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如何描述民族演化的历史长河

如何描述民族演化的历史长河

发布时间:2022-07-15 00:27:49

① 中华名族的历史

自公元前三千至前二十一世纪,是中国文明初起的时代,有三皇五帝之说。三皇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女娲,伏羲,神农。 三皇同姓,风,都陈。是上古文明初始的三个时期,绵延数十世,女娲造人,是中华文明起源,在上古的一天,那一天是甲子年甲子日,冬至,日月同出五星连珠,女娲在这一天,在涡河流域创造了最初的文明曙光,人民向着大地的四处扩展,这个地方就是陈,许多世代后,伏羲氏出,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致嫁娶,以丽皮为礼,创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而已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文字,就约在五千年前,因此,伏羲氏确实应该是中华文化最早的代表。神农氏继伏羲后为天下共主,传说他是农耕和医药的发明者,又创造了五弦琴,开始蜡祭和市场。看来,至他开始,中华民族开始进入农耕社会。
随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中华”逐渐发展为多民族含义。因此,中华民族包括定居于中国领土内的所有中国民族,即包括当代的和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而现在已经消失的民族。中华民族不是社会学人类学的民族,仅仅政治上是一个勤劳勇敢和富有创造精神的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以其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艺术和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蜚声于全世界,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贡献, 是中华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祖先从很早的古代起就已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从元谋人、蓝田人到北京人,展示了中华民族最早祖先的演化过程。大量的考古文化遗存还说明了中华民族起源的多元性。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出现了北方、中原、南方三种不同的系统特征。在华夏、夷、三苗等族开发黄河流域、东部沿海一带和长江流域的同时或稍后,氐、羌、戎诸族开发西北和西部地区,濮、越等族开发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狄、匈奴等族开发北部草原地区,肃慎、东胡等族开发东北地区。随着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及其与中原地区联系的加强,为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从西周到战国800 年的诸侯割据,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此后的两千多年来,统一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汉族因在中华民族中人口最多,所以他们所建立的中央王朝也最多。这些王朝都得到少数民族的支持。匈奴、鲜卑、吐蕃、回鹘、契丹、女真、蒙古、满等民族,也在部分地区以至全国范围内建立过政权,各民族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和富有创造精神的伟大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以其灿烂的文化和繁荣的经济着称于世。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以及举世名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和火药的应用。产生过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在历史上,各民族之间虽然曾经互相侵扰和攻伐,出现过民族压迫和剥削,但始终存在着逐步接近、互相依存、友好合作、共同前进的关系,并成为中国民族关系中的主流。中华民族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为反抗阶级压迫、民族压迫和外国侵略,各民族人民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促使各民族的劳动者联合反抗阶级压迫。如东汉的汉羌人民起义,清代太平天国起义和贵州张秀眉领导的苗族、布依族、侗族起义等,都是多民族参加的斗争。至近代,中华民族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反殖、反帝的共同目标和寻求民族解放的共同命运进一步把各民族紧密地团结成一个坚强整体,各少数民族和汉族一起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持续斗争。在东北和西北地区,抗击了沙俄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西南和中东南地区,进行了反对英、法、日、美等帝国主义的斗争,挫败了列强妄图瓜分中国的阴谋。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持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没有变。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各族人民反抗剥削压迫和外国侵略的斗争进入到一个崭新阶段,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见十年内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时期,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团结。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先后完成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拨乱反正,各民族之间以平等、团结、互助为内容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发展
资料介绍
可以说,截至目前为止,国内外所有的工具书对"中华民族"一词的解释都不确切。 大陆新版《辞海》释曰:“我国各民族的总称。” 台湾三民书局版《大辞典》释曰:“族名,指组成中国各民族的集合体。” 但如此解释,显然不妥。因为, 一、民族与国家本来是不同性质的两种群体,不应混为一谈。二、按照以上的解释,"中华民族"既然是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那就可以说中华民族=中国人,也就是把几千万海外华人扫除在外。 错误的产生,绝非无因。我们过去对民族与国家的区别一向不太重视,混淆不清,由来已久。“民族”之说,产生于近代,历史上则常以“国家”代替“民族”。过去所说的爱国思想,实指民族意识;所说的爱国志士,实指民族英雄。在辛亥革命时期,既有“中华民族”的提法,又有“中华国族”的提法,或竟直称为“国族”。这就真正把“民族”与“国家”混为一谈了。对日抗战期间,“国家至上”与“民族至上”并提,只见其同,未见其异。"国歌"中也只提“中华民族”而未提“国家”。在进行宣传教育之时,分不清民族与国家,尚无大碍;但是科学的研究历史之时,却不容许存在这种混淆。我们在探讨什么是“民族”,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时候,一定要摆脱“国家”这个概念的纠缠,纯粹从民族角度上去探讨问题。一定不要忘记“民族”是自然形成的,而“国家”、“政权”是人为的这种根本区别。

