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丹曾经是中国的领土吗
不是,宋以前历来都是吐蕃的领土,但吐蕃与中原也是时好时坏,所以没有什么关系。直至元朝属于中国领土,清朝时被割让出去。
2. 不丹国家什么时候在地图上消失
楼主说的应该是 锡金(sikkim)这个国家吧,而不是不丹王国,它位于尼泊尔以东,不丹以西之间的一个很小的地方,又濒临我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亚东县,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接壤的15个国家之一,历史上的锡金,曾经是中国的领土,从7世纪到1890年的1200多年属于西藏的领地。锡金现被印度侵占。中国古籍中,古代锡金名为哲孟雄。尼泊尔人移居于此称之为“新地方”,早期西藏移民称之为登疆,意为稻米之谷。远在公元7世纪,哲孟雄是吐蕃(西藏)的一部分。9世纪时,哲孟雄成为独立的部落,但其境内的寺院仍隶属于西藏各大寺。1950年12月签订“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规定锡金为印度的“保护国”,印度控制锡金的国防、外交、经济等大权。1968年8月,甘托克爆发反印示威,要求废除“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1973年4月印度对锡金实行军事占领。1974年6月20日,锡金议会通过了由印度拟定的锡金宪法,规定印度政府派驻的首席行政官为政府首脑和议会议长。同年9月《印度宪法修正案》规定锡金为印度的“联系邦”,在印度两院各为锡金设一个议席。锡金现已完全被印度吞并,除了纳穆加尔王朝第十三世国王仍流亡纽约寻求他的王国重获独立以外,大部分锡金人民──或者说大部分居住在锡金的人民──早已认同印度对锡金的主权。1975年,印度军队解散锡金国王的宫廷卫队,软禁了锡金国王。同年4月10日,锡金议会通过决议废黜国王,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4月14日,锡金又为此举行了“全民投票”,决定锡金的未来,过后印度议会通过决议,正式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1982年1月29日,锡金国王帕尔登·顿杜普·纳姆加尔在美国纽约逝世,王储旺楚克·滕辛·纳姆加尔即位,成为锡金第13代国王,他宣布印度对锡金的吞并是非法的。印度政府吞并锡金后恐怕锡金会再独立,所以每年都拨一笔补助款项给锡金,以拉拢锡金的向心力,所以一般说来锡金要比近邻孟加拉国要富有,人民生活水平也较高。再然后,地图上的锡金王国就不复存在了,现在是印度锡金邦了,和中国陆地接壤的国家从15个也变成了14个。希望回复你能满意。
3. 不丹国的历史 谢谢
不丹自8世纪即为吐蕃一个部落,元朝统一西藏后,受宣政院管辖,直到清朝时才独立出去,深受藏族文化的影响。 当我们看到不丹国旗时就会看到旗上的中国龙。那么旗上为什么有中国龙呢,这要从信奉白教的帕木竹巴政权说起,元朝统一了西藏。帕木竹家族从元朝取得了13万户中的帕竹万户侯称号。在元末大乱中统一13万户,建立了西藏历史上的帕木竺巴政权,一统西藏达265年之久,也是与明王朝相始终的领土,被明王朝赐王号,龙旗。“竺巴”是音译,“竺”这个音在藏语里是龙的意思。到了明朝末年。一方面帕竹王室的政权被其家臣所篡夺,另一方面黄教兴起,黄教屯兵买马,跃跃欲试。“竺巴”的信徒被两面夹击,处于岌岌可危之中。当时的竺巴派领袖是阿旺·纳姆伽尔,他在危机时刻审时度势,毅然带领竺巴信徒远走不丹。由于阿旺·纳姆伽尔修得一身好佛,又有神符四脚神龙做护驾,因而所到不丹之处,无不归顺于其旗下。
