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会怎么考试

历史会怎么考试

发布时间:2022-07-18 03:22:44

‘壹’ 一般的历史考试中,考什么内容

200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 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序言(略) 2008年考研历史学基础(代码313)考试大纲 1、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中国古代史 约30% 中国近现代史 约20%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约20% 世界近现代史 约30% 4、试卷体型结构 选择题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名词解释 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史料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30分,共120分 考察范围:分中国史(上古-1992年)和世界史(上古-1991年)两大范围。 第一章 中国古代史 一、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 1、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 2、氏族公社 3、中国远古社会的传说 二、夏商西周 1、夏朝的考古发掘和文化遗址 2、夏朝的巩固和发展 3、商族的起源 4、从盘庚迁殷到武丁中兴 5、周族的兴起和灭商 6、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及其灭亡 7、商、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 8、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9、夏、商、西周的文化 三、春秋战国 1、春秋战国社会经济的反展 2、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 3、春秋战国社会等级关系的变化 4、从诸侯割据到秦统一 5、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四、秦汉 1、秦统一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 2、汉承秦制与“文景之治” 3、汉武帝与西汉的强盛 4、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 5、刘秀与东汉初期政治 6、东汉后期的政治危机 7、汉代的社会结构 8、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 9、秦汉的农民起义 10、秦汉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11、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五、魏晋南北朝 1、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魏蜀吴三国的政治与经济 3、西晋的短暂统一及其政治经济问题 4、十六国与南北对峙 5、东晋南朝的门阀政治与寒人的兴起 6、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7、北魏统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 8、北魏末年的社会矛盾 9、北朝时期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1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六、隋唐五代 1、隋朝的统一及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 2、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 3、唐朝对隋朝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4、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 5、唐朝前期的社会经济 6、“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7、两税法与唐后期的经济 8、唐后期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 9、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10、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11、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 七、宋、辽、西夏、金、元 1、宋、辽、西夏、金的政治制度 2、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3、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与宋金对峙 4、宋代经济的繁荣 5、元代的统一及其影响 6、元代行省制度 7、元朝的民族政策 8、宋元的科技与思想文化 9、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八、明清(前期) 1、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 2、郑和下西洋与“南倭北虏” 3、明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 4、东林与复社 5、耶稣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 6、明末农民战争 7、清军入关与清初的社会矛盾 8、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9、康乾盛世 10、清前期的边疆与民族政策 11、明清对外政策与朝贡贸易 12、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 13、明代的卫所与清代的八旗制度 14、明清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史 一、列强的对华侵略 1、两次鸦片战争 2、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3、中法战争 4、中日甲午战争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 二、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 3、义和团运动 三、晚清政局 1、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2、洋务运动 3、清末新政 四、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 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西学东渐与中西文化冲突 3、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清教育改革 五、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 1、维新变法思潮 2、戊戌变法 3、立宪运动 4、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5、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6、从兴中会到武昌起义 7、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六、北洋政局与社会革命 1、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统治 2、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新文化运动 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6、五四运动 7、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8、第一次国共合作 9、北伐战争 七、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苏维埃革命的兴起 1、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 2、新军阀混战 3、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和红色根据地的建立 4、红军五次反“围剿”与长征 5、抗战前十年的中国社会经济 八、抗日战争 1、日本侵略东北与伪满洲国成立 2、抗日救亡运动 3、西安事变 4、卢沟桥事变 5、南京大屠杀与日军暴行 6、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7、抗日根据地的开拓和建设 8、延安整风与中共“七大” 9、中国军队的反攻 10、日本投降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1、抗战时期的社会经济 九、国共和平谈判与全面内战 1、战后国民党的统治与人民的反抗斗争 2、重庆谈判 3、内战爆发、三大战役与解放军渡江作战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十、民国时期的科学与思想文化 1、中央研究院的成立与中国科学的初步发展 2、民国时期的各种思潮 3、民国时期的史学、文学与艺术 4、鲁迅与左翼文化运动 十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949-1956)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内外政策 2、新中国的巩固与经济建设 3、社会主义改造 十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年) 1、经济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经济建设的曲折 3、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 十三、“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1、从“五一六通知”到全国内乱 2、庐山会议与批林批孔 3、从“反击右倾翻案风”到粉碎“四人帮” 十四、拨乱反正(1976-1978年) 1、拨乱反正的历程 2、“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大讨论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路线 十五、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1992年)1、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2、特区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3、邓小平南方讲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贰’ 历史专业会考什么科目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历史学专业从2007年改为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命题。考试科目为:政治、外国语、历史学基础三门。
思想政治理论(上午8:30——11:30)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外国语(下午14:00——17:00)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根据考的不同语种,考试内容也有所差别,一般参加英语考试的最多,英语考试包括阅读理解和写作,主要考查词汇及语言运用能力,另外还有俄语和日语,考生可以根据所学外国语语种的不同来选择考试语种。
历史学基础(上午8:30——11:30)满分300分

