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揭西旅游景点大全
1、广德洞天风景区 广德洞天风景区位于揭西县城东北2公里处的老虎岽山腰(电视塔下),风景区内上空榕荫遮盖,石壁藤蔓如网,石缝古榕倒挂横生。别洞天、米瓮石、一线天等八景区和美丽传说吸引众多游客观赏。
2、三山国王祖庙 三山国一祖庙位于揭西县城西南1.5公里处,该庙始建于隋代,距今1400多年。经考证,三山祖庙是我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鼻赫,三神最神威,香火最兴旺,传播最广远的地方保护神。传说历代诸神多次挺身庇国护民,功高德厚,为民之所拥戴。三神的神威、三神之灵验,引来海内外香客四季不绝,香烟终曰弥漫。
3、天竺古岩 天竺古岩位于揭西县城4公里处的明山(即银山)半山腰,相传建于隋朝。古岩左右及后边三面为天然石壁,前面是人工石块砌成的精致殿门,殿高 9米,堂皇壮观,正殿供观世音、普贤、文殊三位菩萨,形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其间的天然遂道、奇石怪树、青山绿水和炀帝石、出米孔、登天洞等富有历史美丽的传说让人留边忘返。
4、过路塘风景区 过路塘位于县城东南1.5公里处,有始建于清朝古香古色的建筑群,苍翠的山峦,巨大的“吉祥龙”(长99米,高4.8米,大4.8米)与参天的古树和十亩大池塘的山光水色恍若蓬莱仙境。
5、大洋度假区 位于揭西县大洋乡,距县城40公里,在海拔800米的高山上,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云雾缭绕、仿似仙境,有“三坑一潭”百丈悬崖,还有云湖月夜、三叠听泉、古代石雕、双桥卧波等八景。潺潺溪流和高山湖泊等人造和天然景观,拥有36洞的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是全国唯一的高山高尔夫球场,射击场,风格各异的别墅群等娱乐设施配套齐全,是南国得天独厚的避署胜地,被誉为“中国云顶”。
6、揭西冰川遗迹 揭西冰臼群位于坪上镇石肚溪,距今有三百万年以前第四纪大冰期形成的冰川遗迹。集中点有11处,数量在350个以上。其纬度之低(北纬18/23度),海拔之低(30/100米),数量之多和保存之完好,在国内外实属罕见。
7、河婆古塔 河婆古塔位于揭西河婆榕江支流横江溪畔。横江溪水急滩泻,历史上洪灾频繁,清嘉庆年间塔以镇水,塔高28米,七层八角门向北,门额阳刻“清河砥柱”四字。塔建至今近二百年,历经无数次自然灾害的冲击仍巍然不动,造成三次易其河道,故有“宝塔飞度”的美称。河婆塔与玉峰(大庙山)两相辉映,共同成为河婆山城的标志。
8、郭氏大楼 郭氏大楼有“潮汕民居建筑之最”的美誉。此楼建于清雍正十一廿(1733年),竣工于1746年。整座楼占地5460平方米(约合9亩),楼宽52米、深105米,有四条花巷,五落院堂,后面有高4.25地琼楼一座,其建筑格局,模仿宫殿形式,里面原有99间房经后代修补增建,总数为100间,即所谓“驷马拖车”、“百凤朝阳”的格局。 整座大楼以贝灰三合土夯成(据说三合土中和以少量地红糖),坚固美观,大院中有小院,院墙砌有长窗,清雅超俗。楼前有广场和高照壁。广场之右侧建有“会元居”,是该楼主人当年接待四方商贾和宾客之地。“会元居”后面,还有书斋一座,人们称为“老书斋”。后楼正中,有清代监察御史邱玖华“去天尺五”之题匾。楼下大门正中,又有“带湖亭”之大匾额。邱玖华被请来执教,这为郭氏大楼增加了知名度。邱氏执教之后,师塾遂从“老书斋”迁至“带湖亭”,号称“带湖学校”。这间学校开棉湖教育之先河,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曾有“道林百众,书院千徒”之美誉。