1616年阿旺·纳姆伽尔在统一了不丹后,又利用不丹的地利人和,先后五次打败了黄教的进犯,终于在不丹立足。由于不丹的雷电多,四脚神龙又被看做雷神。阿旺·纳姆伽尔奠定了现代不丹的领土、民族和宗教的基础。 1772年遭英国入侵。1865年强迫不丹签订《辛楚拉条约》,不丹被迫割让2000平方千米土地。 1907年,乌颜·旺楚克(1907---1926)废除德布王,自任国王,建立不丹王国,集政教大权于一身,并规定国王世袭。 1910年1月英国同不丹签订《普那卡条约》。规定不丹对外关系受英国“指导”。1926---1952吉格梅·旺楚克在位。 印度独立后于1949年8月同不丹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规定不丹对外关系受印度“指导”。 1952年第三代国王吉格梅·多尔吉·旺楚克即位,他发展经济,对内政外交进行改革。1961年以来,不丹国 四代国王旺楚克与他的四个同胞王后
王多次公开表示要保持自己国家的主权和独立。 1971年不丹加入联合国,1972年第四代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自英国留学回来,17岁继承王位,继续先王的内外政策。1973年成为不结盟运动成员,1985年成为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成员。 2008年3月24日,位于中印之间的不丹迎来其历史上的首次民主选举,直接选举国民议会议员,并在此基础上产生首个民选政府。对于这个面积仅4.6万平方公里、人口75万的小国来说,此次选举意味着国家政治体制将由原来的世袭君主制变为议会民主制。这个转变的推动者正是不丹的老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本人。此次选举是不丹国王多年来致力于推行政治民主化的结果。100年来,不丹一直实行世袭君主制,没有宪法,也没有政党。1998年6月,辛格老国王对政治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解散了内阁,将政府行政权移交给大臣委员会(2008年改称为部长会议,政府首脑为部长会议主席)。2001年9月,国王发布命令,要求政府筹备起草宪法。2005年3月,辛格国王建议在不丹建立两党制度,由在大选中得票最多的政党组阁,另外一个政党则成为反对党。根据宪法草案,不丹将组建两院制议会,由75人组成的国民议会和由25人组成的全国委员会。根据不丹新宪法,国王是不丹的国家元首,而议会在三分之二多数的支持下可以弹劾国王,部长会议为行政机关,部长会议主席是政府首脑。2006年年底吉格梅国王宣布退位,于2007年4月将王位正式让给27岁的儿子吉格梅·基沙尔·旺楚克王储,2008年,其正式即位。辛格曾表示,还政于民是为了让不丹在政体上与西方接轨,以便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同。他说:“为了不丹人长远的幸福,我们必须推行民主,一个有效的制度比王位更重要。”
4. 不丹是什么时候建国的
不丹
国名: 不丹王国(Kingdom of Bhutan)
国庆日:12月17日(1907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由金黄色和桔红色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组成,中间一条白色的飞龙,四个爪子各抓一颗白而亮的宝珠。金黄色象征国王的权力和作用;桔红色是僧侣长袍的颜色,象征佛教的精神力量;龙象征国家权力,又指这个国家的名字,因为不丹可译为“神龙之国”。龙爪上握有白珠,象征威力和圣洁。
国徽:呈圆形。圆面上两条龙腾空而起,象征权力和尊严。龙的周围是燃烧的火焰,圆面中心是十字形图案,它是大自然雷电霹雳的象征。圆面外圈的白色圆环的上部,用藏文书写着“光荣的不丹是不可战胜的”。
自然地理:面积为4.65万平方公里(2005年12月)。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其东、北、西三面与中国接壤,南部与印度交界,为内陆国。北部山区气候寒冷,中部河谷较温和,南部丘陵平原属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国土面积的74%为森林所覆盖,其中有26%的地区被划定为保护地。
人口:75万(2005年12月)。不丹族占80%,其余为尼泊尔族等。西部不丹语言“宗卡”和英语为官方用语,南部操尼泊尔语。居民多信奉喇嘛教噶举派(国教)。
