦片战争期间,佛山所铸大炮为抗击外来入侵发挥了重要作用。
佛山河网密布,生态环境优美,是独具特色的岭南水乡。佛山祖庙、西樵山、南风古灶、清晖园、皂幕山、南国桃园、陈村花卉世界、三水荷花世界被评为“佛山新八景”。
其中,佛山祖庙融古代陶瓷、木雕、铸造、建筑艺术于一体,被誉为“东方艺术之宫”;西樵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南粤名山数二樵”之美誉;顺德清晖园与佛山梁园是清代广东四大名园;高明皂幕山是佛山最高峰;
陈村花卉世界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花卉生产交易基地和花卉文化主题公园;三水荷花世界是现世界上规模大、品种资源丰富的荷花生态园。还有岭南天地(东华里)、康有为故居、宝林寺、芦苞祖庙、大旗头古村、黄飞鸿纪念馆、李小龙纪念馆等文化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