② 感叹历史长河的句子有哪些

1、感悟生命不由从连绵上浮起,从一脉一络中渗出,隐于细微。生命的长河倒映出红花绿叶飘零积雪,变迁就着畔边丝丝色泽渐渐地前行,直至荡出星星点点涟漪,吞没视线。大江东去,璀璨的生命镌刻着历史的痕迹,激荡着颗颗璀璨的珍珠。

2、大海接受着种种打击,接纳了无数的风风雨雨,经历了多少的历史的变迁,却没有留下任何历史的痕迹,没有留下一个人的脚印,她世世代代不变,年年月月依旧,保持着自己的模样,坚持着自己的原则,用浩瀚的胸堂接受世间的千变万化、万事万物,用一样的眼光看着世间冷暖,用一样的脚步走过春夏秋冬。

3、一片土地的沧桑变迁可以是一部历史,一个民族的盛衰兴亡可以是一部历史,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可以是一部历史,一个人的酸甜苦辣可以是一部历史。历史可以很长很长,生命的旅途有多么漫长它就有多么漫长,人类的年龄有多么古老它就有多么古老;历史可以很大很大,世界有多么辽阔它就有多么辽阔,宇宙有多么浩瀚它就有多么浩瀚。过去的一切,都是历史。



4、历代以来,华盛顿的名声一直有所变迁,当时对华盛顿各种不同描写中,有个特色却似是大家一致公认,常常被人提起。他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尊严气概,极为优雅的风度。

5、我中华泱泱大国,有着上下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及文化遗产,而其中中华武术更是博大精深,它可是由我们中华儿女、炎黄子孙们用智慧和汗水凝聚而成的一座万里长城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流逝,让做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渐渐遗忘了这项了不起的文化遗产,而又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外的武术流派便渐渐的侵占了现代青少年的心。

6、山,以岩石为骨,以土壤为肉,以草木或积雪为帽,因其涵养水源,孕育江河,生养草木,包容生命,所以称之为博大;因其能俯瞰大地,洞察生命的真谛,历史的变迁,所以称之为巍峨。因其不为霜雪增其高,不为雨水损其容,所以称之为永恒。

③ 联系历史和现实论述中华民族的历史演变和现状

约公元前5世纪原带华夏部落逐步进入封建社会有文字记载历史有三千年之久现今确认华文明发祥地黄河流域东部公元前2世纪左右国已经成统多民族集权帝制国家并拥有丰富文化典籍公元1世纪左右时国已经成当时世界上发达国家之历史上国有着几段辉煌时期包括汉朝、隋唐、明朝国公元13世纪达顶峰成当时世界上繁荣文化及贸易心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及钟表首众多发明对世界历史与科技发展有重要贡献并拥有发达农业及手工业

④ 我们的名族历史请简略又能概括出主要。。。。

自公元前三千至前二十一世纪,是中国文明初起的时代,有三皇五帝之说。三皇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伏羲,女娲,神农。传说伏羲氏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致嫁娶,以丽皮为礼,创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而已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文字,就约在五千年前,因此,伏羲氏确实应该是中华文化最早的代表。女娲是在伏羲氏以后为天下共主,他作笙簧,是音乐的开始,传说她练石以补天,聚芦灰以止滔水。神农氏(炎帝)继女娲后为天下共主,传说他是农耕和医药的发明者,又创造了五弦琴,开始蜡祭和市场。看来,至他开始,中华民族开始进入农耕社会。‘五帝’乃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史记.五帝本纪》
随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中华”逐渐发展为多民族含义。因此,中华民族包括定居于中国领土内的所有中国民族,即包括当代的和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而现在已经消失的民族。中华民族不是社会学人类学的民族,仅仅政治上是一个勤劳勇敢和富有创造精神的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以其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艺术和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蜚声于全世界,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贡献, 是中华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祖先从很早的古代起就已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从元谋人、蓝田人到北京人,展示了中华民族最早祖先的演化过程。大量的考古文化遗存还说明了中华民族起源的多元性。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出现了北方、中原、南方三种不同的系统特征。在华夏、夷、三苗等族开发黄河流域、东部沿海一带和长江流域的同时或稍后,氐、羌、戎诸族开发西北和西部地区,濮、越等族开发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狄、匈奴等族开发北部草原地区,肃慎、东胡等族开发东北地区。随着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及其与中原地区联系的加强,为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从西周到战国800 年的诸侯割据,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此后的两千多年来,统一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汉族因在中华民族中人口最多,所以他们所建立的中央王朝也最多。这些王朝都得到少数民族的支持。匈奴、鲜卑、吐蕃、回鹘、契丹、女真、蒙古、满等民族,也在部分地区以至全国范围内建立过政权,各民族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⑤ 中国历代北方少数民族的演变/变迁历史!!!

