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狐妖什么的历史

狐妖什么的历史

发布时间:2022-07-16 14:15:11

A. 中国神话故事中的狐妖,并非鬼魅画苍生吗怎样看待

狐狸是一种极为狡猾的动物,自古以来,魅惑人心的狐妖形象,倍受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的青睐。《封神演义》一书中,有着奉女娲之命患乱商纣的美艳狐妖妲己,《聊斋志异》中善良可爱的辛十四娘;到了近代,与狐妖有关的影视作品也不在少数,刘亦菲在《二代妖精》中出演九尾狐,一部《青丘狐传说》,更是上演了一场狐妖与凡人之间的爱恨纠葛。

千年前狐妖起源,为祥瑞象征

人妖之恋一直是古代志怪小说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这一类的神话故事,也唯有狐妖被赋予如此多变形象和意味深长的含义。他们时而邪恶、时而善良、时而娇俏、时而魅惑,从远古神话,到明清小说,狐妖是一种备受文学家青睐和引用最多的文学意向,然而他们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呈现出不一样的文化思想。千百年以前的狐妖,并非只是美丽女子的化身,它在志怪小说中多变的形象,远比人们想象中的更加多样化。

这个时候,就会有这样的故事出现,那些女性的狐妖角色,会出现在素昧平生的落魄书生床塌前,当这样一个美艳异常的狐妖形象出现以后,书生也会摒弃世间的繁文缛节和功名利禄,只想着纵情放任自己,甚至沉迷于这份恋情所带来的欢愉之中。

毋庸质疑的一点是,狐意象在发展演变的这千年时间里,他们在文人笔下逐渐具有了意识性,其实这是一种人赋予这个意象的意识。远古时期,狐只是一种人类所崇拜的图腾文化,然而发展到唐宋元明清,狐开始具备自己的意识与情感,狐逐步世俗化,成为了古代文学长河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写作题材。每次重读古人的狐妖志怪小说,其实都能够更加深刻的感受这一点。

