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什么是一种历史成本

什么是一种历史成本

发布时间:2022-07-16 05:15:55

❶ 我想知道历史成本是什么意思呢

历史成本指会计成本。
会计成本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实际发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资、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费用、折旧等。
会计成本是会计记录在公司帐册上的客观的和有形的支出,包括生产、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原料、动力、工资、租金、广告、利息等支出,按照我国财务制度,总成本费用由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组成。
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各项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燃料及动力等)、直接工资(生产人员的工资、补贴)、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费);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内的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分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维修费、修理费及其他制造费用(办公费、差旅费、劳保费等)。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和福利费、公司一级折旧费、修理费、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摊销费及其他管理费用(办公费、差旅费、劳保费、土地使用税等)。
财务费用是指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及其财务费用(汇兑净损失、银行手续费等)。
销售费用是指为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销售部门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运输费及其他销售费用(广告费、办公费、差旅费)。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称为期间费用,直接计人当期损益。

❷ 什么是会计的历史成本

会计的历史成本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实际发生的一切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及其他等价物。包括工资、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费用、折旧等。

历史成本计量是指按照资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的偿还负债与其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项目的计量, 应当基于经济业务的实际交易价格或成本, 而不考虑随后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按照历史成本原则进行核算, 有助于各项资产、负债项目确认、计量结果的检查与控制;同时按照历史成本核算, 也使收入与费用的配合建立在实际交易的基础上, 能够促使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历史成本计量特点:
1.面向过去的确认基础
历史成本会计的最大特点是面向过去从确认的基础看, 历史成本会计是建立在过去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基础上的。不论权责发生制还是收付实现制, 都是针对已发生的过去交易而言的。前者指因过去交易而引起的权利和义务;后者指因过去交易而引起的现金收付。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建立在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基础上。
2.按历史成本计量
这是历史成本会计的根本所在。资产、负债、费用按历史成本计量, 提供的是面向过去的历史信息, 与现实情况相关性不足。
3.遵循实现和配比原则决定收益
复式簿记产生以来, 通过成本与收入进行配比来确定收益, 一直是会计的主要特征, 并构成整个会计体系的核心和灵魂。
4.会计信息可靠性较强, 相关性不足
历史成本会计是相对可靠的, 因为一项资产或负债的成本通常是客观的, 与其他计量属性的计算相比, 较少估计和偏见。
但历史成本不随着市场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所以, 与市场价值缺乏相关性。

❸ 什么是历史成本

又称原始成本或实际成本,是指以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会计成本(accounting cost)

会计成本=账户支出=已消耗+未消耗

其中:未消耗=资产,已消耗=产生收入(费用)+不产生收入(损失)

(3)什么是一种历史成本扩展阅读:

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实际发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资、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费用、折旧等。

原始成本会计模式以原始成本为计量属性,并将原始成本视为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一般原则。在这种会计模式下,一切经济业务和事项,一律以原始成本为入账标准。

各类资产都按原始成本转销。各类权益都以业务发生时实际收到的或承诺支付的货币数量计价。产品成本也按原始成本计算。这样,就把整个会计建立在原始成本基础之上。

计量属性的优缺点

原始成本计量属性的主要优点是:

(1)原始成本是在市场上通过正常的交易客观的确定下来的,而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

(2)原始成本可以验证。

(3)原始成本较近似于购置资产时的资产价值。

(4)原始成本数据易于取得,并且与收益计量上的实现概念相一致。

原始成本计量属性的缺点主要有:

(1)由于资产的价值经常发生变动,经过较长时期以后,原始成本作为企业可用资财的计量属性就缺乏重大意义。

(2)原始成本不能使利得和损失的实际发生期间有可能得到确认。

(3)由于资产的价值自始自终在变动,不同时期取得资产的成本在资产负债表早加在一起,缺乏可解释性。

❹ 什么叫历史成本与重置成本,二者区别是什么

历史成本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
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时,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时所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债务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举例:我今天购买一台设备价值10万元,那么任何时候无论谁问我这台设备多少钱,我都会回答:10万。即使市场上同样的一台设备降价到1万或者升价到100万,我的这台就是10万。这就是历史成本。
我认为历史成本就是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真实代价,日后无论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如何变动,我们如果要按照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来计量的话,他的成本永远就是当初买回来所付出的代价。简单点说历史成本这个计量属性就是“买价”。那么我们推断,在实务中购买资产时使用历史成本入账是最恰当的。重置成本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金额。
采用重置成本计量时,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的偿付该项负债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举例:公司盘点,发现盘盈一台全新的设备,而这台设备没有任何凭证依据可以证明其购入时的价值,也无法查明盘盈的原因,我通过在市场询价发现同样型号的全新设备需要5万元,那么我就可以以5万元的价格作为这台设备的重置成本入账了。有没有发现,例子中我强调了“没有任何凭证依据可以证明其购入时的价值,也无法查明盘盈的原因”。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我认为重置成本,关键应该在于“重置”二字,之所以要重置,是因为无法得到最准确的“历史成本”,所以我们必须以现时最接近实际的市场价作为成本重置其当前无法确定的成本。
简单点说重置成本就是“市场价”。那么我们同样可以推断,在实务中假如出现资产的盘盈盘亏,在无法确定其准确的“历史成本时”就可以选择重置成本来作为入账依据了。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采用可变现净值计量时,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举例:我有100台电视,账面核算出的价值为100万元,但是由于经济萧条,现在这批电视市场价可能只能达到90万元,而且销售这批电视我可能还需要承担5万元的相关税费(不含增值税)和1万元的销售费用,那实际上这批电视可变现的净值就是90-5-1=84万元了。我觉得可变现净值其实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大家有没有一个疑惑,它和重置成本一样,既然都是拿了当前市场价格来作为参考,为什么又另外开辟一个新的计量属性呢?关键在于“可变现”,企业什么东西都可以变现。但是在日常经营中,存货以及物料等经常性周转且的与经营息息相关的资产。简单点说可变现净值就是“某样资产市场价值或者说是估量的价值-销售时产生的费用-相关税金后剩下的部分”。

❺ 什么是历史成本;什么是实际成本

历史成本原则是会计学中的重要方法.
历史成本原则是指指企业的各种资产应按其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所谓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实际成本核算原则要求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项目的计量应当基于经济业务的实际交易价格或成本,而不考虑随后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按照实际成本原则进行计量,有助于各项资产、负债项目确认与计量结果的检查与控制;同时,也使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建立在实际交易的基础上,能够促进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当然,在货币购买力变动和物价上涨时,按历史成本计价,就不能确切地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因此,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企业出于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也不排除企业自愿在历史成本基础上对会计数据作出调整,以反映物价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但是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必须坚持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法缩股全流通"我个人理解是按历史成本法核算该公司的非流通股本在公司股票上市流通之前的真实价值,然后以这部分价值扣除通货膨胀和利息收益等因素后计算现在这部分非流通股票上市流通的价格,然后缩股。这样可以在不损害全体流通股股东利益的情况下实现该公司股票的全流通。

如何缩股?
缩股的方法是:选择一个时点,以每只股票的每股净资产与该股的收盘价(或一定时期平均价)进行缩股,缩股后重新进行股权登记,缩股后的非流通股可以进行流通。
步骤为:
A:选择一个时点,如11月30日市场休市一个月开始缩股。
B:每支股票开始缩股。缩股率=每股流通股的某时点收盘价(或一定时期加权平均价)/每股净资产。非流通股经过缩股后的数量=某支股票非流通股量/缩股率。缩股后可流通股数量=原流通股数量+非流通股缩股后数量。
C:在这一个月之内进行工商重新登记和股权注册调整。
D:恢复开市,有条件地允许缩股后的原非流通股流通。
以天士力(600535)为例:
天士力总股本19000万股,流通A股5000万元,境内法人股14000万股,三季度每股净资产5.4元,每股收益0.40元。11月15日收盘价为21.2元。
缩股率=21.2/5.4=3.9
非流通股经过缩股后的数量=14000/3.9=3590万股。
缩股后可流通股数量=5000+3590=8590万股。
每股收益0.885元,如果股价仍维持在21.2元,市盈率为23.9倍,比现在的市盈53倍降低很多。

