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苏州平江路有什么历史呢
说起街道,很多人都会想起苏州的平江路。
在苏州,有着:“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的美誉,平江路是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是一条沿河的小路,其河名为平江河。
如如今的苏州是长三角地区经济最活跃的、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在城市的最核心地带,依然保有着小桥流水的古朴补风貌,可见这不仅要留住乡愁,也让城市有不灭的灯火。
B. 平江区的历史沿革
阖闾元年(公元前514),吴王阖闾授命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围四十五里三十步,小城八里六百六十步,陆门八,以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象地之八卦”。(《吴地记》)所建大城即今苏州古城,今平江区在城之东北部。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国平定楚国江南地区,置会稽郡,郡下领县,时苏州始称吴县,今平江辖区属吴县。
东汉永建四年(129)十二月,析会稽郡东北地另立吴郡,领13县,苏州一带仍称吴县,今平江辖区亦属此。东汉兴平二年(195),孙策部将朱治逐吴郡太守许贡,入郡领太守事,自此吴地属三国孙吴,苏州仍称吴县,平江辖区亦属此。晋代,吴郡属扬州,苏州仍称吴县,平江辖区属吴县。隋开皇三年(583)十一月废郡为州,地方行政建置改为州、县二级,九年二月隋破吴州,废吴郡,改吴州为苏州,取州西姑苏山为名,苏州名称始于此,当时苏州领5县:吴县、常熟、乌程、昆山、长城。今平江辖地仍属吴县。
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割吴县地以东置长洲县,今平江辖区属苏州的吴县、长洲部分。
唐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郡,苏州改为吴郡,领6县:吴、长洲、嘉兴、昆山、常熟、海盐。今平江辖区属当时吴县、长洲部分。唐乾元元年(758),改吴郡为苏州。从此,苏州地名被作为通称。二年,废长洲县,置长洲军,平江辖区属长洲军。唐大历十二年(777),废长洲军,仍为长洲县,苏州领7县:吴、长洲、嘉兴、海盐、常熟、昆山、华亭。今平江辖区仍属吴、长洲2县。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同光二年(924),敕升苏州为中吴军(军为当时军事要冲之地所设的地方行政建置),领常、润等州。宋开宝四年(971),南唐去国号改为江南国。开宝七年,宋谕吴越伐江南。八年,中吴军改称平江军。同年,宋以吴越孙承祐为平江节度使,意在平定李煜江南国。今“平江”两字,即当时平定江南国之意。自此,苏州历史上始有“平江”之称。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国降北宋。宋政和三年(1113),以苏州为帝节镇,升为平江府。“平江”作为苏州地方行政建置由此确立,一直沿用到元末。
元至元十三年(1276)十二月,改平江府为平江路。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占平江,改平江路为隆平府。次年,张士诚降元,复改隆平府为平江路。
至正二十七年九月,朱元璋攻克苏州后,建都金陵,国号吴,改平江路为苏州府,领吴县、长洲2县与吴江、常熟、昆山、嘉定4州。清雍正二年(1724),析长洲县置元和县,苏州城内出现三县建制,三县各辖苏城之一部分及郊外农村地区。今平江辖区由三县分治,大部分属长洲、元和县境。城内南以干将路为界,东、西向范围属吴县部分为今人民路以西至永定寺弄、河东巷一线;属长洲县部分,大致为人民路以东至临顿路一线;属元和县部分,为临顿路一线以东至娄门、相门一线。城外今北寺塔街道和娄门街道所属地区分别归长洲及元和县。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苏州府领9县2厅:吴、长洲、元和、昆山、新阳、常熟、昭文、吴江、震泽9县;太湖、靖湖2厅。今平江辖区分别属于吴、长洲、元和部分。
清宣统三年(1911)十月初四,裁苏州府及长、元、吴3县,设苏州,置苏州民政长署,管辖原长、元、吴3县县境。其余原苏州府属各县、厅均由苏军都督府直接管辖。 中华民国元年(1912)1月,各地废府、州,并县、厅。裁苏州府,苏州改称吴县。原属苏州府的长洲、元和、吴县同时并入吴县,今平江区属吴县部分。11月,吴县城厢自治改称苏州市。“市”是“县”的下级行政建制。民国16年7月1日,苏州市政筹备处正式成立,所属苏州城厢及附郭暂分7区32段,今平江辖区大致涉及当时的东区(一至七)7个段,南区(五至七)3个段,西区五、六段,北区一、二、六、八、九、十、十一、十六、十七段。民国17年11月27日,县、市分治,苏州市政府正式成立。民国19年3月27日,撤销苏州市,并入吴县。20年1月,吴县将原苏州市7个市政区划为3个城厢区:城厢第一区在城北半部,城厢第二区在城南半部,城厢第三区在阊门、胥门外附郭地区。今平江区大致处于当时第一区的东南部与第二区的东北部。
民国23年(1934)6月,吴县划为13个区,苏州城厢3个区合并为一个区,称吴县第一区。第一区下辖11乡60镇,今平江区域内当时建有6乡22镇。民国31年3月,苏州城厢改为第八区。