B. 九尾狐的历史起源代表

中国神话
传说为治理洪水而操劳得“股无肱,胫不生毛”的大禹,他的夫人涂山氏之女就是九尾白狐。所以《聊斋志异·青凤》中的老狐精自称“我涂山氏之苗裔”。
在中国与韩国的传说中,常出现的九尾狐是只有九条尾巴的狐狸。它可以变成艳丽的女人诱惑男人,据说每条尾巴都有不一样的法力。其实九尾狐并不是指它只有九条尾巴,而是有无数条。据说,当一只狐狸活了超过一千年,它就会变成九尾狐。
外国神话
月护王旃陀罗笈多建立了孔雀王朝(古印度摩揭陀国的奴隶制王朝),同时他也是个虔诚的耆那教信徒。耆那教是筏陀摩那在公元前6世纪所创立的宗教,同印度教和佛教一样,相信灵魂解脱,业报轮回,主张非暴力、不杀生、行善积德。当他死后被火化,留下了三颗类似于宝石的东西,相传为舍利,有大法力,得之者可得天下。九尾狐希望得到这三颗舍利。幻化成人形嫁给了旃陀罗笈多的儿子印度君王宾头沙罗,成为其妃子华阳天。
结果被宾头沙罗正妻达摩王后之子阿育王识破,被赶出宫廷。后来一位印度僧人将三块舍利中最重要的一块带来中国,并且央求当地有名的玉石工匠将其和一块名玉镶嵌在一起,那块玉就是和氏璧。九尾狐随即追随舍利来到正处于战国时代的中国,不过战乱纷争,九尾与玉都失踪了。
后来三块舍利一块留在了印度另外一块在展转中落到了月氏族人手中,张骞出使西域是将其带回。印度的一块在玄奘法师与印度的佛法交流时候也带到了大唐长安供奉。三块舍利此时都在中国。然而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交流佛法却又带走了一块,天宝十二年抵日本。后来日本派遣使者吉备真备到中国来,妖狐便溜进了吉备真备的船里到了日本来。然而,带去日本的那块舍利却引起了日本的动荡,成为了众多妖魔争抢的宝物。在日本引发了一场常世与现世之间人和鬼魂的惨烈战争,已至于当时的京城成了一座鬼城。可见它的力量之强大。在公元794年,恒武天皇建京不到十年,被错杀的皇太子早良亲王怨灵不散,天皇被迫移都至平安,设了幕府将军扳之上田村麻吕像镇摄皇太子的鬼魂,从此拉开垂天下以治四百余年的平安时代的序幕。
不久后九尾狐则化身玉藻前,迷惑鸟羽天皇。当时玉藻前受鸟羽天皇宠幸,玉藻前这个名字就是天皇所赐;和桀纣的传说一样,玉藻前引诱天皇不理朝政,又得了怪病倒卧床榻,大臣们开始怀疑她,请安倍泰成暗中对她进行调查,证实千年九尾妖狐所化,御体康复的天皇恼羞成怒,将其逐出宫廷。结果离开皇宫后九尾狐在那须野屡添恶名,上皇命令派遣出三浦义纯和上总广常及其部下八万的讨伐军并将其击退。后来在第二次战斗中被阴阳师安倍晴明擒杀,据说其残骸变成了会放出毒来的石头即杀生石(会喷出毒液攻击鸟类及昆虫,令动物无法近身的石头,保留在那须野)。它是带有非常厉害的咒毒的石头,接近的人或兽会被毒死。本来是在栃木的那须高原,后来被名为玄翁和尚的高僧打碎,飞散到日本中三处名为高田的地方。另外,据说在此时飞散的残渣化成尾先狐和犬神,成为了被各地的使役术师使役的使魔。 狐在先秦时期曾被视为瑞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世狐之善良形象、美好品德之象征、祥瑞之兆,逐渐让位于与凶恶形象、恶劣品质之象征、凶险之兆。与之密切相关,人类对狐的敬仰、认同之情与厌恶、恐惧之情,也彼消此长。
人类之所以对狐敬而远之,烧香礼拜,讨好贿赂,正是想制制不住,防又不胜防的结果。例如《朝野佥载》写道:“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食饮与人同之,事者非一主。当时有谚日:‘无狐魅,不成村。’”由《广异记》所载,长孙无忌美人为雄狐所占,请术士崔参军惩治,崔参军调动家神,战不能胜,又调五岳神前来,最终也只是驱赶了事的故事,可见人类对神狐的无可奈何。 山海经(周、秦、汉)
九尾狐和玄狐、白狐等最先出现在原始宗教的图腾信仰中。《山海经》就记有青丘九尾狐。又有是与西王母一同出现的神兽,是祥瑞于子孙兴旺的象征。解读这些古老记载,九尾狐其实是位于东方或南方的青丘这个地方原始部族的图腾物,《山海经》说它“能食人”,表明它在威胁敌人、保护本部族安全方面具有神性。又说“食者不蛊”--吃了它的肉可以不受邪气的侵害,这显然是与九尾狐图腾信仰相关的原始巫术,相信九尾狐具有辟邪的魔力。
千字文(南北朝)