基本上都是从大兴安岭森林地区出来的,往西北的跑西伯利亚地区生活,往西南的跑到蒙古高原放牧。然后一直往南侵略,从公元前21世纪的炎黄战蚩尤到公元20世纪的蒋介石远逃台湾。5000年来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入主中原。北方民族一直往南迁徙,南方民族被迫在往更南的地方迁徙。一直迁徙到“天涯海角”,最后没办法一直向南移民到东南亚国家。蒙古人把四大发明传到了西方,西方的大航海时代来临,西方人再把其他地方变成殖民地,然后华侨流散到世界各地。郑和下西洋时期曾经把一伙犯错误的人仍在了非洲自生自灭,成为了一个土着部落,总被其他土着欺负,现在好像都死完了绝种了。大概过程通俗的讲就是这样的。

⑥ 有没有人讲一下现今世界主要民族的历史演化

啊,这个问题我希望你具体点说是那些民族,我现在在这里举个例子你看可以不?
俄罗斯人:俄罗斯民族是个年轻的民族,最早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也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民族的祖先】他的民族形成大概要追溯到十四十五世纪才正式形成,在那之前,由于基辅罗斯的建立,早期的罗斯民族形成,俄罗斯的名字由此而来。到了金帐汗国时期俄罗斯人又和蒙古人混血,到莫斯科公国建立之后俄国开始形成。经过一系列探索学习直到彼得大帝改革之后,俄罗斯民族在世界拥有了一席之地成为了强国。

⑦ 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历史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
2 、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着名,有自己的语言。——羊皮袄、保安刀
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弹唱
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
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跳板、长鼓舞
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剪纸,打曲棍球
8 、傣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象脚鼓舞
10、侗 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浸泡芦笙,拦路迎宾
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有自己的语言。——织独龙毯,烤烙饼
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
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拉手风琴,烤面包
15、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2.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驯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人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竿球,龙舟,编织
17、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4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糯米团,地戏
18、哈尼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25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19、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剪羊毛,弹唱,刺绣
20、汉 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人口10.4亿余人,经济、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庙会,舞龙
21、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省,人口0.4万余人,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
22、回 族:主要聚居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其余散居全国各地,人口860万余人。——摔牛,炸油香
23、基诺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有自己的语言。——乐器迪他,跳鼓舞
24、京 族:分布广西,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沿海渔业,兼营农业和盐业,有自己的语言。——哈亭,弹奏独弦舞,踩高跷
25、景颇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目脑纵歌,跳孔雀舞
26、柯尔克孜族:分布在新疆和黑龙江,人口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奏和握手礼
27、拉祜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4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8、黎 族: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11万余人,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打柴舞
29:僳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5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上刀杆
30、珞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0.2万余人,主要从农业和狩猎,有自己的语言。
31、满 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约98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渔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穿旗袍,萨满舞,二贵摔跤
32、毛南族:分布在广西,人口7.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有自己的语言。——分龙节舞龙
33、门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约0.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有自己的语言。
34、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地,人口480万余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马头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车
35、苗 族: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中739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刺绣、桃花织、锦蜡染和银饰素享盛名。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芦笙,吊角楼
36、仫佬族:分布在广西,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语言。
37、纳西族: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西藏,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东巴舞,腊染
38、怒 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织怒毯,努寨
39、普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人口2.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吹葫芦笙,弹唱,集体舞
40、羌 族:分布在四川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大白芸豆是着名的特产,有自己的语言。——羌寨
41、撒拉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8.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艺也发达,有自己的语言。
42、畲 族: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人口6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除种水稻外,还普遍种植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有自己的语言。
43、水 族、分布在贵州、广西等地,人口3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语言。
44、塔吉克斯坦族:分布在新疆,人口3.3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45、塔塔尔族:分布在新疆,人口0.4万余人,以经营商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46、土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太平洋舞,高台会
47、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人口570万余人,土家织绵以其“色彩斑斓,做工精巧”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摆手堂
48、佤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35万余人,从事农业,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中获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甩发舞
49、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人口72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粮棉和瓜果,有自己的语言。——手鼓舞
50、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1、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约17万余人,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2、瑶 族: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等地,人口1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盘王节、长鼓舞
53、彝 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657万余人,喜食“砣砣肉”,爱饮“杆杆酒”,舞蹈音乐独具特色,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虎节
54、裕固族:分布在甘肃,人口约1.2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崇尚骑马和射箭,有自己的语言。
55、藏 族: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地,人口459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舞,布达拉宫
56、壮 族: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人口1555万余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锦”享誉海内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此内容为中国11.3亿人口时的统计