缩股会不会给非流通股股东造成很大损失?
不会!非流通股的价值体现是以净资产为基础的,财政部允许国有股以净资产或略高于净资产的价格转让给民营企业或外国投资者的政策,已经说明财政部承认其所持有的非流通股中的国有股部份的股票价值。按净资产卖方和按净资产缩股后在二级市流通在理论上价值是相等的,以天士力为例,缩股前的14000万非流通股以每股5.4元的净资产计算的价值总和与缩股后3590万股以每股21.2元的市价计算价值总和相等,都是7.5亿元。当然,缩股后,个股的股价是有分化的,上涨的股票,非流通股股东的财产就会升值,下降的股票的股东的财产就会缩水。
缩股会不会给二级市场造成很大冲击?
不会!二级市场资金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市场具有投资价值时,就会吸引部分场外资金,相反,场内资金也会离去,如果实现了缩股,市盈率下降到价值区域,社保基金的入市,外资的进入才会成为现实;缩股后的原非流通股的流通会受到分期卖出或卖出报告等规范性的限制,不会给市场造成集中性冲击;很多股票的大股东并不需要将全部手中股票卖出,为了加强控制权有些还要从二级市场买入股票。缩股对市场是会有些冲击,但决不是供求引起的,而是心理因素,是短期的。

实际成本是企业在取得各项财产时付出的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及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成本。
计划成本是企业自行制定的各项财产的分类、名称、规格、编号、计量单位和计划单位成本等资料,在取得财产时或发出时按这些资料计算计划成本

按现行制度规定,原材料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而对于材料收发业务较多且计划成本资料较为健全、准确的企业,一般都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收发核算。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的特点是:收发凭证按材料的计划成本计价,原材料的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均按计划成本登记。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月份终了,将发出的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与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
其具体帐务处理可分为以下四方面:
1、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未验收入库。
此种情况下只需按发票帐单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不必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即:
借:物资采购 (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
在小规模纳税人下的增值税计入物资采购成本,以下同。

2、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已验收入库。
此种情况下既要按发票帐单上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同时又要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
同时作入库处理: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物资采购(计划成本)
月底结转材料成本差异,节约情况下:
借:物资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
如为超支则作相反分录。

或:入库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借或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记借方,节约记入贷方)
贷: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3、货款金额到月末不确定,月末按计划成本估价入帐,下月初用红字冲减。
此种方法,以计划成本作原材料入库处理,但不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应付帐款(计划成本)
下月初用红字冲减,待发票帐单到达后再作购入处理。

4、发出原材料的会计处理。
材料成本差异帐户的设置:
借方 材料成本差异 贷
期初余额:结存材料超支差异 期初余额:结存材料节约差异
发生额:购入材料超支差异 发生额:(1)购入材料节约差异 (2)发出材料负担成本差异(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
期末余额:库存材料超支差异 期末余额:库存材料节约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
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在计算出差异率后,用各车间、部门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与成本差异率相乘,求出各种产品和各车间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以实际成本等于计划成本加材料成本差异为依据,将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例:甲公司原材料日常收发及结存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月初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600,000元,实际成本为605,000元;本月入库材料成本为1,400,000元,实际成本为1,355,000元。
当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情况如下:
基本生产车间领用 800,000元
在建工程领用 200,000元
车间管理部门领用 5,000元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 15,000元
要求:
(1)计算当月材料成本差异。 (2)编制发出材料的会计分录。
(3)编制月末结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解:(1)计算当月材料成本差异
=〔(605,000—6,000,000)+(1,355,000—1,400,000)〕/(600,000+1,400,000)
=—2%
(2)发出材料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 800,000
在建工程 200,000
制造费用 5,000
管理费用 15,000
贷;原材料 1020,000
(3)月末结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 16,000
在建工程 4,000
制造费用 1,000
管理费用 3,000
贷:材料成本差异 204,000