九尾狐象征子孙繁息,亦禹娶于涂山氏之女的遗意。后世反其意,以“食人”之九尾狐为妖,六朝时李逻注《千字文》“周伐殷汤”,已谓妲己为九尾狐,明人小说《封神榜》则更发挥其说,因而乃成为妖媚工谗的女子主詈称。在中国狐文化史上,狐的一件倒霉事也是发生在汉代,就是被妖精化,在“物老为怪”的思想作用之下,普普通通随处可见的狐狸不比龙凤麒麟,是很难保住它的神圣地位的。尽管在唐代流行狐神、天狐崇拜,但那已经是妖神了,既然是妖神就不像正神那般正经,不免胡作非为,就像没成正果之前的孙猴子一样。不过在唐代人的观念里,最厉害的天狐--九尾天狐却仍保持着正派风范。可惜九尾狐的光荣史终究是要结束的,只不过因为它神通最大比别的狐结束得晚一些,也正因为它神通最大,当它被妖精化后也就成为妖性最大的狐狸精了。
儒林公议(北宋)
九尾狐最晚在北宋初期已被妖化了。田况《儒林公议》说宋真宗时陈彭年为人奸猾,善于“媚惑”皇帝,所以“时人目为九尾狐”,可见九尾狐在人们心目中已经不是什么瑞狐、神狐,变成坏东西。而也在这个时期,中国远古史上一个着名女人被说成是九尾狐,而且传到日本,这便是商纣王的妃子妲己。宋赵令畴《侯鲭录》卷八:“钱塘一官妓,性善媚惑,人号曰九尾野狐。” 日本《本朝继文粹》卷一一收有一篇江大府卿写的《狐媚记》,其中说“殷之妲己为九尾狐”。《狐媚记》记日本康和三年(1101年)事,相当于宋徽宗时期,可见在此前中国已经有这种说法了。其实唐代白居易在《古冢狐》中已经把“能丧人家覆人国”的妲己和周幽王的妃子褒姒比作狐妖,当九尾狐变成妖精时,妲己这个用美色把纣王迷惑得亡国丧身的王妃被说成是九尾狐精,实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诗人、学者阿袁(即陈忠远)《沁园春. 应邀出席全国政协礼堂常委会议厅首届中国当代商会发展论坛感赋》中所及大抵亦是此义:“驰逐风云,刘项英雄,总不读书。算名厅座上,曾知牧豕;鲜花台畔,仍恋呼卢。一旦从心,万家驻足,满赚金元却脍鲈。今何日,看官商媚笑,左右欢呼。 纷纷权力寻租。更多少来回九尾狐!正世多苗晋,归心元载;时无鲍叔,青眼夷吾。秋老灯红,夜深酒绿,闲御金风忆五湖:扁舟外,问茫茫烟水,谁识陶朱!?”
武王伐纣书、封神演义(元、明)
妲己成了九尾狐狸精,真可说是超级狐妖的完美结合。在小说中的描写,则是由元代讲史话本《武王伐纣书》开了头,再由明代长篇章回小说《封神演义》广而大之。
在《武王伐纣书》中,吸尽妲己魂魄元气骨髓而借其空皮囊化形为妲己的是只“九尾金毛狐子”。妲己的结局是在武王克殷后被姜太公用降妖镜逼住现出原形,然后把她装进袋子用木碓捣死。之所以费了这么多周折,原来是因为行刑的刽子手让她那“千妖百媚妖眼”撩拨得下不了手。
《封神演义》在《武王伐纣书》基础上对千年九尾狐狸精妲己的妖媚之性大加发挥,写了她做的许多坏事。相反商纣王“才兼文武”并不那么坏,而且外有忠臣良将,内有贤后淑妃,本来江山稳固得很,都是这个千年九尾狐狸精带着九头雉鸡精和玉石琵琶精把他迷惑得失去“真性”。有趣的是妲己被斩时也有一段媚人的描写,比《武王伐纣书》更为生动细致。小说极力渲染她如何如何“娇滴滴”地把行刑军士迷得“软痴痴摊作一堆”,最后还是姜子牙用宝贝葫芦取了她的首级。《封神演义》的九尾狐狸精妲己形象,把古来关于淫妇型狐妖媚人的观念推向极致,把狐妖之最的九尾狐观念推向极致,也把女色禁忌观念和“从来女色多亡国”的女祸观念推向极致。
其它记载
《山海经》记载九尾狐有食人的特性,那么它不能定义为灵兽,灵兽只有人食它的份,它是不食人的,也有学者认为,九尾狐能食人只能说明它能威胁敌人,这恰能体现保护神的特性,再结合后来的衍生出来的故事,九尾狐实际上是渴望人类生活的,白狐若想幻化为人,要经历千年的修行,传说狐狸修行一百年才多出一个尾巴,修行千年才长出九尾来,而只有九尾才能幻化为人类。正是由于东夷人对狐仙的特殊感情,才成就了<聊斋>的独特成就和蒲松龄的极大成功。
此后还有一些小说写到九尾狐,比如清代通俗小说《狐狸缘》中的玉面仙姑便是九尾玉面玄狐精,最后被吕洞宾收服,割掉她八条尾巴。晚清小说《九尾狐》不是写狐妖而是写妓女--妓女胡宝玉绰号九尾狐。小说说九尾狐最淫最媚,“比寻常之狐尤为厉害”,所以拿来比胡宝玉这“一个极淫荡的娼妓”。清代流行狐妓一体的观念,妓就是狐,最坏的妓当然是九尾狐。
从九尾狐涂山女到九尾狐妲己,九尾狐的神圣和光荣彻底丧失了,九尾狐成为最淫最媚最坏的女人的象征。

