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上吴越是哪个朝代

历史上吴越是哪个朝代

发布时间:2022-07-16 15:36:23

1. 吴越的历史

周景王元年(公元前544年),吴侵越时所获战俘剌死吴王余祭。周敬王十年(前510年),吴大举攻楚前,为解除后顾之忧,又曾攻越,占领檇李(今浙江嘉兴南。十五年,吴军主力在楚都郢时,越乘机侵入吴境,双方矛盾日趋激化。吴欲争霸中原,必先征服越国,以解除其后方威胁;越欲北进中原,更必先服吴才有可能,因而引起延续二十余年的吴越战争。吴、越地处江南水乡,“以船为车,以楫为马”(《越绝书·记地传》),双方多为水上作战。此时作为水军的“舟师”已成为新的兵种,能独立完成战略、战役任务。吴、越水军有楼船(指挥船)、大翼、中翼、小翼三种主要战舰船及突冒(船首装有冲角)、桥船(轻快战船)等战船。主要战船大翼船长20米,宽2.7米,载乘“战士二十六人,棹(手)五十人,舳舻(手)三人,操长钩矛、斧者(各)四人,吏、仆、射长各一人”,连同船长“凡九十一人”(《太平御览》卷315引《伍子胥水战兵法》)。水战基本方式是先用弩射,再进行接舷战斗,最后登船格斗,有时亦用突冒撞击敌船。
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率军攻越,双方主力战于檇李。越以死罪刑徒阵前自刎,乘吴军注意力分散之机发动猛攻,大败吴军。阖闾负伤身死,夫差继位为王。二十六年,越以水军攻吴,战于夫椒(今江苏太湖中洞庭山)。越军战败,主力被歼。吴军乘胜追击,占领越都会稽(今浙江绍兴)。越王勾践率余部5000人被围于会稽山上。勾践请降,吴大臣伍员建议勿许,认为“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夫差因急于北上中原争霸,未采纳伍子胥建议,以越王质吴为条件,许降撤兵(参见《夫椒之战》条)。勾践夫妇为吴王“驾车养马”,执役三年,赢得夫差信任,获释回国。勾践为兴越灭吴,“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其在谋臣文种、范蠡辅佐下,制定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长期战略:在内政上实行发展生产、奖励生育及尊重人才等政策,以安定民生,充裕兵源,收揽人心,巩固团结,从而增强综合国力;在军事上,实行精兵政策,加强训练,严格纪律,以提高战斗力。当时弩已用于作战。战车、战船均“顿于兵弩”,战斗胜败关键又取决于最后之冲锋。勾践聘请精于弓弩射法的陈音教授用弩技术,包括瞄准、连续发射及掌握弩力与箭重最佳比例(拉力一石,箭重一两)等方法,使“军士皆能用弓弩之巧”,聘请善于“剑戟之术”的越女教授“手战”格斗技术,使军士“一人当百,百人当万”。越地民风是“悦兵敢死”,惯于各自为战。为此,勾践反对“匹夫之勇”,强调纪律性,要求作战单位在统一号令下统一战斗行动,以发挥整体作战能力。规定服从指挥者有赏,违犯者“身斩,妻子鬻”。在外交上,针对“吴王兵加于齐晋,而怨结于楚”的情况,采用“亲于齐,深结于晋,阴固于楚,而厚事于吴”的方针(《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厚事于吴,即效法周文王对商纣王“文伐”之谋略,以非战争手段瓦解、削弱敌人。主要措施有,佯示忠诚,使吴王放松对越戒备,放手北上中原争霸,纵其所欲,助长吴王爱好宫室、女色之欲望,使其大兴土木,耗费国力;并行贿用间,扩大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破坏其团结。施行十年,使得越“荒无遗土,百姓亲附”,国力复兴。越军亦成为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且“人有致死之心”的精锐部队。
吴王夫差在征服越国后,即积极作北进准备。伍员再次建议“定越而后图齐”,认为越是“腹心之病”,而“齐鲁诸侯不过疥癣”之疾。吴王仍未采纳。三十一年(前489年),吴先攻陈(今河南淮阳).以解除其北进时来自侧翼的威胁。三十三年,吴攻鲁,打开进军中原的大门。吴为建立北进战略基地及打通北进军事运输交通线,于三十四年在长江北岸营建了规模宏大的邗城(今江苏扬州),开凿了由今扬州经射阳湖至淮安之邗沟,沟通江、淮水域,并进而与泗、沂、济水联结。三十五年,吴率鲁、邾、郯等国联军由陆上攻齐;派大夫徐承率水军由长江入海,向山东半岛迂回,攻齐侧后。吴水军海上作战失利,陆上联军遂退回(参见吴鲁邾郯攻齐之战)。三十六年,吴再次攻齐,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全歼齐军精锐(参见艾陵之战)。三十八年(前482年),夫差率吴军主力进至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与晋及中原诸侯会盟,“欲霸中国”。此时吴之霸业达于顶点。
