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除了考古我们牢记历史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历史存在的意义并不是在于把它们记住,经管我们今天的历史一直都以这样的面目出现。
你扪心自问学了几年历史给你最大的印象是什么?除了一些琐碎的记忆,还有什么?
你看看央视的百家讲坛所做的只不过是一些对历史事件的考证,这些事件不同的人依据不同的资料会有不同的答案,无非是事件发生过或者没有发生过。考据学的历史是肤浅的,中国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学家。
历史,就像一个人的过去他的存在需要被理解,而不是被记忆,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抛弃我们的记忆,对待历史也是同样的态度,我们要在认识到历史的局限的基础之上免除记忆的负累。
你不能说为了什么,商人的头脑是不能用来认识自我的,认识历史也不能有商人的思维。这个世界很世俗,他们发扬民族文化的目的往往首先要考虑能用这些东西转到多少的钱,从而目的局限了问题的深度。
自知者明,我们只有了解了我们的历史,才可能有明智之举。今天的历史是在干什么呢?中国人把战争的记忆留给他的子孙--美其名曰“勿忘国耻”日本人也这样做,于是那些彼此不相识的年轻人又活在前人的思维之中,他们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种子,而这些种子就是国家的领导者培育的,你看到上段时间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是怎么去践踏法国人的超市的吗?民族主义者总有借口去干杀人越货的勾当,就像当初大和民族带着不可一世去侵略世界。如果我们有爱,仇恨将会被超越,如果我们懂得爱,今天我们便不会如此地割裂自己,强调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我对你说这一切合理的行为背后都隐藏着深刻的动机。
你知道8.9年发生什么了吗?你不可能知道!如果你若是真的知道了你就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多么虚伪,所谓的历史是多么肤浅。今天某些团体可以为了一些目的去掩盖真实,我们过去所有的历史又如何能避免这样的行为呢?这也就是对已经“发生”的“史实”存在诸多争议的原因。
每一个民族的历史沉淀了它的民族品格,这所有的记忆浸泡着现代人,我所以用浸泡这个词是因为它是中性的,这样看意味着理性的态度,而不是现在的一些人谈到历史则是孕育了我们,好像历史真的是他的母亲。或者煽情地说:多么伟大的历史,多么伟大的民族,云云。好像只有它是了不起的。
每一种历史意味着一种思维方式,每一种思维方式意味着一种行为方式。这便是一个外国人总会给我们新奇感,并且让人难以理解他们的行为的原因。你比如说美国的这次金融危机,美国的一些人会走上街头分发货币给穷人,说一些鼓励的话,作出拥抱的动作。但是中国人却不会这样做。我并不是在批评中国人或者赞扬美国人,如果纯粹从善恶的角度,无论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都可圈可点,只是一个程度上有所区分的问题。
你看到了思维方式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美国人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的区别可以从它们各自的历史文化找到根源,即是美国的基督教文化,中国的儒家文化。如果你深入地理解两国文明的精髓(这也是一个中性词)你将能解释两个国家大部分人的行为方式,世俗状态。但是这一点并不是重要的,一些人凭借历史的契机很好地适应了世俗,他们获得了尊重获得了地位,他们完全认同了这种文化,这种思维方式,成功地继承了所谓的传统,也因此变得俗不可耐与固执己见。想想看!难道每一种思维方式不都是意味着一种局限吗?记得我们的前辈们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所谓的破四旧时期,当时我们对一切的过去历史有一种极端的仇视态度 ,凡是的古代的东西,无论文化艺术的实体形式都被大量的损毁。孔子当时被戏称为“孔老二”。我们以为马克思真的能给中国人带来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真是痴人说梦!当年秦始皇那个暴君焚书坑儒都是白搭。像类似表面化的运作唯一的意义便是给人民带来内心的恐慌---这是真实的。
所以你要看到历史并没有什么目的,只有人会有目的,人的目的取决于他的思想,他的思维方式,大体上个体与个体虽有不同,但是基本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目的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因为我们都有意无意地秉承了我们的历史!历史的目的已经蕴含在其中了,已经被一个个现实中的人所演义了,没有几个人超越了历史的局限,即使是文化的背叛者也是在历史的方向之上,即使是文化的入侵者最终被历史同化。
Ⅱ 为什么我们要建纪念馆纪念公园或祠堂用来纪念100多年前的人物和事件
建纪念馆、纪念公园或祠堂等来纪念100多年前的人物和事件是很有意义的。第一,每个国家都不应该忘记自己的历史,历史人物和事件可以记在书上,但是实体建筑和实物能更形象地展示历史。第二,纪念馆等都是修建在人物故居或者历史事件发生地的,人们在这里睹物思人,能更好体会历史人物的心路历程和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第三,在纪念馆里人们可以看到历史遗迹、名人用过的物品,以及与历史事件相关的照片和文字材料,有利于准确地研究历史人物和事件。因此,纪念馆、纪念公园和祠堂是铭记历史的重要环节,也是学习历史的教育基地,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Ⅲ 为什么要纪念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
我们要纪念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是为了:增加民族认同感,增强国家凝聚力;尊重人权,彰显对生命的敬畏;以史为鉴,唤醒民族精神;符合国际惯例,追求共同和平;制度化形式,富于氛围感染力。
