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如何了解光晕历史

如何了解光晕历史

发布时间:2022-07-16 19:57:34

⑴ 光晕讲的是什么

这个光晕的背景很庞大,网上有编年史,我简述一下。大致是,人类文明发展到星际殖民技术阶段,外星殖民地有人叛乱,为了镇压叛乱研制超级士兵,后来与星盟接触,星盟摧毁了人类基地,人类联合与星盟大战。虫族(洪魔)是先知(科技第一但是非常神秘,被科技发达的先行者一族攻击)发明,为铲除先行者的武器,不过古人类也感染,并先于先行者发现虫族存在,为了避免虫族传播而不断摧毁有虫族的星球,因此把先行者给打了,因为先行者里面也有感染虫族的,而且是直接灭星。因此先行者和古人类大战,最后先行者灭了当初科技高度发达的古人类文明(使人类退化到猿人)同时也发现了虫族,并且无力阻挡,就发明了halo这个武器,摧毁银河所有生命,包括虫族与自己。不过Halo里存有一些虫族样本,星盟探索遗迹的过程中不小心释放了虫族,但是立即隔离了区域,没有扩散,人类与星盟战斗的时候误入才真正再次释放了虫族。
星盟的出现:星盟是一个多种族联盟,形成历史:最早是精英一族发现了先行者遗迹,尊为神迹,直到星盟的先知一族出现(不是那个神秘的先知一族),通过战争,双方都半斤八两打不赢就结盟了(星盟先知一族开发了自己发现的先行者遗迹,但是科技不是很强,因此与没开发遗迹的精英战力差不多),结盟后精英才被先知说动开发先行者遗迹,最后各种族加入星盟,然后先知比较神棍,忽悠所有成员成了领导者。另外星盟不断开发(寻找)先行者遗迹(最大的遗迹就是Halo),这就是朝圣之旅的意义,但是先行者遗迹有生物认证(人类被先行者中的智库长秘密放入了一段基因,可以打开先行者遗迹),星盟只能暴力破解,所以开发进度很慢,而人类科技与先行者科技很像,星盟的先行者科技探测器就把人类科技标识成了先行者,因此星盟发现人类,也发现人类科技很渣,就随手灭了一个人类殖民星,最后双方从小冲突转化为全面战争。
另外Halo不止一个。
暂时打这么多吧,推荐你去网络搜光晕编年史(HALO编年史)会更详细。另外这个游戏的世界观和背景一直在补充,还未完结。

⑵ 能给我说一下光晕的历史吗

你这个。。。长了。。。如果全剧情的话要打字打1小时吧→_→
https://m..com/from=844b/bd_page_type=1/ssid=0/uid=0/pu=usm%407%2Csz%401320_1001%2Cta%40iphone_2_4.4_3_537/id=/w=0_10_/t=iphone/l=1/tc?ref=www_iphone&lid=12164329193038629983&w_qd=IlPT2AEptyoA_yk5uOcbshW&wd=&eqid=&order=1&waplogo=1&fm=albk&tj=Xv_1_0_10_title&tcplug=1&sec=27794&di=de479ba40c4b3c8d&bdenc=1&tch=124.941.109.176.0.0&nsrc=IlPT2AEptyoA_&clk_info=%7B%22srcid%22%3A91%2C%22tplname%22%3A%22bk_polysemy%22%2C%22t%22%3A1519181344407%2C%22xpath%22%3A%22div-a-h3%22%7D
网络有背景历史(新人类发展前),贴吧有最近历史(UNSC成立开始)

http://tieba..com/p/4111514433?share=9105&fr=share&see_lz=0&sfc=&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9.1.8.0&st=1519181787&unique=