抗日战争时期,伪吴县知事公署划定下属乡镇区域,建立3个城厢公所,今平江区域主要在当时的第一公所管辖范围内,余及第二公所、第三公所。
民国36年(1947)2月16日起,实行新制,扩并乡镇,吴县全境设9区137乡镇,苏州区下辖14乡镇。今平江区域内涉及6镇1乡:中山镇、北街镇、西城镇、娄江镇、中和镇、齐溪镇及宁南乡。次年12月,苏州城区调整为13镇。撤区署,各镇由吴县县政府直接领导。今平江区域内除宁南乡撤销外,其余6镇未变。 1949年4月27日,苏州解放。30日,划苏州为市。5月3日,苏州市军管会宣布苏州市按原13镇区划建立13个镇人民政府。9月1日,撤镇,按公安分局辖区将城区分为东、南、西、北、中5个区,建立5个区公所。东区区公所辖娄江镇全部,中山、齐溪、北街3镇的一部分。1950年5月,区公所撤销。1951年10月18日,经苏南人民行政公署批准,苏州城区建立东、南、西、北、中5个区人民政府。今平江辖区涉及当时东区、中区、北区。
1955年10月1日起,苏州市各区改名,东区改称平江区,北区改称北塔区,中区改称观前区。“平江区”政区名称始于此。观前、北塔两区分别于1956年7月与1958年7月撤销,所属街道一部分并入平江区,另一部分并入沧浪、金阊两区。
1958年11月5日,成立平江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1960年6月,平江人民公社所属平江路、观前街、北寺塔、东北街4个街道分别成立人民公社分社。1960年7月,撤销分社建制,原北寺塔、东北街2个分社从平江人民公社划出,合并成立北塔人民公社,办公地址在西北街。1962年6月,城区撤销人民公社,恢复人民委员会建制。1963年3月22日,撤销北塔区,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平江区。
1966年11月,平江区改称东风区。1979年6月1日起,恢复平江区原名,一直沿用至今。
2012年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复同意的苏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撤销苏州市平江区,与苏州市沧浪区,金阊区合并,设立苏州市姑苏区。
C. “平江路”有何历史韵味
平江路曾有过多次细致保护和改造,但却只是修复原有旧牌额。沿街很多老旧的住宅已经失去了原来居住的作用,只是外表看起来并不张扬,悄悄掩隐在木制的门板之下,乍看起来和一般的民宅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有从格外精致的雕花门廊上还可以窥出些端倪。
与同是苏州老街的山塘街相比,平江路少了份商业气息,保住了市巷旧貌,更大限度地留住了民俗风情,述说着平江路的风华。
D. 苏州平江的历史
平江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部。平江区的名称,取自苏州旧称“平江府”。“平江”之得名有两说:一为平定江南之说,宋开宝四年(971),南唐去国号改为江南国,开宝七年宋谕吴越伐江南,八年(975)宋以吴越孙承佑为平江节度使,意在平定江南。一为地理之说,苏州地势低洼,城东娄江水势平缓,地与江平,故称平江。
今平江区的行政建制,始于1955年。1949年4月27日,苏州解放,划苏州为市。1951年10月18日,经苏南人民行政公署批准,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城区建立东、南、西、北、中五个区人民政府。东区即今平江区之前身,辖区范围小于今平江区区域。1955年10月1日起,苏州市各区改名,东区改称平江区、“平江区”名称始于此。建国以来,由于建置多次变动,其境域变化大致可分五个时期:东区时期、四区时期、前三区时期、人民公社时期和后三区时期。1992年,郊区官渎村、长亭两村划归平江区;1996--1997年间,钱万里桥居委会和挹秀新村先后划归平江区北塔街道;1998年2月18日,东港小区划归平江区娄门街道;1999年7月1日,苏锦二村划归平江区北寺塔街道;2002年金阊区金门、桃坞两个街道和虎丘区幸福、苏站七个村划归平江,平江区辖区有所扩大。
现区界为:东沿东环路西侧与工业园区相连;南以相门塘、干将河与沧浪区为界;西以殷家荡西口、十字洋河、西护城河与金阊区为邻;北与相城区为界。
平江区东沿东环路西侧与工业园区相连;南以相门塘、干将河与沧浪区为界;西以殷家荡西口、十字洋河、西护城河与金阊区为邻;北与相城区为界。面积22平方千米。总人口24万(2004年)。下辖观前、平江路、苏锦、娄门、城北和桃花坞六个街道,51个社区居委会(村)。
平江区历来是苏州的经济中心。近年来,平江区经济保持了良好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势头,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显着增强。增长36%、53%和55%。形成了以区域经济为主体,服务业为支柱的具有平江特色的经济结构。辖区内的商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浓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地方和时代特征,商业在古城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一百多年来,观前地区始终是苏州古城的商业中心。观前街集中了黄天源、松鹤楼、得月楼等19家传统特色名店和百年老店;荟萃了大洋百货、金鹰国际等数十家大型商厦;形成了太监弄、碧凤坊餐饮一条街;大成际艺品、玄妙观集市、东中市五金、皮市街花木,华东电器城家电因各具特色而名扬全国。辖区内分布着中学10所,小学20所,博物馆6处,控保建筑58处,光裕书场、苏荷天地等大型娱乐场所30多处。