历史学基础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考试内容涵盖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四门基础学科,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历史学研究生(学术型)考试虽然是全国统考,但是教育部并没有指定参考书。以下推荐历史学考研的权威的11本书:
1 《世界史古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21.20 7-04-004704-7
2 《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18.30 7-04-004705-5
3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21.10 7-04-009439-8
4 《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18.10 7-04-009440-1
5 《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19.90 7-04-005325-X
6 《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22.90 7-04-005326-8
7 《中国古代史》(上册) 福建人民 朱绍侯 36.00 7-211-04782-8
8 《中国古代史》(下册) 福建人民 朱绍侯 27.00 7-211-04783-6
9 《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中华书局 李侃 21.00 7-101-01295-7
10《中国现代史》(上册) 高等教育 王桧林 18.30 7-04-011057-1
11《中国现代史》(下册) 高等教育 王桧林 20.70 7-04-012243-X
历史学应该如何进行考研复习?
第一遍的目标是了解,可以快速浏览;第二遍的目标是理解,需要精读,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勾画,做标记,可以笔记;第三遍的目标是掌握,需要在第二遍精读的基础上,对不理解的内容各个击破;第四遍的目标是运用,需要将各章节知识点进行前牵后联,完善笔记。

‘叁’ 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简单吗

‘肆’ 历史考试要考哪些

一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元谋人时间: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地点: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2、北京人时间: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黄河流域)二 、原始的农耕生活1、河姆渡人时间 :距今约六千多年。地点: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水稻和蔬菜。(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早的国家。)2、半坡人时间: 距今约五六千年。地点:陕西西安市半坡村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三、神奇的远古传说1、华夏族的形成 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后来发展成华夏族,成为汉族的前身。2、炎帝:号神农氏,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尝百草”,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3、黄帝——人文初祖 (后人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有许多发明创造:做兵器,造车、船、宫室,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4、尧舜禹:相传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当时采用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禅让的依据:有德有才)尧:节俭、朴素、爱民。舜:吃苦耐劳,孝顺父母。禹:治水有功。考点 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知识清单—— 明确考什么一、夏朝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2、政治制度:启开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二、商朝1、建立:约 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2、政治: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3、灭亡: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三、西周1、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大败商军。灭商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2、政治经济制度:分封制,土地国有制。3、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四、东周(1)春秋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为春秋五霸。齐桓公:最先称霸:管仲改革,“尊王攘夷”,葵丘会盟。晋文公:“退避三舍”。楚庄王:问鼎中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形势图) (东齐、西秦、南楚、北燕、赵魏韩在中间。)(3)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1、目的:富国强兵2、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3、影响: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4、启示: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付出血的代价;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同时我们要学习商鞅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和他的献身精神。考点 3:统一国家的建立知识清单—— 明确考什么一、秦朝的统治与秦末农民战争(1)秦朝的统治1、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秦始皇图)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建立中央集权;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控制思想。3、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考图)4、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局面。秦朝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2)陈胜吴广起义1、地点:大泽乡(安徽)2、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这次起义的推动下,刘邦项羽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二、汉朝的统治1、西汉时间:前202年,刘邦建立,都城长安。汉初:郡县制,分封制,休养生息政策。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统治时出现大一统局面。2、东汉:时间:25-----220年。建立者:刘秀。都城:洛阳。三、秦始皇,汉武帝(一)秦始皇——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第一个皇帝。功劳:1、实现统一,灭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巩固统一,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4、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开发南疆。过 :统治残暴: 赋税繁重,刑法苛严,兵役徭役繁多,加速了秦朝灭亡。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二)汉武帝的大一统背景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措施:1、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将地方上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3、思想: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任用儒生做官。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4、军事:派卫青、霍去病等多次大规模攻打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结果:出现大一统局面。四、丝绸之路1、张骞通西域西域:汉朝时,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区。目的: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受汉武帝派遣,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影响:第一次了解西域的情况和西域人像和汉朝交往的愿望。第二次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2、丝绸之路开辟时间:西汉汉武帝时。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西亚,再转运到大秦。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伍’ 历史考试怎么考啊!