⑶ 求光晕编年史,要正确的

2525年人类在丰饶星与星盟开战,致远星是地球的门户,是UNSC司令部,2552年沦陷,地球已岌岌可危。
2160-2200:早期冲突
这一时期的人类历史充斥着太阳系中各大政府和派别之间的一系列血腥冲突。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冲突包括:木卫战役(Jovian Moons Campaign)、雨林争霸(The Rain Forest Wars)和一系列的火星遭遇战。
随着地球上人口过剩和政局动荡的愈演愈烈,许多新的政治运动兴起了。这一时期最值得注意的政治异端运动是“科思洛维克”("Koslovics")和 “福里登”("Frieden")运动。“科思洛维克”是指新共产主义者的强权领袖福拉德米亚·科思洛夫(Vladimir Koslov)的拥护者,他们致力于回到共产主义的光荣岁月,要消灭公司和资本家的流毒,特别是要肃清近地轨道和地外殖民地。
“福里登”运动是法西斯主义的复兴,该运动起源于反“科思洛维克”情绪,扎根木星殖民地为据点(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统一德意志共和国企业的支持,这些企业常常成为科思洛维克“工人起义”的对象)。“福里登”的字面意思是“和平”——这就是说,他们相信只有消灭了“人类的暴君”(oppressors on Terra Firma),才可能达成和平。
9.2 2160 三月-六月:木卫战役开始
木星分裂主义者袭击了位于木卫一爱莪(Io)的联合国殖民地总署(United Nations Colonial Advisors),导致了地球军与木星“福里登”部队之间展开了长达三个月的激战。虽然这并非我们太阳系中的第一起武装冲突,但此役成了最为血腥的战斗之一,也被普遍认为是引发接下来的摩擦和军国主义大潮的导火索。
木卫战役也升级了地球各国政府间的紧张关系——许多国家在太阳系中都建立了殖民地,开始为各自在地外的利益而开战。殖民地战争的持续,使得地球上的紧张关系一触即发,引发了地球本土的数起武装冲突。
9.3 2162:雨林争霸
武装冲突横扫南美大陆,科思洛维克、福里登和联合国军之间因为不同的意识形态而开战。而这又加剧了地外冲突。
9.4 2163 十二月:在火星的战斗
地球三股主要派别将雨林争霸中燃起的战火烧到了火星上。一系列在火星Argyre Planitia附近对科思洛维克军的闪电战,是第一次非地军队的部署。战斗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作为结果,后来的军事指导战略,惯用大编制的地面部队突袭配合舰船登陆行动。
9.5 2164:星际大战
联合国军开始形成大规模集结的格局,终于迎来了第一次真正的星际大战。继火星的军队部署告捷后,大规模的征兵行动和宣传策略极大地鼓舞了UNSC (United Nations Space Command,联合国太空司令部)军队的士气。联合国军挫败了地球上的科思洛维克和福里登军队,接着开始系统地专注于驱逐其在太阳系内其他行星上建立起来的残存势力。在这些局部战争后,福里登和科思洛维克军队被庞大、统一而强大的联合国军悉数剿灭。
9.6 2170:膨胀
2160年代的战乱促使人们建立了统一的地球政府。现在,胜利者必须处理不太引人注目却同样严重的威胁:人口过剩和无仗可打的庞大军队。
战后的岁月里,大量人口急剧膨胀;雨林争霸遗留的资源破坏和饥荒更是雪上加霜,世界经济岌岌可危。
9.7 2291:超越光速
一支由研究人员、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组成的团队正在秘密研发“肖恩·藤川”超光速引擎(Shaw-Fujikawa Translight Engine,SFTE),一种驱动太空船穿越辽远星际的特殊手段。
这种新型引擎允许飞船钻入“跃迁空间”("the Slipstream"或"Slipspace",又称为“迁跃断层空间”)。“断层”一个变通的物理法则下的空间,允许超光速旅行而避免相对论的副作用。超光速旅行并不是瞬间完成的;“短程”的跳跃一般要花两个月,而“长程”的跳跃则能持续六个月甚至更久。
SFTE能生成一个共振场,当与迁跃空间的物理特性结合时,就能大大缩短跨越星际的时间;然而,科学家们也注意到在迁跃空间内部会有暂时的涌流这一奇怪的“变数”。尽管人类科学家都无法确定为何星际旅行所需的时间不是一个常量,但有理论指出在迁跃空间内部存在“漩涡”或“涌动” ——正是这造成了星际旅行所需的时间会有百分之五到十的出入。这一暂时的不一致性使军事战术家和战略家颇为恼火——这会妨碍许多协同作战的进行。
9.8 2310:初潮
地球政府向公众公布了一系列殖民船中的第一艘——应征者相当踊跃。地球上的状况因为人口过剩而不断恶化,搭乘飞船去外星殖民自然成了诱人的选择。
每艘殖民船都配备了军队人员和护卫舰,这样有助于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庞大舰队。在异端武装瓦解后,军队正消耗着庞大的军费和物资。
因为超光速旅行在此阶段还十分新鲜而又昂贵,殖民地居民和军队人员都要通过生理和心理的严格测试。原则上,只有最优秀的公民和士兵才能获准去“邻近”的世界殖民。这就是近地殖民地(Inner Colonies)的诞生。
9.10 2362:远征号
远征号(The Odyssey)于2362年1月1日发射。作为浩浩荡荡的殖民舰队的领头舰船,远征号满载着部队和地貌改造装置,殖民的矛头直指新世界。人类超越太阳系的边界向外扩展的初潮由此拉开帷幕。