当吴王夫差在黄池与晋定公争作盟主时,越王勾践分兵两路攻吴。一部兵力自海入淮,断吴主力回援之路,掩护主力作战;其自率主力直趋吴都,在郊区泓水歼灭迎战之吴军,并乘势攻入吴都。夫差南归,恐因国都失守士气下降及远程奔返造成部队疲惫、决战不利,派人请和。勾践亦以吴军主力未损,不愿进行无把握的决战,遂与吴订和约后撤军。四十二年,吴国发生灾荒。越乘机发动进攻,与迎战吴军在笠泽(在今江苏吴江一带)隔江相峙。越军利用夜暗,以两翼佯渡诱使吴军分兵,然后集中精锐,实施敌前潜渡、中间突破,并连续进攻,扩大战果,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较早的河川进攻的成功战例(参见笠泽之战)。笠泽之战后,吴、越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越已占有绝对优势。周元王元年(前475年),越再度攻吴。吴军无力迎战,据都城防守。越于吴都西南郊筑城,谋长期围困。吴数次遣使请和,均遭越拒绝。三年,城破,夫差自杀,吴亡(参见《越灭吴之战》条)。勾践率军“北渡江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周元王封勾践为伯。“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终于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任霸主。
点评:此战,吴王夫差不听伍员之言,养虎为患,终遭灭国。而越王勾践则卧薪尝胆,养精蓄锐,并听取谋臣文种、范蠡之言,主要靠谋略制胜;亲齐、结晋、联楚的外交策略,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说明春秋末期的战争,已发展为智战。当时人即认为“夫战,智为始,仁次之,勇次之。”(《国语·吴语》记楚将申包胥言)战争中还出现了早期入海远航作战及河川进攻等新的作战方法。
吴越争霸情况概述
大国争霸是春秋时代的显着特征。在齐桓公首霸之后,晋、楚两国相继而起,逐鹿中原,争当盟主,但终因旗鼓相当,势均力敌,在春秋中叶以后,出现并霸的局面。在这样的形势下,晋景公采纳申公巫臣的意见,开始联合吴国,企图利用吴国牵制楚国的右翼,使楚国不能腾出手来招驾晋国的攻势,从而谋利。
吴国偏居东南沿海地区,与越国为邻,有断发文身之俗。据《吴越春秋》记载,当时吴国“险阻润湿,又有江海之害,君无守御,民无所依,仓库不设,田畴不垦。”严格地说,它还不能算是一个国家,只是一个部落群体。在中原列国眼里,吴是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蛮夷之国。公元前五八四年,晋景公派申公巫臣到吴国传授车战射御的技术,并唆使吴国背叛楚国。于是吴国不断侵伐楚国,又攻打巢、徐等吴楚之间的小国,弄得楚国忙于应战,疲于奔命。在晋国的扶植下,吴国的军事力量发展得很快,国土日益扩展,声望日益提高。中原诸侯国家和吴国开始建立了联系。公元前五二二年,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做了相国。他教给吴王阖闾“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府库”等“安君治民,兴霸成王”之道(《吴越春秋》),使吴国由极为落后的蛮夷之邦,一跃而成为军事强国。公元五○六年,吴王阖闾以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联合蔡、唐两国兴师伐楚。孙武是杰出的军事家,为了切断楚国本部与方城之外的联系,他采取中间突破的战略,率领吴军从淮河流域西进,至淮汭舍舟登陆,翻越大别山,与此同时,唐军东进袭取大隧、直辕、冥厄三隘(在今武胜关一带),蔡军循汝水至淮河、南下直取訾梁(在今固始县)。这两支偏师堵住了楚军北上中原,东通齐、鲁的要道,从侧翼牵制住楚军,使楚军不敢正面迎击吴军,而吴军却乘机扫荡楚国东境沿途的城镇,从容西进,跟蔡、唐两路军队会师,将楚国拦腰截为两段,隔汉水同楚军对峙。楚司马沈系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向令尹子常建议:“请令尹封锁汉水,自己以方城外人毁掉吴军舍弃的舟船,回过头来封住大隧、直辕、冥厄三隘,然后夹击吴军,一定能胜利。”令尹子常接受了这个建议。可惜,当他听楚大夫史皇说:“现在楚国人都怨恶令尹,喜欢司马,假使采取司马的建议,那么战胜吴国的功绩就全归司马了。”就断然改变主意,轻率地领兵渡汉水,与吴军对阵于柏举(今湖水麻城),结果一败涂地。吴军乘胜穷追猛打,五战五胜,攻古了楚国的郢都。