⑧ 形容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的句子

1、祖国,山清水秀。祖国,历史悠久。祖国九死一生。祖国这条巨龙仍在腾跃,在翻飞,在盘旋,在升华。我爱我的祖国。

2、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美丽富饶,蕴藏丰富;我们的祖国文化灿烂,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祖国位居其中。

3. 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屹立在世界东方,她正日益强大、蒸蒸日上,我为她骄傲、为她自豪!

4. 我们的祖国,她依然用坚毅刚强、慷慨无私的母亲般的宽广胸怀,哺育、呵护着自己的儿女,使炎黄子孙繁衍不息,兴旺发达。

5.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经过大自然千百万年的雕琢,构成了一幅景色旖旎、绚丽多彩的画卷。黄河,世世代代流淌着母亲的乳汁;长江,岁岁年年奔涌着智慧的巨浪。昂首屹立于世界之巅的珠穆玛峰,不正是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气势和坚忍不拔的象征吗

6. 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里,有大批的英雄豪杰,正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与泪水,才为我们创造了这样好的生活条件,我们的祖国才如此的富强,因此,我们要时刻对自己说:“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为祖国而骄傲!”

7. 她孕育了悠久的五千年历史文化,孕育了数以千计的炎黄子孙。我们敬仰她,爱她,她是一副壮丽的风景画,她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就是我们共同的母亲——中国!祖国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才能变成现在我们幸福的家园。

8. 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9. 我的祖国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如:北京的万里长城。。颐和园。圆明园。故宫。等等,而秦兵马俑,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秦兵马俑位于我国西安,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历史文物。

10.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11. 但祖国,造就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伟大性格,孕育了无数忠贞爱国的英雄豪杰,古往今来,他们为了中华民族和崛起和强盛,浴血奋斗,前仆后继,铸造了祖国的坚脊梁。

⑨ 中华民族的概念及其形成历史,古代中国如何演变

中华民族是一个政治概念及国族概念,最早由梁启超提出,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及建立国族的重要概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梁启超、孙中山等先贤的话语中,渐渐出现了“中华民族”的概念,经由最初的强调满汉之辨和排满,到梁启超的主张“变法必自平满汉之界始”,再到孙中山的“五族共和———将汉族改为中华民族”,终于使“中华民族”的概念成为我国56个民族所组成的共同体的代称.
但是,这一概念真正深入人心还要到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候才最后完成(有学者指出这是因为三点原因导致:
1、大规模抗战使大多数中国人有了共同的历史命运与集体记忆;
2、国共联合与全民族的统一战线使中华民族主义深入人心;
3、战争造成的人员迁徙打破了原来的地域隔绝).抗战的胜利和台湾的光复祖国,标志着中华民族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终于完成了由衰到兴的历史性转折.
中华民族的概念从提出到不断的引申和发展,在现在文辞用语中已不再是单一的中国各民族的代称,而是一个与中国的国家、民族、地域、历史紧密相连的整体的代称.比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提到的“中华民族”就是这个概念,而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的“中华民族”也是这样一个概念.从爱国主义的角度来看,“中华民族”一辞已成为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凝聚和象征.从感性意义上来讲,应该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等词语的引申和发展,具有广泛的涵盖意义.同时,现代概念上的中华民族,也是广义上的中国的一个代称.

⑩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少个民族它们是如何演变的现在共有多少个民族

官方承认的有56个民族。

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斯坦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等民族。

在中国,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等地区。

(10)如何描述民族演化的历史长河扩展阅读

中国共有多少个民族,并不是一个不能变化的僵硬数字。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经济交往的增加,两岸学术交流也日益频繁,大陆人文学者对台湾省内少数民族的概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学者们理应拿出做学问的勇气,理直气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既然岛内各少数民族不认同“高山族”这一称谓,又已有了自己满意的族称,我们就应尊重少数民族的自主选择,实事求是地处理这一民族问题。何况尊重少数民族也历来是我们的基本民族政策。

参考资料

56个民族_网络

阅读全文

与如何描述民族演化的历史长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