国家元首: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Jigme Singye Wangchuck),1972年7月24日登基;王储吉格梅·基沙尔·旺楚克。
首都:廷布(Thimphu)是全国的政治、宗教中心。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旺河从城市穿过。城市海拔2500多米,人口约5万(2002年)。
更详细资料请看
http://ke..com/view/7805.html
5. 不丹以前是我们国家的一部分吗
不丹自8世纪即为吐蕃一个部落,元朝统一西藏后,受宣政院管辖,直到清朝时才独立出去,深受藏族文化的影响。 当我们看到不丹国旗时就会看到旗上的中国龙。那么旗上为什么有中国龙呢,这要从信奉白教的帕木竹巴政权说起,元朝统一了西藏。帕木竹家族从元朝取得了13万户中的帕竹万户侯称号。在元末大乱中统一13万户,建立了西藏历史上的帕木竺巴政权,一统西藏达265年之久,也是与明王朝相始终的领土,被明王朝赐王号,龙旗。“竺巴”是音译,“竺”这个音在藏语里是龙的意思。到了明朝末年。一方面帕竹王室的政权被其家臣所篡夺,另一方面黄教兴起,黄教屯兵买马,跃跃欲试。“竺巴”的信徒被两面夹击,处于岌岌可危之中。当时的竺巴派领袖是阿旺·纳姆伽尔,他在危机时刻审时度势,毅然带领竺巴信徒远走不丹。
由于阿旺·纳姆伽尔修得一身好佛,又有神符四脚神龙做护驾,因而所到不丹之处,无不归顺于其旗下。
1616年阿旺·纳姆伽尔在统一了不丹后,又利用不丹的地利人和,先后五次打败了黄教的进犯,终于在不丹立足。由于不丹的雷电多,四脚神龙又被看做雷神。阿旺·纳姆伽尔奠定了现代不丹的领土、民族和宗教的基础。 1772年遭英国入侵。1865年强迫不丹签订《辛楚拉条约》,不丹被迫割让2000平方千米土地。 1907年,乌颜·旺楚克(1907---1926)废除德布王,自任国王,建立不丹王国,集政教大权于一身,并规定国王世袭。 1910年1月英国同不丹签订《普那卡条约》。规定不丹对外关系受英国“指导”。1926---1952吉格梅·旺楚克在位。 印度独立后于1949年8月同不丹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规定不丹对外关系受印度“指导”。 1952年第三代国王吉格梅·多尔吉·旺楚克即位,他发展经济,对内政外交进行改革。1961年以来,不丹国 四代国王旺楚克与他的四个同胞王后
王多次公开表示要保持自己国家的主权和独立。 1971年不丹加入联合国,1972年第四代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自英国留学回来,17岁继承王位,继续先王的内外政策。1973年成为不结盟运动成员,1985年成为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成员。
6. 不丹国有多大
不丹王国
The Kingdom of Bhutan
首都: 廷布(Thimphu),
面积: 4.6万平方公里。
人口: 60万(199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约3.1%。
语言: 官方语言为不丹语“宗卡”和英语。
民族: 主要居民是不丹族,尼泊尔族约占30%~35%。
宗教: 藏传佛教(噶举派)为国教,尼泊尔族居民信奉印度教
7. 不丹国现在还在吗
不丹国现在还在,只不过已经成为国中之国,与现实中拥有一个国家不同,它是寄生与别的国家的一个国家
8. 不丹被印度占领了吗好久~~详细的
印度独立后于1949年8月同不丹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规定不丹对外关系受印度“指导”。
1952年第三代国王吉格梅·多尔吉·旺楚克即位,他发展经济,对内政外交进行改革。1961年以来,不丹国 四代国王旺楚克与他的四个同胞王后王多次公开表示要保持自己国家的主权和独立。
1971年不丹加入联合国,1972年第四代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自英国留学回来,17岁继承王位,继续先王的内外政策。1973年成为不结盟运动成员,1985年成为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成员。