C. 历史上狐狸精是如何从“瑞兽”成为“淫兽”的

说到狐狸精,我们很多人都会想到《封神榜》中的妲己,一代妖后,淫荡残暴,祸害人间。又或者想到了近几年出现荧幕中由杨幂饰演的青丘白浅,为我们展现了狐狸精至情至深的一面。由此可见,在影视作品中狐狸精的形象由恶变好。然而,在现实中狐狸精一直被视为“淫兽”,甚至是“小三”的代名词,名声狼藉。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男人们的不负责任,把狐狸精作为男人花心开脱的最好的工具,导致其一黑到底。现在,狐狸精更是成为“小三”的代名词。最后,真的还想说狐狸精真的好委屈,明明是男人们好色,管不住自己,非要怪漂亮的女人是狐狸精,真是渣男!

D. 从瑞兽到淫兽,这几千年来,狐狸精到底经历了什么

说起狐狸精这个词,我们都知道这不是个什么好词,特别是用在女人身上,那简直是自动给人贴上妖媚,祸乱的标签。在中国的神话体系中,狐狸精也是占据一席之地,传说中,狐狸可以通过修炼,吸食日月之精华,然后慢慢幻化出人形,最终成为一种妖精。

知道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还是传承了这种认识,所以就有人产生疑惑,聊斋中的狐狸精,怎么还有不是那么坏的?其实狐狸精本来是一种瑞兽存在,变坏是后人小说演绎的结果。俗话说,坏事传千里,关于狐狸精魅惑人的故事多了,狐狸精负面的形象就越来越深入人心,这也是现在“狐狸精”这个词作为一个贬义词的缘由。

E. 狐狸精的狐狸精 - 历史

武则天
妲己:商纣王子辛的宠妃,有美色。齐文姜:春秋时代齐僖公的次女,与她的姐姐齐宣姜,同为绝色美人。狐狸精的形成:真正让狐狸从中性演变成单一性别—女性的妖精,就要追溯到魏晋时代。那些热爱“清谈”的门阀子弟,最早总结出有一种女人叫“狐狸精”。笔记小说中的她们大多美艳不可方物、对男人 有天生的热爱和占有欲。在那个时候,“狐狸精”还并不是个贬义词,它仅仅是男人们一个性幻想的符号,仅供意淫而已。狐狸精的第一个高潮:毫无疑问,狐狸精发展的高潮出现在我国政治经济空前发展的唐朝。当时,徐敬业先生不堪一个女人把持国政,盛邀骆宾王大才子愤而写就《讨武檄》之后,“狐媚”隆重登场。于是某种女人拥有了标签,然后就是各自归档。从褒姒、妲己,到合德、飞燕通通被贴了个遍。这还不算,因为本土出产了狐狸精历史上第一个堪称楷模的人物—则天大帝;还出产了美丽又薄命的贵妃娘娘;更有把狐狸精带出帝王家的李师师。诸位先狐,为以后出现的各个狐狸精品种提供了可能。“狐狸精”开始作为古代儒生们对美貌与野心并重的女人的代名词隆重登场。狐狸精的低潮:由于蒙古人是直接从马背跳上龙椅的,元代注定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没有真正的休养生息,民间这块刚刚开拓出来的狐狸精产地只能暂时停产。又由于元代的等级制度 ,狐狸精的产量和质量明显下降。短短80余年时间,造就了狐狸精们的低潮。狐狸精的第二个高潮:
陈圆圆
明清的白话小说,使狐狸精不再是士大夫阶级的谈资。斗大字不识一个的小家碧玉加入到了被感召的队伍中来,并且身体力行,最终实现名副其实的“愿望”。秦淮八艳之首,陈女园园完成了她作为狐狸精的宿命,把唐宋时期形成的狐狸精之定义,发挥到淋漓尽致,登峰造极。赛金花就幸运得多,她没有祸国殃民,她只是远渡重洋促进了一个末日帝国最后的东西方文化交流 而已;同时,还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重新锦衣玉食,至于“克夫”只能算是她作为狐狸精的一个小小注解罢了。狐狸精的现代化:随着封建社会的颠覆,作为狐狸精载体的女人们不再从属于男人 ,她们的地位改变了,狐狸精也迎来了对自身定义的革命。如果说,上述先狐之所以成狐,是因为形式逼人,为了生存而成精没有选择的话,那么现代化了的狐狸精们则完全是出于让生活 变得更美好,拥有的物质更富足的目的去练仙的。现代化的狐狸精不再像先狐那样自怨自艾,她们认为自己是善用资源 ,达成目的而已。最最重要的是,给狐狸精冠以“狐狸精”的始作俑者—男人们,开始把她们视为追逐征服的对象,心甘情愿地成为狐狸精们向上攀爬的阶梯,而不再是需要抵抗的心魔和需要警惕的妖精!狐狸精的未来:关于未来,一人有一种憧憬,一人有一种趋势,狐狸精们也不例外。正如进化中,人类越长越高,未来的狐狸精也会越来越美貌。不仅如此,琴棋书画、城府权术这些狐狸精们需要具备的技能,将会被一纸至少MBA的文凭所替代。试想一下,如此尤物在未来会有怎么一番作为呢?可能她们真正争得属于狐狸精的半边天带来第三个高潮;还或者是狐狸精这一称号,由于女人们的最终强势,变成男性属性也未可知。如果真的这样,那就是又一个轮回开始了。