9.11 2390:近地殖民地
到了2390年,近地殖民地的殖民化运动正如火如荼。总计有210个人类占据的世界在进行不同程度的地貌改造,而在人类掌控的太空里,人口负担得到了巨大的缓解。
9.12 2490:远地殖民地的诞生
扩张仍在马不停蹄地进行,到2490年已经有800多个人类世界遍布银河系猎户座星臂了(这些世界形形色色,既有高度开化的星际要塞,也有偏僻的小定居点)。随着向外扩张的继续,近地殖民地成了政治和经济重镇,虽然他们极其仰赖远地殖民地提供的原材料。
在这一时期,致远星(planet Reach,围绕波江座第五恒星(Epsilon Eridani)运转,正当地球的咽喉要道)成为了UNSC的主要舰船制造厂和训练营地。致远星是战舰和殖民船的主要制造地,也是训练秘密特工和特种部队的所在地。
9.13 2525:星盟战争开始
2525年4月20日,与远地殖民地丰饶星(Harvest)的联络中断了。在试图重新建立联络的努力失败后,殖民军总参谋部 (the Colonial Military Administration,CMA)派遣了一艘侦查舰,金羊毛号(the Argo)前去调查。可是金羊毛号一到达丰饶星系,与飞船的联络也突然中断了。
CMA火速派遣了一支三艘战舰组成的战列舰队前往丰饶星。只有战列舰队领航的旗舰大力神号(the Heracles)返回了致远星,战痕累累,伤亡惨重。战舰的指挥官报告说,出现了一艘配备了强大武器的外星战舰,已经践踏了丰饶星,血洗了殖民地(很可能也已摧毁了金羊毛号)。
战列编队很快遭遇了外星战舰,并被紧密跟踪。在两艘战舰被击毁后,大力神号迅速跳出了星系,但因为受损严重,几周之后大力神号才回到了致远星。
地球军立即提升了警报级别,开始积极准备收复丰饶星的作战计划。当年12月,由普雷斯顿·科尔(Preston Cole)中将率领的地球军舰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如此快地派出如此庞大的远征军,在人类历史上实数罕见。
9.14 2525:丰饶星战役
科尔率领的舰队誓报殖民星沦陷之仇,在与外星战舰的遭遇战中告捷——尽管胜利的代价是损失了科尔军三分之二的有生力量。扭转战局的,只是科尔在最后几分钟,战术上的灵光乍现罢了。
军队回师地球之后,晋升为上将的科尔才获悉:许多外围殖民地已经沦陷,无人生还。科尔开始排兵布阵,准备对入侵者展开截击。地面战和舰船战相当惨烈,战火绵延到了整个远地殖民地。在一次地面遭遇中,人类部队俘虏了一个外星入侵者。在负伤过重死亡之前,人类得知这些外星人自称为“星盟” (the Covenant)。
远地殖民地大屠杀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科尔部遭到了重创,他个人出色的领导力和战略才华也无济于事。这完全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星盟在舰船战中的胜率甚至接近四比一。
到了2535年11月,事实上所有的远地殖民地都已经惨遭星盟屠戮。“科尔协议”(Cole Protocol)作为军事命令确立了如下原则:所有的地球舰船必须确保星盟军不会发现地球。当地球舰船被迫撤退时,必须远离环地航线,甚至不做计算就进行超时空跳跃也在所不惜。
如果存在被星盟俘虏的危险,连“盲跳”都不可行时,船长必须下令船只自毁。此外,强大的舰船人工智能(AI)核心数据也切不可落入敌军之手。所以,科尔条款的部分内容也指出:在紧急状态下,必须转移或销毁舰船人工智能。
9.15 2536-2552:近地殖民地之围
星盟的铁蹄已经踏入近地殖民地。多年来的战事渐成定局:人类只是以极其高昂的代价赢得局部战斗的胜利,尤其是在地面行动中。而在太空对战中,人类的失利猝不及防,殖民地就这样接二连三地沦陷了。
9.16 2552:致远星的沦陷
星盟军终于到达了致远星——这个离地球最近的重大军事要塞覆灭了。秋之柱号(the Pillar of Autumn)巡洋舰,载着最后一个斯巴达 (SPARTAN)战士士官长逃出生天,幸免于难。所谓“斯巴达战士”指的是超级特种兵的一种精英作战单位,装备了令人望而生畏的雷神锤装甲。他们是人造的终极兵种。
现在,仅存一个斯巴达战士能与敌对决了。秋之柱号的舰长雅各布·凯斯(Jacob Keyes)为了遵守“科尔条款”下令进行目的地未知的长程跳跃,希冀着能让星盟追兵始终远离地球。
引擎熄火后,秋之柱号发现自己落入了一个辽远未知的星系。星系中也有一支星盟舰队,他们附近有一个行星般大小的环状结构——“光晕”。
9.17 2552-2553:地球战役
解决了“光晕”的问题之后,秋之柱号一小部分幸存者和致远星上的部分幸存者合流,经过一系列艰辛的征战回到了地球。然而,此时星盟舰队也大举入侵。人类不得不为自己最后一个故乡而战。由于星盟内精英和鬼面兽势力的对抗导致了星盟的分裂,以神风烈士提尔·外达密和星盟舰队指挥官瓦图米为首的精英起义舰队于2552年底和以真相先知、鬼面兽首领塔塔罗斯为首的先知鬼面兽舰队作战。而此时先知已经在地球上找到了通往“方舟”的传送门,精英与人类组成同盟,向神秘的“方舟”进发。
9.18 2553:方舟战役,战争结束
士官长等人在方舟阻止了真相先知毁灭世界的阴谋,同时为了对付另一个威胁,他们摧毁了方舟。然而回到地球后,大家翘首期盼的士官长却没能够回来。大家怀着悲痛的心情悼念战争中牺牲的战士,而在纪念碑的一角不知是谁刻上了士官长的编号“117”三个数字