总之,对原材料计划成本核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购入的材料只有在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已定并已验收入库的条件下计算购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的结转可在入库时结转,也可以在月末汇总时结转;
(2)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中超支或借方余额用“正号”表示,节约或贷方余额用“负号”表示;
(3)发出材料承担的成本差异,始终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的贷方,只不过超支差异用蓝字,节约用红字或×××表示,最终计入到成本费用的材料还是实际成本。

❻ 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是什么啊举例说明,谢谢啦

历史成本就是取得或者购建时实际给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如果,电脑你买的时候花了5000,那5000就是它的历史成本。重置成本是指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重新购置或者建造一个一样或者类似的资产所要给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比如说,你现在这台电脑按当前的新旧程度和功能,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再买一个看要花多少钱。可变现净值是指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处置该资产的收入减去进一步的加工成本和相关税费后的净额。比如说你以3000元把这台电脑卖了,但另外要花100元给人家帮你整理一下,那在不考虑税金的情况下这台电脑的可变现净值就是2900元。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的市场条件下,在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所达成的价格,通俗的讲,这个价格是比较公道的,是大多数人能够认同的。其实这些计量基础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计量的。

❼ 历史成本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历史成本,什么是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就是实际成本,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时,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时所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为保持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可比性,以考核财务部门业绩,要求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口径一致,包括买价、运杂费和相关的税金等。

(7)什么是一种历史成本扩展阅读

实际成本概念主要是针对产品或劳务而言的,但实务中也包括原材料采购的实际成本和销售实际成本等,所以实际成本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是指实际发生的耗费代价,相对于估计成本而言,实际成本是指已经发生,可以明确确认和计量的成本。

将企业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定额成本或上期成本及同行业成本等进行比较,便可以进行成本的分析和考核,了解成本定额和计划的完成情况,掌握成本变化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揭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❽ 请通俗简单举例的讲下什么是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是指亦称原始成本,资产在其取得时为它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例如一个企业三年前购置了一台电脑价值五千元,入账时以五千元计算,则这五千元就是这台电脑的历史成本。

❾ 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一、定义不同

1、历史成本

又称实际成本,是指企业取得或者建造某项财产物资时实际支付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2、重置成本

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3、可变现净值

又称为预期脱手价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

4、现值

也称折现值,是指把未来现金流量折算为基准时点的价值,用以反映投资的内在价值。

5、公允价值

即市场价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常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即脱手价格。

二、会计应用范围不同

1、历史成本

使用范围最广,会计要素在计量时一般均采用历史成本,如原材料采购入账价值、固定资产初始入账价值等。

2、重置成本

主要使用在固定资产盘盈中。

3、可变现净值

用在存货期末价值计量中

4、现值

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测试。

5、公允价值

主要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模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等计量。

联系:

一般来说,历史成本可能是过去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而在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也就是未来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者负债的历史成本。

公允价值可以是重置成本,也可以是可变现净值和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的的现值,但必须同时满足公允价值的三个条件。

(9)什么是一种历史成本扩展阅读:

可变现价值是一种交换产出价值,它与清算价值的不同在于它们得之于不同的市场条件。可变现净值是处于正常销售经营交通常有正常利润情况下的价格,而清算价格则是一种迫售价格,即按大大降低的价格出售给顾客,或通常按大大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给顾客。

可变现价值只适用于计价那些为销售而持有的资产,例如商品、特定特造口、投资以及企业经营上不再使用的机器设备等。此外,由于企业不可能将所有资产都按现行售价来计价,这就需要运用其他计价方法,而用不同的计价方法计价所加出的资产总额,缺乏解释意义。

会计实务中,除特殊项目和特殊情况外,一般不采用可变现净值这种计量属性。

阅读全文

与什么是一种历史成本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