2008年3月24日,位于中印之间的不丹迎来其历史上的首次民主选举,直接选举国民议会议员,并在此基础上产生首个民选政府。
9. 不丹在历史上不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有些历史书上会这么写
不丹在古代属于尼泊尔一部分,而尼泊尔在古代曾是中国的属地,前期是吐蕃的直属地,后期脱离了吐蕃成为了唐朝的直属地,最后在安史之乱后脱离了中国,其实唐朝在尼泊尔控制了大半个世纪。
说尼泊尔就要说到佛教,佛教创始人瞿昙义成(今译释迦牟尼)就是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之子。所以佛教起源地也就是在尼泊尔。而佛教在我国古代有很大的影响,它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迦毗罗卫国在古代属于北天竺地区并不属于一个统一的天竺国,尤其在唐代以前。
佛驮跋陀罗,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人。他是南北朝时的高僧、佛经翻译家,汉译名“觉贤”。他所译的《华严经》对中国佛教的影响甚大,《高僧传》一书有其传。中国高僧法显西行取经,曾到过迦毗罗卫国,回国后和佛驮跋陀罗一起翻译了他带回的大量佛经。
尼泊尔在唐代称尼婆罗。尼婆罗初期与吐蕃政权关系密切,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就娶了尼婆罗的尺尊公主,尼婆罗的着名学者西拉曼鸠也曾访问过吐蕃。尼婆罗、吐蕃之间还有国际通道——“吐蕃尼婆罗道”。
后来尼泊尔和吐蕃隶属关系发生转变,是在唐朝高僧玄奘曾于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到达尼泊尔,并参谒了释迦牟尼的诞生地迦毗罗卫国、访问了加德满都以后。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尼婆罗为了脱离吐蕃遣使来唐入朝,带来了波棱(菠菜)、浑提葱和酢菜。
此时正是7世纪初,尼泊尔李查维王朝国王希瓦·德瓦(588~606在位)逝世后,他的女婿、首相阿穆苏·瓦尔马(606~640在位)继承王位,但后来为对抗吐蕃而与大唐交好。阿穆苏·瓦尔马治国有方,精明强干,在他统治下,李查维王朝臻于极盛,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相当发展。关于当时尼泊尔的情况,《大唐西域记》中有详细记载。阿穆苏·瓦尔马是印度教徒,但也赞同佛教,酷爱艺术,曾建造着名的凯拉斯库特宫。这是一座七层高的建筑,设计精巧,造型优美,规模巨大,其最上层是可容纳万人的大厅。这说明尼泊尔的建筑工艺在当时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约在639年,吐蕃欲吞并尼泊尔时阿穆苏·瓦尔马将女儿布丽库蒂(即赤尊公主)嫁给中国西藏的松赞干布,而唐朝为了包围吐蕃几乎在同时中国文成公主也开始下嫁吐蕃。643年,阿穆苏·瓦尔马的后继者纳伦德拉·德瓦在唐太宗李世民支持下即位成为国王后就向唐王要归属册封,不久后中国唐朝的使者王玄策等带来了册封回问了尼泊尔。早在贞观十五年(641年)印度的中天竺五国就送使节来唐请入朝归属,所以643年唐朝派李义表前去册封入朝事宜,而副使者王玄策则册封北天竺国家的尼泊尔王为泥州郡王,至于南天竺则大都是一遍混乱的小国暂时没资格得到大唐的入朝册封。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朝派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一行30人出使册封天竺番属(印度),除北天竺外的四大天竺国王(尼泊尔已经是唐朝的直属泥州)多派使者带着财物来,准备与王玄策一起到唐朝朝贡。恰逢里面中天竺王尸罗逸多死,部分人欲起兵反叛大唐与王室对抗,于是国中大乱,最后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位,于是发动所有军队以拒王玄策的唐王御旨。