开卷的话,把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名称什么的都写到书的开头的空白页上,在目录上标出一些重点,书里面的什么意义了,影响了都要用笔标出来方便查找。把书大概看一下,熟悉一下。尤其是一些重点,要知道个大概,并且知道在什么位置。考试的时候,有些题目如果快速的找不到的话就换下一题,但是要对这一题有印象,有可能在找其他题的答案的时候会看到这道题的答案的。开卷考试其他的不怕,就怕时间不够用,所以,怎么方便查找怎么做。

‘陆’ 高中历史怎么考好

楼主你好。我高中是一个文科生,很喜欢文综,尤其是历史。下面讲点我自己的体会吧,希望对你有帮助(我高三时拿过温州市文科综合竞赛一等奖哦,小小炫耀下当年的业绩呵呵)。
所谓“功夫在平时”,高中的考试与大学不同,高中需要平时量的积累,在考试时才可能有质的飞跃。
首先课堂是最重要的战场。这点其实我们都心知肚明。不过我还是列一下。课堂上老师的思路和讲解绝对是重点,因为老师不会教没用的内容,这是应试教育的必然结果。因此课堂的听讲必须保持好的状态,保证自己的思路跟着老师的讲解,步步为营。
高中的历史教材(你和我应该都是新版的教材),新的教材最大特点就是模块化,而不是“通史模式”,这点我高中时就很蛋疼。因为我喜欢有条理的历史、有时间感的历史。有时间才有历史!我当时的教材却是分模块进行的,比如必修一是政治史、必修二是经济史、必修三是文化史,另外还有一些模块教学,比如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历史人物评说等。模块化最大的缺点就是将历史做了横向的截面处理,这很不利于我们从宏观角度把握这门学科,比如说不记住时间的话我们很难想象在大动乱的十年我们国家还会有科技上的重大突破、重返联合国等一些让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得到空前提升的事件。所以,老师可以按教材的模块来上课,但我们绝不能仅仅只是亦步亦趋,课下我们必须自己去体会某某事件所处的年代及其那个时代的其他状况。如果平时听得比较认真的话,相信这点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对于平时的学习再讲一点,就是目录。作为一个文科生,对课本的掌握必须要高屋建瓴,从宏观把握。比如说必修一这本书,当翻开书本目录的时候,要基本上能沿着目录回忆起课本的大体内容。抓住目录!高中的考试,知识点大多在课内(注意只是大多,不是全部)。我高三时翻开目录基本上能回忆出整本书的内容,甚至课本的插图。
再来说下考试。高中历史考试主要是选择题和材料题。选择题很多都是能凭文科生的“直觉”做出来的,注意这里说的直觉不是瞎猜。做选择题的方法很多,比如选最佳答案、排除法、因果推断法之类的。选择题考的内容基本知识点是逃不出课本的,这就需要平时的学习和积累。积累的过程就是练就文科生直觉的过程——这点是我亲自体会过的,请不要怀疑。很多题目你一下子可能说不出选某个答案的理由,但你知道就是某个答案——就是这种直觉。材料题必须要通读材料。要明白给我们材料一定是有用的——否则给材料有何用?通过材料来联系课本知识,挖掘题目的内在意义,相信这也不难。关键是紧扣材料!
最后再说一点有关“背书”这个东西。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文科就是背书,而已。这话对,也不对。为什么不对?首先我们要明白“背书”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那目的是什么?目的就是对知识点的掌握,或者说是“知道某知道点”。我向来不赞成只是一味的背书,即所谓的“死读书”。文科生需要的是文科的思维,而不是对课本的背诵。我高中时背书能力在班上绝对只是一般,但是我比其他人考得都好,原因在于那些背书狂人们只是背书,而不是理解性地去背、去记忆。他们把手段当了目的,而没有去训练自己的文科思维。
那为什么又说刚才那句话对?因为考试考得是实力,至少是对这门学科的掌握程度。没有背书或者说记忆的过程,我们脑子里就没有知识点的积累,我们就一无所知或者说一知半解、模棱两可。因此背书的过程也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在于怎么背!
还有一些小技巧,比如说历史的共性问题。打个比方,公元前221年,即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秦一天下的积极意义很多,像结束割据混战状态、促进农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促进民族融合等等。其实这些积极意义跟其他的统一战争都有共通之处。试想哪次统一战争没有这些类似的积极影响?
青春落落,流年沉沉。告别高中的生涯已经两年半了,现在回忆起当年的点点滴滴,心中依然有一种冲动,那些热血沸腾的日子仍然历历在目。
以上只是我个人对高中历史学科的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莫嫌海角天涯远,但肯摇鞭有到时。加油!

