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榆树,榆树大,康熙爷树下避雨,成就大清
康熙
清代年号(1662年-1722年)。
在位帝王为:爱新觉罗·玄烨(满语发音Hiowan Yei)(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亲政后,在他的努力下,临来了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次盛世—康乾盛世。从此,大清王朝开始走上繁荣。
2. 大榆树的介绍
大榆树镇位于延庆县城东南4公里处,距离八达岭长城仅有5公里,属城郊型乡镇。镇域面积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万亩,人口1.5万,有25个行政村,110国道、八达岭快速路穿镇而过,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31.74%,绿化率达32.03%。2005年5月份,与北京国土经济研究会签订了关于在大榆树镇建设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协议。该镇连续两年被评为首都精神文明乡镇、2004年被评为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和农业产业化先进乡镇;镇党委连续5年被延庆县委评为五好乡镇党委;2004年年终考核排名第一。
3. 请教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的历史沿革
富锦市-历史沿革 富锦,原名“富克锦”,由明代“弗提卫”或“福题希卫”转音。清代称“富提新”(又作“福替新”)、“福题希”,赫哲语,意为“高岗”。清末,汉语称“富克锦”。周属肃慎,汉属挹娄,唐属黑水都督府,辽属女真五国部,金属胡里改路,元属水达达路,明属奴儿干都司,清属三姓副都统辖区。1882年(清光绪八年),于戛尔当屯(今富锦市区西3公里)添设富克锦协领,归三姓(今依兰县)副都统领属。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临江州于富克锦县城设置分防巡检。1909年6月2日(清宣统元年四月十五日),吉林巡抚奏准,以富克锦巡检升改富锦县,驻富克锦城,隶属临江府(由临江州升改);同时,裁撤协领。同年9月,改隶东北路道。中华民国成立后,1914年6月,东北路道改为依兰道,由依兰道管辖。1929年2月,裁撤依兰道,由吉林省直辖。东北沦陷后,初隶吉林省,1934年12月划归三江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战胜利后,划归合江省管辖。1946年1月,合江省于富锦县城设立富锦专区,管辖富锦等6县。同年6月1日,撤销富锦专区,同时合江省政府决定,将西南部的集贤、三道岗地区划出,设置集贤县。1947年11月,将西部的新城区划归桦川县管辖。19 49年1月6日,合江省政府令,将同江县并入富锦县,并划为同江区。同年5月,合江省并入松江省,富锦县隶属松江省。同年6月23日,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准,将绥滨县并入富锦县。195 4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后,富锦县隶属黑龙江省合江专区。1959年4月24日,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富锦县的同江区划归抚远县管辖。1963年12月30日,国务院批准,将松花江北绥滨地区划出,恢复绥滨县。翌年3月,富锦、绥滨两县正式分开。1985年1月,合江地区与佳木斯市合并,划归佳木斯市领导。1988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富锦县,设立富锦市(县级),为省辖市,由佳木斯市代管。 1992年,富锦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中部,松花江下游南岸。东北与同江市为邻,东与饶河县接壤,南与宝清县、友谊县相连,西界桦川县,北与绥滨县隔江相望。全市总面积8229平方公里,共辖9镇、9乡,另有3个省属国营农场。1992年末全市总人口 41.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4万人;满、回、朝鲜、赫哲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4%。市政府驻地富锦镇。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富锦之称源于明代的富提希卫和清代的富克锦。“富提希”、“富克锦”皆系赫哲语“岗”之意。 此地原为靺鞨地,金代为黑哲(即赫哲)族所据,辽代属五国部,位于哈尔库马草原之北,松花江岸至今尚存辽代五国部越里吉城的遗迹。明代为富提希卫(亦称福替新)所辖,清初为黑斤人本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于三姓地方设协领,雍正十年(1732年)设置三姓副都统,此地为三姓副都统管辖,光绪八年(1882年)设置富锦协领,仍属三姓副都统管辖,光绪三十二年(19O6年)划属临江州管辖,后置分防巡检。宣统元年(1909年)改升富锦县,民国初年,国民政府实行省、道、县三级管理制。将东北划分为三省十道,富锦县划归吉林省依兰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县归省直辖,富锦县直隶吉林省为三等县。伪满州国成立之初仍承袭旧制,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改行帝制后,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成立三江省公署,将富锦县由吉林省划归三江省管辖。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东北光复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将伪三江、东安两省合并为合江省,富锦县为合江省所辖,解放后,恢复东三省富锦划属黑龙江省管辖。 富锦历史悠久,周属南慎部,唐属黑水都督府,辽属东京道女真五国部,金属上京胡里改路,元属辽阳行省水达达路,明属奴儿干都司,永乐七年(1409年)设弗提卫,清为三姓副都统辖区,光绪八年(1882年)在嘎尔当设富克锦协领衙,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置巡检司属临江州,宣统元年(1909年)设富锦县,民国21年(1932年)6月日本侵占富锦后,称富锦县公署,1945年8月12日富锦解放,是年12月7日成立富锦县民主政府,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富锦县人民政府。