这座楼的建筑重点在后楼,墙厚二尺,大门石圈,构筑精美,楼有两层,高4.25丈(据说宫殿高度4.4丈,只差1.5尺,故有“去天尺五”之说),飞檐凌空,高脊巍峨。楼前有长廊,外围栏杆,凭栏远眺,极目达乌犁古塔;楼内雕梁画栋,斗拱交错,上铺十层红瓦。楼之正中,原有圣旨牌一块,两边有木联云:“五六月间无暑气,二三更后有书声”,也是邱氏之手笔。漫步楼上,浏览周围风光,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
9、花果古寺 位于粤东千年古镇——棉湖镇解放路,约建于明未清初。分前后两殿,建筑面积568平方米。大雄宝殿供奉三如来佛,现侧供奉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大殿前左厅为地藏阁,右厅为观音阁,大殿右边有两根各几千斤重的石柱,柱脚悬空,乃古建筑一大奇观。
10、龙颈水库 龙颈水库位于揭西县五经富镇之北。龙江河上游蜿蜒20多公里,两岸高山夹峙,有“小三峡”之称。碧波荡漾,风景如画。有水晶宫、彩塔山、宋帝井等奇观异景。众多的自然景观使你留连忘返。
11、永昌古庙 棉湖永昌古庙位于棉湖镇北爷门,是由玄天古庙、云湖庵和云境庵组成的庵群,占地面积1321平方米。古庙建于宋代,庙供奉北极真武玄天上帝,庵供奉娑婆三圣。壁嵌成片清代精工立体石浮雕60幅,天盘倒吊藻井里外三层通花金漆木雕,构刻精致,小巧玲珑,乃省内稀有的二个清代庙宇藻井之一。该庙是处千年木雕精品。是粤东地区仅有古迹,又称“北阙佛光”。
12、黄满磜瀑布群 黄满磜瀑布群位于揭西京溪园镇粗坑河上游,河水至此奔流直泻,形成宽八十米,落差近百米的天然瀑布。水声轰隆,隔山可闻。瀑面似银帘悬天,瀑下潭水碧清,潭边的海龟石、海龙石等景观栩栩如生。在不足一千米的河段上,还有银河飞瀑、三叠瀑布、无名崆、长寿潭等天然景观,周围古藤相绕。翠竹遮天。绿水青山,给您大自然的感觉。
13、龙潭飞瀑 位于揭西县南山镇境内的天然大瀑布,落差近百米,激流凌空冲下深潭,飞珠溅玉,气势豪壮,一年四季,吼声如雷,震山撼谷。出口处有形似狮象之两山对峙,得“狮象把水口”之说。 龙潭瀑布下游的“龙 滩”、“翟塘峡”等自然景观和圣旨封“龙潭”,龙王井、龙潭洞天、龙潭响石等传奇故事让您不到一游而遗憾。 龙潭飞瀑早在清代已闻名遐迩,如今更以“粤东第一飞瀑”雄姿吸引着海内外游客。
14、龙山自然风景旅游区 龙山自然风景区位于揭西县五经富,座落在苍翠如黛的大北山下,美丽如画的龙湖岸边。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鸟鸣幽谷、鱼翔碧波,是没有污染的现代化生态旅游好去处。 龙山风景区满足了现代人的身心需要,把阳光、山林、自然、健康带给人们。到龙山,您会发现自已置身清新高雅的自然空间,远离城市的喧哗和拥挤,在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充满野趣的大自然里,尽情享受一份难得的休闲和惬意。 宋代末年,宋帝赵昊为逃元兵来到揭西五经富,见群山苍苍,如龙蜿蜒,因而赐名为龙山。走在“龙湖古径”上,我们将看到当年宋帝赵昊养兵饮马的“宋井”,祭祀在苦潭死难将士的“厉泉”。张世杰、陆秀夫带兵待渡的“张陆古渡”;同时,还有革命前辈古大存的活动旧址;每到春风化雨的时节,“小桃花源”花艳喜人,“龙岭杜鹃”如火如荼;夏曰炎炎到龙山上欣赏“清风明月”,到“龙泉茶苑”中品茗谈心;待到秋天,到“龙湖垂钓”,看“秋水长天”一色之景,听“龙谷天籁”百鸟之音;南国无冬天,“天侣同心”四季长绿,“北帝灵泉”长流不息,“原始森林”、“翠竹园林”郁郁葱葱。龙山四季如春,常年如画,到龙山“露宫区”、“烧烤场”、“天然游泳池”体味自然的风趣;到“文化广场”看“露天表演”;带上孩子到“侏罗遗踪”、“动物群雕”、“儿童乐园”、“踏趣园”,将会让孩子们在尽情玩耍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旅游区还配套有餐馆、旅馆、停车、娱乐等服务设施。 您想摆脱都市、城镇烦躁和喧嚣的时候,可以来到这山林青青,流水潺潺的新天地里,坐在松林之间。
2. 揭西县的由来!