‘柒’ 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历史》,一般会考什么内容

综合素质考试大纲》、《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中科目三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历史与社会、科学等15个科目。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在我国,师范类大学毕业生须在学期期末考试中通过学校开设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并且要在全省统一组织的普通话考试中成绩达到二级乙等(中文专业为二级甲等)以上,方可在毕业时领取教师资格证。

非师范类和其他社会人员需要在社会上参加认证考试等一系列测试后才能申请教师资格证。

(7)历史会怎么考试扩展阅读:

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考生上传个人照片时的注意事项:

1、本人近6个月以内的免冠正面证件照;不允许带帽子、头巾、发带、墨镜;

2、照片格式大小:格式为jpg/jpeg,不大于200K;

3、照片中显示考生头部和肩的上部;黑白或彩色均可,白色背景为佳;

4、此照片将用于准考证、成绩报告单、以及通过考试和审核后获得的资格证书。

建议使用Microsoft Office Picture Manager,图画,Photoshop,ACDsee等工具,将照片进行剪裁压缩。最后进入照片裁剪,用鼠标在原图上拖拽划出剪切范围,显示剪切后的实际图片。

‘捌’ 历史开卷考试应该怎么考

1、单项选择题的解答技巧

单项选择题是用来考查基础知识的最佳题型,特点是设计灵活、知识覆盖面广、答案唯一。解答的关键是要注意审清题干中的关键词及相关的限定因素,排除干扰项。

2、列举题的解答技巧

列举题就是把符合某种条件的人物、事件等按要求排列出来的题型,分为横向列举题和纵向列举题。答题时要搞清楚试题问的是哪一方面的问题,界定时空范围,确定要答的内容,避免因为审题不清而导致知识点的张冠李戴、不全面或顺序颠倒。答题要求规范有序,简明扼要,用词准确。

3、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技巧

材料解析题是最具有学科特色的主观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整合加工的能力、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说明和论证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材料层出不穷,提问灵活,增加了解题难度,因而成为复习迎考中的重点和难点。

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基本技巧:①读:粗读题目,包括材料和出处。②想:看清提问,根据材料中有效的信息,联想所记忆的相关知识,对号入座。③答:“问什么答什么”,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语言精练、表达准确。

学生在开卷考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平时往教材上抄题,考试时从教材中找题。有的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把老师上课所讲的例题,或自己在教辅书中做过的题目和答案不厌其烦地、密密麻麻地抄在课本的空白处,甚至把课本的原文字都遮住了。

考试时,出于侥幸心理,凭着自己的印象在书中一题一题地找,或照搬照抄,或断“题”取“点”,最后写出来的答案与试题的要求“貌合神离”相距甚远,难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2、每道题都翻书。有的同学对开卷考试感到轻松,认为不就是到考试时翻翻书嘛,但真到考试时,若要题题都在书中找答案,恐怕考试时间就不够用了,更何况现在实行历史、政治综合考试。这样,在规定的时间内既要翻政治书,又要翻历史书,翻来翻去,一些同学自己都翻糊涂了。

所以,像选择客观性试题,一来题量大,难度较低;二来每题所占的分值较小,有关的知识应尽量消化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考试时应做到不翻书就能解答,如果实在不能确定答案,再翻书查找。

3、不仔细审题,盲目抄书。这主要表现在解答主观性试题上,有的同学在答题时,不是先审题,而是先忙于抄书,看书中哪些段落与试题内容接近,就抄哪些段落。

由于审题不清,缺乏对题目的整体理解,也就难以形成一个完整思路,往往是东抄一段,西抄一段,不得要领,最后很容易出现偏离试题要求、答案不完整、思路不清晰、论证不充分等问题。

阅读全文

与历史会怎么考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