1988年8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民[1988]行批19号)撤县建市。被列为省辖计划、财政单列县级市。 2000年,富锦市辖10个镇、8个乡:富锦镇、头林镇、宏胜镇、二龙山镇、长安镇、砚山镇、锦山镇、兴隆岗镇、向阳川镇、西安镇、大榆树乡、富民乡、新建乡、隆川乡、永福乡、上街基乡、择林乡、二道岗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2057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富锦镇 98082 向阳川镇 14809 二龙山镇 24586 长安镇 17879 西安镇 13429 锦山镇 22676 砚山镇 18755 头林镇 15821 兴隆岗镇 13212 宏胜镇 12791 大榆树乡 14448 富民乡 10244 择林乡 8697 永福乡 10204 新建乡 9867 上街基乡 9964 二道岗乡 9736 隆川乡 10478 建三江管理局虚拟镇 15535 七星农场虚拟乡 39377 大兴农场虚拟乡 15018 创业农场虚拟乡 14971 2003年,西安镇人民政府驻地由西安村迁至清化村,西安镇同时更名为上街基镇(黑民办函[2003]70号)。 富锦市辖11镇,266个村民委员会:富锦镇、二龙山镇、向阳川镇、锦山镇、头林镇、兴隆岗镇、宏胜镇、上街基镇、砚山镇、长安镇和大榆树镇。境内还有建三江农垦分局及其七星、大兴、创业3个省属国营农场
4. 定海神针说明了古榆树的什么
说明了古榆树的神奇和人们对这棵古树的喜爱,寄予着人民企盼风调雨顺。
人们将古榆根部与湖水水面的距离,当作测量湖水的标志。开鲁古榆树为明代所植,据今近千年历史,树形奇伟,枝叶茂盛,在广阔的科尔沁大地上闻名遐迩,大榆树镇依此得名。
这株古榆树高25米,树围7米,四人合抱方能围拢。四条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走向的大枝杈,粗在1米以上,延伸十余米。巨大树冠形成的绿荫覆盖面积近500平方米。
(4)大榆树的历史有多少年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鲁县把这株古榆作为文物,予以妥善保护。1985年以这株古榆为中心,建成一处供人们休息、娱乐的场所,取名“古榆园”。
古榆园正门雕梁大柱,雄伟壮观;侧门设计精巧,古朴雅致。在古榆园正门内树下的方碑上,镌刻着介绍古榆的文字;碑后有假山、水池。1996年,古榆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 大榆树镇的历史沿革
镇域村落多为明、清两代建置。
日本侵华时期,由伪蒙疆宣化府延庆县统治。
1940年开辟平北抗日根据地,属昌延联合县。
1945年属延庆县,1948年延庆解放,属延庆二区,12月划入延庆一区。
1953年建立乡级政权,分属姜家台乡、杨户庄乡。
1956年撤区并乡,建立大榆树乡,辖村18个。
1958年7月26日,将莲花池村划出,将原下屯乡的东杏园、新宝庄、簸箕营3个村划入。
1958年8月改属灯塔(延庆)人民公社,为大榆树大队,辖村18个,同时将东杏园、新宝庄、簸箕营划归下屯乡。
1961年成立大榆树人民公社。1966年5月30日改为高庙屯公社。
1983年将高庙屯公社改为大榆树乡。
1990年将司家营村划归延庆镇。
2000年7月撤销大榆树乡、下屯乡,改置为大榆树镇。同时,将原下屯乡的东杏园、新宝庄、簸箕营、西杏园、下屯、岳家营、程家营、军营8个村划归大榆树镇,辖村25个。
2002年末,镇政府驻大榆树村,面积64平方千米,人口1.36万人,辖姜家台、陈家营、杨户庄、阜高营、奚官营、上辛庄、下辛庄、宗家营、大榆树、高庙屯、刘家堡、南红门、北红门、东桑园、大泥河、小泥河、小张家口、下屯、东杏园、西杏园、岳家营、簸箕营、新宝庄、程家营、军营25个行政村。
原【下屯乡】延庆县辖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4千米。延(庆)康(庄)公路、八达岭公路和康(庄)延(庆)铁路支线过境。1949年属延庆一区,1956年设下屯乡,1966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面积19.5平方千米,人口0.9万人,辖大路、东官房、小丰营、小王家堡、东红寺、新大丰营、下屯、西杏园、东杏园、岳家营、簸箕营、军营、程家营、新保庄14个行政村。2000年,撤销下屯乡,将下屯、西杏园、东杏园、岳家营、簸箕营、军营、程家营、新宝庄8个村并入大榆树镇,将东红寺、大路、新大丰营、东官坊、小丰营、小王家堡6个村并入康庄镇。
6. 18棵几十年的大榆树现在能卖多少钱
不是按年头计算的,是按照立方计算的,每个立方按照1000块钱计算就可以了,你算一下有多少就能计算出多少钱来
7.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大榆树镇的古榆园的那棵古榆有多长时间的历史
九百年、
8. 大榆树最怕什么会死
大榆树最怕树根有油。十几年的大榆树最怕树根有油,因为树根有油就会死掉。榆树的生长很慢,十几年的榆树也只有四把粗,大榆树最怕把机油或者其他什么油倒在树根旁边,树吸收了油很快就会死掉了。所以大榆树最怕树根有油。
任何作物都是由新根生而生,由根衰亡而亡,健壮发达的根系是作物生长和高产的基础,如果根吸收了机油,柴油都会死掉的。
大榆树的发展
2006年大榆树镇全面实施,工业立镇,科教兴镇,生态建镇,农业稳镇四大战略,开展各项工作。
工业工作,大榆树镇被定为全县的工业重镇,几年来紧紧围绕着工业立镇这一指导思想,狠抓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园区规划占地5700亩,实现了六通一平。
对入园的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工业发展迅猛。2005年财政收入94点4万元,截止到2005年底,共有入园实体企业24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7335点1万元。
科教工作,科教产业蓬勃发展。占地近1000亩、投资近8亿元的现代化的高等学府北京科技职业研修学院已矗立在城南,学校可容纳学生3万人,2005年入住学生达到1点6万人。占地33亩,投资2160万元的春艺达广告学校已建在东杏园村。两所学校的入住,成为大榆树镇经济又一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