F. 公狐狸不能修仙吗,为什么历史记载中的狐妖都是美艳女子



当然,这都是达子的揣测。最根本的原因还在写狐妖故事的这些人身上。一个故事,总得有男主角和女主角吧,故事是人写的,而古代又是男权社会,所以男主角一般是人,尤其是落魄的书生这种角色最受欢迎。

这个故事又是在人和妖怪之间发生的,既然男主角已经是人类了,妖怪就只能当女主角了。所以,一般的狐妖故事里,狐妖总是那个风情万千的女子。只有在极少数的故事中,狐妖才会以帅哥的形象出现!

G. 九尾狐是上古神兽,是怎么从狐仙走到狐妖的呢

九尾狐,是我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也是中国文化史上极常见的意象之一。

有意思的是,这个文化意象在历史上曾经历了巨大的更迭变化,几乎是从一个极端转到了另一个极端——

在汉代,九尾狐普遍被人们视为祥瑞之物,备受尊崇;而自唐宋以来,它却逐渐跌落神坛,成了妖魅精怪的代表。

到《封神演义》中苏妲己形象的出现,更是使九尾狐成了祸国殃民的代名词。

这个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

在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九尾狐的是《山海经》。

《大荒东经》说:“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

《海外东经》也说:“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

在这些记载中,九尾狐只是作为一种上古神兽被记录,并没有好恶之分,正邪之别。

但至迟到汉代,九尾狐已被人们视为祥瑞,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据汉代的秘传文献讲,商朝的创建者成汤即位为天子时,曾有九尾狐出现。

而在周文王时,东夷前来归顺,也出现了九尾狐。

更早在夏朝的缔造者大禹年轻时,一只白色的九尾狐曾出现在禹面前,预示他将娶涂山氏之女,家族兴旺,并将成为王者。


为什么在唐宋之际,九尾狐的形象会发生逆转呢?

除了受到普通狐类的“拖累”,有学者指出,由于“狐”与“胡”同音,而华人歧视外来的胡人,遂以“狐”称“胡”,故到了唐代,正史中便再无以九尾狐为祥瑞进献给统治者的记载。

而宋代崇尚的祥瑞是玄武,即龟蛇。且北宋自建国起就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南宋不仅丢了半壁江山,还常常受到金朝的欺压,尊严扫地,宋人痛恨金人的同时,连带着生活在北方的狐狸也被人讨厌(古人认为“江南无野狐,江北无鹧鸪”),九尾狐的形象地位遂继续下降,终于成为祸国殃民的妖孽。

不过,今天,九尾狐的形象似乎有所恢复。例如,在几年前热播的古装玄幻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出自青丘的九尾狐族地位很高,备受三界尊崇。

这是回归到了九尾狐“上古神兽”的原始定位!

阅读全文

与狐妖什么的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