区内交通便利,有31—2国道、沪宁、苏嘉杭高速公路出入口、火车站及运河码头,东环路、北环路、人民路、干将路等主次干道,构成了内外环通、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区内旅游景点众多,古典园林就有17处,其中拙政园、狮子林、耦园、艺圃、环秀山庄等5处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被国务院确定的平江历史街区较为完整地保留着宋代《平江图》描绘的苏州古城“小桥流水”的古朴风貌。
E. 苏州平江路的历史
讲到平江路,很容易联系到两个名人,住在平江路上面的悬桥巷27号,是清代的人,一个是洪钧洪状元,同治七年高中状元,从翰林院修撰慢慢升官至兵部左侍郎,官大自然出名,不过后来的浪漫婚姻更是让他出了大名,那就是他在1886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把年方二八的“秦淮河名妓”赛金花娶到了洪家,做他的第三房姨太太。
一个大才子和高官,居然看上一个红粉佳人,本身就充满了浪漫的味道,据说洪钧是在返乡奔丧的路上,看到了在秦淮河上卖唱的赛金花,这一看就此看出一段“梨花海棠”的历史来。那时,他三天两头让赛金花为他弹唱。再后来,在朋友的怂恿之下,这段姻缘又得到了大夫人和二夫人的同意。于是在第二年桂花飘香的季节,美女赛金花走进了悬桥巷27号。洪大人还专门给赛金花造了房子,就是洪家大院的“第七进”房。在江南的水气氤氲中,赛金花悠闲而滋润地在27号的院落里舒展着,她时常会在饭后或闲暇在大院里听评弹唱昆曲,还有京戏。在下人的眼里,她是个温和善良的人。大奶有点看不起她是一个妾,但是总的来说,这段婚姻还是非常精彩的。。
1890年盛夏,洪钧作为清朝政府的公使从西方四国“载誉”归来,带着赛金花,这时候的赛金花已经能够讲一口好外语了,在社交圈里翻云覆雨,自然成了中国第一代的“交际花”。他们还是回到苏州,回到平江路,住进了悬桥巷29号,还带回来一架钢琴。不过,仅仅两个月后,洪钧谢世而去,方才55岁,实在太早了。留下年轻貌美的赛金花,无限感慨地离开悬桥巷29号,去了上海,开始了真正属于她的“名妓”生活。
算算时间,赛金花住在平江路旁边的悬桥巷洪家大院的时间只有半年,属于洪钧的时间也不过七载,悬桥巷27号和29号却成了一段永远的佳话,在这里走走,好像有时候还会觉得那街角会走出那个风韵优雅的赛金花来呢!
F. 平江路、观前街适合晚上还是白天游玩
平江路、观前街,无论是晚上还是白天都适合游玩。
平江路是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是一条沿河的小路,其河名为平江河。平江路历史街区是苏州古城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区域,堪称古城缩影。对照南宋《平江图 》及明末《苏州府城内水道总图》,平江路基本延续了唐宋以来的城坊格局,并至今保持着活力。
白天的平江路
(6)平江路历史多久扩展阅读:
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有“东方水都”之称。
苏州古城遗存的古迹密度排名第三,苏州古城14.2平方公里。苏州古城和苏州园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遗产"集于一身,而昆曲、阳澄湖大闸蟹、周庄是三张国际级、重量级的品牌。苏州园林甲天下,为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一,其中九座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截止2009年有六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世界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
G. 平江路的介绍
平江路是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是一条沿河的小路,其河名为平江河。平江路历史街区是苏州古城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区域,堪称古城缩影。对照南宋《平江图 1》及明末《苏州府城内水道总图》,平江路基本延续了唐宋以来的城坊格局,并至今保持着活力。
H. 苏州平江路历史 (详细介绍上千字) 在线等啊!!!
山塘街历史
I. 平江路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平江路是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是一条沿河的小路,其河名为平江河。却说宋元时候苏州又名平江,以此名路。河路都不阔,河上行走的是摇橹船,路上仅可过黄包车而已。故有同一路上,“水陆并行,河街相邻”,这是很典型的水乡特色。
J. 苏州美食街平江路有多长
你好!苏州美食街平江路其实就是一条沿河街市,全长约1.6公里,沿街的建筑很有特色,古香古色,商业化程度很高,商品琳琅满目。晚上去逛灯火辉煌,十分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