楚国的惨败有内外两方面原因,外因是晋、吴联合力量超过楚国;内因是楚国政治腐败。而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楚国的政治腐败突出表现在用人问题上。楚国出人才,可楚平王专信奸邪,加害贤良,后来楚昭王上台,也胸无大志,只勉强立国,致使大批人才有的消沉,有的流走。象范蠡,出身于布衣之家,有匡世奇才,而“时人尽以为狂”(《越绝书》)。他琢磨,楚国不用,自己不能直接报效于父母之邦,不如东去助越,以越制吴,消除楚国东顾之忧,将全部的才智曲折地贡献给生养自己的故国。于是,他邀好友文种一起告别了家乡,踏上东去越国的道路。
越国是古代越族建立的国家。传说其先祖乃大禹的后裔,被封于会稽(今浙江绍兴),“文身断发,被草莱而邑”(《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历二十余世而至允常。公元前五一○年,吴王阖闾攻越,正是允常在位时。吴王阖闾攻占郢都后,庆功作乐,流连忘返,国内很空虚。越王允常乘机袭吴国。吴王阖闾之弟夫概也悄悄溜回吴国,自立为王。恰巧这时,楚大夫申包胥哭秦庭七日,求来救兵,吴王阖闾被迫跟楚国讲和,匆忙回师,赶跑夫概,保住王位,而楚国也侥幸复活。楚昭王接受了痛苦的教训,开始励精图治。为了解除吴国对楚国的威胁,他采取联越制吴的策略。
吴王阖闾决心打败越国。公元前四九六年越王允常死,其子勾践继位。吴国起兵攻越。吴越两军战于檇李(今浙江嘉兴南)。吴国的军队阵列整齐严肃,越王勾践派敢死队冲锋失败,就改用罪人在阵前集体自杀,吸引吴军的注意力,然后空袭吴军,越将灵姑浮挥戈刺伤吴王阖闾,吴军败退,阖闾死于途中,其子夫差继位。夫差派专人侍立宫门,每逢夫差出入,便发问:“夫差,越王杀害你父亲的仇恨你忘掉了吗?”夫差则回答:“是,不敢忘!”过了两年,吴国出动精兵攻越国。夫椒(古山名,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一战,越军大败。越王勾践仅剩五千人,被吴军包围于稽山。文种、范蠡说服勾践忍辱图存,厚赂吴王夫差的宠臣伯嚭,向吴王求和。吴相国伍子胥表示反对,他举夏代少康中兴的故事,劝告吴王,消灭越国,以绝后患。吴太宰伯嚭既贪图越王勾践的财货,又嫉妒相国伍子胥的功劳,极力怂恿吴王答应越国的请求。吴王夫差终于允许求和,但条件是越国必须臣服于吴国,并要勾践到吴为奴三年。勾践带范蠡来到吴国当马夫。每天早上喂马擦车,以备夫差田猎,游玩;晚上栖身于石屋,守在阖闾的坟旁,期待三年一过,重返越国,最使勾践君臣提心吊胆的伍子胥,他常常劝吴王杀掉勾践。因此,勾践必须装出万分忠于吴王的表现,而且不能让吴王发觉半点矫饰做作。范蠡为此煞费苦心,他听到夫差病了,就动员勾践为吴王尝溲辨疾,以感动他。这招果然灵验,夫差误以为勾践确实屈服了,便如期放他回国。勾践回国后,身边总放着一个苦胆,坐卧饮食不忘先尝苦胆,借以牢记会稽之辱。范蠡为勾践制定一套保民、富国、强兵的方针。勾践亲自耕田,夫人亲自织布,食不加肉,衣不重彩,礼贤下士,赈贫恤死,深得民心,越国很快富起来。相反,吴王夫差因胜利而骄傲自满,腐化堕落,偏信奸佞术宰伯嚭,杀害忠诚的相国子胥,政治日趋腐败。吴王夫差看不到越国是自己的心腹之患,一心想北上争霸。公元前四八年,他乘齐景公新死之机,伐齐,在艾陵打败齐军。公元前四八二年,吴王夫差通知中原诸侯到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西南)开会。会上,吴、晋两国争当盟主,结果歃血时,先吴后晋,鲁、邾等小国也分别“赋于吴八百乘”和“六百乘”(《国语·楚语》)。黄池之会使吴国达到了北上称霸的目的,但也标志着吴国霸业的终结。 就在吴王夫差参加黄池之会的时候。越王勾践率兵攻进吴都,俘虏了太子友。夫差闻讯后,急忙从北方撤军回国。但吴军长途跋涉,疲劳不堪,无法抵抗越军的进攻。夫差只得派伯嚭携带丰厚的礼物去越国求和。越王勾践估量眼下还不能灭掉吴国,就答应同吴国讲和。公元前四七八年,越国再次攻吴国。两国军队在笠泽夹水对阵。夜里,越军左右两小队兵卒或左或右,击鼓呐喊,佯攻吴军两翼。吴军分兵防御,而越国三军主力暗暗涉水,猛攻吴国中军,吴国大败。公元前四七三年,越军第三次大规模进攻吴国,将夫差包围在姑苏山上。吴正派公孙雄肉袒膝行,向越王勾践求和。勾践想答应,范蠡说:“过去天意叫吴国灭掉越国,可吴国偏偏不干;现在天意叫越国灭掉吴国,难道大王要违背天意吗?”吴使闻听泪如雨下。勾践遂说:“请夫差迁到甬江以东,让他管理一百户人家。”夫差羞愧交集,对勾践说:“我老了,不能服侍大王了。我真没脸见子胥呀?
这时,越国已成为地跨江、淮的东方大国。起王勾践率领军队北渡淮河,在徐州(今山东滕州市)与齐、宋、晋、鲁等国诸侯会盟。各国都听越的号令。周元王正式派人赐给勾践祭肉,命他为霸主。此后,勾践为长期称霸中原,迁都琅琊(今山东诸城市)。直到战国中期,越国才被楚国打败。