揭西县 揭西县在广东省东南部,榕江南河中上游。县人民政府驻河婆镇。1965年划揭阳县西部和陆丰县五云、上砂等地置县。因县地大部为原揭阳县西部境地,故名揭西。
河婆镇 揭西县辖镇。县人民政府驻地。在县境中西部。1965年析置揭西县,始为揭西县治。明初有南关城,后为兵乱所毁。明洪武年间(1368 —1398),姓何老妇在南关城废墟上设卖茶寮,人称“何婆”,后成圩镇称何婆寮。近代改称河婆。此村是首站, 改为此名。
棉湖镇 揭西县辖镇。在县境东部。创于北宋仁宗年间,古名道江,又称云湖,后因云湖沿岸多木棉树,故名棉湖。元代建棉湖寨。清代已成为重要集镇,称棉湖市。
东园镇 揭西县辖镇。在县境东部、榕江南河中游北岸,邻接揭阳县。镇因驻地名。明万历年间(1573—1620)建村。原名冬茄园,以后谐音简称东园。
塔头镇 揭西县辖镇。在县境东部。镇人民政府驻山寮。镇因塔头圩而得名。圩紧靠五经富水边,俗称大头端口,方音谐音塔头端口,今称塔头圩。
凤江镇 揭西县辖镇。在县境东部。镇人民政府驻旧厝。主要由凤湖、阳夏、鸿江三地组成。取凤湖之“凤”,鸿江之“江”而得名。
金和镇 揭西县辖镇。在县境东南部,南临榕江南河。镇人民政府驻牛埔圩。1956年成立金和乡,取金坑村之“金”,和顺村之“和”,合称金和。
大溪镇 揭西县辖镇。在县境南部,榕江南河中上游。镇人民政府驻岭埔。当地人称南河为大溪,故名。
钱坑镇 揭西县辖镇。在县境南部。宋初钱姓人居此,原名钱家寨。元初钱姓他迁,又榕江南河流经,改为钱坑。
京溪园镇 揭西县辖镇。在县境东部。清末已在岭溪村南边形成京溪园圩,镇因圩名。
五经富镇 揭西县辖镇。在县境东北部。镇以驻地名。元至正十六年(1356)曾姓人从北方展转五华河口后到此,设打铁铺五间,得名五家铺 ,后以敬重儒家五经,取五家铺谐音,名五经富。
灰寨镇 揭西县辖镇。在县境东部。镇人民政府驻坡洋村。因灰寨圩得名。据称古民居多为石灰三合土建造房屋,人称灰屋,建圩称灰寨圩。
南山镇 揭西县辖镇。在县境中部。因处大北山南麓而得名。
龙潭镇 揭西县辖镇。在县境中部。镇人民政府驻白棉湖。因境内龙潭水而得名。
坪上镇 揭西县辖镇。在县境南部。镇以坪上圩为名。
五云镇 揭西县辖镇。在县境西南部。相传古代有 5个仙洞,称五云洞,后简称五云.
上砂镇 揭西县辖镇。在县境西部。因上砂河而得名。
良田乡 揭西县辖乡。在县境北部。乡人民政府驻田心村。相传古代居住分散,乡民为交纳税赋,在此凑买部分田地为交税之本,名粮田,后改为良田。
3. 云南省镇雄县坪上乡有几个村
坪上镇位于镇雄县城西南面,距县城53公里,国土面积98.05平方公里,
全乡辖6个村145个村民小组,8566户人家37193人。
下辖村委会:坪上村、红岩村、大地村、老场村、河坝村、屯上村
4. 历史上祖籍揭西县的大官
1、林德镛
林德镛,字白庵,揭西棉湖人,幼好武,臂力过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中武举人第2名,六十年(1721年)中武状元,授二等侍卫,乾清门行走,并加哈哈珠扈。康熙皇帝到河北承德山庄避暑,对林德镛甚为赏识,但他因病未能施展才干,于1722年去世。
2、卓兴
又名卓花开,出生于揭阳县棉湖卓厝巷(今揭西棉湖)。清道光年间到钦州投军,在广东、福建、江西一带作战中屡立战功。历任本镇营平司、虎门水师副提督,受朝廷赐顶戴花翎和“格良叶巴图鲁”的勇号。后封为潮州总兵,并赏赐三代一品封典,建卓府于潮州(今中山路中段)。
3、曾习经
字刚甫,一作刚父,号刚庵、蛰公,别号蛰庵居士。广东揭阳棉湖镇(今揭西县)人。光绪十四年(1888)入广州广雅书院,次年举人,十六年进士。初任户部主事,官至度支部左丞,兼任法律馆协修、大清银行监督、税务处提调、印刷局总办等职。
4、彭如干
号立斋,字洒湘,陆丰县吉康都(今揭西县五云峒)人,清干隆二十一年丙子科中式举人,干隆三十一年(1766年)丙戌科第二甲第67名进士出身,任河南省开封道兵备道按察使司,官秩正三品,主治兵备事宜,赏戴花翎。后官至黄河道、以督造黄河着绩而升擢黄河南按察司。
5、彭振升
清雍正(1727年)生于五云泥岭九斗村,幼时喜文爱武,过目成诵,武艺超群,于干隆丙午年(1786年)科恩拔明经进士。
5. 坪上镇的简介