前期派2000人在路上伏击王玄策等人, 跟随王玄策的30骑兵与敌人伏兵交战,几名大唐使节战死,其余人包括王玄策在内都被俘虏,被关进了大牢,后王玄策在前国王妹妹的帮助下逃出了大牢。王玄策逃离,到达吐蕃。王玄策发唐王檄文征召地方军队,得到吐蕃1200西海郡王兵、泥婆罗(今尼泊尔) 7000泥州郡王骑兵。 阿尔裘那调集了七万战象部队迎战,但被王玄策与副使蒋师仁率吐蕃、泥州二郡王的军队打得大败而溃,公元648年大唐军队一直进攻到中天竺的茶镈和罗城下,作战三天,攻破茶镈和罗城,斩首三千余级,敌人被溺死的约1万人。阿罗那顺逃走,收拢散兵再次交战,蒋师仁擒获阿罗那顺,俘斩敌人数以千计。余众跟随国王的妻子在乾陀卫江抵抗,蒋师仁击败他们,俘获其妃、王子,又俘虏男女一万两千人,各种牲畜三万,五百八十座城邑投降。东天竺王尸鸠摩送牛马三万馈军,还送来了弓、刀、宝缨络。迦没路国献异物,并送上地图,请求得到老子像。天竺震惊、害怕。贞观二十二年,五月,王玄策把俘获的阿罗那顺及王妃、子等,俘虏的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二万余送到长安献俘。唐史载此战过后大唐共收获天竺50余国户属的登记造册,唐太宗册封王玄策为朝散大夫。
到了公元723年,泥州人古纳·卡马·德瓦得到唐明皇李隆基的支持,在泥州建立坎堤普尔(即今加德满都),一直到756年开始脱离中国的有效控制。可以说尼泊尔在唐朝很长时间内都得到了有效管理,尤其是安史之乱以前,尽管唐朝当初是为了包围吐蕃而培植尼泊尔,但就唐代来说佛陀释迦牟尼在那时还真是个中国人。
泥婆罗是尼泊尔的旧译名,见于唐《封氏闻见记》。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蜀无兔鸽》记:“波罗拔藻,叶似红兰,实如蒺藜, 泥婆罗国所献也。”
《旧唐书·西戎传·泥婆罗》:“ 泥婆罗国 ,在吐蕃西。其俗翦发与眉齐,穿耳,揎以竹筩牛角,缀至肩者以为姣丽。食用手,无匕箸。其器皆铜。多商贾,少田作。”
唐段公路 《北户录·蕹菜》:“国初 建达国 献佛土菜, 泥婆国献波棱菜。”
菠菜,唐人称作波棱菜,来自尼泊尔。《唐会要》卷二〇〇说:"尼波罗国献波棱菜,类红蓝,实如蒺藜。火熟之能益食味,即此也。"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二节:“佛教发源地泥婆罗近在南邻,又是吐蕃的属国。”泥婆罗省称“ 泥婆 ”,在唐代是泥婆罗州,又称泥州~
10. 不丹国旗的历史
历史的时空推进到了明朝末年。明朝末年中原大乱,明朝无暇顾及青藏事务,而青藏内部这个时候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帕竹王室的政权被其家臣所篡夺,另一方面黄教兴起,黄教屯兵买马,跃跃欲试。“竺巴”的信徒被两面夹击,处于岌岌可危之中。当时的竺巴派领袖是阿旺·纳姆伽尔,他在危机时刻审视度势,毅然带领拥有苏毗千年血脉的竺巴信徒远走不丹。
由于阿旺·纳姆伽尔乃苏毗千年智慧的集大成者,还修得一身好佛,又有神符四脚神龙做护驾,因而所到不丹之处,无不归顺于其旗下。阿旺·纳姆伽尔在统一了不丹后,又利用不丹的地利人和,先后五次打败了黄教的进犯,终于在不丹立足。由于不丹的雷电多,四脚神龙又称为了护雷神。
时间转到了18世纪后期。英国入侵,1865年强迫不丹签订《辛楚拉条约》。1907年,乌颜·旺楚克废除德布王,自任国王,集政教大权于一身,并规定国王世袭。从此开始了不丹的百年国王统治史。
二战结束后,不丹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但印度强行继承英国的对不丹的外交指导权。不丹1971年加入联合国。进入21世纪,经“印不”协商,取消了印度对不丹的外交指导权。中国和不丹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很大的原因是由于不丹与印度的特殊关系,不丹还不方便与中国建交。但中国和不丹一直保持和平相处的关系。
不丹人民历经了千年的历史,如今的不丹国王正带领臣民迈步从头越。
2008年3月25日,不丹国王带领国民举行不丹史上首次民主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