2. 古代的吴越是指今天的哪些省份

吴越即是现在的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一带的地区。

吴越一名来自于春秋吴国、越国的国名,各取一字。因五代十国时期割据一方的吴越国,自此“吴越”一名便以用来指代吴越国疆域所包括的该些地方。

今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等地春秋时为吴国、越国两国,由于关系密切,又同语言(吴语),同习俗,同民系,所以合称为吴越。

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吴越民系本属一家人,几千年来,彼此生活在同一区域之内,没有地理上的隔阂,大家使用同一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彼此相同,而且同属汉族的分支民系。

(2)历史上吴越是哪个朝代扩展阅读

考证

有专家根据《史记·越王句践世家》的记述认为,在夏代,于越部落曾在今江浙一带建立强大的越国。传说夏代少康的庶子无馀,在钱塘江以南一帯建立“越国”,辖有今浙江全省及安徽南部、江西东部地区。

有专家认为,西元前306年,楚怀王兴兵伐越,大败越国,尽取越国江东之地。自此,越人流散到南方一带,分化成众多的支系,自此,越人流散到南方一带,分化成众多的支系,到汉朝初年形成了东瓯及闽越两个王国。

参考资料

网络-吴越

3. 五代十国的吴国的历史是怎样的起止年代是多久

五代十国时期的吴国(902~937)五代时十国之一。淮西(今属安徽)杨行密所建,号杨吴。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杨行密为唐淮南节度使,据扬州。天复二年(902)受封为吴王。建都广陵(即扬州),称江都府。杨吴天祚三年(937)为南唐所灭。吴共历4主,36年。起初杨吴仅有淮南(江淮之间的地区),后占有江西。