一、增加民族认同感,增强国家凝聚力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高祖贵接受记者采访指出,设立国家公祭日能够强化整个中华民族的国家认同感。“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开放的社会,大家对很多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但作为一个整体,我们的民族认同感需要强化,这有助于我们提升凝聚力,增强合力,促进国家发展。”
高祖贵说,设立国家公祭日还会让我们铭记历史,但却并非是要牢记仇恨。“我们要看到的是,在我们不够强大的时候,我们就会遇到很多问题。只有把自己的国家发展壮大起来,才能在国际冲突和争端上捍卫自己的权益。同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需要和有关国家一起推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尊重人权,彰显对生命的敬畏
江苏省档案馆研究馆员徐立刚在谈论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四点必要性时指出,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必要性,首先在于我们必须以人为本,珍重和敬畏生命,维护最基本人权。
30多万,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中国人的生命。这些死难者的背后,是一个个曾经温暖的家庭。中国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体现的是对人权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对和平的向往。
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援认为:设立国家公祭日彰显了对生命的敬畏、对人权的尊重。
三、以史为鉴,唤醒民族精神
短短六个星期之内,30万骨肉同胞生灵涂炭,这一方面反映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残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国力军力的孱弱。国民政府指挥无方,一些国民党部队临阵脱逃,而民众则毫无组织,散沙一盘。更有甚者,充当“带路党”,引领日本侵略者指认已经解除武装的中国军人。
硝烟已经散尽,警钟仍需长鸣。牢记国耻,勿忘国殇,富国强军,锐意进取,居安思危,常备不懈,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绝不让历史重演,这就是设立国家公祭日和举行国家公祭仪式的意义所在。
四、符合国际惯例,追求共同和平
残忍、嗜血是人类扭曲的变态心理,是阻碍人类文明发展的毒瘤,理应受到全人类的唾弃。因此,世界许多国家都以设立纪念日的形式,提醒人们勿忘历史,警惕噩梦重演。例如,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纪念日、德国的大屠杀受害者纪念日、俄罗斯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以色列的大屠杀纪念日、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日等。
五、制度化形式,富于氛围感染力
徐立刚认为,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对于展示国家形象很有意义。这昭示了中国对人权的尊重,对历史的认知达到高度和趋向成熟。这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唤起民众与国家患难与共的情感,有利于世人学习和传承历史,有利于警示和教育世人尤其是年轻人,有利于与国际社会进行沟通。
Ⅳ 纪念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是谁的演讲
新年历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list的悲剧重演,而是为了避免这样的历史悲剧重演,能够体现出一种经验,还有价值观的体现。
Ⅳ 学党史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一、目的:
就是为了能够让每一名国人都能在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从而为实现“中国梦”注入无限生机和活力;就是为了让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信念与信仰无比坚定,在引领发展中切勿迷失方向。
二、意义:
以史鉴今,立党治国,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组织党员、干部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
这是党的中央全会决议中首次明确提出了要“学习党的历史”。这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它对于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建设学习型政党,吸取历史智慧,提高执政能力,解决现实问题,有着重大意义。
学习党史的重要性:
加强党员干部对党史的学习, 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党的战斗力,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认真学习党史,是适应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置身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今天,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
Ⅵ 缅怀历史,爱党爱国,圆梦中华有什么目的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圆梦中华
70
年的时间有多久?