⑷ 光晕所有的历史与剧情

虫族在N年前被先人用HALO饿死一部分,因为虫族没法消灭,只有起动HALO把先人杀死,把虫族饿死。 光环1是在《战争》前,人类在宇宙的很多的星球上建殖民地,到2554年有几个星球失去连系人类派了几张战舰去看。也失去连系在失去连系之前拍到了星盟的战舰。。。。。你加我的QQ我告述你。1018625172

⑸ 光晕全部历史,要详细的,从头到尾

《光晕(halo)》(又名:光环),该系列是受到最广泛称赞、最具影响力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之一。在微软旗下的游戏中拥有最高的知名度。目前已经发售的《光晕》系列作品有《光晕》《光晕2》《光晕3》《光晕4》和《光晕战争》《光晕:地狱伞兵》《光晕:致远星》。另外,还有同名系列小说《光晕》、美日合作的短篇动漫《光晕传奇》及2012年真人短片《光晕:驶向黎明号》。
最初的作品《光晕:战斗进化》于2001年11月15日在XBOX发行。不久后,该作品在电脑和Mac上发行。 第二款作品《光晕2》于2004年11月9日发行, 光晕4打破了以往游戏的首周售量纪录。 第三款作品《光晕3》于2007年9月25日发行,从此该系列仅能于XBOX 360平台游玩。 第四款作品《光晕:光晕战争》于2009年3月3日发行,为即时战略类型游戏。 第五款作品《光晕3:ODST》于2009年9月22日发行,为光晕2~3之间的资料片。 第六款作品《光晕:致远星》于2010年9月14日发行,为《光晕:战斗进化》的前部曲。 第七款作品《光晕 复刻版》于2011年11月15日发行,为《光晕:战斗进化》的重制版。 第八款作品《光晕4》预计于2012年11月6日发行,将紧接着光晕3的结局发展。