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907~978)中国五代十国之一。钱镠所建。自西纪895年立国至978年归宋,共立国84年,三世五王。都杭州(今属浙江)。盛时疆域13州,约为今浙江全省、江苏西南部、福建东北部。钱镠是军阀董昌部将。
唐光启三年(887),董昌移镇浙东;唐以钱镠为杭州刺史,从此钱镠独据一方。乾宁三年(896),钱镠灭董昌,得越州。唐以钱镠为镇海、镇东(越州军号)两军节度使,仍治杭州。钱镠遂据有浙江东、西二道。天复二年(902),唐封他为越王。开平元年(907)后梁又封他为吴越王。吴越比相邻的吴(后为南唐取代)弱小,故钱镠及其子孙皆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借以牵制吴或南唐。但有时也自立。 后唐长兴三年(932)钱镠卒,子钱元瓘(887~941)继位。后晋天福五年(940),元瓘遣大军入闽,遭到巨大损失。六年,元瓘卒,子钱弘佐(一作钱佐,928~947)立。开运三年(946),吴越再次遣兵入闽,得福州。次年,弘佐卒,弟钱弘倧立,同年十二月三十日(948年2月12日)将校废弘倧,立其弟钱弘俶(即钱俶,929~988)。开宝八年(975),宋灭南唐,吴越面临危机 ,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钱俶入朝。三年,再次入朝,尽献所据土地,全家迁汴京。吴越亡。
吴越自钱镠晚年与吴通和以后,除两度遣兵入闽外,并无重大战争。在十国中,是比较安定的地区。钱镠修筑钱塘江石塘,又置都水营使,主管水利事业,专管治河筑堤,发展了太湖一带的圩田。通过这些措施,使境内农业生产获得发展。吴越境内的手工业丝织、造纸,特别是陶瓷,都在唐代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其秘色青瓷制作精美,闻名于世。当时,由于陆道交通为战火阻塞,吴越常由海道与中原以及契丹贸易,与大食、日本也有贸易往来。杭州成为两浙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州,是吴越重要的贸易港口。但是钱镠、钱元瓘父子都十分奢侈,营建宫殿,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赋税繁苛,身丁税重。当时封建经济虽有发展,但人民生活仍十分困苦。

4. 求五代十国中的吴越的历史

吴越国
吴越国(893年-978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由钱镠所建。都城为杭州。强盛时拥有十三州疆域,约为现今浙江全省、江苏东南部和福建东北部。吴越国共有五位君主。
吴越国的历代君主
太祖武肃王・钱缪,(字具美852年-932年在位893年-932年)
世宗文穆王・钱元瓘(字明宝887年-941年在位932年-941年)
忠献王・钱佐(字符佑928年-947年在位941年-947年)
忠逊王・钱倧(字隆道929年?-971年在位947年)
忠懿王・钱俶(字文徳929年-988年在位948年-978年)
吴越国的建立与灭亡
吴越国为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之一。
其创建人钱镠为杭州人,少时无赖,曾以贩盐为盗;后应募为兵,渐由偏将而升掌一州之兵。他在翦除刘汉宏、薛朗、董昌等势力的过程中,占有了两浙之地。唐昭宗天复二年(九○二年),封其为越王。九○四年,改封吴王。及朱温建梁,始封其为吴越王。吴越地域狭小,极盛时,只辖有杭、越、湖、苏、秀、婺、睦、衢、台、温、处、明、福十三州;另又设有镇海、镇东、中吴、宣德、武胜、彰武等节镇。由于地狭兵少,实力不足,因此吴越一直以效忠于中原王朝为主要军略。在唐亡之前,钱镠忠于唐朝;在朱温篡唐建梁以后,他又效忠于后梁,由是亦从后梁得到了吴越国王、诸道兵马都元帅的头衔。后唐灭梁以后,钱镠又向后唐上表称臣,不仅得到了吴越国王、天下兵马都元帅的头衔,而且还得到了玉册金印,以示恩宠。凭此,吴越便有效地防御了周边割据势力对吴越国的侵扰。时钱镠一面向中朝称臣,一面则自为小朝廷;其府署不仅称朝廷、僚属称臣,而且还自立年号,共有天宝、宝大、宝正等三个年号,直到其子钱元瓘继位,才改用中朝年号。同时,他还自行与新罗、渤海等国往来,又给他们行制册、加封爵,俨然中朝一皇帝。虽然如此,钱镠勤于政事,了解民间疾苦,如筑捍海塘等水利工程,就颇得民心。九三二年,钱镠以八十一岁高龄去世,子元瓘嗣,勤政仍有其父之风。公元九四一年,元瓘死,子弘佐、弘倧先后嗣位。九四七年,吴越将胡进思废其主倧,以其主弟钱弘俶嗣位。九七八年,钱俶(因避宋讳,去弘俶之“弘”字)上版籍于宋,吴越亡。从公元八九三年钱镠为镇海节度使算起,至灭亡前后存八十六年。

世宗钱元瓘(887-941)