70
年,有万多天,可以将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变为已过花甲的老人;
70
多
年可以让一个翩翩少年成为一个耄耋老人,
70
年,会不会是太久了?对于一个
人来讲,
也许久了些,
但对于历史来讲呢?永远是血与火的记忆!
胜利的基石上
洒满了千千万万抗日军民的热血!
历史不必全记得,
全记得就难以抛下昨天;
但
历史更不能全忘记,全忘记就会少很多前进的勇气。
岁月的脚步匆匆走过
70
年,
70
年前,公元
1945
年
9
月
3
日,一个令人感
动的日子,
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四万中国人民普天同欢先烈们用热血和生
命,
换来的
8
年抗日战争的宝贵胜利,
欢庆先辈们用实际行动证明的中国人在军
事上的不屈不挠。
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斗争是一部波澜壮阔、
气吞山河的史诗。
抗战精神是万
众一心、
敢于斗争的拼搏精神,
是不怕牺牲、
舍身救国的奉献精神,
是艰苦奋斗、
不屈不挠的自强精神。
在这场全民族的抗战热潮中,
广大青年学生面对严重的民
族危机,
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献给了民族救亡事业。
在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北平爱国学生发起了呼吁抗日救国的“一二
·
九爱国运动”,在国内外产
生了巨大影响,
推动了抗日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抗战全面爆发后,
广大青年学子
纷纷投笔从戎,
勇敢走上各地抗战的最前线,
谱写了中国人民近百年救亡图存斗
争中的光辉一页,
是中华儿女不畏强暴、
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
是中华儿女万众
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是中华儿女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是中
华儿女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忍精神。
今天,我们这一代,很幸运的生活在幸福的新中国,不必吞糠咽菜,不必经
历炮火硝烟,可是,难道和平岁月,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吗?不,我们应该饮水
思源,在惊觉生命无比珍贵时谨记:
八年抗战,
中华民族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个大国的尊严。
中国共产党作为
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更以自己的牺牲奋斗为抗战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世界反法西斯胜利,
这都是我们祖辈用生命换来和平,
我们父
辈用艰苦换来安康,
我们和所有追求和平的人们一起,
更要继续发扬彪炳史册的
抗战精神,来捍卫这块美丽缤纷的土地。
回望历史的长河,
我们不能忘记卢沟桥的第一声枪响,
我们不能忘记平型关
的第一场大捷,我们更不能忘记百团大战的第一次反攻,从
1931
年
9.18
事变到
日本帝国主义战败投降,
多少中华儿女在这片土地上洒下了最后一滴鲜血,
多少
华夏子孙为了这片土地献出了满腔赤诚,
十五岁的刘胡兰面对党旗举手宣誓、
无
怨无悔;
江姐和战友们含着眼泪绣出红旗、
赤胆忠心;
松沪会战二十九军弹尽粮
绝,英勇壮烈;狼牙山五壮士毅然跳崖,惊天动地。
谁不曾有过美丽的梦?谁不曾有过欢乐的童年?当你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
时,
你不觉得是一种幸福吗?然而,
这看似普通的幸福生活,
却饱含一曲曲动人
的颂歌,经历一段段悲壮的历史。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国饱经沧桑,历尽磨难,
她成了帝国主义倾销鸦片的场所,
成了军阀混战的战场,
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的赌场,成了野心家们争权夺势的赛场。她曾遍体鳞伤,千疮百孔。每一寸土地
都被烙上深深的血痕,
每一张容颜都布满了惊恐的阴霾。
国耻像大山一样压在中
华民族的头上,
压的十几亿人民透不过气来,
也在我们这些少年的心灵灌注了铅
一样沉重的忧愁和哀伤。有人会说,它已经过去,就让它过去好了,为神马还要
“勿忘”呢?这是因为,忘记“耻辱”虽然可以减少哀伤,但是记住“耻辱”就
是记住祖国的历史创伤,
能激起更强烈的民族精神,
让我们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
生活。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
作为最几层的科研工作者,
我们在和平的环境里过着无
忧无虑的生活,我们拥有美丽的青春。在每一个季节都充满幻想,渴望自由,然
而,
我们同时也肩负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要看一个国家的明天如何,
最该看的
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可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人生的花季
是生命的春天,
它美丽,
却短暂。
因此,
我们必须要珍惜这大好时光,
努力学习,
奋发向上。要振兴中华,首先要有远大的志向,为自己插上理想的翅膀。
如今,祖国正在和平崛起,中华巨龙再次腾飞。我们承诺着:华夏民族不会
将自己的崛起建立在他人的苦难上,
但是,
我们也绝不能让屈辱的历史再次在自
己的土地上上演!