⑹ 光晕4的光晕的由来

*光晕是如何被“偶然”发现的:人类发现光晕是因为致远星沦陷,“秋风之墩”号紧急进行空间跃迁以求逃离战场,而好死不死的,士官长正在此舰上;更加好死不死的是,他们随机跃迁的出口,正是光晕所在星系。(在小说《光晕:致远星的沦陷》,光晕的发现并非偶然,而是科塔娜根据士官长在致远星上发现的先行者星图而故意设定的航向)*关于光晕的背景历史,我只写了小小一部分,如halo实际有七个,如先行者为何在这个银河系中消失,如先行者与人类的关系,还有人工智能在光晕历史中扮演的角色……这些都需要有兴趣的你自己去阅读了。我只是抛砖引玉。*如果要以影像的形式了解halo的世界观,可以观看《光晕:传奇》,由荒牧伸志、押井守等人操刀,解析了halo的起源。在YY可以下载。*《光晕:致远星》的真人宣传短片也很棒,在优酷可以轻易搜索到。短片讲述斯巴达小组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向敌舰投射核弹的故事。片名为“传递希望”,可以看到斯巴达战士前赴后继的悲壮事迹。*主角他哥是ODST:行星轨道空降突击队,他的纹身上有透露这一点。ODST是UNSC的精英部队,从近地轨道空降突袭敌人后方,被称为直接降落在地狱中的人,因此被称为“地狱伞兵”。虽然他们是精英,但在士官长这样的斯巴达战士面前就是渣……有小说为证。*武器:士官长使用的是制式步枪,这也是光晕的标志性武器之一。另一个标志性武器是霰弹枪,但在此电影中似乎未出现。而插入技术nerd腿中的是针刺枪,该枪发射一片片水晶体,形成穿刺伤害,被多片击中会发生爆炸。最后挂掉的女学员(主角的女友)捡起来使用的射线枪,在游戏里也很好用哦……*载具:鹈鹕号、豪猪号都是光晕游戏中经常出现的载具,这些元素的加入都是为了让玩家回忆起快乐时光,巩固游戏发售的铁杆买家群体。*影片最后,可以看到圣约人的战舰正用能量武器轰击军事学院所在行星。这是圣约人的惯用伎俩,他们在攻下致远星后,将该行星硅基表面轰成玻璃状。

⑺ 光晕是谁提出的美学概念

2010-05-05 00:13 星期三

方维规

【内容摘要】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文化热”算起,中国翻译、介绍和评论本雅明,已有二十年历史。然而,本雅明研究中依然存在不少语焉不详之处,对“光晕”概念的理解便是其中之一。本雅明究竟是何时开始论述“光晕”概念的?如何理解本雅明谈论“光晕”的几段文字?什么是“光晕”概念的本义和转义?关于这些问题,学界还存在模糊不清的地方。我们常能见到“人云亦云”的现象,甚至“以讹传讹”;还有一些译文中的句子,对原义至多只能猜猜而已。

【关键词】光晕;本真性;膜拜价值;距离感


“光晕”(Aura)是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美学思想的中心概念之一,见之于《摄影小史》(1931),四年后的《可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则在一个开阔的视野中,较为集中地论述了这一概念,它后来还散见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等文中。本雅明将“光晕”上升到艺术命运的高度,他所关注的一个重要现象,便是“光晕”在现代复制艺术中的消逝。这个在本雅明艺术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概念,是一个炫目的概念,因此需要必要的解读,且首先弄清这个概念本身的双关性(本义和转义),这会有助于我们理解“光晕”这个中文译词。
德语Aura,是指(教堂)圣像画中环绕在圣人头部的一抹“光晕”,这是Aura的本义,与“神圣”之物相对应;本雅明用“光晕”形容艺术品的神秘韵味和受人膜拜的特性,这是Aura在本雅明那里的转义。Aura中译极为混乱,译法有韵味、光晕、灵气、灵氛、灵韵、灵光、辉光、气息、气韵、神韵、神晕、氛围、魔法等。 中国学界时常把这个概念的多种翻译及其困惑,归咎于本雅明对“光晕”概念定义不多且不明,从而产生概念本身的复杂性和模糊性;一些学者甚至误以为这是本雅明发明的概念。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作为一个概念,Aura不是本雅明的创造,这是德语(宗教)文献中的常见词汇,教堂圣像中的常见“光晕”; 另外,“光晕”也是文学艺术理论中的一个术语,如在格奥尔格(Stefan George)那里。它既不复杂也不模糊。二、本雅明对这个概念定义不多,原因在于定义本来就在这个很多人都知道的概念之中。三、本雅明之转义层面上的Aura及其“祛魅”(韦伯:Entzauberung)意义上的阐释,都与其本义亦即内涵和外延(“本真性”、“膜拜价值”和“距离感”等)存在内在联系;四、以“光晕”汉译Aura,似乎最为贴切:它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试举一句译文为例:“波德莱尔的诗在第二帝国的天空闪耀,像一颗没有氛围的星星。”——本雅明的这句常被援引的句子中的“氛围”,委实很难理解。这个从尼采那儿借来的意象,当为“没有光晕的星星”。
在1930年3月写成的《毒品尝试记录》中,本雅明第一次较为详细地解释了“光晕”概念:

首先,所有事物都能显现真正的光晕;它并不像人们所臆想的那样,只与特定事物相关。其次,光晕处在变化之中;说到底,物事的每一个变动都可能引起光晕的变化。第三,真正的光晕,决不会像庸俗的神秘书籍所呈现和描绘的那样,清爽地散射出神灵的魔幻之光。真正的光晕的特征,更多地见之于笼罩物体的映衬意象。

引文的最后一句话,精当地对应了早于本雅明运用“光晕”概念的沃尔夫斯凯尔(Karl Wolfskehl)对此概念的解释:每一种物质形态都散发着光晕,“它冲破了自己,又包围了自己。” 只是由于德汉语言的隔阂,也由于本雅明的诡异行文,最后一句句子的译文无法原汁原味地体现原文。 用于文学艺术,此处“物体”,乃艺术作品;“映衬意象”则是艺术作品透出的光晕,是一种神性境界或“象外之象”。这里的“光晕”概念,指的不是古今虔诚画家所作的圣像中的光晕,亦非装神弄鬼者的光晕戏法。文中含有贬义的“清爽”和“神灵”表明,本雅明不是泛泛地诋毁神秘主义,不是贬低中世纪德意志神秘主义思辨神学家埃克哈特(Meister Eckhart,1260−1327),西班牙加尔默罗教团的克鲁斯(San Juan de la Cruz, 1542-1591,又译圣胡安,天主教界译为圣十字若望),或者阿拉伯世界的苏菲(Sufi)神秘主义。他们都不是玩弄“魔幻之光”的人。本雅明攻击的是过去和现在的呼神唤鬼的庸俗文学作家,以其平庸之作,将光晕贩卖给平庸之人。这些廉价作品不是本雅明“光晕”概念的兴趣所在,他注重的是其他一些值得重视的光晕形式。在《可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5年第一稿,1936年第二稿)中,他给出了“光晕”的另一个定义,指出了光晕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两个感知维度:

光晕是一种源于时间和空间的独特烟霭:它可以离得很近,却是一定距离之外的无与伦比的意境。在一个夏日的下午,休憩者望着天边的山峦,或者一根在休憩者身上洒下绿荫的树枝——这便是在呼吸这些山和这根树枝的光晕。

与前一段语录相同,这段引文中可以见出,光晕是一种普遍体验,可以显现于“所有事物”;山峦和树枝显示出,光晕不只局限于艺术作品。同时,视光晕为独特的“烟霭”(原文Gespinst:透明的轻纱),无疑与Aura的希腊词源有关,或曰希腊语αúρα的德文转写形式,意为“云气”或“薄雾”。本雅明曾经研究过具有犹太教神秘主义特色的修辞学家克拉格斯(Ludwig Klages),后者将Aura描述为一种包裹物,一抹光照,艺术作品中环绕耶稣或玛利亚圣像头部的光晕,或者一种力场。 本雅明在这里对光晕现象的一般描写,也更多地着力于客观对象和外部事物。然而,对光晕的体验也在于主体的精神状态和感受能力,或曰主体和客体、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一种引力(力场)。“呼吸”使人走出被动的休憩状态,光晕的体验永远离不开人物主体,离不开“感应”。 就感知层面而言,光晕正是本雅明所擅长的讽喻性知觉的反面,观察对象的神秘整体性变得可见了。带着光晕的客体,可以是一种乌托邦的确立,或者一种乌托邦的存在,哪怕在极短暂的瞬息之内。 同时,本雅明在此描绘的静谧的氛围,清楚地显示出他后来还要详说的现象,即对光晕艺术品的接受,不能在前呼后拥、七嘴八舌的场合,而需要凝神专注、心驰神往。“光晕”来自本真的艺术与个人的体验。本雅明对光晕“可以离得很近,却是一定距离之外的无与伦比的意境”注释如下:

把光晕定义为“可以离得很近,却是一定距离之外的无与伦比的意境”,无非是用时空感知范畴来表述艺术作品的膜拜价值。远是近的对立面,本质上的远是不可接近的。事实上,不可接近性是膜拜画的主要特性。[……] 人们可以在物质层面上靠近它,但并不能消除距离。远是它与生俱来的品质。

据此,“远”不是空间距离,而是神性的象征,是对一种无法克服之距离的体验。显然,这里说的是对远的感受亦即距离感,是心理上的距离,是认识到观察对象的不可企及,其实际远近是次要的。 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必要区分“远方之物”和“近处之物”。 这里的“远”,也是本雅明在“论波德莱尔的几个主题”时所说的“光晕这种现象的膜拜特质”; 或者,它是人们面对感知对象油然而生的联想。 一件艺术品的光晕在哪里呢?在欣赏者眼前所出现的过去与现在的时差中,在艺术品的历史性中。对本雅明来说,艺术起源于仪式(起初是巫术礼仪,后来是宗教礼仪),艺术作品根植于神性并因此发出“光晕”:

即便最完美的复制品也不具备艺术作品的此地此刻(Hier und Jetzt)——它独一无二的诞生地。恰恰是它的独一无二的生存,而不是任何其它方面,体现着历史,而艺术的存在又受着历史的制约。

这便是光晕艺术的生成特点和存在形式。艺术作品(原作)的“此地此刻即它的本真性(Echtheit)” ,就是特定艺术家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特定语境中创造的特定作品。所谓“本真性”,同时也指作品问世之后流传下来的所有东西,包括它在时间上的传承,以及历史见证性。 本雅明所说的“过去的作品并没有完结”,它还包括“超越产生时期而得以流传的过程”,包括不同时期的人对作品的接受 (这已经涉及后来的接受美学关于读者消费和欣赏的重要方面)。另外,每一件如本雅明所说的本真的、富有光晕的艺术品,都有自己的秘密。“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只有当它不可避免地表现为秘密时,才可能被把握。[……] 美的神性存在基础就在于秘密。” 本雅明在这里所说的“可能被把握”,完全是辨证的,宛如有些美女所具有的迷人的魅力:伴着她的是秘密,一种难以捉摸、无法形容的东西。她可以离得很近,却是一定距离之外的无与伦比的意境。在本雅明那里,迄今的伟大艺术,都具备这种神秘的“光晕性”(auratisch:有光晕的),并以其魅力令人销魂。这才是“真正的光晕的特征”。当然,他也认识到,富有光晕的传统艺术如何使接受者沉醉,并可能失去理性思考和批判能力,有点像他所说的恋爱中的人:“恋爱中的人不仅迷恋钟情之人的‘缺点’,不仅迷恋一位女人的怪癖和弱点,而且恋人脸上的皱纹、痣、寒酸的衣着和有点倾斜的走路姿态,都会远比任何一种美更持久和更牢固地吸引着他。”
本雅明用光晕艺术泛指整个传统艺术,它在审美功能上提供某种膜拜价值,这也是传统艺术的基础。艺术接受就是一种光晕体验,感受那若即若离、无与伦比的灵韵。光晕可以体现在传统文学讲故事的艺术之中(《讲故事的人》,1936),或见之于戏剧舞台上的生动表演及独特的氛围里。光晕的感知或对光晕的反应方式,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它可以是思维过程中的入神的眼神,也可以是纯彻的一瞥。诚如诺瓦里斯(Novalis)所说,可否感知的问题是一个注

⑻ 《光晕》系列的完整历史是什么样的

你这问题太大了,不可能说的清楚,至少网络知道没人有这水平,或者有这闲心给你说清楚
http://www.halopedia.org/Halopedia:Timeline
全系列事件年表,右上可以自己选年代,能把这个啃完,完整历史你也就毕业了

阅读全文

与如何了解光晕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