五代时吴越国国王。字明宝。初名传瓘,即位后改名。杭州临安(今属浙江)人。吴越武肃王钱镠第五子。乾宁元年,授盐铁发运巡官,迁金部郎中。天复元年,授礼部尚书。曾被宣歙观察使田頵拘为人质,几被杀,后得还。天佑二年,为检校右仆射。吴越武肃王钱镠天宝四年,进授司徒,守湖州刺史。八年,授镇海军节度使。十三年,充清海军节度使。宝大元年,充两浙节度使。宝正元年,受命监国。长兴三年春,嗣吴越王位,去国仪,用藩镇法遵中朝年号。在位十年,善事后唐、后晋政权,保土安民。先后被封为吴王、越王、吴越国王、天下兵马都元帅。天福六年八月卒,年五十五。后晋赐谥文穆。着诗千余首,有《锦楼集》10卷,已逸。《全唐诗补编·续补遗》卷12收其诗2首。《全唐文》卷130、《唐文拾遗》卷11共收文4篇。《旧五代史》卷133有传,《新五代史》卷67、《十国春秋》卷79有本纪或传,《全唐文》卷859收和凝所撰神道碑。

名臣:
范仲淹的曾祖父范梦龄吴琥国中吴节度判官(苏州钱粮判官),祖父范赞,曾任吴越国秘书监。父亲范墉,任职于吴越王幕府。

罗伏

曾为吴越国丞相,其子仁绍任吴越国金吾将军。
宁波尚存纪念罗甫的佳德庙、罗隐之子罗寨翁墓地和罗隐公弟罗伏儿子的金吾庙。

孙汉英

为吴越国昆山镇防遏使,家居练祁(今嘉定城厢),儿子孙称为通议大夫,孙子孙载为北宋朝议大夫,孙临为大理寺评事

希望对你有帮助

5. 吴国是那个朝代的

吴国属于三国时期。

吴国(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473年),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姬姓诸侯国,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

吴国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江苏苏州),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在吴王阖闾、夫差时达到鼎盛。

吴国鼎盛时灭亡淮夷、徐夷、州来、巢、钟离、钟吾、邗等一众东夷之国和楚国属国而疆域大为扩张,成为东南霸主。

吴国还曾击败郯、胡、沈、陈、许、蔡、顿、鲁,柏举之战攻入楚都迫使楚国迁都,夫椒之战南服越,艾陵之战北败齐,黄池之会会盟晋。吴钩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骁勇善战、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吴国有季札通习中原礼乐。有孙武、伍子胥等名将,诞生《孙子兵法》,开凿邗沟(今京杭大运河)。出如火如荼、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典故。前473年,越王勾践复仇吞并吴国。

(5)历史上吴越是哪个朝代扩展阅读

吴国的文化

龙舟竞渡:据考古发现,早在7000年前,吴越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桨划舟。《淮南子·齐俗训》中有“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的记载。

中国古代南方水网地区人们常以舟代步,以舟为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人们在捕捉鱼虾的劳作中,攀比渔获的多寡,休闲时又相约划船竞速,寓娱乐于劳动、生产及闲暇中,这是远古时竞渡的雏形。

稻作:根据近代考古学的证据,水稻就是南方的古越人最先驯化。苏州草鞋山遗址发现的6000年前马家浜文化水稻田,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有灌溉系统的古稻田。

其出土的炭化稻,连同常州圩墩、高邮龙虬庄、昆山少卿山、溧阳神墩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炭化稻,为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栽培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实物依据。

吴国至春秋已经与周的诸侯国广泛交流,经过春秋战国以及秦汉以后,已经成为汉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吴地的语言是今天的汉语方言吴语的源头。 吴国地区的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成为后世的吴文化。

吴王夫差于前486年―前484年开凿的邗沟,南起今扬州近郊的邗城之下的长江,北经樊梁湖(今江苏高邮附近)折向东北,入射阳湖,再向西北经淮安入淮河。

得以使吴国的水军北上和齐国、晋国争霸。东汉以后,邗沟逐渐显示出了它的经济价值。后来隋代开凿大运河,就部分利用了这条水道。

6. 吴越国建立于什么时期

五代时期的十国之一,建于907年,开国君主为钱镠,定都杭州。它最强盛之时,地域包括13州,包括今浙江省全境、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市)、上海市和福建省东北部(福州市)一带地区。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等中原王朝为正朔,接受其册封。吴越国重视农桑,与东南沿海诸国交往密切,国家强盛。978年,钱弘俶“纳土归宋”。国家前后有72年。

阅读全文

与历史上吴越是哪个朝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