时至今日日本政府竟然羞愧于承认他们所犯下的罪行,试图篡改历史教科
书,
此种行径可恶之极。
历史的灾难无不以历史的巨大进步来补偿。
只有我们一
起来揭露侵略者的罪恶、
叩问冷漠者的良知、
敲醒愚昧者的心灵。
绝不允许无耻
者别有用心地扭曲历史,
绝不允许屈辱的旧梦再现,
绝不允许重蹈践踏人权、
亵
渎文明和破坏正义的覆辙。
我们应该义愤填膺,
血写的历史让我们永远铭记:
世
界容不得他们胡作非为,
中国更不会容他们肆意猖狂,
他们的无耻必将遭到公正
的审判。我们远离炮火,却从未熄灭对黑暗的怒火;我们告别战争,却一直持续
和愚昧的战斗。
在无数场有声无声的斗争中,
战后六十多年,
是中国赢得了战争
却依旧感到悲痛的六十多年,是成为了战胜国却依旧值得不断反思的六十多年,
更是要从抗战精神中不断汲取力量、坚定地走向未来的
70
年。
历史兴衰交替,
唯有历史带给我们的教训历久弥新,
只有不断在教训经验中
前进,我们才能不断进取,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历史已经过去,
21
世纪的我
们要时刻铭记那段屈辱史,
我们以史为鉴,
在历史的屈辱中学到生存的方法,
学
到自强不息的精神,
学到成为大国,
成为第一的伟大复兴。
我们也在历史中永远
记得必须恪守警惕,落后挨打的警钟,对外加强学习交流,对内发愤图强,励精
图治。面对先烈英魂,让我们庄严宣誓:不管我们走在哪里,我们都是祖国的儿
女,
肩负着先烈们没有完成的事业。
只要祖国需要,
我们也会像他们一样毫不犹
豫地奉献一切,即使没有显赫的名声,没有丰厚的报酬,我们也无怨无悔!没有
伪饰,出自天性,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
Ⅶ 抗美援朝中国政府参战的目的何在对于中国人民来说纪念这场战争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参战的原因是朝鲜是社会主义国家,而且美军还轰炸了中国领土,对中国主权造成危害,并且新中国刚成立不久,需要树立国际威望,所以中国派出志愿军参战。
1945年8月8日,根据雅尔塔协定,苏联对日宣战。13日,苏军开始在朝鲜东部清津地区登陆,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划分对日本占领地区受降范围,经苏、美协商,在朝鲜,以北纬三十八度线为界,以北为苏军受降区,以南为美军受降区。
根据开罗宣言精神,1945年12月27日,苏、美、英三国外长莫斯科会议达成协议,由驻朝鲜的苏军司令部和美军司令部组成联合委员会,协助南、北朝鲜迅速建立一个统一的临时政府,但是由于苏、美双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意见分歧而未能实现。
(7)纪念历史的目的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如果说美中战争是美国和中国“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上的全面较量”的话,那么可以说结果是不分胜负。对于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虽然在这场战争中牺牲了很多,但通过与美国对等作战,完全确立了革命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另外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作战,经受了“现代战争的考验”,成长为一支能够适应现代战争的正规军。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场战争中得到很多,可以说它是一个预料之外的胜利者。
在国内,中国积累朝鲜战争时总体战的经验,从1953年到1957年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了农业合作化等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变革,为国家社会主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Ⅷ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主要目的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以立法的形式确定纪念日,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声:表示历史越来越远,但记忆应该保鲜,中国人要拧成一股绳,实现中国梦。[8]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立纪念日,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表明了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依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隆重地举行法定的、国家层面的纪念和悼念活动,目的是要牢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充分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贡献,充分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的重要基础,永远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斗争;牢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警醒全世界人民时刻警惕日本为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翻案,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和确立的战后国际秩序;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共同奋斗[3]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在中华民族的复兴征程上,这是两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一个是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订投降书,9月3日举国同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一个是1937年12月13日,三十多万同胞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以立法形式将这两个日子分别确定和设立为国家层面的纪念日。