坪上镇地属雪峰山弧形构造带东西侧和祁阳山字形构造前弧北翼部位。属山丘盆地,地貌类型多样,平、岗、丘、山兼具,北部是金竹,南部是朗概山,东部与涟源财溪接界,西部是大乘山。境内四周多山,全属龙山山脉。龙山山脉从涟源、新邵边境,向新化延伸,坪上地处于延伸之中。地势南高北低,为新涟盆地南缘,南峙岱山山脉,呈回椅状向北敞开。南靠朗概山,北靠冷水江市,东邻涟源市,南接潭溪、寸石两镇,西与大新乡隔江相望,是新邵的北大门,地理位置颇为优越。坪上镇古称大同,意为“天下大同”的意思。坪上山雄水秀、人杰地灵,历史悠久,为湘中宝地。
6.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坪上镇连城村的地形
揭西县位于莲花山支脉大北山南麓,地貌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三大类型,其中山地占62%,丘陵占24%,平原占14%。西北部重峦叠嶂,中部丘陵起伏,东南平原低洼,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的李望嶂海拔1222米,是全县最高峰;东南部榕江河岸边的鲤鱼沟海拔3米,是本县的最低点。最高峰与最低点相对高差1219米。
7. 广东省揭西县坪上镇有哪些村
全镇总面积91.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6万亩,耕地面积1.57万亩;总人口40470人。
下辖员东、员西、五联、坪上、四和、四新、连城、东村、潭角、樟树下、石峡、红旗、南联、尖田、新榕、成全、上仓、湖光19个行政村和坪 新居委会,共有71个自然村。
我是揭西的 注明下 成全村在揭西一般说是神泉村
8. 坪上镇的介绍
坪上镇位于揭西县东南部,东和大溪镇相联,西和五云镇毗邻,南和普宁市南阳交接,北和龙潭、河婆镇接壤,距县城6公里。 全镇总面积91.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6万亩,耕地面积1.57万亩;总人口40470人。下辖员东、员西、五联、坪上、四和、四新、连城、东村、潭角、樟树下、石峡、红旗、南联、尖田、新榕、成全、上仓、湖光19个行政村和坪 新居委会,共有71个自然村。2000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2662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912元,农业总产值6750元,人年平收入过3060元。坪上镇地处榕江河上游,榕江南河、龙潭河、石内河在镇内交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利于发展农林业生产。 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蕃薯、花生、大豆、甘蔗等。境内山地广阔,主种松、杉,兼种茶、乌榄、青梅、荔枝等。境地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发源于南河的石内河自西南流向东北,落差大,蕴藏丰富的水力资源,可开展量4800千瓦。小水电是坪上镇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办电富镇”思想的指导下,经过努力,境内现有莲花一级电站、莲花二级电站、石内电站、单竹坑电站、南坑电站等多座电站,总装权4426千瓦,多年年均发电总量可达 万度。镇内有完全中学1所,成人中学技术学校3所,妇女科技文化学校民,初级中学2所,小学16所,幼儿园6所,卫生院1所;还有文化站1个,广播站1个,有线电视转播站 个,等等。区域内主要道路4条,总长27公里,河棉公路、安普公路穿过境内7公里,各村均可通汽车,交通较发达。
9. 坪上镇属于哪个县
坪上镇属于山东省临沂莒南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处两省三市交界、黄海之滨(临沂市莒南县),是临沂市副中心、临港产业新城、现代田园城市,是临沂市东大门,处于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的最东端。坪上镇是“中国樱桃之乡”、“山东省中心镇”、“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坪上镇历史悠久,相传最早建于元朝,明洪武年间(1368-1398)又有陈姓迁来。据记载:“十区坪上陈氏,始祖于明洪武年间,由淮东庙湾庄迁莒坪上。