这一将重大纪念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的国家行动,集中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心声。[3]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策动“九一八事变”,进而侵占中国的东北,并于1937年7月7日,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犯下了屠杀、奸淫、焚烧、掠夺等一系列惨绝人寰的罪行,南京大屠杀是其无数暴行中最集中、最突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一起,是人类文明史上泯灭良知、灭绝人性和践踏文明的残忍暴行。在中华民族的危难之际,中国人民彻底觉醒和顽强奋起,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赴国难,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值得我们永远纪念。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不屈不挠斗争,值得人们永远铭记。在这一战争中,所有英勇献身的英烈和为之作出贡献的人们,值得人们永远缅怀。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南京大屠杀惨案及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其他灭绝人性的惨案,值得人们永远牢记。[3]通过立法确立纪念日和公祭日,并举行纪念和悼念活动,是国际通行做法。让中国人民缅怀先烈,纪念为抗战作出贡献的人们,为的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为的就是要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同时,也是为了警醒全世界人民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人民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是要铭记历史,越不能忘记我们所走过的艰辛曲折的道路,越不能忘记无数英烈先辈所作出的贡献和付出的牺牲。在铭记历史中砥砺民族复兴的坚强信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13亿人民就必定能完成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Ⅸ 写历史的人目的是什么
编写历史的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目的:
第一种目的是为后世留下真实的历史资料。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需要有人记录下来才能以文字的形式流传下去,后世之人方能从这些历史文献中了解到千百年前的真实历史情况,这是一项很伟大的工作,这类写史人是值得尊重的。一般来说每个朝代都有负责编写历史文献的史官,像司马迁、班固等人就属于着名的史官,这类人员为官方编修史料,所记载的是比较真实的历史情况。
这类野史资料虽然不是官方编修的,但并不能因此一味否定其存在的价值。有些野史文献是作者根据亲身经历编写的,这类资料的历史价值就很高了,可以弥补正史文献的不足。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野史都是可信的,有些野史资料是作者道听途说写成的,其客观性就要打折扣了。
Ⅹ 学习党史的目的,意义,重要性
学习党史的目的,意义,重要性是:
1、学史明理,切实弄清楚历史和人民为何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进而在党的领导下夺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
2、学史增信,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矢志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斗终身 。
3、学史崇德,修好“政德修养”必修课,既忠诚干净担当,又为民务实清廉,永葆“人民公仆”“人民勤务员”的先锋本色与政治底色 。
4、学史力行,立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将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使其有可持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学习党史的方法:
1、从书本上学,读“有字之书”。
我们党十分重视党史工作,已先后编纂出版以《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二卷为代表的一系列党史基本着作,系统记述并总结了建党以来的历史。
此外,党的各种文献资料汇编,老一辈革命家的回忆、口述等着作以及各种专题研究史料、纪念馆展览资料等,再现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学习党史着作,是最基本的党史学习途径。
2、向人民群众学,在实践中学,读“无字之书”。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力量。我们要拜人民群众为师,要有满腔的热忱、眼睛向下的决心,在基层火热的实践中、从人民群众身上,把握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大势。
3、学贵有恒,学以致用。
学习党史,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需要有毅力、有恒心。工作之余学一点,茶余饭后读一点,休息之前看一点,持之以恒地在学习中不断深化和积累认识。要避免漫无目的、毫无重点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